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

合集下载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初中古诗文选篇中,最早的可以上溯到《诗经》,下至明清时期的诗文。

作者大都是才高八斗、清高孤傲、卓然不群之人。

受儒家“出仕入道”思想的影响,他们大多都有满腔的报国热情,都满心希望自己能受到朝廷的重用,出仕做官、为国为民效力。

但是,就因为才华横溢,性情清高孤傲,总不见容于当权者。

他们或忧民疾苦、极力主张改革变新,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遭贬斥;他们或待遇不公,才高遭妒,怀才不遇、抑郁终生;他们或命运坎坷,历经战乱、惨遭国破家亡之不幸,一生或贫困潦倒或慷慨就义,让人悲叹。

2、精神支柱——儒家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

古代文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崇尚“仁义礼智信”,历来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以仕途为人生的唯一正道。

从孔子的《论语》中,我们感受到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以待人的仁爱哲学;感受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感受到他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坚定信念;但是,中国古代文人灵魂深处渴望建功立业的同时,又要求保持人格独立。

3、人生抉择:入世的艰难与脱世的超然。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强烈冲突时,古代诗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抉择:或勉强入世或超然脱世。

出仕者,才情极高,却多半不为世俗所接受,多被贬斥,出任一官半职,在艰难中维持自己做人的尊严和坚守自己的操守。

4、情感主线: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古代文人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有着相当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管现实生活中遭遇多么不公平的待遇,也不管现实生活给他们带来多少困扰和灾难,在他们的心中依然有着一条永远也割舍不下的情思:“爱国” !当中有对先帝后主忠心耿耿、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军师诸葛亮;有甘冒生命危险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力谏暴秦的唐雎。

他们高贵的品质让今人肃然起敬!二、古诗文情感教学——披情以入文古代诗文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彪炳千秋,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字表达功底深厚,更主要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历代人民的思想感情有着相通之处,今天读来人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情动而辞发 披文以入情

情动而辞发 披文以入情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作者:孔婧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16期《文心雕龙》中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小学美术教学其实也和作家著文一样,蕴涵着强烈的情感。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情感的渗透和熏陶在美术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真切的教学情境,以情激情,以言动情,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奏出动人的乐章。

一、角色互换策略美术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最好的爱是放手,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让教室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

教师不要高高在上,最好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平等地交流、讨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种平等、愉快、欢畅的气氛。

二、合理评价策略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从学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学生时隐时现的闪光点,更要有一颗匠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和他们的心跳形成和谐的节拍,产生共振的效果。

教师的思想工作,要少一份“理”,多一份“情”,添一份“趣”,进而点燃信念的火种,燃烧为熊熊之火。

由此,笔者深深地认识到正确处理学生所犯的错误,有效地惩戒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美术课应采取多元、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措施,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精彩的展示,多一些喝彩;对一些离题的展示,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

在我们古城曲阜,至今还保留着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房屋建筑上的窗花雕刻、精美的龙柱、硕大的碑文、木雕构件、根雕、木刻工艺品,遗留下来的古家具,圣贤祠中的壁画等,都是难得一见的民间工艺品。

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组成志愿者小组,合作互助,进行曲阜手工艺品的制作。

学生刚开始进行手工制作时非常踊跃,展示时也很积极,可是制作的很多作品都不尽人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白杨礼赞》托物抒情散文教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白杨礼赞》托物抒情散文教学

以景衬物
3.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决不是平凡的树!
以形塑物
3 白杨礼赞之三读
礼 3.白杨
赞之三读: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以景衬物
3.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决不是平凡的树!
以形塑物
4.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c此处省略学生讨论并概括要点的过程)
礼 3.白杨 赞之三读:
思考: 那它不是树, 是什么?
当 你在 积雪 初融的 高原 上 走过
看见平坦的 大地上 傲然 挺立 这 么 一株 或一排 白杨树,难道 你就只 觉得 它 只是 树?
难道 你就不 想
到它的朴质,严 肃,坚强不屈, 至少也 象征了 北方的 农民?
决不是平凡的树!
礼 2.白杨
赞之二读:
5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
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
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
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斜逸出。它的
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
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
朗读设计方案:朗读时要特别注意“实在” 和 “赞美” 两个词的重读,句末感叹号也提示我 们要直接读出赞美的语言。由于从首段中我们 还不知道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因此应含蓄深 沉,不宜过于激昂。
礼 1.白杨 赞之一读: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礼 1.白杨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文贵有情,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情感是碰撞出读者心灵火花的电石,学生只有用真情去拨动教师的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共鸣,得到赏识。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习作生出真情来呢?一、素材选择——至真、至善、至美、至浓(一)至真。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王国维)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真情缘于真事、真人,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典型的材料,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以求得文章之感情真挚。

如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在我懂事的时候,妈妈总说她浑身疼痛,但她却坚持劳动。

站不起来,就跪在地上,一锄一锄地耕耘,一寸一寸地前行。

劳作间隙,妈妈再艰难地步行十几里,去买中药。

然后,用几块石头,把药锅架起来,煎煮。

晴天还好,一到阴雨天,柴草都燃烧不起来。

妈妈就趴在地上,用嘴吹,浓烟冒出来,炭灰飞出来,妈妈的泪出来了。

不知道是烟熏的眼泪,还是伤心的眼泪。

作者观察细致,体悟深入,描写真实动人,读来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二)至美。

不管是命运多舛、事业曲折,还是得意、快乐,只要符合生活和艺术真实的,符合人性真善美的,就能打动人。

如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

迷朦的月色下,几朵刚开的昙花散发出缕缕清香。

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

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

那一片片花瓣像是水晶雕成的,连花脉都清清楚楚。

作者对花做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三)至浓。

感情要浓,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如考场作文《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我回房间整理东西,妈妈收拾碗筷。

忽然我想到告诉妈妈学校要体检了,可是到了厨房,我分明看到,妈妈正在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庆幸妈妈没有看见我。

情动辞发 披文入情

情动辞发 披文入情

情动辞发披文入情作者:蒙丽萍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01期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唯情能动人,唯情能感人,情在文学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所以,在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感情真挚。

唯有真情,才是作文最重的砝码,才能拨动那难以触动的心灵之弦。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王国维语)真情缘于生活,只有积累真实的、典型的生活素材,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文章的感情才会真挚,才会获得青睐,才会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文章是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之一,从年龄角度看,作文的审阅者往往是教师,他们大多数处在人生长河的主流,他们所感悟的正是人世的真情,人间的真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关照。

同时也代表着积极向上的价值主流,进取中有反思,张扬中有沉重。

因此,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命脉,就显得至关重要。

无论是谁,都抵不住浓郁的情感攻势,这温柔的招式并不凌厉,却摄人心魄,让人最终臣服。

在此,笔者结合范文分析如何在记叙文中进行情感的抒发表达。

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特点剖析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但人和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要在一定的环境里生活,事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发展。

这个环境其实就是景物,情感的抒发如果蕴蓄在景物里,就是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的文章,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才有那种虚实之间的妙处;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情与景才会相得益彰。

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也就是说,情景交融的最大好处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以形体,在对景物的描摹渲染中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在美妙的环境里体验美好的情感,是很惬意的。

(二)范文引领一个蝉鸣稀薄的夏日,窗外阳光正好,从指缝间看去依旧灿烂如昔。

远处街道上空飘来的细尘气息,记录着这个小镇特有的味道。

我随手关掉音响,刚才还飘荡在房内的歌声顿时消散。

《月下独酌》教案(精选9篇)

《月下独酌》教案(精选9篇)

《月下独酌》教案(精选9篇)《月下独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以《月下独酌》为例子,引导同学披文入情读诗歌。

2、透过李白的饮酒诗解读李白的内心世界,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孤独孤独。

【学法指导】披文入情。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最终感情的。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

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同学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察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紧扣文本中的情感要素绽开有效的对话,真正提高同学解读文本的力量。

本课重点借助《月下独酌》指导同学借助吟诵、想象、品鉴、质疑等方法,深化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下一步深化解读古诗、进一步提升同学阅读古诗词力量打下基础。

1、吟诵悟其情吟诵,用声音传达诗中韵味、气概、情致。

反复吟咏,用自己的心灵与声音去碰撞诗人的灵魂与声音,反反复复,二者合拍之时,便心有灵犀。

2、想象入其情融入联想与想象,揣摩并补足字里行间隐含的画面与情感,如临其境之时,便恍然顿悟。

3、品鉴咀其情品尝鉴赏绝词妙句在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意境营造、情感传达等方面的独特效果,从而加深对诗情的领悟。

4、质疑解其情生疑而激思,激思而求证,百思而得其解。

沿着怀疑去追思问题的真相是读诗必不行少的解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部分:1、布置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这一步意在扩充同学的学问积累,并为学习李白饮酒诗做预备。

2、布置同学将《月下独酌》中存有怀疑的字句记录下来,小组内争论。

3、布置同学融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揣摩字里行间隐含的画面与情感,将《月下独酌》改写成现代文。

文心雕龙经典

文心雕龙经典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关于写作的经典句段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文心雕龙·养气》。

针劳:诊治劳累。

药倦:医治疲倦。

这两句大意是:通过安闲自在来消除劳累,通过谈话说笑去医治疲倦。

人的体力或精神的疲倦劳累,大多是由于连续劳作,大脑和肌肉高度紧张所致。

使身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人谈天说地,神情愉快,这种积极休息,可以使大脑和肌肉松弛,精神趋于和缓,疲倦劳累也就会自然消除。

这两句可用以指导人们消除疲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心雕龙·知音》。

缀文者:指作者。

观文者:指读者。

披文:阅读、分析文章。

入情:进入作品规定的情景中,指被打动。

这两句大意是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

这两句话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论述了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强调了真情实感对于作品的重要性。

可供引用论述或说明只有当作家胸中感情澎湃,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

如果仅仅为文而文,矫情造饰,那么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会具有感染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知音》。

操:掌握。

声:指音乐。

器:指武器。

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方能通晓音乐;只有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方能识别武器。

刘勰这段话的原意是: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一部文学着作,首先必须阅读大量作品。

《意林》引《新语》:“子云(扬雄)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刘勰语盖自此化出。

我们今天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工作中,仍须提倡刘勰的这一唯物的观点。

鉴赏文艺作品,既要善于识别香花与毒草,还要善于鉴定砾石与宝珠。

提倡“观千剑而识器”,就是强调比较。

刘勰的这种强调亲自实践.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充分比较来鉴别事物性质的观点,同佯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刘勰在

刘勰在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的“人情”。

刘勰在这里说明了“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所起的重要作用。

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观文者,更是讲文者,如何能把一篇文章讲好,让学生和创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如果我们能做到“披文以入情”并进一步做到“讲文以入情”,以“情”再现课文的意境、氛围,以“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将有助于学生的“沿波讨源”。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应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能使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领悟到真谛,陶冶情操,并在此基础上联想、想象,从而达到思维的飞跃。

这种授课艺术不仅需要授课者本身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品.同时还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即作为一个教师必不可少的火一样的激情。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情感呢?一、从宏观上把握好文章的基本风格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近千篇文章,这些文章文风不同,格调迥异,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每篇文章的基调。

如果一篇文章的基调是豪放的,教师却采用柔婉的语调去讲解,不管他分析得如何透辟、详尽,这节课从整体上讲他已失败了,因为他丢掉了文章的灵魂。

凡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每讲一篇文章,胸有全局,从导语开始就定下文章的基调。

比如同时谈“笑”的文章,从风格上讲各有千秋,冰心的《笑》,意境悠远,语言优美,创造了一种恬美、淡远、优雅的气氛;曹雪芹的《笑》明朗爽快,使人忍俊不禁;高尔基的《笑》幽默活泼。

这些文章之所以具有不同的基调,一是因为体裁、内容的不同;二是因为每个创作者风格的不同,讲解这些文章时,就要因材定调,避免那种千篇一律的讲课风格。

豪放激昂型。

这种文章激昂豪迈,犹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

偶遇知音原文翻译

偶遇知音原文翻译
审查鉴别请不要因它而错听。
唯有遵守评论鉴赏的规则,
才不会搞错迷失方向。
【评析】
《知音》的“知”是懂得的意思,“音”指音乐。“知音”即懂得音乐。刘勰用“知音”作篇名意为:文学也如音乐一样需要“知音”的评论和鉴赏。本篇论述了如何进行文学批评,是刘勰批评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著。
全篇分四部分:一、讲“知实难逢”。刘勰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班固、曹植等人为例,说明古来文学批评“贵古贱今”,好的文学批评家难于逢遇。二、讲“音实难知”。因为文学作品本身的抽象复杂,以及评论家见识有限又各有偏好,所以做好文学批评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三、讲文学批评鉴赏的方法:评论者应该博见广闻,以增强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提出“六观”,即六个评价的角度,从此出发来考察其作品。四、提出文学批评的理论根据。
④“敬礼”二句:敬礼,丁虞的字;润色,修改文章。曹植《与杨德祖书》中说,丁虞请他修改文章并说:“后世还有谁能知道我,能够改订我的文章呢!”曹植称赞这是“美谈”。
⑤史迁:司马迁。
⑥诮:责怪,讥讽。
⑦抑:贬低。
【译文】
知音多么困难啊!音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音乐的人又实在难遇到,碰到知音的人,千年只有一次吧!从古以来的“知音”,大多看轻同时代的人而怀念古代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后来知道同时相处了,结果韩非却被囚禁,而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这岂不是明白地看出了对同时的人看轻吗?至于班固和傅毅,文章不相上下,然而班固却嗤笑傅毅说:“下笔便没完没了,不能自己休止。”及至陈思王曹植评论文人的才能,也极力贬低孔璋,丁廙请他修饰文辞,便感叹他的话说得好,刘脩喜好诋毁别人的文章,便把他比方为爱攻击人的田巴:从这些议论里,曹植的用意也可以看到了。所以魏文帝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这并不是空话。至于像楼护这种摇唇鼓舌的人,却荒谬地想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要咨询请教东方朔”。于是桓谭这些人,都对楼护的谬论相视而笑。他本来没有地位,轻率的发言被人耻笑,何况是文人,难道可以乱说吗?所以观察得深切明白,却又看重古代而轻视现代,两位君主便是;文才确实鸿博懿美,但却只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的,班固和曹植便属于这一类;学识够不上谈论文章,却把伪谬当成是真实的,楼护便属于这一类。刘歆看了扬雄的《太玄》后说:“我怕后人用它来盖酱瓮。”这难道是多余的感叹吗?

《读山海经 其九》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读山海经 其九》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读山海经其九》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读山海经·其九》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创作的《读山海经》系列诗篇中较为著名的一首,体裁为咏史诗,此诗为第九首。

这首诗作者通过对“夸父逐日”这一神话传说的感慨,表达出对英雄豪杰的向往欣羡之情。

作品原文:读山海经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①,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②?余迹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作品注释: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

②倾河:把河水倒干,即饮尽河水。

③余迹:本意为遭迹,此处兼指夸父之遗愿。

邓林:古时邓、桃二字音近,邓林即桃林。

作品译文:夸父生出一宏大志向,竟然是要与太阳赛跑。

他们同时到达虞渊的日落处,似乎没能就此决出胜负。

夸父既有如此奇才异能的神力,倾黄河渭水又怎能够他喝呢?夸父遗留下的手杖变成了桃树,功业最终成就于身后。

作品鉴赏:《山海经》一书记载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其中《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所载夸父追日的神话更饶奇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海外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

逮之于禺谷。

”(《大荒北经》)夸父追日的神话以绝妙天真的想像极度夸张地表现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第九首(“夸父诞宏志”)即据此写成。

但诗人不是一般地复述神话的情节,而是凭藉卓越的识见,运用简妙的语言,对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因而又有其不同于神话的审美价值。

神话反映事物的特点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反杜林论》)。

因此,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

此诗对夸父追日其人其事的歌咏,自然也是一种含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歌咏。

诗人之言在此,诗人之意则在彼,所以不像直陈情志的诗那么容易理解。

但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读山海经》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读山海经》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读山海经》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读山海经》是晋末宋初的诗人陶渊明所著作的五言诗。

《读山海经》共十三首。

《山海经》共十八卷,是一部包含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等多方面内容的重要文献。

详细参考:《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读山海经·夸父诞宏志》《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二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其三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其四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其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其六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其七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其八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其九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其十一巨猾肆威暴,钦䲹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四,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其十二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

列夫 ・ 托尔斯泰说 : “ 艺术起 于至微 。” 说 的就是细节对于艺术
验的情感一致 ,作文所要表达 的思想确 实是作者 自己的思 想 , 作 的关 键作用 。要在文章 中表达真挚的感情 , 用好细节至关重要 。 文所写的事实反 映了生活 的本质。 考生耳熟 能详 的《 背影》 中有个感人至深的细节 : 在高考 作文评分 标准 中, 作文 的感情表达作 为基 础等级 “ 内 朱 自清对父亲 的感情隐忍而真切 , 怎么表 达?作者选取父 亲 容” 项 的重要 构成部分 , 被具体地 从高 到低分 成 四个 等次— —感 翻越 月台给 自己买 橘子 的细节 , 倾 注 内心 的感激之情 , 以最饱 满 情真挚 、 感情 真实 、 感情基本 真实 、 感情虚假 , 以此 区分 文章 的高 的笔 墨 , 以精雕 细琢 的方 式 , 把父亲 买橘子 的动作 、 衣着和体 态 , 下, 并作为基础等级“ 内容 ” 项 的重要评分依据 。所谓 “ 感情真挚” , 点点滴滴 , 细致入微地描写出来。父亲上月 台 , “ 他用两手攀着 上 是指行文真诚 、 恳切 、 感人 , 这样的文章才能进入一 类 ; 所谓 “ 感情 面 , 两脚 再向上缩 ; 他肥胖 的身子 向左 微倾 , 显 出努力 的样子 ” ; 下 真实” , 是指行文朴实 自然 、 不造作 , 也就是谈 自己的见 解 , 抒 自己 月 台时 , “ 他先 把橘子散放 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 下 ,再抱 起橘 子 的情怀 , 只是 其真诚 恳切度还不 足 以深深 打动人 , 这样 的文章 属 走” 。写得多 么真切 !只有行走不便的老人才是这样 的动作 。写父 于二类 ; 所 谓“ 感 情基本 真实 ” 是指行文有 造作 的痕迹 , 但总体 尚 亲 回到车上 , “ 将橘 子一股脑儿放在我 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 属于 自然 , 这样的文章属于三类 ; 所 谓“ 感情 虚假” , 是指行文矫 揉 的泥土 , 心里很轻松似的” , 爬 了两次月 台, 衣服哪能不 沾上泥土 ? 造作 , 说假话 , 抒 假情 , 写假事 , 这样 的文章只能属于四类 。 “ 心里很轻松似的” ,则是从父 亲的动作推想 出来 的心情状态 , 推 我们必须培育真挚的感情 , 也必须学会表达 自己真挚 的感情。 想得真实可信 。作 为一个父 亲 , 给儿子做完 了他认为应该做 的事 ( 一) 怎样培育真挚的感情 情之后 , 哪有不“ 心里很 轻松” 的呢?可 以这 么说 , 没有这些细节 ,

情动而辞发论文

情动而辞发论文

情动而辞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久而弥香,缺乏真情实感,读来即味同嚼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为此,我们的作文,要从字时行间现真情、深情、浓情、美情,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这样的作文才是成功的。

一、现况反思受作文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旧的作文模式干巴巴地强调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学生讨厌作文、惧怕作文。

学生炮制出来的作文不仅言之无物,且缺乏鲜明个性和真情实感。

1.虚伪浅薄,空唱高调为了赚取他人的眼泪,学生往往编造一些“感人”的事迹。

在他们的笔下,什么样的“感人事件”都会发生,让阅卷老师看得实在是“欲哭无泪”。

要么为让文章空唱高调,追求“文气”,故作粗鄙;又或者自命不凡,故作嗟叹。

这些都使得作文感情虚伪,议论浅薄。

尤其是到了90后,他们老是自许为忧伤的一代,是迷惘的一代,作文中常常故作忧伤,可他们为何而愁,说不出,道不明,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纠结”,连他们自己都莫明其妙。

2.堆砌套用、抄文成风文章里堆满了诗文名句和名人事例,却很少有学生对某诗某人的真切感受和独特评论。

这类文章貌似富有理性,很有见解,其实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真情实感,是按照某种套路、某种模子复制出来的,是“为文造情”的标本。

更甚者,一抄了事。

平时作文,有机会的话,抄手机上下载的内容;没机会的话,抄现存的作文书;连抄作文书的机会都没有的话,那干脆抄背过的课文,改头换面便成了他的作文。

还谈什么真情,说什么实感?3.素材老旧、没有新意虽然现在的考试要求学生作文的材料要新鲜,考查考生是否关注生活。

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写“地球人都知道”的人和事,比如频繁地使用雷锋、居里夫人、杨利伟、刘翔等例子,老师一看到这类素材的作文,说实在的都不想看了。

学生甘愿把自己当成“古人”,或者还是小学生,一个素材从小学一直用到高中,百用不厌,没有自我的生活感,找不到时代气息。

二、对策探究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究竟留下多少的文章,恐怕没有人能够统计得清楚,然而,能够流传后世,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其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离不了“情真”。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名句欣赏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名句欣赏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名句欣赏
名句: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解释: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原文(节选):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
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

扬雄自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其不事浮浅,亦可知矣。

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

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绎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二者关系密切。

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情感教育手段去促进语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师的核心工作。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教学模式、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同时,新课程改革还明确要求把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为了顺应这个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着手于把情感教育运用到教学中去的工作。

一、何谓情感教育
情感,包括喜欢、厌恶、悲伤、兴奋、爱慕等情态,指的是对外界的刺激即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反应。

情感教育,就是寄情于教之中。

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语文学科以语文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传递,从而使得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是最具有情感性的学科。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情感就如同肥沃的土壤,而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

”所以,语文教师要广泛重视这片知识所生长的肥沃土壤,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素养。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许多文学佳作。

鉴赏品读文学的时候,只有我们和文章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即喜怒哀乐)。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进入了情感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做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努力创造语文教学情境。

另外,要挖掘课本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结合自己的体会,给学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情感教育有助于呈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写过《卜算子·咏梅》的两位诗人毛泽东、陆游为例,他们所写的词标题相同、曲牌名也相同。

然而,他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

这是因为一部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主观好恶和情感态度。

并且这些情感有时还受到作者本人当时所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有时会把作品当成是作者自身感情的再次呈现。

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才能够从真正上掌握教学要求中的情感因素。

此外,和学生一起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3.情感教育可以保证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结我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现在学生写的作文大都缺乏自身的真情实感,当然难以打动读者的心,让读者产生共鸣。

而且作文题材内容很狭窄,缺乏创新精神。

很多同学到2012年,还在写汶川地震的材料,北京奥运会的材料,还在写妈妈送我上学摔了一跤,老师在深夜批改作业等。

学生在大笑之后,作为教师我倍感心酸。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教育,或者是情感教育不到位。

一个没有自己感情的人写出来的文章,称不上是文章,只能说是写字。

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如果教师可以运用正确的情感教育手段,就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写作兴趣,从而爱上语文。

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手段呢?
三、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1.课程导语设计挖掘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习是一门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感悟的特点。

而周敦颐也曾经说过:“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

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

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

”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语的时候要充分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进入课堂,从而师生产生心灵的碰撞,争取一上课就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化为主动。

2.教学过程中,将作品流露出来的感情和实际生活中的感情交融
在课程导入语之后,随之进入作者的正文部分。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把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同时把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情感引入文本中去。

以《爸爸的花儿》为例,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在父母呵护下的孩子。

我是这样使实际生活和文本思想结合在一起的:让学生回忆往事,有
什么事情让他们感受到父亲严厉而无言的爱呢?而《猫》这篇文章通过作者自己养猫的经历,讲述了待人接物的道理。

把这些道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弦。

3.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钻研教材,查阅作者的写作背景,并将二者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情感因素,和学生一起细心揣摩作者的情感。

只有教师有了这种情感,才能把自己的体验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广泛重视情感教育手段,以
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精心设计课程导入语,激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王连云.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何炳骅,云天椿,林志荣.语文教学系统纲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郭国营.论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08(26).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