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数据分析2018版
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机构体系高质量建设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机构体系高质量建设研究文/郑秋生粤港澳大湾区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作为发展目标之一。
技术转移机构是连接创新技术从供给方到需求方的中介主体,包括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
打造高水平技术转移机构队伍,完善技术转移机构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意义重大。
这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区域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提升地区创新能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引领者。
一、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是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地,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大科学装置,是全国技术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培育了庞大的技术转移机构队伍。
2022年,广东省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7892项,合同成交额约4525.4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约2663.57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二位,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国第一位。
众多国家级技术转移平台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
从2013年开始,经科技部批准,全国共计建立了11个技术转移区域中心(见表1),其中,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深圳)位于粤港澳大湾区。
2016年,国家启动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2018年,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东地区从省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见表2),加快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同时,不断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技术转移机构,提升技术转移机构队伍水平,加快区域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经过长年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基本形成多种主体参与建设、多种组织形式共存、多种运营模式并立的技术转移机构体系,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北京2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深圳3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4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武汉5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成都6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西安7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长春8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福州9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苏州10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郑州11国家技术转移海洋中心青岛数据来源:笔者整理专家论道专家论道1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第二十八条支持建立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咨询评估、成果推介、交易经纪、融资担保等服务。
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论文对现有定性风险识别方法进行介绍和评价,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改进的风险识别方法,通过建立技术转让价格模型,对 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动态变化加以量化,给出综合风险系数的确 定方法。
最后,论文描绘了风险与收益配置结构图,揭示了风险与技术转移定价方 式的关系,从收益和技术定价两个方面探讨了技术转移过程中风险与价值的关 系。
4.2 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博弈研究 ....................................................................................... 24 4.2.1 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 24 4.2.2 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研究 ............................................................................... 28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09.18•【文号】国发〔2018〕32号•【施行日期】2018.09.1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现就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创新创业主体日益多元,各类支撑平台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创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取得显著成效。
但同时,还存在创新创业生态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还不充分、创新创业国际合作不够深入以及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有利于创造优质供给和扩大有效需求,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打造“双创”升级版,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幅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支撑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更充分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淄博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19.09.24•【字号】淄科发〔2019〕29号•【施行日期】2019.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区县科技局、区县委宣传部,高新区科技局、宣传新闻中心,经开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工委办公室,文昌湖区经发局、工委宣传部: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鲁科字〔2019〕99号)要求,现就我市示范基地申报推荐工作通知如下:一、申报数量1.各区县推荐申报的集聚类基地数量不超过1家;2.各区县推荐申报的单体类基地数量不超过2家。
二、申报要求1.各区县科技部门应会同区县(工)委宣传部门,根据《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征求文广新局意见后,由科技部门和宣传部门联合出具推荐函。
2.各区县科技部门请于10月9日前将正式申报材料(一式四份及电子版光盘)报市科技局高新科,电子版同时发市科技局和市委宣传部邮箱。
三、联系方式1.市科技局高新科联系人:甘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cn2.市委宣传部联系人:韩裕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附件: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淄博市科学技术局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2019年9月24日附件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鲁科字〔2019〕99号各市科技局、党委宣传部:根据《科技部办公厅、中宣部文改办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国科办高〔2019〕74号)要求,现就我省示范基地申报推荐工作通知如下:一、申报数量1.各市推荐申报的集聚类基地数量不超过1家;2.各市推荐申报的单体类基地数量不超过2家。
国外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机构的经验及启示
DOI:10.16660/ki.1674-098X.2005-5154-3826国外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机构的经验及启示①岳振欢 魏颖 喻凯(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 天津 300011)摘 要:技术转移机构是实现技术转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多种类型的技术转移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的组织模式、运行模式、管理模式等,总结其成功经验与启示:从科技成果供需两侧同时发力、设立合理规范的工作流程、重视技术经理人培训、加强不同机构的协同合作。
关键词:技术转移机构 运行模式 技术经理人 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c)-0240-04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Technology TransferOrganizationsYUE Zhenhuan WEI Ying YU Kai(Tianjin Institute of Science of Sciences ,Tianjin, 300011 China)Abstract: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are important organizations for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various typ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and they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by analyzing the organizational model, operation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both sides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hould be emphasized; a reasonable and standardized work f low should be established; training of technical managers should be emphasized;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stitu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Key Words: Technology transfer organization; Operation mode; Technical managers;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①基金项目: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与对策研究》(合同编号:19ZLZXZF00120)作者简介:岳振欢(1987—),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及全流程服务,技术经理人培养。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写说明 (3)1.2 目的和意义 (5)1.3 范围和定义 (6)二、背景分析 (7)2.1 全球化与国际技术转移的历史背景 (8)2.2 当前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与趋势 (9)2.3 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与挑战 (10)2.4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11)三、建设目标与定位 (12)3.1 建设目标 (13)3.2 功能定位 (14)3.3 发展战略 (15)四、功能与任务 (17)4.1 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 (17)4.2 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18)4.3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19)4.4 政策研究与管理咨询 (20)五、建设策略与措施 (21)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3)5.2 创新体制机制 (24)5.3 引入多元化资金来源 (25)5.4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26)六、实施计划与步骤 (27)6.1 短期计划(1-2 年) (28)6.2 中期计划(3-5 年) (29)6.3 长期计划(5 年以上) (30)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2)7.1 技术风险 (33)7.2 管理风险 (35)7.3 市场风险 (37)7.4 政策风险 (37)八、保障体系与支持系统 (39)8.1 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 (40)8.2 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 (41)8.3 资金保障与财务管理 (43)8.4 技术支持与创新平台 (44)九、总结与展望 (45)9.1 建设成果与经验总结 (47)9.2 发展前景与展望 (48)9.3 结语与致谢 (49)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我们制定了本建设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目标、任务、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以期为我国技术转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全省双创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全省双创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1.30•【字号】鲁政办发〔2017〕81号•【施行日期】2017.1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全省双创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7〕81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7〕54号)精神,加快推动创新创业资源向双创示范基地集聚,带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加强创新体系建设1.强化创新载体培育。
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创新项目和创新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新增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推广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创新百强试点典型经验,推进实施企业创新百强工程。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承担省级技术创新项目。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积极推动修订《山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支持互联网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享受相关政策。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单位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鼓励其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允许提取不低于10%的成果转化收益用于机构绩效奖励,强化科技成果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
通过引导组建学科性公司,推动高校技术成果对口转移。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法制办、省科协等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设情况分析与思考
文章编号:2095-6835(2018)15-0019-04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设情况分析与思考*黄祥国,陈汉梅,向闱,江婷,韩鹏程(湖北技术交易所,湖北武汉430071)摘要:系统分析了国家各技术转移区域中心的建设情况,总结了先进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湖北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政策环境中图分类号:G322.1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8.15.0192013年以来,科技部在全国布局设立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等11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在探索技术转移服务模式、服务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作为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在湖北创新要素枢纽和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助力创新湖北建设,进一步完善湖北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是我省技术转移行业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各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基本情况分析1.1总体架构从各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的总体架构来看,其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以地区的整体发展体现区域中心技术市场的发展,大部分区域中心采取了此种架构,比如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西安)、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青岛)、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湖北)等;另一类是以一个单位代表区域中心技术市场的发展,比如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成立了“上海东部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作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运营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该公司的运营情况即是东部中心的建设进展。
1.2运营主体从各区域中心运营主体来看,有多个单位共同承建区域中心的情况,比如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北京)建设方,包括北京市科委、海淀区、中关村管委会、科技部火炬中心等,中部中心(湖北)也属于此类情况,由多家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负责中部中心的具体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的通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8.11.29•【文号】工信部企业〔2018〕258号•【施行日期】2019.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的通告工信部企业〔2018〕2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有关协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7〕156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7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通知》(工信厅企业函〔2018〕172号),经评审和公示,确定了2018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名单,现予公布。
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同意授予北京知呱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北冠卓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等174个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具体名单见附件)。
二、示范平台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做好省级及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培育和认定工作。
四、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定期对辖区内示范平台的服务质量、服务收费情况、服务满意度等运营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示范平台年度工作总结和检查情况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不定期对示范平台的服务情况进行测评,对测评不合格的撤销示范平台称号。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支持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支持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支持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科技局、财政局,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科技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现将《山东省支持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2019年6月25日山东省支持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培育和壮大我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机构”),加快推进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若干财政政策>及5个实施意见的通知》(鲁办发〔2018〕37 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服务机构是指在省内注册,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为促成他人技术交易而从事的居间、经纪或代理活动并取得合理佣金,依法成立的法人机构或高校、科研院所内设技术转移专门机构。
本办法所称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交易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主要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四类合同。
技术合同应体现服务机构发挥的居间、经纪等中介作用,明确供需双方及服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条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各种形式建立或引进各类服务机构,开展技术转移转化活动。
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类社团组织、社会化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合作,发挥学科、人才、信息等优势,建立转移转化服务机构联盟,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
《2019-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2020年6月序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当前人工智能正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产业,我国人工智能要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队伍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人才供需结构不平衡,当前人工智能人才整体需求缺口较大,人才供给在当前面临着岗位类型和技术方向上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显著错位的严重现象;二是人才供需质量不平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阶,应用落地范围的持续扩展,企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而当前人才质量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三是人才供需区域不平衡,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现阶段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三大人才集聚地,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也领先全国其他地区,部分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人才,更进一步制约了人工智能产业本地化的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要紧紧抓住人才这一资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只有加强顶层设计,紧密围绕实际用人需求,推进人工智能“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精准培养产业所需人才,才是解决产业内人才问题的切实方法。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牵头编写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 年)》从人才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梳理了人工智能产业人力资源发展情况,提出相关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工作建议。
由于时间仓促,报告中存在不当之处,还请指正!图目录图 1 人工智能的三次发展浪潮 (11)图 2 人工智能产业链及代表厂商 (12)图 3 全球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部分) (13)图 4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单位:亿美元) (15)图 5 2018-2025 年中国数据总量(单位:ZB) (17)图 6 2010-2017 年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数及个体工商户数(单位:万个) (17)图 7 2010-2018 年中国人口数量及互联网上网人数(单位:亿人) (18)图 8 本次调研企业的人员规模情况 (20)图 9 本次调研企业的区域分布情况 (20)图 10 本次调研企业的产业链分布情况 (21)图 11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岗位类型 (22)图 12 人工智能各技术方向岗位人才供需比 (23)图 13 人工智能各职能岗位人才供需比 (24)图 14 全国主要区域的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求职人才意向的区域情况 (25)图 15 人工智能产业十大热门专业 (26)图 16 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高校区域分布 (27)图 17 开展人工智能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部分) (29)图 18 主要岗位的工作年限要求 (33)图 19 主要岗位的专业要求 (33)图 20 主要岗位的学历要求 (34)图 21 典型岗位单月薪酬情况 (35)图 22 主要技术方向对工作年限的要求 (39)图 23 主要技术方向对专业的要求 (39)图 24 主要技术方向对学历的要求 (40)图 25 主要技术方向的单月薪酬情况 (41)图 26 各类型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求职人才的岗位意向情况 (44)图 27 各技术方向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求职人才技术方向意向情况 (45)图28 “机器学习”和“机器视觉”百度指数搜索趋势 (45)图 29 企业需求中应届毕业生的比重和求职人才中应届毕业生的比重 (46)图 30 地方政府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相关政策发布情况(单位:项) (48)图 31 意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渝地区的人才的来源地 (51)图 32 意向湖北省、陕西省、山东省的人才的来源地 (51)表目录表 1 人工智能领域十大紧缺岗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加快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加快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6.01•【字号】济政发〔2018〕14号•【施行日期】2018.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加快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的通知济政发〔2018〕1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现将《济南市加快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2018年6月1日济南市加快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抢抓国家支持我省建设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提升省会城市科技创新成果集聚辐射能力,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先进适用成果向我市汇聚转化,着力建设东部地区重要的创新要素集聚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心和国内有影响力的科创资源配置交易中心,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20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15家,高校、科研院所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数达到50家,技术经纪人数量达到1000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以上,地方财政投入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资金规模达到1亿元,各类创业投资机构达到8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3家,孵化器在孵技术型企业达到1000家,省级以上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00家。
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济南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济南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18.03.26•【字号】济科发【2018】19号•【施行日期】2018.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关于印发《济南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济科发【2018】19号各区县科技局,高新区科经局,各有关单位:现将《济南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济南市科学技术局2018年3月26日济南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第一条为培育发展全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加快推进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
根据《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山东省支持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是指市内从事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专业化服务活动的独立法人机构或高校、科研院所内设机构。
第三条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主要职能是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业务范围包括:(一)对技术信息搜集、筛选、分析、加工;(二)技术转让与技术代理;(三)技术集成与二次开发;(四)提供中试、工程化等设计服务,提供技术标准、测试分析服务等;(五)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培训、技术产权交易、技术招标代理、技术投融资等服务;(六)提供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网络等;(七)其它有关促进技术转移的活动。
第四条市科技局负责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评估、备案和管理。
区县科技局,高校、科研院所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归口推荐和日常管理。
第五条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实行备案管理。
市内从事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中介等活动的独立法人机构或高校、科研院所内设机构,符合以下条件可申请备案:(一)独立法人机构已在市内注册,且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活动,高校、科研院所内设机构应具有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二)机构成立1年以上,不少于3人服务团队;(三)有明确的科技服务流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四)具有开展业务所需要的办公条件和设施;(五)经营状况良好,独立法人机构上年度市技成果转移转化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20万元,促成技术交易额不低于200万元;高校、科研院所内设机构上年度促成技术交易额不低于300万元或促成3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六)信誉良好。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手册说明书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手册(2022年第四版)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制2022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始建于1999年6月,是代表西安交通大学从事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股权管理、产学研合作的综合服务机构。
为探索技术转移工作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学校同时成立了西安交大技术成果转移有限责任公司,中心与公司一体化运作。
2001年中心成为国家经贸委和国家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全国六家高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21年被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纳入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
2018年中心根据国家赋予的5大使命及任务“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扩散、推动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高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加强国际技术创新合作、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架构。
中心经过3年的发展和探索后,为适应业务高速发展的需要,2022年再次完成了组织架构的调整,下设3大业务部门:区域管理部、技术发展部、生态运营部;3个业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战略发展中心、概念验证中心;3个职能部门:审计部、财务部、总经办;人力资源管理板块初步建设人力资源政委体系,渗透到业务管理各环节中。
中心目前已布局“石嘴山、中卫、包头、沣西新城、航空航天基地、汉中、咸阳、渭南、延安、运城、三门峡、新密、自贡、唐山、石家庄、日照、枣庄、沈抚、合肥、无锡、镇江、盐城、宿迁、湖州、金华、厦门、福州、泉州、清远”等38个派出机构,已拥有一支40多人的职业科技经纪人队伍,将技术转移科技服务和高校成果触角直接对接到市场需求第一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中心科技经纪人团队走访高校教授1800余人次,累计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1100余项,梳理专利及非专利存量技术成果2万余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落地100余项,累计融资1.95亿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7.30•【文号】厅字〔2018〕56号•【施行日期】2018.07.3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编制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厅字〔2018〕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各大单位,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已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7月30日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
第三条科学技术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主要职责是:(一)拟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以及科技发展、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优化科研体系建设,指导科研机构改革发展,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承担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相关工作,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
(三)牵头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监管机制。
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政策措施建议,推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协调管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并监督实施。
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6㊀收稿日期:2021-03-3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珠三角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体系与平台模式研究 (2018YFB 140420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协调创新发展研究 (2020A 1010020020)作者简介:周慊(1983-),男,湖南长沙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情报㊁科技服务业关键技术;陈敏(1985-),女,广东汕尾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科技政策;吴幸雷(1983-),男,河北邯郸人,本科,研究方向:科技政策㊁科技奖励㊂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㊁问题与对策周㊀慊,陈㊀敏,吴幸雷(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广州510070)摘要:科技服务业是为科技创新全链条提供专业化㊁社会化服务的新兴产业㊂分析广东科技服务产业概况以及在研究开发㊁技术转移㊁检验检测㊁创业孵化㊁知识产权㊁科技金融等具体领域的发展,发现在产业规模㊁区域发展㊁高端人才㊁规范化建设㊁服务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㊂同时,从培育发展科技服务新业态㊁完善科技服务业空间布局㊁实施科技服务业人才战略㊁推动科技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以及加快科技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㊂关键词: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中图分类号:G 30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5095(2021)03-0006-07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GuangdongZHOU Qian,CHEN Min,WU Xing -lei(Guangdong Productivity Center,Guangzhou 510070,China )Absrt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s a new industry that provides specialized and socialized service for the wholechai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Guangdong s science and technologyservice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specific fields such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ransfer ,inspection and testing ,business incub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industrial scale ,regional development ,high-end talents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model.Meanwhile ,the paper puts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new business forms ,perfecting the spatial layout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talents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in Guangdong.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0㊀引言科技服务业是为科技创新全链条提供专业化㊁社会化服务的新兴产业㊂近年来,随着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东科技服务业涵盖研究开发㊁技术转移㊁检验检测㊁创业孵化㊁知2021年6月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un 2021第5卷第3期Strategy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5No .3识产权㊁科技金融等领域[1],服务内容日益丰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广东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㊂1㊀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概况1.1㊀总体情况近年来,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数达3276家,比上年增长40.6%,营业收入达3084.7亿元,比上年增加14.2%;服务能力持续增强,2019年科技服务业法人单位数达199283家,比上年增加2.4%;人才队伍逐渐壮大,2019年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47.33万人,比上年增加2.1%;集聚发展态势显著,科技服务机构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其中广州㊁深圳两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广东全省总量的86.1%[2]22-23㊂1.2㊀主要领域1.2.1㊀研究开发服务广东在研究开发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以重点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研发平台体系,以工程中心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和以新型研发机构为载体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体系[1]10,有力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㊂截至2020年12月末,广东建有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8家,省实验室10家,省重点实验室36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5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51家,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183家[3]㊂1.2.2㊀技术转移服务近年来,广东省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交易日趋活跃,服务水平日益提高,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做出了积极贡献㊂2020年,广东技术合同成交39845项,成交额3465.9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经科技部批准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总数达34家[4]㊂1.2.3㊀检验检测服务近年来,广东检验检测服务业高速发展,庞大的检验检测市场需求不仅有力推动了国有大型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催生一批以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㊁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同时还吸引了通用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㊁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等国外知名检测机构在广东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国有㊁民营㊁外资三足鼎立的态势㊂2018年,广东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3060家,全国排名第一,实现营业收入411.74亿元;全省注册认证机构共143家,拥有有效认证证书32.7万张,获证组织9.3万家,位列全国首位[2]24㊂1.2.4㊀创业孵化服务近年来,广东积极支持综合型㊁大型及专业化孵化器建设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㊂2018年,广东纳入国家火炬统计的孵化器达962家,众创空间886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25;全省孵化器内在孵企业超3万家,带动就业总人数55.6万人,毕业企业1.6万家,累计毕业企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效益突出[2]25㊂1.2.5㊀知识产权服务近年来,广东知识产权服务由专利代理㊁商标代理等低端服务业态向知识产权信息服务㊁战略咨询㊁商用化等高端服务业态发展㊂在代理服务方面,目前广东共有专利代理机构及分支机构787家,执业专利代理师2530人;在法律服务方面,建立知识产权国家级快速维护中心㊁维权援助中心分别为7家和6家;在信息服务方面,已建2021年6月周㊀慊,等: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㊁问题与对策Jun20217㊀立涵盖我国㊁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WIPO㊁EPO等重要组织的专利信息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在运营服务方面,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营系列试点,搭建珠海横琴国家知识产权运营特色试点平台㊁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线上运营交易系统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㊂1.2.6㊀科技金融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已形成创业投资集聚活跃㊁商业银行信贷支撑有力㊁社会资本投入多元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㊂在场内交易市场服务体系方面,截至2019年年末,深交所创业板市场已发展79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61347.62亿元,总发行股本4097.11亿股,总流通股本3061.87亿股[5]㊂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方面,广东拥有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和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2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截至2019年年末,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展示㊁挂牌㊁托管公司分别有13141家㊁3515家以及3617家,累积融资总额超1137亿元,各项综合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展示企业7066家,融资总额超602.25亿元㊂在创业投资服务体系方面,2017年广东私募股权㊁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机构注册资本合计为1892.59亿元,人员规模为2.9万人,创业投资金额为319.46亿元,位居全国第三[6]㊂在科技信贷服务体系方面,广东省科技厅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㊁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等多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鼓励银行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设立科技支行,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形成富有成效的科技信贷体系㊂2㊀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当前广东科技服务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在产业规模㊁区域发展㊁高端人才㊁规范化建设㊁服务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㊂2.1㊀产业规模仍偏小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一的大省,全省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超10%,但科技服务业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总体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不大㊂2017年,广东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与北京(7.6%㊁9.2%)㊁上海(3.7%㊁5.2%)存在一定差距,甚至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1%㊁3.9%)[1]11㊂此外,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的企业盈利能力也相对偏弱,2019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为3084.7亿元[2]22,而北京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为6420.79亿元,比广东高出一倍多㊂2.2㊀区域发展不均衡由于城市区位㊁经济基础和发展战略的差异,广东各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7]㊂从科技服务业机构来看,2019年,珠三角地区的科技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占全省总量的比例为91.1%,集中了全省大多数科技服务业机构;在珠三角内部,广州㊁深圳科技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占全省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5.3%和29.7%,远高于珠三角其他城市㊂从科技服务业人才来看,2019年,珠三角地区的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省总量的比例为91.8%,广州㊁深圳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省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6.0%和30.3%,集聚效应突出㊂广东科技服务业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珠三角特别是广深两市领跑明显,区域之间创新能力差距较大,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面临重大挑战㊂2.3㊀高端人才较缺乏科技服务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高端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㊂当前,广东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规模不断壮大,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但部分人员专业能力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3期8㊀不强,从事管理㊁技术咨询㊁金融和企业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足,高端研发人才和具有创新性㊁跨领域整合与管理实务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8]㊂此外,目前许多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导致高端适用型人才匮乏,这也制约了广东科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㊂2.4㊀规范化建设滞后广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引导和规范科技服务业发展,但与行业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规范化建设相对滞后[7]㊂一是缺乏完善的科技服务业制度体系㊂广东尚未出台专门保障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科技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㊁管理体制㊁运行机制等方面的许多问题无法可依[8];同时,科技服务机构信誉评价制度㊁科技服务行业自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广东在科技服务行业标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㊂二是市场标准有待完善㊂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科技服务机构的认定标准不完善,各类机构建设存在 散乱小 问题,制约了行业规范化发展㊂三是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管理有待加强㊂目前,广东在科技服务行业既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执业资格考核制度,也没有不合格人员的退出机制,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道德不受管理和约束,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难以提升[7]㊂2.5㊀服务模式待创新广东有相当比例的科技服务机构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存在部分机构设立不规范㊁ 官办 半官办 官民合办 色彩较浓等问题㊂许多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模式仍偏向于传统,政务服务比例远高于面向市场的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的联系过密,从而导致一些服务机构依附性强㊁独立性差,缺乏市场意识㊁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科技与经济的桥梁纽带功能未能有效发挥㊂近半数科技服务机构是事业法人单位,收入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和政府的各类项目,业务发展严重依赖政府,面向市场的服务业务开拓不足,市场服务能力不强,难以满足企业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服务需求㊂3㊀促进广东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㊀㊀针对上述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㊂3.1㊀培育发展科技服务新业态3.1.1㊀积极培育跨界融合新业态一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外包㊂促进外包服务向更复杂㊁知识含量更高的核心业务发展;支持信息服务㊁研发设计等领域的企业基于大数据和云模式,帮助用户进行数据挖掘,针对用户需求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服务,形成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模式㊂二是鼓励 互联网+新业态 的快速发展㊂充分发挥开源社区㊁社会实验室㊁创新工场等互联网创新平台的作用,为创客提供项目孵化服务;支持软件工具开发和数据分析㊁计算㊁存储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㊁共享㊁开发和利用;支持发展竞争情报分析㊁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加强企业研发的信息资源保障;积极发展基于 互联网+ 的研发设计资源共享㊁研发设计外包众包及社会力量参与互动的研发设计新模式㊂三是支持平台化服务发展㊂加快引进和培育大型科技服务平台机构,整合相关科技服务资源,实现综合科技服务供需精准匹配;支持科技咨询机构㊁知识服务机构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积极应用大数据㊁云计算㊁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9],创新服务模式,聚焦优势2021年6月周㊀慊,等: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㊁问题与对策Jun20219㊀领域,开展网络化㊁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㊂3.1.2㊀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㊁生物技术㊁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国家级㊁省级和市级工程研究中心㊁工程实验室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的支持力度,利用互联网㊁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创意设计㊁研究开发㊁检验检测㊁标准信息㊁品牌推广等科技服务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㊂二是引导大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向技术研发㊁市场拓展㊁品牌运作的服务企业转型,推进服务专业化㊁市场化㊁社会化㊂鼓励大型企业加快剥离科技服务业务,将技术研发㊁检验检测等部门注册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市场化经营,培育出一批开展科技服务的龙头企业㊁示范企业㊂三是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提高集群内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相互协同㊁配套服务水平,通过在制造业集群内搭建金融㊁信息服务㊁研发设计等服务平台,围绕制造业集群构建区域服务体系,形成产业共生㊁资源共享的互动发展格局㊂3.2㊀完善科技服务业空间布局3.2.1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一体化发展㊂鼓励广州㊁深圳创建科技服务业示范城市,加强与香港㊁澳门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依托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集聚科技服务人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增长极㊂推动佛山㊁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积极开展与广州㊁深圳科技服务业的联动布局,通过建立省级或国家级科技服务示范机构㊁因地制宜创新业态等方式,实现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㊂支持有条件的珠三角城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特色鲜明㊁功能完善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㊂3.2.2㊀打造粤东西北科技服务业延展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龙头科技服务业机构采取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㊂粤东西北地区要围绕本地区优势产业需求,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资源外溢,大力引进各类科技服务主体,整合科技服务资源,促进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发展㊁产业高质量发展㊂3.2.3㊀推动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空间布局,研究制定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规划㊁专项政策和认定管理办法,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㊂支持广州㊁深圳依托 广州 深圳 香港 澳门 科技创新走廊打造一批特色鲜明㊁功能完善㊁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集群㊂推动专业科技服务集成化发展,支持建设技术转移集聚区㊁研发园区㊁创业孵化园等创新服务功能集聚区㊂鼓励科技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积极探索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运营模式,推进集聚区多元化发展㊂3.3㊀实施科技服务业人才战略3.3.1㊀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充分利用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和扶持政策,有计划㊁有目的地引进科技服务领域重点产业的国内外科研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将引进科技服务创新团队纳入广东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重点引进国内顶尖水平㊁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服务创新团队㊂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为高层次科技服务人才来粤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8]㊂3.3.2㊀建立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㊀㊀引导广东省内高校设立科技服务业相关专业,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3期10㊀开设科技服务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有重点地培养本科生㊁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扩大人才培养规模㊂在基础条件良好的高等院校和高科技现代服务企业中,建立一批科技服务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培养一批懂技术㊁懂市场㊁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服务高端人才㊂支持和引导大学㊁研究院所㊁服务机构㊁社会组织等合作成立科技服务社会教育组织,对科技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㊁认证和辅导㊂依托全省生产力促进体系打造人才引进㊁培训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科技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为企业及社会培训各类科技服务人才㊂3.3.3㊀加强科技服务业从业资质认定与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科技服务业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包括培训㊁考核㊁认证㊁资格管理等各项内容的科技服务业人才认证体系,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技术经纪人㊁科技咨询师㊁评估师㊁信息分析师等人才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体系,引导科技服务业形成一批支撑行业发展的骨干队伍㊂3.4㊀推动科技服务业标准化建设3.4.1㊀加强统筹协调与组织管理加强对科技服务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省㊁市㊁县三级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服务业的管理工作,以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主线,完善科技服务业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㊂探索建立跨部门合作协商机制,鼓励地方科技部门㊁高新区㊁产业园区等建立科技服务业管理机构,注重发挥相关协会㊁学会㊁联盟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以行业组织建设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市场规范和实现行业促进,共同支持和推进广东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㊂3.4.2㊀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完善由‘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及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组成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明确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㊁权利义务㊁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形成法律定位清晰㊁政策扶持到位㊁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㊂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业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有序放开科技服务市场准入,加强对业内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约束,健全科技服务机构信用体系㊂3.5㊀加快科技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3.5.1㊀深化科技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㊂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服务各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方法㊁按照市场规则助推科技服务业各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流动,释放服务能量,提高服务效率㊂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㊂将一些技术性和事务性较强的公共管理工作,以政府购买的方式转移给有条件㊁有能力的科技服务机构或企业承担,同时进一步减少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㊂三是深化科技服务机构改革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有科技服务机构改制,支持企业㊁高等院校㊁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企业㊂加快培育科技服务事业单位的核心业务能力,推进具备条件的科技服务事业单位实现市场化㊁企业化经营㊂四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㊂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完善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社会风险投资体系㊁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银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对科技服务企业的贷款业务,创新适应高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㊂3.5.2㊀探索科技服务协同创新模式推进各创新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㊂支持高校㊁科研院所㊁科技服务机构围绕广东全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覆盖创新链全过程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㊂鼓励科技服务机构与商务㊁法律㊁标准㊁金融㊁会计等各类服务机构合作,提供综合性㊁社会化科技服务,2021年6月周㊀慊,等: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㊁问题与对策Jun202111㊀强化服务竞争优势㊂促进服务机构间的业务协同㊁服务机构与产业集群间的供需协同[10],探索应用研发㊁技术转移㊁创业孵化和科技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㊂加快生产力促进体系和创新驿站站点建设,建立覆盖全省㊁服务要素快速流动㊁服务网络开放共享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㊂3.5.3㊀培育发展新型科技服务机构鼓励发展创新创业创富相统一㊁产学研一体化㊁运作机制市场化㊁科研团队国际化的新型科研机构㊂鼓励科技服务机构集成资源,以科技服务为交易主体,建立融合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科技服务组织㊂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加快知识创新㊁技术创新㊁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众创空间㊁开放平台㊁众包服务㊁用户参与设计㊁大数据分析㊁新媒体营销等新技术㊁新模式㊁新应用的发展㊂参考文献:[1]张寒旭,邓媚.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广东省的战略抉择[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22-23.[2]顾乃华.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3]南方PLus.南方会客厅|打造 科技王牌军 ,广东这么干!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解读[EB/OL].(2021-01-26)[2021-02-23].http ///kjzx_n/mtjj/content/post_3185286.html.[4]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公布2020年度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的通知[EB/OL].(2021-02-24)[2021-03-01].http //www./kjb/tzgg/202102/826696c6d6d3431faad18cc1 4b8ffc90.shtml#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 2751b6d1.[5]深交所.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19年报实证分析报告[R].深圳:深圳证券交易所,2019.[6]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风险投资报告:2017[R].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7.[7]李丽.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中政府作用及对广东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48-53.[8]卢金贵,曾祥效,陈为民,等.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J].广东科技,2015,24(22):11-15.[9]陈春明,薛富宏.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4):100-104.[10]华勇谋,赵庶吏.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调查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6):36-40.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3期12㊀。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0.09.07•【字号】鲁工信发〔2020〕4号•【施行日期】2020.10.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济南、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现将《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0年9月7日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服务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咨询、法律等公共服务,管理规范、业绩突出、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
第三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
市级主管部门协助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辖区内示范平台进行认定管理。
第四条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认定的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
第五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示范平台予以重点扶持,并择优推荐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第二章主要功能第六条示范平台具有多种服务功能或在某一方面具有特色服务功能,具有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特征。
第七条信息服务功能。
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质量、标准、人才、市场、物流、管理、咨询等信息服务。
第八条技术服务功能。
提供工业设计、解决方案、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创新资源共享、技术成果转化、创新成果推广等服务。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2.01.14•【字号】鲁科字〔2022〕4号•【施行日期】2022.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现将《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22年1月14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备案条件及程序第三章监督管理第四章支持政策第五章附则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引导和规范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中试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构建更加健全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加快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我省转化落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中试示范基地,是指以行业优势科教资源或企业科研平台为依托、由法人单位建设或运营、聚集中试设施设备、具备专业人才资源、对小试研发成果进行二次放大和熟化研发,进而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适用、成套技术的成果转化服务实体,是支撑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中试示范基地具备基础设施完备、管理安全规范、运营模式清晰、服务业绩显著、示范作用突出等基本特征。
第三条鼓励各类园区、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依托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建设通用性或行业性中试示范基地,面向社会提供中试服务。
支持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共同体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联合龙头企业共同建设中试示范基地。
第四条省科技厅负责省级中试示范基地认定备案相关工作。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鲁发改高技〔2021〕427号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发展改革委,各有关单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加快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供给,充分发挥对新旧动能转换和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根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34号),我委制定了《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6月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认定第三章运行评价第四章鼓励政策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附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意见》,规范和加强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依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结合山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认定、评价等管理行为。
省工程研究中心是省发展改革委根据科教强省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十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任务、支撑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为目标,由研究开发能力和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共同设立的创新联合体。
省工程研究中心是山东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省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宗旨:(一)坚持目标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数据分析2018版序言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数据分析从总人数,大学本科及以上,中级职称及以上,技术经纪人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数据分析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数据分析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现状概况 (1)第二节山东省总人数指标分析 (3)一、山东省总人数现状统计 (3)二、全国总人数现状统计 (3)三、山东省总人数占全国总人数比重统计 (3)四、山东省总人数(2015-2017)统计分析 (4)五、山东省总人数(2016-2017)变动分析 (4)六、全国总人数(2015-2017)统计分析 (5)七、全国总人数(2016-2017)变动分析 (5)八、山东省总人数同全国总人数(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指标分析 (7)一、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现状统计 (7)二、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现状统计分析 (7)三、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占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比重统计分析 (7)四、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2015-2017)统计分析 (8)五、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分析 (8)六、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5-2017)统计分析 (9)七、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分析 (9)八、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同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指标分析 (11)一、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现状统计 (11)二、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占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2015-2017)统计分析 (12)五、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分析 (12)六、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5-2017)统计分析 (13)七、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分析 (13)八、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同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山东省技术经纪人指标分析 (15)一、山东省技术经纪人现状统计 (15)二、全国技术经纪人现状统计 (15)三、山东省技术经纪人占全国技术经纪人比重统计 (15)四、山东省技术经纪人(2015-2017)统计分析 (16)五、山东省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分析 (16)六、全国技术经纪人(2015-2017)统计分析 (17)七、全国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分析 (17)八、山东省技术经纪人同全国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山东省总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总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4:山东省总人数占全国总人数比重统计表 (3)表5:山东省总人数(2015-2017)统计表 (4)表6:山东省总人数(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总人数(2015-2017)统计表 (5)表8:全国总人数(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山东省总人数同全国总人数(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现状统计表 (7)表12: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占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比重统计表 (7)表13: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2015-2017)统计表 (8)表14: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5-2017)统计表 (9)表16: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同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同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占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比重统计表 (11)表21: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2015-2017)统计表 (12)表22: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5-2017)统计表 (13)表24: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同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山东省技术经纪人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技术经纪人现状统计表 (15)表28:山东省技术经纪人占全国技术经纪人比重统计表 (15)表29:山东省技术经纪人(2015-2017)统计表 (16)表30:山东省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技术经纪人(2015-2017)统计表 (17)表32:全国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山东省技术经纪人同全国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8第一节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现状概况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7年):表1: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情况现状统计表第二节山东省总人数指标分析一、山东省总人数现状统计表2:山东省总人数现状统计表二、全国总人数现状统计表3:全国总人数现状统计表三、山东省总人数占全国总人数比重统计分析表4:山东省总人数占全国总人数比重统计表四、山东省总人数(2015-2017)统计分析表5:山东省总人数(2015-2017)统计表五、山东省总人数(2016-2017)变动分析表6:山东省总人数(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总人数(2015-2017)统计分析表7:全国总人数(2015-2017)统计表七、全国总人数(2016-2017)变动分析表8:全国总人数(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山东省总人数同全国总人数(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表9:山东省总人数同全国总人数(2016-2017)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指标分析一、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现状统计表10: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现状统计表三、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占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比重统计分析表12: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占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比重统计表四、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2015-2017)统计分析表13: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2015-2017)统计表五、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分析表14: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5-2017)统计分析表15: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5-2017)统计表七、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分析表16: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同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表17:山东省大学本科及以上同全国大学本科及以上(2016-2017)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四节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指标分析一、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现状统计表18: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现状统计表二、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现状统计分析表19: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现状统计表三、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占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比重统计分析表20: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占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比重统计表四、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2015-2017)统计分析表21: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2015-2017)统计表五、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分析表22: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5-2017)统计分析表23: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5-2017)统计表七、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分析表24: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同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表25:山东省中级职称及以上同全国中级职称及以上(2016-2017)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五节山东省技术经纪人指标分析一、山东省技术经纪人现状统计表26:山东省技术经纪人现状统计表二、全国技术经纪人现状统计表27:全国技术经纪人现状统计表三、山东省技术经纪人占全国技术经纪人比重统计分析表28:山东省技术经纪人占全国技术经纪人比重统计表四、山东省技术经纪人(2015-2017)统计分析表29:山东省技术经纪人(2015-2017)统计表五、山东省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分析表30:山东省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技术经纪人(2015-2017)统计分析表31:全国技术经纪人(2015-2017)统计表年份指标数量(人)七、全国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分析表32:全国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山东省技术经纪人同全国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表33:山东省技术经纪人同全国技术经纪人(2016-2017)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