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电动势教案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18265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0.png)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向高中学生传授电动势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电动势的定义,掌握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学会使用电动势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物理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电压、电阻等基本电路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更容易理解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但在区分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引导。
此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特点,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动势的定义,掌握电动势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2)掌握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能正确区分并使用这两个概念。
(3)学会使用电动势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功等。
(4)掌握电动势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与电动势相关的问题。
(5)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际电路,引导学生发现电动势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动势的概念及其应用。
(3)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电动势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电动势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0fb82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1.png)
⾼中物理电动势教案设计 电动势即电⼦运动的趋势,能够克服导体电阻对电流的阻⼒,使电荷在闭合的导体回路中流动的⼀种作⽤。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中物理电动势教案设计,希望⼤家喜欢! ⾼中物理电动势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在上⼀章学习电势能的基础上,知道电源是通过⾮静电⼒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教材分析】 本节概念抽象,电动势是本章重点概念,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科书提出了“⾮静电⼒”,让学⽣从功和能⾓度理解⾮静电⼒,知道⾮静电⼒在电路中的作⽤,并能从⾮静电⼒做功的⾓度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本节是为后⾯学习闭和电路欧姆定律做铺垫。
三﹑【学⽣分析】 学⽣在初中已经分析过电路,但没有深⼊研究过电源的作⽤。
在前⼀章的学习基础上,学⽣对电场有⼀定的了解,对电场内功与能的转化关系有⼀定的掌握。
对于本节的教学中学⽣对电动势的概念及其本质理解起来可能有⼀定的难度。
四﹑【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知道什么是⾮静电⼒以及电源中⾮静电⼒的作⽤。
3.理解电动势的本质,能区分电动势和电压。
4.从能量转化⾓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法: 1.通过实例类⽐使学⽣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
2.初步培养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法. 2.了解⽣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五﹑【教学重点﹑难点】 电源内部⾮静电⼒做功以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具】 ⼲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学⽣电压表不同阻值的电阻导线若⼲。
七﹑【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景,引⼊新课 ⼆.新课教学 1.电源 提出问题: ⽐较思考 2.电动势 3.区分电动势和电压 4.电源的内阻投影展⽰⼏种电池,学⽣思考讨论。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b36aa84b73f242326c5f4b.png)
电动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4)了解电源内电阻和容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2)通过介绍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树立起保持环境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对电池进行分类处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电动势的概念,对电动势的定义式的应用。
2、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四、教学手段各种型号的电池,手摇发电机,玩具轨道车,太阳能电池,钟表。
五、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教师:进行课前实验,利用电池及充电后的电容器分别对钟表进行放电,观察现象,并说明两者的区别。
学生思考并回答:电池能够产生持续的电流。
电容器只能够产生瞬间的电流。
教师: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造成的,试分析两者电荷移动的区别(以正电荷的移动为例)学生思考并回答:电容器中正电荷由正极板移动至负极板而发生中和。
电源中正电荷由电源正极经外电路到达负极后,再由内电路由负极返回正极。
教师:电源中电荷为何能够持续运动,内部具有怎样的结构?带着问题我们学习一下本节课电动势。
(二)进行新课1、电容器内部结构电容器正极板电荷经导线在电场力作用下由正极板运动到负极板,到达负极板后与负电荷发生中和,导致电荷量减少,电流减小。
2、电源内部结构(1)问:电场的方向是怎样的?答:外电路沿着导线由正极到负极。
内电路由正极到负极。
(2)问:正电荷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答:外电路由正极到负极。
内电路由负极到正极形成持续的运动。
(3)问:什么力使正电荷发生移动?答:外电路中是电场力作用。
电动势物理教案范文
![电动势物理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c58d9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f.png)
电动势物理教案范文第一章:电动势的概念1.1 引入电动势的概念通过实例介绍电动势的存在,如电池、发电机等。
解释电动势的定义: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所做的功。
1.2 电动势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电动势的单位:伏特(V)。
解释电动势与其他电学量的关系,如电流(I)、电压(U)等。
1.3 电动势的表示方法介绍电动势的符号表示:E。
解释电动势的公式:E = W/q,其中W为做功,q为电荷量。
第二章:电动势的测量2.1 电动势的测量方法介绍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动势的方法。
解释电压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式。
2.2 电动势的实验测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2.3 电动势的计算与应用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动势。
讨论电动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电动势在电池技术中的应用。
第三章:电动势与电势差的关系3.1 电势差的概念介绍电势差的概念:电场力对单位正电荷所做的功。
解释电势差与电动势的区别与联系。
3.2 电动势与电势差的计算关系推导电动势与电势差的计算关系:E = ΔV,其中ΔV为电势差。
解释电动势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电动势等于电势差的大小。
3.3 电动势与电势差的实验验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电势差。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电动势与电势差的关系。
第四章:电动势的应用4.1 电动势在电路中的作用解释电动势在电路中的作用:提供电能,推动电荷流动。
介绍电动势在电路中的表示方法:电动势等于电路中电势差的差值。
4.2 电动势与电路元件的关系解释电动势与电路元件的关系:电动势驱动电路元件中的电荷流动。
介绍电路元件的电动势特性,如电阻、电容等。
4.3 电动势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举例说明电动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电动势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电动势的物理意义5.1 电动势的物理意义解释电动势的物理意义:表示电场力对电荷的推动力。
中学物理电动势实验教案设计
![中学物理电动势实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8803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1.png)
中学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电动势实验是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实验之一。
通过电动势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电动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电动势实验的设计和教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讲解中学物理电动势实验的教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电动势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电动势的测量方法;3、掌握电动势的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实验仪器与材料电源、电势计、电导线、锡箔纸、少量的铜青铜和软铁片。
2、实验原理电动势是指产生电流的原始动力,实验中常用于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电动势和电势差都是电动力和静电力产生的电场势能差,但其本质区别在于电动势是通过化学反应等非静态方式产生的电场势能差,而电势差则是通过静电方式产生的电场势能差。
电动势的单位是伏特(V)。
3、实验步骤(1) 用锡箔纸将4个金属片A,B,C,D分别包起来制成4个电极。
将A,B两个电极固定在电极支架上,并使它们之间的距离为5-10厘米。
(2) 用2根电导线分别连接电池和电势计,并将电势计的电极分别与A、C电极连接。
(3) 依次记录下C、D、B电极的电势值,并算出B-C、D-C两个电势差(V)。
(4) 将电极A和B之间的距离缩小为2-3厘米,重复记录上述实验数据。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源电动势E≈(bc + cd)÷2。
(6) 讨论实验结果,验证电多项式定理,了解电源的内阻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并研究产生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三、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
考核要求学生准确记录数据,计算电动势,理解测量原理和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动势的概念和性质:学生需要明确电动势是产生电流的原始动力,掌握其测量方法,理解其在电学上的重要性。
2、测量方法繁多:学生需要掌握电势计和其他测量电动势的方法,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并进行数据分析。
解析高中物理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教案
![解析高中物理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aebd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7.png)
解析高中物理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教案。
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动势的概念及单位。
2、掌握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基本方法。
3、掌握测定电池内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点1、电动势的概念及单位。
2、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测量电池的内阻。
2、理解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实验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可以先和学生们分享一下电池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电池的电压、电池的容量、电池的寿命等等。
这些概念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
2、讲解电动势的概念及单位电动势(E)是指单位电荷从电池中流出的能量,它的单位是伏特(V)。
电动势是电池推动电荷流动的能力,它决定了电池真正的发电能力。
让学生们体验一下电动势对电池的发电能力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用同样大小、不同品牌的电池点亮不同颜色的小灯泡,观察对比不同电池的发电能力大小。
3、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基本方法为了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实验手段获得。
需要讲解一下电池的一些特点,例如电池的极性、电池的末端电势差等等。
然后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用万用表测量一下电池的电动势,以熟悉电池的电动势测量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池的电动势,还可以通过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池实验,观察它们的电动势及发电能力的不同。
4、测量电池的内阻电池内阻是指电池内部本身存在的电阻,它是电池输出电流的一部分电压降。
因此,测量电池的内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电池的发电能力,判断电池是否需要更换或者维修。
为了测量电池的内阻,我们可以使用电阻箱,通过不同的电阻值,测量得到不同的电流和电压值,然后通过计算,就能够推算出电池的内阻大小。
5、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需要让学生掌握使用万用表、电阻箱等仪器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让学生在实验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价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案新人教版选修-.doc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案新人教版选修-.doc](https://img.taocdn.com/s3/m/b59eeba433687e21ae45a9b1.png)
第二节、电动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动势地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屮地一个难点.但学生对各种电源比较熟悉,所以木设计 从介绍各种电源开始,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电源地共同特性•通过对电路中产生持续稳定电流原 因地探讨,使学生知道电源工作过程中电源内部存在非静电力地作用.在讨论非静电力做功将 其他形式地能转化为电能地过程中引入电动势概念.在学习闭合电路地基础上介绍外电路和 内电路、外电阻和内电阻,外电压和内电压地意义,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内电阻地存 在.在闭合电路屮能量转化地讨论屮采用类比儿童乘坐滑梯地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二、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理解电动势地地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地物理暈•2. 从能量转化地角度理解电动势地物理意义.(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地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地理解.(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地不断进步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动势地地概念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地理解四学情分析、通过复习静电力概念,明确静电力地作用效果,通过类比,分层次提出相应问题,通过师生 互动式地分析讨论,逐步明确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地原因•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将形成电流 和水流条件进行类比,通过非重力对水地作用和非静电力对电荷地作用进行类比中得出非静 电力地概念.通过讨论不同电源把其他形式地能转化为电能地木领不同过程中逐步建立电动 势地概念,并通过电动势和电压概念本质区别地讨论,加强对电动势概念地理解 五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六课前准备:实验教具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要点:电源、恒定电流地概念(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新课讲解——第二节、电动势K 问题1 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地形成是什么?(自由电子)2. 在外电路中电流地方向?(从电源地正极流向负极)3. 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地正电荷不断地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地电流? 结合课本图2. 2-1,讲述“非静电力”,利用右图来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屮地能量问题.当水 由A 池流入B 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地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 他式地能•而又由于A 、B 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 池,应克服重力做功,即需要提供一个外力来实现该过程.抽水机 就是提供该外力地装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地能转 化为水地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以及重力势能与其他形式地能Z 间地相互转化, 学生易于理水池 A解和接受,在做此铺垫后,电源屮地非静电力地存在及其作用也就易于理解了.两者相比,重力相当于电场力,重力做功相当于电场力做功,重力势能相当于电势能,抽水机相当于电源.(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1.电源(更深层地含义)(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地能转化为电势能地装置.(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地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地能转化为电势能.【注意】在不同地电源中,是不同形式地能量转化为电能.再与抽水机类比说明:在不同地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地本领不同-一引出2.电动势(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地功W与被移送地电荷q地比值叫电源地电动势. (2)定义式:E=W/q(3)单位:伏(V)(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地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地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地能转化成电能地数值就越多.【注意】:①电动势地大小由电源屮非静电力地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地体积、外电路无关.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地电压.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地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地功.3.电源(池)地几个重要参数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地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地化学性质,与电池地大小无关.②内阻(刃:电源内部地电阻.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地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四)反思总结、在学习闭合电路地基础上介绍外电路和内电路、外电阻和内电阻,外电压和内电压地意义,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牛直观感受内电阻地存在•在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地讨论中采用类比儿童乘坐滑梯地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九板书设计、板书设计T-A.电动势一、电荷定向移动地原因1.静电力'化学作用(干电池)2.非静电力<光作用(光电池)电磁作用(发电机)二、电动势(E)1.表征了电源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地本领.2. 大小:等于电源开路时两极间地电压.3. 单位:伏特(V )四、闭合电路中能量地转化 十教学反思在学习闭合电路地基础上介绍外电路和内电路、外电阻和内电阻,外电压和内电压地意义,通 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内电阻地存在.在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地讨论中采用类比儿童乘 坐滑梯地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闭合电路 外电路一外屯阻一外屯压 内电路一内电阻一内电压 ■ •。
2024高中物理电动势教案集锦
![2024高中物理电动势教案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0c4dac6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a.png)
2024高中物理电动势教案集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动势的概念,知道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电动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电动势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让学生了解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动势。
4. 让学生理解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能够正确区分电动势和电压。
二、教学重点1. 电动势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 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3. 电动势的测量方法。
4. 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电动势的概念理解。
2. 电动势计算方法的运用。
3. 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池、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电压的概念,引出电动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电动势的概念、物理意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运用电动势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4. 实验:指导学生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动势,并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讲解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并进行强化训练。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验,评价学生对电动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电动势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电动势与能量转换的关系,探讨电动势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七、教学案例分析1.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动势在工程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变压器等。
2. 引导学生从电动势的角度分析电路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电动势的测量与检测1. 让学生掌握电动势的测量方法,了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
2. 指导学生进行电动势的测量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九、电动势的安全应用1. 让学生了解电动势在安全方面的应用,如触电防护、电压等级的识别等。
2. 引导学生注意电气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十、总结与复习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电动势的理解。
2. 布置复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学巩固所学知识。
2.2 电动势 高中物理选修3-1新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
![2.2 电动势 高中物理选修3-1新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https://img.taocdn.com/s3/m/8e5697985fbfc77da369b11d.png)
2.2电动势【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4.理解电源内电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类比使学生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2.初步培养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2.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以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以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理论、类比探究、讨论分析【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提问】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那么,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回答】导体两端有电势差.【提问】将小灯泡接在充满电的电容器两端,小灯泡闪亮一下就熄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回答】当电容器充完电后,其上下两极板分别带上正负电荷,如图所示,两板间形成电势差.当用导线把小灯泡和电容器两极板连通后,电子就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通过导线产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但这是一瞬间的电流.因为两极板上正负电荷逐渐中和而减少,两极板间电势差也逐渐减少为零,所以电流减小为零,因此只有电场力的作用是不能形成持续电流的. 【提问】电源的两极聚集了大量的正负电荷,在电源内部也应该有电场.那么,在电源内部电荷是如何运动到两极的呢?【展示】【提问】用导线将电源连成最简单的电路,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回答】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电源外部能看得见的部分,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电路.【提问】电源的内部电场方向如何?【回答】从正极到负极.【提问】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对研究问题带来不变.按照正电荷定性移动的说法研究问题.电源外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回答】从正极到负极. 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负极聚集大量正电荷.【提问】电源内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回答】电源两端为了保持电势差,不断的把堆积在负极的正电荷移送到正极.【提问】电源内部是不是电场力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的呢?电源内部的正电荷受到电场力方向?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回答】不是,正极指向负极;负功.【提问】电场力阻碍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对电源内部正电荷的受力情况有什么推断呢?【回答】除电场力外,电源内部一定还有力把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对正电荷做正功.【提问】电源内部什么力来克服电场力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回答】非静电力;正功。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eb948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b.png)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电动势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理解电动势与电压的关系和区别;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4. 掌握计算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电动势概念及计算;
2. 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教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导入电动势的概念,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电动势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解释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和联系;
3. 讲解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验证。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电动势的基本特点和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动势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注重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高中物理《电动势(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动势(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95bf8c4a7302768e9939e6.png)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掌握电动势的概念。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的能量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电动势的概念,对电动势的定义式的应用。
难点: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讲授,练习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活动:)(一)学生复习回顾:1、电流的形成条件2、电源作用:3 电源在把电子从A 搬运到B 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电源又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一样吗?这个本领用什么来描述呢?(三)出示学习目标:1. 知道电源内电荷受力情况2. 会分析各个力做功情况,能量转化情况3 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等(四)放大电路,引导学生依次讨论问题:1、在导线中,电场方向是怎样的?2、正电荷在导线中如何移动?电流方向是怎样的?3、在电源内部电场是怎样的?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如何?4、电源把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搬到正极,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5、什么力来克服电场力做功?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的作用是什么?得出结论: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非静电力: 能不断分离正负电荷使正电荷逆静电场力方向运动.举例分析生活中的电源(五)学生思考讨论:各种各样的电源,他们在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相同吗?在物理学上,该如何描述电源的这种本领呢?引入电动势定义,公式,物理意义,单位,特点,内阻,内电路,外电路,测量方法等知识。
思考讨论:电源电动势是1.5V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加深对物理意义的理解。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2.2电动势 教案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2.2电动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824f15a417866fb94a8e0a.png)
《电动势》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在上一章学习电势能的基础上,知道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教材分析电动势是中学物理电学中一个重要概念。
这一概念影响着学生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学习和掌握,是教学的重点;同时,电动势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泛,学生不易理解,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明确提出了“非静电力”,让学生从功和能的角度理解非静电力,知道非静电力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并能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去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教材为了降低难度直接给出了电动势的定义式,但只是说“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没有用比值方法严格定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分析过电路,但没有深入研究过电源的作用。
在前一章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电场有一定的了解,对电场内功与能的转化关系有一定的掌握。
对于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及其本质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了解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4、理解电源的内电阻。
教学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
教学器材各种型号的电池,简单的电路器材、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演示:电路接通,小灯泡亮。
分析条件:有电源,电路闭合。
去掉电源,灯不亮。
结合图解分析电源作用。
电源内部是什么力把电子从A搬运到B呢? 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一)电源的作用说明:为了方便我们按正电荷移动的说法来进行讨论。
出示图示。
引导学生推理分析。
电源外部,正电荷如何移动?正电荷受静电力从正极运动负极。
电源内部的电场方向如何?正电荷将怎样移动?电源内部的正电荷受到电场力方向?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什么力来克服电场力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教师类比引导:把一个球举高。
实践操作:测量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高二物理教案
![实践操作:测量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高二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a348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7.png)
实践操作:测量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高二物理教案。
实验目的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实验方法。
2.掌握用两种方法测量电磁感应电动势的方法及测量电磁感应电动势的技巧。
3.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室的安全操作。
实验原理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量Φ的变化率在一定条件下时,会在导体中感生出电动势。
其中,磁感应强度越大,导体长度越大,运动速度越快,磁通量的变化率越大,感生电动势也就越大。
实验器材与仪器1.导体轴:可旋转,上面布满了与导线相互平行的铜条。
2.磁场装置:当螺钉后面的开关打开时,它会放电,产生一个强大的电磁场。
3.磁针:指示磁针的方向和强度。
4.电位实验器:用于测量电数。
在产生反向电压时,会出现“-”符号,在产生正向电压时,会出现“+”符号。
5.白色、黑色和红色导线:用于连接实验器材。
操作步骤1.实验前检查在实验之前必须确认磁流源装置的电线被接针夹在高压绝缘体针中。
注意安全。
2.磁通量测量将导体轴中的导线连接到电位器上后,打开磁通量开关,让导线旋转,观察磁针指向。
同时使用电位器将导线的末端连接到电压表的正负极上,测量磁通量,记录电压值和磁针指向。
3.感生电动势测量将导线末端连接到电位器上,并在两个电极之间连接一只电动势计。
在接通磁通量开关后快速旋转导体轴,观察计数指示器的数值,并记录电动势计的数值和旋转次数。
4.动生电动势测量在操作步骤3中的导线末端插入一段铁心材料,然后连接一个小灯泡。
打开磁通量开关和电源,观察铁心材料与导体轴旋转时灯泡的亮灭情况,记录灯泡亮灭时间和旋转次数。
实验结果1.磁通量的测量值记录:方向大小(V)+ 0.4- 2.32. 感生电动势的测量值记录:旋转次数计数指示器读数电动势计测量值(V)1 6 0.222 12 0.443 24 0.883. 动生电动势的测量值记录:旋转次数亮灯时间(秒) 灯亮比例电感互感系数1 1.4 50% 50%2 2.5 60% 60%3 3.6 70% 70%结论:1.当磁通量方向为正时,测量出的电压为0.4V,当磁通量方向为负时,测量出的电压为2.3V。
2020年《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高二物理教案
![2020年《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高二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679cdb2af90242a995e565.png)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高二物理教学设计1.知道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2.理解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产活力理1.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以为,变化的磁场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这类电场叫做电场 ; 有这类电场产生的电动势叫做,该电场的方向能够由右手定章来判断。
2.因为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觉电动势称为。
例 1 如图 1 所示,在竖直向下的磁感觉强度为 B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根水平搁置且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 AB、CD,在导轨的 AC端连结一阻值为 R 的电阻,一根质量为 m的金属棒 ab,垂直导轨搁置,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不计。
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用恒力 F 沿水平向右拉导体棒运动,求金属棒的最大速度。
例 2 如图 2 所示,线圈内有理想的磁场界限,当磁感觉强度平均增添时,有一带电量为 q,质量为 m的粒子静止于水平搁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中间,则此粒子带,若线圈的匝数为 n,线圈面积为 S,平行板电容器的板间距离为 d,则磁感觉强度的变化率为。
1.通电直导线与闭合线框相互绝缘,它们处在同一平面内,导线地点与线框对称轴重合,为了使线框中产生如图 3 所示的感觉电流,可采纳的举措是:(A)减小直导线中的电流(B)线框以直导线为轴逆时针转动 ( 从上往下看 )(C)线框向右平动 (D) 线框向左平动2.一导体棒长 l=40cm,在磁感强度 B=0.1T 的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运动的速度 v=5.0m/s ,导体棒与磁场垂直,若速度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夹角 =30,则导体棒中感觉电动势的大小为 V ,此导体棒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若速度大小不变,可能产生的最大感觉电动势为 V3.一个 N匝圆线圈,放在磁感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 , 线圈平面跟磁感强度方向成 30 角,磁感强度随时间平均变化,线圈导线规格不变,以下方法中可使线圈中感觉电流增添一倍的是:(A)将线圈匝数增添一倍 (B) 将线圈面积增添一倍(C)将线圈半径增添一倍 (D) 适合改变线圈的取向4.如图 4 所示,四边完整同样的正方形线圈置于一有界匀强磁场中,磁场垂直线圈平面,磁场界限与对应的线圈边平行,今在线圈平面内分别以大小相等,方向与正方形各边垂直的速度,沿四个不一样的方向把线圈拉出场区,则能使 a、b 两点电势差的值最大的是:(A)向上拉 (B) 向下拉(C)向左拉 (D) 向右拉5.如图 5 所示,导线 MN可无摩擦地沿竖直的长直导轨滑动,导线位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回路电阻 R,将 MN由静止开始开释后的一小段时间内, MN运动的加快度可能是:(A).保持不变(B)渐渐减小(C)渐渐增大(D)没法确立6.在水平面上有一固定的 U形金属框架,框架上置一金属杆 ab,如下图 ( 纸面即水平面 ) ,在垂直纸面方向有一匀强磁场,则:(A)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并增添时,杆 ab 将向右挪动(B)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并减少时,杆 ab 将向左挪动(C)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并增添时,杆 ab 将向右挪动(D)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并减少时,杆 ab 将向右移7.如图 7 所示,圆形线圈张口处接有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圆形线圈垂直放在随时间平均变化的匀强磁场中,要使电容器所带电量增添一倍,正确的做法是:(A)使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变成本来的一半(B)使线圈半径增添一倍(C)使磁感强度的变化率增添一倍(D)改变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的夹角1.有一铜块,重量为 G,密度为 D,电阻率为,把它拉制成截面半径为 r 的长导线,再用它做成一半径为 R的圆形回路 (Rr). 现加一个方向垂直回路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 B 的大小变化平均,则(A)感觉电流大小与导线粗细成正比(B)感觉电流大小与回路半径 R成正比(C)感觉电流大小与回路半径 R的平方成正比(D)感觉电流大小和 R、r 都没关2.在图 8 中,闭合矩形线框 abcd,电阻为 R,位于磁感觉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 ad 边位于磁场边沿,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 ab、ad 边长分别用 L1、L2 表示,若把线圈沿v 方向匀速拉出磁场所用时间为△ t ,则经过线框导线截面的电量是:(A) (B) (C) (D)BL1L23.如图 9 所示,矩形线框 abcd 的 ad 和 bc 的中点 M、N之间连结一电压表,整个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当线框向右匀速平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变化, MN间无电势差(B)MN 这段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MN间有电势差(C)MN间有电势差,因此电压表有读数(D)因为无电流经过电压表,因此电压表无读数4.在磁感觉强度为B,方向如图10 所示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在宽为 L 的平行金属导轨上以速度 v 向右匀速滑动,中产生的感觉电动势为 E1; 若磁感觉强度增为 2B,其余条件不变,所产生的感觉电动势大小变成 E2,则 E1 与 E 2 之比及经过电阻 R的感觉电流方向为 :(A)2:1,ba (B)1 :2,ba(C)2 :1,ab (D)1 :2,ab5.如图 11 所示,一个有弹性的金属圆环被一根橡皮绳吊于通电直导线的下方,当通电直导线中电流 I 增大时,圆环的面积 S 和橡皮绳的长度 L 将(A)S减小, L 变长 (B)S 减小, L 变短(C)S增大, L 变长 (D)S 增大, L 变短6.A 、B两个闭合电路,穿过 A电路的磁通量由 O增添到 3103Wb,穿过 B 电路的磁通量由 5103Wb增添到 6103W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电动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难点:电动势的概念,对电动势的定义式的应用。
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各种型号的电池,手摇发电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
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投影)(如图所示)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A
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
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
教师:电源P在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电源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
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
教师: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必然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减少,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你认为电源是个怎样的装置呢?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度:电源又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一样吗?这个本领用什么来描述呢?
(二)进行新课
1、电源
教师:(投影)教材图2.2-1(如图所示)
教师:(1)用导线将电源连成最简单的电路,电路由哪几
部分组成?
(2)导线中的电场是什么电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特点
如何?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1)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电源外部能看得见的部分,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电路。
(2)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
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源正极向负极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导线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因为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所以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电流大小恒定。
教师:自由电子在导线中定向运动,电场力做什么功?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
学生:正功;减少。
教师: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能量还守恒吗?该怎样理解?
学生:守恒。
自由电子与带正电的离子相互碰撞,在定向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电
子要不断克服阻力做功,其动能向热能转化。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对,概括地说,在电源外部,电场力对自由电子做正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这个过程中消耗了电能。
这些电能又是哪里来的呢?
学生: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根据前面的分析,大家讨论一下,电源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点评:给学生创造思考、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品质。
通过学生的回答,培养表达能力。
学生代表回答:在电源内部也存在电场,电场方向也是从正极指向负极。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源必须把自由电子不断地从正极搬运到负极,自由电子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这就需要有“非静电力”作用于电子。
这个“非静电力”是电源提供的。
也就是说,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使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
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建立起电源的概念: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教师:出示干电池、手摇发电机,提出问题:干电池、手摇发电机都可以做电源,这些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相同吗?所起的作用相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干电池中的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手摇发电机的非静电力是电磁作用,前者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后者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非静电力虽然不同,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他们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再次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电源有好多种,他们在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相同吗?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手电筒、家用照明电灯、汽车上的照明电灯等,亮度不同。
教师:在物理学上,该如何描述电源的这种本领呢?(承上启下,过渡到下一问题)
2、电动势
教师:引导学生从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电势能增加的角度建立起电动势的概念。
思考问题:是不是静电力对电荷做的功越多,静电力做功的本领越大?该如何描述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的多少与电荷的数量有关,不能用做功多少来反映做功的本领。
静电力把相同数量的电荷从电源的一个极搬运到另一极,做功越多,电荷获得的电势能就越多,可以用静电力做功与电荷量的比值来反映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教师:电动势也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请把电动势的定义完整地说出来。
并写出电动势的定义式。
说明给物理量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学生思考,得出电动势的定义,并写出电动势的定义式。
如果电源移送电荷q 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为W ,那么W 与q 的比值q
W ,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用E 表示电动势,则:q
W E 式中W ,q 的单位分别是焦耳(J )、库仑(C );电动势E 的单位与电势、电势差的单位相同,是伏特(V )。
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跟电源的体积无关,也跟外电路无关。
教师:电动势E 的单位与电势、电势差的单位相同,电动势和电势差的物理意义有何不同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电动势:q
W E =。
W 表示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所消耗的化学能(或其它形式能), E 表示移动单位正电荷消耗化学能(或其它形式能),反映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
电压:q
W U =。
W 表示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所消耗的电势能,电压表示移动单位正电荷消耗的电势能。
反映把电势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本领。
电动势表征电源的性质,电势差表征电场的性质。
教师指出: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也存在电阻。
这个电阻叫做电源的内阻,大小由电源自身特点决定。
内阻和电动势都是反映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三)课堂总结、点评
(四)实例探究
☆对电源电动势的理解
【例1】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示电动势越大。
B .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C .电源的电动势与外电路有关,外电路电阻越大,电动势就越大
D .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
☆对电动势定义式的应用
【例2】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 V ,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 ,将铅蓄电池和干电池分别接入电路,两个电路中的电流分别为0.1A 和0.2A 。
试求两个电路都工作20 s 时间,电源所消耗的化学能分别为多少?哪一个电源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更大?
解析:对于铅蓄电池的电路,20 s 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为q 1=I 1t =2 C ,
对于干电池的电路,20 s 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为q 2=I 2t =4C , 由电动势的定义式q
W E =得电源消耗的化学能分别为 4111==E Q W J
6222==E Q W J
电动势反映电源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大小,电动势越大,电源本领越大。
故铅蓄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更大。
作业:1、课下阅读课本第44页阅读材料《生活中的电池》
2、课下阅读课本第45页“做一做”,各学习小组对常用可充电电池进行调查,形成书面材料,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3、完成P 46“问题与练习”第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