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二章)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史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中国新闻史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中国新闻史知识点总结第二章近代新闻事业的传入18《察世俗每月统记传》441815年由外国传教士米怜创刊于马六甲,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它的出现揭开了中国报刊发展史的新一页。

该刊编辑和撰稿人主要是米怜。

中国书式,免费赠阅,主要传于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中国境内也时有输入。

内容:①该刊以传教为宗旨,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科学知识。

②后期增辟专栏,介绍各国概况,开始涉及时政。

③没有新闻专栏,但在第2期刊出了中文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

特点:考虑到读者多属下层劳动者,热爱祖国,文化程度不高,因此该刊:①大量引用中国儒家语录以增加亲近感和说服力。

②常用对话、讲故事等方式以求生动易懂。

③长篇文章则采用连载以求短小。

19《蜜蜂华报》461822年由葡萄牙执政的立宪派创刊于澳门,葡文,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近代报刊。

该报是澳门葡人社会新当权者的喉舌,以鼓吹立宪派主张为宗旨,猛烈抨击贵族保守派。

1823年保守派发动政变,报馆被封,创办者也被捕。

20《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481833年由外国传教士郭士立创刊于广州,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创办目的是使中国人了解西方,清除中国人高傲和排外的观念。

内容:①内容结构与《察世俗》一样,也由宗教、伦理道德、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

②宗教内容与《察世俗》相比大为减少。

③伦理道德部分大谈友好、和睦、买卖公平。

④科学文化知识大增,并且着重介绍的是西方实用科技以及人文史地。

⑤增设了新闻和言论专栏,鼓吹中国应向他国学习,并极力粉饰西方人来华的意图。

21《遐迩贯珍》531853年由传教士麦都思创刊并主编于香港,是香港最早的中文报刊。

内容:①除少量传教文字外,大量介绍西方国家的政史地和科技知识。

②为英国殖民政策辩护。

③重视新闻报道,转载新闻的《新闻杂报》专刊占的1/3篇幅,新闻内容涉及军事、政治、外交、文化等各方面。

④也刊载船期行情等商业信息。

首创:(中文报刊史上)①新闻图片。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1开元杂报:(无存)泛指开元年间(713—742)流传在外的官报,内容为记录皇帝、臣僚活动的杂乱报道,没固定期刊和报头,为抄件。

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敦煌进奏院状”:“进奏院状”:封建机构内部发行的官报。

由进奏官发给藩镇节度使,介绍朝廷政事动态、消息,手抄件。

“敦煌进奏院状”:887年(唐),沙洲,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的报纸。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产生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时间:1815.8.5(2)创办人: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麦都斯(3)地点:马六甲,少量至广州(4)内容:主要为基督教教义及圣经翻译,少量的封建伦理和天文地理诗文(5)雕版印刷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时间:1833.8创刊于广州,1837至新加坡(2)创办人:德国郭实腊(郭士立)(3)内容:少量宗教,全面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科技、文学艺术5教会中文报刊《万国公报》:(1)1868—1874:前身《中国教会新报》,周刊,宗教性报纸,主旨宣传基督教教义(2)1874—1883:更名《万国公报》,读者群体扩大,减少宗教性内容,以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行情为主,目的是影响干预洋务运动。

(3)1889—1907,广学会,复刊改为月刊,主旨“开放中国上层人士思想”,大量发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问题的新闻和评论,介绍西学知识,引起社会关注。

(4)主编、撰稿人:林乐知、李提摩太6《申报》(1872—1949国民党报刊):(1)创刊:1872,英国商人美查,1916史量才出任总经理(2)性质:商业报纸,以赢利为首要目的(3)特点:①经营管理:a降低成本b重视发行c大量招登广告d多种经营②内容上:a尽量中国化b重视言论c重视新闻报道:(娱乐版面)猎奇性、趣味性、时效性d刊登文艺作品7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活动(评价=特点+性质+影响)传教士与近代报业:(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①时间:1815.8.5②创办人: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麦都斯③地点:马六甲,少量至广州④内容:主要为基督教教义及圣经翻译,少量的封建伦理和天文地理诗文⑤雕版印刷(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①时间:1833.8创刊于广州,1837至新加坡②创办人:德国郭实腊(郭士立)③内容:少量宗教,全面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科技、文学艺术;外报在香港的发展(3)《香港公报》: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报纸,主编英军翻译马儒翰,1841.5出版(4)《遐迩贯珍》香港最早的中文月刊,1853.9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介绍西方国家政治、历史地理、科技知识,铅字印刷。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详细版)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详细版)

中新史笔记(框架+考点版)(参考《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中国新闻通史》刘家林)(加灰底的条目为考过的真题)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露布:又称露报。

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在战国时期就有“露布”,是进行宣传鼓动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

指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大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古时战场上士兵快马加鞭,高举露布,一路传递捷报,可以说是古代报纸产生以前,时效性、公开性最强的传播媒介。

2.“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3.邸报:又名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等,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

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

它发源于唐朝的进奏院状报,在宋代开始被称为“邸报”,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至明代,内容更为丰富,还有农事、天象、灾害报道和社会新闻。

邸报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和军事战报。

邸报的特征:①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②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③发行与传递不同于现代报纸,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

4.进奏院状:是我国唐朝由进奏官不定期从都城向地方藩镇传发的、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报纸,是官报的雏形。

它的内容主要涉及皇帝活动、诏旨、官吏任免、臣僚章奏和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读者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

其特点是不定期、无报头。

5.“敦煌进奏院状”: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发行于公元887年,是唐僖宗时期,由驻京的归义军进奏院发回给归义军节度使的进奏院状。

内容是进奏官员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的性质,区别于传统的官文书,且具有“新闻信”的性质。

中国新闻传播史整理重点

中国新闻传播史整理重点

中国新闻传播史整理重点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开元杂报: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孙樵在文中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副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这是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载体,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速迅速。

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没有固定的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

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看法,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于“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是已知的最早的官报。

原件早已失存。

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

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园713年至公元741年)。

该传播工具没有随王朝覆灭而消失,宋朝报和明清宫门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唐朝政简报的延续。

敦煌进奏院状:是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

1900年在莫高窟出土,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

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进奏院状”的残页。

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由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

因为沙洲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它已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以上两种报纸的性质:以这两种报纸为代表的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一级军政单位在首都的派驻机构向地方传发,因此带有一定的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与宋以后的邸报有很大差别。

属于一种又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传播工具。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16世纪诞生在欧洲的“新闻信”相似,但比其早诞生大约800年。

定本制度:“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松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第二章 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1827.11.8香港)
—英文报《广州周报》(1835.9 广州) —英文版《中国丛报》(1835.5广州) ……
中国新闻事业史
二、教会报刊的创办及盛行
• 教会报刊的鼎盛时期(1840—1900) ——随鸦片战争,大批传教士涌入中国 ——《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中外 新报》的创办 ——影响最大的《万国公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三、商业报刊的发展
• 《申报》(1872.4.30——1949.5)
安纳斯脱· 美查(英)创办,注重信息传递 ——版本仍采用书本形式 ——最早做出报纸作用的论述 ——经常发表评论 ——为贴近民众,白话文增刊 ——首次采用电讯传稿 商业气氛浓厚
《申报》对报纸业务的改革与推进 重视报纸言论 重视新闻的真实性 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经管理上的策略——
电视纪录片——《晚清政局》
中国新闻事业史
二、教会报刊的创办及盛行
• 马礼逊——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西方派到中国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 —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新教经典得以完整介绍到中国 —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
—开办“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
—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近代中国第一份中文月刊
米怜 麦都思 蔡高、梁发
中国新闻事业史
二、教会报刊的创办及盛行
•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创办
—创办初衷(社会、人文条件) —创办时间、地点(1815.8.5 马六甲) —刊物性质及内容(宗教宣传,自然、文化知识) —开创了几个纪录:
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 首次引用西洋标点符号(、。) 最早发表新闻图画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重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上古—1815年)1.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有哪些?(3~~5个)结绳(结珠)、实物表意、肢体语言(动作体态)、声音、图画、语言、文字传播2.唐朝有报纸的根据是什么?(史料与实物)1.有史料为证:唐人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有相关文字记载2.有实物为证:1907年被取走收藏在伦敦大英图书馆和巴黎国立图书馆的两份“敦煌进奏院状”。

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特点是均无报头。

3.官报的称谓与形式答:唐代驻首都的各地进奏院发布的,被当时人称为“进奏院状”、“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邸吏状”、“报”等,已经具有一定官报性质,是一种在当时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到了宋代开始出现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

4.宋代小报与官报有什么不同?答:1)小报是民间小报 2)小报消息快、内容新、新闻性强 3)小报是非法报纸,屡遭政府查禁 4)小报可出售,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5)小报读者范围更广 6)小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往往是在野派对当权派的攻击工具 7)小报虚假新闻多5.定本制度与报房答: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朝制定了对官报的定本制度,即进奏官将编好的邸报送请枢密院审查,通过审查的邸报样本称为定本,进奏院向地方发布官报以定本为准,不准擅自增删,该制度是我国第一个新闻检查制度。

2.报房:是指设有编报、抄报、印报、送报和兼有探报的综合性办报机构,它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6.两种民间小报:宋代小报与清朝《京报》的主要不同答:《京报》是册装的书,长方形的小册子,内容与官报基本一样,是合法民间报纸,“无官报之名,有官报之实”,基本印刷,而宋代小报是非法报纸,虚假新闻多。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察世俗》的基本情况答:1)创办:1807年马礼逊来到中国,1813年米怜被派到中国协助,因在中国不能传教,所以米怜在马六甲于1815年8月15日创办《察世俗》。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二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二章

中国人(民族)的历史情结


国人特别注重历史的审判功能,总以一种敬畏的眼 光来看待历史。正如外国人相信有公正的上帝,中 国人则相信有公正的历史。 如孔子之作《春秋》,司马迁之作《史记》;如曹 氏、秦桧,如文天祥,如刘少奇。 历史的麻醉作用
“咱们家以前也有这么阔气”
2、对待历史的几个认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克罗齐

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齐国史官秉笔直书:崔杼弑庄公。崔杼将史 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 ——李大钊 官杀掉。 客列传》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新闻的定稿。 ——董桥 第二个史官又写:崔杼弑庄公。又被杀掉。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第三个史官仍写:崔杼弑庄公。仍被杀掉。 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若鄙 第四个史官还是写:崔杼弑庄公。 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 齐国南部有一位“南史氏”听说了这件事, 捧着简册,日夜兼程赶来,准备续书此事。 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 崔杼杀不下手了。 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史记•李 齐史定书史事:崔杼弑庄公。 将军列传》 ——《吕氏春秋· 慎行》
在这篇文章中,孙樵生动地描绘了开元杂报的有关情况,是研究我国最早 的报纸产生情况的宝贵资料。
在文章中,关于《开元杂报》的外观提了两点:一,“数十幅书”,也就 是几十张未加装订的单页书面材料。二,“系日条事,不立首末”,也就 是按日记事,没头没尾,各页之间互不衔接。 关于它的内容,文章中举了几个例子:“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 “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等等,孙樵后来拿《开元录》核对了 一下,“条条可复”,也就是说都可以得到印证。

中国新闻事业史2

中国新闻事业史2
第五章 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有人称民国初期为“报界的黄金时代”,试述当时我国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给我国新闻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100多家猛增至500家,总销数达到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超过历史最高纪录。民国成立后,在“政党政治”潮流的影响下,短时间内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三百多个政党。它们为了在国会中占有更多的席位,争相创办机关报来为自己宣传。国民党-《民立报》;共和党-《实事新报》;自由党-“横三民”《民权报》《中国民报》《民国新闻》。
《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性质和意义:
两派报刊大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是什么?《民报》创刊后,为从思想上扩大革命派的影响,主动向改良派报刊《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双方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论战: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这是整个论战的中心。2)进行民权革命?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论战中,《新民丛报》虽然具有一些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民报》从总体上把握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潮流,即革命。在《民报》的带动下,革命派在海外和香港的各家报纸也纷纷与当地的改良报刊展开了论战,论战持续了两年多,最终以改良派的失败而告终。《新民丛报》失败的原因:1)《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坚持的改良道路更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2)《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新民丛报》只是推测,难以说服读者。3)《民报》一方由孙中山坐镇,参与论战的有二十余人;而《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人招架。论战的性质和意义:1)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革命派占了上风于是着革命即将胜利。2)这次论战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三民主义深入人心。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许多改良派的人转变立场。同时通过论战革命派还培养起一批革命骨干。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P1)(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

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开元杂报:(P5)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这种朝政简报被抄袭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代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

)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P17)明代邸报的别称:邸抄、朝报、除目、京报明代邸报大体上包括这样一些内容:皇帝的谕旨。

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和觐见。

官僚们的章奏。

军事信息。

社会新闻。

此外,邸报还附有“鼎甲单”,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

明代“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

“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P20)《万历邸钞》:《万历邸钞》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

因此,它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抄》:《天变邸抄》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这一报道,是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上转录下来的。

《急选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由雕版印刷。

它的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知识点:1. 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2. 识记《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3. 香港的《孑子刺报》、《德臣报》、《香港船头货价纸》、《遐迩贯珍》4. 上海的《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六合丛谈》《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5. 外国人创办的报刊的重心怎样从香港向上海发展6. 外报的历史作用--既是文化侵略的工具,又是文化交流的媒介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一、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后,自18世纪60年代起开始了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工业革命,生产力大为提高,于19世纪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同时,它的科学文化也日益发达,诞生于16世纪的近代报刊,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功能和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

英国为了开拓市场,追求更大的利益,疯狂对外进行侵略和掠夺,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沦为它的殖民地。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对包括英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都有强烈的吸引力。

但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仍然是封建社会阶段,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外交上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仅留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这与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外国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接踵而来,带来了商品、鸦片、圣经,也带来了近代报刊。

世界上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是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

作为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教士以改变人们的思想信仰为主,起着政治讹诈和武力威胁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由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达,18、19世纪英美等国传教士的海外传教活动,不再依靠口头布道,而往往借助西方某些科学文化成果,通过开医院、建学校、出书籍、办报刊等来笼络人心,扩大影响。

中国新闻史 第2章 图文

中国新闻史 第2章 图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办刊宗旨
当文明几乎在地球各处取得迅速进步并超越无知与谬误之时 --即便排斥异见的印度人也已经开始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出 版若干期刊--唯独中国人一如既往,依然故我。虽然我们 与他们(指中国人)长久交往,他们仍自称为天下诸民族之首 尊,并视所有民族为蛮夷。如此妄自尊大,严重影响到广州 的外国居民的利益,以及他们与中国人的交往。……(本月刊 的)出版是为了使中国人知道我们的技艺、科学和准则。它将 不谈政治,避免就任何主题以尖锐言词触怒他们。可有较妙 的方法表达,我们确实不是蛮夷,编者偏向于用展示事实的 手法使中国人相信,他们仍有许多东西要学。同样感到,编 者还应致力融合外国人和当地有影响人士之间的友谊,并希 望这种努力最终证明是成功的
英华书院
2、米怜(William Miline)
二、首批中文近代报刊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
1、办刊宗旨:
创刊号:“既然万处万人皆有神而原被造化,自然学者不可 目睹察一所地方之名物,单问一种人之风俗,乃需勤问及万 世万处万种人,方可比较辩明是非真假矣。一种人全是,抑 一种人全非,未之有也。似乎一所地方,未曾有各物皆顶好 的,那种地方皆至臭的。论人论理,亦是一般。这种有人好 歹智愚,那处亦然。所以要进学者,不可不察万有,后辨明 是非矣。总无未察而能审明之理。所以学者要勤功察世俗人 道,致可能分是非善恶也。”
2、内容
“神理人道国俗天文地理偶遇,都必有些,遂道之 重遂传之,最大是神理,其次是人道,又次国俗, 是三样多讲,其余随时顺讲。”
(1)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任务 (2)宣讲伦理道德
(3)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的介绍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历年考题编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A.1813B.1815C.1817D.1822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是( )A.马礼逊B.米怜C.麦都思D.吉德3.由于清朝廷不准外国人在华传教,受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的马礼逊和米怜等人便决定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 )A.香港B.澳门C.马六甲D.广州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的地点是()。

A. 广州B.香港C.马六甲D.澳门5.创办中国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传教士米怜来自(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6.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A.《告帖》B.《张远两友相论》C.《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D.《月蚀》7.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广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 )A.《月蚀》B.《告贴》C.《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D.《张远两友相论》8.《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性质是()A.政治报刊B.商业报刊C.宗教报刊D.军事报刊9.《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宣传策略是A.孔孟加耶稣B.资产阶级革命加耶稣C.无产阶级革命加耶稣D.女权主义加耶稣10.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807年到广州后,连续数年传教活动一直进展不大,主要原因是A.不懂汉语B.不善交往C.清政府禁止传教D.清政府按照入教人数收费11.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的报刊是(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D.《各国消息》12.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 )A.《南华早报》B.《中国邮报》C.《蜜蜂华报》D.《香港钞报》13.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 )A.《香港船头货价纸》B.《教会新报》C.《北华捷报》D.《圣心报》在中国近代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新闻纸略论》发表于()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B.《遐迩贯珍》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D.《华字日报》14.中国近代报刊中首次出现“编者按语”的报刊是()A.《各国消息》B.《天下新闻》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D.《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时间是()A.1815年B.1823年C.1828年D.1833年16.首设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价目表的中文近代报刊是(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天下新闻》D.《各国消息》17.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丁淦林主编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丁淦林主编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整理丁淦林主编§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了解)一、名词解释1、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其用于发布军事捷报,把最新消息写在木板或丝帛上,高高悬起以吸引读者。

2、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3、敦煌进奏院状:一种和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1)没有报头,开编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2)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3)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大事。

(进奏院状的基本内容是谕旨、奏折、官方动态等)。

(宋代的报纸审查制度)4、定本制度:是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设立的制度。

规定: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

据此发抄。

它是中国第一次建立审报体制。

定一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5、邸报:是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发布。

其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官僚的奏章;军事情报、刑罚等。

它从宫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宫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6、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

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报道。

官吏任免消息。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

(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

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

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②仍以手抄为主;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 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超详细!!!)

中国新闻事业史(超详细!!!)

中国新闻事业史(超详细)中国新闻事业史中新史总结(1-3章)第一章古代露布 3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帛制在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

内容:虽然大谈国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特点: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唐代进奏院状 4唐代进奏院状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官报的雏形。

机构: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称为邸或进奏院。

进奏院的负责人称为邸吏或进奏官。

内容:①皇帝的活动。

②诏旨。

③官吏任免。

④臣僚章奏。

⑤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①不定期,无报头,由进奏官从首都直接发给各地的主官。

②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

③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与收阅者并无直接关系。

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或筛选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所关心的那一部分内容。

“开元杂报”8见于唐代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其中提到的“开元杂报”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开元年间“留邸报状”的原件残件,也可能是抄件。

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

特点:无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自己随意加的称呼)、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意义: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留邸报状”即后来的“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敦煌进奏院状”9是两份现存的进奏院状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长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称“敦煌进奏院状”。

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存于伦敦和巴黎的图书馆。

①存于伦敦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皇帝的临时驻地陕西凤翔发回归义军的。

只残存了开头60行,没有结尾。

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兴元、凤翔两地的活动情况。

②存于巴黎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长安发回归义军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1 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在战国时期就有“露布”,是进行宣传鼓动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

这是一种有效的的新闻传播方式。

2 开元杂报:指的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

3 A 唐代是我国最早有报纸的朝代。

B进奏院:是唐代各地方当局(节度史、观察史)的驻京办事处,主要职责招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

4 A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B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起,实行定本制度。

C 宋代邸报的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其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程、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5 提塘官:简称提塘,是各省巡抚、总兵委派在京师处理文书的官员,这个职位从明代开始设置,其职责四唐宋时代的进奏官。

6 A明代邸报没有报头。

B 现有的较为完整的明代邸报抄件有《万历邸报》和《天变邸报》。

7 A 旗报:是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

B 牌报:将文字写在木牌上,也是一种可流动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

C揭帖:是一种传单,可张贴,可传阅,内容多为檄文、政策性的声明与公告等。

8 清代官方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邸报,它的内容为宫门抄、谕旨、章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1 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2《东洋西考》于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3 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的澳门《蜜蜂华报》。

4 《广州记录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

5 上海出现了影响很大的中文报刊《万国公报》和《申报》。

6 《申报》〈1〉《申报》在竞争中取胜的原因:A 它满足了中国读者的需求,力求适合中国人阅读。

B《申报》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阶层人等都可阅读。

中国新闻事业史02

中国新闻事业史02

二、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 发展
• 元代的小本,是小报的延续 • 通过引文来为明代已有民办新闻事业和 民间报房这一点,提供了确凿的证明。 (张学颜上书请求皇帝免税) • 研究民办报房的几个特点。 • 现存明代邸报的抄本和抄件中主要有 《万历邸钞》、《天变邸钞》。唯一的 原件是《急选报》
三、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 它以传报来自朝廷方面的消息为主,由 地方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 传发,它具有官报的性质,但还不是由 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它 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 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带有情报性质。 李彬认为类似于西方的新闻信。)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来自一、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
•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 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期, 就已经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报纸 的雏形。所以,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不少中 外新闻史学者都作过研究,曾提出过以下几种 说法: • 1、周朝说。 • 2、汉朝说。 • 3、宋朝说。 • 4、唐朝说。 文献为考、实物为证。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
• 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加工的 海蚶壳,和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 代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民进行社交和传播活 动的物证。 • 到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处土横议,战火频仍。 统治者们需要发布政令,通报政情军情,诸子百 家游说四方,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这时 传播活动更为频繁。 • 《墨子》、《吕氏春秋》、《左传》中都有早期 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的政情、军情等方面 情报都是最新的信息。如《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中所记的“大叔完聚,缮用兵,将袭郑。……公 闻其期”等,这些可以算做早期的广义的新闻传 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二章)
第二章鸦片战争前后的新闻事业
中国近代报业产生于19世纪初,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刊至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创刊,历时100年。

最初的一批中文近代报刊由西方传教士创办,以后又有商人、政客加入。

一、鸦片战争前(1815—1839):清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传教士只能在南洋或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创办报刊,宣传基督教教义,共创办六家中文报刊,八家外文报刊。

1、中文报刊影响较大的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简称《察世俗》):
①第一家近代境外中文报刊,1815(—1821)年于南洋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主编米怜、梁发(中国人);
②内容:a: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b:以“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为教义之辅。

③特点:a:尊重读者心理,引用孔孟语录等形式以适应中国读者;b:写作文体丰富多彩,刊登了近代中文报刊第一条消息《月食》。

(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①第一家境内近代中文报刊,1833年于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

②内容:a:宗旨是宣传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思想,传播西方友谊消除中国人敌视心理;b:内容以传教、道德、科学为主,宗教退居其次,增加科学和时事政治性内容。

③特点:a:首次刊登社会新闻、行情价目表(广告)和文学作品,首创“编者按”;b:刊载中文报刊史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纸略论》。

2、外文报刊中较重要的有《中国丛报》(出版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大)、《广州纪录报》(商业性质报刊)、《广州周报》(出了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张号外)。

(1)、1822年:中国境内第一张外文报纸:葡萄牙文《蜜蜂华报》在澳门创刊。

(2)、1827年:中国境内第一张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

(3)、1831年:中国境内第一份美国商人报纸:《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广州)。

外文报刊创办者主要为商人,读者对象为在华的外国人,其宗旨主要是为西方殖民者提供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方位信息,为侵略中国搜集情报、摇旗呐喊。

客观上,为当时国人了解外人意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林则徐、魏源等组织编译外文报刊。

二、鸦片战争后(1842—19世纪末):
外人获得任意办报的权利,数量激增,先后达170多种,逐渐形成了以香港、上海为中心的外报网络;传教士办报依然活跃,以中文报刊为主,且宗教内容退居其次,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商业性报刊迅猛发展,取代传教士报刊主导地位,成为这一时期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六十年代后中文商业报刊崛起,《申报》、《新闻报》影响颇大;外文报刊最具代表性的是《字林西报》。

1、中文报刊:
(1)、《万国公报》:
①传教士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

②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由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

③《教会新报》创刊时为宗教性报刊,1874年更名为《万国公报》,实际上演变成为
以时事报道和评述为主的综合性刊物,最为典型地反映了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化。

④内容有三方面:a: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鼓吹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b:大力介绍西学,鼓吹中国变法;c: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控制之下。

(另一教会报刊1853年创办于香港的《遐迩其珍》首次运用插图,首辟广告专版。

)
(2)、《申报》:
①最具代表性且最为成功的中文商业性报纸,标志着外人在华办报进入高潮。

②1872年于上海由英上美查等合资创办,以盈利为目的,其特点是由中国人担任主笔以吸引读者;采用廉价纸张,降低成本,赢得市场。

③内容上涵盖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基本成熟:a:中言论且新闻量多面广,注重时效性,看法了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条由报社记者所发的电讯(新闻专电);b:主义刊载文艺作品和广告,出版了我国最早的文学刊物《瀛寰琐记》;c:第一个刊登新闻画。

另外两张具有广泛影响的中文商业报纸:1882年创刊于上海的《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录》是中文报纸的第一个副刊),1893年英商丹福士等主办的《新闻纸》。

2、外文报刊:《字林西报》:
(1)、近代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外文报纸。

(2)、1850年在上海由英商奚安门创办,前身叫《北华捷报》。

(3)、政治倾向明显,充当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的“喉舌”,仇视中国革命运动。

(4)、新闻来源广泛,以消息灵通著称,首家采用路透社电讯稿。

另外,1845年在香港由英商肖锐德创办的《德臣报》是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商业报纸。

三、如何分析与评价外人办报?
1、外报垄断是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行为。

(无论中文、外文报刊,无论宗教、商业报刊,其主办者无论传教士、商人、政客,从实质上来说,都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舆论工具,都是为维护外人在华利益服务的。

)
2、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就客观而言,外报所传播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开阔国人眼界,启迪国人心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
3、外报办报实践有助于我国报业发展。

(1)报刊观念方面: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近代报刊观念引入中国;(2)报刊内容与版式、传播机构设置方面分工明细;(3)物质技术方面:铅字、印刷机、有线电报等。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第3页共3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