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最新2020)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5篇)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b)副组长:1)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2)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3)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c)组员:1)参加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和预案演练;2)了解救援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3)禁止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有限空间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1.3预防与预警1.3.1危险源监控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由各主管部门兼职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
1.3.2信息报告与处理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信息报告,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
1.3.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施工项目负责人应急救援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
1.3.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1.3.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见附录C。
1.4应急响应1.4.1应急响应行动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
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政府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应急增援。
1.4.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1.4.3及时向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1.4.4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1.5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1.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力量。
事故灾难发生后,项目部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有限空间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应急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如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有限空间应急管理制度。
一、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成立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等。
领导小组的职责包括:1、制定和修订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预案。
2、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3、协调各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工作。
4、负责应急救援的决策和指挥。
设立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如信息收集、档案管理、培训组织等。
二、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有限空间的基本情况,如位置、大小、用途、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等。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3、危险目标的确定及潜在危险性评估。
4、应急救援程序,包括事故报告、现场警戒、救援行动等。
5、人员疏散方案。
6、现场医疗救护措施。
7、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的配备及维护。
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三、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如通风设备、检测仪器、呼吸防护用品、安全绳索、急救药品等,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建立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的管理制度,明确保管责任人,规定领用和归还程序。
四、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对所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培训,使其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应急救援程序、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等。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演练应包括模拟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等环节,通过演练检验和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同时总结经验教训,对预案进行完善。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事故,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并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同时采取初步的应急措施,如组织现场救援、设置警戒区域等。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减少公司财产安全和降低社会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有限空间作业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
3.职责3. 1安全部编制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3. 2有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负责人配备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急救援器材并定期维护保养。
3.3应急组织机构成员应熟悉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救援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技能。
4.内容和要求公司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总指挥、各部门车间应急救援人员组成的应急组织机构,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按照下列程序实施有限空间应急救援工作。
4.1预防与预警4.1.1危险源监控4. 1.1.1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对作业现场进行监护,时刻保持与有限空间内人员联系,密切关注有限空间内人员的状态。
4. 1.1.2有限空间内氧气、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监测,应符合规范要求4.1.2信息报告与处理4. 1.2.1发生异常情况,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应立即终止作业,并向现场负责人和安全部报告,并采取适当的先期应急处置。
4. 1.2.2严禁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盲目施救,造成事故后果扩大。
如果确需进入有限空间内急救,必须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救援装备实施救援,同时至少有1人在外部负责监护和联络。
4.1.3应急预案启动程序: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现场负负人→应急救援总指挥→启动有限空间作业专项预案。
4. 2应急响应4.2.1应急响应行动由应急组织机构根据有限空间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超出公司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告消防综合救援大队,等待应急救援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应急增援。
4.2.2应急组织机构各成员到达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在指挥部成立前,现场负责人应组织率先赶到的应急救援人员迅速、有效地实施处置,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1. 有限空间定义与特点,定义:有限空间是指那些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持续有人员在内工作的空间,包括但不限于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粮食熏蒸仓等。
由于这些空间的特性,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可能存在中毒、窒息、火灾、爆炸、淹溺、触电、机械伤害、高温等危险有害因素。
特点- 空间有限,进出不便,不利于通风和救援。
- 可能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风险高。
- 救援难度大,需要专业的应急队伍和救援设备。
2. 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与培训组建企业应组建专业的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队伍,确保队伍成员具备相应的应急救援技能和知识。
队伍成员应包括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等。
培训- 定期对救援队伍成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技能的培训。
-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估方法、应急救援设备使用、现场处置流程等。
- 定期对培训成果进行考核,确保救援队伍具备实际应对能力。
3.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制定-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 预案应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职责、通讯联络、资源调配、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
- 预案应经过企业内部审批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演练- 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演练结束后应及时总结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 作业前的安全检查与风险评估安全检查-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 检查内容包括通风设备、救援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是否完好有效。
- 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确保作业安全。
风险评估- 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5. 现场作业监督与安全责任落实现场监督-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监督员,负责现场安全监督。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最新版】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一、应急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应急救援组名单:二、职责1、组长:1)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2)组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演练;3)对应急救护组员进行培训;4)指挥现场救护。
2、副组长:1)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2)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2)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组员:1)参加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和预案演练;2)了解救援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3)禁止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有限空间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1、危险源监控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由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安全科对各科室进行监督检查,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
2、信息报告与处理由作业负责人负责信息报告,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
3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
4、事故应急救援程序: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见附件1。
四、应急响应1、应急响应行动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
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政府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应急增援。
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3、及时向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4、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五、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作业负责人应急处置力量。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1.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的社会单位和个人,旨在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
2. 安全责任所有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保证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
安全责任人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管理和应对紧急情况。
3. 作业准备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安全规划。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明确作业人员的职责和安全措施。
所有作业人员应接受严格的培训,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应急措施和自救方法。
4. 安全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设备,包括通风设备、逃生绳索、氧气呼吸器等。
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5. 作业监控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状态和作业环境的安全条件。
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6. 应急救援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出现各种紧急情况,如氧气不足、火灾等。
作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机制,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联系方式,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生命。
7. 风险评估在制定有限空间作业计划时,应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源。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降低作业风险,提高作业安全性。
8. 安全培训作业单位应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培养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确保所有作业人员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9. 审查与改进作业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审核和改进,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提高作业安全性和管理水平。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范文(3篇)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减少事故风险和灾害损失,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作业活动,包括施工、维修、巡检等。
二、责任和义务1.企业负责人:a.负责制定并落实本制度;b.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确保有限空间作业活动的安全进行;c.组织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d.定期进行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评估,采取措施减少风险;e.对有限空间作业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2.有限空间作业人员:a.按照规定接受培训,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b.严格按照作业许可证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更改;c.配备个人防护设备,保证作业过程中的个人安全;d.积极参与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流程;e.发现作业现场风险隐患及时上报,防止事故发生。
三、作业许可证管理1.有限空间作业前,需办理作业许可证;2.具体操作:申请→审批→签发→作业→验收;3.申请时需提供作业计划、风险评估报告和施工方案等;4.作业许可证上需标明作业开始、结束时间。
四、风险评估1.对有限空间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评估;2.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质量、有害气体浓度、可燃性、温度等;3.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五、个人防护设备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2.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鞋、呼吸器等;3.个人防护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质量可靠;4.个人防护设备的佩戴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程和操作规范。
六、作业现场管理1.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2.作业现场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和易燃物进入;3.禁止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施工、存储危险品;4.确保作业现场的通风状况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七、应急处理1.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流程,并向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培训;2.作业人员应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并能够正确操作;3.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时,应迅速采取应急救援措施;4.事后需进行事故调查,总结教训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1. 引言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工作场所中狭小、封闭、能够容纳人员进入和工作的空间。
在有限空间中进行作业常常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如窒息、中毒、火灾等。
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有效的应急管理制度对于有限空间作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设备等。
2. 应急预案2.1 预案编制针对不同的有限空间作业情况,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作业人员的准备工作、应急措施、通信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编制预案应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2 预案审批和发布编制好的应急预案需要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并由相关部门予以发布。
预案应在有限空间作业区域的显眼位置进行展示,以便作业人员随时参考。
2.3 预案更新和评估随着工作环境和要求的变化,应急预案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和评估。
定期的更新可以确保预案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评估可以发现预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3. 应急演练预案的制定只是第一步,应急演练是检验预案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应急演练旨在让作业人员熟悉应急程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1 演练计划在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时,应明确演练的目标、演练时间、演练方式等。
演练计划需要提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确保演练能够顺利进行。
3.2 演练准备演练前需要对演练参与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应急程序和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同时,还需要确认演练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是否齐备,以确保演练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3.3 演练实施演练过程中,应模拟真实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景,让参与人员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演练应注重时间、动作的准确性和协同配合,通过演练实施,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作业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3.4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总结,总结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记录。
演练总结的结果应及时反馈到应急预案中,以便下次演练时进行参考。
4. 应急设备4.1 设备选择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需求,应选择适合的应急设备。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最新版本)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最新版本)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最新版本)一、引言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其进出口较小,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有害物质积聚、氧气缺乏、机械卡住等危险的作业场所。
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进行,避免事故发生,制定本应急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和相关部门。
三、应急管理组织1. 任命专职应急管理负责人,负责制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2. 建立应急管理小组,由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管理工作。
3.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预警措施、事故处理流程等内容。
4.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四、作业前准备1. 在作业开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检查和评估,确保作业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2. 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明确作业人员、工具设备、通风条件等。
3. 设立有效的防护措施,如设备检修、通风系统、个人防护装备等。
4.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合格的培训,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和应急知识。
五、应急处置1.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 立即报警,并通知应急管理负责人和相关人员。
3. 在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事故现场的评估和救援。
4. 尽快排除危险源,恢复正常作业秩序。
5.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应急演练和提升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包括模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和应急处理过程。
2. 对参与演练的人员进行评估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和制度。
七、违反规定的处理对违反本制度的作业人员,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警告、停工整顿、停职、降职、辞退等。
八、附则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施行后如有修订,以最新版本为准。
以上为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的最新版本,如有其它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2.应急联动机制应包括:
(1)信息共享与交流;
(2)资源共享与互助;
(3)联合演练与培训;
(4)突发事件协同处置。
3.通过应急联动机制,提高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响应的协同性和效率。
十八、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的备案与公开
1.修订后的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应报公司领导审批,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2.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改进措施和建议;
(4)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本制度对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风险识别与评估、应急预案及演练、应急设备与物资、应急管理培训与宣传、事故预警与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与处置、事故调查与总结、监督与考核、应急预案修订、应急通信与信息管理、应急资源保障、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应急文化建设、应急统计分析、应急联动机制、应急预案备案与公开、应急管理工作评价、应急教育与培训、应急预案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构建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公司应认真贯彻落实本制度,持续改进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工作,为公司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八、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响应及处置
1.根据事故预警及信息报告,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指挥部应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进行处置。
2.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现场人员;
(2)启动通风设备,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3)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4)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措施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措施应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提高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管理,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等各个阶段。
第三条本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快速救援、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整合资源、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应当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第五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包括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部门、应急队伍和应急协调机构。
第六条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担任副组长,安监部主任、各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部,负责日常管理。
第七条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实施,以及应急资源的配置和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等工作。
第八条应急队伍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支持队伍,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应急救援和支援工作。
第九条应急协调机构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的协调和沟通工作,确保应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第三章应急预案管理第十条应急预案编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实际情况,主要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资源配置、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措施等内容。
第十一条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修订,并根据实际演练、事故处理等情况适时更新,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应进行评审和公布,并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应急准备第十三条应急准备包括应急资源的配置、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应急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等内容。
第十四条应急资源包括应急救援设备、防护用品、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应保证其完好性和可用性。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一、引言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旨在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应对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的能力,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规定。
二、紧急风险评估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紧急情况包括:缺氧、窒息、中毒、火灾、爆炸等。
针对这些风险,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配备通风设备、防护用品、灭火器材等。
同时,定期进行紧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三、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为了在有限空间作业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具体步骤如下:1.应急联系方式:明确应急报警电话、内部通讯频道等联系方式,确保信息畅通。
2.应急设备准备:定期检查应急设备,如呼吸器、照明灯、灭火器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应急行动实施: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制定应急疏散路线,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
四、应急措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措施:在现场设置警示标识,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人员必须穿戴规定的防护用品。
2.人员疏散: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有序撤离,确保所有人员安全离开现场。
3.救援措施:在现场配备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如需救援,应立即采取措施展开救援行动,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
五、监督管理为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有效性,应建立以下监督机制:1.定期检查:定期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不定期抽查:不定期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抽查,了解现场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
3.员工培训:组织员工参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4.事故调查:对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总结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责任追究:对违反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的员工进行追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是指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作业顺利进行,制定的一套应急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 作业前准备: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作业范围、清理作业现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救援培训等。
2. 作业计划: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及其职责等信息。
3. 作业人员培训:对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使用相关设备与工具的操作技能等。
4. 通风设备及气体检测:有限空间内通常存在有害气体,必须配备通风设备并定期检测有害气体浓度,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5. 个人防护装备: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服等,以保障个人安全。
6. 应急救援措施:制定应急救援措施,包括应急联系方式、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的准备、应急培训等,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援。
7. 作业监控: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需要设置监控措施,包括有限空间内的监控设备、作业人员的监督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 事故调查与分析: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必须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这些制度和措施将有助于有效管理有限空间作业,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一、背景概述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应对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故,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二、制度内容1. 员工培训:所有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员工,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和安全措施。
2. 系统规范:有限空间作业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 事前准备: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应开展现场勘测,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4. 准入控制:有限空间作业的进入需经过严格的准入控制,必须由专业人员负责,同时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安全绳、通风设备等。
5. 通风和通信:在有限空间作业中,通风和通信是至关重要的,必须确保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供应和畅通的通信手段。
6. 紧急救援:制定紧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和任务分工,提前做好相关应急设备和物资的准备。
7.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8. 事故调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彻底调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三、执行机制1. 责任分工:明确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落实其责任。
2.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改。
3. 信息通报:加强内部沟通和信息共享,及时向有限空间作业人员通报最新的安全信息和管理要求。
四、效果评估1. 事故减少:通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的执行,使得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率大幅下降。
2. 救援效率提高:紧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成功率。
3. 员工安全意识增强:通过培训和演练,使得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升。
五、建议完善1. 加强培训:加大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其熟悉操作规范和应急措施的能力。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为规范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管理,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危害和社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二、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三、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总指挥,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为副总指挥,各职能部门为常任成员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负责日常管理。
四、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编制、修订、评审、备案公司级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
预案要符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并保持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
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公司级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辨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六、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公司级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各相关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演练工作。
七、各单位应做好应急物资、通讯设备保障,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八、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故事发生时,要立即启动对应级别的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九、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兼职救护队,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能力。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范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中人员的安全健康,减少作业风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储罐、油槽、管道、矿井、隧道、井下作业等。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及时处置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的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组织第四条本单位设立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组织,由安全主管负责组织和协调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工作。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组织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组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指导作业人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安全防护工作等。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组织由安全主管召集,可以邀请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以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第七条本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和责任分工。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分类、程度和预警等级;(二)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队的组成和任务;(三)应急设备、应急物资和应急通信设备的准备和维护;(四)作业人员的应急培训和安全教育;(五)应急演练的时间、地点和目标;(六)相关责任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报告和处理程序;(八)其他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内容。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第四章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队第十条本单位应设立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队,负责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队成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二)身体健康、反应迅速、勇敢果敢;(三)定期培训,保持良好的应急救援能力;(四)服从组织安排,听从指挥。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队的任务包括:(一)事故发生时迅速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工作;(二)协助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和事故原因分析;(三)参与应急演练,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范文(4篇)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筑工地、矿山等。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是指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风险的应急管理措施,包括事前筹备、事中处置和事后分析三个环节。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责任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是有限空间作业所在单位,该单位应组织并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工作。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的职责划分如下:(一)单位负责人负责全面领导和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工作。
(二)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与监督。
(三)岗位责任人负责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与监督。
(四)员工负责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操作和应急处置。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和职责。
(二)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流程和处置措施。
(三)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监督检查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工作,并及时进行整改。
(五)总结分析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和适用情况。
(二)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责和职责人。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和落实要求。
(四)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的组织和要求。
(五)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六)应急装备和设施的配置和维护。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依据和适用范围。
(二)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响应程序。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最新版本)

翰锭实业有限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一、应急组织机构组长:卢旺永副组长:叶勇谢昌贤应急救援组名单:邱仕军鲁国标戴明强韦勇济余小军二、职责1、组长:1)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2)组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演练;3)对应急救护组员进行培训;4)指挥现场救护。
2、副组长:1)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2)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2)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组员:1)参加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和预案演练;2)了解救援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3)禁止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有限空间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1、危险源监控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由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安全科对各科室进行监督检查,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
2、信息报告与处理由作业负责人负责信息报告,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
3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
4、事故应急救援程序: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见附件1。
四、应急响应1、应急响应行动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
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政府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应急增援。
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3、及时向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4、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有限空间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应急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提高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因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快速救援、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整合资源,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原则。
应急管理分为“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为了实现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安全副总为副组长,安监部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部,并负责日常管理。
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
应急预案要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并保持与上级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情况,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使其科学易操作。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辨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
安监部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公司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根据公司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
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一、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组织机构二、应急组织机构职责2.1总指挥:AA宏观组织协调各应急组的应急工作,确保应急预案涉及的人员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时所有物资、人员、设备的应急保障。
报警后,第一时间组织现场指挥组,直接(或授权现场指挥组)宣布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应急组开展救援工作。
2.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必要时可行使总指挥的职责。
2.3现场指挥组2.3.1判断是否或已经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现场指挥组宣布启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场统一指挥生产单位紧急行动组及公司应急协作组的救援工作。
2.3.2在安全的地方,尝试对危险设施进行直接操作、控制;对应急救援过程中出现的恶化情况,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向应急总指挥报告。
2.3.3继续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
2.3.4指导危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事故单位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人员撤离。
2.3.5在事故紧急状态结束之后,安排恢复受事故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并随时向应急总指挥汇报应急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
2.4现场指挥组组长:成员:2.4.1判断是否或已经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现场指挥组宣布启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场统一指挥生产单位紧急行动组及公司应急协作组的救援工作。
2.4.2在安全的地方,尝试对危险设施进行直接操作、控制在安全的地方,对应急救援过程中出现的恶化情况,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向应急总指挥报告。
2.4.3继续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
2.4.4指导危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事故单位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人员撤离。
2.4.5在事故紧急状态结束之后,安排恢复受事故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并随时向应急总指挥汇报应急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
2.5紧急行动组织机构2.5.1应急行动组:组长:)成员:职责:处理事故的一般原则是对人员、设备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以接近正常停工的操作步骤予以处理。
在大多数的事故状态下,需要采取两步措施。
第一步是控制事故,采取应急手段,阻止事态扩大,采取必要步骤保护在场人员,保护设备、设施;第二步是全面完成紧急停工,或转入正常停工或恢复正常操作。
2.5.2通讯联络组:组长:职责:负责通知相关部门人员;首先拨打110和120报警,并引导相关应急组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2.5.3疏散引导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事故现场所有员工的安全撤离和车间内全面检查,以防车间还留下未及时逃离的员工。
2.5.4医疗救护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对救援过程中伤员的救护和配合医务人员抢救工作;把伤员背到安全地带抢救,迅速送往医院。
并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对伤员的救护工作。
2.5.5后勤保障组:组长:职责:应急救援结束后,对现场检查确认,并清理现场;安排专人对现场进行看护,如发现有异常迹象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统计事故损失协助安全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2.5.6善后处理组:组长:成员:职责:应急救援结束后,对现场检查确认,并清理现场;安排专人对现场进行看护,如发现有异常迹象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统计事故损失协助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三、有限空间应急处置程序3.1信息报告程序3.1.1信息报告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为AA,值班人员接到事故信息后,应立即通知事故发生点周围人员做出预防措施,并同时向负责人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AA区应急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应急值班室电话:AA火警: 119公安局指挥中心电话: 110医疗救护电话:120AA区应急管理局:AA3.1.2报告方式及责任人(1)发生安全事故后,第一发现人立即通过电话向公司值班室报告。
应急值班人员接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报告并做好记录。
(2)接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指示,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调查情况。
(3)应急指挥部迅速向上级部门及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最迟不应超过1h。
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
b、事故发生时人员的伤亡程度及财产损失情况。
c、事故的发展变化趋势。
d、需指挥部立即采取的措施等。
Ⅰ级生产安全事故,应向AA区应急管理局报警:其报告程序为:第一发现人安全员应急指挥组长启动应急预案AA区应急管理局 AA区应急管理局备案周边单位Ⅱ级生产安全事故,县应急管理局备案;其报告程序为:第一发现人安全员启动应急预案 AA周边单位Ⅲ级由应急指挥部备案;其报告程序为:第一发现人安全员应急指挥组长应急指挥部备案3.1.3信息传递事故具体情况暂时不清楚的,可以先报事故概况,随后补报事故全面情况。
事故信息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依照《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的规定及时续报。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事故信息,公司与外界新闻舆论信息具体内容沟通的负责人由法人代表指定。
3.2应急响应3.2.1响应分级依据安全生产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将应急响应分级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响应和扩大应急。
3.2.2初级响应发生下列事故,按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抢险救灾。
(1)发生有限空间事故,造成工作面停产的,或造成人员受伤的。
(2)发生有限空间事故,影响正常生产的,或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
(3)其他认为涉及面广、受灾范围较大、经济损失较严重的突发事故(件)。
3.2.3扩大应急响应发生下列事故,先启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救,同时请求救援队增援,启动上一级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突发有限空间事故,本公司一时无法控制的或有人员死亡的。
(2)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现场情况恶化,事态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本公司救援力量不足的。
(3)其他认为涉及面广、受灾范围大、经济损失特别严重,本公司应急救援不能有效控制的特大突发事故、事件。
3.2.4响应程序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应急响应程序如下图:3.4资源调度程序事故发生后,各级响应级别的现场指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救援资源进行调配。
需要调动其它单位(部门)资源时,及时请示上级领导,支援事故救援。
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特事特办”、“手续从简”的办法,快速办理各种资源的调配手续。
3.5医疗救护程序医疗救护组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查看伤势情况,采取简单救助措施,伤势较为严重的,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应急指挥部。
及时有效地现场医疗救护是减少伤亡的重要一环,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发生事故出现伤员时及时做好自救互救工作。
3.6应急救援程序(1)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具进行救援作业。
(2)防护用具,如穿戴防护手套、防护服、安全帽、安全鞋等。
3.7应急避险程序发生事故后,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由现场警戒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划定警戒区,设立红白色相间警戒色带标识,在其位置设置一个警戒人员。
警戒人员负责对警戒区内的人员进行疏导,带领至指定的安全地点,同时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
所有人员到达指定安全地点后,由应急指挥部部长或指定专人对人员进行清点,并将清点情况报告给本公司主要负责人,确保所有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点。
如发现有人失踪时,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应急指挥部,说明失踪人员最后出现的地点及当时正在从事的工作等详细情形。
3.8扩大应急程序事故发展较快,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立即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程序,以便得到更好的援助,控制住事态的发展。
如III级立即上升为II级应急响应。
可能危及周边外部单位时,现场人员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由应急指挥部上报到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应急管理部门,请求外部支援,同时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四、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措施4.1中毒窒息急救应急管理小组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人员伤亡情况和现场初步处理措施及时采取相应救援措施,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应急管理小组摸清现场情况,迅速疏散闲杂人员,拉设警戒带,综合进行事态分析,最终采取合适的救援行动。
(1)检测;(2)强制通风;(3)佩戴防护器具;(4)发生火灾的及时扑灭,有触电危险的要切断电源。
a经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撤离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b经皮肤中毒时,在迅速撤离现场的同时,要用清水进行冲洗;c眼、耳、鼻、咽喉粘膜损伤,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需先用清水冲洗,再由医生处理。
d迅速撤离现场,将伤者移到新鲜空气流动的地方,视情况进行人工呼吸。
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救治。
4.2应急救援装备准备及注意事项4.2.1应急救援装备准备:(1)通讯、报警器材;(2)有害气体检测仪;(3)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4)应急低压照明设备;(5)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
4.2.2应急救援时的注意事项(1)不明情况绝对不能冒险进入。
(2)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长时间的强制通风,稀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
(3)施救人员必须佩带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或长管面具隔离式呼吸器。
4.3有限空间作业的防护措施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多,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
员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旦遇险,在施救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因此,企业在安排员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作业标准,做好防护措施,努力避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1)持证作业与安全隔离。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要严格办理各类作业票证,针对每一项有危险性的作业活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安全控制措施落实以后进行作业。
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阀门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阀门进行隔离。
在未对该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检查和确认隔离前,禁止进入有限空间。
作业前应切断所有与设备相连的动力电,并在操作按钮上悬挂“有人工作”的警示牌。
(2)保证通风防止缺氧。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确保氧含量在19.5%以上,并对该空间进行彻底清理。
对存放过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空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用压缩空气置换设备内部空气,分析合格才能可准许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要持续向有限空间输送空气,防止空间内部缺氧,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安排人员撤离。
(3)备齐防护与急救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