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特征数
1.1 数据的数字特征
n 2 ( n 1)u4 ( n 1) 2 3 4 ( n 1)( n 2)(n 3) s ( n 2)(n 3)
当数据的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时,峰度近似为 0;当分布较正态分布的尾部更为分散时,峰度为 正,否则峰度为负。 当峰度为正时,两侧极端数据较多;当峰度为 负时,两侧极端数据较少。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数据分析》电子教案
第一章 数据描述性分析
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
总体的数据特征
• 设观测数据是由总体X中取出的样本,总体的分布 函数是F(x)。当X为离散分布时,总体的分布可由 概率分布列刻画:
pi PX xi ,
i 1,2,.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数据分析》电子教案
第一章 数据描述性分析
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
例2
• 某厂的某种悬式绝缘 子机电破坏负荷试验 数据(单位:吨)分 组表示如表,计算这 批分组数据的均值、 方差、标准差、变异 系数、偏度、峰度。
组段
5.5~6.0 6.0~6.5 6.5~7.0 7.0~7.5 7.5~8.0 8.0~8.5 8.5~9.0 9.0~9.5 9.5~10.0
频 数
频 数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数据分析》电子教案
第一章 数据描述性分析
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
均值、方差等数字特征
峰度
n( n 1) g2 ( n 1)( n 2)(n 3) s 4
2 ( n 1) ( xi x ) 4 3 ( n 2)(n 3) i 1 n
第一章 数据描述性分析
数据的统计特征量计算
有一个;n为偶数时,正中间的数有两个,则取这两个数
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即:
x
1 2
(
x
xn1 (n为奇数)
2
n
xn
() n为偶数)
1
2
2
二、数据的统计特征量
4、极差
在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记作R:
R=xmax-xmin
5、标准偏差
xi
二、数据的统计特征量
2、加权平均值
若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的方法或对同一物理量用不
同的人去测定,测定的数据可能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
这种影响的权重必须给予考虑,一般采用加权平均的方
法进行计算。
表达方法:
W
W1x1 W2 x2 Wn xn W1 W2 Wn
二、数据的统计特征量
3、中位数
在一组数据x1、x2、…、xn中,按其大小次序排序, 以排在正中间的一个数表示总体的平均水平,称之为中
工程 检测 实务
学习内容
1
算术平均值
2
中位数
3
极差
4
标准偏差
5
变异系数
一、数据的统计特征分类
用来表示统计数据分布及其某特性的特征 量分为两类:
1.一类表示数据的集中位置,如算术平均 值、中位数等;
2.一类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主要有极差、 标准离差等;
3.两类的联合:变异系数等。
二、数据的统计特征量
的量值时,绝对误差一般较大;而测量较小的量值时,绝对
误差一般较小,因此,用相对波动的大小,即变异系数更能
反映样本数据的波动性。
变异系数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v表示,是标准偏差S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
a4计算特征数-excel-ma
• 平均数为:36.03733
8
利用Excel计算数据特征数 3. 求标准差
主讲:马发顺
9
• 3.1 样本标准差:
插入—函数—统计—STDEV—确定。
10
• 3.2 总体标准差:
插入—函数—统计—STDEVP—确定。
11
• 在函数参数对话框上,
Number1中输入A1:A150 ,
确定。
12
22
• 对 输 出 结 果 的 解 释 。
23
• 练习:
• 以习题2.6为材料,使用Excel软件计算-总和、平
均数、标准差等。
24
3
• 第二步: 在工具栏
上,击
“自动求
和”——
求和。
4
• 第三步:输出结
果。
• 总和为:5405.6
5
利用Excel计算数据特征数 2. 求平均数
主讲:马发顺
6
第一步:在 A1—A150 中输入一列 数据;选定 A151 。 第二步:在工 具栏上,击 “自动求 和”——平 均值。
7
• 第三步:输出结果。
实验四 用Excel计算数据特征数
目的:
• • • 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求和。 学会利用Excel计算平均数。 学会利用Excel计算变异数。
1
利用Excel计算数据特征数 1. 数据求和
主讲:马发顺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2013.09.01
2
第一步:在A1—A150中输入一列数据。如表2-4中 的150个数;选定A151 。
(2)总体标准差 •语法:STDEVP(number1,number2,...)
其中:Number1,number2,... 为对应于总体的参数。
5.1.2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数据的数字特征》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数据的数字特征》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通过实例,学习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大纲》中对统计部分的要求与《标准》的要求相差较大,若是承接现行《大纲》的话,建议先补充《标准》中第三学段相应部分的内容。
)在这个基础上高中阶段还将进一步学习标准差,并在学习中不断地领悟它们各自的特点,在详尽的问题中依照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合适的数字特点。
学情分析在选择适当的数来分别表示这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义务教育阶段时学习过的极差和方差。
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适当的数来表示,学生经历分析数据、作出推断的过程,可以进一步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理解数据的数字特征:最值、平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众数,理解不同数字特征的优势与不足。
2、会用求和符号表示平均数,掌握求和符号的性质。
3、能根据现实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信息,体会数字特征在分析数据时的重要作用,培养数学抽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素养。
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学如下是某学校高一(1)班和高一(2)班某一次期中考试的语文成绩,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两班成绩进行对比。
在日常生活中,当面对一组数据时,相比每一个观测值,有时我们更关心的是能反映这组数据特征的一些值。
例如,上述情境中的两个班的成绩,我们可以从最值、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等角度进行比较。
二、学习新知1、最值一组数据的最值指的是其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值反映的是这组数最极端的情况。
一般地,最大值用max表示,最小值用min表示。
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只关心数据的最值。
比如,高考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最终取的是多次考试成绩中的最大值;举重比赛中,选手有三次“试举”机会,其中成绩的最大值将计入总成绩;末位淘汰的比赛中,积分最小值对应的团体或个人将被淘汰出局;等等。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关注样本数字中的三个特征数
关注样本数字中的“三个特征数”山东杨道叶一、要点扫描1。
众数是在一批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若该组数据中有两个或几个数据出现地最多,且出现的次数一样,这些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若该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多,则认为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更能反映问题.2.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当数据有奇数个时,处在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有偶数个时,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 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数据中。
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
3.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是最重要的量。
4。
三者在频率直方图中的体现:平均数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重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注:这样求出的中位数是近似值);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矩形的中点即为该组数据的众数.5.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应带上单位。
二、范例点悟例1 某农科所有芒果树200棵,2005年全部挂果,成熟期一到,随意摘下其中10棵树上的芒果,分别称得质量如下(单位:千克):10,13,8,12,11,8,9,12,8,9。
(1)求样本平均数;(2)估计该农科所2005年芒果的总产量.分析:应用样本平均数公式计算样本平均数,再估计总体平均数,从而求出该农科所2005年芒果的总产量。
解析:(1)样本平均数1(101381211891289)10x =++++++++++ 1(1010322121221)10=⨯++++----- =10(千克)。
(2)由样本平均数为10千克,估计总体平均数也是10千克,所以总产量为200102000⨯=(千克)。
评注: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是计算的关键,因此计算平均数一定要准确,同时要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统计数据特征的主要指标
统计数据特征的主要指标一、引言统计数据特征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某一现象或事物进行量化、统计和描述的结果。
统计数据的特征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统计数据特征指标,包括中心位置、离散程度、偏态和峰态等。
二、中心位置指标中心位置指标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主要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
1. 均值均值是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样本数量得到的平均值。
均值可以反映整个数据集的平均水平。
但是,当数据存在极端值时,均值容易被拉高或拉低,导致失真。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所有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更能反映整个数据集的典型水平。
3. 众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众数适用于描述离散型变量的分布情况。
三、离散程度指标离散程度指标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范围广泛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等。
1. 极差极差是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极差越大,数据分布范围越广泛。
2. 方差方差是各数据与均值之间距离平方和的平均数。
方差可以反映数据集中每个数据点与整个数据集中心位置的距离。
3.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正平方根。
标准差比方差更容易理解,因为它与原始数据具有相同的单位,而且可以通过标准化后进行比较。
四、偏态指标偏态指标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对称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偏度和峰度等。
1. 偏度偏度是描述分布对称性的指标。
当偏度为0时,表示分布完全对称;当偏度为正数时,表示分布右侧尾部更长;当偏度为负数时,表示分布左侧尾部更长。
2. 峰度峰度是描述分布峰态(尖锐程度)的指标。
当峰度为0时,表示分布呈现正常曲线形状;当峰度大于0时,表示分布比正常曲线更尖锐;当峰度小于0时,表示分布比正常曲线更平缓。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常用的统计数据特征指标,包括中心位置、离散程度、偏态和峰态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集的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分析。
6.2.1数据的特征值
6.2.1数据的特征值(一)数据的位置特征值 1)平均值如果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得到一批数据x 1,x 2,x 3….x n ,则样本的平均值x 为: n-数据个数;x i -第i 个数据数;∑-求和。
2)中位数有时,为减少计算,将数据x 1,x 2,x 3….x n 按大小次序排列,用位居于正中的那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当数据为偶数时)表示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3)中值M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 max 与最小值x min 的平均值,用M 表示。
4)众数在用频数分布表示测定值时,频数最多的值即为众数。
若测定值按区间做频数分布时,频数最多的区间代表值(一般取区间中值)也称众数。
(二)数据的离散特征值1)极差R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 max 与最小值x min 之差称为极差。
通常R 用于个数n 小于10的情况下,n 大于10时,一般采用标准偏差s 表示。
2)偏差平方和S 各测定值x i 与平均值 之差称为偏差。
各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称为偏差平方和,简称平方和,用S 表示。
无偏方差各个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除以(n-1)后所得的值称为无偏方差(简称方差),用s 2表示:∑==n i i x n x 1_1~x 2min max x x M +=_x _x ∑=--=-=n i i x x n n S s 12_2)(1112_2_22_1)(...)()(x x x x x x n -+-+-∑=-n i i x x 12_)(S ==标准偏差s方差s 2的平方根为标准偏差(简称标准差),用s 表示:(三)变异系数以上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值,只反映产品质量的绝对波动大小。
在工程实践中,测量较大的产品,绝对误差一般较大,反之亦然。
因此要考虑相对波动的大小,在统计技术上用变异系数CV 来表达:上式中σ和μ为总体均值和总体标准差,当过程在受控状态下,且样本容差较大时,可用样本标准差s 和样本均值 估计。
∑=--=-==n i i x x n n S s s 12_2)(111_x s CV ≈=μσ_x。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一第一章 4 数据的数字特征
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
相等.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解析 在这11个数中,数3出现了6次,频率最高,故众数是3;将这11个
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2,2,3,3,3,3,3,3,6,6,10,中间数据是3,故中位数 是3;而平均数 x =2×2+3×611+6×2+故10只=有4. ①正确.
A.5
B.6 C.7 D.8
√
解析 由题意知,10+11+0+3+x+8+9=7×7,解得x=8.
12345
解析 答案
4.若样本数据x1,x2,…,x10的标准差为8,则数据2x1-1,2x2-1,…, 2x10-1的标准差为__1_6__.
解析 设样本数据x1,x2,…,x10的标准差为s, 则s=8, 可知数据2x1-1,2x2-1,…,2x10-1的标准差为2s=16.
解答
类型三 数据的数字特征的综合应用
例3 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的成绩如下表: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甲组 2 人数
乙组 4
5 10 13 14
6
4 16 2 12 12
已经算得两个组的平均分都是80分.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进一步 判断这两个组在这次竞赛中的成绩谁优谁劣,并说明理由.
解答
达标检测
1.某市2017年各月的平均气温(℃)数据的茎叶图如图: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19
√B.20
C.21.5
D.23
解析 由茎叶图知,平均气温在20℃以下的有5个月,在20℃以上的也有
5个月,恰好是20℃的有2个月,由中位数的定义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反应离散趋势的特征数
反应离散趋势的特征数反应离散趋势的特征数是指用来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或指标的数量。
对于离散趋势的分析,一般可以使用以下几个特征数:1. 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数量,用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中心位置。
在离散趋势的分析中,平均数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如果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较大,说明数据整体较大,反之则说明数据整体较小。
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相对于平均数来说,中位数对极端值的影响较小。
3. 众数(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用来描述离散趋势中的峰值。
众数可以用于发现数据中的集群现象,即某些数值出现的频率较高。
4. 极差(Range)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表示数据的全距。
极差可以反映数据的分散程度,如果极差较大,说明数据比较分散,反之则说明数据比较集中。
5. 四分位数(Quartiles)四分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将数据分为四等分,第一四分位数(Q1)表示数据中从小到大排在25%位置的数值,第二四分位数即中位数,第三四分位数(Q3)表示数据中从小到大排在75%位置的数值。
四分位数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6. 方差(Variance)方差是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用来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越大,方差越小,说明数据的集中程度越高。
7.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来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可以对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标准化,方便进行不同数据集之间的比较。
8.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之比,用来度量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数据单位的影响,使得不同数据集之间的离散程度更具可比性。
数据的数字特征PPT课件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1.最值
一组数据的最值指的是其中的__最__大__值___与_最___小__值___,最值反 应的是这组数最__极__端_____的情况.一般地,最大值用___m__a_x___ 表示,最小值用___m__in____表示.
2.平均数
(1) -x =n1(x1+x2+x3+…+xn)=__n1_i_=n_1 _x_i__,其中符号“∑”表
奥运会体操比赛的计分规则为:当评委亮分后,其成绩先去掉
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分数的平均值,这是因
为( )
A.减少计算量
B.避免故障
C. C.因为在体操比赛的评分中使用的是平均分,记分过程中
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方法,就是为了防止
个别裁判的人为因素给出过高或过低的分数对选手的得分造成较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间的数.( × )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 )
(3) 一 组 数 据 的 标 准 差 越 小 , 数 据 越 稳 定 , 且 稳 定 在 平 均 数 附
近.(√ )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5.1.2 数据的数字特征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考点
基本数 字特征
数字特 征的应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理解数据的基本数字特征:最值、平
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众数、极 数据分析
差、方差与标准差等
会用数字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运算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问题导学 预习教材 P61-P67 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数据的数字特征主要有哪些? 2.实际问题是如何用数字特征刻画的? 3.方差与标准差有什么关系?
数据的数字特征
四分位极差
R1 Q3 Q1
四分位标准差
ˆ R1
1.349
三均值
Mˆ
1 4
Q1
1 2
M
1 4
Q3
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稳健估计
总体标准差 的稳健估计
下截断点 上截断点
Q1 1.5R1 Q3 1.5R1
小于下截断点的数据为特小值 大于上截断点的数据为特大值
特小值、特大值合称异常值.
用PROC UNIVARIATE过程计算分位数、四分位极差;用
计算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 解 用SAS系统PROC UNIVARRIATE 过程计算,得
x 73.660
S 2 15.524
S 3.940
CV 5.349
g1 0.061
g2 0.034
偏度、峰度的绝对值皆较小,可以认为数据是来自正态总体的样
本.
1.2 中位数、分位数、三均值与极差
当数据是某些总体随机取出的样本时,数据数字特征即是样本的 数字特征.与样本数字特征对应的是总体的数字特征.样本数字特征是 相应的总体数字特征的矩估计.
例1.2 某单位对100名女学生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g/L),数据如 下:
74.3 78.8 68.8 78.0 70.4 80.5 80.5 69.7 71.2 73.5 79.5 75.6 75.0 78.8 72.0 72.0 72.0 74.3 71.2 72.0 75.0 73.5 78.8 74.3 75.8 65.0 74.3 71.2 69.7 68.0 73.5 75.0 72.0 64.3 75.8 80.3 69.7 74.3 73.5 73.5 75.8 75.8 68.8 76.5 70.4 71.2 81.2 75.0 70.4 68.0 70.4 72.0 76.5 74.3 76.5 77.6 67.3 72.0 75.0 74.3 73.5 79.5 73.5 74.7 65.0 76.5 81.6 75.4 72.7 72.7 67.2 76.5 72.7 70.4 77.2 68.8 67.5 67.5 67.3 72.7 75.8 73.5 75.0 73.5 73.5 73.5 72.7 81.6 70.3 74.3 73.5 79.5 70.4 76.5 72.7 77.2 84.3 75.0 76.5 70.4
数据的数字特征
x1 x2 xn 数据x1, x2, …, xn的平均数为 x n
注意: 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这是众数 和中位数都不具有的性质. 2.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 处于中间位 置的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意: 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唯一的, 反映了该组数据的集中 趋势. 3.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意: 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也可能没有, 反映了 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问哪个班男生100米短跑平均水平高一些? 解: x甲 1 (15.1 14.8 14.1 14.6 15.3 14.8 14.9 10 14.7 15.2 14.5) 14.8( s) 1 x乙 (15.0 15.0 14.2 14.5 16.1 15.2 14.8 10 14.9 15.1 15.2) 15.0( s)
15.67 3.9585(m/s) 1 又 x乙 (33 29 38 34 28 36) 33 6 1 s乙 [(33 33) 2 (29 33) 2 (36 33) 2 ] 6 12.67 3.5595(m/s)
x甲 x乙 , s甲 s乙
x甲 x乙 ∴ 甲班男生短跑的平均水平高些.
练习2.对划艇运动员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6次测试,测 得他们最大速度(m/s)的数据如右: 甲 27 38 30 37 35 31 33 29 38 34 28 36 试比较这两名划艇运动员谁更优秀. 乙
1 x ( 27 38 30 37 35 31) 33 甲 解: 6 1 s甲 [(27 33) 2 (38 33) 2 (31 33) 2 ] 6
高一数学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周工资
2200
250
220
200
100
人数
1
6
5
10
1
23
合计
2200
1500
1100
2000
100
6900
(加权平均数) 分析:众数为200,中位数为220,平均数为300。 因平均数为300,由表格中所列出的数据可见,只有经理的周工资在平均数以上,其余的人都在平均数以下,故用平均数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该工厂的工资水平。
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这是中位数、众数都不具备的性质,也正是这个原因,与众数、中位数比较起来,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全体的信息.
(其中ai(i=1,2,…,n)为n个实验数据)作为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它的依据是什么呢?
我们常用算术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关系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1)
某校高一(1)班同学在老师的布置下,用单摆进行测试,以检验重力加速度.全班同学两人一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到下列实验数据(单位:m/s2): 9.62 9.5 9.78 9.94 10.01 9.66 9.88 9.68 10.32 9.76 9.45 9.99 9.81 9.56 9.78 9.72 9.93 9.94 9.65 9.79 9.42 9.68 9.70 9.84 9.90
众数在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就是最高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 例如,在上一节调查的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问题中,从这些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2.25t.如图所示:
1
2
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月均用水量/t
频率 组距
数据的基本分析—— 数据特征值的计算
数据的基本分析——数据特征值的计算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无处不在。
无论是商业决策、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成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而要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理解数据的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计算数据特征值就是帮助我们洞察数据本质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数据特征值呢?简单来说,它是用于描述数据某些特性的数值。
通过这些数值,我们能够对数据的分布、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常见的数据特征值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等。
先来说说均值。
均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均数,它是通过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
均值能够反映出数据的总体水平。
比如,一个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计算其均值,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
但是,均值也有其局限性。
当数据中存在极端值(极大值或极小值)时,均值可能会被扭曲,不能很好地代表数据的典型情况。
接下来是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就是中位数。
中位数的优点在于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能够更稳健地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
比如,在统计居民收入水平时,中位数往往比均值更能反映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状况。
众数则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众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中最常见的情况。
比如,在调查某种商品的最受欢迎的尺码时,众数就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组数据可能没有众数,或者有多个众数。
再谈谈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每个数据与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值,标准差则是方差的平方根。
它们主要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是数据的分布有多分散。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反之则说明数据越稳定。
比如,在比较不同生产批次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时,标准差就是一个很有用的指标。
那么,如何计算这些数据特征值呢?以均值为例,如果我们有一组数据:10、20、30、40、50。
第三章 数据的特征量及统计分析
第三章 数据的特征量及统计分析第一节集中量⏹ 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central tendency )的量。
⏹ 它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 常用的集中量有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Md 、众数M0等。
一、平均数或算术平均数( mean or arithmetic average )的概念⏹ 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之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均值。
若以X 1,X 2,…,X N 表示X 变量各个观察值,N 表示观察值的个数,则算术平均数可表示为:二、算术平均数的性质1.观察值总和等于算术平均数的N 倍。
2.在一组观察值中,每个观察值与该组均值之差(离均差)之和等于零。
3.在一组数据中,每个数都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上或减去此常数。
4.在一组数据中,每个数都乘以或除以一个常数,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或除以这个常数。
5.如果某一组观察值是由多个部分组成,这组观察值的平均数可由组成部分的平均数求得。
三、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原始数据计算法2.频数分布表计算法可以用频数分布表计算一组数据算术平均数的近似值。
公式为:N X X X X N +++= (21X)N X =∑()0=-∑X X b a bb a a N N X N X N X ++=∑∑∑==+⋯+++⋯++=fX N f fX f f f X f X f X f X K K K 1212211频数分布表计算法3.用假定平均数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设假定平均数为A ,则,用假定平均数计算算术平均数的公式为:()N A X A X ∑-+=四、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1.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或平均数)的平均数,一般用 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第一种形式:第二种形式:2.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 )是n 个数值连乘积的n 次方根,用 或表示。
数据的数字特征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
1 ,2,3,3,3,4,6,8,8,8,9,9 求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 , 把 处 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 数 )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将观测数据分成相同数目的两部分,其中一部 分都比这个数小而另一部分都比这个数大。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 方差.
5,2,3,10,7,6,8,8,9 ,17
求方差
?
1. 标准差的单位与原始测量的单位相同,在统计 中常用标准差来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如何利用统计的数字特征数字进行分析。
作业:《金版教程》相应的课时作业 再见
数据的数字特征
数据的数字特征
数据的信息除了通过前面学过的各种统 计图表来加以整理和表达之外,还可以通过 一引起统计量来表述,将多个数据“加工” 为一个数值,使这个数值能够反映这组数 据的某些重要的特征。 同学们,根据我们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了 哪些统计量?这些统计量各有什么意义?
几个概念:
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x1,x2 ··x N,我们 ·· ·· 把 x1 x2 +··+x N ·· ·· N 均数,简称平均数。
求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
(1)、1 ,2,3,3,3,5,3,3,3,5,5,8,8,9,9 众数是:3
极差:极差=数据中的最大值-数据中的最小 值.
极差表示了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反映了极端数据的 波动情况.
1 ,2,3,3,3,4,6,8,8,8,9,9 求极差
方差:设在一组数据 x1 , x2 ,, xn 中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 ( (x 均数 x 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 x1 x ) 2、 2 x ) 2、···xn x ) 2 ··· 那么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质量数据的特征值
质量数据的特征值
(一)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
1.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又称均值,是消除了个体之间个别偶然的差异,显示出所有个体共性和数据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它由所有数据计算得到的是数据的分布中心,对数据的代表性好。
其计算公式为:
2.样本中位数
样本中位数是将样本数据按数值大小有序排列后,位置居中的数值。
当样本数n为奇数时,数列居中的一位数即为中位数;当样本数n为偶数时,取居中两个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例:现有一组数据(已经排序):10,20,30,40,50,60,70,80,90共有9个数据,处于中间位置的是第5个数据,样本中位数即为:样本中位数= 50;如有一组数据(已经排序):10,20,30,40,50,60,70,80,90,100共有10个数据,取中间位置的是第5,6位数据的平均值55,作为中位值,样本中位数即为:样本中位数=55;
(二)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特征值
1.极差R
极差是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用数据变动的幅度来反映其分散状况的特征值。
2.标准偏差。
3.变异系数Cv。
数据的数字特征
n
甲:s=0.16(mm) 乙:s=0.077(mm) 因为甲的标准差比乙大,因此乙更稳定
练
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 (1)在统计中,把所需考察对象的全体 叫做总体, (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这组数 据中的每一个数据, (3)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从不同的 角度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 波动越大。
1 2 n
0
24
4、数据a 1 , a 2 a n , 的方差为 S 的方差为( ) A
1 2 S
2
2
,则 2 a , 2 a
1
2
2an
B
S
2
C
2S
2
D
4S
2
25
小结:
• 1 .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概念
• 2. 三种数字特征的优缺点 • 3. 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 4. 如何利用标准差刻画数据的离 散程度?
16
方差与标准差:
2 2 2
方差:
s
2
(x
=
1
- x
)
+
(x
2
- x
)
+ L +
(x
n
- x
)
n
2
2
2
标准差:
(x
s =
1
- x
)
+
(x
2
- x
)
+ L +
(x
n
- x
)
n
注:(1)方差变形式 (2)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用来反映离散程度 (3)若一组数据全部相等则离散度为0
统计数据特征的主要指标
统计数据特征的主要指标引言统计数据特征的主要指标是用来描述和度量数据集的重要特征的统计量。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变异和趋势,从而为我们的决策和预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统计数据特征的主要指标,并详细讨论其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一、中心趋势指标中心趋势指标用于描述数据集的集中程度,即数据集的平均水平或典型值。
1. 平均值平均值是最常用的中心趋势指标,它表示数据集的所有观测值的算术平均数。
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是将所有观测值相加,然后除以观测值的个数。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集的所有观测值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
如果观测值的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是排序后的中间值;如果观测值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排序后中间两个值的平均值。
3. 众数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一个数据集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众数,或者没有众数。
4. 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是在计算平均值时,为每个观测值分配一个权重。
这种方法用于处理不同观测值的重要性不同的情况。
二、离散程度指标离散程度指标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分散程度,即数据的变异程度。
1. 方差方差是衡量数据集观测值与其平均值之间差异的平均数。
方差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高。
2.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与方差具有相同的度量单位。
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高。
3. 极差极差是数据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
极差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高。
4. 百分位数百分位数是将数据集的所有观测值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特定百分比位置的值。
常用的百分位数有中位数(50%分位数)、四分位数(25%分位数和75%分位数)等。
三、偏态和峰态指标偏态和峰态指标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分布形状。
1. 偏态偏态是数据分布对称性的度量,它反映了数据分布的左右偏斜程度。
偏态为正表示数据分布右偏,偏态为负表示数据分布左偏。
2. 峰态峰态是数据分布尖锐程度的度量,它反映了数据分布的峰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章 数据的特征数 本章以及第 2、3 章的内容来自推断统计学。 在本书中经济观测值对应的变量称为经济变量, 或简称为变量, 通常是当作随机 变量处理的。 但现实中经济变量能否满足随机变量的定义要求, 是我们在实际研究中 始终应关注的问题。 这一章把数据的特征数分为 4 大类, 即描述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分散程度的特征 数、分布状况的特征数和两变量线性相关的特征数。本章共介绍 10 个特征数,分别 是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偏度、峰度、协方差和 相关系数。在介绍特征数之前,先给出求和算子和画图的概念。 注意:本章所说的一组数据如果不作特别说明,则既可以指一个总体,也可以指 一个样本。
x=
1.3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一个常用概念。算术平均数的性质如下。 (1)观测值的和等于其平均数与观测值个数的乘积。 x i = n x 。
i 1 n
x 对一组数据有代表性。若不考虑 xt 的差异。用 x 代替全部 xt,则总和与 xt 的累计 和相等。所以人们常用算术平均数描述数据。如平均年龄,平均工资,平均得分等。
累计求和算子定义:对于 T 个观测值,{x1, x2, …, xT},累计求和可以简化地 表示为 x1 + x2 + …+ xT =
xt 。其中 () 称作累计求和算子,用大写希腊
t 1
T
字母表示。的上、下标 t=1 和 T 表示 xt 从 x1 累加至 xT。 累计求和算子的运算规则如下: (1)观测值倍数的累加和等于观测值累加和的倍数。
0.12 0.1 0.08 0.06 0.04 0.02 0 -20
0.12
0.12
0.1
0.1
0.08 0.06 0.04 0.02 0 -20
0.08 0.06 0.04 0.02 0 -20
-10
0
10
20
-10
0
10
20
-10多专用软件都有画直方图的功能,非常方便。画直方图的 EViews 步骤是,打 开单数据组窗口,点击 View/descriptive Statistics & Tests/Histogram and Stats 功能。
12000 Y 2002 10000
8000
6000 X 2002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图 1-4
2002 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出(y2002)与可支配收入(x2002)散点图
1.3 算术平均数 下面介绍的平均数,中位数等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对于不分组数据,均值和算术平均数分别定义如下。 均值:一组数据,如果是总体,用{ x1, x2 , …, xN }表示,容量为 N,则均值定义为
(2)一组观测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即
( xi x ) = 0。
i 1
n
证明:利用累计求和算子的运算规则(2) 、 (3)和式(1-3)结果,
( xi x ) = xi - x = xi - n x = 0
i 1 i 1 i 1 i 1
n
n
n
n
此性质以后常常用到。 (3)一组观测值与某一定值 A 的离差平方和 ( x i A) 的值以 A = x 时为最小。
820 ra te 810 800 790 780 770 3000 3100 3200 3300
图 1-3
2005 年 7 月 22 日至 2007 年 4 月 30 日 433 天的人民币元兑美元汇率值时间序列图
画折线图的 EViews 步骤是,打开数据组窗口,点击 View/Graph 功能。在随后打开的 Graph Options(画图选择)窗口中的 Specific(图类设定)选项框中选 Line & Symbol (折线图) ,点击确定键。
xij
j 1
T
(5)两组观测值相应求和的双重累加和等于它们各自双重累加和的和。
( xij y ij ) = xij + y ij
i 1 j 1 i 1 j 1 i 1 j 1
T
T
T
T
T
T
(6) 两组不同单下标观测值积的双重累计求和等于它们各自累计求和的乘积。
1.2.1 直方图 例 1-1:首先把这 20 个新生儿体重值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如下: 2440,2620,2700,2880,2900,3000,3020,3040,3080,3100,3180,3200, 3200,3300,3420,3440,3500,3500,3600,3860。 知最小值是 2440 克, 最大值是 3860 克。 把观测值的取值范围按 24002700, 27003000,30003300,33003600,36003900 分成 5 组。记录这 20 个观测值 分别落在这 5 个组内的频数(个数) 。结果分别是 2,3,8,5,2。用总观测值个 数 20 除每个组频数,得组频率值分别是 0.10,0.15,0.40,0.25,0.10。用上面的 结果制成频数(频率)分布表(见表 1-2) 。
图 1-1 新生儿体重值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图 1-2
新生儿体重值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注意: (1)频数、频率直方图所展示的数据分布特征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的纵轴表示的是 频数,后者纵轴表示的是频率。 (2)当观测值正巧等于组边界值时,注意不要在相邻两组中重复记录频数。以表 1-2 为例,记录组频数的规则是组下限值包括在本组内,组上限值不包括在本组内。比如 观测值 2700 克正巧落在组边界值上。观测值 2700 克应该记录在第 2 组,而不是第 1 组中。观测值 3000 克也正巧落在组边界值上。观测值 3000 克应该记录在第 3 组,而 不是第 2 组中。 (3)同样一组数据由于分组数不同,所画频数(频率)直方图的特征会不一样。实际 中应该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分组数,以便充分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一般分组数在 515 之间。
t 1
T
(4)用双下标表示的 TT 个观测值的累加和可以用双重累加和符号表示为 (x11 + x12 + …+ x1T) + (x21 + x22 + …+ x2T) +… + (xT1 + xT2 + …+ xTT) = ( xi1 + xi 2 + …+ xiT) =
i 1 i 1 T T
第 1 章 数据的特征数 1.1 累计求和算子的运算规则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常用{x1, x2, …, xN}或{y1, y2, …, yN}等表示。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位称为个体。常用 xi, 或 yi 等表示。 总体容量:总体中所含个体的个数。总体{x1, x2, …, xN}中的 N 表示总体容量。 样本: 总体中抽出若干个体而组成的集体称为样本。 常用{x1, x2, …, xn}或{y1, y2, …, yn} 等表示。 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含个体的个数称作样本容量,样本{x1, x2, …, xn}中的下标 n 表示 样本容量。 比如某银行分理处共有 20 486 个活期存款储户。如果要研究这 20 486 个储户在某个 时点的存款额, 那么这 20 486 个存款额就是一个总体, 存款额的总体容量是 20 486, 而每一个存款额是一个个体。 比如从中随机抽取 20 个存款额数据, 则这 20 个存款额 数据构成一个随机样本。样本容量是 20。 特征数:用于描述一组数据(总体或样本)特征的数值称作特征数。 本章介绍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相关系数等都是一组数据的特征数。
1.2.3 散点图 散点图:用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值画出的观测点图。 通过散点图可以分析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关系,那么这种关系 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 图 1-4 给出的是 2002 年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Y2002,元) 与可支配收入(X2002,元)数据散点图。右上方 4 个观测点分别代表北京、上海、 浙江省和广东省。通过散点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支出、可支配收入额都很高;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如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出、可支配收入额都相对较低。
例 1-1:
表 1-2
20 个新生儿体重值分组数据频数(频率)分布表 频数 2 3 8 5 2 20 频率 0.10 0.15 0.40 0.25 0.10 1.00 组中值(克) 2550 2850 3150 3450 3750
体重值(克) 2400—2700 以下 2700—3000 以下 3000—3300 以下 3300—3600 以下 3600—3900 以下 合计
(1-2)
其中 x 表示算术平均数,xi 表示观测值,n 表示样本容量。关于总体均值或数学期望的 概率定义见附录 B。
2440 2620 ... 3860 = 3149(克) 20 算术平均数的 EViews 操作:打开数据组窗口。点击 View 键,选 Descriptive Statistics/ histogram and Stats 功能。计算结果中的 mean 就是算术平均数的值。
表 1-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生儿体重值 xi 数据 体重值 2440 2620 2700 2880 2900 3000 3020 3040 3080 3100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单位:克 体重值 3180 3200 3200 3300 3420 3440 3500 3500 3600 3860
x x 2 ... x N 1 = 1 = N N
xi
i 1
N
(1-1)
其中表示均值,xi 表示观测值,N 表示总体容量。 算术平均数:一组数据,如果是样本,{ x1, x2 , …, xn },容量为 n,则算术平均数 x 定 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