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1. 引言本报告对采煤工作面损失率进行了分析和。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是指在采煤过程中未能完全回收的煤炭量与总产煤量的比值。
损失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采煤工作面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
通过对损失率的分析,可以找出损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采煤工作面的回收率和效益。
2. 数据分析研究对象为某矿区的采煤工作面,统计了一段时间内的采煤产量和损失煤炭量。
根据数据进行了损失率的计算和分析。
2.1 采煤产量统计在统计期内,该采煤工作面总产煤量为X吨。
将产煤量按月进行统计,得到产煤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2 损失煤炭量统计与产煤量统计相对应,统计期内的损失煤炭量为Y吨。
将损失煤炭量按月进行统计,得到损失煤炭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3 损失率计算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得到每月的损失率,即损失煤炭量与产煤量的比值。
将损失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3. 分析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 采煤工作面的总产煤量为X吨,损失煤炭量为Y吨,损失率为Y/X。
损失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采煤工作面的回收率。
2. 损失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不稳定,存在波动现象。
损失率的波动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采煤工艺的稳定性、设备运行状态、矿石品位等。
3. 部分月份的损失率超过了预期的指标,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采煤工艺流程存在问题、设备故障、人员操作不当等。
4. 经过分析,发现某些月份的损失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故障和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
针对设备故障和人员操作不当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维护计划和加强操作培训的建议。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降低损失率,提高采煤工作面的经济效益。
4.通过对采煤工作面损失率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1. 采煤工作面的损失率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需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
2. 损失率的波动性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引起波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设备故障和人员操作不当是导致损失率高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工作。
11503采面结束后损失分析报告
金沙县安洛乡熊洞煤矿损失率分析总结报告根据地测质量标准化考核实施细则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做到精采细掘,提高我公司矿井资源回收率,最大能力地延长矿井寿命,现对我公司二0一二年全矿井损失率做具体分析、总结,报告如下:一、矿井各采区的回采情况二0一二年全矿井开采15205、一个采区,开采15号煤层。
全矿井采出量为万吨,其中工作面采出量为万吨,采区巷道采出量为万吨。
采区的具体采出量见表一。
15205采区采出量情况表表一单位:万吨采区名称煤层名称采区采出量工作面采出量巷道掘进煤备注15205 15合计二、资源的回收情况及各种损失的构成由于我公司各采区开采的煤层均为厚煤层,煤层厚度为5.77~6.06之间,15205及15207煤厚平均6m,煤矿井地质条件复杂,二0一二年我公司克服困难,采取各种措施,做到了精采细掘,杜绝了各种人为不合理损失,工作面回采率接近了上级部门规定的97%标准,实际工作面回采率为93.%,各采区工作面的实际回采率见表二。
采区工作面回采率情况表表二 单位:万吨采区回采率超过了上级部门规定的93%标准,实际采区回采率为93.%。
采区损失主要是:工作面损失3.05万吨,其中工作面中煤柱煤垛损失为0.24万吨,其中工作面中落煤损失3万吨,占采区损失的11.70%;采区内各种巷道煤柱损失为3.23万吨,占采区损失的82.19%。
由于我公司矿井地质条件极为复杂,2012年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8.70万吨,占矿井损失的68.88%。
采区、矿井回采率情况见表三工作面 名称 煤 层名 称工作面采出量工作面损失量 工作面 动用量回采率(%)备注15207 合计采区、矿井回采率情况表单位:万吨表三采区名称煤层名称矿井采出采区采出采区损失矿井损失采区动用矿井动用采区回采率(%)矿井回采率(%)合计三、对采区回采率的具体分析及采取的措施在我公司井下现场条件极为复杂的情况下,二0一0年矿井采区回采率为93%,超过了上级部门规定的85%的要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尽量采用联合开拓布置,实行集约化生产,从技术角度上减少了设计损失。
9105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9105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编制单位:地测科编制:审核:地测副总:总工程师:回采结束时间:2022.1提交时间:2022.1一、工作面概况9105工作面位于井田西翼一背斜构造中,南部邻近落差6~20m 的F1正断层,工作面位于该断层上盘;北部为未采区,西部邻近井田边界,东部为采区系统大巷。
9105工作面走向长361~403m,平均382m,倾斜宽138m,9#煤层厚1.6m,煤层赋存稳定,煤层结构复杂,含1层厚0.2~0.6m的泥岩或炭质泥岩夹矸,上下分层平均煤厚分别为0.6m及1.0m,煤层倾角3 ~23°,工作面轨道顺槽高于胶带顺槽;9105工作面上覆8#煤层为采空破坏区,9煤层上距8#煤层间距约6至16m,平均约11m,工作面为综采一次采全高。
二、工作面开采情况及资源储量动用情况9105工作面于2021年6月6日开始回采,2022年2月28日回采结束,工作面实际倾角3-23°实际采高平均2.1m,本工作面走向长382m,倾斜宽138m,容重为1.40m3/t,实际动用储量107999t,实际采出煤量为102859t,工作面损失量5140t,工作面回采率95.24%。
三、损失量分析1、回采期间厚度损失1551t。
厚度损失分析:9105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受断层以及工作面内部夹矸变厚影响,为了兼顾工作面架间平衡及溜子与大架间的平衡,在过断层时丢失了部分顶煤及底煤,造成了煤层厚度损失。
回采过程中过断层及夹矸变厚段损失量共计:1551t。
2、工作面面积损失2070t面积损失分析: 由于在临近原停采线位置处有两条9#层老巷,老巷内顶板破碎,局部地段出现冒顶现象,考虑到最后能够安全收面,采取了变更停采线提前收面的措施,为此造成回采面积减少924㎡,煤量损失为2070t。
3、工作面落煤损失1519t落煤损失分析: 由于采煤过程中无法将浮煤完全清理干净,遗落在架间的浮煤较多,根据不完全统计,回采期间落煤厚度在0.01-0.05m之间,平均约0.02m,造成落煤损失约1519t。
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1、井上、下位置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西南方向150m处,地面标高为+940m~+955m。
井下:******综放面位于二采区东北部,走向东北至西南方向,是二采区第七个工作面,东南邻二采区2505工作面,西南至设计停采线;井下标高为+690~+730m。
2、煤层情况:采5号煤层,黑色,以半暗煤为主,暗淡煤、半亮煤次之,含极少量的光亮煤,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平均煤厚5.27m,煤层倾角6°~8°。
3、顶底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砂纸泥岩,深灰色含植物化石,厚0~3.64m;老顶为砂岩厚约15.3~26.8m。
4、构造情况据工作面揭露资料分析,该工作面未发现构造,走向及倾向变化较大,局部底板有起伏变化且煤层有变薄现象,但整体煤层较稳定。
5、水文情况工作面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之上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和煤层下伏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因为这些含水层的水可以通过冒裂带和底鼓等途径直接进入矿井。
由于太原组以上各含水层大都是含水性较弱,一般不会对煤层开采造成威胁。
工作面上部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已探放。
6、工作面情况******工作面走向有效长度725m,面长150m,煤层厚度平均5.27m,于2019年6月份开始初采初放,截止2020年4月份收尾结束。
7、储量工作面动用煤量:836744.25吨工作面回采煤量:778172.15吨工作面损失煤量:58572.1吨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778172.15∕836744.25=93%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58572.1∕836744.25=7%工作面回采率符合指标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
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工作面放煤放净后,矸石放下来,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放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27113损失率分析
川煤华荣能源公司太平煤矿27113工作面损失率分析川煤华荣能源公司太平煤矿二0一四年四月一日27113工作面损失率分析一、工作面概况27113采煤工作面布置在+900m水平南四采区11#煤层中,标高为+1001.77 ~ +1069.0 m(煤层底板标高),地面对应为山体,无建筑物、公路、供电线路,本工作面走向长约509m,倾斜长平均62.5m;煤体平均厚度为2.45m,该工作面上方为小煤矿采空区和9117溜道,下方为27115工作面(正掘送),右方为2703石门、2704石门,左方为开切上山。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该工作面于2013年1月进行回采,2014年3月回采工作面结束。
2、煤层情况:该煤层结构较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属于较稳定煤层,煤层总厚度0.0~4.48m,平均厚度为2.45m,煤层利用厚度为0.10m~2.41m,平均为1.40m;含1~7层夹矸,夹矸厚度为.06m~2.20m,平均厚度为1.05m,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夹煤线,局部地段出现伪顶,厚度为0.10m~0.78m,平均厚度为0.21m,岩性为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夹煤线。
3、顶底板岩性:老顶为:粗砂岩厚12m;直接顶为:细砂岩厚9.0m;直接底为:粉砂岩厚2.20m;老底为:中粒砂岩粉砂岩厚6.55m。
4、构造:该工作面近似于单斜构造,该工作面有2条断层;f27113-1、断层倾向95°,倾角68°,落差0.50-0.80m与f27113-2断层倾向95°,倾角86°,落差(1.5m),f27113-2对回采没有影响,根据揭露情况分析:f27113-1,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5、水文情况:1、该工作面煤层的老顶岩性为粗砂岩,属含水性岩层,含水层厚12.0m,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有滴、淋水现象,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简洁范本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研究采煤工作面损失率的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和建议。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和经济效益。
通过对损失率的分析,能够发现问题所在,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 数据收集和分析本次分析使用了过去一年的采煤工作面的相关数据,包括生产量、损失量、损失原因等。
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得出了损失率的具体数值。
然后,我们对损失率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2.1 损失率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比较,我们发现损失率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
其中,某些时间段的损失率较高,某些时间段的损失率较低。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变化趋势背后的原因,包括政策调整、设备更新、管理措施等。
2.2 损失率的分布情况我们还对损失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损失率呈现一定的不均匀性。
某些工作面的损失率较高,某些工作面的损失率较低。
我们着重研究了损失率高的工作面,找出了其背后的原因。
2.3 损失率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损失率高的工作面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把损失率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设备故障、人为疏忽、管理不善等。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3. 和建议通过对采煤工作面损失率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和建议:1. 损失率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需要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更新设备和改进管理措施等,以保持损失率的稳定。
2. 损失率呈现一定的不均匀性,需要对损失率高的工作面进行重点关注和改进。
3. 设备故障、人为疏忽和管理不善是损失率高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设备维护、加强培训和完善管理制度。
4. 建议建立损失率监测和分析的长效机制,定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得出了相应的和建议,希望能对煤矿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有所帮助。
工作面损失分析报告和总结
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铁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属于瓦斯矿井,自燃发火期相对较短,因此进一步提高回收率是铁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开采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1 煤炭损失分析煤炭回收率偏低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一方面是开采设计决定的损失,另一方面是采煤工艺造成的煤炭损失,而这些损失有的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有的则是不可避免的.1.1 开采设计造成的损失①护巷煤柱损失.其中包括区段煤柱、上(下)山煤柱和井田边界煤柱等,如采用无煤柱开采,该部分煤炭损失将明显减少。
②开采参数的影响。
如工作面宽度、工作面推进距离(工作面走向长度)等,增大工作面宽度可使顺槽煤柱损失的比率减少,而加大工作面推进长度则可降低首、末采煤炭损失的比率。
1。
2采煤工艺引起的煤炭损失(1)煤层厚度引起的损失。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煤层的运动和破坏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煤层破坏的发展在厚度方向是有一定范围的。
当层煤厚度较小时,开采的初期就容易造成混矸,从而降低煤炭的放出率。
(2)合理的采煤方式应使得煤矸接触面均匀下沉,从而使煤矸有效地分开,最大限度的回收顶煤而减少混矸.1。
3煤炭损失构成根据综放工作面煤炭损失量的分析,各部分损失的构成如下:①设计造成损失量(49%)。
其中顺槽煤柱(33%),采区隔离煤柱(4%),采区巷道(10%),上下山煤柱及其它(2%)。
②工艺造成损失量(51%)。
其中工作面首末采(4%),放顶煤工艺(40%),端头损失(5%),其它(2%)。
由此可以看出,顺槽煤柱和放煤工艺造成的煤炭损失约占77%。
因此,深入研究采煤工作面的设计和采煤工艺,是提高开采煤炭回收率的主要途径.2铁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提高工作面煤炭回收率的主要技术及管理方法:合理布置工作面:(1)将护巷煤柱减小到20m,端头三角区压力及巷道变形明显减小,维护难度大大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因护巷煤柱过大造成的资源浪费。
(2)减小巷道宽度,提高巷道顶板支护强度。
极大地提高了煤炭回收率。
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
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一、引言工作面回采率是指地下矿山工作面进行抽采后,所剩余的有价值矿石量与总矿石储量的比值。
回采率是衡量矿山下井作业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工作面回采率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工作面回采率影响因素分析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直接关系到矿石储量和分布的情况,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工作面回采率较低。
2. 技术水平: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提高回采率,提高工作面的开采效果。
3. 采矿工艺:采用合理的采矿工艺,能够减少矿石的损失,提高回采率。
4. 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加强对工作面管理,能够提高回采率。
三、工作面回采率分析通过对矿山的工作面回采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 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不同工作面的回采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地质条件复杂的工作面回采率较低。
2. 采矿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对于提高回采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能够提高开采效率,减少矿石损失,从而提高回采率。
3. 合理的采矿工艺对于提高回采率有着重要作用。
采用合理的采矿工艺,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矿石损失,提高回采率。
4. 管理水平对于提高回采率也有着重要作用。
加强工作面管理,规范操作,能够提高开采效果,提高回采率。
四、工作面回采率提高对策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个提高工作面回采率的对策:1. 不同工作面要制定个性化的开采方案,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开采工艺和设备,从而提高回采率。
2.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的工作面,要加强勘探工作,提前进行地质预测,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减少盲目开采导致的矿石损失。
3. 更新采矿技术和设备,引进更先进、高效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提高矿石的回采率。
4. 加强工作面管理,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加强对开采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开采过程合理、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回采率。
3111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
3111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3111工作面为我矿第六个窄条带开采工作面,此工作面地面位于工广西南,西焦村西侧,地表平坦,以农田为主。
地面标高+33.18~+34.62。
工作面井下位于31采区西部,西翼皮带下山南侧,东西均未开采,南至井田边界保护煤柱,工作面标高-779.8~-870.1。
工作面设计走向长63.2米,倾斜长687.3米,煤层倾角平均10°,两巷探测平均煤厚6.54米,工业储量为38.92万吨,可采储量为33.1万吨。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根据实际揭露和有关资料,3下煤层顶、底板岩性稳定。
向斜北翼顶板砂岩粘结性较强,岩层缓慢下沉,造成老塘悬顶,给工作面顶板管理和防灭火带来困难。
三、工作面地质构造、水文、防灭火情况回采证实该面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总体形态为宽缓向斜,向斜轴部位于工作面中部偏北,轴向NW,两翼倾角3~25°,平均10°。
切眼紧靠F3109-3断层,断层落差6~15米。
工作面两顺槽和切眼实揭落差0~4.5米断层5条。
两巷揭露断层与回采期间实际揭露基本相符,断层全部揭露,但在面里走向有轻微变化,仅在向斜南翼揭露隐伏小型断层。
实际揭露断层情况如下:工作面进入向斜北翼仰采后因煤体松软,顶板砂岩粘结性好,顶板不易冒落,造成工作面支架上方大面积空顶,架后悬顶。
最大空顶高度约3-4米,最大悬顶面积约300-400m2。
严重影响工作面回采期间人员安全。
为此矿研究调整回采层位跟煤层顶板推采。
因两巷掘进沿煤层底板,顶、底过渡段长顶板管理较为困难,无法保证回采安全。
靠近停采线70米范围内巷道倾角最大达到25°更加大回采难度。
再加之进入仰采后工作面推采速度明显放慢,仰采过程老塘内浮煤量增多,悬顶时间加长,造成局部产生高温热害。
2008年1月2日起至1月29日,工作面推采距离在45米左右,大大增加了采空区浮煤的氧化积热时间。
同时,支架顶部形成的大面积空顶给采空区漏风供氧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11108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单位:编制:审核:鸡场河煤矿生产技术科20xx年x月x日11108工作面采后总结1、井上、下位置: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瓦斯房的缓坡地带,地形东北高,西南低。
工作面回采后经过及时的采取措施,对瓦斯房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井下:该工作面位于1400东翼运输上山以东,该工作面有F22断层,南部是11108下采面回风巷。
2、煤层情况:10#煤层,黑色,煤岩成分以褐煤为主,煤层结构一般,该煤层无夹矸,煤层厚度 1.8~ 2.2 m,平均厚度 2.0 m,煤层有益厚度 2.0m,煤层倾角14°~22°。
3、顶底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色砂质泥岩,厚约1.5m,底部含碳质泥岩较多,上部含砂质较多。
老顶为浅灰色细-中粒细砂岩,厚约9.6m。
直接底板为灰色泥岩,厚度为2.3m,松软、遇水易膨胀。
其下为砂质泥岩,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厚约8米。
4、构造:该工作面地质条件一般,煤层整体呈南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受古沉积环境影响,煤层底板赋存稳定,靠近煤层底板处煤层无夹矸。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F22一正断层(倾向99°,倾角65°,落差12.4米),工作面的回采带受到影响。
5、水文:该面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北部为未采区,南部为11108下采面回风巷,在回采过程中已做探放水。
6、储量:工作面回采煤量:60230吨工作面动用煤量:63400吨工作面损失煤量:3170吨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60230÷63400=95%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3170÷63400=5%工作面回采率指标符合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
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是:1、工作面放煤放净后,矸石放下来,必然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放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14201工作面回采结束损失率分析报告DOC 文档
14201工作面回采结束损失率分析报告
一、14201工作面概况:
14201工作面为我矿首采工作面,位于矿东侧,沿井田边界布置,对应地面标高为1350-1230m,为山地丘陵,原西耳村已搬迁,地面无其它附着物。
工作面煤厚基本稳定,顶板为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顶底板稳定;煤层倾角为一度,面长1992m,宽192-110.3m 之间,煤厚1.92-1.6m,平均煤厚1.72;回采储量75.9万吨,工作面于2018年2月开始起采至2019年8月结束。
二、工作面储量动用情况:
1、面长1992m,宽192-110.3m之间,煤厚1.92-1.6m,平均煤厚1.72;煤容重1.32,面积为350288m2,回采储量75.9万吨,三角煤面积为9217m2(23116t),工作面至边界保护煤柱为4m,面积为7698m2(18090t),井田边界煤柱面积为39840m2(90452t)。
动用储量为89.24万吨,采出煤量为75.3工作面回采率为97%,采区回采率为84.3%。
三、工作面损失:
14201工作面部分地段留顶煤现象,工作面损失0.5万吨,顺槽煤柱1.8万吨。
四、采区损失:
三角煤损失2.3万吨,井田边界煤柱损失9万吨,工作面损失0.5万吨,顺槽煤柱1.8万吨。
五、14201工作面分析总结:
1、由于初始割煤期间,设备操作不熟练,滚筒直径较小,顶底板掌握程度有出入,导致工作面出现留顶煤现象。
更换滚筒后不存在留顶煤现象。
2、工作面布置未沿边界布置,出现留煤柱,三角区未进行回采,出现损失。
3、三角区尽量缩小或布置小工作面进行回采。
边界不留或缩小煤柱这样才能提高资源回收率。
采煤损失率分析报告及总结
采煤损失率分析报告及总结一、引言采煤损失率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之一。
通过对采煤损失率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矿山生产效率,并制定有效的采煤策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本报告旨在对某矿山的采煤损失率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二、采煤损失率分析1. 数据采集为了准确评估采煤损失率,我们收集了过去一年的矿山开采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产量、可采储量、采煤损失量等相关信息。
2. 采煤损失率计算公式根据采煤损失率的定义,我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损失率 = 采煤损失量 / 可采储量3. 采煤损失率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我们得出了矿山的采煤损失率情况如下:- 2019年采煤损失率:10%- 2020年采煤损失率:12%- 2021年采煤损失率:15%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矿山的采煤损失率有上升的趋势,显示出矿山生产效率下降的趋势。
三、采煤损失率分析原因1. 设备老化矿山的采煤设备处于长期使用状态,部分设备已经老化,导致采煤过程中的效率下降,增加了采煤损失率。
2. 人工操作不规范部分工人操作不规范,对采煤工艺要求不清楚,导致采煤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3. 采煤工艺不合理矿山的采煤工艺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如采煤顺序安排不当、采煤参数调节不准确等,这些都会导致采煤损失率的上升。
四、提高采煤效率的建议1. 设备更新考虑到设备老化对采煤效率的影响,建议矿山对一些老化设备进行更新,采用先进的采煤设备,提高采煤速度和效率。
2. 培训和规范操作加强对工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并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每位工人都严格按照采煤工艺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 优化采煤工艺对采煤工艺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采煤顺序合理、采煤参数准确调节,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煤损失。
五、总结本报告通过对某矿山的采煤损失率进行分析,发现矿山的采煤损失率有上升趋势,降低了矿山的生产效率。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改善采煤效率的建议,包括设备更新、培训和规范操作、优化采煤工艺等。
1461采煤损失率分析报告及总结
友谊煤矿2161回采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2161回采工作面布置在+40m水平北翼6煤层中,标高为+40m~+70 m左右,地面为山体,无建筑物、公路、供电线路,本工作面走向长约118米,倾斜长平均70-85米;煤体平均厚度为2.3m,2161回采工作面的北部为2162准备工作面,工作面采用手镐落煤,顶板支护为单体液压支柱配合∏型钢梁进行支护,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该工作面于2011年10月进行回采,2015年5月回采工作面结束。
二、巷道布置及支护1、2161回采工作面机巷、风巷均断面为3.25㎡,采用U型钢棚支护,巷道布置经济合理,采用一进一回U型通风。
2、2161回采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2.1米,进行一次性采全高。
三、工作面开采及资源储量动用情况2161回采工作面于2011年10月份开始回采,至2015年5月结束。
工作面实际倾角8°~20°,平均15º,实际平均采高2.2m,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18m,工作面倾向长度为80m,容重为1.5m3/t,实际动用储量37966t,实际采出煤量为29205吨,损失量为8761t,工作面回采率为80%。
三、损失原因分析:主要因素大致如下:1、局部顶板或底板产状变化较大,造成丢顶底煤;2、局部出现薄煤带,影响工作面正常推进而造成丢煤;3、留设区段煤柱等。
四、提高工作面回收率的途径;1、浮煤清理干净、彻底,加强资源回收。
2、推行无煤柱开采。
3、进一步加强探煤厚工作,并采取相应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顶底煤的丢失:(1)对底煤较厚的,实行分层开采,能复采的尽量复采;(2)对顶煤较厚处或煤层变薄处,采用不同规格、型号的液压支架;编制人:周孚荣2015年5月。
煤矿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煤矿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盘县鸡场坪乡云脚煤矿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云脚煤矿技术科二零一五年111A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一、工作面概况111A采煤工作面布置在西部1煤层中,标高为1666— 1706m,地面位置西为西起村、垭口寨村西南部荒山及部分耕地、林地,地面无建筑物、无河流。
本工作面走向长约210米,倾斜长平均70米;煤体平均厚度为3.7m,煤层倾角平均在58°左右。
采煤工作面采用炮采落煤,柔性掩护支架配合单体柱进行支护,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该工作面于2022年3月进行回采,2022年12月回采工作面结束。
二、巷道布置及支护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均断面为6.16㎡,采用工字钢棚支护,采煤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3.7米。
三、工作面开采及资源储量动用情况111A采煤工作面于2022年3月2日开始回采,至2022年12月1日结束。
工作面实际倾角50°~70°,平均58,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10m,工作面倾向长度为70m,容重为1.4m/t,实际动用储量76146t,实际采出煤量为72010吨,损失量为4136t,工作面回采率为95%。
3 四、回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111A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期间柔性掩支架出现众架,上出口编架不及时,为此安排人员编架,加强超前支护的管理。
同时对初撑力进行检测,确保支柱正规安全。
回采期间,加强拉线作业,支柱工对支柱和梁子成一条线,确保采面的精准性。
五、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经验111A采煤工作面整体地质条件较好,顶板岩性: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底板岩性:岩性为0.5米左右的泥岩,其下为粉砂岩。
六、提高工作面采收率工作面煤层厚度为 3.7m,严禁丢顶底煤,每班加强工程质量验收,浮煤清理干净、彻底,加强资源回收。
同时要加大工作面挡媒板的应用。
七、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经验及存在问题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经验及存在问题该工作面作业规程和循环作业图表制定的切实可行,为组织正额规循环作业提供了可靠地前提;工作面月度作业计划规定的产量、进度、煤质、材料消耗等指标均能较好的完成。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一、引言采煤工作面损失率是评估矿井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损失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矿井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采煤工作面损失率进行分析,旨在提供有效的改进措施,降低损失率,提高矿井的盈利能力。
二、数据搜集与整理⒈损失率计算方法损失率 = 本次损失量 / 可采煤量⒉数据来源及准确性我们搜集了过去一年的生产数据及损失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损失率分析⒈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变化趋势通过对多个时间段的损失率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了解采煤工作面损失率的变化趋势,找出高损失率的原因。
⒉影响损失率的因素分析a) 人员因素●矿工素质和技能水平●临时工和新员工的培训不足b) 设备因素●设备老化和故障频繁●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c) 管理因素●生产计划不合理●工作面管理不严格●检查和监管不到位四、改进措施⒈增加培训投入●提高技术人员培训的质量和数量●增加新员工培训的时间和内容⒉设备维修保养●制定设备维修保养方案●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维修故障⒊生产计划和工作面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生产计划●规范工作面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增加巡检频率,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技术要求规定。
⒉《煤矿安全法》: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了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的法律法规。
六、结论通过对采煤工作面损失率的分析,我们找出了造成损失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们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将得到有效的控制,为矿井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附件:⒈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历史数据表格⒉设备维修保养方案⒊生产计划调整方案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煤矿安全规程:是国家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技术要求进行规定的文件,旨在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⒉煤矿安全法:是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了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的法律法规,明确了煤矿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为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提供法律依据。
采区工作面结束有损失率分析报告 文档
准格尔旗神陶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营沙壕煤矿42104回采损失率分析报告及总结编制单位;生产技术指挥中心编制时间:二〇一七年七月份42104回采损失率分析报告及总结一、工作面概况42104工作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境内,行政区划属准格尔旗。
具体位置在准格尔黄天棉图刘家梁社,现采煤层为4-2煤层,42104回采工作面,回采面标高为1312米,该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在刘家梁,地表为3号煤露天开采回填过的排土场,无其他大型建筑物。
42104回采工作面位于辅运大巷北,东与42103工作面相邻,北面为井田边界,切眼位置以井田保安煤柱为界70米。
42104回采工作面煤层相对稳定,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60米,工作面倾向长度为970米,煤层平均厚度为2.1米,煤层倾角为0°-- 3°,平均为1.5°。
另外该工作面回采至240开始遇到断层,断层以过完,断层在工作面中部范围为20米。
工作面为砂质泥岩、泥岩。
巷道布置优点优点:1、42104回风巷均断面为10m³,采用锚网索支护,巷道布置经济合理,采用一进一回U型通风,2、42104回采工作面平均煤层厚度为2.1米,煤层较厚,采用放顶煤垮落发。
缺点1、根据4#所揭露及测量成果分析42104安装切眼最底,皮带顺槽口较高,应及时对采空区积水进行排放。
三、工作面开采及资源储量动用情况42104回采工作面于2017年5月2日开始回采,至今外结束,工作面时间倾角0°-- 3°,平均为1.5°。
实际平均采高2.1米,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60米,工作面倾斜长度为970米,容重为1.1m³/t,工作面回采率为88%。
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问题处理方法42104回采工作面回采期间23#至40#遇到断层,加强支护管理,同时支撑力进行检测,确保初撑力满足要求,回采期间加强拉线保持直线,支架工移架保证一条直线移架,确保支柱的精准性。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2023简版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1. 引言采煤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区域,对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保障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作为衡量采煤效率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经济效益。
对采煤工作面损失率进行分析和,以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方法在本次分析报告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分析和采煤工作面损失率:- 收集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相关生产数据,包括煤矿产量、采煤工作面长度、损失煤量等;-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计算损失率,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找出造成损失率较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以期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3. 分析结果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与工作面长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工作面长度越长,损失率越高;-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与采煤技术和设备的先进程度密切相关,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降低损失率;- 人为因素也是影响采煤工作面损失率的重要因素,包括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强等;- 煤矿管理水平也会对采煤工作面损失率产生一定影响,管理不善导致工作面的无效作业和浪费。
4.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主要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改进和解决方案:- 控制工作面长度,避免超长工作面的产生,以降低损失率;- 加强采煤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效率;-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意识,降低人为因素对损失率的影响;- 强化煤矿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避免无效作业和浪费的发生。
5.通过对采煤工作面损失率的分析和,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是衡量煤矿生产效率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减少损失率对于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希望煤矿能够采纳我们提出的改进方案,进一步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11401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11401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11401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贵州矿业有限公司平桥丰河煤矿11602工作面(下面)采后总结编制:审核:技术科:总工程师:二零一三年九月十日11602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概况11602工作面地面相对位置位于织金河以西、平桥村南600m处。
为一向东南方向急抬升丘陵,区内无大型建筑物。
该工作面井下位置位于:副井东翼,F3-1断层以南;11602工作面上覆11602工作面。
从20xx年7月13日开始回采,20xx 年9月十日回采结束。
工作面平均走向长为35m,平均倾斜长为100m,倾面积为5067m2。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煤层情况11602工作面所采煤层为M16煤层。
M16煤层为黑色,沥青~玻璃光泽,细~中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由亮煤和暗煤组成。
夹镜煤线理及丝炭,裂隙发育充填大量黄铁矿(侵染状、结核状及蠕虫状)。
阶梯~参差状断口,质硬,半暗~半亮型煤。
平均2.2m。
属中厚煤层。
厚度较稳定,属结构简单的较稳定型煤层。
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
煤层走向为94°~102°,倾向8°~18°,倾角8°~22°,平均为15°;工作面内无古河床冲刷、陷落柱及火成岩侵入现象。
三、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岩石名称为砂质泥岩,厚1.53m,岩性为浅灰色,薄层状,均匀层理,夹大量泥质条带,层面见碳屑,含菱铁质结核。
岩石的普氏硬度为4~6。
直接底:岩石为粉砂岩,厚 1.46m,岩性为黑色,薄层状,水平互相层理,顶部夹泥岩,产植物根化石。
直接顶:岩石为粉砂岩,厚0.53m,岩性为灰色,薄层状,波状层理,中部松软。
老底:岩石为砂质泥岩,厚2.27m,岩性为黑色,薄层状,微波状层理,产植物根化石。
四、水文地质情况11602工作面(外面)回采期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较大的变化,工作面上覆无强含水层,无承压水,无地表水体,无河流通过,主要充水源为岩溶裂隙充水,水源受大气降水和工作用水补给,工作面从始采至结束,最小涌水量为1m3/h,最大涌水量为9m3/h,平均为5m3/h,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煤矿
上半年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编制:
审核:
总工:
矿长:
时间:2017年8月25日
XX煤矿
采煤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一、工作面概况
1、21030采煤工作面位于二采区+1564~+1622标高之间,工作面回风巷标高为+1622m,运输巷标高为+1564m,切眼标高为1564m~1622m 之间,该区域煤层倾角在30°至45°之间,工作面走向长约236m,倾向平均长77m,煤层平均厚度:2.1m,可采面积为18172m2,可采储量5.8万吨。
,该工作面上覆为原姚家沟煤矿所采的1#煤层采空区,上部和下部3#煤层已回采结束,工作面采用走向长臂后退式采煤法,炮采工艺进行采煤。
工作面在推采过程中煤层变化不大,煤层厚度较稳定。
该工作面于2016年7月开始回采,2017年3月回采结束。
2、21032采煤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北翼+1478m至+1556m标高范围,21032采面回风巷标高+1551m至+1556m,21032采面运输巷标高+1478m至+1490m,南起二采区22轨道石门,北至祥兴煤矿一、二采区之间断层,断层与一采区之间已经被原祥兴煤矿3011采煤工作面开采结束;煤层倾角41°至47°之间,该工作面走向平均长132.3m,倾向平均长105m,俯伪斜面122m,煤层平均厚度2.1m,煤层密度为1.4t/m3,可采面积为16140.6m2,可采储量4.7453万吨。
该工作面于2017年5月开始回采。
3、11013
4、21013
二、采煤工艺对资源的影响
我矿现回采的煤层为1#、3#煤层,1#煤层平均厚度1.3m,3#煤层2.1米,煤层较稳定,基于该煤层倾角较大,所有采用柔性掩护支架采煤,分别根据煤层厚度制作架子高度,使之回采过程中架子沿顶底板移架,避免顶底煤损失。
其中21013工作面使用的是综合采煤机回采,割煤破顶底板,方便架子移架;提高了回采率。
三、工作面资源储量情况
1、21030采煤工作面于2016年7月开始回采,至2017年3月结束。
工作面实际倾角40º,实际平均采高2.1m,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36m,工作面倾向长度为77m,容重为1.50m3/t,实际动用储量58000t,实际采出煤量为55680吨,损失量为2320t,工作面回采率为96%。
2、21032采煤工作面煤层倾角41°至47°之间,该工作面走向平均长132.3m,倾向平均长105m,俯伪斜面122m,煤层平均厚度2.1m,煤层密度为1.4t/m3,可采面积为16140.6m2,可采储量4.7453万吨。
该工作面于2017年5月开始回采,上半年采出6420吨。
3、
4、
四、煤炭资源损失原因分析
21030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期间顶底板较为稳定,出现空顶距
过大的情况,为此留设专人对该处进行强制放顶,加强超前支护的管理。
同时对初撑力进行检测,确保支柱正规安全。
回采期间,加强拉线作业,支柱工对支柱和梁子成一条线,确保采面的精准性。
五、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经验
21030采煤工作面整体地质条件较好,顶板为泥岩,破碎易冒落,直接顶为粉砂岩,硬度较大,顶板完整性较好,工作面初次来压之前,梁子和支柱压力变化不很明显,顶板呈弯曲下沉趋势。
六、提高工作面采收率
工作面煤层厚度为 2.1m,严禁丢顶底煤,每班加强工程质量验收,浮煤清理干净、彻底,加强资源回收。
同时要加大工作面挡媒板的应用。
七: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经验及存在问题
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经验及存在问题该工作面作业规程和循环作业图表制定的切实可行,为组织正额规循环作业提供了可靠地前提;工作面月度作业计划规定的产量、进度、煤质、材料消耗等指标均能较好的完成。
八:设备选型合理性、使用情况和事故分析
设备选型合理性、使用情况和事故分析该工作面选型合理,在回采过程中设备使用基本正常。
加强対刮板司机的培训和监
督,严禁司机在开车时睡觉,加强设备检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1030工作面2016年7月开始正常回采,由于我矿对本工作面的重视,加强现场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和按章操作意识,于2017年3月顺利结束,实现了安全回采没有出现重伤以上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