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4章行政行为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14第十四讲《行政责任》
6
第一节
• • •
行政责任概述
一、行政责任的涵义 (三)政治责任与行政责任 政治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官员因其享有和行使国家行政 权而承担的维护社会制度,维护宪法精神和原则,维护国 家法律制度,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公民生命和财产不受侵 犯,维护社会稳定、秩序和发展等方面的责任。 • 行政责任主要指政府及其官员对既定法律和行政法规 所承担的责任,特别是经由考选而就任的政府常务官员的 责任。但政务类官员同时要承担行政责任,因为他们是国 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常务类官员(公务员) 同时也要承担政治责任,因为遵从和维护宪法是每一个政 府公职人员的当然责任。
28
第三节
行政责任的确定
一、行政责任的主体(承担者) 一般而言,行政责任的主体即国家。但是, 行政官员在执行职务中由于个人严重过错所造成 的不应有损害,最终却要由官员个人负责。这就 产生了行政责任主体的双重属性及其区分:
29
第三节
行政责任的确定
一、行政责任的主体(承担者) (一)政府官员行政责任的确定 官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所犯的轻微或一般性 过失,官员本人不负责任,而由国家承担;官员 故意或犯有重大过失,则必须承担责任,这种责 任的构成要件,主要表现为官员损害性行政行为 的有意和非规定性质,完全按照规定执行职务或 在不知情的条件下执行行政指令、行使自由裁量 权而产生的行政过失,官员个人一般不负责任。
4
第一节
行政责任概述
意大利首都罗马5日爆发要求总理贝卢斯 科尼下台的50万人大游行。参加示威的有知识 分子、政治家和艺术家,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 得者达里奥〃福和明星导演南尼〃莫雷蒂。示 威者批评贝卢斯科尼努力修改法律以符合自己 的利益和他的性丑闻。人们高呼:“西尔维奥, 回家去吧”!西尔维奥是这位意大利总理的名 字,加上姓氏他的全名叫西尔维奥〃贝卢斯科 尼。 5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9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1]
第19 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二、思考题4 .简述广义的行政改革。
答:广义行政改革是指一切与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归属及其行使相联系的改革。
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凡个方面理解:( 1 )在改革内容方面,广义行政改革涉及到与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相关联的诸方面的法权主体与其相互关系,并以这些法权主体相互关系的改变或调整为核心内容。
( 2 )在改革范畴上,与广义政府的内涵相适应,广义行政改革在范畴上接近广义的政府改革。
( 3 )在实施操作方法上,广义行政改革要求政治、经济、行政三大体制改革凡乎同时启动并以其他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为自身顺利发展的充足条件。
5 .简述狭义的行政改革。
答:狭义行政改革特指以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公共行政系统的改革。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 )在改革内容方面,狭义行政改革等同于狭义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在这一体制中,国家行政机关是主要的抑或是唯一的权力、行为和责任主体。
( 2 )在改革范畴上,这一改革的主要范畴大多只限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自身的改革,而不以外部制控条件的同步改变为前提。
( 3 )在实施操作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重新定位,使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析,我国的行政改革属于狭义行政改革的内容,即以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行政改革。
6 .简述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
答: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对政府的重新定位。
这是要对国家行政组织即各级政府的法定地位、行政权限、管理职能、行为方式、工作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流程、财政预算、行政责任等方面的基本原则的再认识、再设计、再组合、再规定。
( 2 )以重新定位为基础再次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通过重新定位,使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需要,适应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适应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并成为其中的主导力量,进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使政府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权威之一。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考研笔记培训资料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_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
_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方面的综合优势。
5.发展性——动态的、进步的、创新的
(二)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从渊源上说,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的分支科学。
2.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前者有赖于后者不断充实其内容,后者则有赖于前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_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_第二,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其基本任务集中在4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
3.行政管理学与企业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与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发展上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研究领域上各异的两门学科。
4.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权地位和特有
的方式、手段才能解决。所以,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章行政职能
第2 章行政职能二、思考题2 .简述考察行政职能的角度。
答:行政职能的内容、形式非常复杂,考察行政职能可以从以下凡个角度进行:( 1 )行政职能与国家的产生相联系。
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部分,因此,行政职能缘起于早期人类建立国家的政治契约。
作为国家公共权力主体之一的职能,行政职能从一开始就是与人们对国家的定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人们对国家职能设定的一部分。
因此,关于行政职能的考察,不能离开关于国家作用的考察。
( 2 )行政职能与公共行政目的相联系。
行政目的是关于政府基本价值理念的阐释和规定性,其中包括行政道德的基本价值标准。
在实际过程中,行政目的表现为政府行政目标与政府行政动机的统一。
行政目的在价值形态上表示政府存在必要性。
行政目的引导行政职能,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而相应设定行政职能。
( 3 )行政职能与公共政策相联系。
两者的逻辑关系可以表述为:为了履行政府职能而正确地制定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
这里的公共政策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主要形式。
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因此构成了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现实基础。
( 4 )政府行政职能与制度创新相联系。
关于政府公共行政原理的再认识,促使人们不断进行行政改革以调整或改变公共行政关系,进而不断实现政府制度的创新,并通过政府制度的不断创新,不断引导、诱发、推动一定的新的制度安排,最终形成良险的互动关系,不断实现社会的整体发展进步。
行政改革是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形式之一,而转变、修正、调整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是行政改革最经常的诉求对象。
8 .简述政府行政职能不断扩展的现象及其原因。
答:( 1 )政府行政职能不断扩展的现象在现代国家中,政府的行政职能较之传统行政得到了很大扩展,由于享有立法创议权,且获得了广泛的委托权,国家行政机关事实上已经涉足于相当多的立法功能、司法功能和检察功能,即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
( 2 )政府行政职能不断扩展的原因①由于当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明显加快、新的事务层出不穷、竞争日趋激烈,产生了“法律有限,人事无穷”的现象明显增多并激化了传统国家组织体制、领导制度、管理方式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扩展职能解决。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第三章行政权力一、概念题1.行政权力答: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
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①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②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⑤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2.行政主体答: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对与行政主体含义的理解有狭义、较狭义、广义之分,具体内容是:①狭义的理解认为,行政主体就是狭义的政府,亦即国家行政机关。
②较狭义的理解认为,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立法和司法机关或者其中的某些机构都可作为行政主体,原因在于立法和司法机关当中都有执行性的行政事务存在,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应该是广义的政府。
③广义的理解认为,行政权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公共组织当中,因而行政主体也就等于是公共管理主体。
依据此说法,不仅政府,就连非政府组织、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也都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主体。
3.行政客体答: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
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
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领域。
4.三权分立答:三权分立是指一种关于国家权力划分的学说,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依据这一学说建立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①以权力制约权力。
2014-张国庆 公共行政学考研讲义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公共行政学》讲义-----张国庆导读公共行政管理活动运用的是公共权力,涉及的对象是公共事务,所追求的是公共利益,运行过程也称作公共管理过程。
相反,公共性的缺失就是指谋求非公共利益。
必须一开始就强调公共行政学中的公共两个字,这是个伦理道德问题,更是所有公共行政的理论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解决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的一个重要出口。
否则不仅政府的合法性会受到质疑,行政理论也必会走向悖论。
所以公共行政学必不能走向回避价值的工具主义,必不能只以效率为行政改革目标,这对于中国现实行政的发展变革尤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 绪论(本章十分重要,一定要重视,是理解这门课的重要基础,看不懂课本的时候就回过头来从本章中找答案。
本章热门考点:行政的含义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行政学理论的发展脉络)第一节 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学从诞生之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理论、方法上的争论以及实践中的变革一直未曾停止过。
公共行政学的涵义1、 早期公共行政学发源于政治学,其研究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
虽然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还只是从理论、范畴和逻辑思辨的角度,而不是从方法,实证、技术的角度。
2、 20世纪以后,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念的传播,效率,时间动作分析等观念流行起来,“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注入到公共行政的研究中。
3、 60年代以后,以西蒙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对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提出了挑战。
这样,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两种观念就一起对原有的行政观构成冲击。
4、 但是早期行政学关于公共行政性质的界定,公共行政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界定,以及某些检验尺度的原则标准都作为宏观的导向保留了下来。
即使在20世纪后三十年的范式变革中,国家的宪政体制和国家的公共管理制度以及政府的主要职能都没有变化。
所以公共行政(学)一直都有着“政治”与“管理”的双重性质。
公共行政学笔记张国庆版
很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得到了张国庆老师公共行政学第三版的笔记,已经仔细看过了,这个笔记做的还是不错的,虽然有些细节问题没有反应到,但应付考试还是不错的一份资料公共行政学(第三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一、公共行政学涵义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
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行政决策【圣才出品】
第七章行政决策一、概念题1.行政决策答: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权力运行的特殊性,行政决策与一般决策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力的运用,其主体必然会与行政权力有关。
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才能有权力做出行政决策。
②行政决策的内容是公共行政事务。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部门或公共服务部门,其决策内容离不开“公共”二字,或者是有关公共管理的内容,或者是有关公共服务的内容。
③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政府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其决策准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
2.经验决策答: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
经验决策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而言的。
经验决策产生于蒙昧时代,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按照美国决策理论家西蒙的观点,经验决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凭习惯决策时期。
第二个时期被称之为标准操作规程时期。
第三个时期称之为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
3.科学决策答:科学决策是指运用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决策方案的活动与过程。
科学手段的运用使现代决策呈现出决策分析方法数学化、模型化和分析手段计算机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决策的数学化,就是应用现代数学方法来解决决策问题。
所谓模型化,是指建立决策模型,即把变量之间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关系式把两者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求模型的数学解来选择合理方案。
所谓决策分析手段的电子计算机化是指在决策时应用电子计算机作为逻辑计算工具进行解题和作为信息处理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通过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科学决策方法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决策方法。
4.战略决策答:战略决策是指那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3章行政权力
第3章行政权力二、思考题1 .简述行政权力的内涵。
答: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行政权力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 1 )主体,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 2 )根本目标,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国家意志是国家利益的体现。
( 3 )作用方式,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 4 )客体,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 5 )性质,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3 .简述行政权力的结构。
答:行政权力结构是指行政权力整体性的关系状态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
其建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权力分工的基础之上,既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安排的静态结构,也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运行的动态活动过程。
具体分析如下:( 1 )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是指行政权力与其行使主体结合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网络架构,表现为行政权力关系及其制度安排的总格局,是行政管理活动赖以展开的基本框架。
构成行政权力静态结构的两个方面:①纵向的层级结构。
行政权力的层级结构简称层级制,与行政组织体系的金字塔结构相一致,体现出行政权力主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横向的部门结构。
横向结构属于组织职能权力关系和参谋权力关系的结构,此类权力关系同直线权力关系相比是非常有限的。
( 2 )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也是由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
动态结构的特点在于:①体现了行政权力的指向性。
行政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具有明显的指向。
为了政令统一,为了使国家政策得以普遍地有效贯彻,行政权力运动必然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向,并作用于放射状的层级轨道当中。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11考研笔记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方面的综合优势。
5.发展性——动态的、进步的、创新的
(二)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从渊源上说,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的分支科学。
2.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前者有赖于后者不断充实其内容,后者则有赖于前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
_伦纳德•怀特将公共行政学的范畴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_卢瑟·古立克(Luther Gulick)和林达尔·厄威克(Lyndall Urwick)提出了著名的“七环节”理论。
_台湾学者张金鉴试图用更细致的分类来表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提出了“15M”理论。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_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
_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的方式、手段才能解决。所以,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职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行政职能一、概念题1.公平答: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机会或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权力的平等化。
在政府行政职能的领域,公平通常和效率一起作为政策设计的目标,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之间进行抉择。
公平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三种公平形式有时是相互矛盾的,需要尽可能对三种公平加以平衡。
2.守夜人答:“守夜人”是指自由主义理论对政府职能规范的概括。
具体内容是: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而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财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在这个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从1776年亚当·斯密以《国富论》全面阐述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原理开始,至1933年3月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为止,政府“守夜人”职能一直是西方国家政府在长达二百多年的进程中的公共政策的信条。
3.凯恩斯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打破了此前100余年间在经济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均衡理论,被学术界称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理论的要点包括:①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②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效需求”的不足;③国家干预理论: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收,增加预算支出,以刺激私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就业;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收,降低预算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影响了一代经济学家,并成为那个时期西方国家政府基本公共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以至于20世纪30~70年代被称为“凯恩斯时代”,凯恩斯本人因此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标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课后答案P571 .为什么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
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是一个正确的论断。
因为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不同时期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自身的完善和进步。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就起源而言,行政管理学脱胎于政治学学科。
早期的行政管理学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那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是理论的、范畴的和逻辑思辨的,而不是技术的、过程的和实际运作的,且有关公共行政的诸多问题常常是与政治学学科合并讨论的。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行政的问题,也仍然是与政治学学科交叉研究的。
( 2 )在研究方法上,行政管理学吸收了大量商业管理的观念。
行政管理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商业管理的效率、成本、时间一动作分析等观念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关于公共行政问题的研究之中。
这就为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方法论的丰富化和学科领域的拓展建立了新的基础,推动着公共行政学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不断发展。
2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
(重点,北科06研,北理05研)答:公共行政学也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从研究范畴上看,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
其包括公共行政制度、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
( 2 )从功能上看,公共行政学的作用在于反映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3 .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
答: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政府能力(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第十八章现代政府能力18.1 复习笔记一、现代政府能力问题的缘起1.政府能力的重要性(1)政府能力行为对经济增长,改善教育、卫生、环境状况,减少社会不公等起着积极的作用。
(2)积极、合理地确定和扩展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提升政府的宏观公共行政能力,使政府能够不断形成和输出优质的公共产品,对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政府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与一国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直接的、重大的利害关系。
2.政府能力问题的现实缘由(1)罗斯福“新政”的理念、政策和方法有效地克服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得政府干预经济成为了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的既定国策。
(2)“东亚经济奇迹”的出现、形成及其规模化、持续化,从积极的意义上证明了政府干预以及政府能力之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
3.东亚金融危机与政府能力(1)东亚金融危机与政府能力的矛盾①东亚金融危机清楚地表明,政府的理念、体制、能力等,距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误差和较为严重的差距。
②严酷的现实又要求政府首先承担起克服危机、引导本国经济走出误区的历史责任,并为此动员公共资源和组织全体国民。
(2)解决矛盾的办法解决矛盾的惟一出路,就在于全面进行具有深重历史含义的、系统的政府行政改革,进而不断提升政府能力。
二、现代政府能力的内涵1.政府能力的一般含义政府能力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政府能力是国家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2.政府能力的特点(1)非直观性。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0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0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第20 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二、思考题7 .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特点、政治与官僚制度的失败理论、政策主张以及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争论。
答:( 1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特点公共选择理论着力探讨的是政治过程对经济过程的影响,以及如何使这种影响正当、合理。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特点表现在以下凡个方面:①问题界定和问题导向。
公共选择理论的指向,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失败和政府公共管理的无能,针对的是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国家干预所引发的种种经济的和社会的弊端,试图解决的则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问题。
②传承和借鉴。
公共选择理论直接继承了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的概念、假设以及基本理论,并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点,同时借鉴了美国的联邦主义和宪政主义的理论,又吸收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瑞典学派的代表克努特?维克塞尔以及意大利财政学派的用边际价值分析来说明公共行动决定的理论、投票数学理论等理论,进而构筑了包括“经济人”理性行为假定、个人主义的行为偏好、交换的普遍性这样三个维度的综合研究视角,形成了颇具冲击力的“公共选择理论”。
③理论开创和方法创新。
公共选择理论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直接应用于政治行为的分析过程之中,分析的重点则在于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在政治生活领域中表现,由此弥补了传统经济学界将政治过程与经济过程截然分开的研究缺陷,从而形成了“政治交易”市场的概念和理论。
( 2 )政治与官僚制度的失败理论由政府官员主导的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经常低于市场机制下的效率,造成政治与官僚制度的失败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关于“政治人”的人性的基本假定存在谬误。
公共选择理论下的政府官员,与常人无差别,一样具有“经济人”的理性思维的利益取向。
因此,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治理论一遇上“经济人”这一现实的问题便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依法行政(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第十三章依法行政13.1 复习笔记一、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1.依法行政的发展阶段(1)依法行政的缘起依法行政源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及封建法统下保护私有财产的意愿。
这一时期依法行政的释义严格限定为:一切政府公共行政行为,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
其基本的思想是,要对以国王为主导的政府及其行为实施严格的限制,以防止专制重来、自由受限、财产受损。
(2)依法行政的形成依法行政形成于资产阶级完全控制国家权力,并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之后,依法行政的概念变得宽泛:凡行政机关限制人民的权利或使人民承担义务时,必须有法律的依据,此外可由行政机关自由决定,即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保留”。
(3)依法行政的发展依法行政发展形成于垄断资产阶级主导政治权力的欲望及法的规范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的情况。
依法行政概念变得空前宽泛:只要不违反法律范围,行政机关就可以自由决定,而不是行政机关的一举一动都需要法律的依据。
2.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变迁特点(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从重视立法、强调立法高于一切,向重视行政、突出行政职能地位转变的历史过程;(2)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是在三百余年法制(治)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国家现象;(3)行政权力的扩展受到了三权分立国家权力体系中其他国家权力主体的制衡,使行政权力不可能恣意妄为。
二、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1.依法行政的思想源流(1)自然法理论。
它是近代人权理论的基础,自然法认为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2)契约论。
它是在自然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张为了消除自然法统治下的自然状态存在的一些缺点,通过社会契约来建立公民社会即国家。
2.依法行政的社会基础(1)财产私有制。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五章~第十七章【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一、概念题1.诉愿答:诉愿是指人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向原处分机关之上级机关或该机关提起的请求审查该处分是否正当并作出一定决定的行政救济方式。
诉愿是行政诉讼的程序之一,也是行政诉讼请求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由公民提出的行政诉讼请求,一般不包括法人或社会组织提出的行政诉讼请求。
2.诉讼答:诉讼是指利害关系人对诉愿裁决结果不服而向司法机关提起,由司法机关按法律程序受理、审理和裁判解决行政纠纷的一种制度。
现代意义上的诉讼,作为一种解决社会系统中利益冲突的机制和一种专门法律活动,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①诉讼是一种有效的“公力救济”方式。
②诉讼是一套法定的程序。
③诉讼是一个运作过程。
④诉讼基本上是一种三元结构系统。
诉愿是否必然是诉讼的先行阶段,取决于不同国家的规定。
3.立法权答:立法权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共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第二类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
一方面,立法机关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机关授权行政机关制定法规、条例、决议和命令等,都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
在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还享有提出法案的权力。
在我国,作为立法机关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仅有制定、解释、修改、废止普通法律的权力,而且还有制定和修改宪法以及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权力。
在民主国家中,立法权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的代议机关代为行使,体现人民的意志。
4.财政权答:财政权是指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对政府提出的预算和决算进行审核和批准,来约束政府行为的权力。
财政权是西方国家的议会的主要权力之一,财政不仅是国家权力活动的经济前提,也是保护与限制公民财产权利、积极促进社会福利的物质手段。
政府提出的年度总收入和总支出均需得到议会的同意,政府的支出只能限于议会同意的范围。
从西方国家行使财政权的实际情况来看,资财大权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但议会在一定条件下起到监督作用,主要防止政府对国家资财的浪费或无度使用,以及非法用途。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考研笔记
4.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权地位和特有
的方式、手段才能解决。所以,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பைடு நூலகம்三版《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_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
_ 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
_伦纳德•怀特将公共行政学的范畴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_卢瑟·古立克(Luther Gulick)和林达尔·厄威克(Lyndall Urwick)提出了著名的“七环节”理论。
_台湾学者张金鉴试图用更细致的分类来表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提出了“15M”理论。
_第三,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_第四,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因此说,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作用独到的学科。
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60年代初,没有明显的标志,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发表于1961年的《管理理论丛林》一文为启端。系统理论(systems theory)和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现象和现实、尖锐的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公共管理及时和有效地加以应对。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公共政策分析应运而生。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行政行为、法制行政【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行政行为一、名词解释1.行政行为答:关于行政行为的涵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1)广义的行政行为。
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所实施的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
包括决策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指挥行为、执行行为、监督行为等等。
(2)狭义的行政行为。
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在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如行政检察、行政许可等等。
2.自由裁量行为(北大2001年研)答:自由裁量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出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实施自由裁量也不是无限制地自由裁量,自由裁量行为也存在一定的羁束因素。
法律授权行政主体实施某种行为,即使未为之规定任何一种具体方式、程序、限度,但法律授权时有着明确的授权目的,并通常为之规定了自由裁量的范围,行政主体在实施自由裁量行为时,不能违反授权法的目的和超越法律规定的自由裁量范围。
行政裁量偏轻偏重或者畸轻畸重,属于不当或严重不当的行政行为,而非违法行为。
但是,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如果在表现形式上不违法,而动机目的却是为了私利,则构成滥用裁量权,属于违法行为。
如对出售过期食品的商家,执法部门可以在法定范围内自主决定罚款的数额。
3.行政处罚(北大2003年研)答:行政处罚是指行政行为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的特征包括四个方面:①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定权限;②行政处罚是针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③行政处罚的目的既是为了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违法者予以惩戒和教育,使其以后不再犯;④行政处罚是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 章行政行为二、思考题L 试述行政行为的涵义。
答:( l )行政行为的涵义①广义的行政行为,是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所实施的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
包括决策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指挥行为、执行行为、监督行为等等。
②狭义的行政行为,是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在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如行政检查、行政许可等等。
2 .试述行政行为的特点。
答:行政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凡个方面:( l )组织性行政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根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组建的机关,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其工作人员是这种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机关的组成人员,其权利和义务也由法律授予。
因此,所实施的行政行为不是某个具体行政机关或某个个人意志的反映,而是国家行政机关整体意志的反映。
即行政行为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组织的行为。
( 2 )关联性行政行为虽然是由不同的行政行为主体具体实施的,但由于行政行为体现的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整体意志,因此,行政行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即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一个行政行为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也影响其他行政行为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后果,甚至对全部国家行政机关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 3 )强制性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主体代表国家实施的管理社会的行为,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其发生法律效力无须经过行政行为客体的同意。
除非经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裁决或者有管辖权的法院判决其违法予以撤销,否则,就要假定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权强制执行,行政行为的客体如果拒不执行,将会受到相应的制裁。
( 4 )妥协性从宏观上来看,行政行为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得到全社会多数人的认可或支持。
这种认可或支持不仅仅是依靠权力和法律所能得到的,而是行政行为主体与其他有关方面沟通、协调的结果。
因为不同的组织和个人所处的利害关系不同,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角度不同,所主张的解决问题的观点和途径也不同。
而行政行为主体所采取的行政行为,往往不是完全采纳某一种主张,而是不同主张妥协的结果。
( 5 )适应性行政行为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的要求。
行政行为的适应性特点要求行政行为主体必须有高度的适应性,要善于审时度势,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行为,符合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意愿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使行政行为有最广泛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3 .试述行政行为的种类。
答: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不同的种类。
具体分类如下:( l )根据行政行为特点的分类①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依据其合法权力做出或者与其他当事人共同做出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准法律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依据具体事实做出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②抽象行为与具体行为。
抽象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对不特定或一般性事项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则的行为。
不是对某一事件作具体的规定,而对一切适用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加以规范。
具体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对特定的或具体的事件进行处理的行为。
③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积极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实施的变更现存法律关系的行为。
消极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实施的维持原有法律关系不变的行为。
④羁束行为与自由裁量行为。
羁束行为是指在行政法律规范已经规定得非常具体的情况下,行政行为主体只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所实施的没有任何变通余地的行为。
自由裁量行为是指在行政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有一定伸缩幅度的情况下,行政行为主体所实施的可以权衡裁量的行为。
⑤无附加条件行为与有附加条件行为。
无附加条件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实施的不需要附带任何限制,即可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有附加条件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实施的需要附带某些限制,并且只有具备限制性条件时,才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 2 )根据行政行为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分类①单方行为。
指行政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仅根据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行为,单方行为无需征得当事人的同意。
在实践中,行政行为主体在实施这一类行为之前,往往会先征求并尊重当事人的意见,但这不是法定程序,也并不受当事人意见的约束,行政行为主体完全有权单独实施其行为。
②双方行为。
指一个行政行为主体同另一个当事人,为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在共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所实施的经过双方认可方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③多方行为。
指行政行为主体同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为达到共同目的所实施的经过各方面共同认可方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4 .简述行政行为的功能。
答:行政行为的功能是指行政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从总体上说,实施行政行为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持社会的和谐,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从行政行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其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l )维护功能。
维护功能是行政行为的首要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①对内的维护功能。
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在社会中建立起大多数人拥护的、合理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作为各类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②对外的维护功能。
主要是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在全社会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和和责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使全体人民在一个稳定、安全、和平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 2 )监管功能。
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为,对各种组织和每个人影响社会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使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以保证。
( 3 )裁判功能。
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对不同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一些争执和纠纷进行裁决。
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又凌驾于社会之上,总以公正的面目出现,采取超然的立场,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所做出的裁决对于发生矛盾的双方都有权威性。
其中,大部分冲突和矛盾都是由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来裁决的。
( 4 )服务功能。
服务功能是行政行为的基本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①面向全社会的服务功能。
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谋福利。
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使人民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包括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举办各种公共福利事业,兴建各种公用设施。
②面向特定群体的服务功能。
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为特定的组织、个人服务。
包括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新兴企业、事业的发展,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对特定人群给予支持帮助等等。
( 5 )发展功能。
主要指行政行为自身具有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
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主体代表国家实施的面向全社会的管理行为,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政府的任务在不断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客观上要求行政行为要适应这些变化。
5 .简述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
答: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具体方法和形式。
基本的行政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具体内容如下:( l )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按照行政执法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凡种方式。
①行政检查。
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依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遵守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单方面强制了解的行为。
a .行政检查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若干类:一是根据检查机构的任务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专门检查和业务检查。
二是根据检查的时间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事前检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
三是根据检查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依职权的检查和依授权的检查。
四是根据检查对象的特定性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一般性检查和特定性检查。
b .行政检查的方法。
主要有几种方法:一是书面检查。
主要是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审查书面材料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检查,包括统计、登记、调阅文件材料。
二是实地检查。
主要是指行政行为主体直接进入现场进行检查,包括临时检查、定期检查、专门检查。
三是特别检查。
主要是指行政行为主体进行的某些特殊的检查,如银行存款检查、信件检查。
②行政决定。
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根据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做出单方面行政处理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行政决定的内容,可以将行政决定分为以下四种:a .行政许可。
指行政行为主体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行政许可作不同的分类,一般分为凡类:一是根据许可存续的时间不同,将行政许可分为永久的许可和附期限的许可。
二是根据许可的程度不同,将行政许可分为排他陛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三是根据许可的范围不同,将许可分为一般性许可和特殊性许可。
b .行政奖励。
指行政行为主体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的物质鼓励、精神鼓励或者其他权益。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行政奖励分为不同的种类,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物质方面的奖励。
即给予受奖者一定数量的奖品、奖金或者晋升工资档次等。
二是精神方面的奖励。
即给予受奖者通令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
三是职务级别晋升方面的奖励。
即对于受奖者,给予晋升工资级别的奖励,或者放宽晋升职务的资格条件。
这种奖励较好地体现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c .行政处罚。
指行政行为主体依法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给予的物质或精神的行政制裁行为。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行政处罚分为不同的种类,一般分为凡类:一是影响声誉的行政处罚。
指行政行为主体做出的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声誉的行政行为。
二是影响义务的行政处罚。
指行政行为主体做出的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某种义务的行政行为。
三是限制或剥夺权利的行政处罚。
指行政行为主体做出的限制或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为权、财产权或人身自由权的行政行为。
d .行政强制执行。
指行政行为主体对于拒不履行行政义务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
从行政行为主体是否直接取代当事人应履行行为的角度,可以将行政强制执行分为三类:一是间接行政强制执行。
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代执行,另一种是执行罚。
二是直接强制执行。
指行政行为主体对于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当事人采取直接的强制措施,迫使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方法,包括对人身的强制和对财物的强制。
三是即时强制。
指当事人事先没有被要求承担一定的义务,行政行为主体只是在遇到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影响公民权益和国家重大利益的紧急状态下,依照法定职权,对当事人采取的人身、财物、行为进行强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