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和倍问题的定义及公式2. 解题步骤和方法3. 实际应用题的解答教学重点:1. 和倍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和倍问题的解题步骤。
2. 将和倍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引入和倍问题的概念。
2. 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及公式。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和倍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2.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讲解答案,解析解题思路。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 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2. 实际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3. 学生对和倍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倍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七、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老师讲解答案,解析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和倍问题的解题心得。
2. 各小组选取一个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九、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十、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差倍问题 教案(一)

差倍问题教案(一)一、知识目标:1.理解差倍问题的含义;2.能够解决差倍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1.如何理解差倍问题;2.掌握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1.在解题过程中理解差倍问题的含义;2.掌握差倍问题的解题技巧。
四、教学内容:1. 差倍问题的含义差倍问题是一类数学问题,通常涉及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差倍问题的基本形式是:已知两个数a,b,求这两个数的差或积,并且要求这个差或积是几倍还是几分之几。
2. 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 方法一:代数法。
根据问题的条件,列出方程式,然后解方程求出所要求的数; * 方法二:逻辑法。
通过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规律,找出与所求答案有关的条件,然后解出答案。
五、课堂示范: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两个同样重的袋子,一个装满了苹果,一个装满了梨子,小明从苹果袋中取出6个苹果,放入梨子袋中,此时梨子袋中的果子数是苹果袋中果子数的3倍,那么原来每个袋子中有多少果子?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代数法或逻辑法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六、练习:老师可以出一些差倍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七、归纳总结:在本节课结束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出解决差倍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并且可以展示一些学生们优秀的答案。
八、课后作业:1.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2.在思维导图或笔记本上总结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3.思考和探究差倍问题的应用场景。
九、板书设计:差倍问题定义:已知两个数a,b,求这两个数的差或积,并且要求这个差或积是几倍还是几分之几。
解题方法1. 代数法2. 逻辑法十、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差倍问题的含义和解题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道涉及到数学思维的难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实际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差倍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掌握了解决差倍问题的基本方法。
差倍问题(二)·教案

差倍问题第二讲一、兴趣导入(Topic-in):趣味分享麒麟飞到北极变什么啊?答案:冰激凌世界上什么鸡跑的快?答案:肯德鸡块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梅花(没花)又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野梅花来了一群羊(水果)答案:草莓来了一群狼(水果)答案:杨梅来了一群狮子(体坛名将)答案:郎平什么动物最没有方向感?答案:麋鹿(迷路)二、学前测试(Testing):问答题(口答)1、某迎春茶话会上,买来苹果4箱,已知每箱苹果取出24千克后,剩余的各箱苹果总和等于原来一箱苹果的重量,问原来一箱苹果多重?【分析】此题目较难找出数量间的关系,但是一定还的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一想,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画图,共同探讨分析.取出24496⨯=千克,即原来的比剩下的多96千克,原来有4箱,剩下一箱的重量,即原来的是剩下的4倍,所以96(41)32÷-=(千克)为剩下的重量,即一箱的重量.三、知识讲解(Teaching):基础知识差倍问题就是已知大小两数的差,以及大小两数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数的问题.差倍问题的特点与和倍问题类似。
解答差倍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两个数量的差及相对应的倍数差,一般情况下,在题目中不直接给出,需要经过调整和计算才能得到。
解题思路:首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然后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差倍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几倍=几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解决差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年龄问题的和差与差倍问题主要利用的年龄差不变。
【例1】(2008年第八届“春蕾杯”小学数学邀请赛初赛)兄妹俩人去买文具,哥哥带的钱是妹妹的两倍,哥哥用去180元,妹妹用去30元,这时兄妹俩人剩下的钱正好相等,哥哥带了________元钱,妹妹带了________元钱.【解析】由题目的条件“哥哥带的钱是妹妹的两倍”知:哥哥的钱比妹妹的钱多一倍,又由“哥哥用去180元,妹妹用去30元,这时兄妹俩人剩下的钱正好相等,知:哥哥比妹妹多18030150-=(元),则知妹妹带了150元,哥哥带了300元.【例2】小明、小红、小玲共有73块糖.如果小玲吃掉3块,那么小红与小玲的糖就一样多;如果小红给小明2块糖,那么小明的糖就是小红的糖的2倍.问小红有多少块糖?【解析】如果小玲吃掉3块,那么小红与小玲的糖就一样多,说明小玲比小红多3块;如果小红给小明2块糖,那么小明的糖就是小红的糖的2倍,即小明的糖加2是小红的糖减2后的2倍,说明小明的糖是小红的糖的2倍少2226⨯+=块.所以,小红有-+÷++=块糖.(7336)(112)19【例3】小新家有大小两个书架,大书架上的书的本数是小书架的3倍,如果从大书架上取走150本放到小书架上,那么两个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大小书架上原来各有多少本书?【解析】根据从大书架上取出150本书放人小书架,两个架上的书的本数相等,知大书架比小书架多150×2=300本.这样就可以作为一道典型的“差倍问题”来进行解答了.由于大书架上的书是小书架的3倍,把小书架上书的本数看做I倍量,大书架比小书架多300本对应于小书架的(3-1)倍量.大书架比小书架多的书数: 150×2=300(本),两个书架相差几倍: 3-1=2倍,小书架原有书: 300÷2=150(本),大书架原有书: 150×3=450(本).【例4】学而思学校买来白粉笔比彩色粉笔多15箱,白粉笔的箱数比彩色笔的4倍还多3箱,学而思学校买来白粉笔和彩色粉笔各多少箱?【解析】这不是一道典型的“差倍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变形,将其作为一个典型的“差倍问题”来解决.见上图,由于白笔比彩笔的4倍多3箱,故把彩笔看做1倍数,(白笔-3)就相当于彩笔的4倍,即彩笔比(白笔-3)少3倍,注意此时白笔比彩笔多15312-=(箱).彩色粉笔的箱数÷=(箱),白色粉笔的箱数:4+15=19(箱).1234【例5】新老运动员把话谈,手拉手儿笑微微.老将说:“我比你大10岁.”新手说:“上次你比我大一倍.”运动会四年开一次,两人年龄各几岁?【解析】我们把这个问题译成常见应用题表述形式为:今年,老运动员年龄比新运动员大10岁;四年前,老运动员年龄比新运动员大一倍.新、老运动员今年各几岁?大家还记得年龄问题的基本关系吗?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那么上面的这道题解法是:新运动员:10(21)414+=(岁).÷-+=(岁),老运动员:141024四、强化练习(Training):1、实验小学一校区人数比实验小学二校区人数少540人,因为第三校区建成,从两个校区各调走200人,这时实验小学二校区人数恰好是实验小学一校区人数的4倍,那么实验小学一校区和实验小学二校区原来各有多少人?两校区各调走200人之后还是相差540人,对应的倍数是:413-=倍,实验小学一校区调走200人后剩下的人数是:540(41)180+=(人),实验小学二校区为:÷-=(人),实验小学一校区原有:180200380+=(人).3805409202、小青和小红每人都有一些水彩笔,如果小青给小红1支,两人就一样多,如果小红给小青1支,小青的水彩笔就是小红的2倍,那么小青和小红各有多少支水彩笔?【解析】“小青给小红1支,两人就一样多”说明小青原来比小红多112+=(支),“如果小红给小青1支,小青的水彩笔就是小红的2倍”则小红给小青1支后,小青就比小红多2114++=(支),这与倍数差211-=(倍)相对应,这样就可以求到小红的水彩笔现在是414÷=(支),她原来就是+=(支),小青原来是:527+=(支).415五、训练辅导(Tutor):1、食堂里有94千克面粉,138千克大米,每天用掉面粉和大米各9千克,几天后剩下的大米是面粉的3倍?【解析】因每天用掉的面粉和大米数量相等,不论经过多少天,面粉和大米的数量差都不变,仍然是:138-94=44(千克)。
差倍问题(一)·教案

差倍问题第一讲一、兴趣导入(Topic-in):趣味分享麒麟飞到北极变什么啊?答案:冰激凌世界上什么鸡跑的快?答案:肯德鸡块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梅花(没花)又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野梅花来了一群羊(水果)答案:草莓来了一群狼(水果)答案:杨梅来了一群狮子(体坛名将)答案:郎平什么动物最没有方向感?答案:麋鹿(迷路)二、学前测试(Testing):问答题(口答)1、甲、乙、丙三所小学的学生人数的总和为1999。
已知甲校学生人数的2倍和乙校学生人数减去3人与丙校学生人数加上4人都相等。
问甲、乙、丙各校学生人数是多少?【解析】把甲校学生人数作为标准,画出线段图:把甲校人数看作1份,乙校人数就是2份多3,丙校就是2份少4。
我们把乙校人数减去3,丙校人数加上4,都凑成2份,则总人数变成:1999-3+4=2000(人)。
所以甲校人数为:2000÷(1+2+2)=400(人);乙校人数为:400×2+3=803(人);丙校人数为:400×2-4=796(人)。
三、知识讲解(Teaching):基础知识差倍问题就是已知大小两数的差,以及大小两数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数的问题.差倍问题的特点与和倍问题类似。
解答差倍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两个数量的差及相对应的倍数差,一般情况下,在题目中不直接给出,需要经过调整和计算才能得到。
解题思路:首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然后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差倍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几倍=几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解决差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年龄问题的和差与差倍问题主要利用的年龄差不变。
【例 1】李爷爷家养的鸭比鹅多18只,鸭的只数是鹅的3倍,你知道李爷爷家养的鸭和鹅各有多少只吗?【分析】引导学生画图,但是一定要强调差所对应的份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求一份量(一倍量),从而解决题目.与18只相对应,这样就可以求出一倍数也就是鹅的只数,求出了鹅的只数,鸭的只数就容易求出来了.鸭与鹅只数的倍数差是312⨯=(只).÷= (只),鸭有9327-=(倍),鹅有1829【例 2】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18米,第二根长10米,两根铁丝用去同样长的一段后,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剩下长度的3倍,两根铁丝各剩下多少米?【分析】引导学生画图,并找出本题中数与份数之间的关系.以学生探索为主,教师指导为铺.用去同样长的一段后,两段长度差为:18108-=(倍),则第二根-=(米),且第一根比第二根多:312剩下:824⨯=(米).÷=(米),第一根剩下:4312【例 3】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12米,第二根接上14米,这时第二根长度是第一根长的3倍,两根绳子原来各长多少米?【解析】如上图,两根绳子原来的长度一样长,但是从第一根截去12米,第二根绳子又接上14米后,第二根的长度是第一根的3倍.应该把变化后的第一根长度看作1倍,而12+14=26(米),正好相当于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长度的2倍.所以,当从第一根截去12米后剩下的长度可以求出来了,那么第一根、第二根原有长度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六年级上册“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和倍”“差倍”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概念。
2. 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和倍”和“差倍”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和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
2. 差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
3. 实际例题讲解和练习。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概念。
2. 学会灵活运用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PPT课件或者黑板。
2.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概念。
2. 讲解“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课件或者黑板,讲解“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解决方法。
2. 用实际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方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概念,避免学生混淆。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增加难度,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提高解题能力。
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和倍”和“差倍”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四年级差倍问题(一)教案

差倍问题(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差倍问题的结构特点,会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借助图来分析确定解题思路。
2、熟练运用差倍关系,沟通差倍问题与和倍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构建解题模型。
3、通过探索、交流、反思,培养学生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画线段图,确定解题思路。
难点:准确分析出题中存在的“差”与“倍”熟练运用差倍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对比引出差倍问题。
1、王老师在5年前的年龄与乐乐11年后的年龄相等,王老师与乐乐相差多少岁?2、甲乙的和是36,甲是乙的2倍。
甲乙各是多少?3、妈妈比女儿大28岁,妈妈年龄是女儿的5倍,妈妈和女儿各有几岁?比较上面三题,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猜猜什么是差倍问题,一般数量关系是什么?小结:差倍问题即已知两数之差和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出两数。
公式:差÷(倍数-1)=小数;小数+差或小数×倍数=大数。
(二)探究新知(例题精析)例题1、小明到市场去买水果,他买的苹果个数是梨的3倍,苹果比梨多18个。
小明买苹果和梨各多少个?思路导航:将梨的个数看作1倍数,则苹果的个数是这样的3倍。
如下图: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苹果的个数比梨多了3-1=2倍,梨的2倍是18个,所以梨有18÷2=9个,苹果有:9×3=27个。
解:梨的个数是:18÷(3-1)=9(个)苹果的个数是:9×3=27(个)或18+9=27(个)【习题1】学校合唱组,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4倍,女同学比男同学多42人。
合唱组有男、女同学各多少人?解:将男生的人数看作1倍数,则女生的人数就是这样的4倍。
如下图男生的人数是:42÷(4-1)=14(人)女生的人数是:14×4=56(人)或14+42=56(人)例题2、被除数比除数大252,商是7,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思路导航:根据“商是7”可知,被除数是除数的7倍,把除数看作1倍数,被除数就是这样的7份,比除数多6份。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和倍问题的定义和性质。
2. 解决和倍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际例题解析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和倍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解决复杂和倍问题,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推理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使用图示和实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和解题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和倍问题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和倍问题的实际应用。
2. 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演示解决和倍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步掌握解题技巧。
4. 提供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解题经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6. 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和倍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布置作业,提供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的机会。
六、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演示解题过程。
2. 练习题和答案,用于课堂练习和反馈。
3. 小组讨论表格或卡片,用于组织小组活动。
4. 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示、实例等。
七、教学步骤:1. 回顾和倍问题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解决和倍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3. 提供一系列实际例题,让学生独立分析和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解题经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学数学《差倍问题》教案

差倍问题第1课时教案一、情境导入(5分钟)(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1、师:小鹿和小猴子一起到超市买了棒棒糖,高高兴兴地往家走。
“你们买了多少棒棒糖?”半路上,小狐狸看见了小鹿和小猴子手中的棒棒糖,垂涎三尺,连忙追上去问道,“我可是你们最好的朋友,给我一根吧?”小猴子看了看狡猾的狐狸,调皮地说:“小鹿比我多8根,并且小鹿的棒棒糖数正好是我的5倍。
如果你能在1分钟内算出我们各自棒棒糖的根数,我们就送你一根!”小朋友,你也快来算一算吧:学生解答,小鹿比小猴子多8根棒棒糖,并且小鹿的棒棒糖正好是小猴子的5倍,可以把小猴子的数目看作1倍的数,也就是1份,则小鹿的数目就是5份,它们的差8根对应的份数就是5—1=4份,从而可以算出1份代表2根,也就是小猴子有2根棒棒糖,进而可以算出小鹿有2×5=10根。
“既然小狐狸算出来,我的棒棒糖比较多,我就给小狐狸两根吧!”小鹿大方地说道。
二、新授(15分钟)1、学习【知识要点】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关两个数的差与倍数关系的问题,这类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学生:差倍问题!师: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2、教师讲解差倍问题的关系式两数之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两数之差=较大数这些规律如果你还没有掌握,那就请你写在知识宝库里吧,用到的时候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查到它们。
下面让我们到实战场上挑战吧。
【例1】一根铜线长21厘米,一根铝线长16厘米,把这两根金属线剪去同样长后,剩下的铜线的长度正好是铝线的2倍,两根金属线各剪去了多少厘米?出示例1:你首先想到了什么?学生:从题中可以看出当两根金属线减去同样长的长度后,两根金属线相差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当剩下的铜线的长度正好是铝线的2倍时,它们的差仍然是21—16=5厘米。
师:那怎么算出答案呢?学生:可以算出把剩下的铝线的长度看作1倍的数,占有1份,则剩下的铜线的长度就是2倍,占有这样的2份,它们相差的长度5厘米就正好占有这样的1份,从而可以求出剩下的铝线的长度,再让原来铝线的长度减去剩下的,就是减去的铝线的长度,而这两根金属线剪去的长度相同,因此也就等于减去的铜线的长度。
差倍问题教案

差倍问题教案【教案】差倍问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差倍问题的概念及应用2. 能够利用差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2. 激发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让学生理解差倍问题的概念及特点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点:1. 培养学生解决差倍问题的能力2. 借助差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通过一个案例引入差倍问题:校会进行篮球比赛,甲队有20名队员,乙队有24名队员。
比赛开始时,甲队比乙队少了几名队员?比赛开始时,甲队比乙队多了几倍队员?让学生思考上述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进而引出差倍问题的概念。
Step 2 学习差倍问题的概念及特点1.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案例的过程,引导学生对差倍问题的特点进行总结。
如:- 在差倍问题中,一般都有两个数,一个是比另一个多几个,一个是比另一个多几倍。
- 两个数之间的差与倍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 差倍问题可以通过差倍的关系进行推理和解决。
2. 给出一些差倍问题让学生解决,并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Step 3 实际应用1. 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差倍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如:比较两个商店的价格、计算两种产品的销量差等。
2.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使用差倍关系解决问题。
3. 学生将解决过程、结果和思考方法进行总结,向全班进行分享。
Step 4 拓展应用引入一道拓展题目:甲队有24名队员,乙队比甲队多人,比赛结束后,乙队比甲队少了16名队员,此时乙队比甲队多人的倍数是多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利用差倍关系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Step 5巩固回顾通过一道选择题进行巩固回顾差倍问题的概念和应用。
乙队比甲队多10人,甲队比乙队少几人?A. 10B. 0C. 20D. 30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解决差倍问题中的理解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案和倍、差倍问题

教案:倍、差倍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解决差倍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倍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 差倍问题的解决步骤和策略。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倍数的概念,讲解倍数的意义。
2. 举例说明如何求一个数的几倍。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差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步骤。
2.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差倍问题的解题过程。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和策略。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和经验。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注意在做题时审题,避免粗心大意。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检查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倍数和差倍问题的理解程度。
3.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案例分析与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组实际的差倍问题案例,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
2. 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七、拓展训练(15分钟)1. 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归纳总结解题规律。
八、课堂小测(10分钟)1. 进行一次差倍问题的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其纠正错误。
九、总结与复习(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倍数和差倍问题。
十、布置作业(5分钟)1. 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倍数和差倍问题,并记录下来。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概念,能够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和倍问题的定义及公式。
2. 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3. 实际生活中的和倍问题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和倍问题的定义、公式及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和倍问题,并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和倍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和倍问题的相关案例及图片。
2.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卡片或纸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和倍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及公式: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演示如何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和倍问题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和倍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和倍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强调和倍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找一些和倍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倍问题,并尝试解决。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和倍问题的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评价: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发言、讨论、练习等。
2.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和倍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意义,能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并掌握和倍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学习如何将和倍问题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学会将和倍问题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和运用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如何将和倍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和倍问题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采用师生互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和倍问题的定义及解题方法:1. 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和倍问题。
2. 教授解题方法,如图示法、公式法等。
3. 举例讲解,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掌握解题方法。
二、和倍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1. 举例讲解和倍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饮食等。
2. 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和倍问题的拓展与深化:1. 讲解和倍问题的拓展知识,如差倍问题。
2. 教授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学会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四、小组合作学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和倍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六、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1. 提供一系列和倍问题的案例,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解题方法,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讨论和分析解题过程,分享解题策略和经验。
差倍问题四年级教案

差倍问题四年级教案教案标题:差倍问题四年级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差倍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 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差倍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差倍问题的相关练习题和解答。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回顾差和倍数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差倍问题的实际应用,如购物找零、物品价格计算等。
探究活动:1. 教师出示一道差倍问题的例题,如:“小明有10元,他买了一本书花了5元,他还剩下多少钱?”2.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用图表或算式的方式表示解决过程。
3. 学生在纸上解答问题,并与同桌讨论解答方法和答案。
讲解与练习:1. 教师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如“差 = 总数 - 已知数”和“倍数 = 总数 / 已知数”。
2. 教师解答一道差倍问题的例题,同时解释解题过程和答案的含义。
3. 学生独立完成几道差倍问题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和纠正。
拓展活动:1. 教师出示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差倍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差倍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提供更多差倍问题的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总结与评价: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要点。
2. 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差倍问题,并尝试解决。
2. 学生可以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如比例、百分比等。
教学资源:1. 差倍问题的练习题和解答。
2. 纸和铅笔。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批改学生的练习题,评估他们的解题能力和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引入、探究、讲解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差倍问题四年级教案

差倍问题四年级教案教案标题:差倍问题四年级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差倍问题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差倍问题的练习册或工作纸。
2. 教师准备一些差倍问题的实例,用于示范和讲解。
3. 准备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差倍问题的兴趣,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少几个苹果?”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解释差倍问题的概念,即求两个数之间的差和倍数关系。
讲解与示范:1. 教师通过示例解释差倍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少几个苹果?我们可以用小红的苹果数减去小明的苹果数,即5-3=2,所以小明比小红少2个苹果。
”2. 继续给出更多的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解决。
练习与巩固:1. 学生个人练习:教师发放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差倍问题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差倍问题,让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差倍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教师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差倍问题,并尝试解决。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差倍问题,与同学分享并交换解答。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工作纸,评估他们对差倍问题的掌握程度。
3. 教师评估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倍问题的意义及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和倍问题的基本解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找出和倍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和倍问题的概念,例如:“小明和小华一共买了30元的花,小明花了15元,小华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及解法: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讲解解法:设两个数为x和y,它们的和为S,它们的倍数为B,则S = x + yB = kx = ly(k和l为正整数)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3. 练习巩固:出示一些和倍问题案例,让学生独立解决,例如:“甲乙两人共生产了24个零件,甲生产了12个,乙生产了多少个?”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和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资源等,让学生举例并解答。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和倍问题的解法及应用。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和倍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倍问题的解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and 倍问题的数量关系。
3. 设计梯度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4.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题心得,提高解题效率。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3. 练习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差倍问题的课程设计

差倍问题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差倍问题的概念,掌握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应用差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计算求出两数之差与两数之倍数的关系,能运用差倍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差倍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自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中的差倍问题。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差倍问题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会应用差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差倍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3.案例分析法: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
2.多媒体资料:差倍问题的动画讲解、实际问题视频等。
3.实验设备:计算器、纸张、笔等。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1.平时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差倍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考试:安排一次差倍问题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差倍问题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逐步讲解差倍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教学地点:教室。
七、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1.对于学习风格偏向动手操作的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如通过实验设备进行计算和验证。
2.对于学习风格偏向视觉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图像和动画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差倍问题。
四年级《差倍问题》奥数教案

师:被除数怎么求呢?生:用除数加上被除数比除数多的数就可以求出除数为多少了。
师:想一想被除数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解决吗?生:(可以用除数×商=被除数,也可以求出被除数。
)252÷(7-1)=4242+252=294答:被除数是294,除数是42。
师:感谢同学们帮助阿派完成这个问题,但老师不知道你们掌握没掌握这个知识,调皮的阿派也给大家准备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家自己去尝试一下吧。
【课件出示练习四,请两位中上的学生上台板书,并请他们讲解自己的思路,台下学生解答时,教师应多走动走动,指导不会的学生领会、理解。
】练习四:(7分)被除数比除数大168,商是9。
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分析:根据“商是9”可知,被除数是除数的9倍,把除数看作1倍数,被除数就有这样的9份。
被除数比除数大的168正好相当于除数的(9-1)倍,用168÷(9-1)=21就可得到除数,21+168=189就可得到被除数。
168÷(9-1)=2121+168=189答:被除数是189,除数是21。
(三)例题五(选讲):仓库存有面粉和大米,已知面粉比大米多4500千克,面粉的重量比大米的3倍多700千克,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千克?师:我们每天都要吃的东西是什么?师:没错是大米对不对,我们离不开这个食物,但这些主食需要储存,现在我们就来解决一下关于面粉和大米的问题。
请看例题五。
并找出有用的已知信息。
生1:面粉比大米多4500千克。
师:很好,请坐。
还有其他信息吗?生:面粉的重量比大米的3倍多700千克。
师:你感觉这道题与前面的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面粉的重量比大米的3倍多700千克。
主要是多了700千克。
师:说一说你觉得该怎么解决?生:把多的700千克减去就变成了和前面一样的差倍问题了。
师:怎么解决呢?生:用多的4500千克减去多余的700千克,剩下面粉就是大米的3倍了。
师:真棒,同学们想法不错,然后呢?。
差倍问题教案

差倍问题教案教案一主题:差倍问题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差倍问题,并能够运用差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加法和减法概念,并复习一下相关的解题方法。
2. 引入差倍问题的概念:差倍问题是指在一个问题中,涉及到了两个不同的数相减,并将结果与第一个数相乘。
如:小明有8本书,小红有4本书,小明比小红多几倍的书?(8-4)*几倍=?3. 让学生观察一些差倍问题的例子,并让他们尝试解答。
如: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多几倍的苹果?(12-3)*几倍=?4. 系统地讲解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先计算差值,再乘以倍数。
让学生通过例题来理解这个解题步骤。
5. 让学生自主解答一些练习题,并进行讲评。
6. 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差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8. 布置巩固作业。
教案二主题:差倍问题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复习前面学过的加法和减法概念,并复习一些相关的解题方法。
2. 引入差倍问题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
3. 让学生观察一些差倍问题的例子,并让他们尝试解答,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解答一些差倍问题的练习题,并进行讲评。
5. 让学生运用差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解题反思和讨论。
6. 引入差倍问题的应用领域,如货币兑换、时间计算等,并进行相关例题讲解。
7. 让学生自主解答一些应用题,并进行讲评。
8. 总结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和应用领域,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9. 布置巩固作业。
教案三主题:差倍问题教学年级:小学五年级目标: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差倍问题,并能够应用差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复习前面学过的加法和减法概念,并复习一些相关的解题方法。
2. 复习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意义,学会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求解和倍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和倍问题的概念,掌握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学会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求解和倍问题。
3. 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会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求解和倍问题。
2. 教学难点: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和倍问题的定义、解题方法、实际应用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和倍问题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和倍问题的实际意义。
2. 讲解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包括画图法和列表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师出示一些和倍问题的题目,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应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运用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和倍问题的拓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和倍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享给其他同学。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及其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和倍问题的认识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学生尝试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记录下来。
六年级上册“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和倍”“差倍”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倍”和“差倍”问题的概念。
2. 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和倍问题的定义及解决方法。
2. 差倍问题的定义及解决方法。
3. 实际例题讲解和练习。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解法。
2. 理解和掌握差倍问题的解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列出算式解决和倍问题。
2. 如何正确列出算式解决差倍问题。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和倍、差倍问题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和倍、差倍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二、讲解和倍问题(10分钟)1. 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2. 讲解和倍问题的解法:用和除以倍数加1,得到较小数;用和除以倍数减1,得到较大数。
3. 举例讲解和倍问题的解法。
三、讲解差倍问题(10分钟)1. 讲解差倍问题的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差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2. 讲解差倍问题的解法:用差除以倍数减1,得到较小数;用差除以倍数加1,得到较大数。
3. 举例讲解差倍问题的解法。
四、实际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和倍、差倍问题的实际例题。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解题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3.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及时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解决和倍、差倍问题时,对于算式的列法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算式列法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对于学生的课堂练习,要注重及时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倍问题
第1课时教案
一、情境导入(5分钟)
(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
1、师:小鹿和小猴子一起到超市买了棒棒糖,高高兴兴地往家走。
“你们买了多少棒棒糖?”半路上,小狐狸看见了小鹿和小猴子手中的棒棒糖,垂涎三尺,连忙追上去问道,“我可是你们最好的朋友,给我一根吧?”
小猴子看了看狡猾的狐狸,调皮地说:“小鹿比我多8根,并且小鹿的棒棒糖数正好是我的5倍。
如果你能在1分钟内算出我们各自棒棒糖的根数,我们就送你一根!”
小朋友,你也快来算一算吧:
学生解答,小鹿比小猴子多8根棒棒糖,并且小鹿的棒棒糖正好是小猴子的5倍,可以把小猴子的数目看作1倍的数,也就是1份,则小鹿的数目就是5份,它们的差8根对应的份数就是5—1=4份,从而可以算出1份代表2根,也就是小猴子有2根棒棒糖,进而可以算出小鹿有2×5=10根。
“既然小狐狸算出来,我的棒棒糖比较多,我就给小狐狸两根吧!”小鹿大方地说道。
二、新授(15分钟)
1、学习【知识要点】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关两个数的差与倍数关系的问题,这类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学生:差倍问题!
师: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2、教师讲解差倍问题的关系式
两数之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两数之差=较大数
这些规律如果你还没有掌握,那就请你写在知识宝库里吧,用到的时候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查到它们。
下面让我们到实战场上挑战吧。
【例1】一根铜线长21厘米,一根铝线长16厘米,把这两根金属线剪去同样长后,剩下的铜线的长度正好是铝线的2倍,两根金属线各剪去了多少厘米?
出示例1: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学生:从题中可以看出当两根金属线减去同样长的长度后,两根金属线相差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当剩下的铜线的长度正好是铝线的2倍时,它们的差仍然是21—16=5厘米。
师:那怎么算出答案呢?
学生:可以算出把剩下的铝线的长度看作1倍的数,占有1份,则剩下的铜线的长度就是2倍,占有这样的2份,它们相差的长度5厘米就正好占有这样的1份,从而可以求出剩下的铝线的长度,再让原来铝线的长度减去剩下的,就是减去的铝线的长度,而这两根金属线剪去的长度相同,因此也就等于减去的铜线的长度。
解答:
(21—18)÷(2—1)=5(厘米)
16—5=11(厘米)
答:两根金属线各减去了11厘米。
师:计算这种题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注意找准两个数的差以及对应的倍数关系。
三、趣味数学游戏(5分钟)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师:我的10倍是800!
学生:80!
师:我的20倍是680!
学生:34!
师:我的40倍是840!
学生:21!
……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除数都是整十数,在计算时可以先把被除数与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很快算出商。
老师冲这位同学竖起大拇指:“ok,真棒”。
师:谁来当老师,接着出考题?
学生:我的10倍是340!
学生:34!
……
(根据时间,确定游戏长短)
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
师出示:【变式题1】仓库中有小麦和玉米两种粮食,小麦比玉米少34吨,玉米比小麦吨数的5倍少2吨,问小麦、玉米各有多少吨?
要求:先观察题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再试着解答。
学生练习解答。
汇报交流: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由题意可以知道,小麦的吨数是1倍的数,玉米的吨数如果增加2吨,则正好是小麦吨数的5倍,也就是5倍的数。
当玉米的吨数增加2吨时,小麦将会比玉米少34+2=36吨,玉米与小麦相差的吨数365吨除以它们的倍数差,就可以求出1倍的数,也就是小麦的吨数,小麦的吨数加数差也就是玉米的吨数。
解答:
小麦的吨数:(34+2)÷(5—1)=9(吨)
玉米的吨数:34+9=43(吨)
答:小麦有9吨,玉米有43吨。
【变式题2】在一个数的后面补上一个“0”,得到的新数比原来的数增加了198,原来的这个数是多少?
要求:先观察题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再试着解答。
学生练习解答。
汇报交流: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由“在一个数的后面补上一个0”可以知道所得到的新数就是原数的10倍,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的数,得到的新数就是这样的10倍,就比原数多这样的10—1=9倍,
又因为“得到的新数比原来的数增加了198”,所以198就占有这样的9倍,从而可以算出1倍的数,也就是原数。
解答:
198÷(10—1)=22
答:原来的这个数是22。
五、PK练习(5分钟)
(一)基础训练(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练习)
1. 甲数比乙数多450,甲数是乙数的4倍,甲数与乙数分别是多少?
(二)中等能力学生
2. 三年级男生比女生多126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倍少34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三)学习优异的学生
3. 甲、乙两个箱子中一共放有156个乒乓球,如果从甲箱中拿出24个放入乙箱,则甲箱中乒乓球的个数比乙箱的2倍多8个,原来甲、乙两箱各有多少个乒乓球?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秘诀,想不想知道?
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也来总结差倍问题的解题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