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史结课论文
外国景观园林结课总结
浅谈中国景观园林这学期我选修了陈老师这门景观园林史的课程,在这学期的前半学期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了解到了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几何图案,不太重视园林的自然性,即没有下功夫去模拟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们修亭子、造水池,搞露天假山,都体现了自然性,具有感性主义色彩。
中国园林艺术体系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决不是历史的照搬抄袭。
学习传统的目的无疑在于继承和发扬传统,利用传统为现代服务。
在我看来,传承和发扬传统,就是要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
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留传统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赋予传统以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学习景观设计的学生,从学期伊始到学期末,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思考,而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设计思想,对于长期“蜗居”在学校的我来说,真的不敢提太多。
但如果就我个人对专业的学习和认知来看,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中国风景园林专业和中国景观园林史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也当作是一个与大家一起探讨的过程。
通过这一学期的景观园林史课程,我了解到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发展起始于夏商周夏朝开始出现宫殿建筑的雏形——建造于台地上的围合建筑,而殿前有前庭植满观赏花草观察天气。
中国古代园林的孕育完成于囿、台的结合。
台是“囿”中较早的建筑物。
上古时代人们敬畏自然现象,认为可以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神启,于是人们模拟山岳的样子,堆石夯土,“台”便产生了。
登台即可敬天通神,又可极目四面八方,尤其在观猎时,便于指挥捕猎。
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秦汉时期秦代滥用民力财力,私家苑囿未见端倪,两汉时期私家苑囿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包括王侯官僚、富商巨贾、文人隐士的宅园。
秦汉时期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上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初期皇家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苑囿形制较自然,能因山就水随遇而作。
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论文
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论文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论文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情况1.1古典园林的设计方式及发展过程西方古典园林的功能极为丰富,包括生产功能、遮荫功能、游乐功能、赏玩功能、装饰观赏功能、空间组织功能、环境生态平衡并可以作为建筑材料。
因此,设计者需要将自然引入庭院,美化环境,提高绿化程度及环境的活力,并充分利用植物景观的蒸腾作用及遮荫效果,调节局部的气候,提高空气湿度,吸收热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逐渐代替了建筑材料,各种建筑材料制作的园林建筑、墙体或者砖石建筑的室外空间逐渐减少,植物景观数量增加,也属于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
如果庭院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则可以适当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包括水果、蔬菜、鲜花等,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功能。
现代西方园林修剪技术逐渐的进步与发展,也明显地体现出了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
园林景观的各种功能设计逐渐完善,展现出了设计者对于美学的.理解。
在空间组织方面,灵活地将各种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包括列植、间植等,创新设计手法对于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幽深小径等道路实施改进措施,强化遮荫功能,调节小气候。
1.2西方现代的园林设计发展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相较传统有了较大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随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经历了许多个发展阶段,包括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及现代园林。
在该过程中,人们对于植物景观功能要求不断出现变化,使得设计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在传统园林的基本功能上,有衍生出了环境生态功能,因此,在设计上,更加突出乡土特征的植物、归化植物,其生境景观等元素构成的自然景色。
设计者会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置自然保护区域,其中的植物则是具有当地特色且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印象,包括沼泽、荒野、草原等自然景观,构造生态型园林。
该园林植物设计方式被许多国家的设计师应用于实践的活动中,包括草原风格浓郁的林肯纪念园,即是充分利用了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植物逐渐生长稳定,各类草原植物均会得到一定的生长空间,且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养护工作,成本较低。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
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题目: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姓名:课程教师:班级:MLA学号:日期: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摘要:以勒诺特尔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的出现,标志着单纯模仿意大利造园形式时代的结束,同时法国的造园艺术成为在欧洲有深远影响的一种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一、17世纪的法国古典园林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中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呈明显的海洋性气候。
国土平面呈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地,大部分为平原地区。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为多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为造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7世纪下半叶,法国路易十四大帝登基,强化中央集权,将法国建成了在欧洲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绝对军权发展到了顶峰,专制王权进入极盛时期,为这一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文戏剧、美学、雕塑、建筑、园林、绘画等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使之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安德烈·勒诺特尔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é Le Nôtre,1613年3月12日-1700年9月15日)出生于巴黎的造园世家,祖父是宫廷园艺师,在16世纪下半叶为丢勒里公园设计过花坛。
其父让·勒诺特尔(Jean Le Nôtre)是路易十三的园林师,曾与克洛德·莫莱合作,在圣日耳曼昂莱工作,1658年后成为丢勒里宫苑的首席园林师,去世前是路易十四的园林师。
勒诺特尔13岁进入西蒙·伍埃的画室学习,画家勒布朗和建筑师芒萨尔的设计风格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在离开画室之后,他跟随父亲在丢勒里花园里工作。
1635年勒诺特尔成为路易十四之弟、奥尔良公爵的首席园林师,1643年获得皇家花园的设计资质,两年后成为国王的首席园林师,1653年获得皇家建造师的称号。
1656年,勒诺特尔开始建造财政大臣尼古拉斯·富凯的沃勒维贡特庄园,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样式,成为法国园林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也是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
西方史学发展与园林演变论文
西方史学发展与园林演变论文摘要:园林的发展,每一次样式的创新,每一次园林风格的产生,无不是在其特定历史条件下,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思潮相互作用的结果。
传承至今的经典园林案例,都有其创作的背景和深刻的历史故事与逻辑。
关键词:西方史学;园林史1.史学的定义史学的定义从内涵上可以归纳为两种,即广义的“史学”和狭义的“史学”。
广义的“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
包括:完全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历史狭义上的史学史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附属观念相态的统一体。
就园林来说,由于园林史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但是就是因为这样,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者更应该去了解自己学科的发展,去深刻体味园林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具有的特点与原因,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对今后园林设计和演变的方向有一个更为精确的把握。
2.西方史学发展对各时期园林的影响西方史学源远流长、恢宏博大,从古代到十九世纪,西方史学先后经历了四次重大转变,这每一次转变的过程中,西方园林也随之不断的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体系。
2.1第一次转折:西方史学第一次西方史学的转折发生在公元前的古希腊时代。
是以希罗多德“社会文化史”和修昔底德“政治军事史”为代表的古典史学的确立。
其主要是将历史与神话分离,产生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奠定了西方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和西方建立科学的历史学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主要指的是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这些地区由于雨水、森林和耕地面积较为稀少,与人们理想中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土地相差甚远,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便不断从自然界中汲取知识与资源,探索最适宜生产生活的模式。
为此,当时的园林形式以果木园、菜园为代表,并且在选址上十分注重自然条件,便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2.2第二次转折:基督史学这一时期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直至公元14世纪。
园林史结课论文
园林史结课论文艺术与园林发展的关系学号11311022姓名陈健欣论文题目:艺术与园林发展的关系摘要:艺术的发展和园林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我试图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第一次大爆炸时期和20世纪艺术向极简主义发展两个时间点探究园林风格的发展和艺术的关系。
并最后加上我自己的心得。
关键词:文艺复兴,极简主义,意大利地台,凡尔赛宫正文:我认为园林的发展和艺术的发展使相辅相成的,就像建筑风格流派会分为古建主义和现代主义一样。
园林一定在某个特定时期呈现某种风格,到现在呈现为多元化现代性园林。
艺术领域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景观,音乐、文学等(前四项联系比较紧密)如果细分的话园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园林史自然也是园林艺术发展史。
所以就要探索园林发展与艺术的关系,就要求我们从宏观出发,纵向的挑取几个重要的时间段来仔细研究。
首先引起我兴趣的是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第一次从中世纪宗教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创造力。
这是一次思想的解放,同时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这样从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早期到16世纪末的衰落,整整三个世纪中,欧洲园林迎来了理性美学造园的新时代。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兴起的,而我们研究文艺复兴园林也是从意大利地台开始。
地台的产生起初是为了适应山地、丘陵地形。
政治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加上文艺复兴的中心,使得地台这一造园元素迅速的发展起来。
同时,随着时期的不同,地台形式在文艺复兴初期、中期和后期有了一定的演变。
从早期的简洁到中期的丰富再到后期的装饰过分。
其代表作分别为卡斯特洛别墅园(Villa Castello)、爱斯特别墅园(Villa D‘Este)、和波波里花园(Bobole Garden).这三个作品在课上都有分析过造园元素:轴线、水景等,就不再细细分析,可以看出地台的在文艺复兴初期,台地园内的水池外形多以简洁的几何形为主,如矩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水流依地形变化形成瀑布、喷泉、阶梯水等常规水景。
西方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西方园林艺术赏析论文2010级农林经济管理一班王东学号:20103425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大概讲述了世界园林的发展史、西方各个国家不同时期园林的不同特色与风格,期间还给用PPT给我们欣赏了它们的图片。
风景式园林比规整式园林,在园林与天然风致相结合,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
但物极必反,却又逐渐走向另一个完全极端即完全以自然风景或者风景画作为抄袭的蓝本,以至于经营园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所得到的效果与原始的天然风致并没有什么区别。
看不到多少人为加工的点染,虽本与自然但未必高与于自然。
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因此,从造园家列普顿) 开始又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与建筑形象的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
甚至有在园林中故意设置废墟、残碑、断蝎、朽桥、枯树以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
也就是一种形式美。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
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
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
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
中西方园林史论文
基于比较视角的中外园林景观分析摘要:从中西方的园林发展史中来观望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不同点,主要从园林的文化、布局、建筑以及中西方在游览园林过程中的审美差异来突显出中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园林、历史文化、差异正文: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关于美的思辩,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
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我们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现在就从比较的视角对中西方园林景观做出一个浅析。
中西方园林体系概述东方体系: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
不过那时的园林基本上还处于圈地时期直到秦始皇营造阿房宫和汉代的上林苑依然如此,而且园林的使用功能中还始终含有一条供天子和诸侯狩猎之用。
这种情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才有所改变。
在这一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关注自然,模仿自然,从而开创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各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在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的修建。
王维的诗画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对于意境的追求是其重要特色,这座与自然山水风景结合的宅院也贯彻了这一思想。
到北宋,抽象自然和象征自然在园林建筑中日益明显,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
从宋至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期,其间名园举不胜举,单在苏州一地,就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图1 中国古典园林图2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桥西方体系:古希腊于西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后来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正的柱廊园。
西方园林史结课论文
自然式风景园的如画性【摘要】:本文通过对18世纪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中如画园林的介绍与分析,从而准确聚焦18世纪英国园林,跨越时间与空间,解读18世纪英国的如画园林。
【关键词】:自然风景园;如画式;风景画;如画性【正文】:1.如画式的产生在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突出自然美的发展进程中,“如画式”成为一个重要的园林景观概念, 并在18世纪后期由英国传向了欧洲更多国家。
在园林艺术的传播中,“如画式”意味着人们对成熟的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一般理解,也表明着同风景画相关的造园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但从历史情况看,它的含义很难一言以蔽之, 应注重它所在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它在实践进程中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对它加以理解。
Picturesque一词源于意大利语Pittoresco,原指意大利一种同雕版绘画相关的绘画技术, 17世纪其与自然景观之间有了密切联系,意味着其更直接地在绘画中模仿和描绘自然。
Picturesque在法国传播时被演化成Pittoresque, 代表风景画技法。
17世纪晚期传到英国,由风景画到景观创造, 并伴随着“远离传统”等含义,成为现在的Picturesque同英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汉语译为“如画式”,其经历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自16世纪末以来,以培根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哲学成为英国哲学发展的主流。
经验哲学否定理性思维的至高无上,强调感官体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
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领域,它反对古典主义的几何数理教条,促进了审美变革中的自然美意识,肯定了人类浪漫情怀在艺术中的价值。
另一方面,在新兴资产阶级迅速成长中, 规则式园林艺术成为旧社会形态的体现者。
其在审美体验和生活环境中追求自然美, 逐渐成了时代先进意识的体现。
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 著名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将基督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 走向18世纪的英国园林艺术逐渐要求摆脱几何教条的束缚,向大自然的自由绚丽开放。
国外庭院发展历史论文
国外庭院发展历史论文在古代,庭院是建筑和园林的一部分,其形式和功能因国家和文化而异。
古埃及的庭院通常由大理石或花岗岩铺成地板,周围有花园,种植着各种香料和草药。
在希腊和罗马时代,庭院通常用作休息和社交的场所,有时还用于举办宴会和其他活动。
在中世纪欧洲,庭院成为教堂和修道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举行仪式和举办宴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庭院的发展逐渐融入到建筑和园艺的整体规划中。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庭院被设计成对称美观的花园,通常由对称的草坪、花圃和水池组成。
在18世纪的法国,庭院成为宫廷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规模和设计都达到了极致。
直到今天,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城市,庭院仍然被视为豪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花园和露台的延伸,用于休闲和社交活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庭院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
在东亚,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庭院历来被视为艺术的一部分,其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在中东地区,庭院则常常被设计成私密的空间,用于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庭院的设计常常受到当地的气候和文化的影响,兼顾了生活和休闲的需要。
总之,庭院的发展历史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对生活空间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在今天的世界,庭院作为建筑和园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庭院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中,庭院以及绿色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许多城市居民渴望拥有一个私人的庭院空间,以逃离喧嚣、放松身心,并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玩耍。
同时,庭院的发展也受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
许多人开始重视庭院的生态环境,关注植物选择、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建造。
一些先进的庭院设计也开始采用可再生能源和回收利用的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另外,在当代社会,庭院也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质和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许多人借助庭院设计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审美追求,打造独特的风格和氛围。
中外园林史论文--现代景园探索者 ——“哈佛三杰”
现代景园探索者——“哈佛三杰”——中外园林史课程论文0 前言0.1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霸主,既成为了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最强极,亦是学术和艺术发展、交流最为繁荣的国家,在诸多学科领域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景观设计学科也不例外。
在菁英辈出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三位设计学院的研究生在大时代的潮流中和先进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探索,堪称景观设计学界的“革命”,展开了对景观设计学界传统观点守旧者之间的论战,成为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第一批探索先驱之一。
0.2关键词景观设计、哈佛革命、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景观设计1“哈佛革命”总体概况1.1“哈佛革命”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不少有影响的艺术家纷纷来到美国寻找安身之地,主要的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1937年,德国著名的现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格罗皮乌斯为逃避欧洲的战火和纳粹的独裁政权,来到美国,担任了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院长。
一战到二战期间,从欧洲到美国的著名建筑师还有密斯·凡·德·罗、布劳耶、纽特拉、门德尔松等,加上美国本土的建筑大师赖特,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建筑活动的中心。
格罗皮乌斯的到来,将包豪斯的办学精神带到哈佛,彻底改变了哈佛建筑专业的“学院派”传统。
在他的指导下,建筑系很快变成一个酝酿关于艺术、社会和技术的新思想的地方,充满着让人激动的探索气氛。
然而,景观规划设计的教授们试图忽视这些,他们谨慎地告诫学生,园林不同于建筑,建造园林的材料几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树也不能从工厂里制造出来,因此不必操心什么“现代园林”,园林的革新无非是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之间的微妙平衡,自然式的草地树丛看起来同样适合于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
渴求新思想的学生们不愿接受这样的观点,他们通过研究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的作品和理论,探讨它们在景观设计上可能的应用,这些学生中最突出的是加勒特·艾科伯(Garrett Eckbo)、丹尼尔·基利(Daniel Kiley)、詹姆斯·罗斯(James Rose)。
中西方园林评析论文
中西方园林评析论文一、西方园林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
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
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
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
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
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马尔伯蒂在《论建筑》一书提出了造园思想和原则,他主张用直线划分小区,修直路,栽直行树。
直线几何图形成为意大利园林的又一个特征。
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园林影响,法国人在16世纪效仿意大利的台地园林。
到了17世纪,逐渐自成特色,形成古典主义园林。
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和秩序,突出雄伟、端庄、几何平面。
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其代表作。
凡尔赛宫园林分为三部分,南边有湖,湖边有绣花式花坛,中间部分有水池,北边有密林。
园中有高大的乔木和笔直的道路,王家大道两旁有雕像,水池旁有阿波罗母亲雕像和阿波罗驾车雕像,表明这座宫廷园林的主题歌颂了太阳神,是积极进取的。
这时期的园林把主要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设林荫道,后面是花园,园林形成几何形格网。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是勒诺特尔,他开创了法国园林的特色和新时代。
法国园林是西方园林的一种风格和流派。
英国园林突出自然风景。
起初,英国园林先后受到意大利、法国影响。
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人逐渐从城堡式园林中走出来,在大自然中建园,把园林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早期造园家肯特和布良都力图把图画变成现实,把自然变成图画。
布良还改造自然,如修闸筑坝,蓄水成湖。
他创造的园林景观都很开阔、宏大。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园林思想出现浪漫主义倾向,在园中设置枯树、废物,渲染随意性、自由性。
中外园林史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结课论文题目:中外园林之差异姓名:学院:专业:班级:2012级2班学号:20125808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5年1月1日2010年 1 月1 日伊索拉·贝拉庄园与布伦海姆庄园的对比摘要:伊索拉·贝拉庄园又称贝拉岛花园,是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台地园的经典之作,是现存的唯一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湖上庄园,将意大利台地园与巴洛克风格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布伦海姆庄园又称丘吉尔庄园,布伦海姆宫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园林建筑之一,是英伦三岛最大的私人庄园,宫殿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成功地使一座意大利宫殿完美地融于英式的园林中。
关键词:伊索拉·贝拉庄园;布伦海姆庄园;台地园;自然风景式;巴洛克正文伊索拉·贝拉庄园又称贝拉岛花园,建造在意大利波罗米安群岛中的第二大岛上,离马杰奥湖西岸有600多米,距西岸的斯特莱萨镇1.5千米,是现存的唯一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湖上庄园,原先是由美丽的岩石构成的荒岛,名为伊索拉·马托勒的第一大岛上过去也建有台地园,后来逐渐荒芜并消失了。
庄园从1632年由卡洛·博罗梅奥第三代伯爵开始营造,直至1671年才由其子第四代伯爵维塔利阿诺完成。
庄园以卡洛·博罗梅奥伯爵之母伊索拉·伊莎贝拉的名字简称命名。
参加设计建造的有建筑师卡洛·封塔纳和水工师莫纳,雕塑及其他装饰由维斯玛拉和西蒙奈塔承担。
布伦海姆庄园又称丘吉尔庄园,位于英国科兹沃兹最东面的一个小镇伍德斯托克镇。
布伦海姆宫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园林建筑之一,是英伦三岛最大的私人庄园,1988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十八世纪初,安妮女王为了表彰马尔伯勒公爵率领英军在布伦海姆击败当时路易十四世所向披靡的“太阳之师”的功勋,把伍德斯托克赏赐给了他。
从此,伍德斯托克由皇家的园林,变成了马尔伯勒公爵的私人领地。
布伦海姆庄园从十八世纪初即开始修建,约翰·范布勒被委任为公爵宅邸的设计师,整个宫殿的建设几乎延续了三十年,占地面积达2100英亩。
《园林史》结课论文
中西园林艺术的审美蕴质及其现代融汇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rn Amalgamation: Comparison to Western and Chinese Architecture Landscape杨新磊【内容提要】中国园林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园林虽有共性,但迥异赫然,差别悬殊。
前者注重营造意境,彰显天人合一;后者则强调以人胜天,潜心于几何图案之精雕,但是,二者皆难免局限。
明清以降,西方园林思想不断东渐,深刻影响中国园林之设计与营造,以致矫枉过正,盲目西化。
在现代乃至当下语境中,应中西合璧,扬长避短,水乳交融。
【关键词】欧洲园林天人合一人定胜天几何西化交融共性与个色中西园林,作为供人游乐赏玩的艺术空间,具有共性。
然而,由于自然观、审美取向的不同,两者的造园理论、造园布局及其美学情趣迥然不同。
美国景园建筑学家西蒙德说:“西方人对自然作战,东方人以自身适应自然,并以自然适应自身。
”1西方的造园艺术,深受西方自然观的影响。
西方人信奉天人对立的哲学观,强调人改造自然。
西方人将数和比例奉为美的重要规则,强调“美就是和谐,和谐有它的内部结构,这就是对称、均衡、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2注重以人工改变自然界的事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具有人工穿凿的1西蒙德《景园建筑学》,亦可参章采烈编著的《中国园林艺术通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年版,第23 页。
2黑格尔《美学》第3 卷,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明显印记,它是运用建筑法则而不是自然法则建造园林。
最彻底的运用建筑原则的是法国园林,“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来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
3排列整齐的建筑,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西方古典园林之我见
通过学习《中外园林史》课程中的西方园林史部分,我深深地体会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的“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以及他们追求严谨的理性。
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
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
在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正如古典主义建筑权威大勃隆台所说:“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这就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在我看来,西方哲学强调理性思维与哲学思辨的思维方式,体现了科学的本质,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可见,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动态的”、“物质的”、“分析的”、“客观的”、合乎“理性主义的”。
与思维习惯相适应,欧洲人在自然面前采取的是积极进取的态度,表现出对自然的步步逼近。
因而,理性的西方园林具有以上所述特点,并创造了对技术要求很高的恢弘的喷泉艺术。
将大型喷泉作为构图中心,控制全园,他们建造园林是为了寻欢作乐,享受生活。
黑格尔曾经说过:“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
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
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
园林设计把建筑设计的手法、原则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下面我就以勒诺特尔式园林代表作——凡尔赛宫为例来表达一下我的看法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
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西方园林史论文
唯理至上与“伟大风格”——浅谈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摘要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17世纪下半叶臻于成熟,是法国人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断创新而达到的巅峰。
她是唯理至上与路易十四“伟大风格”的完美融合,是规则式园林发展的最高峰;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法兰西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她以独特的魅力折服了世人,巍然屹立于世界园林之中。
本文将简要说明法国文艺复兴园林以及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沃勒维贡特庄园和凡尔赛宫苑重点论述成熟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关键词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理性伟大风格当文艺复兴的触角还未延伸至法兰西大地,法国园林还处于寺院或贵族庄园高大的墙垣及壕沟之中,规模狭小、空间封闭、形式简单、植物材料单调。
但用来分隔空间、美化庭院的植物造型艺术已十分流行。
当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浪潮蔓延至整个欧洲,欧洲各国的园林也受到了意大利园林潜移默化的影响。
法国也不例外。
当15世纪的法国人亲眼目睹意大利园林的壮观华美时,不禁感叹:“园中充满了新奇美好的东西,如果有亚当和夏娃,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了。
”这激起了法国人赴意大利学习的热情,崇尚创新精神的法国人汲取意大利园林的精髓,并结合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加以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属于法兰西民族的园林。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对法国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造园要素和手法上。
第一,园中建筑元素的装饰作用收到重视,由建筑师设计的石作代替了过去由园丁制作的木格子小品;第二,园中出现了图案尚比较简洁的模纹花坛;第三,出现了意大利园林中常见的洞府、壁龛。
到了16世纪中叶,随着意大利园林的成熟,它对法国园林的影响扩展到了园林的布局上:将花园和府邸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将二者割裂开来。
自16世纪下半叶起,在意大利园林的深刻影响下,并经过法国造园师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法国园林稳步成长着。
此时,意大利的造园手法已被运用得很娴熟,如何充分体现本民族特有的元素成为法国造园师们探索的方向。
到了16世纪末,出现了一批倡导园林艺术更新的造园先驱,使法国园林逐渐进入到古典主义时期。
东西方园林鉴赏论文1000字
东西方园林鉴赏论文1000字一、背景1. 地理:地形起伏,河流密布,森林稀少,以牧场为主的园林景观。
2. 园林发展:18世纪前,英国发展规则式园林,受他国影响很大——而后发展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达到鼎盛期,影响甚大。
二、英国规则式园林英国规则式园林:汉普顿宫苑、墨尔本庄园、牛津大学植物园(英国最早的植物园)、农萨其宫苑(16世纪英国规模最大、最富丽堂皇的宫殿)汉普顿宫苑:都铎王朝时期最重要的宫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此之前英国并无郊外的大型庄园。
分为实用园、游乐园两部分。
密园一端连接的池园是园中现存最古老的庭院。
乔治·伦敦和亨利·怀斯是英国规则式风景园时期最重要的设计师,两人是墨尔本庄园的设计者。
英国规则式园林特征:(简答&论述)1. 未能形成自己的造园风格,未能反映英国本土景观特征和文化内涵。
受他国的影响:①意大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园林水景、绿色雕刻、植物迷宫、柑橘园捣得运用上。
②法国勒诺特尔的影响——出现追求宏伟壮观的造园倾向。
影响较小。
③荷兰园林的影响——更精巧细致。
2. 英国式的处理手法:①主要体现在局部构图和造园要素上。
结园、花坛、草坪中的园路都是设计重点。
②手法的革新;对花卉装饰的运用。
③园林建筑小品:回廊、园亭、日晷、门柱等。
三、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成因:(简答&论述)①哲学思想的转变:出现牛顿宇宙观和洛克经验主义,促使启蒙运动中产生自然主义,为自然式园林奠定了美学基础。
②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古典主义园林遭到抛弃,出现新型资产阶级整治庄园。
③民族主义艺术观:光荣革命后,英国造园家努力摆脱他国影响,寻找英国自身的园林特点。
④社会经济的影响:圈地运动导致乡村风貌改观。
因航海造船、修缮房屋缺树,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运动,兴起园艺热潮。
英国自然条件丘陵为主,无法形成古典主义大轴线,气候利于植物生长,而整形式园林养护费用高。
⑤回归自然的思想:人们认为幸福就蕴含在自然框架之中。
外国园林发展史
JIU JIANG UNIVERSITY课程论文(设计)题目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英文题目European garden to the world the influence of the garden院系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专业园林工程技术姓名钟世明年级B0971指导教师孙英二零一一年六月摘要:欧洲作为一个当今世界高度文明和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不论是在哪个方面,当然无可非议也包括景观设计方面。
欧洲园林主要依附于欧洲特有的历史、精神和文化。
故此,特地从其历史精神和文化这些根源讲述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
欧洲园林主要影响方面包括: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犹太教和基督教文化,拜占庭文明,欧洲文艺复兴,以及欧洲哲学、美学和文学的多元化。
关键词:欧洲园林欧洲历史文明世界园林Abstract::Europe as a highly civilized world, and one of the areas highly developed,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world is enormous, both in which, of course, also includes landscape design is beyond reproach.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unique landscape of Europe European history, spirit and culture. The main impact include: the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 and Roman civilizations, Jewish and Christian culture, Byzantine civilization, the European Renaissance, and European philosophy,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diversity.Keywords:European Landscape European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World Garden目录前言 (4)1、古希腊时期园林 (4)1.1古希腊园林的特点 (4)1.2 古希腊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 (4)2、古罗马时期园林 (4)2.1古罗马园林的特色 (4)2.2 古罗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 (5)3、犹太教和基督教 (5)3.1犹太教和基督教在欧洲园林的体现 (5)3.2犹太教和基督教文化对世界园林的影响 (6)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园林 (6)4.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园林的特色 (6)4.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 (7)5、欧洲哲学、美学和文学的多元化 (7)5.1多元化的特点以及在欧洲园林中的表现 (7)5.2多元化对世界园林的影响 (8)结论 (8)参考文献 (9)前言:欧洲园林,作为世界园林的主要风格系统之一,其有很多方面是值得学习的,这里从其文化精神方面讲述欧洲园林,是为了更加深刻形象地讲述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同时更加生动地把欧洲园林刻在心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式风景园的如画性【摘要】:本文通过对18世纪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中如画园林的介绍与分析,从而准确聚焦18世纪英国园林,跨越时间与空间,解读18世纪英国的如画园林。
【关键词】:自然风景园;如画式;风景画;如画性【正文】:1.如画式的产生在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突出自然美的发展进程中,“如画式”成为一个重要的园林景观概念, 并在18世纪后期由英国传向了欧洲更多国家。
在园林艺术的传播中,“如画式”意味着人们对成熟的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一般理解,也表明着同风景画相关的造园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但从历史情况看,它的含义很难一言以蔽之, 应注重它所在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它在实践进程中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对它加以理解。
Picturesque一词源于意大利语Pittoresco,原指意大利一种同雕版绘画相关的绘画技术, 17世纪其与自然景观之间有了密切联系,意味着其更直接地在绘画中模仿和描绘自然。
Picturesque在法国传播时被演化成Pittoresque , 代表风景画技法。
17世纪晚期传到英国,由风景画到景观创造, 并伴随着“远离传统”等含义,成为现在的Picturesque同英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汉语译为“如画式”,其经历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自16世纪末以来,以培根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哲学成为英国哲学发展的主流。
经验哲学否定理性思维的至高无上,强调感官体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
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领域,它反对古典主义的几何数理教条,促进了审美变革中的自然美意识,肯定了人类浪漫情怀在艺术中的价值。
另一方面,在新兴资产阶级迅速成长中, 规则式园林艺术成为旧社会形态的体现者。
其在审美体验和生活环境中追求自然美, 逐渐成了时代先进意识的体现。
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 著名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将基督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 走向18世纪的英国园林艺术逐渐要求摆脱几何教条的束缚,向大自然的自由绚丽开放。
在英国园林艺术的变革中,借鉴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中国园林意趣的传入, 在英国人对其具体手法的了解尚且模糊时,就促进了自然“曲线”原则的建立。
而源自意大利的风景画艺术在英国的广泛流行,导致许多人借助画家曾在画框中展现的优美景观关系来欣赏自然, 并启发环境艺术实践,直接促成了英国园林中的如画式意向。
2.如画式的发展“园林如画”的出现可以说是艺术史上园林首次作为视觉和造型艺术与诗、画的并列。
这个汇集了诗、画和园林三种姊妹艺术的造园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则:一、如画园林中必须包含对史诗或神话故事的隐喻以激发参观者的想像。
也就是说,事件和人物的出场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二、遵循风景画的构图原则以绘画艺术的方式创作园林: 一方面园林风景就像画布上的一幅画如诗如画;另一方面, 建成的园林风景也为画家和诗人的新创作提供了灵感,入诗入画。
对这种理论的首次通俗的表达是在约瑟夫·艾迪生的刊物( 旁观者》上。
当时,艾迪生在洛克的文章《漫谈人类认识》的启发下于1712年发表了题为《想像之乐趣》的系列文章。
艾迪生积极地倡导园林,诗与画的并列“不想在艺术与自然之间,可见形式的描画与可见形式的叙述之间,或者甚至在艺术的不同分支之间造成任何区别。
”在其第一篇文章的第六段中就写到可爱的景色,不管是在哪儿自然界、绘画或诗歌里。
”艾迪生和另外一位如画倡导者亚历山大·波普经常在他们的园林设计的讨论中引入绘画艺术。
他们认为风景主题绘画的再现模式倾向于园林设计的模式。
艾迪生热衷于荷兰的风景画认为如画园林的风格应该完全不同于当时园林严密的几何学,并要求他的读者根据风景画来思考园林。
波普也强烈要求将绘画作为实践景观设计的典范。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凡园皆画”。
波普以自己主持建造的自有园特威克纳姆花园(Twickenham)为例,论证了绘画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合理模式的观点。
艾迪生也认为, 即便是农民的玉米地,如果很好地处理草地和作物的边界以及利用树木和篱笆装点,庄园一样可以具有如画般的美景。
可以看到, 在园林艺术走向自然之初,人们在欣赏景观时, 很快就利用从风景画艺术特质中得到的启示,提倡自然式园林布局借助于画面效果中的事物体量、色彩、远近、明暗等组织关系, 并以此把景观要素扩大到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植被与地貌,它们的适当组织就可能构成充满自然情趣的园景。
不过,18世纪早期英国的造园实践还不具备今天常就历史风格而论的Picturesque garden“如画式”园林的意义。
18世纪上半叶20年代后,英国君主立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稳步发展,而官场矛盾、商场竞争、新贵的地位、对自然环境的崇尚等等, 种种因素使优美的乡居环境进一步成为抒发情感、展示地位,或休闲隐逸的重要场所, 承载着复杂的文化意义,导致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迅速发展, 并确立了“如画式”园林的一种基本风格含义。
画家出身的威廉·肯特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园林设计师, 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波普和艾迪生思想的积极实践者, 他较早领略了园林景观同风景画面之间可能的对应关系, 依靠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优美的风景画作品, 并借助画面景观的启示, 去对园林进行改造和加工。
他以法国画家克洛德·洛兰和普桑的罗马郊区写实风景画为蓝本来构景造园, 着重处理特定的场景。
他在各个主要观赏位置上, 按照透视和光影关系, 以树团、浓阴和水体等丰富景物层次为背景使设计既有体量、质感、色彩对比, 也有光影、景深变化, 让游人感受到优美的画面, 同时,洛兰等人的风景画在郊野风光中常有古老、凋零的庙宇、城堡、石桥、修道院等历史遗迹。
这类景观被肯特用做点景主题, 以人文要素的介入, 呈现带有一丝怀古忧伤的丰富与优雅。
肯特借鉴风景画设计的维纳斯峡谷肯特的手法赢得了许多追随者,18世纪中叶的斯托海德园(Stourhead Garden)就是其中的一例。
这座名闻遐迩的园林散落着仿照希腊和罗马的建筑, 著名画家兼建筑师亨利·弗立特克劳福特担任设计工作。
该园汇聚了风景画艺术和园主在视觉印象、文学敏感性和渊博的古代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兴趣, 英国著名造园理论及评论家沃尔普称赞它是“世上如画式园林的极品之一”。
斯托海德园照片肯特及其追随者的作品把风景画同园林景观较直接地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给了如画式园林一个相对直白的解释。
这种景观创作带来了一种突出古典文化氛围的自然美,其局限性是经常呈现对特定绘画景观的借鉴甚至模仿, 园林画面风格仍略显单一。
进入18世纪下半叶,英国自然式园林呈现了两种发展方向, 并引起对园林艺术中“如画式”景观特性的争论。
兰斯洛特·布朗是肯特的学生,也是继他之后英国园林届的权威。
他珍视英国牧歌般的乡村风光, 主张从宏观角度入手,还园景一个简洁的自然状态, 在景观视野中否定人为痕迹, 甚至排斥建筑,使园林呈现绿野开阔的场面。
沃尔普很欣赏布朗的园林,并大力赞扬布朗取消围墙和创造开阔疏朗的园林空间的手法,称赞他的园林能使人“如在连续的画中穿行”。
布朗设计的园林在这一历史阶段,英国风景画已颇具成就,并且更多地向结合人物、以风景为主要画面表达人类面对自然的各种感受与情绪的创作方向发展。
同时,异国文化,包括中国园林艺术的细节也越来越多地为人所熟知。
沈斯东、钱伯斯等人与布朗相对的造园风格相应脱颖而出。
布朗的园林虽然得到了沃尔普的称赞,但是很多其他学者确认为布朗的园林缺乏装点而空旷苍白无味,缺少如画的成分。
布朗的园林顺另“如画式”从另一个角度简单地代表“自然式”,而沈斯东、钱伯斯等人是强调以绘画为基础或体现要素的多变性与联系。
沈斯东强调, 园林应该是一种同绘画相似的设计创作, 其应注重自然和人文意趣的多样性。
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园林应该“包含有足够的用来在画布上绘画所需要的变化”,“风景园林应该有足够的多样性, 犹如在画布上形成的一幅图画。
”为更好地表明他的观点, 他对自己的李骚斯(The Leasowes)园林进行了改造设计:设置环形的连续游线, 在强化地形起伏中, 使人感受自然景观的不断变化;在利用废墟残垣等烘托园林气氛的同时, 沿途布置石凳、碑、瓮等小品景观, 并通过诗文题铭来点化景观的“灵魂”。
这些手法令李骚斯充满了多样化的情趣,人们在自然多变的美景中,还体验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诗画意境。
可见,沈斯东为园林艺术的发展带了更加多样变化的景观要素, 画面具有同质和异质的连续与交融,展现出一种对立于布朗园林, 并比肯特园林更富动感情趣的如画式景象。
沈斯东设计的李骚斯园林空间钱伯斯年轻时曾到过中国广州,他在英国建筑史上最著名的成就,就是提倡并尝试建设“中国园林”。
钱伯斯认为, 布朗的园林与普通的田园没有什么区别, 景观创造应借鉴中国园林艺术的优点, 向怡悦、奇幻和惊异的方向发展,注重园林画面的“意境”。
他说:“中国的造园师如同欧洲的画家,从天然风景中收集最好的东西,不但将它们区分, 使得充分表现, 而且努力将它们作为整体而配合起来,使它们美观动人。
”他强调园林要注重树木花卉色彩的搭配, 使园林景观不但多样, 且四时有景。
在许多园林作品中, 他借鉴中国文人的庭园布局观念, 模仿中国园林中建筑、花木、假山、洞穴有机结合的手法, 创造奇幻的画境。
他还主张园林建筑应多样化, 仅在其主持建造的王室邱园中, 便搜集了中国塔、伊斯兰清真寺等大量异国建筑图片。
邱园中的中国塔钱伯斯的“如画”借鉴了中国园林的意境和手法,从构景、视觉、感情、心灵感受等角度,深化了园林画面的“境界”,以丰富多姿的景观效果带来奇妙的格调和文化气息。
以他为代表的造园实践经验, 在英国自然风景园向欧洲其他国家的传播中,引起了流行一时的中国热。
异国建筑也吻合人们的猎奇心理, 使欧洲园景一度大量呈现异国情调。
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引发新的矛盾,资本主义兴起,造成了人的精神失落,物欲横流,道德沦丧,初心丧失,人类之间逐渐变得不平等。
在这种背景之下,一种悲观主义的“文明退步论”提出了,号召人们拒绝理性,回归自然。
卢梭等人酷爱未经人力介入的自然,强调原始的人类情感, 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
在工业化初期的烟云笼罩下, 怀恋自然的人们认为, 在艺术中, 面对真正的大自然才是最重要的。
著名艺术评论家吉尔平声称, “没有自然的蛮荒和粗犷, 园林是绝不可能如画的”,自然荒野中奇特多变的枯木、断崖、石矶等,才具备“适于作为绘画对象的视觉品质”。
这样的文化环境, 使“如画式”的进一步发展更注重对大自然做原始的诠释, 使荒凉的山野、裸露的岩石、幽深的山洞以及残迹斑斑的断碣残垣成为园林景观的主体, 产生自然的震撼力, 引起人们敬畏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