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1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分析及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发布时间:2021-07-01T11:51:07.5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作者:陈国艳[导读] 脐静脉置管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有利于院内转运的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早期的抢救和静脉营养治疗,陈国艳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551700摘要:脐静脉置管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有利于院内转运的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早期的抢救和静脉营养治疗,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及损伤,减少护士工作量。

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的术中配合、标准化护理是脐静脉置管留置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术; 护理对策近年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低出生体重儿越来越多,病情也越来越重。

这些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高危因素多,出生后急需建立静脉通路进行抢救,生后1周内往往出现喂养不耐受,需要接受肠外静脉营养治疗。

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需要反复穿刺,输入高渗液体有外渗危险。

新生儿断脐后,脐血管明显,脐静脉置管术创伤小,准确、及时、安全、无痛,有效延续母婴环境,特别适合院内转运的低出生体重儿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保障治疗。

脐静脉置管是侵入性操作,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规范的护理尤为重要。

一、脐静脉导管的更新有专家提出,在一般注射针头基础上根据患儿体重选用2号或16号针头,用砂轮打磨至平头即可使用。

平针头的应用降低了普通斜针头穿刺失败率,并且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可反复应用,方便经济。

左希秋等,使用塑料导管插入脐静脉,经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专家自制套管针式脐静脉导管插管,应用于多例新生儿的临床抢救,成功率达100%。

临床使用后发现,此法具有易固定、不易滑脱等优点。

鉴于常规针头穿刺后固定难度大,且易受CPR等操作影响易致异位,为克服传统方法的弊端,临床穿刺选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置管后有效地延长了保留时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经济的发展,医学材料的革新,一次性硅胶导管作为脐静脉导管的优势逐渐凸显,此导管在人体温度下的柔软性及与人体的相容性使得其保留时间较长二、 UVC在临床中的应用1.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注药物及营养液复苏抢救时为确保药物及时应用,脐静脉插管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避免静脉反复穿刺。

极低体重儿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极低体重儿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极低体重儿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关键词】极低体重儿并发症护理极低体重儿是指胎儿出生1h体重在1500g以下,胎龄<32周的活产新生儿。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及生理功能未成熟,出生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均比足月儿差、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机率越高,所以临床上应认真仔细地观察有无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观察1.1呼吸窘迫综合征又名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正常,6~12h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呼吸不规则,间有呼吸暂停。

面色因缺氧变得灰白或青灰。

1.2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s,或虽然不到20s,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min),并出现发绀、苍白、肌张力下降等。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约为20%~30%,极低体重儿可达50%[1]。

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伤。

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可导致脑缺氧损害,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致痉挛性瘫痪,脑干神经元受损致耳聋[2],故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 LBWI)应密切( 监护,一旦发生呼吸暂停应立即处理。

1.3 早产儿硬肿症 多发生在冬春冷季节,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临床表现为拒乳、反应差、哭声弱、心率减慢、尿少、体温不升、肢体发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

1.4 高胆红素血症 因为早产儿血脑屏障通透性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以及缺氧、酸中毒等因素,极易并发高胆红素血症。

表现为巩膜、黏膜及全身皮肤黄染,重者出现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反应差、原始反射减弱,继之出现高热、四肢强直、脑性尖叫、原始反射消失等,查黄疸指数 256μmol/L 。

1.5 颅内出血 由于早产儿胚胎生发层基质有丰富的血管,在解剖上尚未发育成熟,并缺乏支架,当缺氧、静脉压升高时,易引起出血,加之肝内维生素 K 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等原因。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体会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体会
1 例, 1 0 0 0 ~ 1 2 0 0 g 1 5 例, 1 2 0 1 ~ 1 4 9 9 g 2 0 例, 男1 7 例, 女1 9 例。 经 过
温 较低 , 暖 箱 温 度 不 够 高 时 应 穿 单 衣 或 包 以包 被 ; ④ 一 切 护 理 操 作 尽量 在 暖 箱 内进 行 , 如喂 奶 , 换尿布, 测体温 、 擦油浴 、 检 查 等 应 从 袖孔 伸入 操 作 , 尽量避免打开箱盖, 以免 影 响 箱 内 温 度 。 如 称 体
由于 极 低 出 生 儿 呼 吸 中枢 发 育 不 完 善 , 调 节功能 差 , 肺 泡 表
3 】 , 呼吸 机 发 育差 , 吸 气 时 难 以 置入 暖箱内。 不 管 院 内 院 外凡 电话 联 系有 低 出生 体 重 儿 均 宜 事 先 面 活 性 物质 缺 乏 易发 生 肺 透 明膜 病 【
度一 次 , 水 少 时 随 时添 加 ; ⑦ 减 少不 良刺 激 对 患儿 的影 响 。 【 2 极低出
保 暖 是 抢 救 极 低 出生 体 重 儿 的 关键 。
生 体 重 儿 大 多 都 是 提 前 从母 体 娩 出, 我 们 应 保 持 病 室 安静 , 空 气
由于极 低出生体 重儿体 温调 节中枢 发育不完善 , 皮下脂 肪比 清 新 。 工作 人 员 进 入其 房 间应 做 到 四轻 : 说话轻、 走路轻 、 操作轻、
隔离 制 度 。 预防感染, 细 心观 察 病 情并 给 与 相 应 处 理 , 减 少患 儿 的 并发症 , 提 高 早产 儿的 生存 率 及 生 存质 量 。
1保 暖
每1 ~ 2 h 测体 温、 箱 温 及 相 对 湿 度一 次 。 暖箱 内放 温 度 计 时 , 不 要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是既防止颅 内出血又诱导肝酶,同时一旦肉眼可见皮肤 黄疸 以及给予兰光照射治疗,并输血浆或 白蛋 白等支持 治疗 ,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 1,5 预 防感染 极低出生体重儿 的抵抗 力差 ,预防感染 是最 为重要 的一个环节。我们规定新 生儿室每 日用优氯 净 、新洁尔灭清试 ,并有 日、周、月消毒 ,恒温箱除天 天清试外 ,每换一个患儿必须 消毒一次 ,如 同一患儿连 用 5~7d也必须消毒一次,工作人员进室必须换拖鞋和 隔离衣 ,每接触一个患儿必须用 1:1000新洁尔灭溶液泡 手或者用流水肥皂清洗 一遍 。因近年来在产儿的病 因中 感染 已日趋增多,故对 极低 出生体重儿我们均常规给予 抗菌素治疗 ,疗 程为 5~7d。有条件者 同时给予丙种球 蛋 白 600 ̄800mg/kg每 日或隔 日 1共 3次 。 1.6 日常护理 我 院实行责任护理,责任护士必须监护 患儿的一切情况 ,每 日眼部、口腔、脐部护理 2~3次, 每小时测 体温 1次,根据体温调整恒温箱温度。每 l~ 2h哺喂 1次,观 察吸 吮能力和吞咽能力 ,奶后右侧 卧位 , 头部提 高 30度角 ,防止呕吐和 胃食管返流造成的呼吸暂 停及误 吸。每 1~2h臀部护理一次 ,防止臀红和尿布疹 。 随时注 意呼吸频率和节律 ,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观 察皮肤颜色 、肌张力和哭声及尿便情况。定时监测血糖, 以便及 时调整输液速度和浓度 。并详细记录在特护单上, 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重要 的临床依据 。 2 结 果 2.1 存活情况 :9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出院的 64例, 占 48.9%;不 同意治疗 , 自动 出院的 14例 。占 14.9%; 抢救无效死亡和 因家庭 经济情 况或恐有后遗症不同意好 继续治疗死亡的 33例 ,占 35.1%。 2.2 94 例极低 出生体 重儿 中发 生反复 呼吸暂 停 的 39 例 ,占 41.5%,均给予氨茶碱兴奋 呼吸中枢 ,维持 时间 为 3~ 7d。

二胞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二胞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圳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9 9 96 :3 19 ,()3 .
1 g g 。 为优 质 蛋 白如 牛 奶 、 类 、 类 等 。 ./ .应 5k d 蛋 禽 72严格 无 菌 操 作 及 规 范 化 血液 透 析 技 术 , 量 减少 和避 免微 - 尽
炎症 状 态 。
[】 窦 敬 芳 , 孝 刚 . 合 胶 囊 防 治 糖 尿病 肾 病 合 J 高 脂 血 症 的 探 讨 …. 3 翁 百 { : 时
1临床 资料 .
23喂 养 : 产 儿 的 早 期 喂 养 . 保 证 热 量 的 供 给 和 给 予 肠 道 - 早 对 良性 的刺 激 十分 重 要 . 减 少 低 血 糖 的发 生 . 持 续 低 血 糖 症 可影 可 而
响患 儿 脑 部 的 发 育 ,甚 至 危 及 生 命 。 因 为 两 名 患 儿 入 院 时 均 无乔 咽、 觅食 反 射 , 了 保证 喂 养 安 全 , 院第 二 天 均 采 用 鼻 饲 喂 养 , 为 人 开
本 科 , 重 分 别 为 1 5 g和 1 k , 患 儿 均 拟 产 儿 , 胎 儿 , 体 .k 2 . g两 2 双 极 增 至 1 0 l 1 0 l gd时 则 较 为 理 想 。入 院 第 八 天 两 患 儿 有 吞 咽 4 m 一 6 m/ . k 低 出 生 体重 儿 收 住 院 。 院 时两 患儿 均 体 温 不 升 , 伴 有 不 同 程 度 人 并 吸允 能 力 , 改 为 按 需 喂 养 , 意 观 察 患 儿 胃 内 容 物 及 吞 咽 情 况 , 遂 注
始 为 每 两小 时 一 次 , 鼻饲 注 射 用 水 2 d 共 两 次 , 确 认 无 返 流 、 n, 经 胃
患 儿 系 母 孕 3 + , 胎 , 宫 产 出 生 , 13 双 剖 出生 后 05小 时 收入 潴 留等 情 况 后 , 鼻 饲 早 产 奶 , 后 根 据病 情 逐 渐 加 火奶 量 。奶 量 . 予 然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小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教材设计教材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

在设计教材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 实用性:教材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家庭、朋友、校园生活等主题,让学生能够在口语练习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多样性:教材内容应包含不同形式的口语表达,如对话、辩论、口头报告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口语表达能力。

3. 渐进性:教材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设置不同的难度等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1. 模仿法:通过模仿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口语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模仿练习,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在虚拟的情境中运用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从而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话题讨论: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观点、进行辩论,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实践活动除了教材设计和教学方法,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几种实践活动的建议:1. 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语言角:设置一个专门的语言角,供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在语言角中,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

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

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LBW)存活率逐渐提高,但由于其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抵抗力差,易并发感染和窒息,因此对护理要求高。

本文对45例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孕周28~37周,体重1000~2499g。

2. 护理2.1 保暖:低出生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保暖是十分重要的护理措施。

根据体重、日龄及具体情况,使婴儿处于中性温度,体重1000~1500g者24℃~30℃,1500~2000g者30℃~34℃,2000g以上者34℃~36℃。

2.2 喂养: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物质需求高,而消化酶活性低,消化道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喂养困难。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喂养。

一般情况好者提倡母乳喂养;无法吸吮母乳者可用胃管喂养;病情差、不能进食者可用静脉补充营养。

喂奶前应将胃管内抽出内容物并观察是否消化后再进行喂奶,少量多次喂养。

2.3 预防感染:低出生体重儿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勤洗手、戴口罩,对每个接触患儿的医护人员都应严格洗手、戴口罩及更换清洁的工作服。

奶具及配奶用具严格消毒;床单位、暖箱、蓝光箱等每日擦拭消毒,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每日进行动态消毒;接触患儿的医务人员应洗手戴手套。

在给患儿穿衣服、换尿布时宜注意勿碰患儿的手和脚部皮肤。

对伴有新生儿溶血病及胎膜早破者更应加强护理。

2.4 观察病情: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变化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面色发绀、呼吸急促、吐沫、喂养困难、哭声无力等应警惕吸入性肺炎和感染等;观察皮肤有无硬肿、水肿、出血及皮疹等;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变化;及时记录液体出入量;遵医嘱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浅谈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浅谈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浅谈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低出生体重儿多半是早产儿,此类患儿常因多个脏器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统功能的缺陷等,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硬肿症、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感染等,带来治疗及护理的难度。

因此,我院对早产的低出生体重儿,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以及优质有效的护理,在预防合并症、提高存活率方面卓有成效。

标签: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护理体会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一小时内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其中小于1500g 的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g的称超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大部分是早产儿,其中少部分是足月或过期小样儿。

[1]笔者根据我新生儿科近两年收治的153例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浅述如下:1保暖保暖护理不仅是新生儿,尤其对早产儿来说,都是首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原因如下: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相对较不完善,易受环境温度的而影响;②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比较丰富,散热较多;③新生儿,尤其低出生体重儿,体积相对较小,热储备不足,对环境的变化,耐受小,极易出现低体温;④低出生体重儿,极易并发感染的疾病,导致能源物质消耗的而增加。

诸多因素均使造成低体温及并发硬肿症的几率增加,因此加强患儿保暖,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我科的实际情况,对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先置于已经预热的远红外辐射台上保温,在辐射台上进行各种检查处理。

随后放入根据患儿的体重、出生日龄预先调节好暖箱温湿度保温箱内。

暖箱温度一般为32℃~34℃,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以防止皮肤及呼吸的水分蒸发,使患儿的体温应保持在36℃~37℃,严密监测患儿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随时注意暖箱的运行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依据患儿个体情况,对暖箱的温度及湿度,及时作出调整[2][3]。

2喂养护理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来讲,喂养问题也是一定要给予重视,因为对于该类患儿来讲,吸吮和吞咽功能较差,因此我们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以防止低血糖和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

极低出生体重儿125例营养护理体会

极低出生体重儿125例营养护理体会
者 拔 管 后 首 次 自行 排 尿 的 时 间 。 参 考文 献 :
良情绪 , 护理人员应针 对患者 的不 同心态 给予 精神 支持 及 心 理安慰 , 进行 卫生知识 宣传教 育 , 介绍 留置导 尿 的 目的 、 意义
及操作程序 , 可能出现 的不适 及注意事项等 , 导患者通 过深 指 呼吸 、 分散注意力等方式减轻疼痛。 32 正确操作 . 选择粗 细合 适 、 质量优 良的导尿 管 , 术前 常
例 ; 弃 4 H值监测和 胃 B超检测 胃排空率对 4 0例
早产儿进行 观察 , 发现头抬 高 3 。 卧位组返 流次 数 、 流时 0仰 返
间、 返流指数均明显低于平卧位组 , 胃排 空率 大于平卧位组 ( P
<00 ) . 5 。张跃娟 在对 2 4例早产儿进 行 自身不 同卧位 比较 中发现 , 俯卧位时 胃潴 留显 著低 于仰 卧位 ( 0 0 ) 两 种 卧 P< . 5 ; 位 胃食管返流发 生率 无 明显 差异 ( 0 0 ) 合并 呼吸暂 停 , P> . 5 ; 需 复苏急救者俯 卧位 低于 仰卧位 ( P<00 ) . 5 。说 明俯 卧位不 仅 可以减少 胃食 管返 流的发生 , 还能 防止返流 物吸入 , 从而减 少 呼吸暂停 次数 。因此 , 在早产儿呼 吸功能 、 胃肠功 能趋于稳 定之前 , 采用的体位应使之既减少呼 吸暂停 的发 生 , 有效防 又
20 04年 1月 ~20 0 6年 1 , 2月 我们 收治极低 出生体 重儿 15例 , 2 均采用 胃肠内 、 营养支持 , 外 取得 满意效果 。现 将营养 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液或 胃液 内有 血丝 时 , 时报告 医 师。操 作 时奶 液要 自针管 及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概述:极低出生体重儿(VLWBI)是指出生体重小于或等于1500g的活产新生儿。

一般为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该类新生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抵抗力及适应能力差,在新生儿中死亡率高,幸存者易出现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标签:新生儿;低体重儿;护理1.临床资料我科从改善医疗设备,提高护理技术后,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

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共收治极低体重儿20例,男9例,女11例;出生体重最高达1.42kg,最低0.96kg;胎龄27~36周,平均30.8周;其中治愈15例,治愈率75% ,2例好转出院,2例因经济条件、担心预后放弃治疗,1例足月小样儿住院12小时死亡。

2.病情观察2.1体温,皮肤及外周循环观察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过多,加之缺乏棕色脂肪,糖原储备少,产热不足,出生后对外界适应能力差,体温波动明显,容易出现寒冷损伤及硬肿症。

2.2呼吸,VLBWI最易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的发生与呼吸中枢功能发育不成熟有关,还与缺氧、胃食道返流、颈部体位不正、呼吸道不畅通有关,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很重要。

2.3进食,有无吞咽动作,喂奶后有无呕吐、青紫,呼吸困难,以及喂养耐受问题。

2.4脐部、尿量、黄疸、神志观察3.常见并发症3.1.颅内出血:极低出生体重儿最常见的颅内出血是缺氧引起的脑室内出血。

3.2早产儿视网膜病: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与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氧疗有密切关系。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曾被认为是导致ROP的主要原因。

4.护理措施4.1保暖:保暖是抢救极低初生儿的关键。

在患儿转入NICU前提前预热开放暖床,并用暖箱转运,确保其不受寒冷刺激,病情稳定者可直接放入暖箱中保暖,暖箱温度根据胎龄、体重、体温及日龄进行调节,维持患儿体温在36.5-37.5℃。

除了定时监测体温外还需经常触摸患儿肢端是否温暖。

在温度变化不定时“宁可偏暖,不可偏寒”。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结论:加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283 02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胎儿出生1h体重在1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此类患儿由于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低下,在新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3-21T11:07:18.653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作者: 霍真真1魏晓伟
[导读] 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标志着医院的医疗水平,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霍真真1魏晓伟2 1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河北沧州061000; 2沧州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河北沧州061000 【摘要】 目的:探讨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方法:对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加强和改进的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结果:提高了极
生儿中以VLBW的死亡率为最高,国内目前VLBW的存活率约79%,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自2012年5月-2012年9月共收治V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W40 例,存活率为87 5%,为提高存活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加强和改进的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 结报告如下 :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出生体重1310克,体重最低者仅有760克;胎龄最小26周,最大36周,平均30 8周;存活35例占 87 5%,死亡5例占12 5%,死亡原因:窒息合并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炎(NEC)、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炎合并败血症及家属自动放 弃超低体重儿(体重760克)各1例。 2护理要点 2 1注意保暖: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体温中枢发育不全,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大于产热,易出现体温不升,会导致频发性呼吸暂 停、硬肿症、低血糖、微循环障碍,故保暖已成为挽救VLBW生命的重要内容。我们采用出生后立即保鲜膜包裹患儿以减少体温的下降及 水分的丢失;放入远红外辐射台或自动恒温箱进行保暖,使患儿体温维持正常范围,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每日的治疗及护理尽量集中进 行,避免反复操作而增加散热。 2 2重症监护:由有经验的护士实行24h责任制治疗及护理,制定出特别护理计划,详细做好记录,保证病情观察的连贯性;监护仪监 护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微量注射泵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速度,用微量血糖仪和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动态监测患儿血糖和胆红素水平。 2 3呼吸管理:VLBW出生后抽胃内液做泡沫试验,阴性者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不应等到出现RDS,再用药)一旦出现呼吸窘迫现 象,(入院时问病史孕母未应用促肺成熟药,即应交待)尽早气管插管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VLBW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约50 70%的患 儿于生后一周内有呼吸暂停现象,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采取被动体位,头部、颜面中线位置、颈部自然,或者采取俯卧位可以减少上呼 吸道梗阻;如出现呼吸暂停,可采用托背,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诱发呼吸;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反 复出现呼吸暂停者遵医嘱给予钠络酮或氨茶碱静脉点滴。 2 4营养管理: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严重疾患、能经口喂养及可以耐受胃肠道喂养的VLBW主张尽早开奶,以防止低血糖、减轻黄疸 程度;有围产窒息、血压不稳定、严重感染、应用消炎痛、脐动脉插管的VLBW可适当延迟喂养24-48h。 喂养方式的选择根据每个患儿不同特点选择,胎龄>32周、病情稳定、呼吸频率<60次/分,吸吮、吞咽动作协调的可直接给予早产儿配 方奶喂养,多采用微量营养喂养(2 5—20 mg/kg.d)1次/2h;胎龄<32周、吸吮、吞咽不协调者或由于疾病因素不能直接经口喂养者首选 鼻胃管进行喂养,管饲喂养时可根据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采用间歇推注或持续输注法,前者操作简便,能诱发胃肠激素周期性释放,肠道 成熟快,但易引起喂养不耐受;后者影响胃肠激素分泌,达到全喂养之时间长,生长速率慢,因此我们采取折中方式:两小时慢输注,停 两小时;喂养量亦根据患儿情况决定,早期以<2 5 20ml/kg.d稀释的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持续数日至两周,喂养量自0 5 2ml,隔 次0 5ml递增,同时注意喂养时的监测,一旦发现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胃内残留奶量>上次喂养量1/3),即暂停喂养或减量,及时 帮助排便,给予抚触,口服小剂量红霉素(2 5mg/kg.次,共10天)以增加胃动力;若症状无改善,拍腹部X线平片,观察胃管位置并排除 NEC;不能经胃肠道喂养的,予以静脉营养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吸吮空橡皮奶嘴)。每天精确计算液体量及奶量,随奶量增加,输 液量减少,奶量达140ml/kg·d,静脉途径停止供给;每天定时测体重,如发现体重下降或不增,及时分析是否营养供给不当或有并发症。 2 5改进护理操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5 1颅内出血是VLBW的常见并发症,国内单中心临床资料报告在VLBW中发病率可达40 65%。而我科VLBW发病率仅 7 9%(3/40),我们预防颅内出血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每日的治疗及护理集中进行,避免反复操作而增加刺激,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及轻 柔操作;避免液体输入过多过快、渗透压过高;尽量避免机械通气。 2 5 2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儿视网膜发育未成熟。ROP主要发生在VLBW,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其中长 时间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ROP可导致视力损害,甚至失明。该组患儿中无ROP发生。我们的措施是:严格掌握用氧指 征;用血氧监护仪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流量和氧浓度;眼科筛查,在生后第4周或矫正胎龄32 34W时进行眼底检查。 2 6加强抚触。VLBW在病情稳定,不需吸氧,开始进食后及时进行抚触,每日3次,每次15分钟。 2 7加强消毒隔离。VLBW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因此防治感染是提高存活率的重要环节。我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 无菌操作制度,特别强调手消毒,保持室内环境和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用具要灭菌;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感染早期征 象,对于疑似感染者尽早给予隔离,及时查找病原体并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和丙种球蛋白。 3讨论 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标志着医院的医疗水平,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对于 VLBW尤为重要。VLBW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通过对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40例VLBW的临床护理总

极低出生体重儿114例并发症分析和诊治体会

极低出生体重儿114例并发症分析和诊治体会

9 吴 蔚 宇 ,徐 益 萍 ,徐 美 英 . 口 服 咪 唑安 定 作 为 小 儿 心 脏 手 术 前
用 药 的 临 床 观察 E] 临 床麻 醉 学杂 志 ,2 0 ,2 ( ) 4 . J. 0 4 0 4 :2 1
极 低 出生 体 重 儿 1 4例 并 发 症 分 析 和 诊 治体 会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 市医院新生儿科 ( 漳州 3 30 ) 许 丽萍60 0 【 摘 要 】
朱少波 黄仲玲

鸿 翁开枝
目的 分 析 极 低 出 生体 重 儿 ( B I 的 主要 并 发 症 ,探 讨 干 预 的 方 法 。 方 法 对 20 VL w ) 0 7年 1月 至 20 0 9年
3 Ko a g n A, Ka zJ Efa ,e 1 Prme iainwihmie oa t , r tR ta. e dtto t d z lm
i o ng c i r n: a c mp rs n o ou o t s o d n s r t n ny u hl e d o a io f f r r u e f a mi it a i o
tl e r dsaefrn ncri ug r [ ] C n JAn et a at ies o o —ada srey J . a ash, h c
1 2, 3 ( : 6 . 99 9 5) 0
5 王 爱 忠 , 江 伟 , 徐 惠 芳 . 眯 唑 安 定 作 为 术 前 用 药 的 临 床 观 察
总 之 , 口服 0 7 / g咪 唑 安 定 后 再 吸 人 8 七 氟 烷 , . 5mg k 作 为 心 脏 手 术d J 术 前 及 麻 醉 诱 导 用 药 的 方 案 ,其 抗 焦 虑 、 ,g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低出生体重儿(LBW)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小于2500g者,其中体重小于1500g者又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000g又称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以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多见,死亡率高。

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25例,其中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成活出院2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2例,女13例,有20例为早产儿,最大出生体重为2300 g,最小为1100g。

2.护理体会2.1 保暖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及皮下棕色脂肪少,以及体表面积相对大,易散热,患儿体温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做好保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2.1.1应尽早放入婴儿暖箱中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并根据体重设定暖箱温度,一般体重在1501-2000g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在1001-1500g者,暖箱温度在32-34℃;体重小于1000g者,暖箱温度在34-36℃。

监测患儿体温,保持体温在36-37℃之间。

2.1.2各项治疗,护理尽量在暖箱内集中进行,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若没条件者,则应加强保暖,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2.2呼吸管理2.2.1患儿多为早产儿,呼吸系统不完善,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差,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对于呼吸暂停者,我们给予轻弹足底或抚摸脊背的良性刺激,有缺氧症状者,可采用低流量间断给氧,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氧疗并发症。

2.2.2患儿可因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较弱,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反流引起窒息,因此,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右侧位,头偏向一侧,适当垫高肩部,严密观察,以防呕吐物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 预防感染因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而死亡,因此,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

2.3.1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室内桌面,门窗,暖箱及接触患儿的一切物品均应用湿式含氯消毒剂擦拭,医务人员有患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者禁止入内,所有操作集中进行,且接触患儿前医务人员双手严格消毒,母亲喂奶前要洗净双手。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发展性照顾的护理体会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发展性照顾的护理体会
体重增加 的影 响。方法 : 选取 2 0 1 3 年2 - 1 1 月笔者所 在医院收治的 4 0 例极低 出生体 重儿 ,按照患儿出生时间的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2 O 例。 其 中对照组采取针对 V L B WI 的特殊护理方式 ,而对治疗组低 出生体重患儿使用发展性 照顾的护理方式。在两组患儿入院第 5 、7 、1 0 天观察记录两
妊娠期 < 3 2周 ( 2 2 4 d ) 则 为极度早产儿 。早 产儿其 出生体 重大部
者所 在医院使用发展性照顾 的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研究 资
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分在 2 5 0 0 g以下 ,头围在 3 3 c m以下。将 出生体重 2 5 0 0 g以下 的统称 为低 体重儿 , 将 出生体重低于 1 5 0 0 g 者称为极低体重儿 口 ] 。 因患儿 的孕期太短 造成 患儿 的多数 器官组织 均未发育 完全 ,所
对照组采取针对 V L B WI 的特殊护理方式 ,而治疗组低 出生
①盐城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盐城 2 2 4 0 0 0
体重患儿使用发展性 照顾 的护理方式 。
已成为一个 世界性 的问题 ,H p全球感 染率 超过 5 0 %f 4 1 ,我 国是 Hp 感染 率较 高的国家 , 平均为 5 9  ̄[ 5 - 6 1 。一旦感染 了幽门螺杆 菌 ,
出生 的患儿不 易存活 ,所 以需要 给予早产儿 特殊护 理。发展性 均 ( 1 1 7 0±1 7 8 ) g ;出生后 伴有 先天性疾病 2 例 。以上患儿人 院时 ~ 1 0 a r i n ,两 组患儿均为早 产儿。两组患儿性别 、 照顾是上世 纪 8 0 年代后在美 国、 日 本 等国家 出现 的一种新 的新 间均 为出生后 5 胎龄 、体 重等 一般 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尸 > 0 . O 5 ) ,具有可 生儿 护理理念 ,其 主要使 用 的方法 是尽量减 少环境对 新生儿 的 刺激 ,加强新 生儿对环 境的适应 能力取得生 理和肢体 活动之 间 比性 。 . 2 方 法 的平衡 ,使早产儿得以健 康生长。回顾性分析 2 0 1 3年 2 - 1 1 月笔 1

低体重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低体重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低体重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特别的话题——低体重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低体重儿吧。

低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公斤的新生儿,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照顾他们,他们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哦!二、低体重儿护理问题1. 呼吸困难低体重儿的肺部发育可能不完全,导致呼吸困难。

所以,我们需要时刻观察他们的呼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2. 消化系统问题低体重儿的消化系统可能不够健全,容易出现腹泻、便秘等问题。

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观察他们的排便情况。

3. 免疫力低下低体重儿的免疫系统可能不够强大,容易感染疾病。

所以,我们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让他们接触病毒和细菌。

三、低体重儿护理措施1. 保持温暖低体重儿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容易受凉。

所以,我们要给他们穿暖和的衣服,特别是在冬天和空调房间。

2. 定时喂养低体重儿的胃容量较小,需要定时喂养。

我们可以采用小而频繁的方式,让他们逐渐适应。

3. 增加营养摄入低体重儿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才能健康成长。

我们可以给他们添加一些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

4. 增加运动量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低体重儿增强体质。

我们可以让他们在家里爬爬、跳跳,或者参加一些适合他们的亲子活动。

四、结语低体重儿虽然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照顾他们,他们也能茁壮成长。

希望我们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祝愿所有的低体重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谢谢大家!。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1 临床 资料
本院 20 0 6年 1月 一20 0 9年 7月共 收治 低体重儿 5 8例 ,
其 中男 婴 2 8例 , 婴 3 女 O例 ; 周 在 3 3 孕 l一 9周 , 均 3 . 平 4 9周 ; 体 重 最 重 25 g最 轻 10k , 死 亡 , 活 率 9 . % 。 . 5k , . g3例 存 6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护 理
2 1 保 暖 : 用 温 箱 保 暖 的低 出 生 体 重 儿 入 箱 前 , 温 箱 预 . 使 将 热 2h , 温 箱 温度 稳 定后 将 低 出生 体 重 儿 放 入 温箱 内 , 后 待 每 2小 时 测体 温 1 。设 置 箱 温 为 3 ℃ , 度 为 5 % 一 5 。 次 4 湿 5 6%
0 9 温 生 理 盐 水 3 5 洗 胃 , 净分 娩 时 吞 咽 的羊 水 , .% 0— Oml 洗 预
防喂 养 后 呕 吐 。采 用 母 乳 喂 养 , 吮 4~8m n 次 , 据 低 出 吸 i / 根
生体重儿情况逐渐增加吸吮时间 , 提倡按需哺乳 。 2 2 2 鼻饲喂养 : 出生体 重儿 吸 吮能力 弱者 采用 鼻饲 喂 . . 低
才 能 提 高 低 出生 体 重 儿 的 存 活 率 , 将 护 理 体会 报告 如 下 。 现
乙酸溶液喷洒 1次 , 空气 消毒机 消毒 2次/ ,0mn 次; d3 i / 臀部 保 持干燥 , 尿布宜用柔 软、 吸水、 易 棉质 布料并高压 灭菌后使
用, 以减少 对 皮 肤 的 刺 激 ; 部 用 碘 伏 消 毒 2次/ ; 腔 护 理 脐 d口
病 能力 低 , 易感 染 肺 炎 、 血 症 等 。室 内保 持 空 气 流 通 , 极 败 室 温 保 持 在 2 2 q 相对 湿度 在 5 % 一 5 , 天 用 1 过 氧 4— 6C, 5 6% 每 %

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同胎龄临床并发症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同胎龄临床并发症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同胎龄临床并发症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极地出生体重儿不同胎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两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级2018年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按不同胎龄进行分组并进行比较。

结果:2016年VLBW胎龄越小,其RDS、ROP、感染性肺炎、CLD、肺出血的发生率更高,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的比率更高;2018年VLBW胎龄越小,其RDS、ROP、CLD、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的发生率更高;2018年感染性肺炎发生率较2016年减少(P<0.05)。

结论:胎龄越小,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因此需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减少小胎龄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加强早产儿管理及感染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胎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早产儿是围产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新生儿技术及围产医学的快速发展,收治的早产儿数量逐步增加,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存活率也逐步增加。

全球每年有1500万例早产儿,每年有超过100万例死于早产儿并发症,我国早产儿发生率为7.1%,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早产儿发病数量居世界第二,美国和欧洲的早产儿发生率分别为12%-13%、5%-9%[1,2]。

但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常伴随各种并发症,影响其预后及生存质量。

为早产儿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我们比较了两年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并发症,并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了我院2016年及2018年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排除了生后不久因无床转院的婴儿。

其中2016年VLBW共171例,男83例(48.53%),女88例(51.46),平均胎龄(29.89±1.83)周,平均出生体重(1221.02±209.69)g,1分钟Apgar评分(8.05±2.21)分,5分钟Apgar评分(9.27±1.36)分。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附70例报告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附70例报告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附70例报告
蒙莹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06)003
【摘要】@@ 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中,以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为最高.本科1996~1998年共收治了极低体重儿70例.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加强病情观察的同时,也加强了保暖、呼吸、喂养及预防感染等方面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180-181)
【作者】蒙莹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海口 5703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极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治疗体会(附56例报告) [J], 胡玉真
2.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管理(附4例报告) [J], 陈勤玲;张津
3.极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治疗体会(附56例报告) [J], 胡玉真
4.提高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临床探讨(附95例报告) [J], 杨剑
5.西宁地区极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治疗体会(附41例报告) [J], 姚彦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11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分析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7-06-22T17:07:26.9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作者:吴婷
[导读]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生后的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系统的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主要并发症探讨护理体会。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收入我院NICU的114例V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出生体重分3组,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转归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论对VLBWI必须密切监护加强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从而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生后的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系统的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儿科NICU收住VLBWI ll4例。

本文对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14例VLBWI,均为适于胎龄儿,其中男66例,女48例;入院年龄为生后10min~1周;胎龄26~36周,其中26~28周24例,29~32周38例,>32周52例;出生体重800~1500g,其中800~1000g10例,1250g44例,~1500g60例。

1.2 方法:本组114例按出生体重分为3组,即<1000g组、1000~1250g组、>1250g组。

观察各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及时干预治疗.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运用t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14例VLBWI中,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39例(34.2%)其中1~Ⅱ期24例、III~Ⅳ期15例;呼吸暂停42例(36.8%)其中原发性呼吸暂停15例、继发性呼吸暂停27例;感染51例(44.7%),其中肺炎3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4例、败血症9例;高血糖30例(26.3%),主要原因为糖耐受差、感染及医源性高血糖;低体温27例(2
3.7%);贫血21例(18.4%),原因主要有感染性、生理性及医源性失血;动脉导管未闭(PDA)21例(18.4)脑室内出血(IVH)18例(15.8%)所有黄疸早产儿住院过
程中均采用蓝光照射、补充白蛋白等早期干预治疗方法,无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

2.2转归及预后:114例ⅥBWI中,有9例(7.9%)院内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为Ⅳ期RDS、严重感染和先天畸形;12例住院治疗不足5d,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痊愈93例,治愈率81.6%。

≤1000g的10例中,5例存活,5例死亡,死亡原因为RDS及IVH。

3.讨论
VLBWI由于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发育不成熟熟,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RDS、低体温、高血糖、呼吸暂停、感染、PDA、IVH等仍为VLBWI早期的常见问题。

近5年来,国外VLBWI存活率达93%~98%,死亡的主要原因为RDS、感染、先天畸形、围生期窒息。

国内文献报道,体重1000~1500g的早产儿存活率为89.5%,≤1000g者存活率为60%,RDS仍是死亡的首位原因[1]。

本组资料显示,VLBWI 治愈率为81.6%,其中≤1000g者存活率为50%;体重越小,RDS、呼吸暂停、IVH、PDA的发病率越高(均P<0.05);而低体温、高血糖、肺炎、肺出血、败血症、NEC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不同出生体重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要并发症的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3.1 RDS:肺表面活性物质已成为RDS的常规治疗药物,能减少肺损伤,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慢性肺部发疾病的发生率[2]。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未能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可先予NCPAP,如病情仍加重,则改用机械通气。

如无条件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宜早上呼吸机,做好呼吸道的清理,避免气漏肺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3.2 呼吸暂停:据报道约50%~70%的VLBWI出生1周内发生呼吸暂停,超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0周者呼吸暂停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

对于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1250g者,采用氨茶碱或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4]护理患儿时当SPO2应检查是否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发绀、肌张力及呼吸道梗阻等,及时给予弹足底、拍背等触觉刺激,吸痰等处理
3.3低体温:LBWI如不注意保温,易发生低体温。

本组患儿入院时存在低体温27例,发生率达23.7%,大多发生在手术室、产房、院外。

低体温已被证实可引起寒冷损伤,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微循环障碍、凝血机制紊乱、皮下组织硬肿等病理生理改变,严重者发生肺出血[3]。

说明保暖VIBWI非常重要。

但由于VLBWI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环境温度偏高又可引起其发热,故按照文献[2]的推荐设置合适的箱温,每2~4h测体温1次。

及时调节箱温及湿化温度维持皮肤温度在36~36.5℃
3.4感染:VLBWI无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液免疫,都处于未成熟状态,极易发生感染,且感染时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亦难以控制,后果严重[4]。

因此,对本组患儿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护理时做好手卫生,加强新生儿基础护理,积极控制院内感染。

3.5高血糖:VLBWI的基础代代谢率相对较高,需要较大量的葡萄糖持续输注以作为能量来源。

但VLBWI的糖耐量较低,且受到应激或药物的影响,极易发生高血糖。

由于持续或严重的高血糖可可引起呼吸暂停、大脑抑制和颅内出血,故强调微量血糖动态监测。

本组患儿在生后1周内有26.3%发生过高血糖,有的血糖甚至高达15~19mmol/L需遵医嘱及时调整葡萄糖输注速度。

3.6 PDA PDA中VLBWI的发生率也较高,而且体重越小发病率越高。

可使用吲哚美辛及布洛芬口服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3.7 IVH早产儿受缺氧、酸中毒的影响,易发生IVH。

IVH可出现生发基质破坏、脑室旁白质软化、脑积水等合并症,直接影响以后的脑发育。

从本组病例可见,胎龄越小、体重越小,IVH的发病率越高。

治疗上需加强护理,保持安静,避免患儿剧烈哭闹,做各项护理操作时集中进行。

及时纠正缺氧、酸中毒,维持体内代谢平衡。

[5]
总之,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更以VLBWI的死亡率为最高。

因此,积极预防和合理治疗其并发症,有望进一步提高VLBWI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惠金.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M].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2004:200-202
[2]王颖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1):46-47
[3]余慕雪等.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因和防治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2):57-61
[4]邓翠芳。

预见性护理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效果.当代护士,2010,120:57-58
[5]林云云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 现代护理,2010,11(26):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