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导学案一:力的引入物理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涉及到物理的知识,例如,汽车行驶、物体的重量等。
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从而探索自然的奥秘。
导学案二:力的性质与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性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形状、速度、方向等。
力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 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与其他力的相互作用效果来确定;- 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N),记作N;- 力是可以叠加的,多个力合成的结果等于它们的矢量和。
2.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主要包括:- 使不运动的物体开始运动,称为力的作用力;- 使运动的物体改变速度或方向,称为力的改变力;- 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称为力的变形力。
导学案三:力的测量与力的合成1. 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通过重力秤、弹簧测力计等进行测量。
重力秤的原理是利用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球引力相等,以此测量物体的重量。
2.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称为合力。
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图示法进行求解。
其中,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力的矢量和,合力的方向由各力的方向共同决定。
导学案四:力的分解与力的平衡1.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不同方向上的几个力。
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利用向量的性质将力分解为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力。
2. 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分析力的平衡主要用到平衡方程,即将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分别相加,使其等于零。
导学案五:摩擦力与弹力1.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不平滑而产生的阻碍力。
根据不同情况,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 弹力弹力是弹性物体受到挤压或拉伸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
自主学习:一.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12页”图1.1-1的四幅图”四幅图说明: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用手按住发音的鼓面,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选填发声、声音)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
二.声音的传播:活动2:阅读课本13-15页“声音的传播”部分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的的形式传播。
三.声速:活动3:阅读课本15页“声速”部分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换句话:决定声速的大小的因素是和)合作探究:例1: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它们分别属于、、(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思考1: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例2: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都能发声,能传播声音。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空气)当堂训练: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第二章声现象声音就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关键方式,就是常用的物理现象.本章通过对声现象的自学,并使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就是本章科学知识的基础,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的广为注重,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将沦为一个代莱热门话题.本章共有4节:1.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诉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以及我们就是怎样听见声音的.2.第2节“声音的特性”,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及超声波、次声波.3.第3节“声的利用”,了解了声与信息、声与能量.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掌控”,了解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掌控噪声的途径.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安排了若干个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1.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晓得声音就是如何产生的;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晓得声源测距的原理;晓得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同意它们的因素;晓得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晓得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三环:自学展现意见反馈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学的爱好,并使学生乐意积极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等有关科学知识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就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爱好.【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鼓励学生确切地介绍声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利用.【课时建议】本章共计4节,建议5课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2节声音的特性 (1)课时第3节声的利用………………………….1课时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转换法:在重新认识声音就是由表达意见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到的振动通过水花溅、纸屑跳动、乒乓球跳动等现象彰显出.2.比较归纳法: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的区别以及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3.实验推理小说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应用领域了实验与推理小说结合的方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崭新讲课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重新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晓得声音就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3.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4.介绍人类听见声音的过程;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耳就是如何听见声音的;晓得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备课笔记教导学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目过程与方法步探究问题的方法.标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1.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情感、态度学的热爱.与价值观2.通过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鼓励学生维护自己的耳朵,同时学会关心残疾人.橡皮筋、塑料尺、锣、小提琴、口琴、教学教具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重点准备工作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教学1课时难点传播的条件.课时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振动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2.相同表达意见体的表达意见部分通常相同.钢琴就是依靠琴弦的振动表达意见的;瀑布就是依靠水课前的振动发声的;青蛙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进度表习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稳固教师鼓励学生备考上一章内容,并传授学生所搞的习题(教师可以存有针对性地放复习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秋季学期八年级物理学案第五章电流与电路《5.1电荷》导学案一、信息与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二、学习目标: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说出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说出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所用推理方法通过做静电实验,培养探究兴趣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三、自主学习:预习导学:如何才能带电?自然界中分为_____和_____电荷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
________叫元电荷,用符号________表示。
一个元电荷所带的电量是________________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________。
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___。
手拿一根金属棒,用毛皮或丝绸摩擦,金属棒一定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四、合作探究:活动与实践:请同学们准备一些碎纸屑,然后用塑料尺摩擦自己的头发后去靠近碎纸屑,看能发现什么?什么是摩擦起电?如何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_________叫做电荷量,简称_________,单位_________,符号_________摩擦起电的实质: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问题探究:电荷间相互规律用带电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再用带电的橡胶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橡胶棒和玻璃棒,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结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实验室常用_________来检验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序号:01课题:科学之旅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序号:02课题: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姓名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单元一:力和压力课时1:什么是力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和特点。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形状或状态。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单位牛顿(N)来表示。
研究重点:- 掌握力的定义和特点- 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任务:1. 阅读教材P1页的内容,了解力的定义和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教材P2页的练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力的大小。
课时2:压力和压强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用公式P = F/A来表示,其中P为压力,F 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A为物体受力的面积。
研究重点:- 掌握压力和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理解压力和压强对物体产生的效果研究任务:1. 阅读教材P3页的内容,了解压力和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教材P4页的练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压力和压强。
单元二:浮力和密度课时3:什么是浮力本课时主要介绍了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研究重点:- 掌握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理解浮力对物体浮沉的影响研究任务:1. 阅读教材P5页的内容,了解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教材P6页的练题,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课时4:什么是密度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可用公式ρ = m/V来计算,其中ρ为密度,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研究重点:- 掌握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理解密度对物体浮沉和相对位置的影响研究任务:1. 阅读教材P7页的内容,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教材P8页的练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物体的密度。
...(继续编写下面的内容,直至编写完全册的导学案)...总结本册物理上册主要介绍了力、压力、浮力和密度等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第一章运动和力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来源.2.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3.初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4.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5.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6 .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之间的换算.7.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及刻度尺的读数.8.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典型例题一、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例1.某同学的身高是1.6m,则他的身高应为_______cm.例2.某原子的半径为20nm,则相当于__________m.方法总结: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达标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3.75m=3.75m×100=375cmB 3.75m=3.75m×100cm=375cmC 3.75m=3.75×1001cm=0.375cm D 3.75m=3.75×100cm=375cm2.单位换算:4×105μm=_______m; 7.84×106m=______km 25nm=________m 15km=__________cm3.6m=__________nm 3×105km=______mm3.我国的长江全长6300km,如果换算成以米为单位,当相当于__________m二、刻度尺的读数.例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方法总结:课堂达标2 1.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此物体的长度为___cm。
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导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温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和摄氏温度的刻度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学习重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2.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特点【自主预习】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要用温度计.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上的符号C表示的是摄氏温度.这种表示温度方法的单位叫摄氏度,符号是℃。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是1℃ .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弄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4.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的温度,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而其他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合作探究】探究一:温度活动1:三个烧杯,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冷水,请一位同学上来用手摸一下三个烧杯,感觉有什么不同?感受:感到一杯水是热的,一杯是温的,一杯是冷的。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探究二:温度计问题: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这种感觉可靠吗?探究实验:如上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两只手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冷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热的(填“冷”或“热”)。
结论: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
要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就得使用测温工具----温度计。
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再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
观察到的现象: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93页)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课后反思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姓名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全册)
第四课时丈量均匀速度 ( 实验教课设计)一、学习目标:1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行程分解为若干段,丈量不一样阶段的运动速度。
2.经过实验丈量数据,会正确纪录数据。
3.知道个人看法的正确与否一定经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4.能写出比较完美的研究报告。
二.知识回首1. 均匀速度反应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明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竞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速度快。
3. 物体做变速运动,前 10min 走了 3km,停止 5min 后,又以 240m/min 的速度运动了 5min 求; 前 10min 的均匀速度 ;(2) 整个行程的均匀速度?三.导学内容:(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 23 页内容达成以下问题。
丈量均匀速度时:1. 实验原理:。
2. 实验器械:、、斜面、小车、金属片。
3. 丈量均匀速度需要丈量、物理量。
4 . 丈量行程需要,丈量时间需要。
5.丈量均匀速度步骤(二)小组合作研究:1.小组检查器械后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迟缓的滑下。
)2.小组依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路程运动时间均匀速度S 1= t 1= v 1=S 2= t 2= v 2=3.剖析实验:1.比较小车在两个不一样路段的均匀速度大小,相同吗?2.为何说到物体的均匀速度,必定要指明是哪段行程上的均匀速度?五.当堂检测:1.学校操场上的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
如何利用这条跑道和腕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均匀速度?2.有一个量程为 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行程,卸除详细步骤。
六、达标训练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行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D.速度与行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2. 小明在“测小车的均匀速度”的试验中,设计了如图 6 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抵达A、B、C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全册)
11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会读刻度尺的读数。
3.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4.知道什么是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了解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一、 自主学习1.你会使用尺和表吗?用尺子测一下你的身高、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一张纸的厚度并记录。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默数一分钟,同老师卡表的一分钟做对比,你的感觉可靠吗?估计一下你的一步是多长,并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你估计的准确吗?二、 探究交流平台探究活动一: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阅读课本P10-11“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2.换算关系:1km= m,1m= mm, 1mm= μm, 1μm= nm探究活动二:长度的测量 阅读课本P11-1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 、 、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有: 、 。
2.(1)仔细观察刻度尺,它的零刻线在哪里?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 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 作为测量的起点线.(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何放置?①使刻度尺的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②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③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有刻度的一边(选填“紧靠”或“远离”)被测物体.(4)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长度?①看: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刻度线。
②读: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③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值、值和.探究活动三:时间及其测量阅读课本P13“时间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其它单位还有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探究活动四:误差和错误阅读课本P14“误差”1.定义:和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活动3:阅读课本37页“科学世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认识凸透镜的会聚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单元教案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哪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学习重点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自主学习:
光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特别提醒: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是因为反射太阳光而亮的,它自身并不发光。)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像课本34页图2.1-1的太阳、萤火虫、水母等它们都属于自然光源(也叫做天然光源)。为了使用方便,人们研究并制造了人造光源,它的发展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原始人用篝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进。
当堂训练:
1.用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标尺缺口与枪前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了,这是利用了_________道理,能证明这一道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4.4光的折射(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4.4 光的折射(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学习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及其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侧。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方向偏折,折射角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③在折射现象中,光路 (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3.“潭清疑水浅”是光的现象。
“疑水浅”是指站在岸边向水底看,觉得水底比实际的(浅/深)一些。
“海市蜃楼”是远处物体发出的光在射向空气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疏密不均匀而发生产生的现象。
【合作探究】探究一、光的折射【想一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怎么传播呢?【做一做】如下图所示:①让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现象。
②让一束光垂直射入水中时,观察现象。
现象:观察到当光斜射入玻璃砖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当光垂直射入玻璃砖时,传播方向不变。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描述折射现象的几个名词(“一点”、“两角”、“三线”):(1)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交点O;(2)分界面: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如图所示的;(3)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4)折射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5)法线:过入射点且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6)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7)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想一想】光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那么,光在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探究二、光折射时的特点【提出问题】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姓名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 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对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实(选填“虚”或“实”)像。
2.完成下表的填写:(焦距、物距、像距分别用f、u、v表示)【合作探究】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假设】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使用投影仪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
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宿小的,跟物体和像相对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无论照相机还是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而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设计实验】1. 实验方案:①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凸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
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
②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
2.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3. 数据记录表格【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光具座上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时,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
2.调整凸透镜、蜡烛(烛焰的中心)、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全册)
第四课时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教案)一、学习目标: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纪录数据。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4.能写出比较完善的探究报告。
二.知识回顾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明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速度快。
3.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 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三.导学内容:(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测量平均速度时:1. 实验原理:。
2.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 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理量。
4 .测量路程需要,测量时间需要。
5.测量平均速度步骤(二)小组合作探究:1.小组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2.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分析实验:1.比较小车在两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吗?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五.当堂检测:1.学校操场上的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
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2.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卸除具体步骤。
六、达标训练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大小恒定不变D.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试验中,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4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密度是间接测量还是直接测量:__________ 2、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_____ 量筒怎样正确使用?3、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有哪些?4、物质的密度能测量吗?(“能”或“不能”);测量的原理是;即是要测出物质的和;再根据这两个物理量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直接”或“间接”)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二、课堂导学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学生看课本图6.2—1和6.3—2)(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 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
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1、课堂上练习用量筒分别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一、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干燥量筒m1;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加砝码至天平重新平衡后,读出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体积。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思考讨论:实验时可先称出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再把液体倒掉后直接测出量筒的质量m1,在两者相减,得到液体的质量吗?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
【八年级】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八年级】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秋季学期八年级物理学案第五,电流和电路《5.1电荷》导学案一、信息和评估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二、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说出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说出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在理解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觉所使用的推理方法3通过做静电实验,培养探究兴趣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三、自主学习:(I)预览和指导:1、如何才能带电?2.自然界分为电荷和电荷3、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原子由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组成。
5、________叫元电荷,用符号________表示。
一个元电荷所带的电量是________________6.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电荷为。
7、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 一定带_______,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___。
8.手里拿着一根金属棒,用毛皮或丝绸摩擦。
金属棒必须是()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的D,可能带正电或负电四、合作探究:(一)活动与实践:请同学们准备一些碎纸屑,然后用塑料尺摩擦自己的头发后去靠近碎纸屑,看能发现什么?1.什么是摩擦带电?2、如何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摩擦起电的实质:思考:在毛皮和橡胶棒之间的摩擦过程中,传递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到哪个物体?(二)问题探究:1.电荷相互作用定律用带电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再用带电的橡胶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橡胶棒和玻璃棒,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结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实验室经常使用___________2、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并用金属棒连接A和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第一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来源.2.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 3.初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4.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5.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6 .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之间的换算.7.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及刻度尺的读数.8.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典型例题一、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例1.某同学的身高是1.6m,则他的身高应为_______cm. 例2.某原子的半径为20nm,则相当于__________m.方法总结: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达标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3.75m=3.75m ×100=375cmB 3.75m=3.75m ×100cm=375cmC 3.75m=3.75×1001cm=0.375cm D 3.75m=3.75×100cm=375cm 2.单位换算:4×105μm=_______m;7.84×106m=______km 25nm=________m15km=__________cm 3.6m=__________nm 3×105km=______mm3.我国的长江全长6300km,如果换算成以米为单位,当相当于__________m 二、刻度尺的读数.例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方法总结:课堂达标21.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2.下图所示是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甲同学的读数为41毫米,乙同学的读数为41.0毫米,丙同学的读数为16毫米,丁的读数为16.0毫米.上述四位同学中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三、误差和平均值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例 3.一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L 1=2.45cm;L 2=2.46cm;L 3=2.47cm;L 4=2.48cm,那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__cm 方法总结:课堂达标31.某同学测量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51cm,5.51cm,5.53cm,5.55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 5.51cm B 5.52cm C 5.525cm D 5.53cm2.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课后巩固1.一位同学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忘记了写单位,你帮他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为1.64_____;课桌宽46____;物理课本的长为250______,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_____.小红的鞋长为24_______,金星到南麻的距离为40_____.刘翔在奥运会上跑的距离为110_____.2.无线电波在1s 内通过的距离为:3×105km=__________cm =__________mm.3.用测量工具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不能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_______的.4.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5.如图所示,用某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6.某人用一刻度尺三次测量一木板长度分别为14.50dm 、14.52dm 和14.52dm.则该木板的长度为______dm.7.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应记作________. 8.小明上学路上用了15min,合________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40min,合________S某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200m 比赛,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24S,则相当于____min.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典型例题例1.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课堂达标1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2.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向世界展示了空中加油机,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它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3.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__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____我们是静止的.4.在站台上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也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快.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慢.例2.坐在行驶的轮船内的乘客说岸边的树木向后运动,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岸边的人则说轮船在飞速前进,则岸边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___.方法总结:课堂达标21.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则以________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2.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3.“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_____;“奔驰”________;“后退”_________.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和1.一汽车沿着湖边的公路以54Km/h的速度行驶,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汽车是________的.2.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云彩遮住太阳是以______为参照物.3.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4.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 地球和太阳 B 月球和地球 C 地球和它的同步卫星 D 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5.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 甲上升B 乙下降,但比甲快C 乙下降,但比甲慢D 丙下降,但比甲快6.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A 电梯B 地面C 商场的柜台D 柜台前购物的顾客7.妈妈送小云上了火车,忽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只见旁边并列的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妈妈急着要下车,而小云从另一侧窗外看了看车站,又看了看手表,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乘的车还没开呢!”母女俩结论不同的原因是A 她们听到的火车鸣叫声不同B 母女俩所处的地点不同C 母女俩所处的时间不同D 母女俩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8.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的飘过高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A 地面B 乌云C 自己D 高楼9.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飞去,而他在舱内却感觉不到自己运动,则地面上的人和杨利伟分别以______和______为参照物.10.一小说中写到:“一阵大风,将院内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之外”.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井 B 地面 C 院子 D 篱笆课堂小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3.用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 _.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速度.2.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3.知道计算速度的公式及其各物理量的单位.4.会进行m/s和km/h之间的换算.5.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6.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7.应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8.正确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课前预习1.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用符号_____表示路程,用符号____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4.1m/s=_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典型例题例1.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在女子50m自由泳决赛中荣获冠军,还以24.79S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24.98S的世界纪录.假如她以25s的时间匀速游完全程,则她的速度是多少m/s?是多少km/h?课堂达标 1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XX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成绩为12.91S.则他的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6km/h,则哪个速度比较快?2.一架飞机在2h内飞行了1440km,则它的速度是多少?例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营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63km,则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课堂达标 21.南京和上海之间的高速路长约300km,如果一辆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跑完全程,则需要多长时间?2.猎豹是动物世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则经过0.5min,它能跑多远?解题方法总结1.用速度公式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如果路程的单位是m,则时间的单位是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如果时间的单位是h,则路程的单位是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2.要学会公式的正确变形.由v=s/t可得:t=_______;s=________.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4.会计算平均速度.5.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6.平均速度的计算. 典型例题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例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 课堂达标11.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A B C D2.如图所示是速度—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__; 二、“过桥”问题例2.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 的火车以10m/s 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 )A 120sB 140sC 160sD 180s 课堂达标21.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1.2km 的大桥,则共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2.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_______m3.一列火车通过长4200m 的隧道用去时间5min,若其速度为15m/s,则火车长_____m.4.长300m 的火车,用5min 时间通过了一条长 3.3km 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 三、平均速度概念的考查.例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 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方法总结:课堂达标31.“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 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 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 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2.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 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 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 4.8m/sB 5m/sC 2.45m/sD 4.8km/h3.汽车从A 城开往B 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