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十章课件

合集下载

审计课件第10章课件

审计课件第10章课件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
(二)主营业务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成本汇总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 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复核主营业务成本汇总明细表的正确性,与库存商品等科目 勾稽,并编制生产成本与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
3、检查主营业务成本的内容和计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前 后期是否一致。
6、检查主营业务成本中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 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7、在采用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标准成本或售价核算 存货的情况下,检查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的 计算、分配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8、确定主营业务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
第十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识别生产与存货循环 相关的会计凭证、账户、主要经济业务 活动;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中内部控制 要点及控制测试;重点掌握存货、营业 成本审计的目标以及实质性程序。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
一、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一)生产指令 (二)领发料凭证 (三)产量和工时记录 (四)工薪汇总表及工薪费用分配表 (五)材料费用分配表 (六)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 (七)成本计算单 (八)存货明细账
4、对主营业务成本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检查本期内各月间及 前期同一产品的单位成本是否存在异常波动,是否存在调节成本 的现象。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5、抽取若干月份的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结合 生产成本的审计,检查销售成本结转数额的正确性, 比较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商品品种、规格、数量与计 入主营业务收入的口径是否一致,是否符合配比原则。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的控制测试

《审计学》第十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审计学》第十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一、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二、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ຫໍສະໝຸດ 一、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一)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目标 (二)筹资活动的关键内部控制 (三)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测试 (四)分析评价筹资活动内部控制
(一)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目标
1.借款和所有者权益账面余额在资产负债表结账日确 实存在,借款利息费用和已支付的股利是由被审计期 间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引起的。 2.借款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利息和股利已登 记入账。 3.借款均为被审计单位承担的债务,所有者权益代表 3 所有者的法定求偿权。 4.借款和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正确。 5.借款和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正确。
分析提示: 1.由证券部直接支取款项使授权与执行职务未得到分 离,不易使款项安全。该公司从资金账户支取款项时,由 会计部审核和记录,交由证券部办理。 2.与证券投资有关的活动要由两个部门控制,而有关的 协议未经独立的部门审查,会使 有关的条款未全部在协 , 议载明,可能存在协议外的约定。该公司与营业部的协 议应经会计部或法律部审查。 3.证券部自己处理证券买卖的合计处理,业务的执行与 记录的不相容职务未分离,并且未得到适当的授权和批 准。该公司应由会计部负责对投资进行核算。
(三)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测试
1.了解筹资活动内部控制 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检查筹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并做出相应记录。 ⑵公司债券和股票交易是否均经董事会人员办理,属巨额交易的, 是否对被授权者规定明确的限额,超过限额是否获得董事会的批 准,是否履行审批手续。 ⑶借款是否均签订合同,抵押担保是否获得授权批准。 ⑷是否按照债券契约的规定及时支付债券利息,利息支出是否按 期入账,是否划清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⑸债券持有人明细账是否定期核对,是否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⑹债券的偿还和购回是否根据董事会授权办理。 ⑺实收资本是否经审计人员验证并作会计处理。 ⑻是否将筹资活动记入恰当的账户。

《审计学》ppt课件

《审计学》ppt课件
2014-7-2
《审计学》(第七版)
22
LOGO
第4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2、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指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 位的经济决策、计划、预算和方案是否先进可 行,经济活动是否按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 经济效益是高是低度,以及管理经济活动的规 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 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 经济效益。
2014-7-2
《审计学》(第七版)
27
LOGO
第1节审计的种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1、按审计主体分类 政府审计 民间审计 内部审计 2、按审计内容和目 财政财务审计 的分类 财经法纪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
2014-7-2
《审计学》(第七版)
28
LOGO
审计三大分支的区别:
民间审计 方式 对象 性质 权责 受托、有偿 政府审计 强制、无偿 内部审计 自愿 内部管理制度的 执行 内部经济监督 报告权
1 西周初步形成 2 秦汉最终确立 3 隋唐宋日臻健全 4 元明清衰弱
5中华民国不断演进 6新中国振兴时期
4
三 近代审计逐步演进 四 现代审计振兴发展
2014-7-2
《审计学》(第七版)
LOGO
新中国政府审计大事
• 1982.12.4
• 1983.9.18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国家审计署成立
宪法 91条和109条
8
LOGO
新中国内部审计大事
• 1996.12 《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
• 2003.5.1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03.3.4发布)
• 2003.6.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10个具体准则(03.4.12发布)

《审计学C》第十章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审计学C》第十章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10.2.3生产与费用循环的控制测试 内部控制测试是在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 的基础上(包括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其设计 和执行的有效性,通常是按业务循环采用审计抽样 的方法进行的。 应综合运用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 关文件、重新执行和穿行测试等方法测试控制设计 与运行的有效性。
⑶制造费用审计 资料:制造费用的发生凭证、明细账、分配表等。 ①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 并与总账、明细账和报表核对。 ②审阅制造费用明细账,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 否正确, 是否存在异常事项,制造费用项目多但 可分为三类: A.直接支付的费用:检查其报销凭证的合法性; B.按比例提取的费用: C.摊提费用:摊提额是否正确,有无多提或少提 调节成本和利润。
⑽是否对费用成本指标进行分解,建立费用成本归 口分级责任控制系统。 ⑾是否定期进行费用成本的考核和评价。 ⑿是否制定费用成本制度。 ⒀是否建立健全费用明细账,对费用成本支出进行 归集和分配。 ⒁费用支出是否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预算外支 出是否履行特别审批手续。 ⒂是否对费用、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数据进行复核, 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检查成本变动原因。
合计
24150 183600 207750
135000 (600+300) =150 完工 总成本 600×150 =90000 产品 单位成本 150 月末在产品成本 135000-90000 =45000
⑵确定存货成本的归集和计算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法的正确性; ⑷确定存货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是否恰当。
10.3.2存货成本的实质性测试 ⑴直接材料成本审计 审阅有关凭证、账簿、领(退)料单、材料费用分配表、 材料成本差异分配表等,从耗用数量、计价和材料费用分 配等方面进行。
⑵直接人工成本审计 资料:考勤表、工资等级、工资计算表、工资费用 分配表、“应付职工薪酬”等账簿。 ①审查直接工资成本计算方法及计算是否正确; ②审查直接工资成本分配是否正确; ③比较本年与上年、本年内各月的差异; ④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抽查标准成本法企业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 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年 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审计学教程》课件第10章

《审计学教程》课件第10章

10.4.1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2.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4.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10.4.2信息技术对确定审计范围的影响
• 1.评估业务流程的复杂程度 • 2.评估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 • 3.信息技术环境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 4.评估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 • 5.信息技术环境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10.3.4风险导向审计与系统导向审计的异同 1.指导思想不同 2.审计侧重点不同 3.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理解不同 4.审计程序不同 5.审计资源分配不同 6.审计方法不同
10.4信息技术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 段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 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现 代信息技术是指20年代70年代以来,随着微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围绕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检索和传递, 形成一个新的、用以开发和和利用信息资源 的信息技术。
• (4)系统导向审计已形成标准化的程序,重视计划阶段,把评审内 部控制系统列为关键阶段。而帐表导向审计没有区分阶段和步骤,在 审计之前不存在准备阶段,只要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概况和收集试算 表、总账、明细表导向审计的技术方法。
10.3风险导向审计
• 10.3.1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 • 1.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 • 2.风险导向设计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0.2.3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
• 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系统导向审计的重 要性日益突出,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 将审计人员和审计学理论研究者的聚焦点 从帐表导向审计转向系统导向审计。
10.2.4系统导向审计与帐表导向审计的异同
• (1)帐表导向审计是以会计事项为主线,主要是审查会计事项;系 统导向审计则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 目的是降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审计学讲义资料新(ppt 231页)

审计学讲义资料新(ppt 231页)

系统的效率和 分部的工资成 和效果性所指 处理成本
效果
本和出现错误 定的标准
的数量。
检查应税所得 纳税人或其他 税法规定
相关凭证,记
额是否进行正 方面提供的证 确计算,是否 明记录 进行作出适当 调整,是否按 时足额交纳
录和审计师的 计算
3审计职业规范体系
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
职业道德准则
职业技术准则
份额 % %
%
我国事务所规模--按事务所客户主营业务收入排 名:
排名 1
2
3
4
5
67
8
9 10
主营 业 务 776 收入
609 502 473
448 439 416
388 370 319
(亿 元)
事 务 中 天 安 永 大华 浙 江 安 达 上 海 毕 马 北 京 江 苏 上 海
所 勤 华明
天键 信 华 立 信 威 华 京都 天衡 上会
15.6
100 万-1000 万 74.04
1000 万-5000 万
8.2
5000 万以上
2.16
14.7 80.2
2.3
12.9 73.25 6.5
1.6
1.2
4.7
2.65
2.15 77.25 8.1
6.7
5.8
0.15 80.88
/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美国会计师 事务所 的规模分类
五大国际性事务所 全国性事务所 大型地区性事务所 小型地方性事务所
我国事务所规模--按事务所客户量的排名:
排名 1
2
3
4
5678 Nhomakorabea9
10
事 务 中 天 大华 所勤

审计学-第10章f

审计学-第10章f
6
二、存货和固定资产循环审计目标
管理层认定 存货和固定资产循环的具体审计目标
与 发生 已入账的与存货(或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

均已实际发生。
务 完整性 已发生的、与存货(或固定资产)有关的业

务均已入账
事 项 相 关 的
准确性 与存货(或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入账金额 正确,相关账户明细账合计数与总账一致
在,关注是否存在已报废但仍挂账的固 定资产 4、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5、检查固定资产增减变动 6、 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是否正确
20
7、确定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费用的处理是 否合理
8、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和借款合同 9、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确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
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11
第二节 存货和固定资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一、了解存货和固定资产循环内部控制 (一)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
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 1、授权批准制度 2、职务分离 3、会计记录 4、定期核对 5、实物控制
12
(二)固定资产循环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循环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预算制度 2、职务分离制度 3、授权批准制度 4、账簿记录制度 5、定期盘点制度 6、维修保养制度 7、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8、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
16
二、存货实质性程序
存货的实质性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核对各存货项目明细账与总账、报表余
额是否相符; (二)执行分析程序 (三)执行存货监盘程序
1、存货监盘计划 (1)制定存货监盘计划的基本要求 (2)制定存货监盘计划应实施的工作 (3)存货监盘计划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
17
2、存货监盘程序 (1)观察程序 (2)检查程序 (3)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 ①存货移动情况 ②存货的状况 ③存货的截止 (4)存货监盘结束时的工作 3、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十章 固定资产循环审计(审计学 陆迎霞)

第十章 固定资产循环审计(审计学 陆迎霞)
第十章 固定资产循环审计


1
固定资产业务循环的性质 固定资产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
3 4 5
固定资产审计
累计折旧审计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第一节 固定资产业务循环的性质
一、固定资产业务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 • 1.固定资产预算 2.固定资产购建

• •
3.固定资产的验收
4.编制付款凭单 5.确认与记录负债并付款
第二节 固定资产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二)在建工程的内部控制

• • • • •
1.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2.项目决策控制 3.概预算控制 4.价款支付控制 5.竣工决算控制 6.监督检査
第二节 固定资产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二、固定资产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测试
• • • 1.了解并描述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2.检查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3.评价固定资产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控制风险


6.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
7.固定资产退出
第一节 固定资产业务循环的性质
二、固定资产业务循环的主要凭证与记录
• (1)固定资产购建业务流程中的凭证与记录包括:资产采购申请书;采购计划、采 购通知单;采购合同;验收单;发票、记账凭证;在建工程成本核算表、人工成本
分配表、借款利息分配表、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在建工程总账与明细账、 工程物资总账与明细账、长期借款总账与明细账等。
第二节 固定资产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一、固定资产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
(一)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 • • • 1.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2.授权批准制度 3.账簿记录制度 4.职责分工制度

审计学课件 (10)

审计学课件 (10)
10-33
要求: 假定上述情况对各被审计单位2006年 度会计报表的影响都是重要的,且各被审计 单位均拒绝接受A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审计处 理建议(如有)。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 前提下,请分别针对上述4种情况,判断A 注册会计师应对2006年度会计报表出具何 种类型的审计报告,并简要说明理由。
1.错报金额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影响不重要,就可 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错报金额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影响重要,但就财 务报表整体而言是公允的。 ---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 错报金额重要或审计范围受到重要限制且影响广泛, 以至财务报表整体公允性存在问题。 ---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10-21
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一)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用语 在审计意见段中使用“除……的影响外” 等术语。 如果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还应当在注 册会计师的责任段中提及这一情况。
10-22
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1.出具条件: 如果认为: (1)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 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 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 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非标准审计报告
保留意见
否定意见
无法表示意见
一、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一)标准无保留意见
1.出具条件 (1)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 关会计制度和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 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和现金流量。 (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 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 过程中未受限制。
10-19
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十章审计抽样ppt课件

第十章审计抽样ppt课件
精品课件
2定义总体、抽样单元及分层
可以按照货币金额对账户余额进行分层
例如,将应收账款账户按其金额大小分为三层,即账 户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账户金额为5000元~10000元的 ,账户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应 收账款账户,应进行全部函证;对于金额在5000元~10000 元以及5000元以下的应收账款账户,则可采用适当的选样 方法选取进行函证的样本。
指总体的某一特征在各项目之间差异程度
控制测试中,一般不考虑总体变异性。
细节测试中,要考虑特征的变异性。总体项目的
变异性越低,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小;总体变异性越高 ,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
可以通过分层,将总体分为相对同质的组,以尽可能 降低每一组中变异性的影响,从而减小样本规模。
精品课件
1确定样本规模
(5)总体规模
(2)可容忍误差
审计人员能够容忍的,总体的最大 误差
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可容忍 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小。
精品课件
1确定样本规模
控制测试中,在不改变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
控制制度可信赖程度的前提下,愿意接受的最大 误差。
细节测试中,对某一账户余额或某类经济业务总
体特征作出合理评价前提下,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 差,即可容忍错报。
精品课件
2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误受风险
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 的风险。 可能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误拒风险
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 的风险。 可能增加不必要的审计程序。
精品课件
二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对特定总体而言,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 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
样本规模 反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审计抽样
2020/4/17
1
主要内容
•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 审计抽样 •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 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2020/4/17
2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 方法类型
• 选取全部项目 • 选取特定项目 • 审计抽样
2020/4/17
3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2020/4/17
14
审计抽样
•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 统计抽样( statistical sampling)
• 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
• 随机选取样本(random sample selection) • 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最大的区别或优点在于可以客观地计量 抽样风险,并通过控制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
误拒风险(审计效率 低)
误受风险(审计无 效)
正确结论
2020/4/17
12
审计抽样
•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对于审计工作的影响
审计程序
抽样风险种类
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控制测试 (属性抽样)
信赖过度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
Hale Waihona Puke 效果 效率实质性程序 (变量抽样)
误拒风险(α风险) 误受风险(β风险)
效率 效果
非抽样风险对审计效率、效果皆有影响
项目均有被选取的机会
2020/4/17
5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 审计抽样
•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 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 被选取的机会
• 审计抽样适用于CPA对抽样单元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形 • 审计抽样的适用性
• 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适用 • 适用于控制运行留有轨迹时的控制测试(询问、观察不适用) • 适用于细节测试(实质性分析程序不适用)
2020/4/17
13
非抽样风险
•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 结论的可能性。
• 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 : • 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 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 • 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 5.其他原因。 • 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
• 又称β风险 • 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 • 与审计效果有关
2020/4/17
11
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类型
被审计单位交易或账户余额记录的实际情 况
不存在重大错报
存在重大错报
注册会计师根 据样本结 果得出的 结论
交易或账户余额记 录不存在重大 错报
交易或账户余额记 录存在重大错 报
正确结论
•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 信赖过度风险(risk of over-reliance)
• 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 • 控制风险水平评估过低 • 关系审计效果
• 信赖不足风险(risk of under-reliance)
• 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 • 控制风险水平评估过高 • 关系审计效率
• CPA采用不适当的审计程序,或者误解审计证据而没有发现误 差等,均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
• 主要与CPA的能力有关
2020/4/17
7
审计抽样
• 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
• CPA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 可以通过对业务的指导、监督与复核降低非抽样风险
2020/4/17
8
审计抽样
• 抽样风险
2020/4/1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审计学》
2020/4/17
17
第二节 审计抽样原理
• 审计抽样的基本步骤
• 样本设计 • 样本选取 • 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 样本结果的评价
2020/4/17
18
审计抽样
• 样本设计
• 定义总体
• 统计抽样同样需要进行专业判断
2020/4/17
15
审计抽样
•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 非统计抽样(non- statistical sampling)
• 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点的抽样称为非统计抽样 • 又称判断抽样 • 如果设计适当,非统计抽样能够提供与统计抽样同样有效的结

2020/4/17
16
审计抽样
• (一)属性抽样 • 属性抽样是一种用来对总体中某一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属
性抽样在审计中最常见的用途是测试某一控制的偏差率,以支持注册会计师 评估的控制有效性。
• (二)变量抽样 • 变量抽样是一种用来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变量抽样通常回
答下列问题:金额是多少?或账户是否存在错报?变量抽样在审计中的主要 用途是进行细节测试,以确定记录金额是否合理。
2020/4/17
9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类型
被审计单位控制活动、政策或程序的实际 运行有效性
控制风险初步评 控制风险初步评估结果
估结果适当
不适当
注册会计师 根据样 本结果 得出的 结论
支持初步评估 的控制风 险水平
不支持初步评 估的控制 风验水平
正确结论
信赖不足风险: 评估的控制 风险太高( 审计效率低 )
2020/4/17
6
审计抽样
• 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
• 抽样风险(sampling risk)
• 是指CPA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 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 主要与样本规模有关
• 非抽样风险(non-sampling risk)
•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CPA得 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 选取全部项目
• 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 • 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不能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
证据 • 可运用CAAT进行测试的项目
2020/4/17
4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 选取特定的项目
• 只对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部分项目进行测试 • 通常按照覆盖率或风险因素选取测试项目 • 所选取的项目不一定能够代表总体,也并非总体中所有
信赖过度风险:评估的 控制风险太低(审计 无效)
正确结论
2020/4/17
10
审计抽样
• 抽样风险
• 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 误拒风险(risk of incorrect rejection)
• 又称α风险 • 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 • 与审计效率有关
• 误受风险(risk of incorrect accept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