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主要方向
论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论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了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我们要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引入新的技术、管理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生产力。
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对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认识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局限性,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和低成本劳动力,形成了以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这种发展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了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束缚,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三是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五是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紧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和局限性资源消耗过大: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往往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这不仅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和冲突。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往往忽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更易受到发达国家的挤压和边缘化。
贫富差距扩大: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往往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毛概填空题题库
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党的十七大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五大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七大5、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提出6、在中共七大上,做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刘少奇7、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六届六中全会8、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遵义会议9、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并对毛泽东思想予以系统论述的是王稼祥10、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11、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12、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评价的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14、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两个首要和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16、邓小平认为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17、在 1957 下半年开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18、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纠正主观主义的领导人是毛泽东19、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20、 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1、在文化上提出“洋为中用,批判地学习”“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的主张的是毛泽东22、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3、邓小平在上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建设党,建设怎样的党25、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行了深刻论述26、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27、在我党的领导人中,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个概念的是毛泽东28、从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2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30、针对历史上党内斗争中存在过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的错误,毛泽东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2、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两个问题展开论述33、毛泽东在1941年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后不久,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的校训34、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35、尊重实践就是尊重群众36、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3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3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3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于党的十六大40、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41、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4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4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4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45、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4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命题的提出是在党的十二大上4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4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0、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5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2、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机体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转变发展方式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早在“九五计划”中就已提出,但是十几年过去了,至今没能够很快地实现这个转变。
在此次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作为改革旗臶和发展模式具有典型性的珠三角地区成了重灾区: 09年第三季度经济复苏前,珠三角九市外贸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区间;直接影响工业增速普遍回落甚至出现负增长(东莞、珠海)1。
在此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更加坚定地重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从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等方面,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工作任务。
应该说,《报告》中提出的方向,采取的措施是正确而且合适的,地方政府如何踩准中央政府的辙印,走出自己的新路子?我想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必须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及特点,解决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二是必须分析经济发展的逻辑,了解发展的动力及机理,解决核心层面上如何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提1杨忠东、王智斌、袁永青,浪打珠三角:国际金融危机一周年的回顾和思考,惠州统计局出新的结构观,解决技术层面上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
一、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一)、发展的要素及内涵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所谓发展的要素,是指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不断向前进步所需的必要因素。
它既包括资源性要素,也包括市场因素,还包括经济社会环境要素,涉及面非常广泛。
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是资源性要素和经济社会环境要素。
根据西方经济学一般原理,要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2。
第一是劳动力。
主要包括体力和智力,也包括企业家的才能,各种要素在工业化大生产情况下,需要通过有序地整合,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在此过程中,企业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土地。
这里的土地是指广义的土地,包括与土地相关的一切矿产、森林、河流等。
在农业社会中,上述两要素是基本的要素,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专门引入了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那句话——“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其转向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其转向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其转向》,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我国在新市场和新环境的双重刺激下,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对于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率,世界的目光纷纷投注到中国经济市场。
中国增长率的持续走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及转变也开展了日趋激烈的讨论方式。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停留在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主,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效率低下等位特点,当然形成此特点的根源在于我国还是片面地追求粗放型的经济方式,带来快速的经济增长率。
纵观美国次贷危机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惨痛后果,中国经济应改变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生产要素、经济技术以及社会环境合理地结合,改变以往的产业结构,缩短行业间的差距,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从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着手,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逐渐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
因此,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及转变进行了探讨,使探讨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和社会意义。
一、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累积的过程,经济增长可以直接反映出国家和社会经济增长的总结果以及生产动态。
经济增长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特征,具体可阐述如下。
首先,要素投入占据了较大的经济增长比例。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 平均在9%的增长率,但是经济效益指标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为低下。
以“十五”期间为例,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1. 1%,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对经济增长的工效率逐渐下降。
其次,投资与消费不成正比。
投资、出口增长率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逐渐尚恒。
我国国内投资率名列世界前茅,投资与GDP 的增长关系的投资弹性系数逐渐升高。
同时,出口也开始高速上升,但是,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另一大促进作用,消费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也就变得愈加缓慢。
经济增长过度地依赖于投资,导致生产率的低下,消耗大量能源,污染环境,消费停滞不前。
mba时政面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mba时政面试题目及参考答案时政面试题回答得好能够让您在mba考核中脱颖而出。
以下是精心推荐的一些mba时政面试题目及参考答案,一起来学习下吧!mba时政面试题目及参考答案(一) 1、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真谛。
2、简要回答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的内容。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三个代表是哪三个代表?(1)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请简要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方面的切入点。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3.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5、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我国在制定九五规划时就已经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要求也更高。
虽然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提出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整理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就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说明,学习是要经过思考的,否则将一事无成。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实行宏观调控的原因:(1)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宏观调控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某些行业和领域不能由市场进行调节;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发展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2)加强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者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都有扩张性政策与紧缩性政策两大类;财政政策常运用的杠杆有税率、财政支出、国债等,货币政策常运用的杠杆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李彩虹经济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结构、市场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需求侧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纠正要素配置扭曲。
既要立足当前,解决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又要立足长远,形成完善的机制体制,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必要从理论分析,理论模型构建,政策建议以及企业和地方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思路要点等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供给侧改革。
中国经济发展的正负经验表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是我们必须把握的基本方向。
归根结底,所谓的人类文明在世界上的进步是有一些基本趋势的,这些趋势只能遵循,而不能逆转。
首先是工业化。
中国的落后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以鸦片战争为标志拉开了近代史的帷幕,多年来积贫积弱,被动挨打,内忧外患。
最终,在20世纪,三个重大事件接连发生。
一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千年的君主制。
第二个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以“一五”为标志,它启动了中国的真正工业化进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力争形成自己相对的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
第三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明确形成了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构想,实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另一个趋势是城市化,它是工业化的必然陪伴和支持载体,它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元经济,更是城乡一体化的出路。
此外,市场化和国际化当然是我们必须迎合的趋势。
邓小平看得很清楚,他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出路。
什么是改革,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南巡讲话,建立市场经济目标模型;什么是开放性,是面向全球化,毫不犹豫地加入国际竞争,到千年之交,加入世贸组织将锁定完全开放的格局,现在必须进一步开放和发展。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和快速发展,我们还必须掌握高科技或信息化的趋势。
为了适应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我们还必须促进法治和民主化,即全面法治。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途径研究
内容提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必然归宿,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必要保障。
循环经济的发展无论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理论战略意义途径选择目录一、导论 (1)(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二)相关文献综述 (2)(三)论文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安排 (5)(四)主要创新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二、循环经济概述 (7)(一)循环经济概念的界定 (7)(二)循环经济的运行原则与基本特征 (9)三、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 (11)(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循环经济的经典论述 (11)(二)生态经济理论 (13)(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15)(四)清洁生产理论 (17)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18)(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18)(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19)(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9)(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20 (五)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20)(六)发展循环经济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21)五、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23)(一)转变观念,搞好规划,调整结构 (23)(二)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23)(三)依靠科技,示范推广,宣传教育 (24)(四)鼓励民间组织的建立和开展活动 (25)(五)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生产 (26)参考文献 (28)论文摘要 (1)Abstract (1)一、导论(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当今世界,资源的紧缺、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失衡,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的威胁。
小论文_试论“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
试论“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一带一路”对中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一种共同发展和相互协作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的区域合作平台。
目的在于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倡导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 2014 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区域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它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二、“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出口一带一路战略由于其政策十分优惠,能够吸引大批客商落户,并形成产业的聚集。
而产业聚集的形成又能够带动贸易、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建立也会对沿线城市造成极大影响,大量的贸易往来、人员交流促进了周边城市的基础建设、金融贸易、商业地产的发展,带动了地处内陆省份和城市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建设越加重视,而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与国际贸易市场接轨,成为连接西部地区与中亚、西亚、欧洲诸国的枢纽。
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还有助于深化国内外在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转型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在很多方面享受着国家最优惠的政策,如进出口货物不受数量限制、金融外汇管理放松、实行金融自由化、进口免税等。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省份作为自己的物流分拨中心,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物资调配。
因而,一带一路战略将聚集巨大的贸易流。
(2)“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对于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部分领域产能严重过剩,阻碍了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摘要:本文对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分化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措施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30年来实现了年平均8%左右的持续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差距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接下来,本文就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资源环境问题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资料和人们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扩大,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
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 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并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巨大2005年我国能源和矿产品产量快速上升,原煤产量达到21.9亿吨、原油1.81亿吨、铁矿石4.21亿吨、粗钢3.52亿吨、10种有色金属1635万吨、磷矿石3044万吨、原盐4454 万吨、水泥10.60亿吨。
大宗短缺矿产品的进口量持续增加,2005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进口原油12682万吨、铁矿石27523万吨、锰矿石458万吨、铬铁矿302万吨、铜矿石406万吨、钾肥917万吨。
“十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13.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64.4%。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6.5%,用水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5.4%,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分别高达70%、60%和90%,而国际上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低于40%,否则将危害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何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来源:人民网 2010年02月04日正当全国各族人民喜迎新春佳节的时候,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
在3日举行的开班式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并强调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在当前形势下,中央为何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呢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
在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及时作出了重要判断,使我国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经济实现总体回升向好。
如今时过一年,中央又清醒地看到,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因此,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的问题迫切需要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明确提出,当时提出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经验总结
收稿日期:2008-12-05作者简介:白小明(1970-),女,河南武陟人,管理学博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经验总结白小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的演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既体现了作为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步加深,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中图分类号:F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09)01-0074-04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
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长期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党和政府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形势和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逐步消除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和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
这些战略的选择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和驾驭经济发展规律的日趋成熟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日益完善。
1.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1979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等基本上遵从重工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重点发展内地,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均衡特征。
何峻峰《中国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Chinese Economy课程编号:131507013学时:48学分:2.0适用对象: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主要是阐述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所发展的巨大变化、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经济转型的路径和经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特点、国有企业改革和宏观政策等基本问题。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所发展的巨大变化、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了解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基本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学生对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认识,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1. 基本内容:一、前现代经济增长与现代经济增长二、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三、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四、制度变迁的方式2.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要使同学们对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制度变迁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增长的动力、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影响因素和制度变迁的方式。
重点掌握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过程;了解制度变迁理论得基本观点。
3.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影响因素和制度变迁的方式教学难点: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影响因素和制度变迁的方式4. 教学建议:第二章:中国古代近代经济的历史演变1. 基本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经济的演变一、中国在古代就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二、工业有了迅速发展三、商业的迅速发展四、中国古代出现的“四个盛世”第二节中国近代经济的演变一、西方列强侵略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的地位二、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国民党反动统治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深重灾难2.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近代经济的历史演变和各个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近代经济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各个阶段农业、工商业及政治、教育、科技等的特点和成就。
第十课时 新发展理念与对外开放测试题.docx
第十课时新发展理念与对外开放知识通关•技隹储省考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取得巨大成就1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 .人民牛.活不断改善.3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考点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B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判一判: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彰显了我国已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解析: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F考点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1. 2020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 2035年〜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考点四坚持新发展理念1 .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化自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颁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目植发展优势,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2 .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D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二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考点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损生性问题,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选一选: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卜.列属于通过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是() ①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②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③加快新技术研发和转化④引导员工发扬奉献精神A. (D®B. C,①③ D.解析: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快新技术研发和转化,这都是通过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体现,①③正确;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引导员工发扬奉献精神并没有体现以创新引导经济发展,②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答案:C考点六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之全球化、氢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考点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 .双重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功能,也带来新情况新挑战.2.我国的对策: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我国将继续涩△箜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叠廖、平等、共羸的方向发展.判一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解析: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在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为我国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机遇.答案:F考点八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2 .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名边贸易组织,是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之一.3 .作用: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4 .原则:韭岐赛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考点九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1 .成就: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 .要求(D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2)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3)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4)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方法突俄∙素养提升考向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例1】(2018・永嘉试卷)创新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解析: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答案:F[例2) (2018 - 04新高考,14)下表是2013〜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注: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 -2017)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②制造业的增加值呈现下滑趋势③科技投入转化率明显提高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贯彻落实A. (Dd)B. (D@C.②③D. M解析:通过图表横向比较“制造业增加值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可以得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高于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横向比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近5年来其增长率总体趋势不断提高,由此可判断科技明显促进了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得以落实,故③④正确;①不是两种不同制造业增长率出现差异的原因:②是图表反映出的现象,不是原因.答案:D[对点练1]中国制造畅销全球,不过“低端”“廉价” “模仿”这样的刻板印象也如影随形.过去的五年间,供给便J结构性改革让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也让“中国制造”这四个字更具含金量.“中国制造”含金量的提高表明()①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②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③提高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推动发展的立足点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已得到全面落实A. Φ(g)B. (2Xg)C.①④D.(3X2)解析:“中国制造”含金量提高不代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①不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中国制造”这四个字更具含金量,这表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②正确;“中国制造”含金量提高表明提高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推动发展的立足点,③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已得到全面落实,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答案:B表格类试题解法:(D题型特点:形象、宜观、生动,形式多样(漫画、图片、图形、表格等,主要是图表,包括柱形图、条形图、线状图、饼状图等),考查功能全面.具体题型包括图文解读类、关系揭示类、问题阐述类、探究开放类等. (2)解题指导:①三读:读图表,包括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读注文,注文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读设问,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所用的知识体系范围.②三比:纵向比: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横向比: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表与表之间的比:找出图表之间的联系,产生新的认识.③三到:由数字到术语;由现象到本质;由理论到实践.考向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例3] (2018・绍兴试卷)浙江企业积极参与海外并购,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解析:浙江企业枳极参与海外并购,是对外投资,不是利用外资,故本题判断错误.答案:F【例4】(2018 • 04新高考,15)2017年底,中国通过竞争获得的中泰高铁一期工程开工.该工程连接泰国首都曼谷与东北部的呵助府,其设备和技术由中方提供,资金由泰方承担,工程完成后将给两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这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国()①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初见成效②利用外资综合优势显著上升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C.②④D. (3X4)解析:“中国获得的中泰高铁i期工程,中方提供设备和技术,泰方承担资金,两国共享收益”体现了①③:②片面夸大了我国目前利用外资的水平,排除;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不是主导者,④表述错误.答案:B解后反思:命题考查“走出去”常用的标志词有:对外投资、海外并购、承揽海外工程等.[对点练2] (2017・11新高考,15)2016年,浙江省货物出口比上年增长3. 0%,其中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1. 6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6. 5机服务贸易出口比上年增长17.0乳其中文化服务出口增长高达140%.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浙江省()A.对外投资结构正在优化B,出口贸易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C.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正在提升D.企业“走出去”的能力正在提高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情况,没体现对外投资结构情况,A项不选: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服务贸易及文化服务出口增长比例均高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比例,这说明浙江省出口贸易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C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情况,D项不选, 故本题答案:应为B.答案:B对接热点:中美贸易摩擦增多中美贸易摩擦愈加频繁,双方之间的分歧和竞争也变得突出起来.2018年1月初,阿里巴巴收购全球第二大的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被美国政府叫停,华为智能手机进军美国的合作也被取消.美国商务部2018年4月16日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中国商务部在此时间段,数次对来自美国的进口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思考:如何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理论解读:(D这是经济全球化下中美经济联系密切的一种体现.(2)夫国频繁对中国发动贸易调查,是滥用世贸组织规则、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违背了世贸组织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原则,不利于中美贸易的正常发展.(3)中国反倾销,是遵循世贸规则、维护我国正当权益的做法.(4)中荚经济存在互补性,短期风险和摩擦不会改变两国经贸关系互补共赢的根本趋势.Bili•定点清他易错点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矫正训练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为此,必须()①把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③优化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④由市场来推动创新,避免政府的干预Λ.霞 B. (g)φ C.①④ D. (gX3)解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错误;推动科技创新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④错误:②③属于推动科技创新的正确做法.答案:D提醒科技创新不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但不能说科技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易错点2混淆“引进来”与“走出去”矫正训练2 2018年1月~6月,中国海外并购交易额达746亿美元, 较2017年同期增长41. 8%.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需要() ①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发挥比较优势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③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的格局④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A. (1)(2)B. φ(3)C.①④D. (2X4)解析:“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由此可见,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③是从“引进来”角度来谈的,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 答案:是C项.答案:C提醒企业海外并购属于“走出去”,利用外资属于“引进来”.。
高考题型练 9题型九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题型九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此类题目是因果关系类题目,其突出特点是答案各要点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联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的原因(理由)”“……的意义”等形式呈现。
“原因”类试题在答题过程中既要分清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往往得分也是要打折扣的。
1.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题,突出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这一着力点,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材料一2012年,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4.5%,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一般在70%到80%,德、英、法等国超过了90%。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
(1)概括上述图表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三个力度的原因。
材料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
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条例;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制度,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的原因。
材料三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
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10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和理性总结。
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
“一号文件”的发出,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
毛概名词解释
三个代表: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教新国:“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村民自治: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村民通过民主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同办理好本村的各项事务。
村民自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其中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
从操作的角度看,民主自治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制定村委会选举办法,保证民主选举;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证民主决策;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保证民主管理。
四有公民:四有公民,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以便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人才强国战略:在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才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成绩XX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专业:班级:学号:姓名:2014年6 月1 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一、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1、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经济的历史性改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开放。
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发的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从人民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民经济也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水平,而外汇储备则实现了由短缺到世界第一的历史性转变。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大型企业由少到多、由弱变强,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带来了国家财力的增加,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此外,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2、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简述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相比之下较为不错,GDP增长7.7%,CPI上涨2.6%,就业1310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1%,好过预期。
特别是去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我国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对于外界担心的增速放缓问题,有专家表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7%的增长速度就可以实现。
而且,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横向比较,7.7%的增长速度也已经是最快的。
我们知道,经济增速的小幅波动是正常的,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经济基础问答题.doc
一、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答: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是:1、公有制是反映并符合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客观要求的最基本的所有制形式;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3、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4、公有制经济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定性条件;5、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总之,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二、试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相结合的客观依据。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所有权是决定分配关系的法权基础,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决定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2、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对财富的创造作出了实际贡献,那么,各种生产要素所有都就可以依据投入要素的多少和实际贡献的大小参与收益分配;3、市面上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则,要素价格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过程。
市场经济本身就包含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必然性。
4、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辨证统一。
要素所有都按要素的多少及实际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收入,体现了投入与收入相一致,贡献与报酬相统一的公平原则。
总之,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三、试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重大意义。
答: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是在效率优先的前提前下,要兼顾公平,兼顾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避免由于少数人收人畸高形成两极分化。
2、效率优先,可以打破平均主义,促进资源利用,提高生产力。
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摘录
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摘录1.引言概述部分写作如下:1.1 概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传统的高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亟需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这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全面提升。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要更加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并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这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质量提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科技创新的驱动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努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实现经济增长的内外均衡。
内部均衡即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
外部均衡则是指实现对外开放的均衡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只有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但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措施,应对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持续创新的道路上。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陈述和分析:1. 引言:首先,我们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议题进行概述,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2. 正文:接下来,我们将在正文中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及其意义,以及它所涉及的核心要素。
这一部分将会提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并解释为什么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 结论:最后,我们将总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并探讨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
这一部分将提供对于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思考,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把握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不稳定因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消耗能源和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
措
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国际国内现实忧患的必要途径
党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也有很多,比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方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引进来走出去等等,在这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战略。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