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强制性三·社会保障的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1·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应因现代生产方式下风险事故频发、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现实而建立的。
社会保障给予遭受风险事故的家庭以经济的补偿和物质的帮助,使家庭恢复和增强人的生产和再生产,尤其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功能,从而使社会生产能够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
2·促进资金市场发展:(二)·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1·体现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就是保障社会公平的社会机制。
社会保障通过公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一方面以累进的方式向高收入阶层征收社会保障基金,另一方面以累进的方式想社会弱势人群提供资助,由此克服完全市场竞争造成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缩小贫富差距。
2·保持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作为国家实施的重要社会政策,是调节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所以有社会的“减压器”,“安全阀”之称。
在一定限度内减弱社会产品分配不均等的现象,由此来协调劳资争议缓和阶级矛盾减少社会震荡促进社会安定,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四·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1·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来的,为劳动者在遭遇经济和社会性风险事故如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伤残时提供收入补偿,从而保障其正常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
2·社会救助:是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幸事故的受害者,以及不是由主观原因引起贫困的人群提供物质帮助的活动。
简述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其功能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其功能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社会保障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政策领域,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公民在生活、工作、疾病、失业等方面的风险而提供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和制度安排。
它的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其功能。
首先,在第二部分将介绍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定义、历史背景和组成要素。
接着,在第三部分将详细讨论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包括保障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
然后,在第四部分将探讨社会保障的实施与管理,重点关注政府角色与责任、社会参与与合作机制以及国际经验与借鉴。
最后,在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社会保障发展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和解释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其功能,探讨社会保障的实施与管理,并为未来的社会保障发展提供参考和展望。
通过对这一重要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保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方向。
2. 社会保障的含义:2.1 定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组织为了保障居民在生活中面对各类风险和困境时能够获得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通过提供一系列的经济、医疗、教育和就业等服务,以及提供相应的经济援助和福利来保护个人和家庭免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
2.2 历史背景: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化时期,最早由德国推出。
当时社会经济变迁加剧了工人阶级面临的风险和困境,因此德国政府引入了全民社会保险制度,为工人提供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福利,并确保他们在遭遇意外事故或失业时不至于落入贫困。
自此以后,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
2.3 组成要素:社会保障由多个方面组成。
首先是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救济等物质保障方面,包括提供养老金、医疗补助、失业救济金等经济援助。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研究内容
对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分配后的资源如何组织运行?
如何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和增值?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 “社会保障”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一词,又译为“社会安全”。
发展历史:
01
最初萌芽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 贫法》
选择性
普遍性
选择性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在我国,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保障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并明确指出:“建立多层次的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 储蓄积累保障。”
归纳起来,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社会保险是社会 保障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比较项目 保障对象
权利义务关系
表1-1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比较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劳动者(国民)
无法维持生活的人
全体社会成员
部分义务对应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 法》。由于它简明、概要、表 达准确,被国际劳工组织接受,
一直沿用至今。
03
制度出现
1938年,新西兰通过一项法案, 把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的所有 单项法规合并在一起,称为社
会保障制度。
04
现代概念的出现
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 《费城宣言》正式使用“社会 保障”概念,逐渐形成现代意
(6)互济性。互济性体现在社会保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上。社会 救助和社会福利的资金,来自劳动者为社会剩余劳动所提供的资金,体 现了劳动者对非劳动者无偿援助,其互济性十分明显。
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家庭保障商业保险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是政府依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强制性地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基本福利提供保障的一系列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再分配方式和社会机制。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法律规定的,并按照确定的规则,规范地推行和经常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和政策体系。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是由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实施的,其保障的对象包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社会保障的特征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除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外,更加侧重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福利水平。
社会保障的特征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的特征强制性社会保障是由政府强制实施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参与。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费用在社会成员之间互相调剂使用,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社会保障的特征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在收入分配领域,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是按照要素禀赋分配收入,或者说根据要素对社会生产的贡献来分配收入,没有贡献则没有收入。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市场按要素禀赋分配收入,能够保障资源配置的效率,但从公平上讲却容易导致收入的贫富悬殊。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2克服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由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最终会影响保险市场的效率和效果,导致普通民众得不到充足的保障。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2克服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无论是逆向选择还是道德风险都会对商业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行形成较大的障碍,而政府强制实施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充分保障。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3平滑消费水平,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在社会保障框架下,社会公众在正常的收入期缴纳社会保障税(或社会保障费),而在收入下降期或无收入的退休期和失业期,获得社会保障资金资助,从而实现消费水平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基本相同。
社会保障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名词解释社会保障名词解释一、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是指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的经济、医疗、教育、住房等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旨在减轻个人和家庭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的经济压力,提供一定的福利保障。
二、社会保障范围1、养老保险: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个人提供退休金或养老金,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医疗保险:提供医疗费用支付保障,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
3、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失业救济金或失业补助金,帮助其渡过失业期间的经济困难。
4、工伤保险:为工作岗位上发生工伤或职业病的劳动者提供医疗、康复、补偿等保障。
5、生育保险:为生育妇女提供一定的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保障。
6、最低生活保障:为生活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确保其基本生活权益。
7、社会救助:向特殊群体或突发事件受灾群众提供紧急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帮助。
三、社会保障制度1、参保人群:指符合国家规定,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员,包括在职人员、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等。
2、社会保险费率:指社会保险各项费用的缴纳比例,根据不同的保险项目和缴费基数而定。
3、社会保险基金:指由社会保险费和财政补贴等来源形成的专门用于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资金。
4、社会保险待遇:指参保人员按照规定条件获得的各项社会保险福利,如退休金、医疗费用报销等。
四、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及相关政策1、社会保险局:负责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管理,监督各地区社会保险的运行和资金的使用情况。
2、社会保障卡:用于参保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和医疗费用结算等业务的一种智能卡片。
3、社会保障法:是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对社会保障的范围、权益、缴费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附件:1、相关政策文件:包括社会保障法、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医疗保险条例等。
2、社会保障实施细则:包括不同地区具体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操作规程。
法律名词及注释:1、社会保障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定了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范围和程序等。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权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社会保障和保障公民权益的制度和体系。
社会保障的特征:1.综合性:社会保障覆盖多个方面,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以满足公民在各个方面的需求。
2.全面性:社会保障涵盖了各个阶层和人群,包括劳动者、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不同群体。
3.公平性:社会保障追求公平和公正,通过的干预来调节资源的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权益。
4.长期性:社会保障是一个长期的制度,旨在提供可持续的保障措施,以应对社会变化和个人需求的变化。
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它是通过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国家财政支持来提供保障。
2.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包括低保、住房补贴、教育补助等,它是通过国家提供直接的福利资金或服务来提供保障。
3.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对那些临时性和特殊困难的人群提供帮助和救助,包括临时救助、救助性就业等。
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意义:1.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社会保障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稳定性,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2.保障个人基本权益:社会保障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保障其享有基本权益和尊严。
3.助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可以减轻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附件:1.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社会保险制度介绍和操作手册。
3.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政策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
2.社会救助法:规定了对特殊困难人群的救助政策和措施。
3.社会福利法:规定了对弱势群体的福利保障措施和政策。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保护国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和合法权益,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帮助其恢复、保障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广义上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
一、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一种利用金融手段,聚集社会资源,为劳动者创造一定保障和福利的制度。
社会保险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保障个人权益,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五大险种,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养老保险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一项制度。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
基本养老保险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财政支持,是建立在工龄上的收支平衡制度。
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缴费,共同建立的医疗保险制度。
主要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包括住院、门诊、特殊病种、慢性病等医疗服务项目。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已经基本覆盖全国。
失业保险是为失业人员提供短期的经济支持和再就业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
现在,我国失业保险系统已经覆盖了整个国家。
工伤保险是为工人在生产中发生意外处置其不幸事件的补偿制度。
工伤的救助对象是任何因工致残、死亡的职工及其家属。
工人在工作中,碰到意外,受伤或者殉职,他们的家属能够得到一定的抚恤金和其他福利保障。
生育保险是由政府通过缴费过程对劳动者生育、育儿的各种费用进行补贴。
生育保险是社会保险法规定的新兴的险种,也是第一个在国内,得到普遍开展的社会保险项目。
二、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在最为基本的生活需要上给予最低限度的保障,给予生活困难,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以救济补助,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基本底线。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中,涉及到的人群包括,城市困难家庭、农村困难家庭、特困人员、孤儿和失能长者。
城市困难家庭是指因重大疾病、意外或其他原因,无法自理,生活无着落的人。
一般而言,被认定为短期困难家庭,他们可以获得临时性救助。
被认定为长期困难家庭的人,可以享受长期的救助服务。
社会保障概述 PPT
社会保障是国家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 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立法保证全体社会 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达到调适人们社 会关系的一种制度。
一、强制性; 二、社会性; 三、互济性; 四、福利性; 五、公平性。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立法范畴不同; 基本属性不同; 资金来源不同; 对象和作用不同; 管理体制不同。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
强制加入 非营利性 社会效益有限 依法实施的政府行为 接受国民监督 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 重视社会的公平性 根据法定权给付 部分积累式 对经济变动抵抗力强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养老保险 第四章 医疗社会保险 第五章 失业社会保险 第六章 工伤社会保险 第七章 生育社会保险 第八章 社会救助 第九章 社会福利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体系和功能
(1)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是全体社会成员;
(2)社会成员在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方面具 有社会性;
(3)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具有社会性。
三、互济性
互济性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相接济。 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图:
总收入=满足自己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的费 用+社会积累
四、福利性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
社会保障的目标和作用,最终也在于促进社会 公平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体系和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体系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一系列 社会保障项目所构成的体系的总和。
社会保障概述讲稿
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通过进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对全社会实行社会保障,其责任主体只能是是国家或政府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使每个公民都生有所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保障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它是通过进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的。
初次分配,形成国家、企业、个人的原始收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分配,,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才能向保障对象提供资金和服务。
社会保障的范围覆盖全体社会成员,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广覆盖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2、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
(一)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
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
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
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劳动者,资金主要来源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缴费,政府给予资助。
依法享受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置于社会保障体系来考察,这几个概念即有联系,又各不相同,其区别主要有:⑴实施的对象不同。
社会保险实施了的对象是以工资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也即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包括已退休人员;社会救助对象是低于法定最低收入标准的社会成员。
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
瑞典: “福利国家”的橱窗
·一方面, 它长期保持了高增长, GDP4-5%; ·另一方面, 在很长时间里实现了凯恩斯理论称 之为的“充分就业”, 失业率一直摆动在2%的低 水平, 通货膨胀率4-5%之间。 ·“高收入”, “高消费”, 项目齐全, 范围广 泛, 标准之高都达到了福利国家的上乘。 ·50-60年代, 国民生产总值的几乎2/3, 花费到 了装扮福利国家身上了。
方式不同
连续补偿,现金补 一次性补偿,现
偿和服务的方式 金补偿方式
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具有的潜在优势
·政府有权征税以实现对社会性风险的保险 ·政府能够使几代人共担风险(代际均衡) ·政府可以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指数化调整 ·政府可以制定和调整精算原则和财务机制
(二)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 国家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 和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他不幸事故而 暂时生活困难的公民所提供的物质帮助。
社会保障概念内涵的要点
• 第一,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 • 第二, 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尤其是遇到社会风险的
成员; • 第三, 依据是国家立法和行政规定; • 第四, 物质基础是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成
的社会保障基金; • 第五,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国民生活保障需求, 改
善和增进国民福利。
•说明弊端是: 社会保障入不敷出,造成国家财政赤字
福利危机的表现
·1.高保险津贴,抬高了企业产品成本,结果是,削弱了国家 的对外经济竞争能力,也影响了私人企业的再投资。
·“普遍福利”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发给劳动者高社会保险津 贴,如高失业保险津贴,高工伤保险津贴,高退休保险津贴 ,高生育保险津贴,而社会保险津贴来源于劳动者和企业( 雇主)高保险费(保险税)的交纳,因而抬高了社会保险费 比例,抬高了产品成本(保险费摊入成本)。
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第一节社会保障的性质与特点一、社会保障的科学内涵1935年,美国制定了历史上著名的《社会保障法》,首先使用了“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一词。
后来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也相继使用了“社会保障”概念。
60多年来,“社会保障”已由少数发达国家才考虑的问题逐步演变成一种世界性的社会制度。
“社会保障”这个概念也被人们广泛使用。
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综合发达的观点,大体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强调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目的是通过这种制度确保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预防各种可能危及社会秩序的社会问题的发生。
例如,美国的《社会保障法》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目的在于确保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安全。
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
例如,英国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
该计划包括社会保险计划、保健、福利事业和各种维持收入计划。
正因为此,直到今天,仍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统一概念。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大差别。
尽管人们对社会保障的的观点不尽相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实践也有很大的差异,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却有广泛的共识:1、社会保障是由国家承担主体责任的社会制度由国家作为社会保障主体承担主要责任是有道理的。
第一,国家是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具体执行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惟有政府才有资格和能力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实行基本生活保障。
第二,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职能,能够实现社会保障规模的最大化,从而达到最大的规模效益,降低种种分散化的保障制度过高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风险。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一、概念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3.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4.社会福利: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5.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6.社会保障水平: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7.老年社会保障: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8.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亦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9.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①享受保障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②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③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10.门诊统筹:基本医疗保险中把参保人员的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的范围..11.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12.医疗社会保险: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民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13.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14.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15.工伤保险: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及其家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16.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国家基本医药制度可以改善目前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二、简答1.社会保障有哪些特点①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②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③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生活困难或面临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给予生活保障2.社会保障的功能: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标准①补偿功能②稳定功能③调节功能3.说明社会救助的对象①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②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③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4.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基本生活需要”是一个社会历史性概念;它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水平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文化、不同民族习惯等条件下;是不同的..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基本生活需要一般仅指物质生活达到温饱水平;而在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社会保障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上较高的需求;精神文化生活以及个人权益保护等也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5.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①强制性②互济性③储备性④补偿性6.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及特点“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因此也被称为“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特点: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责任;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以劳动者和雇主的社会保险缴费为主;国家财政给予适当支持;即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7.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原则和投资运营的原则给付原则:①保障受保障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②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的原则③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原则投资原则:①安全性原则②收益性原则③分散化原则④流动性原则8.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管理的基本思路政策管理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以法治管理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国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权利;健全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社会保障对象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9.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点制约因素:①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②政治、社会结构③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④历史、文化等特殊因素特点:①动态性特征②刚性特征③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10.现收现付制及其特点现收现付制;也叫社会统筹制;以近期横向平衡为原则;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近期所需保险金总额;通过一定统筹费率向社会统筹保险金..特点:优点:①以支定收;不留积累②费率调整灵活③互济性强;调节社会再分配代际之间④操作简单成本低⑤可避免社会经济变动的风险缺点:抗老龄化能力弱11.国际社会保障改革中;政府责任的调整趋势①在责任分担方面;政府责任走向适度化②在制度模式选择方面;政府越来越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倾向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激励功能③政府从监管合一向管理与监督适度分离转化④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选择的自由度⑤政府与其他主体的配合不断增多;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了官民结合、政府与市场结合的发展趋势1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遵循的原则①公平与效率相结合②权利与义务相对应③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④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⑤解决突出矛盾与保证可持续发展相促进13.失业保险及其特点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特点:①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并行②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并行③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和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相结合14.医疗社会保险的特点①医疗社会保险具有普遍性;其覆盖对象原则上应是全体公民②医疗社会保险涉及面广;更具复杂性③医疗社会保险属于短期性、经常性的保险15.医疗社会保险的筹资原则和给付原则筹资原则: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给付原则:①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②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③按时、足额、合理偿付原则16.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①基本保障②广泛覆盖③双方负担④统账结合17.工伤社会保险的原则①补偿不究过失原则②个人不缴费原则③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④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⑤区别因工和非因工原则⑥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⑦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三、概述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①覆盖范围:城镇企业职工和城镇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②资金筹集:企业:工资总额20%左右..个人:缴费工资比例8%..③资格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缴费累积十五年..④待遇水平: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2.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制度框架3.新农保的框架①覆盖范围对象:具有农村户口的农村居民②资金筹集:各级财政对参加新农合补助标准为120元a.政府补助:其中中央财政对原有120元的补助标准不变;对200元部分按照西部地区80%和中部地区60%的比例安排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按一定比例补助..b.个人缴费:全国平均个人缴费标准达到每人每年90元左右;参保人按年度一次性缴费..③资格条件:参加新农合制度的农民..④给付标准:a、门诊补偿b、住院补偿:镇卫生所报销60%;二级医院报销40%;三级医院报销30%c、大病补偿:一次性或全年累计医辽费超过5000元以上分段补偿;即5001~10000补偿65%;10001~18000补偿70%4.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范围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前后待遇如何衔接立足增量改革;实现平稳过渡..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6.失业保险制度基本框架①覆盖范围:应包括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所有劳动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对失业理解的变化;其覆盖范围逐步发展扩大..②资格条件:非自愿失业、符合劳动年龄条件、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期③筹资渠道:雇主、雇员缴纳失业保险费和政府财政补贴④给付原则:确保基本生活、有利于促进再就业⑤给付期限:失业津贴给付期上限:26周给付失业津贴的等待期:7天⑥给付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确定..7.新农合制度的特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特点:①由政府组织引导..自上而下逐步推开;过去的旧农合医疗主要依靠基层自组织..②主要依靠政府筹资..中央规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是:农民每人每年拿10元;地方财政给每人每年补助不低于10元;中央财政给每人每年补助10元..而过去的旧合作医疗则依托于村级集体经济;政府的财政不负责统筹责任..③遵循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④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以“防大病”为主要目标;而旧合作医疗只能解决小灾小病..⑤提高了统筹的层次;要求实行县级统筹..旧合作医疗实行乡镇或村级统筹.8.医疗保险制度基本框架①覆盖范围: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履行缴纳基本医疗的义务..②资金筹集:实行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2%③资格条件:④待遇水平:9.工伤保险制度基本框架①覆盖范围: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公务员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②资金筹集:通过向用人单位广泛筹集资金;解决劳动者因工伤残或死亡之后本人或遗属的经济补偿问题..③资格条件:a.存在劳动关系b.认定为工伤④待遇条件:a.工伤医疗待遇:国际劳工公约规定工伤医疗费用;包括矫形设备供应和维修费用..不应由工人分担;医疗期也不应限制..b.暂丧失劳动能力津贴:所谓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是因为伤者正处在医疗期;尚未鉴定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序..一旦做了鉴定或治疗超过一定期限仍需要继续治疗;就视为永久完全丧失或永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了..c.永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津贴:这项待遇是经鉴定为永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支付的;为伤残抚恤金或伤残年金..d.永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津贴:这是对轻度伤残支付的待遇..一般以永久全残支付的待遇为100%;部分残的按比例减少..支付方式视伤残程序而定;对于伤残程序达到一定界限以上的一部分人定期支付;最轻度伤残的一次性支付..e.死亡待遇:此项待遇一般除丧葬费外还有遗属抚恤金或遗属津贴..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遗属抚恤包括一次性抚恤金和定期抚恤金两部分..四、案例分析关于工伤和失业的。
社会保障体系概述
社会保障体系概述一、社会保障体系概述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的项目结构及运行机制等。
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系统,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及各种具有互助供给功能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共同编制成的“社会安全网”。
从各国社会保障发展的进程来看,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动态性,二是层次性。
各国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都经历了从单一项目到多个项目,从单一层次到多层次保障,从相互分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相互协调完整体系的过程。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普遍经历了从最低层次的社会救助到核心层次的社会保险再到最高层次的社会福利这样一个过程。
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救助:基本生活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专项救助,社会救助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2、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子系统。
3.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公共福利等,是一个正在发展壮大中的社会保障子系统。
4.军人保障:包括抚恤优待、退役安置、军人保险、军人及军属福利,是一个以军人为保障对象和有特殊意义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子系统。
5、补充保障:职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其他保障,对基本保障制度起补充作用。
从大多数国家来看,社会保障体系通常包括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和补充社会保障制度两大类。
二、基本社会保障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立法统一规范并由政府主导,一般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国家针对军人建立的特殊保障制度。
(一)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层次的保障措施,是保障社会成员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1章:社会保障概述
Social Security
5
社会保障的英文为Social Security,也有 人译为社会安全。作为一项法律概念,“社 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制定的 《社会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 of 1935)中。此后,社会保障一词即被有关国 际组织及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以政 府和社会为责任主体的福利保障制度的统称。
3.保障制度规范化
4.管理服务社会化
Social Security
27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
1.基本保障 2.广泛覆盖
3.多个层次
4.逐步统一
Social Security
28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一)社会保障立法 社会保障立法就是要界定社会保障 各相关主体的社会保障关系、明确相关 主体的职责和权利,实现社会保障的各 项事务法制化。
Social Security
23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4年9月7日 发表《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 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和生育保险。”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 2004白皮书.doc
Social Security
3
此定义包含三层内容: 第一:筹资手段——征税、收费、接收捐赠等 第二:方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 利、社会优抚等 第三:目标——防范风险并为丧失劳动能力和 暂时无收入者提高基本生活、为贫困者提高最 低生活、为军人提高特殊关照、为全体国民增 进生活福利
Social Security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定义1.2 社会保障的目的1.3 社会保障的分类1.4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1.5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第二章:社会保障项目2.1 养老保险2.1.1 养老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1.2 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2.1.3 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与计算方法 2.1.4 养老保险的领取条件与金额计算 2.2 医疗保险2.2.1 医疗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2.2 医疗保险的参保条件2.2.3 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与费用比例 2.2.4 医疗保险的报销流程与规定2.3 失业保险2.3.1 失业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3.2 失业保险的参保条件2.3.3 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与金额计算 2.4 工伤保险2.4.1 工伤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4.2 工伤保险的参保条件2.4.3 工伤保险的事故认定与待遇计算 2.5 生育保险2.5.1 生育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5.2 生育保险的参保条件2.5.3 生育保险的待遇计算与领取条件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3.1 社会保障基金3.1.1 社会保障基金的定义与作用3.1.2 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来源与管理机构 3.1.3 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与监管3.2 社会保障机构3.2.1 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责与组织架构3.2.2 社会保障机构的服务内容与流程3.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3.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动因3.3.2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措施3.3.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挑战与问题第四章:法律法规及注释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4.2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社会保障登记申请表格附件2:社会保障待遇申请表格附件3:社会保障相关政策解读材料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社会保险: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属在生老病死等特殊情况下的经济权益,建立的经济互助和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详细概述
社会保障体系详细概述引言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
本文将详细概述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情况及差异。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内容:1. 养老保障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经济和生活保障。
养老金制度是养老保障的核心,主要通过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并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补贴来提供退休金。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供养老金抚恤金和相关福利待遇。
2. 医疗保障医疗保障是保障公民获得合理医疗服务、降低医疗费用负担的重要手段。
通常有两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一种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通过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用来获得医疗补偿;另一种是公共医疗保障制度,由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或者资助医疗费用。
3. 失业保障失业保障旨在为失业人员提供经济和就业援助。
失业保险是失业保障的核心,失业人员可以通过向失业保险基金缴纳保险费来获得一定时间的失业救济金。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援助措施。
4. 工伤保障工伤保障是保障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或职业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和失能补偿的制度。
工伤保险是工伤保障的核心,由企业或者劳动者缴纳保险费用并由政府进行监管和管理。
5. 生育保障生育保障旨在为准父母提供经济和医疗援助。
生育保险是生育保障的核心,通过个人缴纳保险费用来获得生育补贴或者产假补贴。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供产前和产后的医疗服务和婴儿抚养津贴等援助。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经济保障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提供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补偿等经济保障,帮助公民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降低因疾病、失业或退休而造成的经济风险。
2. 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提供公平和公正的机会和待遇,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 促进社会发展通过提供就业援助和职业培训等措施,社会保障体系帮助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灵活性,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 3.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
一、 社会保障模式的概念
• 定义:社会保障模式是对不同社会保障制 度的内在基本规定性及主要运行原则的概 括和总结,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某一历史 时期社会保障的战略方金筹集和供给方式的不同, 国际上社会保障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 种模式
• 1.投保资助模式 • 2.福利国家模式 • 3.强制储蓄模式 • 4.国家统筹模式
第二阶段:转向企业保险
• 没有积累的企业保险制度在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其缺陷。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不是责任主体,企 业支付给员工的保险金最终都是由国家承担 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社会保险实质上 就是前苏联模式下的“国家保险”,只不过 表现为待遇由企业发放的。
第三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表1-1 社会保障模式比较
制度 代表国家 基本特征 类型
费用来 源
福利 英国 国家 瑞典 型
全民保障;措施系统完善; 国家一般 津贴广泛而优厚,与个人收 性税收 入及缴费不联系;收支标准
统一;财政负担沉重
投保 德、美、 资助 日等 型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支付限 个人、单 期;保障基本生活;强调公 位、政府 平与效率兼顾
• 贝弗利奇计划的出台。
• 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社会保障制度进入调整 和改革阶段。以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为开端的 经济滞涨宣告了战后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的结 束,社会保障制度陷入了困境,福利国家的弊 端也日渐显现。在这种形势下,新一轮的社会 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和福利的一种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的主要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福利服务,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以下是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等手段,为社会成员在失去或无法获得工作收入、生活来源、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提供经济、社会和心理上的保障和帮助。
二、特征1:综合性:社会保障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2:全民性: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种族、性别、职业等差异。
3:安全性:社会保障提供基本的保障措施,确保社会成员在面临风险和困境时能够获得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4:经济性:社会保障通过经济手段,如社会保险费、税收等,筹集资金来提供保障和福利服务。
5:公平性:社会保障的实施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保社会成员享有公平的机会和待遇。
三、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经济支持和保障。
养老保险一般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
具体实施方式和政策规定因国家而异,以下是一般性的养老保险制度流程:1:缴纳阶段:劳动者和雇主按照一定比例将工资的一部分作为养老保险费用缴纳给养老保险基金。
2:累积阶段:通过长期的缴纳,个人和单位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逐渐积累,构成个人的养老保险账户。
3:领取阶段: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后,个人可以申请领取养老金,继续享受基本的生活保障。
四、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在面对疾病和医疗费用时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经济支持。
医疗保险的具体实施方式因国家而异,以下是一般性的医疗保险制度流程:1:缴纳阶段:个人和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将工资的一部分作为医疗保险费用缴纳给医疗保险基金。
2:报销阶段:个人在就医时,可以根据医疗费用的实际支出,向医疗保险基金申请报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国际劳工组织1952-1982年间,认为社会保
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国家财政 收入资助的福利补贴、家庭补助,以及储蓄基 金,还有雇主规定的补充条款和围绕社会保障 而发展的各种补充方案。
4.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1)《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的决定》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 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五)国际劳工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在内涵 和外延上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 1. 1942年的解释:
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 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 保险金、预防和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 帮助找到工作。
2. 国际劳工局1985年的界定: 一个社会在出现规定的事件或在规定情况下, 向其成员提供的保护。目的有四: 尽可能防止使收入丧失或收入锐减的意外出现。 当意外确实发生时,尽可能提供医疗并对引起
(三)英国
1. 英国人将社会保障看成是一种公共福利 计划。 2. 认为通过这种计划的实施,可以使国民 在遭受失业、疾病、衰老及其丧失劳动 能力和收入来源的风险时,其基本的福 利水准得以维持。
(四)美国
美国社会保障总署编写的《全球社会保 障》,把社会保障界定为:
“系指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给个人谋 生能力中断或丧失以保险,还为结婚、生育 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为 抚养子女而发给的家属津贴也包括在这个定 义之中”。
3.社会保障的实施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 配。 4.社会保障的对象(受益者),主要是失去收入 来源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即对特定收 入阶层的保障。 5.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保障资金 的提供者与受益者往往是分离的,立法的强制 性、便是国家实施社会保障的重要条件。
6.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遭遇困难时的 基本生活需要,包括最低的生活需要,而不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又译 为“社会安全”。在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 会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首次 提出。 迄今为止,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有30多 种解释。可见,这是一颇有争议的领域。
(一)德国 1. 19世纪80年代,德国就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 法规。它是最早由国家举办社会保险,为公民提 供全面保障的国家。 2. 定义: 基于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的责任,认为社会保 障即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
是更高层次的需要。 7.社会保障的目的,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 即通过物质利益的调解,使各种社会关系处于 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避免社会成员收 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动荡。
第二节
社会保障体系及其内容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结构 1.定义:社会保障体系就是由其各个层次的诸多项 目构成的整体。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复杂系统, 分为几个层次,各个层次又有许多项目构成。 2.基本结构:把这些项目从保障对象、保障目标、 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面归类,有三种不同的 保障形式: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社 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社会福利 (Social Welfare)。它们是社会保障的三个基 本组成部分。
(二)本书(孙光德、董克用)的“社会保 障制度”定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 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 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 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点
1.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别。 社会保障是一种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社会保 障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社会保障基金的分配 过程(筹集、支付)、社会保障的管理过程(基 金的投资及其管理)。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政府为了保证社会稳定,通 过立法和行政措施,为失去收入来源和劳动能力 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行为。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社会保障的各种规范总称。
2.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说是代表国家 的政府。
这说明,社会保障是由国家提供的,保障方式、保 障标准等都由国家确定。而其他保障(家庭障) 的主体,则是个人和其他微观经济单位。
国家是社会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执行国家 权力的行政机构。只有政府能够通过国民收入再分 配、对全体人民实行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概论
公共管理学院
耿嘉川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
社会保障体系及其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
了解德、英 、美等国家及国际劳工组织对
社会保障的定位。
掌握本书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一、国外社会保障及其制度的定义
二、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界定
(一)第一次使用“社会保障”时的定义
我国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 划中,第一次使用“社会保障”一词。 其定义为: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 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由于年老、疾 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灾难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 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 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的后果提供财政保护。 尽可能为遭受意外者的身体健康和职业恢复提 供便利。 尽可能为抚养儿童提供福利待遇。
3.国际劳工局1989年《社会保障导论》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中的定 义:
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的 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 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 社会灾难的保护,医疗保险的提供,及有子女家 庭补贴的提供。
“公平”是指它可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安全”是指它可以为遭受不测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 的生活保障。
(二)日本 1. 森井利夫《社会福利事件事典》:在国 民生活中出现收入中断,或永久丧失时, 国家为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而制 定的综合措施或制度。 2. 这一定义中,仅把社会保障限定为收入 保障,具体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