初一语文古诗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最新8篇

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最新8篇

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最新8篇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国演义》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其实曹操当时说这句话是情理之中的。

曹操借宝刀欲刺董卓却献刀而逃,在一小客店遇到几个官兵,以曹操的本领,杀些个把官兵而逃不是难事,而操当时却没有杀人,想蒙混过关却被捉于陈公,好在陈公欣赏他并与他一起逃亡。

路上两人偶遇操父好友伯奢老汉,晚上宿于老汉庄中忽闻磨刀声,曹操刚在鬼门关转了圈回来了,此时更是惊弓之鸟,试想他当时的心情,除了提起宝剑先下手为强还能怎样?曹操在杀了老汉全家后,才发现自己杀错了,原来老汉家只想杀猪招待他。

两人只得离开,半路上遇到独自去沽酒而回的老汉,曹操为除后患将老汉杀了。

试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在陈公的质问下,他才回了这一句这位三国霸主,除了霸气侧漏,还是一位颇具才华的文学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传说中的“奸雄”,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硝烟四起的历史吧!二、教师范读,把握字词和背景1、字词碣石澹澹竦峙萧瑟2、写作背景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三篇】

【导语】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学宝库中⼀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隽美,⽽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古代诗歌四⾸》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诗歌四⾸》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体会作者⽤凝练的语⾔描写出的⼀幅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借景抒情的写作⼿法,培养学⽣赏读诗歌的能⼒。

过程与⽅法: 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

2、背诵四⾸诗,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古诗⽂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1、体会四⾸诗的意思。

2、品味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

2、引导学⽣进⼊诗歌意境,运⽤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课时 ⼀、导⼊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分别有哪⼏种⽂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说。

师:的确,中国⾃古就是⼀个诗的国度,以古⽼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脍炙⼈⼝的诗篇。

⼆、学习《观沧海》 1、⾛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年(207)曹操亲率⼤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誓师北伐,七⽉出卢龙寨,临竭后⼭。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当秋风萧瑟之际,⼼潮像沧海⼀样难以平静,触景⽣情写下这⾸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2、朗读 (1)教师范读,学⽣听准字⾳、停顿 (2)⽣齐读,师指导其不⾜之处 (3)⽣⾃读,读出⾃⼰的理解 3、研读诗歌 (1)教师讲解: 这是⼀⾸写景抒情诗。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下面是五首适合初一年级上册学生学习的诗歌教案:诗歌一:《故乡的月亮》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思乡之情。

2. 学习理解和朗读诗歌的技巧。

3. 启发学生描述故乡的月亮的能力。

教学步骤:1. 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他们静心聆听。

2. 然后,向学生展示《故乡的月亮》诗歌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3. 让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调和节奏。

4.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故乡,描述自己故乡的月亮,可以通过画一副图画来表达。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们。

诗歌二:《小松鼠》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小松鼠的形象和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向学生展示《小松鼠》诗歌的文字,带着调子朗读诗歌。

3. 教导学生背诵诗歌,并引导他们朗读时模仿小松鼠的动作和声音。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可以选择其他小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

诗歌三:《猜谜》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解答猜谜诗。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猜谜》诗歌的文字,读给他们听。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歌中的描述,思考诗歌在描绘什么。

3. 给学生提供一些猜谜问题,让他们用逻辑思维解答。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可以选择其他物品或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互相猜谜,分享自己的作品。

诗歌四:《床前明月光》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古诗。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古体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床前明月光》古诗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

3.背诵诗歌。

4.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这四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七言绝句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很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七言绝句在诗歌中是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四首七言绝句。

教师板书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出示课件1)二、新课学习,品味古诗秋词(其一)(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2.背景资料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的。

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了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

4. 了解和搜集有关杜牧的诗作,丰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2. 引入本课《江南春》。

二、教学诗歌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季节?什么景物?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 讲解生字词。

4.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5. 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三、理解内容1.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 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

四、体会感情1.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本诗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搜集和展示杜牧的其他诗作。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杜牧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江南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分析等环节,使学生对《江南春》这首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

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朗读,使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仍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诗歌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此外,在课堂互动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总之,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教案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潼关》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关键意象的含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歌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诗歌中的意境与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豪情壮志,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潼关》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文化价值,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中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体会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意境,感受诗人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原文、注释、译文、潼关风景图片及历史背景介绍)•诗人谭嗣同及其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多次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讲授法:结合注释和译文,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潼关风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画面。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过程(要点细化)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展示潼关壮丽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谭嗣同的生平及创作《潼关》时的历史背景,为学习诗歌做铺垫。

新课教学•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停顿。

•字词讲解:结合注释,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等),体会其象征意义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理解: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由此引发的豪情壮志,感受其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外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古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诗词选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适合的古诗词进行诵读。

如《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诗词解析:对每首诗词的作者、背景、意境等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所选古诗词。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朗读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解析:对每首诗词的作者、背景、意境等进行简要介绍。

3. 朗读训练: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5. 展示环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组成员评价。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背诵所学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水平、讨论表现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词的情况,以及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4. 期末考试评价:设置有关古诗词的题目,测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表演能力。

2. 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词,扩大阅读面,提高文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教案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品读中华优秀古诗词,热爱中华优秀诗词文化。

◎语言运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展开想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点)◎审美创造:欣赏诗人描述的画面,体会意境美。

(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首唐诗都是绝句。

这四首诗像四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诗歌,透过文字,欣赏诗人描述的画面,领会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课外古诗词诵读)【设计意图】本环节用简短直白的语言,让学生明确学习这四首诗歌所需达成的目标。

二、诵读诗歌品韵味1.读准字音自由朗读这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及资料,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课件出示:平羌.(qiānɡ)渝.州(yú)岐.王(qí)岑参..(cén shēn)芦.管(lú)2.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离/原上/草”。

七言诗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格式,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按节奏也可划分为“二二三”格式,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格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课件出示: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齐读,体会节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的教案设计3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 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观沧海》中⑴“观”字的作用是什么?⑴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⑴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⑴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水面初平云低,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T型台秀模样。

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线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①_____,依旧遗憾;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还是遗憾。

出发吧,永远出发。

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出门去旅游。

回忆你自己曾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式,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0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0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0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一、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古代诗歌四首》知识重点知识重点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背景与主题《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语文初中古诗词教案:初一》

《语文初中古诗词教案:初一》

《语文初中古诗词教案:初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对语言的表达和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初一古诗词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初一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悟、揣摩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文采和修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初一古诗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标准进行合理安排。

首先,选择一些简短、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其次,选取一些与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相关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共鸣。

最后,适当引入一些古代文人的名篇,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与诗词主题相关的素材,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

2.朗读法:教师示范朗读古诗词,引导学生模仿跟读,培养学生对韵律和节奏的感受。

3.解读法:注重对古诗词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语境分析和词义辨析,拓展词汇量。

4.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通过模仿和变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古诗词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从课堂表现、作业、诗词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问题的处理。

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不要让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作一项单纯的功课。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

(重点)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一)学生说诗(二)教师评诗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一)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

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

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

(节奏平仄押韵)(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白居易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白居易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诗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学会欣赏他人,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通过分组讨论、展示和互动交流,学生不仅能在合作中学习,还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共同进步。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问题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诗歌。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4.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本节课将采用情景创设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湖美景和诗人的生活场景,配合古典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创作环境中。同时,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在情景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诗歌的内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尝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部分内容可能还需要更生动的例子或者更直观的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具象,便于学生吸收。
2.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学会品味和欣赏诗词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3.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朗读技巧与节奏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词,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包括它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意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这首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这首诗如何通过短短的几行字,展现出壮阔的景象和深刻的哲理。
举例:《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句的平仄和节奏。
(2)诗词基本意思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掌握诗词的主题思想。
举例:《望庐山瀑布》中描绘了瀑布壮丽的景象,要求学生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分析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语文古诗教案初中语文古诗教案(精选6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王维、李白、岑参、韩愈,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2.结合旁批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每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四首诗歌教学方法:知(知作者)、诵(诵古诗)、解(解诗意)、悟(悟情感)、背(背古诗)、练(做练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型:自读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

也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古诗。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王维、李白、岑参、韩愈,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2.结合旁批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每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授新课:(一)知:知作者完成下列有关作家的填空:1、王维(701年-761年)字,号摩诘居士,时期的著名、。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外号“诗佛”。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李白,中国伟大的诗人,被后人尊称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终身不得志,在其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3、岑参(约715~770)边塞诗人。

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探究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外国诗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外国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

2. 能够理解外国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字词解释
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 释,让学生了解字词在诗歌中
的含义和用法。
诗歌翻译
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
意境。
诗歌结构分析
让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他们
的诗歌鉴赏能力。
拓展练习
创作诗歌
要求学生模仿《古代诗歌四首 》中的诗歌形式,创作自己的 诗歌,以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精读诗歌,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对每句诗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 义、句意、修辞手法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 的情感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总结词:逐句解读 总结词:主题探讨
课堂小结
01
02
03
04
总结词:回顾总结
详细描述:对本节课所学内容 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 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和文学素养。
比较阅读
选取与《古代诗歌四首》主题 或风格相近的诗歌,让学生进 行比较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 鉴赏能力。
历史背景探究
让学生探究《古代诗歌四首》 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 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诗歌朗诵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四首 》的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语 言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感受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代诗歌的优美和魅力,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 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人 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 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全面发 展能力。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关于语文古诗的教案7篇

关于语文古诗的教案7篇

关于语文古诗的教案7篇关于语文古诗的教案(篇1)活动目的:1、通过欣赏诵读《小池》《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认读有偏旁的汉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关的意义。

活动准备:诗文图、字卡、CD碟、教材、古典乐曲。

活动过程:一、朗读表演:《山居秋瞑》二、导入新课:1、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小池》《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

(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的?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3)告诉幼儿莲花、荷花是同一种花。

两首诗写的都是荷花,让幼儿仔细读一读,在描写上的有什么时候不一样?(4)请幼儿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

《小池》:蜻蜓、荷、荫《江南》:采莲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幼儿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

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

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三、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四、活动结束。

关于语文古诗的教案(篇2)【课前透视】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侧面表示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同学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1、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主问题]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追问):
1、“观”是什么意思?看
2、怎么样“看”的?东临碣石远眺
3、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
——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描写的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次北固山下》王湾
1、导入新课
唐诗发展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如果说将这四个阶段比作一个人的四个时期,那么王湾就是一个介于少年和青年的高中生。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1、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

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

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2、感知内容
②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

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

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3、研读与赏析 [明确]: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

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3.古代诗歌四首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此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前写景,然后点明环境。

衔接非常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