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农业
古代中国的农业·高中历史
3.土地兼并的根源和影响
4.小农经济出现时间、产生原因(根本原因)
5.小农经济的特点
6.小农经济的影响/评价
7.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谢谢!
(1)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2)小农户个体经营,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 本形态。 (3)土地高度集中,兼并严重。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农 民暴动不断。 (3)赋税和徭役繁重,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5)历代的水利兴修,推动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6)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耦犁:西汉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
一种新式农具,有二牛三人或二牛 一人,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对汉代 农业起了促进作用。
曲辕犁:出现于唐代。唐以前是直辕犁,回头转弯不够灵活,
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而曲辕犁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 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 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利于精耕细作。曲辕 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古代中国耕作犁具成熟的标志。
中国租佃关系的发展 原因: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战国已产生租佃关系→宋代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经济,以 实物地租为主→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 主要形式,货币地租出现。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出现时间) 耕作工具:汉代(曲、大、耧、耦、一)、唐代(曲辕犁) 灌溉工具:翻车(脚踏)、唐代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 水利工程:都江堰(四川成都)、
高中历史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 济
粟
(小米)
水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了维护统治,保证财政收入,重视农业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 对于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起了一定的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 加剧了土地沙化,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反而不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 经验教训: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好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
【答案】(1)原因:农民拥有一定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 资料,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积蓄和储 备,必须辛勤耕织,才能维持生计;农民具有勤劳的品格,把 男耕女织作为自己的本分。 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小农经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的辛勤经营,另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统治者为
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
犁)的出现。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
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 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
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 乃粒· 稻工》记载:“吴郡
(5)水利工程的修建。
【针对练习】 1.(2011 年广东茂名二模文综)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
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B.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
C. 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解析】选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后的影响,D 项表述错误。
【针对练习】 2.(2011 年山东威海二模)《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 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 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课文知识点解析 岳麓版 必修2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课文知识点解析全析提示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中国的农业肇始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这一时期的农业被称为原始农业,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业经济发展而来的。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都起源于驯化。
早期人类在采集的实践中,发现一些植物一岁一枯荣,知道按期采集它的果实、根、茎充饥;熟悉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摸索到栽培这些植物的方法;在植物的栽培中,不断淘汰不满意的物种,保留一些优质品种,使这些品种不断优化。
我国原始农业是从多个中心起源而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2.早期农业格局: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农耕文化的摇篮。
北方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半坡遗址,以旱地作物粟和半地穴式房屋为标志,南方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遗址,以湿地作物水稻和干栏式建筑为标志。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南方与北方在各自的传播和扩展中相互交融。
想一想: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解答:气候不同。
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于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而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宜于水稻的生长。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
说明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3.畜牧业的产生:我国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
当时的主要作物有黍、稷、麦、稻、豆等,习称“五谷”,据甲骨文和诗经的记载,这些在我国商周时期都已经种植。
随着农业的发展,早期人类在长期狩猎的劳动实践中,为了补充食物,时常有意将一些幼小的野生动物带回家中饲养,逐渐发现有些动物可以饲养成对人类有用的家畜,比如耕作的牛、拉车的马等。
这就是原始畜牧业的产生。
早期饲养的家畜主要有马、牛、羊、鸡、狗、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体现了我国原始农业产生的艰辛历程。
黄河流域因干旱而种植黍、粟等耐旱作物,长江流域因湿润而种植水稻,由此形成了我国旱地和水田两大耕作技术体系。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1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概况:耕作工具出现青铜农具,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1)出现:商周时期。
(2)基础:土地归国家所有。
(3)评价: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工效。
2.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2)原因: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1.春秋以后我国自耕农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 是( ) A.“男耕女织” B.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相结合 C.“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 D.种植业为主、渔猎为辅
A
古 代 的 畜 牧 业
河姆渡遗 址出土的 陶猪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牛 西汉: 耦犁、犁壁 隋唐: 曲辕犁、犁评
垄作法、代田法、 耕耙耱、耕耙技术 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利工程: 都江堰、漕渠等 灌溉工具: 翻车、筒车等
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 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4、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 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5、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耒耜②青铜农具③铁锄 铁犁④耧车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③④② 6、古代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 是 A.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 B . 土地制度演变的产物 C.统治者调整改革的产物
●铁农具出现,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
背景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小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农 特点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经 ●自给自足 济 ●有一定生产资料,有生产积极性
评价
为精耕细作作出贡献 ●过度的剥削压榨,易破产 规模小,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交 换,近代阻碍生产发展
高中历史农业 部分题目
专题概览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试标准]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耕作方式的演进与影响1.过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
前者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
2.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2)汉代牛耕普及全国,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
(3)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远超前代,曲柄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的出现,说明农具有所改进。
(4)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二、水利事业的发展1.水利文献:主要有《河渠书》《沟洫志》等。
2.水利工程(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3.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2)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
(3)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
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总结: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1)生产工具的变化: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农具(商周时期)→铁制农具(春秋战国)(2)耕作方式的变化: 刀耕火种(原始社会)→铁犁牛耕(春秋战国)(3)铁犁牛耕的变化:开始使用和推广(春秋战国)→耦犁、犁壁(西汉)→曲辕犁(唐朝)(4)耕作方法的变化: 垄作法(春秋战国)→代田法西汉(5)耕作技术的变化: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和南方水田的耕耙技术 (6)耕作制度的变化:一年一熟(两汉)→(江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宋朝以后)(7)灌溉工具的变化:改制的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重点: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1)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
2.特征
(1)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努力(积极性)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稳定性) (3)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4)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 (5)农民赋役租税沉重,遇灾荒易贫困破产(脆弱性) (③6)生工产具目和的技为术生少活变和,交社税会,心自态给容自易足满足(落后性) (7)依赖土地,人口发展必然导致过度开垦(破坏性)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敲过清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越国、楚国等立国南方。 (2)秦朝统一后,通过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 化交流。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 济趋于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 (4)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安史之乱的影响、江南 进一步开发等,使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5)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江 南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6)元明清,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南方经济领 先北方的格局稳定下来,元朝出现“南粮北调”、明清江 南工商业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龙骨翻水车
唐朝时创制 筒车 ;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 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 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 争浴故相喧。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 风力水车 。
二、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产生: (1)背景: ①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 土地 归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生产者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处境如何?为什么?
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一、中国古代农业背景简介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广阔的农业资源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营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开垦和灌溉。
二、开垦中国古代的农业开垦,是指将原本不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农田。
这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开辟新的耕地。
1. 火耕火耕,是中国古代农民在森林地带开垦农田的常用方法之一。
农民们会先用火烧毁森林,以清除杂草和树木,然后将火灰平铺在地上,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并改善土壤质量。
2. 硬地开垦硬地开垦主要是对山地、丘陵等硬质地区的开垦方式。
农民会采取刻石、拆山、筑墙等方法,开凿沟渠引水灌溉,以改造土地的坡度和水土条件,从而将其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耕地。
3. 水利开垦水利开垦是指利用水利工程的方法使原本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的地区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古代中国人在山水之间开凿水渠、修建水坝、开挖水窖等,使水源得到有效的储存和利用。
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资源,还为农民们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三、灌溉灌溉是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农民通过灌溉来调节田间水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1. 人力灌溉人力灌溉是古代中国农民最早采用的灌溉方式之一。
农民们通过手工将水引入田地,有时还会利用竹斗、木瓢等工具将水往高处运送,以保证田地的灌溉和水分供应。
2. 引水灌溉引水灌溉是利用地势和水流的差异,将水引入田地的灌溉方式。
古代中国人采用修建沟渠、挖掘水窖等方式,将山水之中的水引入田地。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田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将水资源有效地分配到各个农田中,实现合理的用水。
3. 集中灌溉集中灌溉是指古代中国人通过修建水坝、挖掘水塘等建筑物,将水源集中起来,然后通过灌溉渠道将水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农田中。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果,并为农民们提供便利的田间管理条件。
四、农业经营方式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农业经营方式,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农业
一、早期农业 二、耕作工具的改进
← 左图为 打制石器。 → 右图为 磨制石器。
双尖木耒
骨 耜
材质:石、木、骨
汉代的犁和犁壁
铁犁铧冠(1951年于河南
辉县出土)
铁犁牛耕的发展
春秋时期, 我国出现牛耕, 战国后期,铁犁 用于牛耕,西汉 时,发明犁壁, 此后牛耕得到推 广。唐代出现了 曲辕犁,标志着 中国传统步犁的 定型。
★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江浙地区成
为全国经济重心
一、早期农业 二、耕作工具的改进 三、耕作方式的演变 四、耕作技术的进步 五、耕作制度的发展 六、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六、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A、水利工程: 战国的芍陂、郑国渠、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B、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唐代曲辕犁与前代直 犁作用力比较示意图
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
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 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 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 然力牵引。
一、早期农业 二、耕作工具的改进 三、耕作方 2、石器锄耕(耜耕) 3、铁犁牛耕
铁犁牛耕的发展
春秋时期, 我国出现牛耕, 战国后期,铁犁 用于牛耕,西汉 时,发明犁壁, 此后牛耕得到推 广。唐代出现了 曲辕犁,标志着 中国传统步犁的 定型。
唐代曲辕犁与前代直 犁作用力比较示意图
汉代的直辕犁
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
发达的古代农业
代田法是战国时期 垄作法的发展,第 一年种在沟里,第 二年在垄上开沟, 垄和沟轮换耕种。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2
(3)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 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 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 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 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 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例1] (2011·山东高考)右图描
3.在自耕农出现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 中国农村、农业的起源 1.来源 原始农业经历了从 采集 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产生 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 黄河 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地域差别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 粟麦 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 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4.结构特点 以 种植业 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的重要特点。猪、马、牛、羊、鸡、狗等“ 六畜 ”常与 “五谷”相提并论。
[例2] “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勤勉)乎耕稼
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
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它从
本质上反映了
()
A.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民有勤劳的美德
B.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较低
C.历代帝王赋税征收的沉重
D.古代农民认识到勤劳可以脱贫致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透过现象认识本 质的能力。史料中“强必饱,不强必饥”等反映了小农经济 下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抓紧劳作。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 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 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白居易《观刈麦》
上述材料反映了传统农业的什么特点?结合教材,从 哪些方面看出传统农业的这一特点?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古代经济与农业的发展与变革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古代经济与农业的发展与变革中国古代经济与农业的发展与变革,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大亮点。
从古代农业社会到商业经济时代的转变,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经济与农业的发展与变革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农业发展与变革1.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从原始社会的集体耕作到农民独立耕种,农业生产技术逐渐完善。
随着农具的改进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农民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养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 农业生产组织的演变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组织发生了多次变革。
最早期的村落公共耕地逐渐变为私有土地,农民个体经济发展起来。
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土地集团所有制,对农田进行长期轮作,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 农业劳动力的改变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变化也不可忽视。
原始社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依靠人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逐渐引入了畜力、水力等劳动力。
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二、经济发展与变革1. 农业经济向商业经济的过渡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农业经济向商业经济的过渡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商代的出现标志着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开始向城市化和商业化的方向发展。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交换和物质文明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手工业的兴起。
古代手工业主要以农村手工业为主,农民通过手工制作各种商品来增加收入。
而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中的手工业逐渐兴起,工匠通过专业分工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商品的质量和规模。
3. 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国古代社会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政策和制度。
统治者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修筑水利工程、培育农民商人、建设市场等。
这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三、古代经济与农业的影响1. 经济繁荣带来社会进步古代经济与农业的发展与变革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繁荣与进步。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本店铺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筒车
高转筒车
明 清 风 力 水 车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 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 井田制
(商周) 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春秋战 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 君主土地私有制
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农民土地私有制(附庸)
翻车→风力水车
改良培育作物
芍陂、都江堰、坎井儿 引进高产作物
工具 革新
水利 灌溉
耕作 技术
作物 改良
骨器木器→铁器 耦犁→曲辕犁
代田法、耕耙耱 稻麦轮作、施肥
古代农民的状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 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 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论贵粟疏》汉·晁错
小农经济的评价
(1)积极性:①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推动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③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政来源,是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 基础。
(2)局限性:
①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易破产。 ②规模小,难以扩大生产,不利于技术的进步。 ③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共53张PPT)
5、耕作方式:个体小农经济
(1)出现原因: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生产力,奴隶大量逃亡, 私田广泛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特点: 一家一户 男耕女织 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 十分脆弱
(3)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奠定封建 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战国铁农具
战国双镰范和铁镰
汉朝的犁和犁壁
西汉梯形锄 西汉镂孔锄
西汉尖菱形锄
耧车(汉代)
耦犁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唐朝 曲辕犁
长直辕犁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 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 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 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翻车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 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 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筒车
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力水车( wind waterlift)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 工具。
明清出现风力水车的记载。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有 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 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课堂练习
• 1、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
• A 三千年左右
骨耜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5.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自给自足、家庭为单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古代农业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古代农业的认识,提高合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古代农业场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互动探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古代农业的认识。
3.比较学习: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比较思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代农业的定义,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农具的使用以及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3.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及其分布,认识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如水利工程、肥料使用、农作物种植技术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农业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培养勤劳、朴实的品质。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刀耕火种(1)时间:距今一万多年以前。
(2)工具:石制和木制工具。
2.耜耕阶段(1)时间:距今八九千年前。
(2)生产工具:耒耜、石锄和石犁。
(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和耜耕,都实行集体耕作。
(4)评价①积极:提高了工效,从而取得较好的收成。
②局限:地力仍很有限,人们经常迁徙流动,生活非常艰苦。
3.青铜农具(1)时间:夏、商时期。
(2)作用:耕作技术有了提高,田地已可连续耕作。
4.铁犁牛耕(1)铁农具出现:春秋时期。
(2)形成:战国时期。
(3)特征①铁制农具大量出现,铁犁与牛耕相结合。
②施肥与灌溉有新的发展。
③水利设施日益完善: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和都江堰等,还发明了桔槔。
(4)意义①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
②农业生产完全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了精耕细作。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点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原始公社时期。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商周时期。
(1)演化:存在于商朝,完备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时期。
(2)特征①井田中间部分为公田,奴隶主贵族役使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收获物全部归奴隶主贵族所有。
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地,是以无偿为奴隶主贵族耕种公田为条件的,并须缴纳一定数量的贡物和赋税。
3.封建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开始。
(1)确立:各国普遍实行变法和改革,将所有土地全部实行按亩征税,并允许自由买卖。
(2)影响①剥削发生变化:耕田者获得了保留部分产品的权利。
②阶级属性发生变化:土地的占有者变成封建地主,耕种土地的劳动者则变成封建农民。
(3)地位①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②地主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处于支配地位,农民处于被剥削压迫地位。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史料一澄海山中有輋(畲族)户……其人耕无犁锄,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
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
高中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
高中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概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作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数千年农耕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历程,包括耕作方式、农业技术、农产品的生产及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期帮助高中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
二、原始社会的农业生产在中国古代史的起点上,是一段原始社会时期。
人们最早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而实行“低级耕作”的农业生产则是他们进化的结果。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种植与狩猎采集各自追求部分维生需求。
在这个时期,人们把手中拥有的最原始的农具,如木犁、扁犁、耙子等,结合原始的农业知识,通过刀耕火种,克服了土地的苛刻条件,实现了初步的农业耕作。
这使得食品的生产更趋稳定,财富的积累逐渐增加,人们由此形成定居生活的习惯,并促进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三、奴隶社会的农业生产奴隶社会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奴隶社会,农业成为经济的中心,种植与养殖业由个体经营演变为了奴隶主导的大规模经营。
在大型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此期间,人们开始运用铁制农具,如犁、耙、铲、镰等,这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此外,随着农耕技术的改进和农业劳动力的分工,农田的开垦、灌溉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四、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黄金时期。
在封建社会阶段,农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封建领主与农民的关系成为社会经济的核心,地契制度和田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封建农业关系的成熟。
通过设立地契制度,封建统治者划定了农田的归属,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度,进一步促进了私人农业的发展。
同时,封建领主对农民进行合理的资本投资,扶持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技术的进步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
在这个时期,农民开始广泛使用农业工具如犁、耕二、耙、磨等,并通过科学的耕种方法,如晚稻早插、田间小麦秧等,推动了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
人教版高中必修2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上课用PPT)
②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材料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③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 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主要线索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 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南稻北粟
半这坡是遗在址河姆渡遗址发现的 已经炭化了的稻谷。它说 明河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 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河的姆国渡家遗。址
2、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约七八千年前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简单协作,集体劳动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什么?
材料一: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 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故谓之神农也。
“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 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 还在进程之中。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发展概况 特点影响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过程
【知识概述】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过程:
1、材质:石木﹣﹣青铜﹣﹣铁
2、工艺:打制﹣﹣磨制﹣﹣冶铁、铸造
3、牵引动力:人力﹣﹣畜力
4、农具:原始农业时期:石、木、骨、耒耜﹣﹣商周时期:石、木、骨,还有少量额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汉代:耦犁、一牛挽犁、铁壁、曲柄锄、大廉、耧车﹣﹣唐代:曲辕犁
【知识延伸】
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技术:垄作法。
2、西汉:推广代田法,这种技术比当时普遍采用的撒播技术先进。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二、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制度: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代以后: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江南逐渐形成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翻车
稻麦轮 作一年 两熟 水力 风力 高转 水车 筒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董永和七仙 女所向往的生活 是什么样的?这 段戏词反映了小 农经济有什么特 点?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及其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
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配。因此他们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营规模很小,迫使他们在自己有限的土 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的发展。
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在繁重的封建赋税、徭役
之下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时刻面临贫困、破产的
威胁。
课后思考: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精耕细作,劳力投入大;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中国 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阅读思考: 概括指出古代农业生产 工具发展进步的主要表现。
(1)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
牛耕
西汉中期
二牛抬杠的牛耕画像石
隋唐
曲辕犁
(2)耕作技术的进步:
垄作法(春秋战国) 代田法(西汉) 耕耙耱技术(魏晋南北朝)
阅读课本,说说商周时期农 业取得怎样的发展进步?
①工具:
②耕作技术:
③作物种类:
①工具:
耒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②耕作技术
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 料,治虫灭害。 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 提高。
③作物种类: 五谷
稻
黍
稷
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 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产业结构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农业生产的目的: 与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
精耕细作
1.概念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采用先 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 积的产量。
(2011年海南)(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 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 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 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 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 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其后仕宦途多, 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 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 ,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 ~779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 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 变化。(4分) (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 ,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 影响。(6分)
2.概况
分散性 封闭性 落后性
脆弱性
3.评价 ⑴积极方面: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 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调动农民生 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 基础;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 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消极方面: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 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主要因素。
2.表现 第一,牛力耕田。 第二,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提高。 第三,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出现。 第四,自耕农经济。
小农经济
1.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辨析比较 怎样分清“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无 普遍育秧移栽 无 无
水利灌溉
基 本 模 式
两汉
魏晋 南北 朝 隋唐 两宋 明清
关中井渠
专业化;区域化
无
水转筒车 风力水车
时期 原始 农业
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耕作方式、方法、技术 与制度
刀耕火种(经常迁徙)
土地所有制 氏族公社公有
水利灌溉
基本模 式
商周
耒耜和少量青铜农 具
铁农具,牛耕(开 始使用和逐渐推广 阶段)
【答案】: (1)变化: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 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 剧减。(4分) (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 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 (3分)影响: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 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3 分)
铁农具,牛耕(开 始使用和逐渐推广 阶段)
春秋 战国
“耜耕”或“石器锄耕”、 懂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井田制的形成 沤肥和治虫等(走向定 和瓦解;封建 居) 土地所有制的 确立 铁犁牛耕、垄作法
集体劳 动
都江堰、郑 国渠 漕渠、白渠、 龙首渠、关 中井渠 翻车 个体劳 动、小 农经济
两汉 魏晋 南北 朝
国 王 所 有 的 贵 族 土井田制
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国有土地所有制
多种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战 国 以来 )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二、古代农业的特点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业生产技术: 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主要特点)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铁器牛耕(落后性)
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2、战乱等社会不安定因素。——农民流亡,农业凋敝 3、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无积极性;农业不繁荣 4、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低。——不利于农业的转型与
发展
„„
“黄宗羲定律”:黄宗羲指出,封建赋税制度有“三害”:“ 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害,积重难返之害。”这段话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 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 削;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 一次重。
春秋 战国
“耜耕”或“石器锄耕”、 懂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井田制的形成 沤肥和治虫等(走向定 和瓦解;封建 居) 土地所有制的 确立 铁犁牛耕、垄作法
集体劳 动
都江堰、郑 国渠 漕渠、白渠、 龙首渠、关 中井渠 翻车 个体劳 动、小 农经济
两汉 魏晋 南北 朝
耦犁、犁壁,耧车 铁犁牛耕普及 (改进和普及阶段) 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 耕耙技术、进行轮作和 绿肥种植
耦犁、犁壁,耧车 铁犁牛耕普及 (改进和普及阶段) 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 耕耙技术、进行轮作和 绿肥种植
隋唐
两宋 明清
曲辕犁(完善阶段) 普遍育秧移栽
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 和一年三熟 专业化;区域化
均田制
立井水车、 高转筒车 水转筒车 风力水车
根据上表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生产工具: 石器——青铜器——铁农具。 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必修二
经济成长史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 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 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
三、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的措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保障农时、奖励耕织、抑制土地兼
并)
3.重视水利的兴修。 4.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5.人口增长,辛勤劳动,劳动者的素质。 6.外来移民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7.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间相互学习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8.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
责任感。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标内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 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 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 生产分散、 规模小、 技术落后。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具有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 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 随着商 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 1840 年鸦片战争 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时期 原始 农业 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 石犁 耕作方式、方法、土地所有 技术与制度 制 氏族公社 公有 水利 灌溉 无 基本模 式
商周
“耜耕”或“石 器锄耕”、懂开 沟排水、除草培 土、沤肥和治虫 等
无
春秋 战国
时期
土地 耕作方式、方法、 生产工具 所有 技术与制度 制 无
四、古代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养活了庞大的人口,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1)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 治地位。 (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 力强的标志。 (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 原料和市场。 (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局限: (1)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2)人地矛盾,阶级矛盾激化,成为社会动荡的因 素。
隋唐
两宋 明清
曲辕犁(完善阶段) 普遍育秧移栽
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 和一年三熟 专业化;区域化
均田制
立井水车、 高转筒车 水转筒车 风力水车
西汉耧车
时期 原始 农业
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耕作方式、方法、技术 与制度
刀耕火种(经常迁徙)
土地所有制 氏族公社公有
水利灌溉
基本模 式
商周
耒耜和少量青铜农 具
3.(2011年福建省文综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 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 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 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 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可选①;根据材 料可知③正确;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 势坡降而改变,④可选;根据所学知识在坎儿井之前 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排除②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