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后精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的很多观点都有创新性,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下列有关邓小平观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①③④②D. ②④①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1992年初;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1980年,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1982年中共十二大;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④②符合题意,故选C。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A.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建立经济特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思考,摒弃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狭隘、陈旧的观念,突破了“两个等于”的思想束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A. 乡镇企业B. 国有企业C. 私营企业D. 中外合资企业【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分配制度等等。

故选B。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 如图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得到飞跃的根本原因是实行A. 土地改革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大跃进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徽凤阳农业发展的原因,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业产量提高。

2. 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 国有企业的改革B. 私有企业改革C. 大中型企业改革D. 小型企业改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开始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A. 国有企业的改革B. 企业的股份制改选C. 把企业推向市场D. 所有制变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地区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 农业互助组B. 农业合作社C. 人民公社制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内改革的相关史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

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此题选择答案D。

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从中获得了A. 土地所有权B. 土地自由买卖权C. 生产分配自主权D. 加入农业合作社权【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责任形式。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堂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有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流成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

这次试点()A.旨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B.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C.形成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如表所示我国农业总产值及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变化,请指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1990年7662.1686.32000年24915.82253.42017年109331.713432.4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D.农民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可以自由支配土地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农业集体化制度C.人民公社化制度D.个人承包责任制4.1984年6月3日,常州首批13家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

实施这一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A.推进公私合营B.增强企业活力C.促进对外开放D.确立市场经济5.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经济特区的设立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6.截止1985年底,北京、重庆、上海等11座城市共有3072家企业进行了厂长负责制试点工作,进行这一试点工作主要是为了()A.推进科技创新B.增强企业活力C.促进对外开放D.确立市场经济7.九(1)班同学准备制作“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巨变”为主题的板报,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三个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答案见后)一、选择题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D.国有企业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A.华西村B.小岗村C.叶桥村D.水利村3. 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民公社严重束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农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在朝小康道路前进C.全国农村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D.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4.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

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B.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5.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

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A.土地所有权变化B.乡镇企业的出现C.经济体制的变革D.农民积极性提高6. 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7.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近4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如表所示。

出现下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978—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时间1978年1990年2000年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133.6元686.3元2253.4元12363.4元配收入A.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D.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8. 如右图所示,1979—198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集体劳动盛行B.国家政策适当C.自然灾害减少D.科学技术发达9. 在进行的农村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实行乡镇管理体制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多种经济成分并举10. 1985年,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工资改革,办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题和答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题和答案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 安徽小岗村里,矗立着“大包干”纪念馆,记录着“包干到户”带给农民的好处。

“包干到户”能带给农民好处,是因为它( )A. 保障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B.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提高了农业的科技水平D.克服了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2.李大爷家住盐城近郊,以务农为生。

下图是他家1978—1988年10年间人均收入变化情况。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李大爷家这10年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国有企业的改革3.1979年底,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

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4. 20世纪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

经营所得“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5.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说明了(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农民反对“大包干”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的是( ) A.包产到户 B.政企分开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城市改革7.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驰骋风云的企业都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第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第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第六十篇第1题【单选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经济特区的设立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是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

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施对外开放战略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下图,安徽省某县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上升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的推行C、人民公社化的推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83年3月23日,在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55位厂长、经理提交了一封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的联名公开信。

一周后,《人民日报》对“松绑事件”作出报道,“松绑事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下列对“松绑”理解正确的是( )A、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B、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监管C、承认国有企业的私有化D、放弃对国有企业管理【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是历史课堂上同学们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祖国的和平统一C、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D、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果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分水岭。

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光亮”来自(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A、土地改革的完成B、土地私有制的实行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有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后练习题

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后练习一、擦亮慧眼,认真识别,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相信你是最棒的噢!1.我国农民首创的责任制主要形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双层经营管理机制C.农村一体化服务体系D.分田到户2.阅读下表,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B.土地改革的进行C.农村合作社运动的掀起D.乡镇企业的发展3.1993年,中共中央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A.建立股份制企业B.建立三资企业C.向多种形式过渡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镇压了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C.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加入了人民公社5.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

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说明了(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D.农民反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城镇B.大中城市C.农村D.沿海城市8.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当年天遇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苦干一年,喜获丰收。

小岗村的其他10来户农民受灾减产。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A.旱情不一样B.生产积极性不一样C.生产工具先进程度不一样D.土地贫瘠不一样9.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人教历史八年级下册及答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人教历史八年级下册及答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巩固·限时达标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B.农业生产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2.1979年底,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

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的变化。

其中,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4.“20世纪80年代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消失”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完成C.“文化大革命”的破坏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5.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C.建立经济特区D.国有企业改革6.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7.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由此可见,“体制机制改革”指的是()。

A.国有企业改革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经济特区8.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导致从E到F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讲精炼附答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讲精炼附答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____发展。

2.概况(1)尝试:___年,安徽凤阳____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肯定。

(2)推广:____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深化:农村____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3.意义:农民有了生产____权,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生产力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易混易错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提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体所有权归集体,农民只拥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问题思考】中国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是什么?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依据:____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1)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实行____,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____制。

(3)分配方式:以____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中心环节:增强____活力。

4.影响: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易混易错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提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是在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____年,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经济体制。

2.深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____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__ __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

”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农业合作社B.农业集体化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阅读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收入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元A.人民公社的建立B.生产方式的改革C.土地改革的完成D.科学技术的进步3.“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公私合营B.经济特区的建立C.国有企业改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 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C. 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5.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的很多观点都有创新性,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下列有关邓小平观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①③④②D. ②④①③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A.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建立经济特区7.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A. 乡镇企业B. 国有企业C. 私营企业D. 中外合资企业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在农村推行了()A. 分田到户,由农民自己耕种的制度 B. 组织生产互助组实行互助合作制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生产队责任制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A. 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C.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10.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A. 国有企业的改革B. 企业的股份制改选C. 把企业推向市场D. 所有制变革二非选择题1..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后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后练习

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后练习一、擦亮慧眼,认真识别,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相信你是最棒的噢!1.我国农民首创的责任制主要形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双层经营管理机制C.农村一体化服务体系D.分田到户2.阅读下表,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B.土地改革的进行C.农村合作社运动的掀起D.乡镇企业的发展3.1993年,中共中央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A.建立股份制企业B.建立三资企业C.向多种形式过渡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镇压了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C.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加入了人民公社5.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

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说明了(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D.农民反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城镇B.大中城市C.农村D.沿海城市8.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当年天遇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苦干一年,喜获丰收。

小岗村的其他10来户农民受灾减产。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A.旱情不一样B.生产积极性不一样C.生产工具先进程度不一样D.土地贫瘠不一样9.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同步练习和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同步练习和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8年的中国改革首先发端于()【识记】A.国有企业B.沿海城市C.农村地区D.经济特区2.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代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后,当地农民咏唱的新生活是“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当时面额最大的人民币面值十元),又娶媳妇又盖楼.”导致这种变化因为()【分析】A.完成了土地改革B.加入了农业合作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今岁又分田”直接相关的是()【辨识】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

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理解】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理解】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公司制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废除国有制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识记】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7.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理解】A.废除“一大二公”的旧体制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完善计划经济体制8.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识记】A.20世纪70年代末 B.20世纪80年代初 C.19世纪70年代末 D.19世纪80年代初二、材料解析题9.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农民赞扬下列哪一选项的歌谣(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大包干给小岗村带来了大发展,其成功源于群众地方政府与中央之间的有效互动,中央的政策稳了农民的心,地方政府的支持壮了农民的胆。

”小岗村“大发展”主要得益于(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设立经济特区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创办乡镇企业3.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

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人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5.请仔细观察下图中“大包干纪念馆”里18位农民按手印的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干到户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C.实行土地公有制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7.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年份项目1953-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8年1979-1982年粮食 3.5 0 3.5 3.9棉花 4.7 3.1 0.2 13.5 油料作物0 -1.8 2.8 22.7 甘蔗7.9 3.2 3.6 15----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农村“左”的错误的纠正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8.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效后,带动了城市改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中国实行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开始。

A. 农村B. 城市C. 行政机关D. 事业单位2.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 国有企业的改革B. 私有企业改革C. 大中型企业改革D. 小型企业改革3.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前提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B. 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责任制C. 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D. 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4.“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A. 进行了土地改革B. 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 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A.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 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 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6.“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天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两次“分田”指的是()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D.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1990年桓台县2.6万公顷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020公斤,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全年粮食亩总产量超过1000公斤的“吨粮县”。

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 淄博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B. 家庭联产承包解放生产力C. 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D. 农村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8.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

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A. 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B.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9.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8 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后检测(有答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8 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后检测(有答案)

第8 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 20世记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

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2.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3.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

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A.土地所有权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革C.乡镇企业的出现D.农民积极性提高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的是()①发展乡镇企业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④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1993年,国务院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这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A.人民公社时代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6.1984年,刚上任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种现象说明()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②企业职工纷纷脱离国营企业下海经商③国企改革势在必行④城乡居民收入有待提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7.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C.建立经济特区D.国有企业改革8.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后练习第七十六篇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后练习第七十六篇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后练习第七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读下图,安徽省某县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上升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B、农业合作化的推行C、人民公社化的推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

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农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

198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32056万吨,1984年为40731万吨,增长达到了27%。

这一时期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因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亮光。

”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开始了改革开放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C、建立了经济特区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

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后精练含答案
【单项选择】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哪里的农民
A.安徽凤阳
B.贵州遵义
C.河北廊坊
D.安徽合肥
3.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A.生产自主权
B.土地所有权
C.乡镇企业创办权
D.政社合一
4.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B.激发农民劳动热情
C.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D.提高农村生产力
5.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提高社会生产力
D.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6.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的特点的是
A.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B.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C.分配制度“大锅饭”
D.企业经济利益、职工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
7. 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大会中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第十二次全国大表大会
C.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8.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大锅饭”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化
C.改革开放
D.国有企业改革
9.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按劳分配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 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
16.5%.这主要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材料解析】
1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化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中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中的一系列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材料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
自主权,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改革以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有了自主经营权;实行承包责任制,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

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1)80年代中后期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改革给企业带来了怎么样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A
2.A
3.A
4.C
5.D
6.C
7.D
8.D
9.B 10.A
【材料解析】
11.
(1)人民公社时期;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吃大锅饭)造成的。

(2)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2.
(1)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