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
初中音乐送别教案公开课
初中音乐送别教案公开课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及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送别》,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送别》的背景、作者及特点。
2. 学会欣赏《送别》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送别》的内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掌握一定的音乐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及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送别》的旋律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20分钟)1. 教师范唱《送别》,学生跟随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送别》的节奏、旋律特点,讲解音乐术语。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送别》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教师讲解如何欣赏音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欣赏《送别》。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送别》编配伴奏。
2. 各组展示编配的伴奏,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学生全员参与,集体演唱《送别》,体验音乐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送别》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送别》,并尝试分析其他音乐作品。
五、课后作业1. 演唱《送别》,熟练掌握歌曲旋律。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了解其背景、特点及欣赏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及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鉴赏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初中音乐《送别》教案
初中音乐《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用优美的歌声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3. 通过对《送别》这首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感受歌曲中的情感,理解歌曲的含义。
2. 学会歌曲中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学生如何正确把握。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如何让学生融入其中。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乐谱。
2. 相关西部民歌的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国西部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西部民歌产生兴趣。
2. 播放一些西部民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风格。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 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3. 分组学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高音部分。
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即将离开家乡、亲人朋友的情景。
2. 讨论:歌曲中哪些旋律、歌词让你感受到了依依不舍的情感?3. 教师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种形式(如:合唱、对唱、舞蹈等)表现《送别》这首歌曲。
2. 各组展示,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表现奖。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西部民歌演唱家,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西部民歌的魅力。
2. 组织一次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国西部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让学生在歌曲《送别》中体验到依依不舍的情感,学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节奏拍打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把握歌曲的情感。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并用歌声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1)歌曲中长音的保持和气息的控制。
(2)合唱部分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离别的视频片段,如毕业时的场景或朋友分别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离别的情境。
(2)提问学生对于离别的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2、歌曲介绍(1)向学生介绍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讲述作者李叔同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播放歌曲原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学唱歌曲(1)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2)逐句教唱歌曲旋律,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强调声音的自然和连贯。
4、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如开头的舒缓、中间的深情以及结尾的不舍。
(2)指导学生在演唱时通过音量、速度和语气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3)针对歌曲中的长音,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保持稳定的声音。
5、合唱练习(1)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自己的声部旋律。
(2)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强调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
6、音乐拓展(1)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送别》,如乐器演奏版、合唱版等,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如舞蹈、诗歌朗诵等。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好。
送别初中教案音乐
送别初中教案音乐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离别的情绪,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会用音乐的方式与他人告别,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感受并表达离别情绪。
2. 学会用音乐与他人告别。
教学难点:1. 离别情绪的深入理解。
2. 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一首动听的离别歌曲《送别》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离别的情绪。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离别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基本内容(15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离别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离别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离别情绪,可以选择唱歌、演奏乐器或创作音乐等方式。
3.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三、音乐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可以选择唱歌、演奏乐器或创作音乐等方式。
2. 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认识到离别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要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离别情绪的理解和表达。
2.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3. 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离别的情绪,学生通过唱歌、演奏乐器或创作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离别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离别情绪,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程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离别情绪的理解和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初中音乐微课送别教案
初中音乐微课送别教案教案标题:初中音乐微课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送别这一主题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并能辨别不同风格的送别音乐。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表达自己对送别的情感和思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送别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送别这一主题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
2. 辨别不同风格的送别音乐。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素材。
2. 课件或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他们曾经经历过的送别场景,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知识传授(10分钟):a. 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送别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并讨论音乐中表达送别情感的方式。
b. 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送别音乐风格,如悲伤、感恩、希望等,并播放相应的音乐示例。
3. 音乐欣赏(15分钟):a. 播放一首代表送别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静心聆听,并在听完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b. 分组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音乐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4. 音乐表演(2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送别音乐作品进行表演。
b. 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和老师给予评价和建议,鼓励他们在表演中表达自己对送别的情感和思考。
5. 总结(5分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对送别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研究送别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音乐会,展示他们在送别音乐表演方面的才华和成果。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音乐欣赏的参与度、对音乐表演的投入程度等。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表演视频,评价他们对送别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第一章:课程引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送别”,并解释音乐在表达送别情感方面的作用。
2. 播放一首经典的送别音乐作品,如《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大家有没有经历过离别?离别时的心情是如何的?2. 播放音乐《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3. 讨论:这首音乐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你们能用词语来形容吗?第二章: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风格的送别音乐作品,如《送别》、《再见》等。
2. 播放这些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情感。
教学活动:1. 介绍不同风格的送别音乐作品,并播放片段。
2.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音乐,并说明理由。
3. 讨论:这些音乐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是如何表达送别情感的?第三章:音乐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送别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和技巧。
2. 引导学生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送别音乐作品。
教学活动:1. 介绍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和技巧,如旋律创作、和声编配等。
2. 让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送别音乐作品。
3. 展示各组的作品,并讨论它们的创意和表达方式。
第四章:音乐表演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演奏和表演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演表达送别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简单的音乐演奏技巧和表演方法。
2.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表达送别情感。
教学活动:1. 介绍简单的音乐演奏技巧和表演方法,如歌唱、器乐演奏等。
2.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已学过的送别音乐作品进行表演。
3. 展示各组的表演,并讨论它们的表现和情感传达。
送别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三篇
送别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三篇【篇一】送别音乐教案教学内容:《送别》教学目标:1、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明确音乐要素在歌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感受歌唱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主动聆听、表达音乐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1、用良好的发声状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送别》,学生在《送别》的旋律中走进课堂。
一、导入——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在上一节课粗略学习《送别》旋律之后,分组交流课后作业1、歌曲的作者2、关于学堂乐歌3、歌曲的创作背景4、歌曲曾出现在哪些影视作品中,表达的怎样的情绪?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共享,以便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掌握。
二、新授——良好的发声状态与细腻的歌曲处理1.气息与发声练习(1)呼吸练习(2)3 2︱1 — O ———(3)音阶练习,注意气息和咬字(4)复习歌曲旋律,划分乐句2.音乐要素与歌曲处理(1)复习提问: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要素)有哪些?音高(音的高低)、音值(音的长短)、音量(音的.强弱)、音色(2)分四个小组,每组一个乐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要素更好的表现歌曲?并分组展示。
(3)集体有感情的演唱。
三、歌唱情感的激发(1)聆听歌曲,观看《城南旧事》视频(2)展示同学们上交的反应歌曲情绪的图片,并进行交流。
(3)用同学们的图片制作成伴奏视频,集体演唱。
四、课后拓展为第三乐句添加一个声部,由小组长带领,课后分组练习。
【篇二】送别音乐教案【学习目标】1. 简单了解作者及相关元曲、元杂剧。
2. 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 揣摩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学习重点】1、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1、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方法指导】诵读法点评法【知识链接】1、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
初中歌曲送别音乐教案
初中歌曲送别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的情感,通过歌曲《送别》的学习,感受音乐中的离别情绪。
2. 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送别》的背景介绍2. 歌曲的歌词解析3. 歌曲的旋律分析和演唱技巧4. 合唱部分的指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送别》的演唱,理解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协调,正确的呼吸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送别》的背景,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示范演唱: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示范学习歌曲。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部分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整体演练: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问题。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送别》。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正确表达歌曲的离别情绪。
3.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送别》的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2. 引导学生创作与离别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3. 邀请家长或音乐专家来校进行音乐讲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歌曲《送别》,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送别》,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送别》,了解其背景和创作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重点歌曲《送别》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三、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乐谱、钢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和创作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聆听: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
6. 展示:学生代表上台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8. 拓展:教师推荐类似歌曲,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
9. 课堂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送别》,准备下一节课的表演。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注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教师选取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版、流行版等,让学生进行对比聆听,分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2. 创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以《送别》为素材,进行创意编曲或填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出与歌曲《送别》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增强课堂互动性。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八、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与他人分别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音乐送别教案
音乐送别教案【教案名称】音乐送别教案【教案目的】通过本节音乐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对离别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音乐课程的初中阶段学生。
【教学内容与方法】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准备一段描写离别场景的音乐片段,如《别恋》、《再别康桥》等。
2. 教师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通过音乐中所传达的情绪,引导学生思考离别的感觉和场景。
二、活动一:情感体验(15分钟)1. 老师出示几幅关于离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表达看到的情感。
2. 学生分组进行情感交流,彼此分享观察到的离别情感和场景,并加以讨论。
三、活动二:欣赏音乐(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优美的送别音乐,如《送别》、《泪的奉献》等。
2. 学生聆听音乐,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如闭上眼睛、轻轻摇动身体等。
3. 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绘画或写作等方式进行表达。
四、活动三:情感表达(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作,根据所听音乐的情感表达写下自己的文字或创作一幅画作。
2. 每组选派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并解释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创作灵感。
五、活动四:情感拓展(15分钟)1. 老师播放关于离别的视频或故事情节,引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2. 学生根据所看到的视频或故事情节,进行情感分享和发表思考。
3. 老师适时进行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六、归纳总结(10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再次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作用。
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所感悟的内容。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情感力度。
2. 学生创意性及表达方式与情感一致性。
3. 学生对音乐所传达情感的理解程度。
4. 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课后延伸】学生可到图书馆或网上搜索有关离别的诗词、歌曲或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欣赏和解读,并完成相关的读书笔记或分享。
初中送别音乐教案
初中送别音乐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能够演唱《送别》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友情、离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送别》这首歌曲。
2. 理解歌曲的背景及意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2. 理解并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友情、离别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送别》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及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3.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三、练习演唱(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所表达的友情、离别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送别》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深入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技巧要求,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三、课堂展示(15分钟)1.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总结学生的演唱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情感体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所表达的友情、离别的情感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所表达的友情、离别的情感。
送别 初中音乐教案
送别初中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初中音乐课本》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歌曲《送别》的优美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增长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内容:1. 歌曲《送别》的旋律、歌词及创作背景。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3. 音乐欣赏与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二、歌曲学习(10分钟)1. 教师介绍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及作者,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2.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分析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4.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三、演唱练习(10分钟)1. 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独唱练习,提高学生的个体表现力。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演唱中充分表达歌曲情感。
四、音乐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感受不同演唱风格的魅力。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分析,探讨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增进彼此间的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送别》的情感表达。
2.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送别》的演唱效果。
2. 学生在音乐欣赏与分析环节的表现。
3.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送别》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送别》是一首描绘友情离别场景的歌曲,歌词深情动人,旋律优美动人。
2. 歌曲结构:介绍《送别》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桥段等部分。
3. 音乐特点:分析《送别》的旋律线条、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曲谱,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送别》,并思考友情、离别等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摇滚等风格,感受不同风格下的歌曲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对友情、离别的感悟。
3. 演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登台演唱《送别》或其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演唱、讨论等。
初中音乐教案送别
初中音乐教案送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送别》这首歌曲。
2. 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音乐风格和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对音乐与生活联系的认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音响设备等。
2.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和了解音乐风格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二、学习歌曲《送别》(15分钟)1. 教师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歌词含义等。
2.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送别》,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等。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欣赏和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15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如民歌、民间舞蹈音乐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并与《送别》进行对比。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音乐与生活的联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如在生活中如何运用音乐表达情感、如何通过音乐放松心情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风格和特点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学生通过学唱《送别》和欣赏其他音乐作品,提高了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在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方面,学生认识到了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运用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放松心情。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送别初中音乐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送别课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送别》。
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3. 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琴声学会歌曲。
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3. 针对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
三、合唱练习(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2.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合唱效果。
3. 选取优秀合唱小组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情感体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让学生感受离别的情绪。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离别经历,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的时光,积极面对未来。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音乐,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3. 提醒学生关注学校音乐活动,积极参与音乐实践。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送别》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
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达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 能够掌握《送别》这首歌曲的基 本旋律、节奏和歌词,教学目标
达成情况良好。
课堂氛围浓厚
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以及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氛围
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学生参与度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 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展 示等形式,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THANKS
感谢观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听、唱、奏、演 等多种方式,感受和 理解《送别》的音乐 美。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 生了解不同版本《送 别》的特点和表现方 式。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 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音 乐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送别》所表达的离别之 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 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达成
教师能够根据教案完成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
排合理。
课堂氛围营造
教师能够营造出良好的 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运用
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 教学方法,如讲解、示
范、互动等。
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能够有序组织学生 进行学习活动,确保教
学顺利进行。
家长反馈
01
02
03
04
孩子参与度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基础较差
由于学生音乐基础存在差异,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掌握歌曲时 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基础训练。
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环节的调整,导致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影响了教学进度。
部分学生缺乏自信
在个人展示环节,部分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展示自己,需要加 强心理疏导和鼓励。
送别-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送别-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演唱《送别》这首歌曲,学习表现文艺作品的方式和方法,提高音乐鉴赏和情感表达能力。
2.了解乐曲的演唱技巧和演唱乐器伴奏的基本方法,掌握合唱和伴奏的合理配合。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1.《送别》歌曲的演唱2.《送别》歌曲的伴奏演奏3.《送别》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文艺表现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悠久历史、诗歌背景和作曲家背景,增强学生对歌曲的兴趣和好感。
步骤二:歌曲学唱1.给学生展示歌曲的乐谱,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调式和主旋律。
2.教唱歌曲,注重节奏和声音的细节把握,适当加强和练习重点难点。
3.分组合唱,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声部和加强团队协作,达到和谐的合奏效果。
步骤三:乐器伴奏演奏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准备扮演整个合唱团的乐器伴奏。
2.分别指导学生如何用自己的乐器配合歌曲的节奏和仪式感,达到和声和韵。
3.分组练习合唱和伴奏,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搭建一个完整的音乐世界。
步骤四:创新表现和情感表达1.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表现力和情感真挚地表达歌曲的主旨。
2.通过练习和创新表现方式,例如强化音乐风格或加入舞蹈动作,使得整个演出更有张力和感染力。
3.观看和回顾演出成果,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的基本乐谱和合唱演唱技能的掌握;2.小组乐器伴奏的配合和协调;3.情感表达和文艺表现的增强和强化。
教学难点1.让学生达到音乐、情感和文艺表现的统一,更好地表达歌曲的主旨和情感;2.解决合唱团和整体演奏中的难点和挑战,确保合唱和伴奏配合完美。
教学评价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学生的合唱、乐器演奏和表现能力;2.学生的创造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3.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
决定评价方法应根据实际学生情况,可以是现场观看演出、学生自己录制评估,或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并重的方式达到更全面贴近实际的评价效果。
歌曲送别教案初中
教案:《送别》歌曲教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通过学习《送别》歌曲,进一步体会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送别》歌曲,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珍惜友情。
【教学内容】1. 歌曲《送别》的词曲分析2. 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结合3. 歌曲的情感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送别》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 教师简要介绍《送别》歌曲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二、歌曲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
2. 教师解读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诗词与音乐的结合(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如平仄、韵律等。
2. 教师讲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送别》歌曲中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
四、情感内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分析《送别》歌曲,如友情、离别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歌曲对他们的启示。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典诗词,尝试为其谱曲。
2.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讨论。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歌曲分析、诗词与音乐的结合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送别》歌曲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对诗词与音乐结合方式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创意、合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送别》歌曲的美,还能深入理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同时,培养他们对友谊的珍视和情感的感悟。
歌曲《送别》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歌曲《送别》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歌曲《送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歌曲《送别》的旋律、歌词及情感体验。
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及节奏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情感。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分组演唱、接龙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友谊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及作者。
2. 学习歌词: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学习旋律: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高音部分的处理。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友谊之情,讨论如何珍惜身边的人。
5.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演唱练习,相互鼓励、纠正。
6. 接龙演唱: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接龙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珍贵。
8.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自行演唱歌曲《送别》。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 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检查学生回家练习的情况。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送别》的演出活动,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力。
2. 邀请家长参加演出,增进家长对音乐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3. 开展友谊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友谊的珍贵。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音乐》2. 音响设备:电脑、音响、话筒等。
3. 教学图片:与歌曲《送别》相关的图片。
4. 视频资料:关于友谊的短片或歌曲《送别》的演唱视频。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送别》2、听赏乐曲教学难点: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四、唱谱1、熟悉D大调2、视唱全谱3、解决难点五、填词演唱六、感情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送别》
2、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二、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悉D大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
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
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
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