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化学新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新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化学科目的考试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新高考化学考试,下面将对化学新高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2. 物质的性质-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比较-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反应特点3.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特征二、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与物质的浓度和温度的关系2.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其对平衡位置的影响三、溶液及溶液的配制1.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溶剂和溶质的概念及其区别- 饱和溶液和非饱和溶液的特点比较2.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 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 - 浓度的转换关系3. 溶液的配制- 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溶液的稀释计算方法四、电化学1. 电解与电解质- 电解的概念及其条件-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关系2. 电池和电解池- 电池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电解池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规律五、有机化学1. 有机物的特点和结构- 有机物的共价键特点- 碳原子的价层及其杂化方式- 碳链的分类及其命名规则2. 有机反应及应用- 氧化、还原与酯的制备反应- 烷烃和烯烃的重要反应类型- 功能团的概念及其在化合物中的反应性表现综上所述,化学新高考的知识点主要涉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及溶液的配制、电化学以及有机化学等方面。
考生应熟悉每个知识点的概念、特点和相关计算方法,并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合理的复习,相信大家能够在化学新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年高三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
在高三化学学科中,会学习和掌握一系列的基本知识点。
以下是2024年高三化学基本知识点的总结,包括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分类、溶液和酸碱中和等方面的内容。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包括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由固体转变为液体,称为熔化;由液体转变为固体,称为凝固;由液体转变为气体,称为汽化;由气体转变为液体,称为液化;由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称为升华;由气体直接转变为固体,称为凝华。
3. 物质的性质变化:包括化学反应、物理性质变化和化学性质变化。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永久性的化学变化。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一定时刻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点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反应速度前后相等、正向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等。
2.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失量或生成物的出现量。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涉及的能量变化包括焓变、反应热、燃烧热等。
焓变为系统在常温常压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三、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分类1. 原子与离子的化合: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和离子键进行化合。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是由电子的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2. 共价键的性质和分类:共价键的性质包括极性和非极性,根据共享电子对的不同,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3. 离子键的性质和分类:离子键的性质包括电离度和离子键的强度。
根据离子的电荷,离子键可以分为阴阳离子键和阳阳离子键。
四、溶液和酸碱中和1. 溶液的种类和性质:根据固体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高考化学掌握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掌握知识点汇总化学是高考中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我将对高考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是物质的性质。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
二、原子与化学键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壳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原子的分类:原子可以分为元素的同位素和同种元素的异位素。
3. 化学键: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新物质的生成。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3. 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反应。
四、酸碱中和反应与溶液浓度1. 酸碱中和反应: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2. pH值与pOH值: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OH值表示溶液的碱性。
3. 浓度的计算:溶液浓度可以通过质量浓度、摩尔浓度和体积浓度等方式表示。
五、化学反应热学1. 热力学定律:包括恒定压力下焓变化等于吸热减放热和焦耳定律等。
2. 热反应公式:热反应公式可以根据热力学定律计算热能的变化。
3. 熵和自由能:熵和自由能是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可以影响反应的进行方向和速率。
六、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平衡原理: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表达式是判断化学平衡位置的重要指标。
2.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等因素的变化。
3.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反应物浓度变化对时间的导数来表示。
七、电化学与电解1. 电解与电解质:电解是指通过电流可以使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
2. 电化学反应方程式:电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方程式表示,包括正极和负极的反应。
化学知识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知识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篇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一.物质的分类1.分类(1)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
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2.一般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单质Al 氧化物Al2O3 氢氧化物Al(OH)3盐:包括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和弱酸弱碱盐两种情况,如NaHCO3、NH4HCO3、NH4HS、(NH4)2S等;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等。
特殊情况还有:单质Zn及其形成的ZnO、Zn(OH)23.分散系(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4)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
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易聚大而稳定存在,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
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如Al(OH)3、Fe(OH)3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及土壤,如H2SiO3、As2S3胶体吸附阴离子而带有负电荷;淀粉胶粒不带电。
(5)净化胶体的方法——渗析法将胶体放入半透膜袋里,再将此袋放入水中,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从而使杂质分子或离子进入水中而除去。
(6)胶体的应用①用丁达尔现象区别胶体与溶液。
但不能区分胶体与浊液,因为浊液中往往有胶体存在。
②胶体凝聚的应用:制豆腐;墨水不能混用;利用明矾净水;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工业制皂的盐析;解释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土壤的保肥作用。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考点三分散系胶体
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1.分散系(1)概念:□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混合物。
(2)分类:依据□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直观表示如下: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3.Fe(OH)3胶体的制备(1)制备原理:□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 3溶液。
接着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答案自填] □1 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 □2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3 溶液 □4 胶体 □5 浊液 □6 溶液 □7 胶体 □8 电解质 □9 加热、搅拌 □10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易错秒判](1)雾、云、烟都属于气溶胶( )(2)胶体区分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3)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4)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用作净水剂( )(5)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实力( )(6)向浓氨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7)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 A( )答案:(1)√(2)×(3)√ (4)√(5)×(6)×(7)×1.(2024·东莞光正试验学校月考)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探讨所发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其分子直径为2~20 nm。
下列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是( )A.稀硫酸B.硫酸铜溶液C.有色玻璃D.酒精溶液解析:选C。
化学小高考知识点整理
化学小高考知识点整理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溶液(如食盐水,溶质氯化钠和溶剂水组成)。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金属单质(铁Fe、铜Cu等)和非金属单质(氧气O₂、氢气H₂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化物(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 等)、酸(盐酸HCl、硫酸H₂SO₄等)、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₂等)、盐(氯化钠NaCl、碳酸钠Na₂CO₃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镁MgO)和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硫SO₂)。
2. 离子反应。
-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例如,氯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 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例如,HCl = H⁺+Cl⁻,NaOH = Na ⁺ + OH⁻,Na₂CO₃=2Na⁺+CO₃²⁻。
-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如Ba²⁺ + SO₄²⁻=BaSO₄↓)、气体(如2H⁺+CO₃²⁻ = H₂O+CO₂↑)或水(H⁺+OH⁻ = H₂O)。
3.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如氧气在许多反应中是氧化剂,反应时氧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
-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如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常作还原剂,如铁与硫酸铜反应,铁作还原剂,铁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 + 2价。
-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高考考前重点回顾+要点提示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用语
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2)氧化物类别剖析2.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①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和溶液的酸碱性等。
③典型粒子氧化(或还原)性强弱:还原性:S 2->SO >I ->Fe 2+>Br -2-3氧化性:KMnO 4>Cl 2>Br 2>Fe 3+>I 2>S 氧化性:Fe 3+>Cu 2+>Fe 2+>Zn 2+>Al 3+(3)生产和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
(1)胆矾(CuSO 4·5H 2O)属于混合物( )(2)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3) 生火取暖应注意通风,防范CO 中毒,CO 为酸性氧化物 ( )(4)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5) 苯酚晶体在空气中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 )(7)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8)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9)2Na 2O 2+2H 2O===4NaOH +O 2↑是置换反应( )(10)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11)颜色反应、显色反应、焰色试验均为化学变化( )(1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13)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14)物质氧化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15)在Cl 2+H 2O HCl +HCl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是Cl 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6)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8∶3( )(17)因为Fe 3+具有氧化性,所以用KSCN 溶液可以鉴别Fe 3+( )(18)CaO 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O 2只作氧化剂(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二、化学用语的规范运用1.物质组成结构的规范表示粒子化学用语①核素符号含有20个中子的氯原子的符号为37Cl②电子式氧原子()、镁离子(Mg 2+)、铵根离子()、硫离子()、氢氧根离子()、羟基()、N 2()、HF()③结构示意图26Fe3+的离子结构示意图:④电子排布式24Cr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32Ge的价电子排布式:4s 24p 2⑤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7N 的电子排布图:⑥最简式4种最简式为CH 2O 的不同类型物质的名称: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⑦分子式臭氧(O 3)、砷化氢(AsH 3)、十八烯酸(C 18H 34O 2)⑧结构式如:氨气()、乙醇()、乙烯()⑨结构简式如:乙醛(CH3CHO)、乙酸(CH3COOH)、乙酸乙酯(CH3COOCH2CH3)2.离子方程式书写易错点再提醒致误原因应对策略错例阐释忽视反应环境对产物的影响在酸性环境中不能生成OH-、NH3、Mg(OH)2等;在碱性环境中不能生成H+、CO2、SO2等盐酸与次氯酸反应:ClO-+Cl-+H+===Cl2↑+OH-(×,HClO不能拆写,OH-与H+不能共存,正确的为HClO+H++Cl-===Cl2↑+H2O)忽视氧化还原反应在强氧化性物质存在的环境中不能生成Fe2+、SO2等还原性物质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ClO-可将+4价的S氧化,正确的为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忽视题目要求要注意题目中“过量”“少量”“适量”“足量”等字眼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NH+OH-===NH3·H2O(×,OH-还可与+4HCO反应,正确的为-3NH+HCO+2OH-===NH3·H2O+H2O+4-3+CO)2-3忽视电离与水解的区别弱酸的酸式根离子的电离与水解的反应物都可以有水,前者是酸式酸根离子少H+,后者是酸式酸根离子加H+HS-的水解方程式:HS-+H2O S2-+H3O+(×,实际上给出的是HS-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为HS-+H2O H2S+OH-)3.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常见错误(1)不能正确判断电极(正、负极或阴、阳极)。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引言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了解物质变化的类型、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掌握化学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物质变化的分类1.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定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特征:化学变化的标志性特征,如新物质生成。
1.2 变化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相互转化的过程。
不可逆反应: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后不能逆转的过程。
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2.1 合成反应与分解反应合成反应:多个反应物生成一个生成物的过程。
分解反应:一个反应物生成多个生成物的过程。
2.2 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的过程。
复分解反应:两个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个新化合物的过程。
2.3 氧化还原反应与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第三部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3.1 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内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应用:在化学方程式配平和计算中的应用。
3.2 化学平衡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平衡常数:描述平衡状态的量化指标。
3.3 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方法。
第四部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4.1 反应热与焓变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
焓变:反应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
4.2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能量来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能量来源。
判断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第五部分:化学变化的表征与测量5.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规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平衡标记:表示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记方法。
5.2 化学变化的观察与记录实验观察:观察化学变化中的实验现象。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如温度、颜色变化等。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高三化学物质变化知识点
高三化学物质变化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变化和组成。
在高三化学学习中,物质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关乎着我们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物质变化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物质的三态和相变1.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存在三种形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相互靠近并保持着一定的有序性;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变的形状,分子之间相互靠近但没有固定的有序性;气态物质具有可变的体积和形状,分子之间相互之间的距离较大。
2. 相变: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相变。
固态物质可以通过加热使其变为液态或气态,这叫做熔化或升华;液态物质可以通过降温使其变为固态或气态,这叫做凝固或沸腾;气态物质可以通过降温使其变为液态或固态,这叫做液化或凝结。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通过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其中反应物写在化学方程的左边,产物写在右边。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三、摩尔和质量的关系1. 摩尔: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基本粒子的数量。
2. 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与物体内所含的物质的量大小相关。
3.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一摩尔所含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其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被还原,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的氧化态发生了变化。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是指能够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而还原剂是指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五、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中,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一个数值。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1、物质的分类(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物质的化学变化二、本章重难点概括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
【注意】(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高三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分析全国通用
物质及其变化[考点扫描]1.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2.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本质。
3.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
4.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5.溶液和胶体的分类及基本性质。
[知识点拨]一.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1.物质的组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分类:从物质的组成和所含元素的种类不同,把物质分为:(1)氧化物的分类①酸性氧化物:只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包括:A: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B:高价的金属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其中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Al2O3既能跟酸又能跟碱都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两性氧化物)。
⑵酸的分类①酸的定义:酸是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②酸的分类:A:根据酸组成中是否有氧元素,把酸可以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B:根据酸能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把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如盐酸(HCl)是一元酸,硫酸(H2SO4)是二元酸,磷酸(H3PO4)是三元酸。
C:根据酸电离的程度,我们把能全部电离出氢离子的酸叫强酸,部分电离电离出氢离子的酸叫弱酸。
如盐酸 (HCl)、硫酸(H2SO4)、硝酸(HNO3)、氢溴酸(HBr)、氢碘酸(HI)、高氯酸(HClO4)是强酸;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酸是弱酸。
⑶盐的分类3.物质的性质⑴酸的通性:①与指示剂作用;②与金属反应;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④与碱反应;⑤与盐反应。
⑵碱的通性:①与指示剂作用;②与酸性氧化物反应;③与酸反应;④与盐反应。
⑶盐的性质:①与酸反应;②与碱反应;③与盐反应。
⑷酸性氧化物的共性:①与水反应;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③与碱反应。
⑸碱性氧化物的共性:①与水反应;②与酸性氧化物反应;③与酸反应。
第0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三
<
>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宏观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胶体 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均匀、透明 或半透明
较稳定
浊液 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不均匀、 不透明
不稳定,静置 有沉淀或分层
(续表)
分散系 分散质能否
透过滤纸 分散质能否 透过半透膜
分类
实例
溶液 能
胶体 能
浊液 ___不_能____
能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食盐水、 蔗糖溶液
__不__能____
__不__能____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 是两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是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 物。 (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 Fe2O3 都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
还原剂
“易溶 可溶于 制难溶” 水的酸、
规律 碱、盐
CH3COONa+HCl
FeCl3+NaOH Cl2+KI
Fe+CuSO4 Na2SO4溶液与 BaCl2溶液反应
CH3COO-+H+=== CH3COOH Fe3++3OH-=== Fe(OH)3↓ Cl2+2I-===I2+2Cl- Cu2++Fe===Cu+Fe2+
高三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三化学学习中,有一些主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下面将对这些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1. 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
(2)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等。
2. 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在物理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如固体溶解、液体汽化等。
(2)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如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二、离子反应和溶液的性质离子反应和溶液的性质是高三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电离平衡、酸碱中和等知识。
1. 电离平衡:(1)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离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电离平衡的浓度关系等。
(2)强弱电解质:对溶解度影响较大的是离子电荷大小和水合作用。
2. 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的概念和判定方法:根据酸碱的离子反应和物质的pH值来判断。
(2)酸碱溶液计算: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涉及到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判定方法:根据物质的电子的转移来判断。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如电池、电解槽等。
(2)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金属腐蚀、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等。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是化学中的基本技能,需要我们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反应热和反应速率等知识。
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热:(1)平衡常数和平衡条件: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来确定平衡位置。
(2)反应热和反应焓变:反应过程中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及其计算。
2. 化学计算:(1)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编准备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重点聚集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4.分散系胶体二、知识网络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
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
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质的化学反应: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是
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等。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化学反应
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2.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溶液。
溶解是物
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解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状态可能发
生改变,如固体溶质溶解于液体溶剂,形成液体溶液。
3. 物质的相变: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
常见的相变
有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液体的沸腾和凝固、气体的液化和升华等。
4. 燃烧反应:物质在氧气的存在下发生燃烧反应,产生氧化产物和释放能量。
燃烧是
一种氧化反应,称为氧化燃烧。
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
5. 物质的电化学反应:物质在电解质溶液中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会在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产生电流。
6.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浓度或产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
影响
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7. 平衡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
平衡态的特点是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没有净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物的
浓度不发生变化。
这些是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的重点知识点,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掌握化学变化的规律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基础。
化学物质是指物质的种类和性质都相同的物质,它由原子或分子组成。
化学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的过程。
下面是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化学物质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金属、非金属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纯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
2.化学变化的标志化学变化的标志主要有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沉淀的生成和放热或吸热等。
颜色变化是指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如铁锈的生成。
气体的产生是指反应前后产生气体,如烧木头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沉淀的生成是指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沉淀,如酸和碱中和生成沉淀。
放热或吸热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热量,如火焰燃烧产生热量。
3.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常见的化学反应条件有温度、压力和浓度等。
温度的变化可以加速或减缓反应速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压力的变化主要对气体反应有影响,增加压力可以加速气体反应的进行。
浓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反应物的有效碰撞概率,从而影响反应速度。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组成。
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位于方程式的右边,反应条件位于箭头上方。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化学反应只改变物质的位置,不改变物质的骨架结构。
5.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通常是可逆的,即可以向前反应和向后反应。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不同时,称为不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为了使化学方程式平衡,必须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使左右两边的摩尔数相等。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物质和变化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与物质本质相联系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腐烂等。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物质的形态、性质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没有改变的变化,如溶解、沉淀等。
化学变化是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变化,如燃烧、腐烂等。
二、化学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计算1. 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化学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在质量上的相对大小。
2. 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来计算。
3. 化学式的概念和计算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原子个数的组合。
计算化学式时,首先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然后化简得化合物的最简整数比。
三、原子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和特点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依次排列的元素表格,它按元素的原子性质、化学性质和周期性规律进行分类。
3.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由一横行称为周期,一竖列称为族组成。
周期数表示各元素的层数,周期内有两种类型的元素:A族元素和B族元素。
四、元素的化学性质1.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横向周期中,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改变,纵向周期中,元素的性质随着周期序数的增加而变化。
2. 元素的主族和副族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不同,分为主族和副族。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或8,副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是2或8。
3. 元素反应的活性元素的反应活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周期内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高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相关推荐⾼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三化学复习应该向哪⼀个⽅向复习呢?必背的知识点⼜有什么呢?以下是⼩编为⼤家精⼼整理的⾼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欢迎⼤家阅读。
⾼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
物质发⽣化学变化时⼀定伴随物理变化;⽽发⽣物理变化,不⼀定同时发⽣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物理变化时,只是分⼦间的间隔发⽣变化,⽽分⼦本⾝没有发⽣变化;发⽣化学变化时,分⼦被破坏,分⼦本⾝发⽣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状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的最外层电⼦数关系最密切。
原⼦的最外层电⼦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溶液(盐酸、澄清的⽯灰⽔、碘酒、矿泉⽔)矿物(煤、⽯油、天然⽓、铁矿⽯、⽯灰⽯),合⾦(⽣铁、钢) 注意:氧⽓和臭氧混合⽽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关。
即⼀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液氧)、氢⽓、⽔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编准备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重点聚集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分散系胶体
二、知识网络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
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
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
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
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
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
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的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对考生复
习化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