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科学2.3研究透镜练习题

合集下载

最新精选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研究透镜练习题第一百篇

最新精选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研究透镜练习题第一百篇

最新精选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研究透镜练习题第一百篇第1题【单选题】照相机镜头的设计是应用了凸透镜的( )作用。

A、聚光B、放大物体C、使物体成像D、透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望远镜的镜片是( )。

A、凹透镜B、凸面镜C、凸透镜D、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海市蜃楼”属于光的( )。

A、反射B、折射【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凹透镜具有( )的功能。

A、聚光、放大B、散光、缩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A、光的反射B、光的直线传播【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近视镜是凹透镜。

______【解析】:第7题【判断题】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能发光的物体就叫光源。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了______和______。

【解析】:第10题【填空题】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______。

两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水滴是天然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由于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______。

【解析】:第13题【解答题】说一说,为何会有海市蜃楼的奇特景象。

【答案】:【解析】:第14题【解答题】小水滴为什么有放大的功能?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有哪些?【答案】:【解析】:第15题【解答题】用放大镜将太阳光会聚到火柴头。

观察发生的现象是:实验说明:【答案】:【解析】:。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研究透镜作业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研究透镜作业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1 .()中的影像是()的,()中的影像是()的。

2.()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会在()上发生(),这种现象叫()。

3.()和()都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

5.(凸透镜)有()作用;()有()作用。

6.()能使光线(),()能使光线()。

7.()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不能。

8.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9.()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

10.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

11.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

1。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岗德完小:高红玉(整理)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4、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5、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6、太阳的位置越高,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的位置越低,物体的影子越(长)。

7、太阳的位置越高,气温越(高),太阳的位置越低,气温越(低)。

8、一年内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昼夜相等。

9、纬度越高,夏季白天(越长),冬季白天(越短)。

地球北极则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

10、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太阳大约在(西方)。

11、影子与太阳分别在物体的两侧,影子的底端是与物体相连的。

12、影子是(灰色的),无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一样。

13、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不变的)。

14、(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2、太阳钟1、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2、(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3、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4、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5、根据日晷晷面所放置的位置不同,日晷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立晷)、(斜晷)等。

6、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最全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最全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最全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6、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8、(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17、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18、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19、(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20、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21、(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22、(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23、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2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5、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2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2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28、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9、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30、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31、(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32、(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33、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昙花)、(夜来香)等.34、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35、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等.36、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1)不伤害小动物.(2)不惊动小动物.(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5)不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简答题:1、问: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2、问: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3、问: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4、问: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或自西向东自转)5、问: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答: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1 / 46、问:阅读了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的资料后;你有什么想法?答: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事业也是在争论中不断进步的.7、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刺猬:喜静怕光;白天休息;夜晚活动蛾:常在夜间活动狗:一般根据主人的生活习性而定;狗一般早晨起得较早;晚上睡得较晚(和主人差不多);当然晚上有事也会“加班”;狗是很尽职的;夜视能力较强;因此保留了夜行的本能.蝴蝶:为典型的昼间活动性昆虫(有些种类喜欢在强光下飞行;有些则爱好在阴暗处飞行).猫头鹰:夜间活动;白天视力变差;如不小心现身还会被其他鸟欺负公鸡:在夜间不能够看到东西;早晨一看到光亮就打鸣;因此属于白天活动的动物蜜蜂:白天采蜜;晚上回巢蝙蝠:昼伏夜出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菊花是短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需要每天8-12小时数;就能加快发育提前开花.反之;如果超过12小时日照时数就会推迟开花.除菊花外;一品红、蟹爪兰等也属于短日照花卉.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5、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6、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8、(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9、(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10、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11(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能使光线(聚焦);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12(凹透镜)有(缩小)作用;能使光线(发散);不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13、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14、(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15、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16、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17、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18、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18、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19、(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20、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21、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22、(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23、(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根据(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24、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25、(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26、(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27、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28、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29、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一、1.光在同一种物质(空气、水中、真空)里沿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是古代墨子发现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特点:上下颠倒;左右向反.3.一般指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物体叫光源;通常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二、4.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射物.例如:潜望镜和万花筒5.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的像左右是相反的;两面直立的镜子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的方向也不同.三、6.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2 / 4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7.凸透镜的镜片特点:中间厚;边缘薄.作用:扩大;可聚光.成像特点:放大倒立.如:放大镜、老花眼镜片.凹透镜的镜片特点:中间薄;边缘厚.作用:缩小;使光发散.成像特点:缩小正立.如:近视眼镜片.8、望远镜是把凹凸镜片(凸在前;凹在后)看到正立像;两个凸透镜放在一起;出现放大倒立的像.四、9、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构成的.不同的单色光会合成不同的彩色光.10、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的颜色过滤掉.五、问答题:1、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2.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3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答:是的;小孔所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试用光的折射道理解释水中的物质弯折现象1、光的行进自然光:闪电太阳萤火人造光:灯泡蜡烛焰火解释光的现象: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用什么办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可以在水中加入细小颗粒的物质;如粉笔灰.2、照镜子照镜子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1、在镜子中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光路是可逆的.2、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两面镜子成90度;镜中出现三辆车;如果成60度;将出现五辆车;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3、研究透镜透过不同镜片观察物体;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是正像.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4、彩虹的颜色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当圆盘旋转起来时;彩色顿时就会消失;而呈现出一片灰白色.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都是电池惹的祸第三单元《电和磁》*1、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3、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4、只能使用(电池)实验;不能从插座接电.*5、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7、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铝等);酸、碱、盐的水溶液(硫酸、盐酸等);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盐水;湿木头*8、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塑料梳子);橡胶(橡皮);玻璃;陶瓷;干燥的木头;木铅笔等.*9、避免触电的方法有:(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10、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线是否连着.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11、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12、常见的磁铁有(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菱形磁铁)13、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向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 N )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 S )表示.*14、磁铁的性质有:(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15、(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16、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指南针).17、消去缝衣针磁性的方法有:(用木棒敲)、(在火上烤)、(与大磁铁放在一起)18、指南针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是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端).*19、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磁性黑板)、(磁带)、(磁卡)、(软盘)、(带磁性的冰箱门)、(门吸)、(磁性铅笔盒)等.*20、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它由(电池)、(导线)、(铁钉)三部分组成.3 / 4*2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是: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再接通电路.22、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2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24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25、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相同点是:(都能吸铁)、(都有磁性)、(都有磁极)、(都能指示方向).*26、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不同点是: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的方向)可以控制和改变;磁铁却不可以.*27、电磁铁的应用有:(电铃)、(电动机)、(电扇)、(电磁起重机)、(电话)、(磁悬浮列车).2、导体和绝缘体潮湿的物体和大部分的风筝线都是导体;易触电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如何判定手心里的电线是连着的还是断开的:用电池和灯泡将电线连成电路;灯泡亮起来电线就是连着的;反之是断开的. 消去缝衣针的磁性的方法:加热、砸打5、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流大小线圈匝数两极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线圈绕向、电池正负极接法有关.电磁铁和磁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都有磁性不同:磁铁磁性是永久的;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所以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2、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3、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4、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6、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7、我们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 *8、(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9、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10、测肺活量的方法:深吸一口气吹大一个气球;测气球最宽处的周长;或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倒立;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向水里吹气;排出的水量就是肺活量.11、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是: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12、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1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14、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位于(左胸部);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15、(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16、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相同).*17、(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18、(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19、保护心脏的方法有:(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2、做出正确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思考.3、(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4、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5、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6、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7、科学家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毕达哥拉斯——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柏拉图——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亚里士多德——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托勒密——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阿尔哈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8、(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4 / 4。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3 研究透镜练习卷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3 研究透镜练习卷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3 研究透镜练习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1 . 日晷是用(______)来计量时间的。

2 . 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________)来帮助测量。

二、简答题
3 . 请列举出三种能帮助人们看得更清、更远、更多的东西。

4 . 说一说你认识的测量工具有哪些?请写出三种。

5 . 凸透镜将太阳聚焦后有哪些神奇的本领?
6 . 如何研究透镜
7 . 教室里的桌椅坏了,需要修理,这时候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
二、简答题
1、
2、
3、
4、
5、。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有答案)-2.3研究透镜|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有答案)-2.3研究透镜|苏教版

《研究透镜》评测练习
1、基础题
填空:
①在外形上,凸透镜边缘,中间;而凹透镜边缘,中间。

②凸透镜具有、和的性质。

参考答案:
①薄,厚;厚,薄。

②放大、聚焦、成像
2、提高题
①凸透镜将太阳聚焦后有哪些神奇的本领?
②凸透镜的成像有什么特点?
③透镜组合后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参考答案:
①太阳聚焦后会产生很高温度,可以点燃纸张等,可以用以荒岛求生——取火。

②成缩小倒立的像。

③凸透镜和凸透镜组合可以使图像放得更大,列文虎克用两片凸透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可以制成伽利略望远镜。

3、拓展应用题
①回家自己研究:老花镜和近视眼镜与凸透镜和凹透镜有什么关系?
②开普勒望远镜与伽利略望远镜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①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②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而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用伽利略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而开普勒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开普勒望远镜比伽利略望远镜“拉近放大”的作用更大些。

2021年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3研究透镜

2021年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二单元3研究透镜

光的折射现象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 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找一些近视眼镜和放大镜来,观察它们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凸透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 镜片叫凸透镜。
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呦!
自制望远镜
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
物镜
目镜Biblioteka 练习与拓展填空题1.观察插入水中的吸管会发现吸管好像弯折了,这说明光线从 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 交界面上 ) 发生( 弯折 ),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折射 )。 2.像放大镜这样,( 中间厚边缘薄 )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 中间薄边缘厚 ),叫做凹透镜。 3.凸透镜主要有( 聚光、放大、成像 )三个作用。
练习与拓展
问答题
1.举出生活中利用透镜的例子。
答:凸透镜:老花镜、放大镜、相机镜头、显微镜。 凹透镜:近视镜、望远镜、猫眼。
你做对了吗?
苏教苏版点教击版小输入小学标学题科科学学六五年年级级上下册册第第二一单单元 元光与我色在彩长大
3.研究透镜
苏教版点击小输入学标题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光的折射现象 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自制望远镜
光的折射现象
把一根直的吸管或铅笔插进水中,从上面看、从侧面 看水中的吸管或铅笔,你有什么发现?
1.把凹透镜用一小块橡皮泥固定在 尺的零刻度位置。
2.把凹透镜放在眼前,再把凸透镜 放在凹透镜前,观看远方的物体, 移动凸透镜,直到影像清楚为止。
自制望远镜
3.也可以根据透镜的大小,做两个 双层的黑纸筒,并把小纸筒放进大 纸筒内,以间隔最小但能伸缩自如 为好。

2019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3.研究透镜练习题第五十六篇

2019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3.研究透镜练习题第五十六篇

2019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3.研究透镜练习题第五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照相机镜头的设计是应用了凸透镜的( )作用。

A、聚光B、放大物体C、使物体成像D、透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凹透镜具有( )的功能。

A、聚光、放大B、散光、缩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A、光的反射B、光的直线传播【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海市蜃楼”属于光的( )。

A、反射B、折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

是( )现象。

A、光的折射B、光线直射C、光的反射【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望远镜的镜片是( )。

A、凹透镜B、凸面镜C、凸透镜D、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实际上,水池里鱼所在位置比我们所看到的要更( )。

A、深B、浅【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镜子能看到物体的成像说明光不沿直线传播。

B、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要比看上去的位置深。

C、镜子中的影像与实物是上下相反的。

【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反光效果越好的物体表面越( )。

A、光滑B、粗糙【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______ 【答案】:【解析】:➢第11题【判断题】能发光的物体就叫光源。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2题【判断题】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凸透镜也能成像。

______ 【答案】:【解析】:➢第13题【判断题】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凹透镜。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4题【判断题】近视镜是凹透镜。

______【答案】:【解析】:➢第15题【填空题】镜子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16题【填空题】由于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______。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 2.3《研究透镜》苏教版(含解析)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 2.3《研究透镜》苏教版(含解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3《研究透镜》一、填空1.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光在同一物质中是________的。

3.________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________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4.由于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________。

5.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是________现象。

6.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________;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

7.水滴是天然的________。

8.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________。

两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________。

二、选择9.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

是( )现象。

A.光的折射B.光线直射C.光的反射10.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镜子能看到物体的成像说明光不沿直线传播。

B.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要比看上去的位置深。

C.镜子中的影像与实物是上下相反的。

11.凸透镜的中间越厚的镜片,放大倍数越( )。

A.小B.大C.不变12.照相机镜头的设计是应用了凸透镜的()作用。

A.聚光B.放大物体C.使物体成像D.透明13.望远镜的镜片是( )。

A.凹透镜B.凸面镜C.凸透镜D.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三、判断14.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________15.近视镜是凹透镜。

________16.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凸透镜也能成像。

________四、简答题17.若是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18.举例说一下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19.用放大镜将太阳光会聚到火柴头。

观察发生的现象是:实验说明: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1.【答案】弯折;光的折射【解析】【解答】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8.研究透镜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8.研究透镜练习题

3.研究透镜
学习传真机
1.凸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能使光线。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让镜面与光线,并调节凸透镜与白纸的
,使光斑最小、最亮,会发现凸透镜会。

3.同学们在探究凸透镜的聚光实验中,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看,防止眼睛。

4.折射现象是()
A.光源发出光,穿过另一个物体时产生的现象;
B.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产生的现象;
C.光线从两个物体之间穿过时产生的现象;
D.光线受阻挡后,改变行进路线后产生的现象;
探究拓展台
1.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答案:
学习传真机
1.会聚、发散
2.垂直、距离、汇聚光线
3.太阳、灼伤
4.B
探究拓展台
1.水滴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形状相同;。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研究透镜 作业 (1)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研究透镜 作业 (1)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1、()中的影像是()的,()中的影像是()的。

2、光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会在()上发生(),这种现象叫()。

3、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
4、()有()作用;能使光线();能使物体在屏上成()。

5、()有()作用;能使光线();不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6、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放大镜有()、()、()的作用,千万不能用放大镜去看太阳,以防()伤眼睛,导致失明。

7、()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

8、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

9、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光的()原理制成的。

10、选择题
(1)将一根铅笔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铅笔好像弯折了,这时因为( )
A光在水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铅笔水下部分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
(2)()能发生折射现象
A、光在水中传播
B、光从水中进入空气
C、光从空气进入水中
(3)凸透镜的()越大,放大物体的倍数就越大
A、厚度
B、镜片
C、凸度
11、凸透镜和凹透镜有什么异同?
答:它们的共同点是透明
不同点是:凸透镜的镜片中央厚,边缘薄,凸透镜的镜片中央薄,边缘厚。

凸透镜有放大功能,凹透镜则有缩小功能。

凸透镜可以聚光,凹透镜则能使光发散。

凸透镜可以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则不能。

《研究透镜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研究透镜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研究透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研究透镜》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探究问题的背后原因和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使用“研究透镜”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作业目标1.了解“研究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三、作业内容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或者问题,通过“研究透镜”进行深入分析;2.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结论等内容;3.展示报告内容,与同学交流讨论,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四、作业流程1.选择主题: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或者问题;2.研究透镜:学生使用“研究透镜”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3.撰写报告:学生根据研究结果撰写一篇研究报告;4.展示讨论:学生展示报告内容,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5.修改完善:根据同学的反馈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

五、评价标准1.报告内容完整,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结论等;2.深入分析问题,通过“研究透镜”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核心;3.批判性思维,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建议;4.展示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展示研究成果和想法;5.参与讨论,能够积极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六、作业要求1.作业报告格式:A4纸,字体宋体,字号12号,段落间距1.5倍行距;2.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000字;3.提交时间:作业报告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不接收。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通过使用“研究透镜”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这次作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愿我们一同成长,共同进步!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研究透镜》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课程。

2019-2020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3.研究透镜苏教版练习题第四十一篇

2019-2020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3.研究透镜苏教版练习题第四十一篇

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2019-2020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3.研究透镜苏教版练习题第四十一篇反光效果越好的物体表面越()oA、光滑B、粗糙【答案】:A【解析】:[解答】物冰表面越光涓反光效果越好,相反地物体表面毯粗糙反光效果越差。

【分忻】本题考查光的反射。

[第2题【单选题】小孔成像的原理是()oA、光的反射B、光的直线传播【答案】:B【解析】:[解答】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缭叫小孔成墩.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屏诺上窗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彖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擂的性质。

[彻本题考查小孑成像。

》第3题【单选题】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镜子能看到物体的成像说明光不沿直线传播。

B、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要比看上去的位置深。

C、镜子中的影像与实物是上下相反的。

【答案】:B【解析】:[解答】A.J镜子中可以看到物体的成像反映的是光的反射现象,选酬滋法是借误的,不符合题意;B.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存在,水中鱼的位置tkW上去的位蚩深,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逝意;C横子中的影响与实物上下是一致的,左右是相反的,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支为:B.[分忻]光的折射指的是光从f 介质斜射入另一呦质时,悖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必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氮第4题【单选题】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

是()现象。

A、光的折射B、光线直射C、光的反射【答案】:【解析】: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 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研究透镜苏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五.doc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研究透镜苏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五.doc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研究透镜苏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五A、反射B、折射“海市蜃楼〃属于光的(【答案】:B【解析】:[解答]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目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洸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分析]本题折射.亠第2题【单选题】实际上,水池里鱼所在位置比我们所看到的要更()。

A、深B、浅【答案】:A【解析】:[解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F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所以我们实际的比看到水池里的鱼的位羞更深.[分析]本题齟光的折射.亠第3题【单选题】反光效果越好的物体表面越()。

A、光滑B、粗糙【答案】:【解析】:[解答]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r相反地物体表面越粗糙反光效果趣差。

[分析】本题^^6的丽。

4第4题【判断题】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凹透镜。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解答】中间厚、边缘蒲的镜片的是凸透甌中间薄、边缘厚的镇片叫凹透镜。

【分析】本题考莹凹透镜。

4第5题【判断题】近视镜是凹透镜。

________【答案】:【第1空】正确【解析】:[解答]近视镜属于凹透镜.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凹透镜亦称为负球透镜,镜片的中间時,边缘厚,呈凹形,所以又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__________【判断题】【答案】:【第1空】正确【解析】:[解答】凸透镜能使舲会聚,凹透镜能使拓分散。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E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E (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仑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凹透镜亦称为负球透镜,镜片的中间薄f边缘厚,呈凹形f所以又叫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第7题【填空题】由于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 ____________ 。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3 研究透镜练习卷D卷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3 研究透镜练习卷D卷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3 研究透镜练习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1 . 纸和金属在阳光下,(________)吸收热量更快一些。

2 . 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

3 . 阳光照射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___________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的光很强,______很高。

4 . 光是沿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快,达到每秒约________________万千米。

5 . 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是________现象。

6 .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______。

7 . 光是沿___________传播的,当它碰到不透明的物体后会发生___________现象。

8 . (_____)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_____)。

二、简答题
9 . 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10 . 电子秤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二、简答题
1、
2、。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时练习题(最全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时练习题(最全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时练习题《太阳和影子》一、填空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4、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5、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6、(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二、简答1、问: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问: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太阳钟》一、填空1、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2、(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3、(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4、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5、(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二、简答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昼夜交替》一、简答1、(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3. 研究透镜》习题1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3. 研究透镜》习题1

《3. 研究透镜》习题一、选择题1、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正确的是()。

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C.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D.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明亮的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一定能看到窗户倒立放大的像2、“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莲湖岸边的美景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旅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

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倒影——平面镜成像C.电影——凸透镜成像D.摄影——光的反射3、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C.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D.实像一定可以用实像承接4、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A.投影机 B.照相机 C.近视镜 D.老花镜二、简答题1、平凸或凹凸凸透镜能否用来制作放大镜?水滴能否作放大镜用?2、照相机为什么会有暗箱?3、空白投影片为什么是透明的?放投影片时,用一条白纸将习题的答案部分遮住,为什么在屏幕上就看不到答案?4、有些商品是有使用期限的,酒厂把装酒的生产日期用印章印在商标的背面,贴在酒瓶上,虽然字很小,但透过瓶中的白酒仍能清晰的看到日期,这是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研究透镜
一、填空
1.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光在同一物质中是________的。

3.________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________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4.由于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________。

5.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是________现象。

6.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________;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

7.水滴是天然的________。

8.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________。

两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________。

二、选择
9.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

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线直射
C.光的反射
10.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镜子能看到物体的成像说明光不沿直线传播。

B.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要比看上去的位置深。

C.镜子中的影像与实物是上下相反的。

11.凸透镜的中间越厚的镜片,放大倍数越( )。

A.小
B.大
C.不变
12.照相机镜头的设计是应用了凸透镜的()作用。

A.聚光
B.放大物体
C.使物体成像
D.透明
13.望远镜的镜片是( )。

A.凹透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
三、判断
14.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________
15.近视镜是凹透镜。

________
16.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凸透镜也能成像。

________
四、简答题
17.若是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18.举例说一下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19.用放大镜将太阳光会聚到火柴头。

观察发生的现象是:
实验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
1.【答案】弯折;光的折射
【解析】【解答】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分析】光的折射指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2.【答案】直线行进
【解析】【解答】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行进的。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质会在物体的背面形成影子。

3.【答案】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
【解析】【解答】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凹透镜具有中间薄、两边厚的结构。

【分析】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凹透镜亦称为负球透镜,镜片的中间薄,边缘厚,呈凹形,所以又叫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答案】灼伤眼睛
【解析】【解答】由于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灼伤眼睛。

【分析】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5.【答案】光的折射
【解析】【解答】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分析】光的折射指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6.【答案】凸面镜;凹面镜
【解析】【解答】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面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面镜。

【分析】凸面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面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面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面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镜,较厚的凸面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镜面的厚度有关;凹面镜亦称镜片的中间薄,边缘厚,呈凹形,所以又叫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7.【答案】放大镜
【解析】【解答】水滴属于天然的放大镜。

【分析】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结构的物体都可以做放大镜。

放大镜属于凸透镜。

8.【答案】正像;倒像
【解析】【解答】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

两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分析】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凹透镜亦称为负球透镜,镜片的中间薄,边缘厚,呈凹形,所以又叫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二、选择
9.【答案】A
【解析】【解答】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

是光的折射现象。

【分析】光的折射指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10.【答案】B
【解析】【解答】A.J镜子中可以看到物体的成像反映的是光的反射现象,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B.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存在,水中鱼的位置比看上去的位置深,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C.镜子中的影响与实物上下是一致的,左右是相反的,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的折射指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11.【答案】B
【解析】【解答】凸透镜的中间越厚的镜片,放大的倍数越大。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其放大的倍数与镜片的厚度有关,镜片越厚,其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12.【答案】C
【解析】【解答】照相机镜头的设计是应用了凸透镜使物体成像作用。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3.【答案】D
【解析】【解答】望远镜的镜片是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的。

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

三、判断
1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凹透镜亦称为负球透镜,镜片的中间薄,边缘厚,呈凹形,所以又叫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近视镜属于凹透镜。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凹透镜亦称为负球透镜,镜片的中间薄,边缘厚,呈凹形,所以又叫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凹透镜无法成像。

所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凹透镜的成像原理是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所以必须要有光才能成像。

四、简答题
17.【答案】答:光线从一种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解析】【解答】光线从一种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分析】光的折射指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18.【答案】放在杯中的铅笔像在水面处被折断了,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要比看上去的位置深。

【解析】【解答】放在杯中的铅笔像在水面处被折断了,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要比看上去的位置深。

【分析】光线从一种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9.【答案】现象:过段时间后,火柴被点燃。

实验说明:放大镜能使光线聚焦。

【解析】【解答】用放大镜将太阳光会聚到火柴头观察到的现象是:过段时间后,火柴被点燃;实验说明:放大镜能使光线聚焦。

【分析】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