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
蔡爷爷说方“三两三”
蔡爷爷说方“三两三”弘草药文化探本草之魂说一说“三两三”这个方子。
关于“三两三”这个方子,能治疗各种疮疡,只要你善于辨证施治,灵活加减应用,就会效如桴鼓,吹糠见米。
说起这个处方,真正还是在一本叫,亚拙山人的《寿世医鉴》地部方药类见到过,好像王氏的的这个处方前面几味药跟目前我们从网上看到的几乎一样,也是三两三的前面这个模型。
有个华夏中医论坛里面的薛老师也提到这个处方来之于湖北,恰好王氏祖籍也是湖北。
是不是有些巧合呀。
他说“吴老先生80开外年纪,离休老中医,除了双膝关节患有老年性退行性关节炎意外,身体比较健康。
老先生有一方药,使用多年,真可谓验方,名曰:三两三。
前天,老先生拿来这个药方,要我给转个处方,并且很详尽地介绍了这个药方的来历、药用范围,并要我好好传承,我恭敬有加。
这个药方是他在湖北打仗时得到的老中医验方,治疗关节肿痛、乳腺炎、痛风、丹毒都有效,并且经过多年实践验证,该方药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此外,网上还有一个化名为为“少熬浆糊”的作者,在谈及“著名中医宋孝志的三两三”,他说:“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疮疡三两三”:全方组成:生黄芪30g 金银花30g 全当归30g 生甘草9g 川蜈蚣0.1g(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祛风。
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
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神奇秘方“三两三”,民间中医无价之宝!上集。
神奇秘方“三两三”,民间中医无价之宝!上集。
原创针灸老韩承真传医今天有一种秘方,名字叫做“三两三”,可以称之为民间中医秘传瑰宝,这种秘方没有书籍流传于世间,也无法考证创作者,一般都是一代一代口授心传,当做传家宝流传于民间,不假他人之手。
1936年资兴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在宜章执业,与中国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宋孝志主任医师性情相投,交往多年,因为袁老先生年逾古稀,没有任何著作,也没有徒弟,恐怕家中秘方失传,才把“三两三”教给宋老。
1962年,宋老在《广东中医》杂志刊登发表了自己整理的袁老先生的“三两三”,这一宝贵的民间秘方才得以流传。
“三两三”又称为“三两三分三”,一般都是四味药,按君、臣、佐、使配伍严谨。
据传每个“三两三”汤药方,都有三分是保密的,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有三分药,但是疗效可以提高不是一星半点。
【疮疡三两三】生黄芪30克,金银花30克,全当归30克,生甘草9克,川蜈蚣0.1克。
功效:养气血解毒。
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案例】刘先生,四十岁,患肌肉风湿十多年,后来生黄水疮,自己以为小毛病,未曾就医,迁延二年不愈,形体疲惫前来就诊,用疮疡三两三六剂,吃完药后黄水疮结痂痊愈,肌肉风湿也减轻很多,后照原方继续服用六剂,肌肉风湿痊愈。
再无复发。
邱氏,女,二十岁,经闭三年,多方治疗无效,常发风疹,服用本方三剂,风疹痊愈并且行经。
【按】本方经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常用于反应性关节炎的治疗。
【跌打三两三】全当归30克,金银花30克,大川芎30克,穿山甲9克,滇三七0.1克,研冲。
用法:药材用酒一碗,水两碗,合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温服。
服第一次大约四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如果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
次日必能行动,再将原方配服一副,静养两三天即可劳动。
主治:病者从高树或者高楼失足跌下,伤重垂危,看伤者没有破皮骨折,只用此方。
【案例原文】1947年,有一姓曾者,由高楼失足,牙关紧闭,气绝无声……检查伤势后即处原方予之……三副即愈。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本文选自《赵进喜临证心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进喜着)“三两三”原为掌握在铃医手中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中药秘方、验方,由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或三分的药物,共4味组成;也有“三两三钱三”,为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药物,再加一味三分或三厘的药物,共5味组成,相传其中三分或三厘的药物,为汤方中的保密药,多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但疗效要高出许多。
因此在群众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得快,需用三两三”。
可以说,具有很突出的配伍特色,临床疗效确切,收效迅捷。
近数十年以来,经过宋孝志、周平安、张炳厚、高齐民、房定亚等诸多中医名家化裁应用,其功效得到了理论升华,其适用范围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充,非常值得重视与总结。
宋孝志先生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19世纪30年代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在湖南宜章执业,与宋老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着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把三两三口传心授于宋老。
也有学者提出“三两三”出自名医宋向元先生。
其源流所述不一,但是可以肯定,“三两三”多为民间秘方,一般掌握在铃医手中,草药医掌握的更多,其方剂大多都属于“各承家技,秘而不传”。
1960年熊梦在《梦庐医话》载其父用“三两三”治愈其大腿后历经数载反复发作的浸淫疮,其父云此方可用于一切久治不愈之皮肤病,有卓着疗效,熊梦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病程达10余年之久的荨麻疹患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认为此方不仅适用于慢性皮肤病之血行不良,也可用于亚急性期的各类疮疡。
1962年宋孝志先生将其所继承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经验整理刊载于《广东中医》,传下4首“三两三”验方。
其后高齐民在继承总结宋孝志先生经验的基础上,据宋孝志先生口述又记录下4首未经临床广泛验证的“三两三”验方。
此后近代诸多医家在此基础上,化裁变通,将“三两三”经验广泛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三两三
中医瑰宝——秘传“三两三”记得1961年新年,我在谈起《江西中医》熊梦“冷庐医话”载“三两三”用于一切久不愈之皮肤病经验有卓效,熊梦说:“吾之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患荨麻疹,病程达十余年之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诚良方也。
”我好奇地问宋老,“三两三”方出自何书?为何人所创?图书馆能否借到?宋老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
你这一问,使我回忆起1936年资兴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他在宜章执业,与我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著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才把“三两三”口传心授给我,今年我挤时间把它整理出来。
1962年第2期《广东中医》刊登了宋老整理发表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全文抄录如下:“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很可能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
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1、“疮疡三两三”全方组成列下: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生甘草9g川蜈蚣0.1g(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
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
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功用:此方养气血解毒(3)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4)医案两则:刘某,男,40余岁,患肌肉风湿已十余年,更历多医,迄未根治,甚以为苦,后更生黄水疮,自以为疮疹小毒,未曾就医,迁延二年余,形体日惫,如来就诊,详其病情经过,按辨证施治标本先后原则,先治其新病,与“疮疡三两三”六剂,药后不但黄水疮结痂告愈,肌肉风湿痛亦随之大减,遂教再将原方服六剂,肌肉风湿痛亦获全愈。
民间验方三两三(疮疡、头痛、跌打、溃疡、水肿)
民间验方三两三(疮疡、头痛、跌打、溃疡、水肿)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因方剂的分量而命名。
名为三两三钱三的方剂很多,但大多属秘传,多捷效。
一般掌握在民间医生手里,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病要好得快,须用三两三。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生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得多了。
现将常用三两三方总结如下。
疮疡三两三方剂组成:生黄芪一两,金银花一两,全当归一两,生甘草三钱,川蜈蚣三分。
上药用水适量,煎取二杯,分二次温服。
按: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寒,主治丹毒秃疮、便毒瘰疬,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
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
黄芪、甘草二药宜生用,不宜炙用。
因炙后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此方益气养血解毒,用于一切经久不愈之皮肤病,确有卓效。
本方除治慢性皮肤病有特效外,于肌肉风湿痛即血枯经闭亦具奇功。
头痛三两三方剂组成:麻黄(打碎节,先煎,去沫)一两,桂枝(去皮)一两,罂粟壳一两,甘草三钱。
痛偏于左加龙胆草三分;痛偏于右加钩藤三分;正中头痛加陈细茶三分。
用水约四两先煎麻黄,沸后去净沫(或连水去掉),再加水约20两,纳诸药同煎煎取八两。
分作二服,一服痛已,即止后服。
服药六日内禁生冷、肉腻、鱼腥、酸辣;36日内禁房事,男女同法。
按:本方麻黄散寒、桂枝祛风,更以罂粟壳固表止痛,甘草和中;痛偏于左的为肝气上逆,用龙胆草泻肝火;偏于右者为肝风内动,以钩藤平肝风;陈细茶解结止痛,服之鲜有不效者。
如服一剂不效,不可再服。
因尚有不属于风寒入里之头痛,就不是本方所可治疗的。
本方剂量不可减轻试用,否则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用足分量亦不生效。
跌打三两三方剂组成:全当归一两,金银花一两,大川芎一两,穿山甲三钱,滇三七(研末分冲)三分。
用酒一碗,水二碗合煎服。
按:本方当归除客血内塞、温中止痛、破恶血、养新血;金银花通行十二经,消诸肿痛;穿山甲出阴入阳,通窜经络,能直达病所;三七散血止痛,于跌扑之未出血者,更为要药。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本文选自《赵进喜临证心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进喜着)“三两三”原为掌握在铃医手中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中药秘方、验方,由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或三分的药物,共4味组成;也有“三两三钱三”,为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药物,再加一味三分或三厘的药物,共5味组成,相传其中三分或三厘的药物,为汤方中的保密药,多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但疗效要高出许多。
因此在群众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得快,需用三两三”。
可以说,具有很突出的配伍特色,临床疗效确切,收效迅捷。
近数十年以来,经过宋孝志、周平安、张炳厚、高齐民、房定亚等诸多中医名家化裁应用,其功效得到了理论升华,其适用范围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充,非常值得重视与总结。
宋孝志先生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19世纪30年代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在湖南宜章执业,与宋老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着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把三两三口传心授于宋老。
也有学者提出“三两三”出自名医宋向元先生。
其源流所述不一,但是可以肯定,“三两三”多为民间秘方,一般掌握在铃医手中,草药医掌握的更多,其方剂大多都属于“各承家技,秘而不传”。
1960年熊梦在《梦庐医话》载其父用“三两三”治愈其大腿后历经数载反复发作的浸淫疮,其父云此方可用于一切久治不愈之皮肤病,有卓着疗效,熊梦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病程达10余年之久的荨麻疹患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认为此方不仅适用于慢性皮肤病之血行不良,也可用于亚急性期的各类疮疡。
1962年宋孝志先生将其所继承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经验整理刊载于《广东中医》,传下4首“三两三”验方。
其后高齐民在继承总结宋孝志先生经验的基础上,据宋孝志先生口述又记录下4首未经临床广泛验证的“三两三”验方。
宋孝志老中医经验及——第三章,学院执教,总结民间“三两三”(收藏)
宋孝志老中医经验及——第三章,学院执教,总结民间“三两三”(收藏)宋老先后担任伤寒教研组、金匮教研组主讲,上午授课,下午带学生实习。
由于教学任务的需要,善用经方治杂病的功夫无人能超越。
如果不是带学生,他临床用经方大约占50%。
宋老诊病时的底方,绝大多数让学生带走,只在家中看病时,留下底方应付复诊,传授女婿阅读学习。
他因身体关系,第三届58班学生《伤寒论》课,已由陈慎吾老师主讲,助教是刘渡舟先生。
(一)草河车汤:从五八年起,甲肝多起来,宋老自创了“草河车汤”治疗转氨酶高的迁延性肝炎,功同茵陈蒿汤。
药物组成:草河车30g,青皮12g,苏木6g功能:清热活血,舒肝止痛。
加减运用:如热毒较甚,将草河车改为凤尾草30g;大便溏,减草河车,加贯众30g;有黄疸者,加茵陈15g,栀子10g;在肝硬化早期,加山楂3g;腹水较明显,加郁金15g,槟榔30g;伴见脾胃虚弱,加茯苓15g,白术12g,党参12g。
草河车汤验案(宋老处方底方):泮世华,男,23岁,1981年4月17日初诊。
化验检查:黄疸指数11单位,转氨酶208单位,麝香草酚浊度12单位,胃区痛,纳谷不香,脘腹胀,六脉弦。
初步诊断为肝炎,当清热活血,舒肝止痛。
处方:贯众15克,青皮9克,党参9克,苏木2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生姜6克,大枣4枚。
三剂,有效可服36剂。
两个月后复诊,各种化验都恢复正常。
按语:早期肝经湿热多有黄疸;而慢性迁延性肝炎,转氨酶高,黄疸轻;从国外潜入的乙肝、丙肝病毒所致,症状少,但危害极大,无特效药,很难治愈。
我把宋老“草河车汤”加减,从1972年起,用来治疗乙肝,命名为“小金楼汤”。
脾胃虚弱者,“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上方加党参、炒白术15g,焦山楂12g,神曲10g。
我把“草河车汤”治甲肝偷梁换柱治乙肝,汇报给宋老,他不但不生气,还夸奖说:“我带了这么多学生,齐民的悟性最高。
在'草河车汤’上锦上添花,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民间验方三两三
民间验方三两三民间验方三两三“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
”说的是:没有点真本领怎敢上梁山呢?和“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是一个意思。
有趣的是在中医药中,有民间秘方“三两三”,据传由民国时期湖南资兴民间医生袁国华所传,宋孝志首先整理发表于1962年第2期《广东中医》。
宋孝志,字鸿禧(1911~1994),湖南省宜章县人,主任医师。
曾悬壶羊城,为粤地名医之一。
1966年开始在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从医临床教学工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效华在《中国民间疗法》2001年03期介绍《民间验方三两三》;又有高齐民、张炳厚、周安平等善用“三两三”。
1962年第2期《广东中医》刊登了宋老整理发表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抄录如下:“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很可能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
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1、“疮疡三两三”处方: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生甘草9g川蜈蚣0.1g (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
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
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功用:此方养气血解毒(3)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2、“首风三两三”发病有时的头痛或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病证,不易根治,如果气候有变化,或将要起大风时,先一日必出现剧烈头疼,正如《内经·风论》所说:“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三两三民间秘法
“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
”说的是:没有点真本领怎敢上梁山呢?和“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是一个意思。
有趣的是在中医药中,有民间秘方“三两三”,清代一两为30克一钱为3克,故名三两三。
据传由民国时期湖南资兴民间医生袁国华所传,宋孝志首先整理发表于1962年第2期《广东中医》。
宋孝志,字鸿禧(1911~1994),湖南省宜章县人,主任医师。
曾悬壶羊城,为粤地名医之一。
1966年开始在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从医临床教学工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效华在《中国民间疗法》2001年03期介绍《民间验方三两三》;•举报 |••小吧主9简历篇宋孝志先生,字鸿禧(1911~1994),湖南省宜章县人,主任医师。
始龀之年读塾书,天资聪明,过目不忘。
慈父训广公认为,出生在稻香村的小儿无雄心大略,仅思精敏捷,稍有名医之才,故出巨资聘请湘粤名医朱先生家教,每月月薪三十担谷子,讲授“四大经典”,诵背“四大经典”。
开课前老师陈述以下规定,必须严格遵守:每年只放一天假,欢度大年初一,平时每日三餐饭都得在书房用,关门读书,不准会亲戚朋友,老师日夜为伴相陪,布置的作业完不成,不能入餐就寝。
如此三年磨一剑,终生受益。
在他八秩之年后,仍记忆不衰,不管你提到“四大经典”哪一句,他常脱口而出,在那一篇,那一章,甚至那一页;他在门诊看病,病人复诊时他不询问病人姓名,姓名和年龄还记在他心中。
宋老自幼在舅舅刘希盛教导下学习《伤寒》、《金匮》、《外台》、《千金》,追随舅舅出诊看病。
舅舅乃湖南名医,15岁考上秀才,17岁应试举人落榜,弃儒就医,对《伤寒论》临床应用特别擅长,精通内妇二科。
四诊上擅长望闻,对望色有很深的造就。
宋老在196 3年3月31日喜闻外孙女降生,听到笑声,他给我讲起1924年随舅出诊到一户人家,主人家有两个儿子,请大夫给小儿子治病,但在闻诊时,听到另一个小儿说话之声,舅舅告诉主人说,有病之儿病并不重,吃付药就会好,未病之儿已有病,将要发作,发作就难医。
秘制古方_三两三_临证应用新解
秘制古方_三两三_临证应用新解新中医2011年8月第43卷第8期JOURNALOFNEWCHINESEMEDICINEAugust2011Vol.43No .8“三两三”全称“三两三钱三分”,以方中五味药物的药量总和而定名,共立方4首。
每首方中的第一、二、三味药的用量均为1两(3味药计3两),第四味药用量3钱,第五味药用量3分,其总量为3两3钱3分,折合当今剂量约为99.9g。
“三两三”方古时秘而不传,医者为了不使药方外泄,用时并不书全方,而将前三味药每药单写一方,让病家持药方分别到指定的三家药店各取一药,三味药取来交付医者后,医者再配制第四味、第五味药物,至此配药齐全,方让病家取走。
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尚炽昌教授,1992年在全国中医内科骨干教师进修班授课时传授,笔者遂得此方。
经过近20年的临证运用体验,深感奇方不凡,其用药精简,刻度严谨,制方讲究,虚实分明,攻补兼施,量小剂轻,效专力宏,非一般常用之方所能及。
1三两三第1方1.1药物组成生麻黄1两(30g),桂枝1两(30g),罂粟壳1两(30g),甘草3钱(9g),陈细茶3分(0.9g)。
1.2制用方法本方用量不可轻易改动,生麻黄虽发散较强,但不要减量而用。
需将麻黄打碎,先行煎煮1h后除去沸沫,再将其它药物放入一同煎煮。
首煎沸后文火煎30min,二煎沸后文火煎15min。
将两煎液混匀,总量以200~250mL为宜,1次服完。
此方限服仅1剂,中病即止,不效者也不可再次服用,应另换它方施治。
1.3适应病证本方具有发散风寒、宣痹通络、祛邪止痛的功效。
适用于治疗感受风寒、邪滞脉络或其它原因所致剧烈头痛难以忍受者。
1.4病案举例朱某,男,52岁,2007年12月20日就诊。
头痛以两侧太阳穴处疼痛为甚,每次发作起来头痛欲裂,不停地用手捶打头部,甚欲以头撞墙。
食纳及睡眠均可,二便自调。
曾经某医院行CT和多普勒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神志清醒,心、肺及腹部一般检查均无异常。
国家级名医的“怪方”,三两三解决心绞痛、风湿病
国家级名医的“怪方”,三两三解决心绞痛、风湿病大家都知道扁鹊、华佗,因为他们是名医,其实,他们还是铃医。
铃医是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是古代的基层医务工作者。
因为特殊的工作环境,他们的方子用量小、数量少而且见效快。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名字有些奇怪的三两三,原本就是铃医的方子。
三两三原本是疼痛三两三,组方为当归、川芎、忍冬藤各一两,甘草三钱,三七三分。
现在的三两三不是一个单一的方子,而是一系列的类方。
每个方子都是由五种药材组成,三个主要药材各一两,一个辅药三钱,还有一个点睛药三分,因此得名三两三。
不同的三两三对于不同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首先是在疼痛三两三的基础上,根据心绞痛常见的两种不同病因:气虚血瘀(劳累后容易出现胸痛)、气滞血瘀(生气着急时容易出现胸痛),给出简单的加减。
气滞血瘀是在原方基础上加柴胡、枳壳、白芍;气血两虚则是加上党参和黄芪。
接下来是对于各种骨关节炎、风湿病及痛风等疾病,有着卓越调理功效的痹证三两三。
这个方子是由张炳厚先生分享的。
张先生被称为医林怪杰,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善治怪病,善使怪药,善用怪方”。
而这个痹证三两三是针对各种骨关节炎、风湿病、痛风等病的。
“痹”者“闭”也,不通则痛。
痹证的致病因素有很多,风、寒、湿、热、虚等都可以导致痹证的发生。
痹症还分为热痹与虚痹,常用的三两三类方略有不同。
热痹相关的疾病包括痛风、部分风湿病、反应性关节炎、成人斯蒂尔病(亚急性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等,适合的药方为痹症三两三。
配方:当归一两,川芎一两,忍冬藤一两,全虫三钱,三七三分。
当归辛温而润、辛香走窜,既能养血又能补血;川芎善行血,善散血,还能理气,被称为血中气药;忍冬藤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通经止痛;全虫性味甘平,入肝经,息内风、解痉挛、止疼;三七活血、止血、通脉、化瘀,能收能散,还有补益的作用。
虚痹相关的疾病是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
治疗虚痹的三两三方,只是在痹症三两三中加入了三味药材,白芍、桂枝、黄芪,叫做和血祛风三两三。
民间中医三两三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民间的中医,看似一个弱势群体,但他们中间,往往就有人“身怀绝技”,他们或继承了祖辈传下来的秘传良方,或师承习得经验秘方,在实际运用中,有很不错的疗效。
比如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三两三”,就是民间医的一些秘方、验方,很少传于世,外人知者甚少!今且介绍几个民间医的“镇宅之宝”,以飨读者!“三两三”原为掌握在铃医手中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中药秘方、验方,由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或三分的药物,共4味组成;也有“三两三钱三”,为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药物,再加一味三分或三厘的药物,共5味组成,相传其中三分或三厘的药物,为汤方中的保密药,多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但疗效要高出许多。
因此在群众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得快,需用三两三”。
可以说,具有很突出的配伍特色,临床疗效确切,收效迅捷。
近数十年以来,经过宋孝志、周平安、张炳厚、高齐民、房定亚等诸多中医名家化裁应用,其功效得到了理论升华,其适用范围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充,非常值得重视与总结。
宋孝志先生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19世纪30年代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在湖南宜章执业,与宋老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著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把三两三口传心授于宋老。
也有学者提出“三两三”出自名医宋向元先生。
其源流所述不一,但是可以肯定,“三两三”多为民间秘方,一般掌握在铃医手中,草药医掌握的更多,其方剂大多都属于“各承家技,秘而不传”。
1960年熊梦在《梦庐医话》载其父用“三两三”治愈其大腿后历经数载反复发作的浸淫疮,其父云此方可用于一切久治不愈之皮肤病,有卓著疗效,熊梦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病程达10余年之久的荨麻疹患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认为此方不仅适用于慢性皮肤病之血行不良,也可用于亚急性期的各类疮疡。
1962年宋孝志先生将其所继承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经验整理刊载于《广东中医》,传下4首“三两三”验方。
(12)“三两三”奇效秘方真传
(12)“三两三”奇效秘方真传记得1961年新年,我在谈起《江西中医》熊梦“冷庐医话”载“三两三”用于一切久不愈之皮肤病经验有卓效,熊梦说:“吾之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患荨麻疹,病程达十余年之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诚良方也。
”我好奇地问宋老,“三两三”方出自何书?为何人所创?图书馆能否借到?宋老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
你这一问,使我回忆起1936年资兴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他在宜章执业,与我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著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才把“三两三”口传心授给我,今年我挤时间把它整理出来。
1962年第2期《广东中医》刊登了宋老整理发表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全文抄录如下:“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很可能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
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1、“疮疡三两三”全方组成列下: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生甘草9g川蜈蚣0.1g(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
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
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功用:此方养气血解毒(3)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4)医案两则:刘某,男,40余岁,患肌肉风湿已十余年,更历多医,迄未根治,甚以为苦,后更生黄水疮,自以为疮疹小毒,未曾就医,迁延二年余,形体日惫,如来就诊,详其病情经过,按辨证施治标本先后原则,先治其新病,与“疮疡三两三”六剂,药后不但黄水疮结痂告愈,肌肉风湿痛亦随之大减,遂教再将原方服六剂,肌肉风湿痛亦获全愈。
老中医用“三两三”治疗疑难病经验
老中医用“三两三”治疗疑难病经验房定亚教授,从医近40年,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遇顽疾常用验方“三两三”治疗。
金银花30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生甘草9克。
方中前三味用量各30克(1两),共为90克(3两),最后一味只用9克(3钱),故取名“三两三”。
此方集补气补血、清热解毒为一体。
1 老年疱疹样天疱疮陈某,男,80岁,2000年7月19日就诊。
患者从1999年10月开始不明原因出现双上肢大水疱样皮损及红色斑疹,瘙痒明显,大水疱内含浆液,疱破溃后留有色素沉着,逐渐增多,向全身浸淫,遂求诊于某医院,经实验室检查及皮损病理检查确诊为“疱疹样天疱疮”,住院治疗1月,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间断服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等药物治疗,仍时有加重。
4个月前在某私人诊所服用中草药后症状日益加重,疱疹波及头面部。
症见:全身密集水疱,直径2~6mm,部分水疱溃破并感染,形成黄色结痂,有腐臭味,水疱周围皮肤发红,色素沉着,头面部水疱较多,肿如蜂蜇,眼不能开,肢肿如水袋,生活不能自理。
饮食尚可,大便干燥,每2天1次,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滑。
辨证为湿热毒邪内蕴,泛溢肌肤。
治疗以“三两三”方加味。
处方:金银花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30克,生甘草9克,蒲公英20克,野菊花10克,蜈蚣1条,紫花地丁15克,赤小豆30克,薏苡仁30克,天葵子15克,何首乌15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
服药7剂,黄色结痂脱落,仍有小水疱疹出现,大便干燥减轻,前方有效,但邪毒未尽除,原方去何首乌、生地黄,加龙胆草12克,白花蛇舌草20克,生大黄10克(后下)。
再服7剂,疱疹明显减少,皮肤颜色近于正常,未见新的疱疹出现,以上方加减调治月余,临床症状消除而出院。
按:此例患者为落叶红斑混合型天疱疮,患者年近八旬,病程10个月,反复不愈,并且合并皮肤感染,病情严重,中医辨证属湿热毒邪内蕴,治疗宜清热解毒利湿,但患者年老病久,正气必然受损,故用“三两三”方补益气血、清热解毒,合五味消毒饮加强清热解毒之力,用赤小豆、薏苡仁清热利湿,更加蜈蚣疗其疮疡肿毒,以助搜剔邪毒之力。
中医秘传三两三介绍
中医秘传三两三介绍“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即一两的三味共三两,三钱的一味,三分的一味,总重量为三两三钱三。
以方剂总分量而命名。
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大都属于秘传,药少量重,多见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
“三两三”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了很多。
下面介绍几个三两三药方,以抛砖引玉。
1、“疮疡三两三”组成:生黄芪30g 金银花30g 全当归30g 生甘草9g 蜈蚣1条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
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
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功用:养气血解毒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2、“热痹三两三”组成:益母草30g 透骨草30g 仙鹤草30g 知母9g 制马前0.1g功能:活血通经,透热解痹主治:热痹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等。
3、“跌打三两三”组成:全当归30g 金银花30g 大川芎30g 穿山甲9g 滇三七0.1g(研冲)功用:通经脉,活气血。
解结去瘀。
主治:各种跌打损伤方解:本方当归除客血内塞,温中止痛,破恶血,生新血,协同川芎理一切血,去瘀血,养新血;金银花通行十二经,消诸肿痛;穿山甲出阴入阳,通串经络,能直达病所;三七散血止痛,于跌扑未出血者,更为要药。
君臣佐使配合得宜,真有起死回生之妙。
如果骨断筋折,就不属于本方范畴了。
煎服法:此药将酒一碗,水两碗,合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温服。
服第一次约经四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若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次日必渐能行动,再将原方配服一付,静养2~3日就可以劳动了。
民间神秘的“三两三”绝学——验方“疮疡三两三”的临床应用研究
民间神秘的“三两三”绝学——验方“疮疡三两三”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 / 董石韩丹阳崔玉王佩佩姜苗北京中医药大学编辑 / 许红⊙ 校对 / 张芊芊源于民间的验方“疮疡三两三”方简而效彰,具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及活血通络之功效,其化裁应用对多种内外科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当代医家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在临床的使用中扩大了它的治疗范围。
笔者归纳文献中使用“疮疡三两三”的医案,并探讨其方药配伍意义和现代药理作用。
1源流及组成“三两三”是一种源于民间的验效组方的结构,又称为“三两三钱三”。
方子由三味三两的药物,一味三钱的药物和一味三分或三厘的药物组成,有时可不加入这一味三分或三厘的药物。
“三两三”秘验组方曾流传民间,用之多有捷效,其中三分或三厘药的加入能使疗效大为提升,因此最为保密。
“三两三”何时由何人创制,未有考证,而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名医宋孝志先生最早将方药组成公之于众,发表于1962年《广东中医》第2期。
宋先生在文中列出4种“三两三”组方,且分别解释方义并列举验案。
据宋孝志先生言,“三两三”是湖南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于19世纪30年代口授于他的。
此后,又有周平安先生、高齐民先生、张炳厚先生等传承宋老经验,将中医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拓展了“三两三”的应用范围。
在宋孝志先生列出的4种“三两三”组方中,“疮疡三两三”列在首位,其组成为:生黄芪、金银花、全当归各30g,生甘草9g,川蜈蚣0.1g。
根据其药物组成又称为“芪银三两三”。
2临床应用举例通过查阅十余年文献报道,“疮疡三两三”在诸多“三两三”组方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方的加减应用在多种疾病中均能取得明显的疗效。
现将有文献报道的“疮疡三两三”或称“芪银三两三”在临床中的应用验案进行简要总结。
2.1皮肤病2.1.1房定亚教授使用“疮疡三两三”加减治疗过敏性皮炎、银屑病等免疫性皮肤病:⑴过敏性皮炎1例,辨证为热毒伤络,血热夹瘀,治以清热解毒祛风,活血通络散结:金银花、当归、生黄芪各30g,生甘草10g,蜈蚣1条,玄参20g,车前草、蒲公英各30g,穿山甲8g,黄芩10g,紫草、夏枯草各15g,7剂治愈。
中医三两三
按语:我从此方化裁出一个痛风丸,专治痛风。
痹证三两三张炳厚
当归、川芎、忍冬藤各一两,穿山甲三钱,三七三分
方:当归、川芎、忍冬藤各一两,穿山甲三钱,三七三分
治疗:痹证和胸痹, 方中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走,能补血行血;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
通痹三两三
强腰三两三
起痿三两三
病者从高树或楼上失足跌下,伤重垂危,看伤者没有破皮折骨,只用“跌打三两三”就行啦。
(1)煎服法:此药将酒一碗,水两碗,合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温服。服第一次约经四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若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次日必渐能行动,再将原方配服一付,静养2~3日就可以劳动了。
(2)用药的理论依据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急虚身中,卒至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坠溺,不可为期……。”就是说,扑跌、溺水这一类外伤,就由于本身虚竭,仓猝支不住而出现失足沉溺,以致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这在诊脉上是不可以预期的。如由高坠下,必须一时出现目眩心悸才会失足跌下,这就是所谓急虚身中。
(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邱氏,女,20余岁,经闭三年余,多方疗法无效,时发风疹来诊,予本方服三剂后,风疹愈而经行。后曾多次用于体弱经闭患者,均得奇功。
疮疡
三两三/张炳厚
黄芪30、金银花30、当归30、甘草9、蜈蚣1条
处方:黄芪30、金银花30、当归30、甘草9、蜈蚣1条, 功能: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治疗关节肿痛、乳腺炎、痛风、丹毒。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腰痛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腰痛[通治方]龚信:补肾汤,治一切腰痛。
破故纸(酒炒)小茴(盐酒炒)玄胡索牛膝(去芦,酒洗)当归杜仲(酒炒)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各9克上锉1剂。
生姜煎服。
《古今医鉴》卷十[辨证方]1、寒证陈士铎:人有露宿星月下,感犯寒湿之气,腰痛不能转侧,方用转腰汤。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白术30克杜仲15克巴戟天15克防己1.5克肉桂3克苍术9克羌活1.5克桃仁5粒《辨证奇闻》卷五梁子材:五积散,治腰骨脚骨酸痛,寒邪客于经络者。
当归苍术(米泔水浸)陈皮各3克麻黄(去净节)厚朴(制)干姜枳壳(面煨,去瓤)各2.4克半夏(制)白芷各2.1克党参(去芦)桔梗肉桂(去皮,另炖)茯苓各1.5克川芎1.2克加生姜3片、葱3根煎。
《不知医必要》卷三陈修园:新定薏仁汤,治腰痛筋挛,难以屈伸者。
薏仁30克附子3~6克木瓜4.5克牛膝6~9克水煎,空心服。
《医学从众录》卷六董建华:凡见疼痛较剧、遇寒更甚、局部不温、舌黯不红者,为寒盛,川乌为必用之品,配伍麻黄,其力更宏。
川乌5克麻黄10克桂枝6克酒当归10克地龙10克木瓜l0克甘草5克曾治一郭姓患者,腰能疼痛如掣,向下肢放射,不能直立步履己二月,夜间疼痛加剧,形寒肢麻,肢端不温,舌器苔白,脉沉细,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前虽投温经散寒之品,疗效不著。
此乃痼阴沉寒凝于经脉,非川乌、麻黄之属,难以奏功,遂投上方6剂,服后腰痛大减,已能直立。
守方加鸡血藤20克,又进6剂,疼痛缓解,已能独自行走。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尚尔寿:加减阳和汤方乃吉林名老中医尚明斋所传,系《外科全生集》阳和汤加减化裁而成,尚老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
余用数年,屡用屡效,一般服药3~4剂即有明显效果。
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l剂。
《千家妙方》上册张鉴铭:强腰散,治慢性腰腿痛。
宋孝志秘传三两三
宋孝志秘传三两三“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很可能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
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疮疡三两三”组成:生黄芪30g 金银花30g 全当归30g生甘草9g 川蜈蚣0.1g(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
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疡,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
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功用:此方养气血解毒。
(3)主治:疮疡,风湿,风疹。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4)医案两则:刘某,男,40余岁,患风湿已十余年,更历多医,迄未根治,甚以为苦,后更生黄水疮,自以为疮疡小毒,未曾就医,迁延二年余,形体日惫,遂来就诊,详其病情经过,按辨证施治标本先后原则,先治其新病,与“疮疡三两三”六剂,药后不但黄水疮结痂告愈,肌肉风湿痛亦随之大减,遂教再将原方服六剂,肌肉风湿痛亦获全愈。
后经访问未复发。
此后,每遇肌肉风湿痹痛之久治无功者,转予本方,莫不获效。
邱氏,女,20余岁,经闭三年余,多方疗法无效,时发风疹来诊,予本方服三剂后,风疹愈而经行。
后曾多次用于体弱经闭患者,均得奇功。
首风三两三”发病有时的头痛或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病证,不易根治,如果气候有变化,或将要起大风时,先一日必出现剧烈头疼,正如《内经·风论》所说:“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神秘民间绝学:抗癌三两三治疗各种...
神秘民间绝学:抗癌三两三治疗各种...第 1142 期作者 / 吕旺著编辑 / 刘刚⊙ 校对 / 钱秀华基础方:黄芪30g,土茯苓30g,生苡仁30g,当归30g,甘草10g,党参20g,五灵脂20g,莪术20g,白术20g,赤芍15g,白芍15g,桂枝15g,姜黄30g。
功能:益气扶正,抗癌解毒。
主治:各种恶性肿瘤,可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带病延年,同时与放、化疗有协同增效减毒的作用。
方解: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瘤”的记载,《黄帝内经》已经有“肠覃”、“石瘕”、“癖结”等病的论述,及“坚者消之”、“结者散之”的记载。
后代医家称之为“瘿瘤”、“赘瘤”、“岩”、“癌”。
肿瘤的发生可总括为正虚、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方用黄芪、当归益气养血扶正,生苡仁、土茯苓利湿解毒抗癌,党参、五灵脂益气化瘀,相畏相激,莪术、白术攻补兼施,健脾抗癌消癌,姜黄行气活血,抑制癌细胞生长,阻挡其转移,桂枝、芍药、甘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建立中气,全方成扶正抗癌之功。
目前,部分学者已经认识到肿瘤的发生是细胞间调控与信息传递被打乱,致癌作用是一个有逆转可能的连续统一体,过度杀伤癌细胞有可能会损伤机体的正常反应性,破坏内环境平衡,使原已失衡的机体调控作用更加恶化和紊乱。
有效地治疗并不需要肿瘤的完全消退及肿瘤细胞的全部杀灭,而是要提高其基因稳态和自我康复的能力。
本方在杀伤肿瘤细胞的方面不如化疗药物作用强,但其可扶正抗癌,以求带病延年,减轻痛苦,与化疗药有增效解毒的协同作用。
加减:鳞癌注重化瘀,加桃仁、水蛭;腺癌注重燥湿化痰,加海藻、浙贝、半夏、南星;甲状腺肿瘤血碘低者重用海藻、昆布、海浮石、海哈克,血碘高者则禁用;肺癌尤需防燥:加花粉、五味子、百合;肝癌加郁金疏利肝胆;食道癌加威灵仙;骨癌需补肾解毒:加土元、骨碎补;乳腺癌重用漏芦;转移至淋巴结,注重软坚散结:加鳖甲、鹿角霜、牡蛎,属于寒毒蕴结者,重用附子;阻塞脉络,静脉、淋巴回流受阻,肢体水肿者应通络利水,加地龙、鸡血藤、泽兰、泽泻、益母草;消瘦,营养不良,白细胞降低:加熟地、山药、人参、紫河车、灵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
“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
——本文选自《赵进喜临证心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进喜着)“三两三”原为掌握在铃医手中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中药秘方、验方,由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或三分的药物,共4味组成;也有“三两三钱三”,为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药物,再加一味三分或三厘的药物,共5味组成,相传其中三分或三厘的药物,为汤方中的保密药,多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但疗效要高出许多。
因此在群众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得快,需用三两三”。
可以说,具有很突出的配伍特色,临床疗效确切,收效迅捷。
近数十年以来,经过宋孝志、周平安、张炳厚、高齐民、房定亚等诸多中医名家化裁应用,其功效得到了理论升华,其适用范围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充,非常值得重视与总结。
宋孝志先生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19世纪30年代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在湖南宜章执业,与宋老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着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把三两三口传心授于宋老。
也有学者提出“三两三”出自名医宋向元先生。
其源流所述不一,但是可以肯定,“三两三”多为民间秘方,一般掌握在铃医手中,草药医掌握的更多,其方剂大多都属于“各承家技,秘而不传”。
1960年熊梦在《梦庐医话》载其父用“三两三”治愈其大腿后历经数载反复发作的浸淫疮,其父云此方可用于一切久治不愈之皮肤病,有卓着疗效,熊梦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病程达10余年之久的荨麻疹患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认为此方不仅适用于慢性皮肤病之血行不良,也可用于亚急性期的各类疮疡。
1962年宋孝志先生将其所继承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经验整理刊载于《广东中医》,传下4首“三两三”验方。
其后高齐民在继承总结宋孝志先生经验的基础上,据宋孝志先生口述又记录下4首未经临床广泛验证的“三两三”验方。
此后近代诸多医家在此基础上,化裁变通,将“三两三”经验广泛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在此,谨对“三两三”代表方剂给予介绍。
1、疮疡三两三
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甘草9g,川蜈蚣(分冲)。
功效:养气血,解毒。
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等。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荨麻疹。
2、首风三两三
麻黄30g(打碎先煎,去沫),桂枝(去皮)30g,罂粟壳30g,甘草9g。
痛偏于左,加
龙胆草;痛偏于右,加钩藤钩;痛头不偏的,加陈细茶。
服法:用水约4碗,先煎麻黄,沸后去净沫(或连水去掉),再用600g水纳诸药同煎,取水240g,分温三服,一服痛已止后服。
功效:祛风逐寒为主。
主治:头风。
煎禁忌:服药6日内禁生冷、油腻、鱼腥、酸辣,36日内禁房事,男女同法。
使用剂量不可减轻,以防抗药性。
如服1剂不效,不可再服。
麻黄、桂枝须如法炮制否则鼻衄。
3、跌打三两三
全当归30g,金银花30g,大川芎30g,穿山甲9g,三七粉(分冲)。
煎服法:用此药将酒1碗,水2碗,合煎取一碗半,分2次温服。
服第1次约经4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若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次日必渐能行动,再将原方配服1剂,静养2~3日即可。
功用:通经脉,活气血(因气虚重在通气活血,因身中重在解结祛瘀)。
主治:高树或高楼跌落,伤重垂危,无破皮折骨者。
4、溃疡三两三
赤小豆30g,瓜蒌根30g,浙贝母30g,大冰片(分冲)。
配用法:上药各研成极细粉末,称足分量后,再将药末和匀,视疮口大小分为2包或3包,每包用鸡蛋清调敷,日换1次,换下之药,不可扔掉,将脓血放置净土上,(地气)吸去其毒,次日仍以鸡蛋白和前药匀调包敷,以一料交替使用,至愈为止,药力始可用尽。
功效:解毒消疮。
主治:痈疽溃后,久不敛口,或远年近日之溃疡。
5、疼痛三两三
当归30g,川芎30g,鸡血藤30g,三七3g(冲服)。
主治:心脉瘀阻型心绞痛而表现为胸痛胸憋,固定不移,舌暗有瘀,脉弦者。
6、痹证三两三
当归30g,川芎30g,忍冬藤30g,炮山甲10g,三七粉3g(冲服)。
主治:风寒湿痹而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便,或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遇寒加重,或疼痛重着,手足沉重者。
7、镇衄三两三
生地黄30g,桑叶30g,白茅根30g,党参10g。
主治:阳虚以外的各型衄证。
如鼻衄、耳衄、齿衄、眼衄、唇衄、指衄、肌衄、精衄(精索炎症)、腘衄、乳衄等。
8、水肿三两三
黑大豆30g,赤小豆30g,大戟30g,大枣9g,甘遂1g(冲服)。
煎服法:上药用米醋500mL,文火煎取100mL,早晨空腹顿服。
主治: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久治不愈者。
禁
忌:单腹水无效,脉浮者禁用。
只可服1剂,不可再服。
忌盐百日。
9、热痹三两三
益母草30g,透骨草30g,仙鹤草30g,知母9g,制马钱子(冲服)。
主治:热痹、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
10、安眠三两三
生地黄30g,酸枣仁30g,茯神30g,防己9g,朱砂(分冲)。
若温服后加白酒或黄酒一杯,则会不安神而神自安。
主治:少寐易醒(神经衰弱)。
11、自汗三两三
生黄芪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黑豆30g,白术9g,灯心草。
主治:自汗。
综上所述,诸种“三两三”验方,虽出自民间医生之手,却都有“药少而精、效专力宏”之特点,不仅讲究配伍,还普遍注重炮制与煎服方法,具有明确的适应证与应用禁忌。
所以用之得宜,常有应手之效,更因其方中多毒药,取效后又当中病即止。
当然,我们今天临床应用“三两三”,也可在“三两三”基本药物组成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加用其他药物。
如周平安教授以川芎30g,赤芍30g,白芍30g,甘草10g,龙胆草1g加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以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甘草10g,三七粉1g(分冲)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以酸枣仁30g,桔梗30g,生地黄30g,当归10g,川芎1g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以葛根30g,代赭石30g,生牡蛎30g,威灵仙10g,沉香粉1g(冲)加减治疗颈椎骨质增生;以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当归30g,白芍10g加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生黄芪30g,蒲公英30g,当归30g,半夏10g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等。
皆有效验。
张炳厚先生运用疼痛三两三化裁治疗心脉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行气活血三两三(主方+四逆散)、益气活血三两三(主方+黄芪、党参、甘草)、益气养阴三两三(主方+黄芪、党参、玄参、丹参、元胡)、化痰逐瘀三两三(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陈皮、茯苓)、清化逐瘀三两三(主方+小陷胸+黄芩、竹茹)、益气养阴化痰逐瘀三两三(主方+黄芪、党参、玄参、元胡+瓜蒌薤白半夏汤)等,辨证论治特色突出。
此外,张炳厚先生还在痹证三两三基础上,化裁出祛风三两三(主方+黄芪、桂枝、白芍)并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病程随症加减,血瘀者则行之,气滞者则达之,寒胜者则温之,热灼者则清之,水亏者则润之,血虚者则补之,共有治法14种,虽治法各异,但总以通调气血为主,以通为用,通则不痛。
高齐民先生则应用自汗三两三时常去炒白术,加桑叶9g,也常获佳效。
民间镇衄“三两三”还有一方,组成为细生地黄50g,生柏叶50g,生荷叶、生艾叶各25g,红茜草15g,三
七面。
据传也有卓效。
笔者在临床上学习祝谌予、吕仁和教授经验,常用生黄芪30g,生地黄30g,丹参30g,黄连9g,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青风藤30g,忍冬藤30g,鸡血藤30g,威灵仙9g,加减治疗风湿、类风湿病;常用生黄芪30g,当归30g,金银花30g,甘草9g,加减治疗血管炎类疾病,也常有较好疗效。
可见,中医“三两三”验方配伍经验,非常值得传承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