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包括: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特殊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其拌合物性能 (稠度、容重)试验。
2、执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1配合比计算步骤3.1.1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f cu ,0; 3.1.2按f cu ,0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3.1.3选取每立方体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 3.1.4选取合理的砂率值;3.1.5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提供出试配用的混凝土配合比。
3.2混凝土试配强度3.2.1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0.cu f ≥k cu f .+1.645σ式中:0.cu f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3.2.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确定(1)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采用公式进行计算,确定该值的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30组。
(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 时,标准差应取用3.0MPa ,当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混凝土,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低于4.0MPa 时,标准差应取用4.0MPa 。
3 当无统计资料和经验时,可参考下表取值。
表3.2.2 标准差取值表3.3 计算水胶比按下列公式计算要求的水胶比值:W/B =bcu bf ab f af 0.式中 W/B ——混凝土所要求的水灰比值;a 、b ——回归系数;当不具备试验资料时,对碎石混凝土可取a =0.53,b =0.20; 对卵石混凝土可取a =0.49,b =0.13。
b f —胶凝材料28d 天胶砂抗压强度(MPa ),可实测,也可根据下式计算: b f =ce s f f r r式中f r 、s r ——粉煤灰和矿渣粉的影响系数ce f ——水泥28天胶砂抗压强度,可实测,也可根据下表取值计算 粉煤灰和矿渣粉的影响系数按下表取值:3.4 用水量选定3.4.1水灰比在0.4~0.8范围内,按骨料品种、规格及施工要求的塌落度值选择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m ω0)按表3.4.1选用。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1、混凝土材料使用(1)地基与基础混凝土:井桩采用C35,承台采用C35,环境类别为五类,井桩、承台、承台梁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最大水饺比为0.45,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水泥中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8%,同时参入抗硫酸盐外加剂和参入矿物掺合料,不应使用高钙粉煤灰,不得加入石灰石粉,水泥中氯酸三钙含量不大于8%,并参入钢筋阻绣剂,抗渗等级为P8。
(2)主体部分混凝土:−0.030以下:基础:C35;上、下支墩:C35;梁、板C35;−0.030以上梁、板、柱为C30;其余构件采用C202、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1)混凝土施工前质量控制。
①、使用商品砼的必须对搅拌站的资质及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查;砼浇筑前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原材料的材质证明和试验报告。
②、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必须编制砼施工专项方案,报监理审批,同意后方可施工。
③、混凝土浇筑前认真组织水暖、电气、土建联合检查,做好隐蔽验收。
④、监理工程师在浇筑过程中对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理,对砼进行随机抽查,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⑤、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⑥、浇筑厚度要按施工规范规定。
当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
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应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
在竖向构件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能超过2m,否则采用串筒或斜槽送混凝土入模。
(2)混凝土的振捣。
①、在浇筑混凝土时,施工方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要求认真交底,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通病,必须认真对待,精心操作。
②、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内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3)混凝土的养护。
①、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且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必须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②、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以内进行;③、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含后浇带)养护时间不小于14d,对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14d。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作业指导书1 目的通过对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的使用、更改、保存的管理,以确保预拌混凝土的质量。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
3 术语3.1 重要工程预拌混凝土指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条件的预拌混凝土:a)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b)一次性连续浇捣1000m3以上;c)顾客有特殊要求。
如:轻质、耐热、耐酸、纤维及不发火等混凝土。
3.2 普通预拌混凝土除重要工程预拌混凝土以外的预拌混凝土。
4 职责4.1 质管部负责重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
4.2 公司试验室主任负责普通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
5 工作程序5.1 配合比的使用5.1.1 编号在用的预拌混凝土配合比应以强度等级为特征进行编号。
5.1.2 登记在用的预拌混凝土配合比应以强度等级为顺序,按《混凝土配合比级配台帐》登记成册,形成台帐。
5.1.3 选用试验室值班人员在接到预拌混凝土生产任务单后,应详细了解该任务的各项要求,如:强度等级、抗渗标号、抗折强度、坍落度范围、对收缩的限制、石子最大粒径、外加剂和掺合料的使用等,并结合现有的原材料情况,在混凝土配合比级配台帐中选择最适合的配合比,并将此配合比编号及级配填入QR8.2.4-08《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5.1.4 调整当原材料某些参数,如砂的细度模数、含水率,碎石的级配、含水率等发生变化,并对混凝土级配有一定影响时,应及时对所选用的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调整配合比仍在《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上进行记录。
5.1.5 确认选用配合比及调整配合比填写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必须经试验室负责人签字才可生效。
5.2 验证5.2.1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半年至少验证一次。
5.2.2 非常用混凝土配合比应在使用前验证一次。
5.2.3 每年质管部应向试验室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验证计划,以便试验室安排验证工作。
5.3 更改5.3.1 根据混凝土实际强度及其标准偏差的变化,为使配合比更合理,对原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重新计算、试配验证,修改原混凝土配合比时,即发生配合比的更改。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本工艺合用于库阿高速桥梁、涵洞及构造物的混凝土施工。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 076-95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及水文资料和道路、场地等情况。
根据设计、施工要求选定混凝土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坍落度损失、可泵性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
确定设计配合比后,填写报告单,提交施工监理批准。
混凝土生产前,对场内材料进行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计量器具必须经过有效检定。
经大修、中修或者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重新进行检定。
施工前,将暂时平台、通道、混凝土的拌和、运输、入模方法及顺序、养护的方法和标准要求,有现场主管技术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操作、安全交底。
混凝土拌和设备:混凝土拌和站、装载机。
混凝土运输设备:混凝土罐车。
配套设备:混凝土输送泵、吊斗、吊车等。
浇筑机具:导管、串筒、流槽、插入式振动器、表面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铁锹等。
安全设备:安全帽、安全护拦等。
通讯设备:手机、对讲机。
原材料:拌制混凝土所使用的各项材料及拌和物的质量应经过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的有关规定。
水泥和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创造厂的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
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
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
散装水泥的储存,采用水泥罐或者散装水泥仓库。
水泥如受潮或者存放时间超过 3 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在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并保持洁净。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满足施工要求,普通水下灌注桩混凝土坍落度位180~220mm,基础、箱梁、墩台盖梁、护栏等位70~90mm。
商品混凝土作业指导书【范本模板】

商品混凝土作业指导书致xxx 项目部尊敬的客户,感谢您使用我们的混凝土,为保证您的工程质量,我公司根据配制的混凝土性能,参照《预拌混凝土》GB/T14902混凝土施工有关标准以及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制定出本说明书和技术交底。
敬请认真阅读并按本说明书和技术交底等规定的有关操作规程执行。
如有更好的意见或建议,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更好的为您服务,谢谢合作!一、您购买的混凝土的分类1、普通混凝土:(包括人工挖孔桩砼),一般坍落度在80—120mm,凝结时间一般在6-8小时。
2、泵送混凝土:砼坍落度一般在120—180mm之间,凝结时间一般在8-10小时。
3、水下混凝土:坍落度一般都大于200mm,凝结时间一般在8-10小时。
4、道路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在80—120之间,凝结时间一般在4—6小时。
注:混凝土凝结时间在规范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定,施工现场因气温、风速、湿度等气候变化而有所差异。
二、时间要求:从搅拌出厂到工地浇筑完,宜在90分钟内完成,一般不宜超过3小时,避免混凝土因坍落度、流动度减小而影响混凝土自身质量和施工质量。
三、现场检验:如需要现场检验,请按如下操作:1、卸料前,让搅拌车快速搅拌均匀后卸料。
取样检验应连续抽样取卸至搅拌车1/4至3/4部位的混凝土,并搅拌均匀后检验,做同一组(批)试件的混凝土应在同一车中抽取.交货检验的坍落度试验应在混凝土到现场后20min内完成,强度试验制作应在40min 内完成,每次抽取数量不得少于0。
02m3。
2.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20±5℃的环境中成型、静置、拆模。
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切不可让试件日晒雨淋.3.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制作方法:(见图表)四、使用操作要求:1、禁止加水:禁止往混凝土内任意加水,现场砼坍落度损失过大,或待料时间长坍落度小而不能满足施工时,可采取少量多次后掺外加剂的方式进行调整,并搅拌均匀,在混凝土和易性符合要求后才方可使用.2、振捣:混凝土应振捣密实,避免漏振,少振或过振.3、抹面:混凝土收水后,对板面砼(楼板、底板)加强二次或多次抹面,特别是临近终凝时的抹面,能够有效消除表面的旱期微细裂缝。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等浆体体积法)

中铁*局集团第*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试验中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等浆体体积法)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中铁*局集团*公司试验中心***在《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中,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浆体体积做了限制要求。
我们习惯使用的假定容重法已经不再适用,怎样才能准确控制浆体体积呢,下面通过例题向大家介绍等浆体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供参考使用。
一、编制依据(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3)《关于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方法的讨论》作者:廉慧珍李玉林二、不同材料混凝土浆体体积限值注:浆体体积即单位体积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和空气所占的体积。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某斜拉式特大桥,主塔塔高103.5米,设计强度等级为C50,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碳化环境T1。
(1)、原材料选择水泥:贵港华润P•O42.5,粉煤灰掺量8%,密度3.0g/cm3;粉煤灰:田东电厂Ⅰ级粉煤灰,烧失量3.2%,细度8%,需水量比97%,密度2.3 g/cm3;细骨料:梧州中砂,细度模数2.6,表观密度2.63 g/cm3;粗骨料:蒙圩碎石5~10mm和10~20mm,掺兑比例35:65,表观密度2.70 g/cm3,堆积密度1620 kg/m3,孔隙率40%;减水剂:西卡牌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掺量1.05%,含固量20%。
(2)参数选择水胶比:选用W/B=0.32;砂率:根据紧密堆积原则,以及石子孔隙率和砂子细度模数,选取砂率为39%,则砂石比为39:61;浆体体积:按铁建设〔2010〕241号(表6.5.2-6)选用浆体体积V P=0.35;粉煤灰掺量:依据铁建设〔2010〕241号(表6.5.2-1)破坏冻融环境和预应力张拉早期强度要求,选择粉煤灰掺量为20%,鉴于P•O42.5水泥已掺入粉煤灰8%,现选择掺入粉煤灰12%;含气量:按铁建设〔2010〕241号(表6.5.2-5),T1环境入模含气量不小于2%,考虑运输过程中的气损,控制配合比含气量在3%以上,含气量占浆体的体积按0.035考虑。
混凝土配制工序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制工序作业指导书1 混凝土配制准备工作1.1 水泥、减水剂、砂、石、粉煤灰、水等主要原材料是否经检验合格,符合使用要求,否则禁止使用。
数量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
1.2 拌和设备是否运转正常,计量器具是否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1.3 拌和站严格按照试验室当日开具的配合比料单(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比。
2 混凝土拌和2.1 拌和基本要求2.1.1 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小于400kg,且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应超过500kg,水胶比不应大于0.35,粉煤灰的最大掺量不应超过水泥质量的25%。
混凝土的总碱含量不得超过3kg/m3,如发现不符时,须由试验人员查明原因后予以调整。
2.1.2在配制拌和物时,水泥、水、减水剂及粉煤灰的称量偏差不应大于±1%,粗、细骨料的称量偏差不应大于±2%(均以质量计)。
在拌和过程中,要对拌和机的计量准确度进行抽查,每一工作班不少于3次。
2.1.3 混凝土按理论配合比根据实测定的砂、石的含水率换算成施工配合比时,由试验室出具配合比料单,确定出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进行投料拌和。
2.1.4 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配料的计量系统,应每年检定一次。
在特殊情况下,若发现用水量或混凝土坍落度严重反常,混凝土颜色、离析现象突变,或有其它怀疑情况等,均应及时校正。
遇有故障及时检修排除后,都必须经过校正检定后,才允许使用。
2.2 混凝土拌和2.2.1 采用全自动强制式搅拌站拌和混凝土。
开拌前,检查拌和设备是否完好,应具有两台混凝土拌和站,以便使用、维修,平行作业两不误, 开工前由试验人员测骨料含水率,根据理论配合比出具当天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施工人员确认本次灌注的骨料、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等质量合格,数量满足需要, 试验人员在开盘时、搅拌过程中须值班,随时掌握和控制混凝土搅拌质量,计量采用自动传感器计量,每年校验一次,如在施工中发现有异常必须及时校验。
2.2.2 首次使用配合比时,不宜一下把水加完,应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观察混凝土稀、稠后,逐渐添加,然后再结合实测坍落度进行调整。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作业指导书.doc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1.目的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确保所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满足工程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屮心及派出试验室所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试验。
3.职责3.1试验室负责人负责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环境条件控制,负责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各项检验过程、质量记录和检验结果的检查、监督。
3.2试验室质量负责人负责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检验工作,负责检验数据的校核和编写检验报告。
3.3试验室检验人员负责对检验样品进行检验、试验操作、填写原始记录、计算检验结果和整理检验成果,进行自检和互检并负责样品的留样和封存。
4.作业程序4.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的各项检验过程、质量记录和检验结果的检查、监督。
4丄1设计对混凝土的要求,包括混凝土设计标号,强度保证率、抗冻标号、抗渗标号等。
4.1.2混凝土施工要求和控制水平,包括石子最大粒径、塌落度、含气量及离差系数。
4.1.3原材料特性包括水泥品种、标号和比重、石了种类、级配和比重、砂种类级配、细度摸数和比重及混合材、外加剂及有关数据。
4.1.4所有原材料基本资料可以从甲方和设计部门提供,由试验参加人员对原材料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及有关试验规程进行性能检测,检测结果须经质量负责人校核后才能使用。
4.2配合比设计计算在取的棊本资料后,水工混凝土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附录一的规定和《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12-2000的规定,公路混凝土按《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TJ053-94的规定。
建筑混凝土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DJ/T55-96的规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4.2.1选择水灰比4.2.1.1按混凝土设计标号及给定的强度保证率和离差系数计算保证强度。
4.2.1.2根据计算强度,按鲍罗米公式计算水灰比。
4.2.1.3根据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限量最大允许水灰比或设计要求的最人允许,水灰比选择满足保证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水灰比。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一份详细的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养护措施以及质量检验等五个方面,分别介绍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一、混凝土配合比1.1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用途,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1.2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出所需水泥、砂、骨料等材料的比例,并进行详细记录。
1.3 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满足设计要求。
二、施工前准备2.1 确定施工现场,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区域、搭建脚手架等。
2.2 检查混凝土模板和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3 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包括搅拌机、输送泵、振捣棒等,并进行检查和试运行。
三、施工过程3.1 按照混凝土配合比准确称量所需的水泥、砂、骨料等材料,并进行搅拌。
3.2 在搅拌过程中逐渐加入适量的水,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塑性。
3.3 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中,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四、养护措施4.1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包括覆盖保湿、避免阳光直射等。
4.2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环境条件,确定养护时间,并进行详细记录。
4.3 在养护期间,定期检查混凝土的表面情况,及时修补损坏或开裂的部分。
五、质量检验5.1 对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抗渗性、凝结时间等方面的质量检验。
5.2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评估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5.3 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后续的质量评估和问题追溯。
结论: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文件,它涵盖了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养护措施以及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遵循指导书的要求,可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造材料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建造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编写本指导书,以便指导施工人员正确进行混凝土作业。
二、施工准备1.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
2. 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准备好所需的水泥、砂、骨料、掺合料等材料,并检查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 搭建施工场地:清理施工场地,搭建混凝土搅拌站和混凝土浇筑区域,确保施工场地整洁有序。
三、混凝土配制1. 材料的准备:按照配合比,准备好所需的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并对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2. 搅拌混凝土:将预先准备好的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放入混凝土搅拌设备中,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搅拌,直到混凝土均匀一致。
3. 检查混凝土质量:对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坍落度、抗压强度等指标的测定,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四、混凝土浇筑1. 浇筑前的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浇筑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杂物和积水。
同时,对浇筑模板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2. 控制浇筑速度: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浇筑速度,避免混凝土流动过快或者过慢,以免影响浇筑质量。
3. 振捣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使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4. 平整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初凝后,使用抹光工具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平整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光滑。
5. 养护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包括覆盖保湿、遮阳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强度发展。
五、施工安全1. 人员安全: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等,严禁在施工区域内吸烟或者使用明火。
2. 设备安全:混凝土搅拌设备应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3. 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保持施工区域的通风良好,避免发生事故。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_

完美WORD 格式提高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水胶比,增加砼的密实度即可。
××××商混站试验室:××××××有限公司试验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LH/W ·B 008-2011第A 版 第1次修订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第64页 共 页颁布日期 : 2011年10月20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总则1.0.1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1.0.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2.1.2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 且须用维勃稠度(s )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5个。
)等级 维勃稠度(s )V0 ≥31V1 30~21V2 20~11V3 10~6V4 5~32.1.3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 ~90mm 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 ~150mm 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 的混凝土。
坍落度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
等级 坍落度(mm )S1 10~40S2 50~90S3 100~150S4 160~210S5 ≥220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施工准备..........................................................14. 1工序质量经验收合格...............................................14.2设备满足方案要求.................................................14.3供水供电及原材料的保证...........................................15.施工方法..........................................................16.工艺流程..........................................................26. 1施工程序.........................................................26.2明挖基础验槽.....................................................26.3施工缝处理.......................................................26.4模板工程.........................................................26.5钢筋工程.........................................................36.6混凝土工程.......................................................36.7大体积混凝土.....................................................96.8高温施工........................................................106.9冬季施工........................................................117.主要机具及设备...................................................118.劳动力组织.......................................................119.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129.1质量控制要点....................................................129.2实体质量........................................................129.3缺陷处理........................................................1210.安全措施........................................................1411.文明环保措施 (14)1.编制目的规范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养护等过程施工工艺,指导混凝土结构施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1.0一般规定和质量要求:1.1设计原则:1.1.1应满足砼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1.1.2应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1.1.3应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1.1.4尽可能做到就地取材、降低成本达到节约的目的。
1.2配制砼所用的水泥应符合GB175-92要求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符合GB1344-92要求的矿渣硅酸盐水泥进行砼配合比设计。
1.3粗、细骨料应符合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及JGJ53-92《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拌合用水等其它有关事项应遵守GB50204-92《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
1.4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首先按原材料性能及对砼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及调整,然后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合理的砼配合比。
2.0配合比计算:2.1本作业指导书提供的砼配合比计算公式和表格,均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
2.2砼配合比计算的步骤:1)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f cu.o;2)按Rh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3)先取每立方米砼的用水量,并由此计算出砼的单位水泥用量;4)选取合理的砂率值;5)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定出供试配用的配合比。
2.3计算砼试配强度f cu.o:f cμ.o = f cu.μ+1.645δ式中: f cμ.o——砼试配强度(MPa)f cμ.μ——设计砼强度等级(MPa)δ———砼强度标准差(MPa)2.4根据试配强度f cμ.o,按下式计算所要求的水灰比值:W/C=Af ce /(f cμ.o+ABf ce)式中:W/C——砼所需水灰比A、B——回归系数f ce———水泥实际强度(MPa)2.5按骨料品种、规格及施工要求的塌落度值选择每立方米砼的用水量(MW0),用水量一般根据本单位所用材料按经验选用。
2.6每立方砼用水量(M Wo)选定后,即可根据2.4条得出的c/w 值计算水泥用量(M Go),即M WoMc0=———W/C式中:M Go——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kg)M Wo——每立方米砼用水量(kg)2.7砼砂率(βS)一般可根据本单位对所用材料的使用经验,选用合理的数值。
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1.1材料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应符合技术要求,并与施工实际用料相符,材料拌和前的湿度应与室温相同。
材料取样具有代表性凡由搅拌机、料斗、运输小车,以浇制的构件中,采取新拌混凝土代表性样品时,均须从三处以上的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同份量代表性品,集中用铁铲翻拌均匀,而立即进行拌和物的试验,试样数量在20L以上或较试验所需的数量多5L以上,用拌和机拌和时,拌和量须为拌和机公称量1/2以上。
1.2试件制备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依据《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和易性、凝结时间测定、砼抗压强度等试验。
试生产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制作抗冻性、抗渗性、康氯离子渗透性等耐久性试件个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批量生产中,预制梁每20000m3混凝土抽取抗冻融循环、抗渗性、坑氯离子渗透性等耐久性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现场砼取样时随机从箱梁底板、腹板及顶板处分别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且根据施工需要顶板处取样150X50X150mm型试件10组,分别用于脱模(1组,备用1组),初张(1组,备用1组)、终张拉(1组,备用1组,28天标养5组),底板处取150X50X150mm型试件7组(初张1组终张拉1组,5组标养),腹板处取150X50X150mm型试件7组(初张1组终张拉1组,5组标养)。
从底腹顶板处分别取2组150X150X300mm 型试弹性模量试件。
初张、终张试件随梁养护。
标养试件拆模后送入标养室养护28天。
试样从抽取至试验完毕过程中,不要风日晒,必要时应采取措施。
浇制力学性试件的混凝土,也应经过人工再次翻拌均匀,而后装模成型。
拌制混凝土的材料一质量计,称量的精确度:集料为±1%,水、水泥及砂、石拌和物为±0.5%。
水泥生产与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水泥生产与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第1章水泥生产概述 (4)1.1 水泥的定义与分类 (4)1.2 水泥生产流程简介 (4)第2章原料选择与处理 (5)2.1 原料种类及质量要求 (5)2.1.1 石灰石 (5)2.1.2 粘土 (5)2.1.3 铁矿石 (5)2.1.4 硅石 (5)2.2 原料破碎与储存 (5)2.2.1 破碎 (6)2.2.2 储存 (6)2.3 原料配比设计 (6)第3章粉磨工艺 (6)3.1 生料粉磨 (6)3.1.1 生料粉磨设备 (6)3.1.2 生料粉磨工艺流程 (7)3.1.3 生料粉磨操作要点 (7)3.2 水泥熟料煅烧 (7)3.2.1 水泥熟料煅烧设备 (7)3.2.2 水泥熟料煅烧工艺流程 (7)3.2.3 水泥熟料煅烧操作要点 (7)3.3 水泥粉磨 (8)3.3.1 水泥粉磨设备 (8)3.3.2 水泥粉磨工艺流程 (8)3.3.3 水泥粉磨操作要点 (8)第4章水泥质量控制 (8)4.1 水泥物理功能检测 (8)4.1.1 样品准备 (8)4.1.2 标准稠度用水量 (8)4.1.3 凝结时间 (9)4.1.4 强度检测 (9)4.1.5 粉磨细度 (9)4.2 水泥化学成分分析 (9)4.2.1 氧化钙(CaO)含量 (9)4.2.2 硅酸三钙(C3S)含量 (9)4.2.3 硅酸二钙(C2S)含量 (9)4.2.4 铝酸三钙(C3A)含量 (9)4.2.5 铁铝酸四钙(C4AF)含量 (9)4.2.6 氧化镁(MgO)含量 (9)4.2.7 烧失量 (9)4.3.1 原材料质量控制 (9)4.3.2 粉磨工艺控制 (9)4.3.3 烧成工艺控制 (10)4.3.4 水泥储存与运输 (10)第5章混凝土概述 (10)5.1 混凝土的定义与分类 (10)5.1.1 按水泥品种分类 (10)5.1.2 按强度等级分类 (10)5.1.3 按用途分类 (10)5.1.4 按施工方法分类 (10)5.2 混凝土的功能要求 (11)5.2.1 工程功能 (11)5.2.2 施工功能 (11)5.2.3 环境适应性 (11)第6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1)6.1 原材料选择与要求 (11)6.1.1 水泥 (11)6.1.2 砂 (11)6.1.3 碎石 (12)6.1.4 掺合料 (12)6.1.5 外加剂 (12)6.1.6 水 (12)6.2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12)6.2.1 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等设计要求。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试验中心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二O一O年八月二九日目录1、编制依据....................................................................................................................- 1 -2、原材料选择与质量要求............................................................................................- 1 -2.1水泥.. (1)2.2粗骨料 (2)2.3细骨料 (2)2.4减水剂 (2)2.5速凝剂 (2)2.6水 (3)3、混合料配合比技术要求............................................................................................- 3 -4、配合比的初步拟定....................................................................................................- 3 -4.1速凝剂有效掺量的确定.. (3)4.2确定配制强度 (3)4.3确定砂率 (4)4.4确定水灰比 (4)4.5确定用水量 (4)4.6确定砂石用量 (4)4.7试拌和调整配合比参数 (5)5、试喷调整配合比参数................................................................................................- 5 -5.1单位用水量的调整、选定. (5)5.2砂率的调整与确定 (6)6、确定最佳配合比........................................................................................................- 6 -附录:..............................................................................................................................- 6 -1、喷大板成型方法 (6)2、回弹率测定方法 (6)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编辑:罗新民)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包括常规配合比设计和试喷、调整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依据喷射混凝土的要求,按照常规配合比设计思路,提出基准配合比,后一部分是以基准配合比为前提,在现场调整、验证、确定其配合比,两个步骤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混凝土配合比作业指导书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总则1.0.1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1.0.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2.1.2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
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均指设计提出要求的抗渗或抗冻混凝土)2.1.9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包括流动性混凝土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不小于100mm。
)2.1.10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也可以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代替水灰比)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1、基本规定 1.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的规定。
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 ,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
1.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1.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1.0.4 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3.0.4 的限制。
表1.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1.0.5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1 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2 的规定- 1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注:① 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 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② 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 5 %;③ 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类粉煤灰;注:①粉煤灰应为Ⅰ级或Ⅱ级②在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2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2.0.1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1.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 1.645 f f )( 2.0.1-1 cu,kcu,0f ;MPa 式中,)——混凝土配制强度(cu,o f——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cu,k ;MPa )(σ 。
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C60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2.当设计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 2.0.1-2f. 1f15uuc,0c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2.0.2 、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个月~131 、当具有近σ 应按下式计算: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 22nmf fcuicu, 2.0.2 ()if )——第式中,组的试件强度(MPa ;,i cu- 3 -1i 1n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mn 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 );fcu nn 值应大于或者等于30 ——试件组数,σ 计算值不小于 3.0MPaC30 的混凝土:当时,应按照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σσ 应取 3.0MPa 时,计算结果取值;当。
对于强度等级大于计算值小于 3.0MPa σ计算值不小于 4.0MPa 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C30 且不大于C60 的混凝土:当σσ应取 4.0MPa 。
计算值小于 4.0MPa 时,值;当2、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σ可按 2.0.2 取值。
差表2.0.2 标准差σ值(MPa)、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3 水胶比 3.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60 等级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 3.1.1 、f ba W/B 3.1.1-1 )(ff bacu,0b的规定;——回归系数,取值应符合本规程式中、5.1.2 ba f 胶砂强度——胶凝材料(水泥与矿物掺合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 b《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MPa (),执行;当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列规定》法)GB/T 17671 (ISO 确定: f 胶砂强度关系式推定胶砂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根据13d28d 值;b- 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f 值:、当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时,可按下式推算2b (3.1.1-2 ) f f 1.1ce,gbfs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可按表 3.1.1 、式中选s f 用;f——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
ce,g 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3.1.1 表粉煤sf注:① 本表应以P·O 42.5 水泥为准;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可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 以上部分计入矿物掺合料。
② 宜采用Ⅰ级或Ⅱ级粉煤灰;采用Ⅰ级灰宜取上限值,采用Ⅱ级灰宜取下限值。
③ 采用S7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4 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 3.1.2 、回归系数和宜按下列规定确定:ba1 .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建立的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来确定;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表 3.1.2 采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选用表、表3.1.2 回归系数ba、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3.2m )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 、每立方米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wo 3.2.1-2 选取;0.80范围时,可按表 3.2.1-1 和表1、混凝土水胶比在0.40 ~0.40 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2、混凝土水胶比小于 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 表3.2.1-13kg/m )表3.2.1-2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注:① 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取值。
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kg ;采用粗砂时,可减少5 ~10kg 。
② 掺用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m)可按下式计算: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3.2.2 、wo ) m(1m (3.2.2 )wo'wo m——满足实际坍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式中,以本规程'wo- 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表 5.2.1-2 中90mm 坍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20mm 坍落度相应增加5kg 用水量来计算;β ——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
3.2.3、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3.2.3 )m m aboao m——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式中:ao m——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boβ ——外加剂掺量(%),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
a3.3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m)应按下式计算: 3.3.1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bo m w0 ( 3.3.1 )m b0W/Bm)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3.3.2foβ;条确定符合强度要求的矿物掺合料掺量1.0.51 .按本标准条和 3.1.1 f m)应按按下式计算:.矿物掺合料用量( 2 fo mm(3.3.2 )ffobo m——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式中:foβ——计算水胶比过程中确定的矿物掺合料掺量(%)。
f m)应按下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3.3 、co m m m(3.3.3 )foboco m——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 式中:)co3.4、砂率- 7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3.4.1、当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坍落度小于1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2、坍落度为10~60mm 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公称粒径及水灰比按表 3.4.1 选取。
3、坍落度大于60mm 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 3.4.1 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表混凝土的砂率(%)注:○2 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可适当增大;○ 3.○ 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4 对薄壁构件,砂率宜取偏大值。
○ 3.4.2 砂率应按公式 3.5.1-2 计算3.5、粗、细骨料用量3.5.1、采用质量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m m m m m m ( 3.5.1-1 )cpc0w0g0s0fo m s0 100%(3.5.1-2 )s m m s0g0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式中;g0- 8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s0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w0β——砂率(%);s m——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 ),可取2350 ~2450kg 。
cp4.2.2 配合比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校正:1、应根据本规程第 4.2.1 条调整后的配合比按下式计算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计算值c,c m m m m m 4.2.2-1 ) wfsccc,gδ : 2 、应按下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c,t 4.2.2-2 ) c,cρ——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kg/m );式中3c,tρ——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计算值(kg/m )。
3c,c- 9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3、当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本规程第 4.2.1 条调整的配合比可维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δ。
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 4.2.3 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并应对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符合设计规定的氯离子含量和耐久性能要求的配合比方可确定为设计配合比。
4.2.4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整。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5、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1、抗渗混凝土5.1.1、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作业指导书第1、2、3 和4 章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本节的规定。
- 10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5.1.2、抗渗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水胶比应符合表7.1.3 的规定;2、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20kg ;3、砂率宜为35%~45%。
表5.1.3 抗渗混凝土最大水胶比5.1.4、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抗渗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制抗渗混凝土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2、抗渗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PP ≥(5.1.4 )0.2 t10P——六个试件中不少于 4 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MPa );式中t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