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史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式风景园的如画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18世纪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中如画园林的介绍与分析,从而准确聚焦18世纪英国园林,跨越时间与空间,解读18世纪英国的如画园林。

【关键词】:自然风景园;如画式;风景画;如画性

【正文】:

1.如画式的产生

在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突出自然美的发展进程中,“如画式”成为一个重要的园林景观概念, 并在18世纪后期由英国传向了欧洲更多国家。在园林艺术的传播中,“如画式”意味着人们对成熟的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一般理解,也表明着同风景画相关的造园形式深受人们喜爱。但从历史情况看,它的含义很难一言以蔽之, 应注重它所在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它在实践进程中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对它加以理解。 Picturesque一词源于意大利语Pittoresco,原指意大利一种同雕版绘画相关的绘画技术, 17世纪其与自然景观之间有了密切联系,意味着其更直接地在绘画中模仿和描绘自然。Picturesque在法国传播时被演化成Pittoresque , 代表风景画技法。17世纪晚期传到英国,由风景画到景观创造, 并伴随着“远离传统”等含义,成为现在的Picturesque同英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汉语译为“如画式”,其经历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自16世纪末以来,以培根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哲学成为英国哲学发展的主流。经验哲学否定理性思维的至高无上,强调感官体验在认识

中的重要性。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领域,它反对古典主义的几何数理教条,促进了审美变革中的自然美意识,肯定了人类浪漫情怀在艺术中的价值。另一方面,在新兴资产阶级迅速成长中, 规则式园林艺术成为旧社会形态的体现者。其在审美体验和生活环境中追求自然美, 逐渐成了时代先进意识的体现。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 著名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将基督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在这种社会环境下, 走向18世纪的英国园林艺术逐渐要求摆脱几何教条的束缚,向大自然的自由绚丽开放。

在英国园林艺术的变革中,借鉴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中国园林意趣的传入, 在英国人对其具体手法的了解尚且模糊时,就促进了自然“曲线”原则的建立。而源自意大利的风景画艺术在英国的广泛流行,导致许多人借助画家曾在画框中展现的优美景观关系来欣赏自然, 并启发环境艺术实践,直接促成了英国园林中的如画式意向。

2.如画式的发展

“园林如画”的出现可以说是艺术史上园林首次作为视觉和造型艺术与诗、画的并列。这个汇集了诗、画和园林三种姊妹艺术的造园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则:一、如画园林中必须包含对史诗或神话故事的隐喻以激发参观者的想像。也就是说,事件和人物的出场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二、遵循风景画的构图原则以绘画艺术的方式创作园林: 一方面园林风景就像画布上的一幅画如诗如画;另

一方面, 建成的园林风景也为画家和诗人的新创作提供了灵感,入诗入画。对这种理论的首次通俗的表达是在约瑟夫·艾迪生的刊物( 旁观者》上。当时,艾迪生在洛克的文章《漫谈人类认识》的启发下于1712年发表了题为《想像之乐趣》的系列文章。艾迪生积极地倡导园林,诗与画的并列“不想在艺术与自然之间,可见形式的描画与可见形式的叙述之间,或者甚至在艺术的不同分支之间造成任何区别。”在其第一篇文章的第六段中就写到可爱的景色,不管是在哪儿自然界、绘画或诗歌里。”

艾迪生和另外一位如画倡导者亚历山大·波普经常在他们的园林设计的讨论中引入绘画艺术。他们认为风景主题绘画的再现模式倾向于园林设计的模式。艾迪生热衷于荷兰的风景画认为如画园林的风格应该完全不同于当时园林严密的几何学,并要求他的读者根据风景画来思考园林。波普也强烈要求将绘画作为实践景观设计的典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凡园皆画”。波普以自己主持建造的自有园特威克纳姆花园(Twickenham)为例,论证了绘画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合理模式的观点。艾迪生也认为, 即便是农民的玉米地,如果很好地处理草

地和作物的边界以及利用树木和篱笆装点,庄园一样可以具有如画般的美景。

可以看到, 在园林艺术走向自然之初,人们在欣赏景观时, 很快就利用从风景画艺术特质中得到的启示,提倡自然式园林布局借助于画面效果中的事物体量、色彩、远近、明暗等组织关系, 并以此把景观要素扩大到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植被与地貌,它们的适当组织

就可能构成充满自然情趣的园景。不过,18世纪早期英国的造园实践还不具备今天常就历史风格而论的Picturesque garden“如画式”园林的意义。

18世纪上半叶20年代后,英国君主立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稳步发展,而官场矛盾、商场竞争、新贵的地位、对自然环境的崇尚等等, 种种因素使优美的乡居环境进一步成为抒发情感、展示地位,或休闲隐逸的重要场所, 承载着复杂的文化意义,导致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迅速发展, 并确立了“如画式”园林的一种基本风格含义。

画家出身的威廉·肯特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园林设计师, 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波普和艾迪生思想的积极实践者, 他较早领略了园林景观同风景画面之间可能的对应关系, 依靠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优美的风景画作品, 并借助画面景观的启示, 去对园林进行改造和加工。他以法国画家克洛德·洛兰和普桑的罗马郊区写实风景画为蓝本来构景造园, 着重处理特定的场景。他在各个主要观赏位置上, 按照透视和光影关系, 以树团、浓阴和水体等丰富景物层次为背景使设计既有体量、质感、色彩对比, 也有光影、景深变化, 让游人感受到优美的画面, 同时,洛兰等人的风景画在郊野风光中常有古老、凋零的庙宇、城堡、石桥、修道院等历史遗迹。这类景观被肯特用做点景主题, 以人文要素的介入, 呈现带有一丝怀古忧伤的丰富与优雅。

肯特借鉴风景画设计的维纳斯峡谷

肯特的手法赢得了许多追随者,18世纪中叶的斯托海德园(Stourhead Garden)就是其中的一例。这座名闻遐迩的园林散落着仿照希腊和罗马的建筑, 著名画家兼建筑师亨利·弗立特克劳福特担任设计工作。该园汇聚了风景画艺术和园主在视觉印象、文学敏感性和渊博的古代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兴趣, 英国著名造园理论及评论家沃尔普称赞它是“世上如画式园林的极品之一”。

斯托海德园照片

肯特及其追随者的作品把风景画同园林景观较直接地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给了如画式园林一个相对直白的解释。这种景观创作带来了一种突出古典文化氛围的自然美,其局限性是经常呈现对特定绘画景观的借鉴甚至模仿, 园林画面风格仍略显单一。

进入18世纪下半叶,英国自然式园林呈现了两种发展方向, 并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