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法
初中物理趣味课堂教案
初中物理趣味课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重点:1. 滑轮组的原理和特点;2. 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2. 滑轮组力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滑轮组模型;2. 绳子;3. 重物;4.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图片,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2. 提问:“你们知道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二、探究滑轮组的原理(15分钟)1. 演示滑轮组模型,讲解滑轮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滑轮组的操作,亲身体验滑轮组的力量;3. 讲解滑轮组力的计算方法,如F=G(重力)/n(滑轮组个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计算滑轮组的力。
三、滑轮组的力量实验(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2. 要求学生用滑轮组将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观察并记录滑轮组的力量;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滑轮组的力量与重物重量、滑轮组个数的关系。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滑轮组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如救援、建筑等;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大家共同讨论;3. 教师总结滑轮组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滑轮组的原理、特点和力的计算方法;2. 强调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趣味性的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了滑轮组的原理和特点,掌握了滑轮组力的计算方法。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较为陌生和抽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运用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一、启发式问题导入法启发式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非常常用且有效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或一组有趣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建立起正确的物理观念。
在引导学生学习热传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冬天我们穿戴厚厚的羽绒服,但感觉到冷空气还是会通过羽绒服进入我们的身体?”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他们对热传导现象的进一步探索。
二、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是一种非常直观且生动的课堂导入方法。
通过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根据不同的物理知识点,选择不同的实验进行导入效果更好。
教师可以通过分光镜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通过拉伸弹簧实验引导学生理解胡克定律等。
在进行实验导入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推理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生活现象导入法生活现象导入法是一种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导入方法。
通过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
在学习声音的传播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学生为什么在一处房间可以听到另一处房间里的音乐声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回忆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
四、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是一种运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导入的方法。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丰富的物理现象和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学习电路的导体和绝缘体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个有趣的视频,展示电流通过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它们的不同特点。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模板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用具1. 实验器材:如尺子、温度计、电流表等。
2. 教学辅助工具:如PPT、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与生活相关的实例,如闪电、声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教师总结学生的思考,导入物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速度等。
(2)教师讲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观察和实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观察尺子的长度、测量温度等。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知识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速度、判断物体受力情况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自己在观察和实验中的收获。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如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问题。
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通常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起点,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状态成为了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教学导入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明确教学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导入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一个过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个好的教学导入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导入方法1.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感知中获取所学知识,从而形成对所学知识的认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生动的、有趣的现象或者实验来引入新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习力的传递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个摆放在桌子上的小球和一块大球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力的传递规律。
2. 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引入新的知识点,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一个矛盾激烈的话题来引入知识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摩擦力越大,车子的制动距离越长?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3. 实例导入4. 引言导入引言导入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寓言、故事等方式来引入新的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名言来引入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在学习牛顿力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有趣的牛顿故事,让学生对牛顿力学有一个初步了解。
三、教学导入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教学导入方法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导入与教学内容相关:教学导入的内容应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引入新的知识点,而不是毫无关联的内容。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一、导入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导入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各种导入方法,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物理知识有所了解、理解和掌握。
二、导入方法的选择1. 提问法导入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教师要讲述电流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提问“你们知道电灯为什么会亮起来吗?”,引发学生对电流的疑问和好奇心,从而引入电流的概念,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实验引入法实验是物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引入可以直观地展现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当教师要讲述摩擦力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摩擦力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摩擦力的存在,从而引入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图片引入法通过展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或动画视频,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主题,例如当教师要讲述光的传播速度时,可以通过展示光速与其他速度的对比图,从而引入光的传播速度的概念。
4. 故事引入法讲述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主题。
当教师要讲述万有引力的概念时,可以通过讲述牛顿看到苹果掉下来,从而启发了他对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的探讨。
5. 问题引入法提出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入主题。
当教师要讲述机械能守恒的概念时,可以提出“摩擦力可以做功吗?”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思考。
三、导入方法的应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使得导入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当教师要讲述声音的传播速度时,可以通过实验引入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自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当教师要讲述压力和密度的概念时,可以通过问题引入的方法,提出“为什么在水深处感觉到的压力更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初中物理模拟课堂教案
初中物理模拟课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让学生学会使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素。
2. 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1. 力的三要素的理解和运用。
2.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力的图示道具。
3. 实物演示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例如,用手推一下桌子,桌子会移动。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力是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讲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利用课件和力的图示道具,展示力的三要素和作用效果。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分组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汇报。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
2. 强调力的图示在表示力的三要素方面的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现象,并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演示、课件展示和课堂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汇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力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运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教案导入
初中物理教案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实验操作与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2. 实验法3. 小组合作学习法五、导入设计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光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等,让学生感受光的神奇。
(2)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折射现象,如喝水时看到的弯曲勺子、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
2.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1)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3)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会发生什么现象?3.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总结出光的折射现象,并提出折射定律。
4. 实验演示,加深理解(1)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实验现象。
5. 课堂小结,巩固知识(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强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在导入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背景介绍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技术支持的方式帮助初中物理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
通过创新的课堂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内容本次教学设计将侧重以下内容:1. 力的概念和力的种类2.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3. 物体平衡和平衡力教学方法和步骤1. 导入:使用PPT展示生活中与力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2. 互动问答:通过提出问题来检验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实验演示: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验视频或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4. 小组活动:分成小组进行力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力的性质和效果。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他们就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对力学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问题的回答准确度。
2. 实验活动: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实践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对力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和准备- PPT播放设备- 图片和视频资源- 实验材料和器材- 小组活动工具和材料结束语通过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方式,本次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力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2017年第47期N一、学生动手导入常见的学生动手导入方法有:游戏导入、学生实验导入等。
游戏导入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运用学生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
学生实验导入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学生实验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
用学生动手导入策略时,教师应该注意:(1)按照目的性原则,课堂导入要服从本节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因此,所设计的游戏、实验等必须对学习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帮助,有助于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切不可为了追求生动形象,脱离教学实际。
(2)按照启发性原则,课堂导入要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
因此,所设计的游戏、实验等要对学习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且要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注意。
二、矛盾设疑导入常见的矛盾设疑导入方法有生活问题导入、演示实验导入、物理学史导入等。
生活问题导入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生活中学生不能解释的物理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
演示实验导入是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
物理学史导入是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讲述相关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
运用矛盾设疑导入策略时,教师要注意:(1)按照目的性原则,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的重点。
因此,所设置的问题必须与本节内容相联系,不能偏离主题,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2)按照关联性原则,所设置的问题应与生活实际或熟悉的事件联系起来,不能使学生感到十分陌生,没有兴趣。
(3)按照启发性原则,课堂导入要引起疑问,发人深思。
三、知识迁移导入现代教育反对灌输式教学,教师不能让学生死记地硬背记住新知识,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地认同新知识,将其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中。
让学生主动吸收新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点”,以知识“关联点”导入新课,引起学习迁移。
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技巧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其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将学会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一堂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课堂导入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了。
新的理念要求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是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导入方法种类繁多,以下是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一些方法:一、生活实例导入法物理教学源于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既生动,又具体。
笔者利用多媒体将物理教学融入生活当中,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实际化。
如:《热现象》的复习课中,笔者用多媒体展示冰箱打开后看到白气、窗户上的冰花、樟脑球变小、下雪、灯泡用久钨丝变细灯泡变黑、湿衣服变干、舞台上的雾气效果等现象。
让学生通过分类,把属于同一物态变化过程的现象归为一类,之后问学生这样分类的依据以及共同特点等类似的问题,从而复习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
同理,《光现象》的复习也可用这一导入方法,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成像实例,将大量生活实例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各自的特点。
二、悬念式导入法根据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设置悬念或创设疑问,使其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探索新知。
如:《大气压强》一课中,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而迅速在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在这一实验中,“有孔的瓶子也能装水”这一现象,大大出乎了学生的意料,使学生在惊奇中感受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瓶子周围也有小孔,这一现象为体验大气压强存在于各个方向做了铺垫。
可见,一个好的导入能包含整节课的精髓,从而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三、解决实际问题导入法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是指在教学开始阶段,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下面介绍五种常用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方法一:问题导入法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题应当紧扣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逐步揭示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在讲解杠杆原理时,可以提问:“为什么用杠杆可以起重物,而不用杠杆就很难?”,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杠杆的优势和作用。
方法二:实验引入法通过进行小型实验或观察,带领学生去感受和发现现象,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物理规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在讲解光的反射定律时,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射现象,用镜子展示光线的反射特点。
方法三:故事引入法通过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将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故事情节应当简洁明了,紧扣物理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猜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解万有引力时,可以通过讲述牛顿和苹果树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万有引力的起源和作用。
方法四:图示引入法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或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理。
图示可以直观地展示物理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在讲解电路中的电阻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个电路图,引导学生观察电阻的位置和作用。
方法五:问题反思法通过提出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有关的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唤起他们已知的知识和理解,再通过问题的引导,将学生逐步引向新的知识点。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关联和延伸,提高学习效果。
在讲解电流的概念时,可以提问:“什么是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法
1.99 j is .6 149 .0 10 .4 0 3 6 / . s n 1 7 — 8 X 2 1. 4 1 9
初 中物理课 堂教 学导入法
景 淑杰 导入 是课 堂 教学 的开 端 , 接 决 定着 能否 顺利 达 成 本 堂课 的 教学 目 。 初 中物 理课 堂 教 学 中, 直 标 在 导入环 节 设计 得 巧妙 、富有趣 味 性 与艺 术性 ,既可 以先 声夺人 , 引学生 的 有效 注 意力 , 起 学生 参 与课 堂教 学 的主动 性与 积极 性 , 吸 激 明 确 学 习目标 , 高 教学 效率 , 时可 以促 进 学 生积 极 思 考, 动 探 索 , 跃 学生 思 维 , 提 同 主 活 开发 学生 智力 , 进 学生 素质 的 促 全面 提 高 。 用什么 样 的方 法 导入 是广 大初 中物 理 教 师 不断 研 究 与探 索 的话 题 。 堂导入 的方 法 有很 多 , 以根 据 具 采 课 可
时 候 ,发 现脸 旁有 一个 小 东 西 ,飞 行 员 以为 是 小 昆虫 , 皮 肤温 度 和游 完泳 上岸 后不擦 干 身上 的水会感 到冷 。 这样 敏 捷地 把 它一 把 抓 了过 来 ,令 他 吃惊 的是 ,他 抓 到 的不 的 导入 拉近 学生与 抽象 的物 理知 识 的距 离 , 学生 发现 原来 是 小 昆虫 ,而 是 一颗 德 国子 弹 。他 怎么 会 有这 么 大 的本 物 理知识 在生 活 中无处不 在 , 感受 到所 学 的知识是真 正有
领 呢 ?我 们 能不 能 也顺 手 抓到 一 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 的 子弹 呢 ?在 学 用有 的,自然 会产生学好 物 理 的浓 厚兴趣 。
来解 释 某 些生 活 现象 ,让物 理 为 我们 的生活 服 务 ,你 就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人教版
教案:初中物理导入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各种物理仪器和设备。
2.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温度等。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体、运动、力等。
三、实验和观察(2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理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现象引入,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总结和反思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分享学习体会,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是需要课堂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只有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到了知识的重点之处,才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经验;策略一、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有更好地表现与运用,初中物理也是如此,学好初中物理,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可以用科学的知识去解答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知识内涵都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物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广,有生物层面的,有数学层面的,也有很多与语文科目学习的知识相联系的。
学好物理,其实也就是对其他科目进行的全方位的综合学习。
比如,力学、电学、光学等都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能源,学好物理知识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让学生克服对于物理的恐惧情绪长期以来,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或者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物理科目一直被置于一个“副科”的地位,学校不重视,学生不认真学,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基础差,造成很多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还有恐惧情绪。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引导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其实就是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的:比如,声音的知识就是让大家根据闪电就可以算出云层的高度;力学的知识就是告诉大家同样的工作怎么样做能够更省力,帮助大家找到生活中的一些技巧;光学的知识就是告诉大家彩虹的产生原因以及望远镜的原理,学会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自己制作望远镜了;电学就是帮助大家怎么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电力问题:比如,电磁炉一个小时能耗多少电,学会了电学的知识,在家里大家就可以自己去牵线布线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就是告诉大家消防队员高压水枪的工作原理……这样讲来,学生就会感觉其实物理知识是很简单的。
三、要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初中时期的学生好奇心理较强,同时求知欲望也很明显,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进行简单的实验器材的演示,或者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疑问导入,再进行解释,相信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1、实验导入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中学生习惯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老师对物理现象最生动、最清楚的描述,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
教学演示可信度高,可见度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常常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例如,学习惯性及其应用之前,教师可以握着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
这时老师举起木棒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
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学生们都兴奋起来,忙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就可以轻松的引入新课。
2、设置“陷阱”引入新课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自信心特别强,喜欢凭主观臆断下结论。
但由于经历少、认识浅,所下的结论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当教师直接把正确的教给他们时,他们要产生怀疑心理,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状态时,必然要想尽办法摆脱矛盾,从矛盾中解放出来,于是产生了迫切解决思维矛盾的求知动力。
为此,在教学中选择与生活观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陷阱”,让学生碰碰钉子,迫使他们重新认识问题。
例如,学习“大气压强”之前,教师拿着一只盛水的大试管,然后把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相互套放着的两支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的一齐答:“一定会掉下来。
”于是教师将那两支试管倒转过来之后,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大试管壁端上升了,即使竖直朝下抖动,小试管仍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
强烈的矛盾冲突,引爆了学生们纷纷追根问底。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一个有效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1.情境导入法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引入物理知识。
在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可以举例子讲述在划船时用力一下能够使小船加速、用力更大会使小船加速更快。
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力对运动的影响,进而对力和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2.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导入新知识。
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讲述一个小动物因为摩擦力太大而无法移动,后来通过减少摩擦力成功移动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3.问题导入法提出一个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导入新知识。
在讲解光的传播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升起落下?”,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引出光的直线传播和地球自转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实验导入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新知识。
在讲解压力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沿着一张纸上的水平线推动纸片,让学生感受到手指对纸片产生压力的过程,进而引出压力的概念。
实验的直观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图像导入法通过展示图像或动画来引入新知识。
在讲解光的反射时,可以展示一张反射光线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推测反射光线的规律。
图像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
无论是情境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还是图像导入,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单位,理解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2. 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引入话题: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物理现象,如力、热、光、声、电等,那么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门学科,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些规律,这门学科就是物理学。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物理学吗?它研究的是什么?3. 总结: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力、热、光、声、电等。
(二)新课讲授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温度等。
2. 物理学的基本单位:米、千克、秒、摄氏度等。
3. 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温度等于热量除以质量(T=Q/m)等。
(三)实例分析1. 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跳绳、跑步、照明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刹车、空调制冷等。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强调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试着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单位,理解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引入方法
移开后 , 会产生什么现象 ? 松手后学生惊 讶不 已。 又如在 讲浮力时 , 将一 只鸡蛋放人清水 中 , 蛋沉入 水底 , 鸡 向清 水 中不断加盐 , 鸡蛋开始上升 至浮出水 面。这样 的导人 既能激发 了学生强烈 的学 习兴趣 , 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 ,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 自制一 些小实验 , 从而体会 到学 习的乐趣 。 三、 谈伟人 。 叙说史 事 个生动有趣 的故 事 ,可 以起 到抛砖 引玉的效 果 。 青少年都爱 听故 事 , 物理 的发展史 中妙趣横生的故事 在
一
一
生欢迎 。
二、 实验 。 做 创设情 景 物理是一 门以实验 为基础 的学科 , 教材中教师演示 实验 和学生 实验较 多 , 如果 老师能够找一些课本 中没 但 有 的实验器材 ,做一些新鲜有趣 的实验导入新课 的话 , 效 果将会 比应用 课本实验 好得多 。例如在 讲大气 压强 时, 由覆杯实验 导入 , 一只玻 璃杯灌满水 , 将 用一张塑料 卡片盖在杯 口上 , 再按住 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 当把手 问,
“ -一—+ —. -一—卜 一— 一—+ -卜 ”— — 一十 卜 .”— _ - 卜 ・ 卜
一十
”—卜 一—卜 一—卜 - -
容跃然纸上 , 变得栩栩如生 。 英语教 学中开展发 散思维 ,可 以有 效激发学 生 的
论率 明显提 高。二是促使学 生在学习上有意注意 , 从而 有效地 提高积 累词 汇量。三是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 ,
学 习兴趣 , 开拓学生 的思维 , 提高学 习效率 , 以有效激 可 发 和培养 学生 的创新 意识 ,以达 到学 习能力 和创 造性 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 ,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习惯 的培 养, 一是 有效地激 活学生 的学 习兴奋点 , 从而使参 与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法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恰当巧妙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能引导、启发、激励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
的热情提高其能力。
【关键词】实验导入法、竞赛导入法、置疑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温故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的设置不同的导入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现代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教育学、心理学相结论的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大大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和教育技术的变革和进步,使现代教育走进了信息时代。
因此恰当巧妙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引导、启发、激励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的热情提高其能力,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深化、改换教学主题时说和做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段教学过程。
其将点燃学生的求之欲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1.实验导入法
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
:惊奇现象导入。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
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在讲到大气压强时:用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
片把水杯倒过来。
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解决实际问题和竞赛导入法
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如:两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
女同学,没能拉到位)。
这位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没能完成任务。
谁能来帮她一把?(实验:两位小同学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
哪位同学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上来一位同学完成)。
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小同学的力气。
换句话说,把弹簧拉到线下,他所施的力与两个小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
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
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
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最简单的情况——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3.置疑导入法
在一节新课开讲之前,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常见的物理现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听课,有时会比没目的的直奔课堂要好得多。
例如,在讲到水的沸腾现象时,引入平时人们常说的:“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引导学生去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在讲到升华和凝华时,提出日常生活中灯泡用久了会变黑,变细,为什么呢?讲“阿基米德定律”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一只铁钉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为什么用钢铁做的大船在水中反而不会沉下去呢?在学生感到疑惑和惊奇的同时就导入了新课。
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发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学习的效果无疑是好的。
4.故事导入法
,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妙趣横生的故事和科学史实很多,由故事引入新课可以一开始就把学生深深的吸引住。
例如在讲到简单运动时,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法国的飞行员驾驶一架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在耳边有一只“昆虫”,他伸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子弹。
为什么他能够轻而易
举的抓到子弹呢?讲简单磁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
之一“指南针”导入新课;讲阿基米德定律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也是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很受学生欢迎。
:在讲到大气压强时,用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
这儿有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
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
有拉开,这是为什么?这时候,引入故事,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
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
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
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
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板画)。
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
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
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
5.温故导入法
,它必然与其他知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
在导入新课时,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同一单元前后两堂课联系很大,后一堂要用到前一堂课的旧知识的,老师在讲新课前,有意识地提示,分析
与本堂课要传授的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学生原有的记忆,加深他们的理解。
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这种情境中,新知识便会又迅速、又牢固的与旧知识联系,融合在一起。
,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原来采用什么方法引入,老师一定要紧紧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新问题比较感兴趣这一心理特征,选择较为新奇的有趣问题,再经过巧妙的安排、设计,就能够强烈地吸引学生去寻求答案,追求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