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现状

合集下载

中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差异及影响

中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差异及影响

中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差异及影响【摘要】中美商业银行的自由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资产结构差异及其所带来的收入结构差异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建设银行与美洲银行分别是中美较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

纵观2010年美洲银行与建设银行的年报,本文试图从资产结构及其影响的角度,分析两者差异。

【关键词】资产结构收入结构美洲银行建设银行“同样是一年期存款,在不同的银行可以获得不同的利率。

”——央行宣布2012年6月8日起允许各银行的存款利率可自基准利率上浮至最多1.1倍,被视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继中小银行纷纷上浮利率之后,近日交通银行推出“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活动,意味着此前五大国有银行结成的保持一年以上定期存款维持基准水平的“同盟”开始瓦解。

这似乎向人们传递着市场化的信号,美国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自由化的道路“路漫漫且修远兮”。

下面从美洲银行与建设银行的2010年年报反映的资产与收入结构出发,分析中美商业银行的资产与收入结构差异情况。

由年报数据可得,2010年美洲银行资产总额2264909百万美元,其中交易账户资产占194671百万美元,联邦资金为209616百万美元,证券性资产为338054百万美元,贷款为940440百万美元等。

利息收入为527亿美元,非利息收入为58697亿美元。

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42%。

2010年建设银行资产总额10,810,317百万元,其中客户贷款和垫款净额占资产总额的51.12%,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占比17.09%,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占比为1.32%。

投资占比为26.87%,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占比为1.68%。

客户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323489百万元。

其中利息净收入251500百万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6132百万元,其他营业收入5857百万元。

平均资产收益率1.32%。

资产结构方面,建设银行非盈利资产比例高于美国。

中国银行业的存贷款比例明显偏高,负债结构较为单一,借入款项、发行债券等其他负债手段较少,证券投资比例也低于美国,固定资产占比高于美国,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高于美国。

中美银行收入结构对比

中美银行收入结构对比

中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分析中美两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差异主要由银行资产结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与金融管制等原因导致。

我国商业银行应紧跟国际趋势,进行收入结构调整,开展多元化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收入结构。

同时,国家应该从法律法规、行业监管方面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大和更自由的空间。

对于银行来说,其收入途径基本上相同,但不同途径贡献的收入总量,在不同银行却有明显的区别。

这一点在国别比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现为收入结构不同,但却反映出不同银行之间的资产定价能力、盈利能力与受管制的程度。

本文以中美银行收入结构的对比来深入分析这一点。

收入结构对比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分析。

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已有三大银行成功上市,形成了股权多元化的格局,在现代治理结构中已经达到了“形似”。

但如果深入分析这三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将会有新的发现。

以下表格表明了2005年三大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构成。

从各部分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总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净利息收入,一部分是非利息收入。

其中净利息收入是由三部分支撑的:一是存贷利差收入,这部分在净利息收入中占比最大。

三家银行中,除中国银行指标略低外,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存贷利差的利息收入贡献均在50%以上。

二是同业往来利息收入,一般包括同业拆借和存款准备金利息收入。

三家银行此项利息收入占比不大,一般在5%左右。

三是有关债券投资利息收入。

我国的债券发行在近两年增长较快,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前提下,作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对债券的持有增大,所以此部分收入对利息收入贡献也比较突出,平均占比30%左右。

另一方面,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结构比较简单,虽然各家银行对其划分口径略有差异,但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手续费和汇兑损益。

按照《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中的表述,这部分就是通常的中间业务收入。

三家银行这部分都在6~7%左右;二是投资损益,这项占比是最小的,中国银行情况稍好一些,也只有不到3%。

1980年以来美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

1980年以来美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

图1 银行和银行组织的数量数据来源:若迪斯(2000):《1980年到1998年的美国银行兼并和银行业结构》,联邦储备委员会研究报告174号。

本文中其它图表使用的数字同样来自这一报告。

银行和银行组织的数量下降并不是银行业务萎缩造成的。

相反,在银行和银行组织数量大幅下降的同时,银行机构(一个银行机构(bank office)是指一家银行的总部(theheadoffice)或者银行的一家银行分支机构(bank branch)。

银行的分支机构是指除总部之外的任何吸收存款、接受支票或者发放贷款的机构)和银行资产明显增长。

在1980年到1998年之间,银行机构数量52,710家增加到71,231家,增长了35%(若迪斯,2000);从1980年到1994年,美国商业银行以当期美元计算(in current dollars,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总资产稳定地增长了130%;如果排除价格因素,以1987年的不变美元计算(in constant dollarsof1987),则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增长了28%(兰斯)。

自动柜员机(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atms)的数量和通过自动柜员机进行的交易数量与金额更是成倍增加。

在1980年到1998年间,自动柜员机的数量从18,500家增加到187,000家,增长了9倍多(见图2);通过自动柜员机完成的业务数量从9亿笔增长到112亿笔,增长了11倍多;交易的金额从488亿美元增长到7,616亿美元,增长了14倍多。

可见相对于传统的用“砖块和灰浆”(‘brick and mortar’)建造的分支机构来说,自动柜员机在美国银行业的使用极其成功(若迪斯,2000)。

自动柜员机对银行分支机构具有替代效应。

如果不是自动柜员机增长得如此迅速,银行机构将会增长得更多。

美洲银行1995年的年报显示:该行零售客户通过自动柜员机完成的交易已经达到通过柜台完成的交易的两倍(米什金,1996)。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随着中国不断向外界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也趋于稳步增长。

但是,这一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就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

发展现状:自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开放逐渐放宽,引进了大量外资银行。

目前在中国境内运营的外资银行主要包括美国花旗集团、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等多家大型银行,它们在中国开展业务以及市场份额越来越高。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主要业务涵盖财富管理、个人存款、企业贷款、信用卡等,拓展的业务涉及涉及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

问题:1.受到监管制约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受到多重监管制约,目前还不能自主经营像国内银行那样的业务,比如房地产信贷、投资性质的基金、国际金融资产管理等,这些限制给外资银行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另外,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范围也是受到制约的,其涉及的金融产品及业务场景、战略规划等都受制于国内银行主管部门。

2.难以融入地方市场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时,难以理解市场需求以及区域化的特殊性,他们所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缺少足够的认可度,很难有效地渗透入中国市场,获得大量用户。

3.压力加大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角色逐渐转换成为竞争对手,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产生直接影响。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承受人员成本、服务费用等成本压力,并面临着寻求高增长和满足投资者回报的压力。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优点与不足是并存的。

开发前景广阔,但是也面临多种挑战,为了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获得持续的增长,外资银行需要切入当地市场需求以及特色,促进创新及探索更为有效的运营方式。

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银⾏业发展状况分析国内外银⾏业发展状况分析⼀、国外银⾏业的现状 进⼊90年代以来,西⽅商业银⾏的国际化发展和银⾏⽹络化表现更加突出,其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商业银⾏国际化1. 银⾏股权的多国化。

 任何外国投资者都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投资成为银⾏的股东:西⽅⼀些⼤银⾏作为上市公司,其股票⼤多在两地或三地甚⾄四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上市。

如汇丰银⾏的股票在伦敦、⾹港和纽约四个交易所上市买卖。

2. 国际银⾏资本的集中化和营销⽹络的全球化。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国际银⾏⼤规模合并,不断扩⼤全球市场份额,当今世界前50名⼤银⾏基本上全是跨国银⾏。

如:1998年花旗银⾏和旅⾏者集团合并后,使花旗银⾏⼀级资本位居全球银⾏业第⼀,分⽀机构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和⾮洲近100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德意志和美国信浮银⾏合并,其银⾏总资产排名世界第⼀位,在欧洲、北美、澳洲和亚⾮拉等拥有44个主要分⾏,超过800家分⽀机构。

3. 国际业务的客户和海外利润⽐重不断扩⼤,已超过本⼟的份额。

 国内客户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另⼀⽅⾯机构延伸到国外后,银⾏积极争取当地的客户,在许多⼤银⾏中,如花旗、汇丰的国际业务、国外银⾏资本规模、海外利润对全⾏的贡献都已经⼤⼤超过了其本⼟的份额和来源。

4. 银⾏雇员的国际化⼀是银⾏的海外机构拥有⼤量的海外员⼯,⼆是即使在本⼟,在国内的总⾏和分⽀机构也拥有较多的外籍员⼯,通过不同⽂化、观念和意识的混合冲击,提⾼员⼯的整体素质。

例如:瑞⼠联合银⾏的海外员⼯占1/3以上;汇丰银⾏1999年在欧洲雇⽤5.4万⼈,在⾹港雇⽤2.4万⼈,在北美雇⽤1.95万⼈,在拉丁美洲雇⽤2.7万⼈,在其他地区雇⽤2.1万⼈。

 5.国际银⾏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银⾏⾯临的主要问题是:80年代放松管制⽽导致⼤量的银⾏倒闭,银⾏业如何在新的时代既要防范和化解⾦融风险,⼜要增强银⾏的活⼒,提⾼银⾏的竞争⼒的这⼀问题,成为当前国际银⾏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美国和中国的银行业发展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银行业发展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银行业发展有何不同?银行业是国家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阐述美国和中国两国银行业发展有何不同,对于我们了解两国经济体制的差异以及指导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以有序列表的形式划分为3个部分来阐述美国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差异。

一、银行的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1.美国银行的政策控制美国银行的管理方式相对较为自由,政府并没有强力控制银行的行业政策,更多是依靠传统行业习惯和市场竞争进行规范化。

美国银行的管理分为两种:一种是联邦银行,主要管理银行的经营和手续的法定机构;一种是州执照银行,州政府授权地方政府机构,具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2.中国银行的国有化和分类管理中国的银行业主要由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组成。

在管理方面,银行总部会对各个分支机构进行相应的管理,业务范围也会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

作为国有经济的一部份,中国银行的管理方式受到了政府的较大控制。

二、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1.美国银行的高度竞争和营销创新美国的银行业发展非常迅猛,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家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努力推出新的创新金融产品和吸引人的营销策略。

这种经营模式十分有利于银行创新和发展。

2.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和风险管控中国银行业也在逐步推进国际化的进程,将自身的行业标准和模式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并在国际市场中获取相关数据和资讯,开拓海外经济。

同时,房地产、信贷等领域的风险也是中国银行业内的一大难题,在风险管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三、银行的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1.美国银行的数字化创新在数字化的进程中,美国银行一直保持着先进的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

美国银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不断刷新自身的服务手段和服务领域。

2.中国银行的移动支付和金融科技2019年,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服务,中国的银行业也逐步向移动互联网方向转型。

随着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银行业的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将更上一层楼。

商业银行正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正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正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世纪30 年代以来所罕见。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被称为经济血脉的商业银行深受其害,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困难也随之浮现出来。

(一)各商业银行的竞争较为激烈,经营模式,业务领域较为趋同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市场就是这么大,有了你的就没有我的。

尤其是在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极为激烈,存款,贷款,都是要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斗争才能得到。

各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业务领域较为趋同,容易开成同质竞争。

其不利因素表现为一是同质化容易导致恶性竞争现象。

目前,这么多商业银行,如果提供性能雷同的产品,那么,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出现恶性竞争是必然的,而恶性竞争又往往会出现违背监管政策和要求的不正当竞争,最终导致市场混乱。

二是同质化恶性竞争往往导致两败俱伤。

使金融产品的预期效益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赔本吆喝的现象,最终受损害最大的各家商业银行。

此外,由于经营模式、业务领域较为趋同,也容易形成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二)实体经济下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企业为获取贷款,不择手段,导致了寻租行为的出现,这些年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一些银行高级官员被拉下水,成为设租的源头,为一些不合条件的贷款开路,而这些贷款十有八九成为不良贷款,这种现象不仅对银行信贷业务的规范化设置了障碍,而且动摇了社会的信用基础,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形象,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另外金融市场发育迟缓且不规范,使得信贷风险的产生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以及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剩,企业不敢进行投资,大多数企业处于一种维持现状的状态,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资金需要大幅下降。

(三)对地方政府不良贷款持续增加,基础项目的信贷投放过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安排的经济建设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基本建设方面,老企业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几乎完全依靠向银行贷款,甚至于有的新企业基本上是使用银行贷款建成的。

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统计

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统计

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统计在全球经济中,银行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银行通过收集存款、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总资产是衡量银行规模和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银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将通过统计数据对全球银行业总资产进行分析。

一、全球银行业总资产概况截至最新统计数据,全球银行业总资产已经达到惊人的数额。

从美国、中国、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银行资产规模来看,银行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主要国家与地区银行业总资产排名在全球范围内,银行业总资产的规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与地区的银行业总资产排名:1. 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最为庞大的。

美国的大型银行如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以其强大的实力和规模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2.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的银行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

中国的大型国有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在全球银行业总资产排名中表现出色,成为全球银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3. 日本银行业总资产日本作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其银行业也具备较强的实力。

日本三大银行如三菱日联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等在全球范围内的银行总资产排名中名列前茅。

4. 欧盟银行业总资产欧盟内的银行业总资产在全球范围内也占据重要地位。

德国的德意志银行、法国的巴黎银行等都是欧盟内大型银行的代表,其规模和实力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备受关注。

三、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的发展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银行业总资产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

这源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衰退、贸易紧张局势等,这给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球银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正在改变着银行业的运作方式和服务模式,这将对银行业总资产的增长和结构产生影响。

美国金融业发展现状

美国金融业发展现状

美国金融业发展现状美国金融业是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体系之一。

它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现状可总结如下:1. 银行业:美国银行业是该国金融业的核心部分。

目前,美国拥有众多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地方银行。

这些银行在提供融资、存款和信贷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的市场趋势的出现,传统银行业也面临着来自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的竞争压力。

2. 金融科技(Fintech):近年来,美国的金融科技行业快速发展。

这些创新公司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

这包括支付服务、在线借贷平台、投资管理和金融咨询等。

金融科技正在改变传统金融业的运作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3. 证券市场:美国证券市场是全球最大和最活跃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

华尔街(Wall Street)作为全球金融业的中心,集聚了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

美国的证券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公司融资提供渠道,并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机会。

4. 保险业:美国保险业是该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公司承担着风险管理和理赔的角色,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保险产品。

美国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包括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健康保险和汽车保险等多个领域。

5. 监管环境: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受到监管环境的影响。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是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管银行业和货币政策。

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监管证券市场,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管期货市场。

总体而言,美国金融业发展迅速且不断演变。

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将继续推动美国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

国内外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

国内外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

一.分析国内外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提供的业务的具体的不同1.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网上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盖的各个国家。

美国安全第﹁网络银行(SFNB)从1996年就开始了网上金融服务,美国银行业6%一7%的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系统。

目前,国际上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机构分两种:一种是原有的负担银行(incumbent Bank),机构密集,人员众多,在提供传统银行服务的同时推出网上银行系统,形成营业网点、ATM、POS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综合服务体系;另外一种是信息时代倔起的直接银行(Direct Bank),机构少,人员精,采用电话、Internet等高科技服务手段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现举例说明这两种银行的发展情况。

(1).高效、快速发展的直接银行:德国的Entrium Direct Bankers。

Entrium Direct Bankers,1990年作为Quelle邮购公司的一部分成立于德国,最初通过电话线路提供金融服务,1998年开辟网上银行系统。

目前已经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直接银行之一。

截至1999年底,拥有客户77万,其中使用网上银行系统的客户达15万;资产总额38.18亿美元;控制德国直接银行界30%的存款和39%的消费贷款。

Entrium经营的业务品种主要包括消费信贷、循环周转贷款、信用卡、投资、在线交易等。

虽然目前仍以电话服务为主,但正在加速发展网上银行服务,它的网上银行发展战略十分明确:将Entrium从拥有网上银行服务的领先的电话直接银行转变为拥有电话银行服务的领先的网上直接银行。

Entrium的成功归功于它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开拓市场、联络客户、处理业务。

(2).美国银行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优秀代表:Wells Fargo。

根据国际上一家权威的电子商务评价公司,Gomez Advisors,从使用性能、客户信任程度、网上资源、关系协调、成本等方面对美国、欧洲等地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进行的评比,Wells Fargo是1999年度网上银行系统使用性能最好的银行,综合评分名列第Wells Fargo的网上银行系统不仅节约成本,更主要的是带来新增收入和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的客户素质好、收入高、账户余额大、需求种类多,银行赚取的收益和手续费收入相对较多;在160万网上银行客户中,15%是由网上银行服务带来的新客户。

美国日本投资银行业的比较分析

美国日本投资银行业的比较分析

美国日本投资银行业的比较分析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两大经济体之一,两国的金融体系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投资银行业作为两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公司业务的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将从发展历程、市场规模、机构特点、法律监管等方面对美国和日本的投资银行业进行比较分析。

一、发展历程1. 美国:投资银行业自19世纪末开始兴起,并在20世纪初迅速壮大。

华尔街成为美国投资银行的中心,逐渐形成了诸多知名的投资银行机构,如摩根大通、高盛等。

经历了20世纪大萧条和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业经历了整合和重组,进一步确立了行业地位。

2. 日本:日本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相对晚一些,主要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对外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股权融资的兴起以及金融创新的推进,为日本的投资银行业提供了机遇。

然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泡沫破裂对日本的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持续多年的经济衰退使得日本的投资银行业遭受重创。

二、市场规模1. 美国: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占据全球投资银行市场的重要地位。

美国的资本市场发达,投资者对高收益的追求使得投资银行在境内外市场有广阔业务拓展空间。

美国的投资银行机构规模庞大,例如摩根大通、高盛等大型投资银行几乎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重要业务。

2. 日本:日本的投资银行市场规模较小,但在日本的金融体系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的企业文化和金融市场的特点决定了日本的投资银行更多地专注于与日本企业的业务,如企业的并购、融资等。

日本的投资银行机构较为集中,主要有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等。

三、机构特点1. 美国:美国的投资银行机构以多元化的业务为特点。

一方面,它们为企业提供融资、并购、证券发行等服务;另一方面,它们也经营自营交易,参与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市场的交易。

美国的投资银行机构多样化的业务结构使得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

2. 日本:与美国相比,日本的投资银行机构相对较为保守。

美国银行发展现状

美国银行发展现状

美国银行发展现状
美国银行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

以下是美国银行发展现状的简要介绍:
1. 规模庞大:美国银行是美国第二大的银行控股公司,总资产超过
2.3万亿美元,总部雇佣超过200,000名员工。

该银行在
美国享有广泛的业务网络,拥有超过4,400家分行和16,000多个自动取款机。

2. 全面业务:美国银行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个人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企业投资银行等。

该银行涵盖了多个业务领域,能够为个人客户、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 技术创新:美国银行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数字化方案来提高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该银行积极推动移动银行、在线银行和数字支付等新兴技术,并投资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领域。

4. 多元化战略:美国银行通过多元化的战略来降低风险和提高盈利能力。

该银行通过收购和合并其他金融机构来扩大业务规模和地理覆盖范围。

例如,美国银行在2008年收购了美国第
三大的金融机构美洲银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地位。

5. 社会责任:美国银行致力于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多种方式回馈社会。

该银行通过慈善机构和社区项目的支持,为教育、环
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做出贡献,并推动社会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美国银行在金融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可能对其业绩和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然而,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广泛的业务网络和创新能力,美国银行有望在未来继续取得稳定的发展。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前言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银行业的跨国经营行为开始于在20世纪60年代,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趋势一直延续到1985年的美国银行的国际性收缩而出现停顿。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东欧和拉美等地区的银行私有化快速发展,外资银行对这些国家的银行进行收购的行为迅速增加,导致国际银行跨国经营行为再次兴起。

2001年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订了金融服务协议,并承诺在五年内逐步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在五年过渡期内,我国认真履行承诺,有序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加速发展。

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了人民币业务,自此我国银行业进入了的全面竞争时期。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外资银行放缓了在华扩张的速度。

例如,2009年渣打、花旗分别仅新开了一家分行。

而在经历金融危机后的2年沉寂后,2010年,外资行在华扩张势头又开始加速。

渣打中国行长林清德表示,该行计划未来以每年在内地3个城市开设分行的速度扩张,到2010年底,分支机构已经增至60家。

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了解外资银行投资中国的原因,将有利于国内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进而引导国外资金更为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因此,我在假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巧妙利用互联网、文献以及现场调查等各种信息搜索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搜集了一些有益的资料,整理以后,经过较为全面的思考,提炼出以下这篇社会调查报告。

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一)外资银行在华主要发展阶段回顾外资银行在中国至今为止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是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增长到适度调整再到加速的这样一个发展路径。

1。

1979年至1993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和起步发展期。

1979年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两年后的1981年中国出来第一家外资投资的银行营业性机构,此后的十二年里,外资银行在中国快速增多,到1993年年底在我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达到了76家,因此,增速大约平均每年为5家机构,到这一时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89亿美元。

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比及启示

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比及启示

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比及启示零售银行(retail bank),是指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

零售银行业务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它涉及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已有数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对比国内外零售银行业务现状,借鉴国外发展银行零售业务的先进经验,可使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少走弯路,对我们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比中国银行业的零售金融服务在短短几年时间即告别了短缺状态,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但就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对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开始重视个人业务,加大建设力度,向客户提供的个人金融产品不仅在数量上增长较快,而且在品种和质量上日益向多样化和多层次发展。

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开办和拓展了个人消费信贷、个人银行卡、各种代收代付及个人理财等多种个人金融业务,改变了过去以个人储蓄业务为主的单一的个人金融产品结构。

但是,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同质化和传统化的特点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传统经营模式,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难以进行增值组合,缺乏复合型产品或综合性个人金融服务,难以体现个性化、差别化,创新不足。

国内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从负债业务看,主要是人民币储蓄存款和外汇储蓄存款;从资产业务看,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助学贷款等,信用卡透支数量较少;从中间业务看,主要有个人汇兑结算、信用卡、代理支付、个人咨询及理财业务、个人外汇买卖及外币兑换业务等;从电子业务来看,主要集中在电子查询、转账及缴费等业务上。

相比之下,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的零售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零售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控股公司的风险指标——信用违约互 换利差——也出现下降。尽管有这样一些
改善,金融市场的压力依然存在。比如, 由于预期损失和风险溢价持续上升。公司 债券的利差仍然大大高于历史水平。 上一季度,经济似乎已经逐步转向 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的重振 和住房投资的回升。作为总需求的组成部 分,这两个指标在2009年初降到了极低的 水平。但是,失业率还在持续上升,9月 份失业率达到了9.8%,而且在一段时间内 不太可能有较大的改善。 在这一背景下,居民和企业的借款需 求显得很乏力。据美联储的资金流量账户 显示,2009年上半年居民和非金融类企业 的债务在收缩,而且第三季度还在继续下 降。对于居民个人,住宅抵押贷款和消费 信用贷款在上半年显著下降,消费信用贷 款在7月和8月还在继续下降。同样,非金 融类企业的贷款在上半年也出现了少量下 降,且由于商业票据、商业抵押贷款和银 行贷款的净减少远超过公司债券发行额, 导致该指标在第三季度呈现进一步收缩态 势。
策的平衡性和审慎性。指引重申在不存在 其他负面因素的情况下,对贷款分类定级 不能仅仅是考虑抵押品价值下降,同时贷 款重组应该符合金融机构和借款人这两者 的最大利益。这个指引旨在使银行在商业 房地产贷款重组时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并 认识到相关的信用风险,不能仅仅是为了 把当前应该确认的损失推迟而进行贷款展 期。 一方面,银行现在更加担心监管者并 不一定能采取一种兼顾均衡的办法来对商
State of the Banking in USA
美国银行业现状
金融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整个经济状况
最近几个月来金融市场的状况和信心 在持续地改善。短期资金市场的压力得到 了很大的缓和,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在上 升,公司债券的风险溢价收窄,许多大型 紧缩。 根据美联储对银行高级信贷审批官 关于银行信贷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银行 贷款的供给和需求都远远低于金融危机之 前的水平。七月,虽然同比有所降低,但 多数银行提高了对消费者和企业的贷款标 准。几乎所有提高信贷标准的银行都表示 它们对未来走势更弱或更加不确定的经济 前景很关注,而且在接受调查的银行中大 约有三分之一的银行很担心他们当前的或 者以后的资本状况会恶化。同时调查显示 出消费者和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依然较弱。 事实上,受访者普遍认为资信良好的借款 客户对贷款需求的下降是解释2009年企业 贷款收缩的主要原因。 从二战以后的长周期来看,可以发现 贷款流量一般滞后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 此,正常情况下,很难指望宏观经济复苏 之前就看到信贷强劲、持续的扩张。 2009年整个第二季度银行贷款损失 在持续上升,而且如果考虑到黯淡的生产 和就业前景,银行还面临着更大的贷款损 失的风险。此外,虽然第二季度房屋价格 下降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房产市场的持 续调整表明抵押品赎回权的丧失和抵押贷 款损失的情况会变得更加的严重。再者, 2009年上半年,作为商业和住宅开发贷款 抵押品的商品房和土地价格大幅下降,使 银行更易受到商业房地产贷款质量恶化的 2009年第二季度,一些存款机构的贷 款余额也出现下降。另外,美联储每周的 银行信贷数据显示银行对居民和非金融类 企业的贷款在第三季度显著收缩。贷款下 降的事实表明缓慢的经济增长不仅会减少 信贷需求,同时也会导致信贷的供给出现 影响。总之,银行机构依然面临着重大的 挑战,信贷市场还远远没有完全恢复。 来银行系统的稳定性还是有所提高。许多 金融机构已经筹集了大量资本,并拓宽了 筹资渠道。此外,2009年年初,银行监管 部门通过监管资本评估项目对一些机构进 行了严格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一些机 构已经具备了承受更加不利的宏观经济变 动影响的能力,并且已经偿还了政府通过 不良资产救助计划援助的资金。2008年金 融危机刚刚爆发时,储户担心他们资产的 安全性,这种担心现在也大大减轻了。因 此,金融机构核心存款的融资渠道已经得 到改善。 然而,银行系统仍然是脆弱的。经 历了几乎将近两年的重大经济衰退,银行 的许多信贷资产的质量都很差,并且正如 上文提到的那样,由于持续走弱的房地产 市场对住房抵押贷款的影响,贷款质量还 在进一步恶化。在许多银行机构,大量的 坏账损失冲减了准备金,迫使银行需要补 充大量的坏账准备,从而导致其收入下降 或出现损失。另外,尽管许多银行机构资 本充足率水平较金融危机刚开始时有所提 高,但较低的贷款质量和收入水平,以及 未来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都使得一些银 行机构的资本充足水平存在问题。贷款需 求的下降,危机期间更加保守的贷款标 准,衰退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对不良贷 款更多的关注,均限制了银行继续增加高 质量贷款的能力,而这却是银行扩充盈利 资产并恢复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 这些新的因素使得问题银行数量达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高的水平,而且
商业房地产市场基本面的负面影响使 得银行资产组合中的贷款质量和商业抵押 贷款支持证券的质量迅速恶化。在2009年 第二季度末,大约共有3.5万亿美元债务 余额与包括公寓开发项目在内的商业房地 产有关。在这些债务中,有1.7万亿美元 属于银行和储蓄机构的贷款,另外有9000 亿美元是作为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担 保,其余的大约9000亿美元是其他的投资 者所持有。同时在第二季度末,银行机构 中大约9%有商业房地产贷款被拖欠还款, 拖欠率几乎是一年前的两倍。建设开发类 贷款的质量问题是影响银行发放这类贷款 的最大障碍,尤其是那些为住宅开发融资 的贷款。第二季度末,有超过16%的建设 开发贷款被拖欠还款。 在未来几年里,每年大约有5000亿美 元的商业房地产贷款将会到期。除了由房 地产现金流减少和建设贷款条件的恶化引 起的贷款损失,那些即将到期的贷款的抵 押品价值下降也会造成贷款损失。这些损 失给银行的盈利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尤其 是那些把贷款高度集中在商业房地产市场 的小型社区和地方性银行。 当前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弱势格局由 于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的问题而进 一步恶化。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曾 为大约30%的初期工程和完工工程进行了 融资,但却在危机爆发之后这些证券处于 停滞状态。从2008年中期以来基本上没有 发行新的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商业抵 押贷款支持证券停止发行的主要原因是商 业房地产市场风险的上升,以及结构化债 务市场流动性普遍缺乏造成的商业抵押贷 款支持证券风险溢价的大幅上升。除了这 些高级别的证券外,信用风险的上升大大 弱化了二级市场对这类贷款支持证券的需 求。作为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产 品,抵押贷款近几个月的拖欠率一直在显
银行系统的表现
尽管面临这样一些挑战。自2008年以
2009年银行和储蓄机构的破产比率在加 速上升。此外,由于银行破产而产生的存 款保险基金损失比率很高,大概占资产的
万方数据
30%左右。如此高的损失正反映了金融危 机期间贷款质量迅速恶化的程度。并且说 明银行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仍然要保持较高 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水平。同时,在可预见 的一段时间里,这些金融机构甚至包括资 本金已达到最低限额的机构,可能仍需筹 集更多的资金并限制分红水平。要重塑市 场信心,大型的银行机构必须要提高资本 充足率以证明其自身条件的改善。然而, 我们必须认识到资本充足率并不是一个银 行综合实力的完美指标,尤其是当银行的 信贷质量急剧恶化,贷款损失比率上升的 时候。
不仅和他们的竞争对手——那些社区银行
一样从事传统的借贷业务,发放贷款并一 直持有在资产负债表上,它们还能从如资 金交易和其他收费服务这些对资本市场环 境敏感的业务中获得可观的收入。这些公 司报告在2009年前两个季度中略有盈利。 它们第二季度的净收入是16亿美元,虽然 略低于第一季度,但相对于2008年第二季 度198亿美元的亏损来说仍是一大进步。 由于要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支付不菲的特 别存款保险费和提取仍然较高的呆账准备 金,银行的净收入受到了影响。而资本市 场业务的改善及其相关费用和收入的提高 为这些银行的业绩提升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 社区银行和小型地方性银行也从日益 稳定的金融市场中受益。然而,由于这一
产规模在100亿美元及以下的银行——近 7000家,持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20%——
在第二季度报告了27亿美元的损失。这些 银行的收入一直较差的原因是历史性的净 利差以及较高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这些银 行中四分之一以上都存在净损失。第二季 度这些银行的收人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联 邦存款保险公司特别保险费的影响。 第二季度几乎所有大小银行机构的 贷款质量都在显著地恶化。在最大的50 家银行控股公司中,不良资产比率上升了
不同规模银行机构的业绩 比较
尽管前述的大环境影响了所有的金 融机构,但其对大型金融机构和地方性社 区银行的影响方式是不同的。以50家美国 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为例,这些公司持有 了全部银行控股公司资产的3/4以上,并 且包含了美国的主要投资银行。这些机构
20%,不良贷款占总贷款和其他不动产资 产的比率上升到了4.3%。大部分不良贷 款主要集中在住房抵押和建设这一类贷款 上,但是商业,房地产和信用卡贷款的拖 欠率也在上升。从9月份公布的全国银行 业信贷调查结果表明大银团的贷款有显著 的恶化,商业贷款也有进一步恶化的迹 象。社区和小型地方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在 第二季度末增至4.4%,这个比率是危机爆 发前(2006年末)的6倍多。主要是因为 住宅抵押贷款和商业房地产贷款的质量在 恶化,但同时商业贷款的质量在最近几个 季度中也出现了明显的恶化。不过,重要 的是,代表了整个银行业的前50家银行控 股公司总权益性资本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增 长。截至2009年6月30日银行权益性资本 占总资产的比率达到了8.8%。这个水平 比2008年末高出近一个百分点,并且高出 2007年中期水平两个百分点。前50家大银 行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也停留在相对较 高的水平:一级资本充足率为lO.75%,总 的资本充足率为14.09%。近期金融市场状 况的回暖使得银行能够通过发行普通股进
行筹资。减少分红的政策对资本充足率的 改善也有所帮助。当然,政府自危机爆发 以来的财政资金购买援助计划也为银行个:
万方数据
的削弱了。
著上升。市场人士预期这个比率在2009年 年底会被两个两素推到更高水平,一是基 本面仍然负面,二是借款人无力偿还到期 债务。另外,由于那些发放了商业房地产 贷款的金融机构必须把这些商业抵押贷款 支持证券卖给市场,提前收回贷款,所以 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价格持续下降给 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造成了很大的 压力。这更进一步限制了它们发放新的商 业房地产贷款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