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柔性基层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DB22∕T 3029-2019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作业指导书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7ba2a457c1cfad6185fa703.png)
滨德高速公路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施工(LSPM-30)作业指导书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滨德高速公路总监代表处2010年8月4日目录一、原材料 (3)1说明 (3)2 原样沥青 (3)3 改性沥青 (3)4 粗集料 (4)5 细集料 (5)6 填料 (6)7 集料的生产加工 (6)8 堆放环境与现场保护 (7)二、试验设备 (7)三、混合料技术要求 (8)四、混合料组成设计 (9)1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9)2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10)3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10)4.关于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室内试验中几点统一做法 (11)五、透层和封层的检查与清扫 (11)六、铺筑试验路段 (11)七、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施工 (12)1.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12)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统一规定 (13)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13)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4)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5)6.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 (16)7.施工接缝处理 (18)8.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8)9.驻地办人员岗位安排及质量控制重点 (19)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LSPM)是位于下面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间的重要的结构层。
根据在山东省的建设实践经验,该柔性基层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同时兼有排水及抵抗反射裂缝的功能。
因此LSPM应具有平整、密实、耐久及抗车辙、高排水性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
滨德高速公路12cm柔性基层采用LSPM—30型大粒径透水性沥青碎石(使用MAC-70#改性沥青)。
根据部颁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滨德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以及山东省公路局印发的《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设计与施工指南》和山东省关于沥青路面集料标准DB 37/T 1390-2009《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矿料技术标准》,为保证工程质量,对滨德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柔性基层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2019年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截止2019年4月)
![2019年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截止2019年4月)](https://img.taocdn.com/s3/m/ea1b56b4a8956bec0875e3dc.png)
2014/2/1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众智HTM][土木HTM]
JTG/T B02—01—2008
2008/10/1
与《公路工程抗震规范》不一致的,以后者为准
9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众智GIF]
JTG B03—2006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众智GIF](JTG/T D60-01-2004;现行)
4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众智HTM] [土木HTM]
JTG D61-2005
2005/11/1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复审结论为局部修订,将其第5。3。4条修订为:“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HPB300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每个吊环按两肢截面计算,在构件自重标准值作用下,吊环应力不应大于50MPA。当一个构件设有四个吊环时,设计仅考虑三个吊环同时发挥作用。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5倍吊环钢筋直径,端部应做成180。弯钩,且与构件内钢筋焊接或绑扎。吊环内直径不应小于3倍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60mm。”
2019/5/1
公路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众智GIF](JTG B06-2007,现行;交公路发〔1996〕612号)
14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 [众智GIF]
JTG/T 3831—2018
2019/5/1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上册)*(下册)(JTG/T B06—01-2007,现行;交工发〔1992〕65号)
[公路相关规范目录](更新日期:2019年4月)
序号
类别
名称
编号
中国交建公路路面标准化施工指南(2019版)
![中国交建公路路面标准化施工指南(20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13e106b14e852459fb5791.png)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施工指南系列公路路面标准化施工指南(2019版)2019-11-22 发布2020-01-01 实施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施工指南系列公路路面标准化施工指南组织编写: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编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工程管理,促进公路建设“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树立行业品牌形象,按照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交建”)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工作部署,落实“334”工程总体要求,中国交建路桥轨道交通事业部组织编写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公路路面标准化施工指南(2019版)》(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编写是在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交建现行的制度、办法、标准、指南等,系统总结了中国交建在公路路面施工领域的工程管理经验,吸纳了多个公路路面标准化施工示范项目管理经验和成果,充分体现了现代工程管理的理念。
各有关单位可依据本《指南》,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或强化,对未尽事宜应予补充完善。
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场站建设、工地试验室、石料加工场、垫层、底基层基层、透层下封层黏层、桥面防水层、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其他沥青路面工程、路面附属工程、设备管理、信息化管理案例共14个部分。
请各有关单位将使用本《指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中国交建路桥轨道交通事业部(地址:北京市德胜门外大街85号,邮编:100088),以便下次修订时研用。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1月目录1 总则 (1)2 场站建设 (3)2.1 一般规定 (3)2.2 场站选址 (3)2.3 场地建设 (4)2.4 主要设备配置 (7)2.5 HSE管理 (8)3 工地试验室 (10)3.1 一般要求 (10)3.2 工作区布置 (11)3.3 人员管理 (12)3.4 仪器设备管理 (13)3.5 HSE管理 (13)3.6 试验检测 (14)4 石料加工场 (16)4.1 一般规定 (16)4.2 石料开采 (17)4.3 集料加工 (17)4.4 集料储运 (19)4.5 HSE管理 (19)4.6 质量控制 (20)5 垫层 (21)5.1 一般规定 (21)5.3 工艺流程 (22)5.4 施工要点 (24)5.5 HSE管理 (26)5.6 质量控制 (27)5.7 成品保护 (28)5.8 风险管控 (28)6 底基层、基层 (29)6.1 一般规定 (29)6.2 施工准备 (29)6.3 工艺流程 (31)6.4 施工要点 (32)6.5 HSE管理 (35)6.6 质量控制 (36)6.7 成品保护 (38)6.8 风险管控 (38)7 透层、下封层、黏层 (39)7.1 透层 (39)7.2 同步碎石下封层 (43)7.3 稀浆封层 (46)7.4 黏层 (49)8 桥面防水层 (50)8.1 一般规定 (50)8.2 施工准备 (50)8.4 施工要点 (52)8.5 HSE管理 (53)8.6 质量控制 (53)8.7 成品保护 (54)8.8 风险管控 (54)9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56)9.1 一般规定 (56)9.2 施工准备 (57)9.3 工艺流程 (59)9.4 施工要点 (59)9.5 HSE管理 (64)9.6 质量控制 (65)9.7 成品保护 (67)9.8 风险管控 (68)10 水泥混凝土面层 (70)10.1 一般规定 (70)10.2 施工准备 (70)10.3 工艺流程 (72)10.4 施工要点 (74)10.5 HSE管理 (76)10.6 质量控制 (77)10.7 成品保护 (79)10.8 风险管控 (79)11 其他沥青路面工程 (80)11.1 温拌沥青混合料层 (80)11.2 旧沥青路面热再生 (82)11.3 旧沥青路面冷再生 (85)11.4 路面改扩建工程 (89)11.5 公路隧道沥青路面 (93)11.6 钢桥面沥青铺装 (96)12 路面附属工程 (105)12.1 一般规定 (105)12.2 路缘石 (105)12.3 边坡急流槽、拦水带、集水井、纵横向排水 (108)12.4 混凝土路肩 (112)12.5 HSE管理 (114)12.6 质量控制 (115)12.7 成品保护 (116)12.8 风险管控 (116)13 设备管理 (117)13.1 一般规定 (117)13.2 进场验收管理 (117)13.3 拌和设备安拆与运输 (118)13.4 日常管理 (118)13.5 退场管理 (120)13.6 HSE管理 (120)14 信息化管理案例 (121)14.1 一般规定 (121)14.2 RQS-路面施工质量监测系统实用案例 (121)14.3 智能物料管控系统实用案例 (127)本指南用词用语说明 (133)1 总则1.0.1编制目的为规范中国交建公路路面工程施工管理,强化标准化建设,确保项目生产安全、施工质量,提升企业路面工程管理水平,编制本《指南》。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_2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_2](https://img.taocdn.com/s3/m/ecb5b7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d.png)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发布时间:2022-05-13T00:51:38.63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3期作者:吴含月1 王宇2 [导读] 公路路基工程的设计对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吴含月1 王宇21.河南海威路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2.中科瑞城设计有限公司摘要:公路路基工程的设计对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城市居民的出行生活变得更加的快捷。
路面路基的设计工作,对于整个公路的工程有着奠定基础的作用,只有设计出一个完善的工作方案才能够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方面上的问题。
公路路基经常出现软土路基的现象,为对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需要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解决路面路基中软土的问题,采用更为先进的工程处理技术,进一步的推动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避免因为软土路基给公路工程的质量带来影响。
本文会针对路基工程设计中处理软土路基的措施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软土路基常见的部分问题,并且采用当前较为流行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针对公路路基的设计方案作出一定的完善,为今后的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公路路基;软基处理;优化策略前言道路工程建设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施工工程,与其他建筑的建设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对于周边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施工现场的区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和问题,也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难度加深,在工程质量方面上的把控难度将会变得更难。
道路工程自身出现软土路基的情况是较为常见的,其主要就体现为路面整体的透水性较低,在进行沉降时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道路整体的厚度会出现参差不齐的问题,很容易对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的针对软土路基的现象进行检测,如果发现确实有软土路基的问题出现,应该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来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防止影响到后续的施工工作。
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2768ebadaef5ef7ba0d3cab.png)
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试用)Technology Guide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grade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年·广州前言为适应广东省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路面施工质量,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于2005年立项开展了“广东省提高路面质量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5-01)课题研究。
根据其子课题“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关单位编制了《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供广大使用者参考。
本指南是在总结广东省多年来沥青路面施工经验,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广东省高温多雨、交通量大等特点,深入分析了当前路面存在的各种病害及其成因,通过开展专项研究,认真总结并有效吸收了广东省及全国多年来沥青路面施工方面的技术经验和科研成果,以期总体上提高广东省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水平。
本指南共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垫层、基层与底基层,透层、封层、粘层,沥青面层等。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它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可参照使用。
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问题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及时与主编单位(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润路445号8楼,邮编:510635,电话:020-********,E-mail:ydonglai03@),或登陆广东省交通科技交流互动平台(http://121.33.200.123:8081/bbs/index.jsp)在相关讨论专区提交意见,在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广东省交通咨询服务中心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广东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长安大学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目录1 总则 (1)2 术语、符号、代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及代号 (4)3 垫层、底基层、基层 (6)3.1 垫层 (6)3.2 底基层、基层 (8)3.3 试验路段的铺筑 (17)4 透层、封层、粘层 (19)4.1 透层 (19)4.2 沥青表面处治下封层 (20)4.3 稀浆封层 (21)4.4 粘层 (25)4.5 防水粘结层 (26)4.6 试验段试铺 (28)4.7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28)5 沥青混凝土面层 (30)5.1 一般规定 (30)5.2 材料要求 (30)5.3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6)5.4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42)5.5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75)5.6 试验路段的铺筑 (98)5.7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101)5.8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工艺 (110)总则1 总则1.0.1本指南以《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和《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为基础,结合广东省高温时间长、雨量大、交通量大的特点,在一些专项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吸收了广东省和全国多年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期总体提高广东省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水平。
JTGT F2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61b20cc5be1e650e53ea9930.png)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1 一般规定 3.1.1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 进行材料试验。
3.1.2 再生材料可用于低于原路结构层位或原路等级的公路建 设,其技术指标应满足本细则的相关要求。
注:a对花岗岩石料,压碎值可放宽至25%。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6.2 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规格要求宜符合表3.6.2的规定。
规格 名称
G1 G2 G3 G4 G5 G6 G7 G8 G9 G10 G11
工程 粒径 (mm) 20-40 20-30 20-25 15-25 15-20 10-30 10-25 10-20 10-15 5-15 5-10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9.规范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养生方式和周期,明确 了层间结合处理的工艺措施及要求。 10.补充了再生材料在各级公路基层中使用的基本要求。
11.强化了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和指标要求。
3. 关键技术讲解
3.1 总则——讲解
讲解一:本细则的适用范围
基层——包括基层、底基层,垫层参考;
3~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3.5~4.5
3~4
2.5~3.5
5~7
4~6
3~5
强度的均值、变异系数和代表值
半刚性材料强度标准无上限。 控制强度代表值,不仅控制强度的平均水平,
更是控制施工的均匀性。
平均值(MPa) 5.45 6.00 6.65 7.45
变异系数 5% 10% 15% 20%
代表值(MPa) 5.00 5.01 5.01 5.00
2019最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讲座体育
![2019最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讲座体育](https://img.taocdn.com/s3/m/04ab55acf61fb7360b4c65c0.png)
通过百分率,% D——矿质混合料的最大粒径 d——欲计算的某级矿质混合料的粒径mm n——试验指数,当n=0.5时为富勒的理想 曲线,通常n在0.3~0.7之间
湖南省公路学会
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
1.4.2.1.2同济大学i法级配公式 P=100ix-1
湖南省公路学会
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
1.5.2.2骨架空隙结构:同悬浮结构相左,骨架 结构的粗集料较高,且相互接触形成骨架, 但细集料数量较小,不足以填充粗集料形成 的空隙,形成开级配骨架空隙结构。摩阻力 较大但粘聚力低,高温稳定性较好,适合于 透水性路面
湖南省公路学会
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
1.5.2.3骨架密实结构:兼备骨架空隙和悬浮密 实两种结构的特点,不仅粗集料数量较高, 相互接触形成骨架,且因断去了中间尺寸的 集料,故而有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填密骨架的 空隙,形成了间断型骨架密实结构。这种结 构密实度好、粘聚力强、内摩擦角高,高、 低温性能都较好
SHRP研究的成果表明: 沥青对于高温车辙的贡献率为29% 对于疲劳的贡献率为52% 对于温度裂缝的贡献率为87%
湖南省公路学会
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
1.5.1.2 胶浆理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具有空间 网络结构的多相分散体系。它是以粗集料为 分散相而分散在沥青砂浆的介质中的一种粗 分散系;同样,砂浆是以细集料为分散相而 分散在沥青胶浆介质中的一种细分散系;而 胶浆又是以填料为分散雅致而分散在高稠度 的沥青介质中的一种微分散系,这三级分散 系以沥青胶浆形成的内聚力最为重要
湖南省公路学会
一、沥青混合料基础理论
1.3.6沥青、改性沥青粘度与剪变率的关系 1.3.6.1沥青材料的拟(伪)塑性和触变性 1.3.6.1.1拟塑性:液体沥青在振动或搅拌时的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_16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_16](https://img.taocdn.com/s3/m/3bf976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2.png)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发布时间:2022-11-23T09:07:29.10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4期7月作者:王鸿才[导读] 现如今,我国交通业发展迅速,公路施工项目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愈发重视公路质量问题王鸿才广州市增城区道路养护中心 511300摘要:现如今,我国交通业发展迅速,公路施工项目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愈发重视公路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公路交通类项目的建设需求和使用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在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项目整体特点的基础上高效利用各类先进技术手段有效开展施工建设活动,做好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并保证公路整体结构具备良好的平整度和通畅性,延长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最大程度地降低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重要保障。
文章从做好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意义、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三方面详细地讨论如何做好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引言现阶段,公路建设质量管理要与施工全过程结合,积极探索有效的办法,把关质量要素的影响,达到质量管理目标。
从路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分析,要围绕原材料的选用和路面摊铺压实等方面,采取精细、严格的控制措施,保障工程建造的效益目标实现。
1研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必要性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建设中,路面施工中应用沥青材料可较大程度地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就沥青材料的使用特点而言,实际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有较高的强度性能,利于充分保障车辆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路面的安全行驶。
同时,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路面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投入的人力、财力与物力等资源耗损量相对较小。
所以,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项目建设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019新)162页word文档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019新)162页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b202d5358fb770bf78a55e3.png)
JTG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F2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Roadbases 2019- 05-19 发布2019-08-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Roadbases JTG/T F20-2019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实施日期: 2019 年08 月01 日ι9飞交通去版社肤彷有限芯'司标准类型:标准名称:标准编号:主编单位:责任编辑:出版发行:地址:网址:销售电话:总经销:经销:印刷: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9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编.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9. 7ISBN 978-7-114-12367-21 . ①公…II. ①交…皿①路面基层一道路工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N.( U416.2-6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9 )第134419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9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吴有铭李农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00011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 号http://ccpress.cOffi(010)59757973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部各地新华书店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开本: 880 x 1230 1116印张: 5.5于.....数: 124 千版次: 2019 年7 月第l 版j;p 次: 2019 年7 月第l 次印刷书号: ISBN 978-7-114-12367-2:ii二『价: 45.00 元(有印刷、装订质量问题的图书,由本公司负责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第21 号主七口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公告现发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 20 15) ,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19 年8 月1 日起施行,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 -2000) 同时废止。
DB61∕T 1284-2019 -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DB61∕T 1284-2019 -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7261538941ea76e59fa049a.png)
ICS 01.040.29R 18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284—2019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Plant Hot Recycling of AsphaltPavement2019 - 11 - 27 发布2019 - 12 - 27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61/T 1284—2019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符号及代号 (1)4施工调查 (2)5材料 (3)6配合比设计 (5)7施工 (7)8施工质量控制 (11)9验收与评定 (14)附录A(规范性附录)沥青路面回收料(RAP)取样与试验分析 (16)附录B(规范性附录)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 (18)附录C(规范性附录)从沥青混合料中回收沥青的方法(改进的阿布森法) (22)IDB61/T 1284—2019II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陕西省公路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61/T 1284—2019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施工调查、材料与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与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省内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或改建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T 5521-2019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术语和定义、符号及代号3.1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201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2019](https://img.taocdn.com/s3/m/2bcb65e816fc700aba68fcd9.png)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20191总则1.0.2适用各等级新建或改建公路的路基施工。
1.0.3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按路线位置和一定的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伟来的行车穿过。
2.1.2路床路面结构层以下0.8或1.2m范围的路基部分,分上下路床,上路床厚度0.3m ,下路床轻,中,重交通的0.5m ,特重,极重交通的0.9m (与06年版本根据交通量等级增加了下路床厚度,特重极重由0.5—0.9m ) o2.1.3路堤分上下路堤,上路堤是路床以下0.7m厚度范围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是上路堤以下的部分(原规范路面底基层底面0.8〜1.5m范围也属于上路堤)。
2.1.4路堑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2.1.5高路堤路基填土最大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路堤。
2.1.6陡坡路堤地面斜坡陡于1:2.5的路堤。
2.1.7填石路堤用粒径大于40mm且含量超过总质量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又回到了圆孔筛)O2.1.8 土石路堤用石料含量30 ~ 70%的土石混合材料填筑的路堤。
2.1.9深挖路堑边坡高度超过20m的土质路堑或超过30m的岩石路堑。
2.1.10特殊路基位于特殊土地段、不良地质地段,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
2.2符号CBR ■加州承载比CBRmax-最大加州承载比E0 ■路基回弹模量L0 ■路基顶面实测代表弯沉值3施工准备3.1 —般规定3.2施工测量3.3试验3.3.1路基施工前,应建立具备相应试验检测能力的工地试验。
3.3.2路基填前碾压前,对基底原状土进行取样试验,每公里不少于2点,并应根据土质变化增加取样点数。
3.3.3应对路堤填料进行取样试验,土的试验项目包括天然含水率、液限、塑限、颗粒分析、击实、CBR等,必要时还应做相对密度、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彭胀量等试验。
3.3.4使用特殊材料作为填料时,应按相关标准进行相应试验检验,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交通运输部公告2019年第39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的公告
![交通运输部公告2019年第39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6e4b4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c.png)
交通运输部公告2019年第39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9.05.28
•【文号】交通运输部公告2019年第39号
•【施行日期】2019.09.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公路
正文
交通运输部公告
2019年第39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的公告现发布《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5142—2019),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同时废止。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5142—2019)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函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编:100088)。
特此公告。
交通运输部
2019年5月28日。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9)修订说明5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9)修订说明5页](https://img.taocdn.com/s3/m/e1e8d2bbbceb19e8b8f6ba79.png)
目录1 总则2 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2符号及代号3 基层4 材料4.1 一般规定4.2 道路石油沥青4.3 乳化沥青4.4 液体石油沥青4.5 煤沥青4.6 改性沥青4.7 改性乳化沥青4.8 粗集料4.9 细集料4.10 填料4.11 纤维稳定剂5 热拌料沥青混合料路面5.1 一般规定5.2 施工准备5.3 配合比设计5.4 混合料的拌制5.5 混合料的运输5.6 混合料的推铺5.7 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5.8 接缝5.9 开放交通及其他6 沥青表面处治与封层6.1 一般规定6.2 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6.3 上封层6.4 下封层6.5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7 沥青贯入式路面7.1 一般规定7.2 材料规格和用量7.3 施工准备7.4 施工方法8 常温沥青混合料路面8.1 一般规定8.2 冷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8.3 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8.4 冷补沥青混合料9 透层、粘层9.1 透层9.2 粘层10 其他沥青铺装工程10.1 一般规定10.2 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10.3 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10.4 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沥青铺装层10.5 钢桥面铺装10.6 公路隧道沥青路面10.7 路缘石与拦水带11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11.1 一般规定11.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11.3 铺筑试验段11.4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检查11.5 交工验收阶级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1.6 工程施工总结及质量保证期管理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附录D 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附录E沥青层压实度评定方法附录F施工质量动态管理方法附录G沥青路面质量过程控制及总量检验方法附录H本规范用词说明前言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部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于1994年6 月7日发布,1994年12月1日实施。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bcfcdb095022aaea988f0f24.png)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从柔性基层路面的材料选择、结构特点、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细致的描述有关柔性基层路面的设计理论,正确选择沥青路面结构和结构组合方式,表明各地应实事求是的,根据实际的经济、交通、材料、气候等工程详细条件来判断从而裁决。
标签:柔性基层;路面设计;路面结构;施工1 前言近几年来车量的行驶速度逐渐加快以及道路等级的不断提高,交通量也因此随之增长,我国开始大力使用柔性基层,与此同时轴载自然而然也就加重了,早期的路面损坏情况极其的严重。
承受交通荷载的主体是路面结构,公路工程建设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路面结构设计,因为使用性能的优劣直接会对运营车辆是否能安全、快速、舒适地进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涉及到交通运输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特别是重交通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整体相比,早期以及初期损坏是特别的严重的,往往在道路建成通车后1到3年产生大面积的早期车辙破坏,甚至比这个时间还要短,然而,我国沥青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昂贵,在过去,交通量不大,同时沥青中含蜡量也很高,高温稳定性因此也很差,为了避免出现车辙,且在经济方面节省投资,结构设计的思想往往是使用强基薄面0的路面。
建成后不久就不能适应交通的需要,因此,防治和延缓车辙已经成为当前道路工程领域做的非常有必要的工作。
发达国家在重交通高速公路上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模式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2 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要点通俗来说,面层所用的粒径与柔性基层材料的粒径相比要小,在对我们国家柔性基层众多常用材料进行对比,得出了几种可使用的基层材料级配设计方案。
(1)马歇尔试验:粗略计算合理的油石比,这个油石比作为中值,依靠已有的实践经验还有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以0.5%油石比为一个分段,从中挑选5个不同的油石比,如AC-16的5个油石比为5.5%、5%、4.5%、4%、3.5%,每个沥青用量制5个试件,这些沥青混合料作为马歇尔试件,进而测得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毛体积密度、流值以及稳定度等。
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赵泽斌
![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赵泽斌](https://img.taocdn.com/s3/m/4ced9dd6cc7931b764ce155e.png)
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赵泽斌摘要: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作为重要基层,是非常重要一个环节,而基层路面施工技术好坏,与沥青路面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就需要及时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保证公路整体质量的同时,完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体系。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1路面基层施工的质量要求1.1材料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应选择合适的砂砾。
因为砂砾的质量关乎到整个公路的质量,通过多次对级配砂砾的实验,我们才能最大化的减少危险的发生。
在选用砂砾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来实施工程,保证公路路面的施工要求。
一旦级配砂砾基层出现不良的反应,比如基层松动、开裂等情况,我们要在第一时间在施工现场的路段两侧做好防护措施,将警示牌放在显眼的位置,或者设置一些可行的警示标语。
原材料一旦进入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要对原材料的数量、质检报告以及日期等方面进行审查,尤其是注意对填料和粗细集料质量的审查监督,杜绝不合格的材料混进施工现场,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1.2人员配置方面现场施工人员要有责任心,时刻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岗位上的施工要求规定,根据项目法实施具体活动,积极履行合同,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力。
同时,在人员招聘时,应该根据岗位的需求来挑选人员,对于拥有一定技术的人员,应该大力支持,实行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因为重要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有高水平的技术要求。
1.3机械设备方面公路路面基层实施离不开先进的机械设备。
这就要求公路企业在施工前按照国家规定引进合格的机械设备。
在保障机械设备先进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考虑设备的经济适用情况。
具体到公路施工上面,工作人员要贴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把工程量的大小与业主所要求的工期期限相联系起来,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选择合理的机械设备,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在施工时正常或超常的完成工作。
工作人员应该提前对机械设备做好检查工作,经过多次的调试和实验,排除故障隐患因素,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工程。
沥青柔性基层设计与应用研究综述
![沥青柔性基层设计与应用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0bcc3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e.png)
沥青柔性基层设计与应用研究综述李干椿;左彬;李涛;胡金磊【摘要】结合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项目研究需要,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和国内外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的发展概况,为推广沥青柔性基层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8(000)031【总页数】2页(P124-125)【关键词】沥青柔性基层;设计;应用【作者】李干椿;左彬;李涛;胡金磊【作者单位】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公司,湖北武汉 430064;中国建筑国际工程公司,北京 100032;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公司,湖北武汉 430064;中国建筑国际工程公司,北京1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4近年来,随着国际化技术合作交流的深入开展,海外工程项目在中国企业中的比例节节攀升,要求采用美国规范等国际化标准体系进行国际工程建设也日益常态化。
结合所在国的经济交通环境情况,探寻基于美国标准的经济耐久性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修筑关键技术成为中国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目前国内外沥青柔性基层设计与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国内外沥青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我国沥青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主要还是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广泛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并以路表回弹弯沉值、沥青层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作为设计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荷载的迅猛增长,沥青路面结构类型的多样化发展,现有路面形式与结构设计方法逐渐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2004年交通部立项开展研究,计划提出新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等联合单位先后进行了“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和参数研究”和“基于多指标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在总结吸收国外沥青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指标和参数的研究成果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沥青路面的使用特点和经验,构建一个新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和参数体系,改进了我国结构设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目 次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设计...............................................................2 4.1 一般规定.......................................................................2 4.2 材料...........................................................................2 4.3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5 4.4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检验...............................................7 4.5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参数.....................................................75 级配碎石基层设计...................................................................8 5.1 一般性规定.....................................................................8 5.2 粗集料.........................................................................8 5.3 细集料.........................................................................9 5.4 集料分档与掺配................................................................10 5.5 级配碎石混合料设计............................................................10 5.6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11 5.7 级配碎石设计参数..............................................................12 6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13 6.1 一般规定......................................................................13 6.2 结构层设计....................................................................13 6.3 结构组合设计..................................................................13 6.4 路面厚度计算..................................................................147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14 7.1 一般规定......................................................................14 7.2 进场前准备....................................................................15 7.3 拌和过程控制..................................................................15 7.4 运输过程控制..................................................................16 7.5 摊铺过程控制..................................................................16 7.6 碾压过程控制..................................................................17 7.7 离析控制......................................................................178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 (17)8.1 一般规定......................................................................17 8.2 路拌法施工.. (17)8.3 中心站集中厂拌法施工 (20)8.4 级配碎石基层压实度快速检测 (21)9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21)9.1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21)9.2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21)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沥青稳定碎石圆柱型试件振动成型法 (22)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沥青稳定碎石动载压入试验方法 (25)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体积法级配碎石设计试验方法 (28)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级配碎石基层材料振动成型试验方法 (31)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级配碎石循环加载试验方法 (34)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级配碎石离析性能评价试验方法 (36)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PFWD级配碎石基层快速检测方法 (38)II公路沥青路面柔性基层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术语和定义、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设计、级配碎石基层设计、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和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改扩建、养护工程采用沥青稳定碎石、级配碎石等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E40-2007 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文件。
3.1柔性基层 flexible base采用热拌沥青稳定碎石和(或)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
热拌沥青稳定碎石包括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等结构。
粒料类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要求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碎、砾石等基层材料。
3.2过渡层 transition layer设置在半刚性基层上面的柔性功能层,可采用无粘结粒料类材料。
3.3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dense-graded asphalt-treated base按照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由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合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空隙率为 3%~6%。
缩略语为ATB。
3.4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open-graded asphalt-treated base由少加填料或不加填料设计空隙率一般不小于 18% 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缩略语为ATPB。
13.5未筛分碎石 crushed stone去除超尺颗粒后得到的碎石混合料。
3.6离析系数 segregation coefficient级配碎石离析试验中集料堆积直径与堆积高度的比值,采用参数L表示。
3.7变形模量 modulus of deformation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求得的压缩性指标,即在部分侧限条件下,其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变增量的比值,缩略语为E vd。
4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现场调查、资料搜集、交通量和荷载预测分析。
4.1.2 调查掌握沿线路基特点,查明土质、路基干湿类型,保证路基稳定和刚度的基础上,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4.1.3 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节约资源的原则,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
4.1.4 结合当地条件,积极、慎重地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认真铺筑试验路段,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
4.1.5 沥青稳定碎石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
对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3.0倍,对半开级配、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2.5倍。
4.1.6 沥青稳定碎石宜用于中等及其以上交通。
4.2 材料4.2.1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可采用基质沥青或改性沥青。
采用基质沥青时,A-70和A-90号石油沥青技术指标见表1。
使用SBS改性沥青时,技术指标见表2。
使用橡胶改性沥青和橡胶SBS复合改性时技术指标见表3。
表1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试验指标A-90 A-70针入度 25℃、5 s、100g/0.1mm 80~100 60~80T 0604针入度指数PI -1.5~+1.0软化点(R&B)/℃ ≥44 ≥45 T 060660 ℃ 动力粘度/ Pa·S ≥140 ≥160 T 062010 ℃ 延度/ cm ≥30 ≥25T 060515℃ 延度/ cm ≥10023表1 (续)指标要求试验指标A-90A-70试验方法蜡含量(蒸馏法)/ % ≤2.2 T 0615 闪点/℃ ≥245 ≥260T 0611 溶解度/ %≥99.5 T 0607 密度(15 ℃)/ (g/cm 3)实测记录 T 0603质量变化/ % ≤±0.8 T 0610或 T 0609 残留针入度比/ %≥57≥61 T 0604残留延度(10 ℃)/cm ≥8≥6TFOT(或RTFOT)后残留延度(15 ℃)/cm≥20≥15T 0605表2 SBS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试验指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 25 ℃,100 g,5 s/0.1 mm 60~80针入度指数PI≥-0.4 T 0604延度 5 ℃,(5 cm/min) / cm ≥30 T 0605 软化点T R&B / ℃≥55 T 0606 运动粘度135 ℃/ Pa·s ≤3 T 0619 闪点/ ℃ ≥230 T 0611 溶解度/ % ≥99 T 0607 弹性恢复25 ℃/ % ≥65 T 0662 离析,48 h 软化点差/ ℃≤2.5 T 0661 质量损失/ %±1.0 T 0610 针入度比/ %≥60 T 0604 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163 ℃,75 min)残留延度(5 ℃)/cm ≥20 T 0605原样沥青/kPa≥1.0动态剪切70 ℃ G */sin δRTFOT 试验后/kPa ≥2.2 T 0628 动态剪切25 ℃ G */sin δ≤5000 蠕变劲度(-18 ℃)/MPa≤300 PAV 老化后m 值≥0.3T 06304表3 橡胶改性沥青和橡胶SBS 复合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指标橡胶改性沥青橡胶SBS 复合改性沥青 试验方法针入度 25 ℃,100 g,5 s/ 0.1 mm 60~80 60~80 T 0604 延度 5 ℃,(5 cm/min)/ cm 15 20 T 0605 软化点T R&B / ℃≥55 ≥65 T 0606 布氏旋转粘度180 ℃/ Pa·s 1~4 1~4 T 0625 闪点/ ℃ ≥240 ≥240 T 0611 溶解度/ % ≥99 ≥99 T 0607 弹性恢复25 ℃/ % ≥55 ≥85 T 0662 离析,48 h 软化点差/ ℃≤8 ≤5.5 T 0661 质量损失/ %≤±0.8 ≤±0.8 T 0610 针入度比/ %≥60≥65 T 0604 旋转薄膜加热试验(163 ℃,75 min)残留延度(5 ℃)/ cm ≥10≥15T 06054.2.2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用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或安山岩等硬质石料加工,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宜采用反击式破碎设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