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十三:观点评述类小论文答题模板(带答案解析)
历史评述题答题模式
历史评述题答题模式一、答题模式综述:1、题干问式单一:评论材料中某观点。
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是非判断。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的观点。
第二步:判断该观点的是非对错。
第三步:用史实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题干问式单一:评述材料中某观点。
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是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和论证。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的观点。
第二步: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3、题干中另有这样的答题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
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仍是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和论证。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某一观点。
第二步:用最有说服力的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二、典型练习:例1: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
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论。
(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10分)参考答案:观点:应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历史性进步,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2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分)合理之处:认识到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历史性进步。
政治上:提出“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文化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不足之处:没有认识到改革开放前30年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后30年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经济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五年计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教文上: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成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论述题题目详解范例
高考历史论述题题目详解范例高考历史论述题题目例、“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 10)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高考历史论述题题目参考观点:1、赞成“冲击——反应”模式。
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剧烈变化。
2、反对“冲击——反应”模式。
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
中国19世纪中期以来的社会变化,虽然有西方的影响,但主要是中国社会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
高考历史论述题各观点解析观点一参考答案赞成“冲击—反应”模式。
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剧烈变化。
(或者阐述: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加紧侵华步伐,从而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些封建士大夫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所惊醒,于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惊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面临“外患”危机,为挽救清王朝自身的统治,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以“自强”和“求富”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技术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工业化或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随后加紧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清政府彻底暴露了其软弱腐败的真面目并最终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工具,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十:评价类材料题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评价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
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解题方法1、根据材料评价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说长道短”,即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说明积极影响或作用、消极影响或局限。
这种题型一般会出示正反两面材料、单面材料或无明显情感态度评价的材料,其解答方法相近,都要求两面兼顾、一分为二、客观准确。
如果材料出示的是正反两面的材料就分积极和消极两面概括材料回答,让材料成为你论证的史料。
若是单面材料则答题时一般以该层面为答题重点,捎带另一面的评价。
2、根据所学知识评价无材料可依托时则需依据所学知识,“说长道短”,双面兼顾。
根据教材介绍的历史事件的时间、背景、经过、结果、意义、影响等因素进行评价。
3、依据某一评论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类型的答题要领在于理解该评价角度,并只用该角度评价。
该类型经常碰到两种具体类型:一是材料提供的角度;二是从历史史观角度。
材料提供角度尽量准确完整理解材料的含义,历史史观角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史学基本功底,关键在于弄清各史观的区别。
这类型试题的答题都非常忌讳脱离角度。
4、答题模板:(1)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 .(2)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
历史评价评述类答题方法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评价、评述类答题方式问题类型1. 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2. 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
3. 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答题模板1. 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2. 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
(2)“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3)“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举例说明对经济全球化的评述,既要看到积极性的一面,又要看到这一趋势带来的消极作用,还要看到面对这一趋势,各国只能顺应,而不能消极抵制。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
材料二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而最早在苏联生产“嘎斯”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原先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 ,声称除非苏联的意识形态变得适合他的口味,否则他“不会运一个螺帽去那儿” 。
哈默劝他说:“要是这样,你会有太长的时间没法在那里做生意,那里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历史高考万能答题模板
历史高考万能答题模板高考历史试卷中近年来都有小论文题,而小论文题是让很多考生都束手无策的题型,解答这类型的题目需要一些答题技巧来辅助。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一、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等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_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朽: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____、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2020年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强化专练-观点论证类解析版
开放性试题强化专练-观点论证类一、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冷战”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提出。
1946年初,他在为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起草的演说稿中写道,美国处于“冷战方酣之中”。
“冷战”结束后,我国史学界对“冷战”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下卷)认为,二战结束时,美国急需全球扩张,但受到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和广大亚非拉人民的反对,美苏同盟因此瓦解,“冷战”产生第二种王绳祖主编的《国际关系史》中认为,美国为了限制苏联在中东欧的影响是导致“冷战”的主要原因第三种一些学者认为“冷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摩擦和抗争,以及美苏不同战略之间的碰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选择表格中的一种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
要求史实准确,观点准确,史论结合)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力所能专制。
入仕得官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
吾人反治国史,见中国有君主,无立宪,以谓是必“君主专制”。
何以必削足适履,谓人类历史演变,万逃不出西洋学者此等分类之外?然则中国社会,自秦以下,其进步何在?曰:亦在于经济地域之逐渐扩大,文化传播之逐次普及,与夫政治机会之逐渐平等而已。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针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不能照抄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明末以来,在利玛窦等人的影响下,中国人开始真正地了解世界,涌现出以徐光启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
他们与利玛窦等人合作编译各种欧洲科学著作,向国人普及新的科学理念,一时间钻研西学蔚然成风。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姓名:学校:专业:学号: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及技巧炼观点型设问方式:“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论证”“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
解答程序:(1)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次阅读,找出可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评述的语句;(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3)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4)搜寻史实,从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史实;(5)概括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类型2提供观点型设问方式:“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答程序:(1)是什么,即所认同的观点是什么;(2)为什么,即理由是什么,即结合史实分析论证;(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高考历史高频答题术语(1)准确亮明观点。
亮明观点的表述一定要清晰、明确,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亮明观点之后要把你的看法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用)。
(2)用史实来论证观点。
在论证时要注意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思路,审题时一定要先理清思路再写答案;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3)注意通篇论述的完整性。
例如,西方的崛起既要归功于……,同时也是……。
西方的崛起是在充分吸收古代亚非文明的基础上起步、发展并超越的。
古代亚非……。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步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
所有这些都为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全国卷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介绍,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一、小论文技巧总介绍历史小论文写作,必须具备三要素,那就是论点、论据、论证。
但是,高考试题中往往有严格的字数限制(200~250字),要写好这篇小论文,尽可能拿到更多分数,建议考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题。
(一)认真审题,读懂设问,明确观点,把握方向写历史论文首先是要确立观点。
有些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已明确观点,比较简单明了;有些是需要根据所给材料提炼观点;还有些题目要求更高,是根据材料,寻找论述方向,自己确立观点。
无论是哪一类型题目,关键是要读清楚设问,寻找材料关键词,提炼概括,亮明观点。
(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围绕论点,慎选史实在选择论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史实论据的典型性、针对性、确切性。
“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
”选择史实材料的主旨必须与论点吻合,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此外,几乎所有的论述题都要求考生“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切勿小看“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两个短语,它意味着要求考生在论证观点、选史实时,必须一方面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史实,另一方面还要把我们教材中所学过的能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挖掘出来,简单说来,论据即“材料史实+所学史实”。
(三)谋篇布局,注意角度,史论结合,梳理结构历史小论文总体结构通常为:总论点—分论点1—分论点2—结论。
由于字数有限,分论点不宜过多,但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阐述。
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来分析问题,可以用历史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还可以用不同的史观来分析问题。
但更需要考生结合题目材料本身所提示的视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充分论证,逻辑清晰,语言精炼,学科表述最后,就是考生把论点论据紧密整合撰写成文。
一定要牢记紧扣主题,观点先写,论据紧跟,论据不能空洞重复,客观分析,最后一句话结论,揭示历史规律。
行文要注意论文化,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述,而不要用政治或文学语言,更不要滥用文艺性的修饰语,不然是徒费文字,无分可得。
高考历史论述题最全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论述题最全答题模板高考历史论述题最全答题模板对于高考历史的论述题有哪些答题模板呢?高考历史的论述题如何作答更容易拿到高分呢?为大家解答。
如何分析历史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高考历史主观题如何作答?史上最强高考励志书《高考蝶变》教你怎样提高成绩,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解答高考历史主观题中说明类型的问题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高考历史论述题高分的答题术语准确亮明观点。
亮明观点的表述一定要清晰、明确,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亮明观点之后要把你的看法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用)。
用史实来论证观点。
在论证时要注意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思路,审题时一定要先理清思路再写答案;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注意通篇论述的完整性。
例如,西方的崛起既要归功于,同时也是。
西方的崛起是在充分吸收古代亚非文明的基础上起步、发展并超越的。
古代亚非。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步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
所有这些都为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诚然,西方的崛起主要是其自身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资产阶级,于是掀起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如,并爆发了席卷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业革命。
所有这些都促进了。
历史论述题答题格式范文
历史论述题答题格式范文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历史这门学科总是充满着神秘和魅力。
而历史论述题,则像是一场需要精心策划的“战斗”,要想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掌握好答题格式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就拿我上次参加的那场历史考试来说吧,有一道论述题可把我给难住了。
题目是这样的:“请论述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 当时我一看这题,心里就“咯噔”一下,这范围也太广了吧!但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啊。
我一开始就犯了个大错,没有好好规划答题的结构。
我拿起笔就开始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结果写得乱七八糟。
等我写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前面说的有些观点重复了,后面又有些重要的点没提到。
那叫一个后悔呀!正确的答题格式应该是先有一个清晰明了的开头。
比如说:“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且多方面的影响。
” 这就像是给老师一个预告,让他们知道我接下来要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
然后呢,得分点要明确。
比如先谈工业革命对英国农业的影响。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以前靠人力和畜力耕种的大片农田,现在逐渐被机械化的农具所取代。
新型的播种机、收割机等设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原本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农活,现在依靠机器就能轻松搞定。
这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还让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
” 在论述这个观点的时候,得把细节说清楚,比如说具体是哪些新型农具,它们是怎么提高效率的,产量增加了多少等等。
接着再说说对工业的影响。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规模的工厂所替代。
工厂里到处都是轰鸣的机器声,纺织业、煤炭业、钢铁业等迅速发展。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成为了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它推动着机器不停地运转,生产出大量的商品。
原本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人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形成了早期的工人阶级。
” 这里就得把蒸汽机的作用、工厂的变化、工人阶级的形成等细节描述得详细些,让老师一看就知道我是真的理解了这个知识点。
历史评价评述类答题方式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பைடு நூலகம்保障制度的演变》
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2.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 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2) “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 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3)“怎么样”,即你 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 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 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 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 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 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 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 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 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 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 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 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11分)
答题模板 1.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 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
解答评价类主观题方法一般有三种,即一分 为二评价法(最常见的解题方法。它一般展现了 问题的两个方面。有的同时需要坚持重点论。根 据题意也可选择其中某一种观点进行论证)、分 阶段评价法(如科举制)、主客观评价法(如西 方侵略)。
历史评述题答题方法
历史观点评述(论、价)题综合专题设计人:赵爱玲时间:2015-5-18纵观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第41题均为多角度评述题,单题总分均为12分,因其要求考生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作答,故俗称历史小论文题。
初遇此类题型,许多考生常常发怵,有的考生甚至在考试中放弃作答,从而痛失12分,留下了诸多遗憾。
其实,此类题型并非难不可破,只要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凭借扎实的历史学科素养和作文基本功,照样可以获得高分甚至满分。
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历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
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
对于考生而言,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是有必要的。
二、特点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历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
三、题型1、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2)年高考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稳派考试41小题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2、从材料陈述看: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3、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2)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3)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最新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最新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高考历史试卷中近年来都有小论文题,而小论文题是让很多考生都束手无策的题型,解答这类型的题目需要一些答题技巧来辅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 ,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 ,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 (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_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朽: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 (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__、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高考历史观点评述类小论文答题归纳
历史高考解题模板专题:观点评述类小论文解题模板题型特点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总结提升,一定要有这部,做到首尾呼应,可以适当加入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实战演练1.(2019全国卷I·4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略【解析】首先,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
高三历史观点评述题
高考历史:观点评述类大题做题方法总结【考题示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 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一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题指导】1.命题立意:本题以西方史学家的著作原文为栽体,借助对西方崛起的不同观点和评论,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挖掘题目信息,解答问题:(1)步骤:阅读材料信息,总结材料所涵盖的几种观点,选定要答题的观点→(在自己所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选定) →史论结合组织答案(2)有效信息及推断(信息l)设问: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推论)①要选择的观点一定来自材料,而不是材料以外的其他观点。
②围绕的主题是“西方崛起”。
(信息2)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推论)本段材料描述的观点是欧洲中心论。
历史高考观点论述类试题专项指导【范本模板】
历史高考观点论述类试题专项指导观点论述题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 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外交、社会生活等。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
列表归纳总结:一、试题举例例1、(2011新课标高考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历史认识类答题模板2020
历史认识类答题模板2020人生当自勉,学习需坚持。
从这一刻开始,我依旧是我,只是心境再不同。
不论今后的路如何,我都会在心底默默鼓励自己,坚持不懈,等待那一场破茧的美丽。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认识类答题模板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模板1.对国家统一的认识(1)统一实现①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②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分裂必然导致长时间的战争,使百姓身心疲倦,从而产生强烈地渴望统一进而实现和平稳定的愿望。
③ 英明君主或个人的雄才大略,也是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重要因素。
④ 历史发展表明,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不可能得逞,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战争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2)统一未实现(海峡两岸)① 海峡两岸都属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②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③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④ 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九二共识”现已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广泛认同,台独不得人心,也没有任何出路。
⑤ 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导下,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模板2.制度创新的认识① 制度创新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② 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③ 制度创新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定,国家统一。
④ 制度创新是创新之本,没有制度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⑤ 良好的制度环境本身也是创新的产物,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创新型的政府,只有创新型政府,才会形成创新型的制度、创新型的文化。
模板3.对当今国际关系的认识① 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观点评述类小论文解题模板题型特点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总结提升,一定要有这部,做到首尾呼应,可以适当加入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实战演练1.(2019全国卷I·4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略【解析】首先,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
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
2.(2019全国III卷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
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
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
话剧《黑奴恨》(1961年上演)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略【解析】“《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通过这材料却发现,不同时期对这本书添加了不同的内容,如“1901年译”的加上了“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内容与当时中国民族矛盾尖锐,救亡图存兴起的革命思想宣传有关,而“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加入了“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这些内容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直接相关等,由此可以得出观点: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然后以材料中不同时期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史实为证据进行论证即可。
3.(2018全国II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
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订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
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从张之洞经营汉阳铁厂初期遇到的问题和挫折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经济决策要遵循客观规律。
张之洞开始创办汉阳铁厂时忽视了先要确定煤铁的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的一般规律,先购买安置机炉,结果却因没有合适的煤或者煤矿生产的煤与机炉不适用而导致了生产的延误和损失。
近现代中国政府在领导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等原因,忽视或违背经济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反之则往往能促进经济建设的良性甚至加速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
例如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全民大炼钢铁,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钢产量比去年翻一倍的高指标,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浪费大量自然和社会资源等严重后果。
后来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合理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遵循客观规律,“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总结以往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解析】本题以小见大,从一个近代企业发展的个案,推广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经验教训道理规律认识等)。
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提出依托汉阳铁厂的发展历程得出的启示,启示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然后再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尤其史实说明这个启示的正当性、合理性、普遍性、重要性、指导性。
论述过程不仅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而且要史实准确,逻辑严谨,文体结构完整。
本题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和中国历史现代化进程的正确认知。
同时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现代化是一条重要的学习线索。
现代化史观和唯物史观并补充。
现代化是研究历史的一种范式,唯物史观是哲学意义上的指导思想。
现代化也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研究的。
考生可以从引进设备(往往后发国家现代化初始阶段)和自主创新(现代化深入发展,向现代化强国迈进);大型重工业企业(尤其在后发国家)在加速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结合史实进行阐述。
4.(2018全国III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汉书•古今人表》对历史人物的等级排列体现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政治观点。
至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品评历史人物时,抬升儒家代表人物的地位,依据儒家思想的相关主张赋予某些历史人物的等级。
例如上述表格中,班固把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放在了上上等,把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放在了上中等,却把与儒家思想有冲突甚至是对立的道家创始人老子、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放在了中上等。
儒家提倡仁政、以德治民,反对刑罚尤其暴政,因此把他们认为仁德爱民的代表君王尧、舜、周文王等放在了上上等,而把虽有统一“天下”的不世之功但却崇尚以法家思想治国尤其晚年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刑罚和赋役的秦始皇放在了中下等,尤其把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商纣放在了下中和下下等的位置。
因此《汉书•古今人表》对历史人物的等级划分未必客观公平,带有了浓厚的思想倾向,但却客观上反映了作者提倡的和那个时代普遍流行的思想观念,是研究汉代思想面貌和变思想迁的一份比较有价值的史料。
【解析】先依据材料拟定一个题目,史学家的历史观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表格中上上、上中人物的分布看,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者都居很高的等级,被称为圣人和仁人,受到推崇,而不符合儒家仁政思想的的暴君夏桀、商纣受到批判。
同时也要看到班固的历史观也有所突破,如在重农抑商的背景下,私商的代表子贡、范蠡也被称为智人,得到肯定。
言之有理即可。
5.(2017全国III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
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和近代工业的兴起阐述: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以后,洋货涌入,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工业兴起,传统的小农经济进一步遭到冲击。
尽管近代工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不占主导地位,并不断受到阻碍,但依然艰难地发展,推动中国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