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
内容摘要:音乐教学的综合是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富有鲜明的改革色彩.在音乐教学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各学科的有机联系和育人潜能,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紧迫使命.本文从注重学生音乐体验,提高音乐素质;渗透与运用综合艺术,培养审美情趣;发挥学科综合知识,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探索生活中的音乐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学科综合的审美教育与人文学科的学科价值.
关键词:学科综合音乐体验综合艺术综合知识音乐与生活审美情趣音乐素质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新理念,这无疑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大突破.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学科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
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音乐教学的综合是自身发展的完善的结果,其价值不仅体现了音乐审美的价值,而且也体现了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科价值.二者是有机融合,不能分离的,从而育人的强大动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舞蹈或绘画作
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我们的责任是:全面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禀赋,培养对艺术创作的能力,以便使他们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小学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实践证明,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的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对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给予高度重视. 一, 注重学生音乐体验,提高音乐素质
《音乐课程标准》设定的音乐教学领域包括:"音乐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因此,我们要在音乐教学中全面理解,掌握各教学领域的内容要求,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并在教学中科学安排各项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将其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音乐教学的综合达到最优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歌曲《小金鱼》的教学过程,就是以唱歌教学为主,其他各领域相互配合的综合课.先用"绿……"作为发声练习,用想象的方法,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已变成小鱼,在水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教师弹奏《小金鱼》的旋律,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做小鱼游玩的律动,.随琴轻声摸唱旋律,按节奏韵律朗读歌词,教师用双响筒打击节奏伴奏,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学会了歌曲.再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即兴创编一个场景,设计一个表演片断.学生经过一番认真热烈的讨论,根据各组自身的优势,编排了非常美妙的情景.老师组织学生展示:一组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小金鱼》;一组学生以拍手,拍腿等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一组学生用竖笛吹奏《小金鱼》;还有一组学生扮演水草,小金鱼以及水底其他的小动物进行表演,生动地展示了水中童话般的优美世界.在这一活动中,由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创作欲望,表现欲望十分高涨,使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中表现力,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 渗透和运用综合艺术,培养审美情趣
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有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不同的艺术形式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本来就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艺术除了有自身的特质以外,还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同样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等特征,在相互交融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在这一领域中就要抓住贯穿各类艺术的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和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教学原则.教师应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与艺术形式特征.
《乐记—师乙篇》中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也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的升华.心理,生理学家把一种感觉引起另
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为联觉.因此,借舞抒情是音乐教学的最好手段.例如: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内在情感时,用傣族舞蹈激发联觉,让学生感悟舞步与歌曲相符的艺术氛围,由学生交换扮演"金孔雀"和傣族少年,这样学生就自然地进入了音乐的情景中,在情感的支配下,孩子们用心去唱,用情去舞,达到了声音和舞姿的完美统一,对歌曲的内涵和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有了更多的理解.歌唱时,学生用轻柔,甜美的声音唱出了傣族人民的幸福心情,不仅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也完全把握住了.在音乐舞蹈的熏陶下,既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健美了肢体,联络了情感,还培养了合作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声音,动画,文字,图表,图象,影象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如:学唱歌曲《小企鹅》时,把电视片《动物世界》中小企鹅的片断播映出来,给学生全新的视听享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审美对象的清晰表象,学生用模拟和表演动作忘情地体验小企鹅摇摇摆摆的可爱神态,沉浸在南极的小企鹅顶风雪,踏冰川的意境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达到音乐教育乃至素质教育之目的.
三, 发挥学科综合知识,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标准》淡化了学科教学,突出了音乐审美育人的功能,认为"音
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表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知识,开拓创新精神,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非艺术学科的多种文化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还应重视语文,社会,常识,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及人文内涵,进行音乐材料与音乐主线有机的结合.这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歌曲中的文字因素,音乐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地域风貌,都包含着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在欣赏演唱舒伯特所创作的歌曲《鳟鱼》的教学中,先介绍奥地利十八世纪的人文风貌和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然后师生一起来赏析,学唱歌曲,配乐朗诵歌词,学生不仅读得有声有色,而且情趣盎然,再让学生即兴创作表演音乐剧《鳟鱼》,促进学生对歌曲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对歌曲的鉴赏和表现能力.这种融合式的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拓宽了视野,并以艺术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既能拓展音乐教育的外延,又增加了它的内涵,实现了综合审美的目的.
四, 联系学生生活体验,探索生活中的音乐
恩格斯曾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音乐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音乐的内容来自劳动实践;音乐的节奏来自劳动的动作;音调来自劳动的呼声.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在设计具体教学时,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究,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是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音乐,自己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实现从"知识本位"到"以人为本"的飞跃,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相结合,尝试用自己喜爱的音乐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如:教师给学生一段欢快,活泼的旋律,让学生自由组合,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设计本组的主题情境和表演动作,留给学生自主体验的思维空间.学生很快创作了《早晨》,《大扫除》,《动物乐园》等系列情景.如"早晨"的情景,学生设计了"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背书包—上学"等动作,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把这些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这种由教师提供讨论材料,从生活体验着手,调动学生思辨积极性,让学生围绕音乐形象,轻松自由地展开讨论实践的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围绕同一主题音乐,使学生产生的想象,联想是多种的,各自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也是多姿多彩的.
又如:以探索生活中的声音,模仿音响为主要目标的创作.教师预先设定一种音响情境,给一个命题,按照探索—模仿—即兴—创造的教学过程,利用人声或其他印象材料,乐器等,进行音响的探索和设计,最后进行表演.以情境联想为依据的创作命题《放学路上》创作过程为,先探索放学路上的情境音响:汽车声—自行车铃声—跑步声—叫卖声等.然后,学生凭借想象和联想确定声音的特性,再用人声模仿,乐器模仿即兴表演出来.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从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出发,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音乐,以各种形式表现音乐,并对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