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实验三频率调制与解调
![实验三频率调制与解调](https://img.taocdn.com/s3/m/e75ede156c175f0e7cd137d2.png)
实验三频率调制与解调一、实验目的1、理解频率调制的定义及调频波的实质;2、了解如何用电压控制振荡器(VCO)产生调频信号;3、了解两种调频波解调的方法,即用锁相环路PLL (Phase lock loop)来鉴频和用脉冲计数式鉴频。
二、实验原理调频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s FM(t)=Acos[ωc t+K f∫m(t)dt]式中,K f为频偏常数(调制常数),表示调频器的调制灵敏度,单位为rad/(V·s)。
调频信号的最大频率偏移:ΔωFM=K f∣m(t)∣max调频信号的最大相位偏移(又称调频指数):βFM=ΔθFM= K f∣∫m(t) dt∣max直接产生调频信号的方法之一是设计一个振荡器,使它的振荡频率随输入电压而变。
当输入电压为0时(或没有输入信号时),振荡器产生一频率为f c的正弦波,可看着载波信号。
当输入基带信号的电压变化时,该振荡频率作相应变化。
称这样的振荡器为电压控制振荡器(V 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用VCO产生FM信号的原理如图3-1(a)所示。
图3-1(b)显示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的FM信号波形。
(a) (b)图3-1 用VCO产生FM信号的原理及波形图FM信号的解调有很多种方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过零检测法,其原理如图3-2所示。
FM信号经限幅产生矩形波序列,触发脉冲信号发生器,产生与频率变化相对应的脉冲序列。
这个序列代表了调频波的过零点,也就包含了基带信号的信息,经低通滤波后可还原基带信号。
图3-2 过零检测器图3-3所示为一加到过零检测器输入端的FM信号,和对应的脉冲序列产生器的输出波形。
图3-3 FM波形及对应脉冲序列三、实验设备1、主机TIMS-301F2、TIMS基本插入模块(1)TIMS-148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2)TIMS-155双脉冲信号产生(Twin Pulse Generator)(3)TIMS-156共享模块(Utilities)(4)TIMS-157电压控制振荡器(VCO)3、计算机4、Pico虚拟仪器四、实验步骤1、将VCO的频率选择置于“L0”状态,此时VCO的输出频率为800Hz ~17kHz。
普通调制解调实验报告(3篇)
![普通调制解调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19584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c.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普通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模拟调制和解调的基本方法。
3. 学习调制解调设备的使用和调试方法。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调制解调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通信技术。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如下:1. 模拟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拟调制。
模拟调制分为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三种。
2. 数字调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
数字调制分为调幅键控(ASK)、调频键控(FSK)和调相键控(PSK)三种。
3. 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解调分为模拟解调和数字解调。
三、实验器材1. 模拟调制解调设备:调幅(AM)、调频(FM)、调相(PM)调制器和解调器。
2. 数字调制解调设备:调幅键控(ASK)、调频键控(FSK)、调相键控(PSK)调制器和解调器。
3. 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4. 示波器:观察调制解调信号波形。
5. 连接线:连接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1. 调制实验(1)调幅(AM)调制实验1)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接入AM调制器。
2)调整调制器的调制频率和调制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调制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2)调频(FM)调制实验1)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接入FM调制器。
2)调整调制器的调制频率和调制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调制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3)调相(PM)调制实验1)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接入PM调制器。
2)调整调制器的调制频率和调制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调制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2. 解调实验(1)调幅(AM)解调实验1)将调制信号接入AM解调器。
2)调整解调器的解调频率和解调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解调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高频电子线路》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cc320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2.png)
《高频电子线路》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项目名称:频率调制与解调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学习频率调制与解调的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和调试方法,学习用锁相环电路实现频率调制、斜率鉴频实现调频信号的解调的设计方法,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实验。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实验原理所谓调制,就是用一个信号(原信号也称调制信号)去控制另一个信号(载波信号)的某个参量,从而产生已调制信号,解调则是相反的过程,即从已调制信号中恢复出原信号。
根据所控制的信号参量的不同,调制可分为:调幅,使载波的幅度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调制方式。
调频,使载波的瞬时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而变,而幅度保持不变的调制方式。
调相,利用原始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相位。
这三种调制方式的实质都是对原始信号进行频谱搬移,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需要的较高频带上,从而满足信号传输的需要。
2、实验内容(1)设计实现中心频率为100kHz的调频信号发生器。
绘出电路原理图,采用锁相调频的方式,给出仿真结果图。
(2)对产生的调频信号,采用斜率鉴器进行鉴频,设计失谐网络和包络检波器,绘出电路图,给出仿真结果图。
三、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Multisim仿真软件、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电源。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采用锁相环路实现调频信号,调频信号的中心频率为100kHz。
2、对调频信号进行解调,采用斜率鉴器,对调频信号进行解调。
将AD741输出的100kHz 的调频信号加到电容C7与地之间,设计失谐网络和包络检波器。
C21nFR65kΩR550ΩC71µF L11.2mHU2AD741CH3247651U3AD741CH3247651R131kΩR141kΩR152kΩR164kΩD21N4150D31N4150V712VV812VC81µFXSC1A BExt Trig++__+_C3160nFR810kΩR71kΩR111kΩR121kΩC4160nFC510µF C9160nF4、分析说明U2、U3、D2、D3的作用。
《高频实验》实验六 频率调制与解调
![《高频实验》实验六 频率调制与解调](https://img.taocdn.com/s3/m/64c81feb172ded630b1cb615.png)
实验六频率调制与解调一、实验目的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电路的原理。
2.掌握集成电路频率解调器的基本原理。
3.了解调频器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4.掌握MC3361用于频率解调的调试方法。
5.掌握调频与解调系统的联测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2.观察调频波波形3.观察调制信号振幅对频偏的影响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三、基本原理: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
其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常采用变容二极管实现调频。
该调频电路即为实验三所做振荡器电路,将S2置于“1”为Lc振荡电路,从J1处加入调制信号,改变变容二极管反向电压即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从而改变振荡器频率。
R1,R 3和VR1为变容二极管提供静态时的反向直流偏置电压。
实验电路见图6-l。
图6—1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图6—2 MC3361构成鉴频电路解调电路如图6-2所示,它主要完成二次混频和鉴频。
MC3361广泛用于通信机中完成接收功能,用于解调窄带调频信号,功耗低。
它的内部包含振荡、混频、相移、鉴频、有源滤波、噪声抑制、静噪等功能电路。
该电路工作电压为十5V。
通常输入信号频率为10.7MHZ,内部振荡信号为10.245MHZ。
本实验电路中根据前端电路信号频率,将输入信号频率定为6.455MHZ,内部振荡频率为6MHZ,二次混频信号仍为455KHZ。
集成块16脚为高频6.455MHZ信号输入端。
通过内部混频电路与6MHZ本振信号差拍出455KHZ中频信号由3脚输出,该信号经过FLI陶瓷滤波器(455KHZ)输出455KHZ中频信号并经5脚送到集成电路内部限幅、鉴频、滤波。
MC3361的鉴频采用如图6-3所示的乘积型相位鉴频器,其中的相移网络部份由MC3361的8脚引出在组件外部(由CP4移相器)完成。
图6—3 乘积型相位鉴频器C54、R62、C58、R63、R58与集成电路内的运算放大器组成有源滤波器。
实验六_频率调制与解调
![实验六_频率调制与解调](https://img.taocdn.com/s3/m/2a260f73a98271fe910ef94d.png)
实验六频率调制与解调陈建151180013(一)频率调制三、实验电路及原理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在实验箱主板上插上变容二极管调频模块与相位鉴频模块,按下变容管调频模块电源开关,此时变容二极管调频模块电源指标灯点亮。
2 .静态调制特性测量输入端先不接音频信号,将示波器接到调频器单元的6TP02,调整6W2使输出幅度最大。
将频率计接到调频输出(6P02),用万用表测量6TP03点电位值,按表所给的电压值调节电位器6W1,使6TP03点电位在1-9.5V范围内变化,并把相应的频率值填入表。
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V12p01 1.2 1.5 1.8 2.2 2.8 3.4456789.5 Fo/MHz31.532.333.033.834.835.836.737.938.939.940.641.6画出图像如下图所示:但是可以近似为线性,斜率为1.21MHz/V。
这代表了该调频器件的调频灵敏度Kf。
3.宽带调频和窄带调频的观察将被调制信号的幅度调为500mV时,此时信号频带宽度约为1MHz,相对于中心频率30MHz来说属于窄带调频,频谱分布如下。
然后将被调制信号的幅度设为5V,此时信号宽度约为10MHz,相对于中心频率30MHz来说属于宽带调频,频谱分布如下。
五、实验思考由右图可知,反偏压越大,则电容越小。
反偏压可以由电位器12W01 来调节,因此电位器12W01 可以调节 C 的大小。
3.解释接上被调制信号后中心频率的跳变。
这个问题是由于在被调制信号的输入端的耦合电容是电解电容,当加上信号后,该电容处于反偏状态,会有一定的漏电流,所以会导致变容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中心频率的跳变。
当把电解电容换成普通电容之后,该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亲手换了试的)(二)调频信号的解调三.实验原理四.实验电路五.实验内容和结果1.找到调频中心点中心点在10.7MHz左右,为了具体测出中心点,采用的方法如下:输入信号使用信号源产生的调频波,调制频率是1kHz,频偏是120KHz(这个需要试到足够大的值),改变载波的频率,知道在某个点输出波形没有明显失真为止,最后得到的结果是10.4kHz左右。
频率调制实验报告
![频率调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5dda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3.png)
频率调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频率调制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频率调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频率调制是指在信号调制过程中,改变信号的频率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调制。
频率调制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远距离传输的载波信号,常见的应用包括调频广播、调频电视、无线电通信等领域。
频率调制的主要实现方式包括调频调制(FM)和相移键控调制(PM)。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示波器2. 音频信号发生器3. 频率调制解调实验箱4. 连接线5. 电源线四、实验步骤:1. 将音频信号发生器与调频解调实验箱相连,并接通电源;2. 在音频信号发生器上输入一个正弦波载频率的模拟信号;3. 在频率调制解调实验箱上进行频率调制的调节,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4. 调节调频解调实验箱的解调部分,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5. 分析实验结果,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实现了对模拟信号的频率调制,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频率调制可以改变信号的频率特性,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和调制。
通过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我们可以验证频率调制的有效性,并进一步了解频率调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频率调制的实际操作,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频率调制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结果也验证了频率调制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将深入探讨频率调制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感受到了实验操作的乐趣和挑战,同时也认识到了频率调制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深化对频率调制的理解,努力创新和应用,为通信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频率调制实验的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频率调制电路实验报告
![频率调制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ab221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9.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频率调制(FM)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 熟悉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的操作和常用仪器。
4. 通过实验验证频率调制电路的性能指标。
二、实验原理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FM)是一种通过改变载波频率来传输信息的调制方式。
在FM调制过程中,载波的频率会根据调制信号的幅度而变化,而载波的幅度保持不变。
常用的调频电路有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电压控制振荡器(VCO)调频电路等。
本实验采用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其基本原理如下:1. 调制信号与本振信号经过调制器进行调制,得到调频信号。
2. 调频信号通过变容二极管,其电容值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改变谐振频率。
3. 调频信号通过滤波器滤波,得到稳定的调频信号。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2. 双踪示波器3. 频率计4. 变容二极管5. 滤波器6. 调制信号发生器7. 本振信号发生器四、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原理图搭建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
2. 将调制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接入调制器,调节调制信号幅度和频率。
3. 将本振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接入变容二极管,调节本振信号频率。
4. 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器输出信号波形,分析调频效果。
5. 使用频率计测量调频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计算调频指数。
6. 使用滤波器对调频信号进行滤波,观察滤波效果。
7. 改变调制信号幅度和频率,观察调频效果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信号幅度为1Vpp,频率为1kHz时,调频信号波形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调频效果较好,调频指数约为10。
图1 调频信号波形2. 本振信号频率为10MHz时,调频信号频率变化范围为9.9MHz至10.1MHz,调频指数约为0.2。
图2 调频信号频率变化范围3. 使用滤波器对调频信号进行滤波,滤波后信号波形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滤波效果较好,信号较为稳定。
图3 滤波后信号波形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1)
![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1)](https://img.taocdn.com/s3/m/a64a8802cc175527072208b9.png)
1.熟悉LM566单片集成电路的组成和应用。
2.掌握用LM566单片集成电路实现频率调制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的基本概念。
4.掌握用LM565单片集成电路实现频率解调的原理,并熟悉其方法。
5.了解正弦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
6.了解方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
二、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LM566单片集成压控振荡器• LM566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工作原理• LM565单片集成锁相环• LM565组成的频率解调器工作原理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万用表•双踪示波器• 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低频函数发生器(用作调制信号源)•实验板5(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单元)三、实验内容1.定时元件R T、C T对LM566集成电路调频器工作的影响。
2.输入调制信号为直流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
3.输入调制信号为正弦波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4.输入调制信号为方波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
5.无输入信号时(自激振荡产生)的输出方波观测。
6.正弦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
7.方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⑴在箱体右下方插上实验板5。
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箱体上±12V、±5V电源指示灯点亮。
⑵把实验板5上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单元右上方的电源开关(K5)拨到ON位置,就接通了±5V电源(相应指示灯亮),即可开始实验。
2.观察R T、C T对频率的影响(R T = R3+W l、C T = C1)⑴实验准备① K4置ON位置,从而C1连接到566的管脚⑦上;②开关K3接通,K1、K2断开,从而W2和C2连接到566的管脚⑤上;③调W2使V5=3.5V(用万用表监测开关K3下面的测试点);④将OUT1端接至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的INPUT COUNTER来测频率。
⑵改变W1并观察输出方波信号频率,记录当W1为最小、最大(相应地R T为最小、最大)时的输出频率,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给定:R3 =3kΩ,W1=1kΩ,C1=2200pF。
频率调制实验报告
![频率调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34d9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c.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频率调制的原理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 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
3. 学习使用示波器和频率计等仪器对调频信号进行观测和分析。
4. 熟悉调频信号的解调过程。
二、实验原理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简称FM)是一种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递信息的调制方式。
在频率调制中,调制信号(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调频信号。
调频信号的特点是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而幅度保持不变。
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是一种常用的调频电路,其工作原理如下:1. 调制信号通过电容C1加到变容二极管D1的结电容上,改变结电容C1的大小。
2. 变容二极管D1的结电容C1与外部LC振荡回路构成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0由LC振荡回路的参数决定。
3. 当调制信号加到变容二极管D1上时,结电容C1的变化导致谐振频率f0的变化,从而实现频率调制。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变容二极管调频器实验装置2. 示波器3. 频率计4. 信号发生器5. 调制信号发生器6. 信号源四、实验步骤1. 搭建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电路:根据实验装置提供的设计图,连接变容二极管D1、电容C1、LC振荡回路等元件,并接入信号源。
2. 调节电路参数:调整LC振荡回路的参数,使谐振频率f0与信号源频率f0'相等。
3. 观察调频信号: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和调频信号的波形,分析调频信号的特点。
4. 测量调频信号频率:使用频率计测量调频信号的频率,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5. 解调调频信号:使用调制信号发生器产生与调制信号频率相同的本振信号,通过解调电路将调频信号还原为调制信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频信号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调频信号的波形呈正弦波形,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2. 调频信号频率:使用频率计测量调频信号的频率,结果显示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符合理论预期。
3. 解调信号波形:通过解调电路将调频信号还原为调制信号,解调信号的波形与原始调制信号基本一致。
频率调制实验报告分析
![频率调制实验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1b3a7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00.png)
一、实验背景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简称FM)是一种常见的信号调制方式,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息。
与幅度调制相比,频率调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音质好等优点。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频率调制实验电路,验证频率调制的基本原理,并分析其性能。
二、实验目的1. 熟悉频率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频率调制实验电路的搭建和调试;3. 分析频率调制实验结果,了解其性能特点。
三、实验原理频率调制的基本原理是:将信息信号(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调制,使载波信号的频率随信息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中,我们采用变容二极管作为调制器,通过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来控制载波的频率。
四、实验器材1. 变容二极管;2. 高频信号发生器;3. 低频信号发生器;4. 频率计;5. 示波器;6. 频率调制实验电路板;7. 连接线等。
五、实验步骤1. 搭建频率调制实验电路,包括变容二极管调制器、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等;2.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输入变容二极管调制器,改变电容值,观察载波信号的频率变化;3. 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入高频信号发生器,观察调制信号的频率变化;4. 使用频率计测量调制信号的频率,分析其调制特性;5. 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的波形,分析其波形特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时,载波信号的频率发生相应变化。
随着电容值的增大,载波频率降低;随着电容值的减小,载波频率升高。
这符合频率调制的基本原理。
2. 频率特性分析实验中,我们测量了调制信号的频率。
结果表明,调制信号的频率变化与输入的低频信号成线性关系,即调制信号的频率变化量与低频信号幅度成正比。
这说明频率调制具有较好的线性特性。
3. 波形特性分析实验中,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了调制信号的波形。
结果表明,调制信号的波形较为稳定,无明显失真。
这说明频率调制具有较好的波形特性。
4. 抗干扰能力分析与幅度调制相比,频率调制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频率调制实验报告
![频率调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f9a4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8.png)
频率调制实验报告1 引言1.1 实验背景及意义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简称FM)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调制方式,在无线通信、广播、雷达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与幅度调制相比,频率调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号带宽宽、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频率调制技术在数字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频率调制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频率调制的基本原理,掌握频率调制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1.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加深对频率调制原理的理解,掌握频率调制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方法;2.学习使用相关实验设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频率调制信号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1.3 实验原理频率调制是一种基于载波频率变化的调制方法。
在频率调制过程中,载波的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幅值变化而变化,而载波的幅度保持不变。
频率调制信号的表达式为:[ s(t) = A_c (2f_c t + f _{0}^{t} m()d) ]其中,( A_c ) 表示载波幅度,( f_c ) 表示载波频率,( f ) 表示调制指数,( m(t) ) 表示调制信号。
频率调制的关键参数包括调制指数、信号带宽、频偏等。
调制指数是衡量频率调制程度的参数,其值越大,频率调制效果越明显。
信号带宽与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成分有关,一般来说,频率调制信号的带宽较宽。
频偏是指载波频率变化的最大值,它决定了频率调制信号的传输距离和抗干扰能力。
本实验将围绕频率调制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探讨频率调制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过程。
2 实验设备与仪器2.1 实验设备频率调制实验所需的主要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器、示波器和频率调制器。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稳定的原始信号,频率计数器用于精确测量信号的频率,示波器用于观察信号的波形,频率调制器则负责对信号进行频率调制。
高频_频率调制实验报告
![高频_频率调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ed334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f.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频率调制的原理,掌握频率调制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频率调制信号的特性。
3. 学习使用频率调制器,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4. 掌握频率调制信号解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简称FM)是一种利用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来控制载波信号的频率,使其按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行变化的调制方式。
频率调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音质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广播、通信等领域。
在频率调制中,调制信号称为调制信号(Modulating Signal),载波信号称为载波(Carrier Signal)。
调制信号的频率称为调制频率(Modulating Frequency),载波的频率称为载波频率(Carrier Frequency)。
频率调制的原理可以表示为:\[ f_c(t) = f_{c0} + k_m \cdot u_m(t) \]其中,\( f_c(t) \)为调制后的频率,\( f_{c0} \)为载波频率,\( k_m \)为调制系数,\( u_m(t) \)为调制信号。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频率调制器2. 高频信号发生器3. 低频信号发生器4. 示波器5. 频率计6. 双踪示波器7. 万用表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仪器,确保各仪器工作正常。
(2)设置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 f_{c0} \)的载波信号。
(3)设置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调制信号。
2. 频率调制实验(1)将载波信号输入频率调制器,调节调制系数\( k_m \),观察调制后的频率调制信号。
(2)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的波形,记录调制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
(3)使用频率计测量调制信号的频率,记录频率变化范围。
3. 频率调制信号解调实验(1)将频率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
(2)使用示波器观察解调信号的波形,记录解调信号的波形。
(3)使用示波器观察解调信号的频率,记录解调信号的频率。
调频和解跳实验报告
![调频和解跳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a3dc8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6.png)
调频和解跳实验报告1. 引言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 FM)是一种常见的调制方式,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传输原始信号。
解跳(De-Emphasis)是FM调频和解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用于恢复原始信号。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调频和解跳的原理,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2. 实验设备与方法2.1 实验设备本实验所需设备如下:- 信号发生器- 调频解调示波器- 音频音响- 高频调谐器2.2 实验方法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调频和解跳。
2.2.1 调频1.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至调频解调示波器的输入端。
2.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波形和频率。
3. 打开音频音响,并调节适当音量。
4. 将调频解调示波器的输出连接至音频音响输入端。
5.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音响输出是否能够听到声音。
2.2.2 解跳1. 将高频调谐器连接至调频解调示波器的输出端。
2. 通过高频调谐器调节解调示波器的输出频率。
3. 观察音响输出是否能够听到清晰的声音。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调频实验结果经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调频信号的产生。
音频音响能够发出相应的声音,声音的音量和音调随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变化而变化。
这验证了调频的基本原理,即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传输原始信号。
3.2 解跳实验结果通过高频调谐器的调节,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解跳效果的改善。
在初始状态下,音响输出的声音可能会出现跳变或者啸叫的现象。
随着高频调谐器的调节,音响输出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跳变和啸叫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这说明解跳过程起到了恢复原始信号的作用。
4. 实验讨论本实验的结果验证了调频和解跳的基本原理,并且证明了这两个过程对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对调频和解跳效果的影响。
例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范围、音频音响的输入灵敏度、高频调谐器的精度等。
在实际调频广播和解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干扰、衰减、失真等问题。
调制解调实验报告
![调制解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c8b54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4.png)
调制解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调制解调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的调制解调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对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和处理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一)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是将原始的基带信号(如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信号上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使信号能够在信道中有效地传输,并且便于在接收端进行恢复和解调。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在幅度调制中,载波信号的幅度随着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在标准的 AM 调制中,载波信号的幅度与基带信号成正比。
频率调制是根据基带信号的幅度变化来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
而相位调制则是通过基带信号的变化来调整载波信号的相位。
(二)解调的基本原理解调是从已调制信号中恢复出原始基带信号的过程。
对于不同的调制方式,有相应的解调方法。
对于 AM 调制,常见的解调方法有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
包络检波利用二极管等元件对已调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从而得到原始信号的包络。
同步检波则需要一个与发送端载波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信号,通过相乘和低通滤波来恢复原始信号。
在FM 解调中,通常采用鉴频器来将频率的变化转换为幅度的变化,然后通过后续的处理恢复出原始信号。
三、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1、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方波等信号作为基带信号和载波信号。
2、示波器:用于观察和测量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度等参数。
3、调制解调实验箱:集成了调制解调电路和相关的功能模块。
四、实验步骤(一)AM 调制实验1、连接实验设备,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到调制实验箱的输入端口,示波器分别连接到调制前和调制后的输出端口。
2、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为 1kHz、幅度为 1V 的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同时产生一个频率为 10kHz、幅度为 5V 的正弦波作为载波信号。
f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f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1e2ad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6.png)
f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实验报告:FSK调制与解调引言: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调制与解调是一种常用的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它通过改变载波频率的方式来传输数字信号。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并掌握FSK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
一、实验目的:1. 了解FSK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掌握FSK调制与解调电路的设计和搭建方法;3. 验证FSK调制与解调的性能,如传输速率、误码率等。
二、实验原理:FSK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频率变化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载波进行传输。
在FSK调制中,两个不同的频率代表两个不同的二进制数字,通常用0和1表示。
调制过程中,数字信号的0和1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的频率,例如0对应低频率f1,1对应高频率f2。
FSK解调是将接收到的FSK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的过程。
解调器通过检测信号的频率变化来判断接收到的是0还是1。
通常使用频率鉴别器或相干解调器来实现。
三、实验步骤:1. 设计和搭建FSK调制电路:a. 使用555定时器作为多谐振荡器,设置两个不同的频率f1和f2作为调制信号;b. 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得到FSK调制信号。
2. 设计和搭建FSK解调电路:a. 使用频率鉴别器或相干解调器来实现FSK解调;b. 解调器将接收到的FSK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 进行实验测试:a. 输入一组二进制数字信号,通过FSK调制电路将其转换为FSK信号;b. 将FSK信号输入到FSK解调电路,观察解调结果是否与输入信号一致;c. 测试不同的传输速率,记录误码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测试结果表明,FSK调制与解调能够实现数字信号的传输和还原,解调结果与输入信号一致。
2. 传输速率对FSK调制与解调的性能影响较大。
传输速率过高可能导致误码率增加,传输速率过低可能导致传输延迟。
3.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频率和解调方法,以达到较低的误码率和较高的传输速率。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9a7e1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d.png)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FSK调制及解调的原理,掌握FSK调制及解调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其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1. FSK调制原理FSK是频移键控的缩写,是一种数字调制技术。
在FSK通信中,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二进制码后,用两个不同的频率代表“0”和“1”,然后将这两个频率按照数字信号的顺序交替发送。
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频率来判断发送端发出了哪个二进制码。
2. FSK解调原理FSK解调器是将接收到的FSK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路。
它通过检测输入电压频率来确定发送方使用了哪个频率,并将其转换成对应的数字信号输出。
三、实验器材示波器、函数发生器、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函数发生器输出端连接至FSK模块输入端,再将示波器连接至模块输出端。
2. 设置函数发生器:设置函数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000Hz和2000Hz,并使它们交替输出。
3. 测量波形:使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模块输出端口上产生的波形。
4. 解调信号:将示波器连接至解调器的输入端,设置解调器参数,观察并记录输出端口上产生的波形。
五、实验结果1. FSK调制结果: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交替出现的1000Hz和2000Hz两种频率的正弦波。
2. FSK解调结果: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输出端口上产生的数字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同。
六、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对FSK调制及解调原理的了解和实际操作验证,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数字通信技术的认识。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函数发生器产生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并将它们交替发送。
在接收端,我们使用FSK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产生的波形和数字信号,可以验证FSK调制及解调技术的正确性。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主要学习了FSK调制及解调原理,并进行了实际操作验证。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掌握了FSK电路连接方法、函数发生器设置方法以及示波器使用方法等技能。
同时,在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时,我们深入理解了数字通信技术中FSK调制及解调的应用场景和原理。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cd368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4.png)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FSK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和方法,熟悉FSK信号的产生、调制和解调过程,加深对调制解调技术的理解。
实验原理:FSK是一种调频调制方式,常用于数字通信中。
FSK信号是由两个频率不同的正弦波叠加而成,一个频率代表0,另一个频率代表1、FSK调制器的主要工作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对应的频率信号,具体方法为使用两个中心频率分别对应于0和1,并通过切换两个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
FSK调制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二进制信号,0对应一个频率,1对应另一个频率。
2.将二进制信号经过调制器,通过选择器选择对应的频率信号进行输出。
FSK解调器的主要工作是还原出原始的数字信号,具体方法为使用一个带宽限制的滤波器来选择对应的频率信号进行解调。
FSK解调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带有FSK信号的信号进行滤波,只保留信号中的一个频率成分。
2.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切片,判断信号频率为0还是13.将切片后的信号通过数字信号转换器转换为对应的数字信号。
实验装置:1.函数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模拟信号。
2.数字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数字信号。
3.混频器:用于合成两个频率不同的正弦信号。
4.带宽限制滤波器:用于解调信号。
5.示波器:用于观测信号波形。
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装置,将函数信号发生器和数字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混频器的输入端,将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带宽限制滤波器的输入端,将带宽限制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到示波器。
2.设置函数信号发生器和数字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期望的信号波形。
3.调节混频器,选择期望的中心频率,并调整幅度,使得混频器的输出信号为调制后的FSK信号。
4.调节示波器的触发方式和触发电平,使得信号波形能够稳定显示。
5.调节带宽限制滤波器,选择期望的频率成分,并调节带宽,使得滤波器能够准确解调FSK信号。
6.结合调制解调的原理和步骤,观察信号波形,验证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成功实现了FSK调制和解调的过程,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4f802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6.png)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F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引言:FSK调制(Frequency Shift Keying)是一种常见的数字调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FSK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和过程,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深入了解FSK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和过程,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
二、实验原理1. FSK调制原理:FSK调制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的一种调制技术。
在FSK 调制中,两个不同的频率分别代表二进制数字0和1,通过切换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的变化。
2. FSK解调原理:FSK解调是将调制后的信号恢复为原始数字信号的过程。
解调器通过检测接收信号的频率变化来区分数字信号的0和1。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搭建实验电路,包括信号发生器、调制电路和解调电路。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并稳定。
2. FSK调制实验: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到调制电路的输入端,调制电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来实现FSK调制。
调制电路输出的信号即为FSK调制信号。
3. FSK解调实验:将调制电路的输出连接到解调电路的输入端,解调电路通过检测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来恢复原始数字信号。
解调电路输出的信号即为解调后的数字信号。
4.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记录不同输入信号对应的调制信号和解调后的数字信号,并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解调后的数字信号与原始数字信号的一致性,验证FSK调制与解调的准确性。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个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分别对应二进制数字0和1。
通过调制电路和解调电路的处理,成功实现了FSK调制与解调。
通过对比解调后的数字信号与原始数字信号,我们发现它们完全一致,验证了FSK调制与解调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FSK调制与解调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数字调制技术。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FSK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和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实验八 调频波信号调制与解调
![实验八 调频波信号调制与解调](https://img.taocdn.com/s3/m/a3aa3046336c1eb91a375ddb.png)
实验八调频波信号调制与解调一. FM调频波信号调制1. 实验目的(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原理;(2)了解调频电路的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3)观察调频波波形,观察调制信号振幅对频偏的影响;(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及消除的方法。
2. 实验电路调频波:从示波器上看到的波形频率变化不明显,从频率计(XFC1)可看出频率不停变化。
载波信号80kHz,调制信号3kHz,从示波器看不出明显的调频波频率的变化。
调频广播载波频率范围是(88~108)MHz,低频调制信号最高20kHz,从载波波形也看不出频率的变化。
如图1-1所示为FM调频信号调制电路图。
图1-1 FM调频波信号调制电路图图1-2所示为FM调频波信号波形图。
图1-2 FM调频波信号波形图3. 测试内容(1)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即拿掉1V以3V,保留直流电压3V,观察0及取其它值时振荡频率的变化,这时的振荡器属于压控振荡器。
(2)任务:①观察调频波波形。
②观察调制信号振幅对频偏的影响。
③观察寄生调幅现象。
二.调频信号的解调1.实验目的(1)熟悉相位鉴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模拟乘法器的使用。
(2)掌握并联回路对S曲线和对解调波形的影响2.实验电路仿真说明:我们用EWB软件作“调频信号的解调”,目的是介绍这一软件。
EWB是最早使用的仿真软件,元件参数由设计者自行设定,频率测量准确度优于Multisim,电路合理就能工作,这个软件适合初学电路者使用。
Multisim软件是接近实际制作电路的软件,各种参数的元器件是实际存在的,这种软件更能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如图2-1所示为调频信号的解调电路图。
图2-1 调频信号的解调电路图如图2-2所示为调频信号的解调波形图。
图2-2 调频信号的解调波形图3.测试内容(1)调整并测量鉴频器的静态工作点。
(2)观察并联回路对波形的影响。
(3)测量鉴频特性曲线,由此计算鉴频灵敏度和线性频率范围。
4.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过程(4)实验结果及分析附: 调频解调电路与波形附图1 单失谐回路的频幅转换网络附图2 输入的调频波与输出的调幅-调频波附图3 单失谐回路的斜率鉴频器附图4 斜率鉴频器的输入、输出波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熟悉LM566单片集成电路的组成和应用。
2.掌握用LM566单片集成电路实现频率调制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的基本概念。
4.掌握用LM565单片集成电路实现频率解调的原理,并熟悉其方法。
5.了解正弦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
6.了解方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
二、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LM566单片集成压控振荡器• LM566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工作原理• LM565单片集成锁相环• LM565组成的频率解调器工作原理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万用表•双踪示波器• 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低频函数发生器(用作调制信号源)•实验板5(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单元)三、实验内容1.定时元件R T、C T对LM566集成电路调频器工作的影响。
2.输入调制信号为直流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
3.输入调制信号为正弦波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4.输入调制信号为方波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
5.无输入信号时(自激振荡产生)的输出方波观测。
6.正弦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
7.方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⑴在箱体右下方插上实验板5。
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箱体上±12V、±5V电源指示灯点亮。
⑵把实验板5上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单元右上方的电源开关(K5)拨到ON位置,就接通了±5V电源(相应指示灯亮),即可开始实验。
2.观察R T、C T对频率的影响(R T = R3+W l、C T = C1)⑴实验准备① K4置ON位置,从而C1连接到566的管脚⑦上;②开关K3接通,K1、K2断开,从而W2和C2连接到566的管脚⑤上;③调W2使V5=3.5V(用万用表监测开关K3下面的测试点);④将OUT1端接至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的INPUT COUNTER来测频率。
⑵改变W1并观察输出方波信号频率,记录当W1为最小、最大(相应地R T为最小、最大)时的输出频率,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给定:R3 =3kΩ,W1=1kΩ,C1=2200pF。
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记录当R T为最小时的输出方波、三角波波形。
⑷若断开K4,会发生什么情况?最后还是把K4接通(正常工作时不允许断开K4)。
3.观察输入电压对输出频率的影响⑴直流电压控制(开关K3接通,K1、K2断开)先把W l调至最大(振荡频率最低),然后调节W2以改变输入电压,测量当V5在2.4V~4.8V变化(按0.2V递增)时的输出频率f,并将结果填入表1。
第二部分:1.实验准备⑴在箱体右下方插上实验板5。
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箱体上±12V、±5V电源指示灯点亮。
⑵把实验板5上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单元(简称566调频单元)的电源开关(K5)和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解调器单元(简称565鉴频单元)的电源开关(K1)都拨到ON位置,就接通了这两个单元的±5V电源(相应指示灯亮),即可开始实验。
2.自激振荡观察在565鉴频单元的IN端先不接输入信号,把示波器探头接到A点,便可观察到VCO自激振荡产生的方波(峰-峰值4.5V左右)。
3.调制信号为正弦波时的解调⑴先按实验十的实验内容获得正弦调制的调频方波(566调频单元上开关K1、K2接通,K3断开,K4接通)。
为此,把低频函数发生器(用作调制信号源)的输出设置为:波形选择—正弦波,频率—1kHz,峰-峰值—0.4V,便可在566调频单元的OUT1端上获得正弦调制的调频方波信号。
⑵把566调频单元OUT1端上的调频方波信号接入到565鉴频单元的IN端,并把566调频单元的W l调节到最大(从而定时电阻R T最大),便可用双踪示波器的CH1观察并记录输入调制信号(566调频单元IN端),CH2观察并记录565鉴频单元上的A点波形(峰-峰值为4.5V左右的调频方波)、B点波形(峰-峰值为40mV左右的1kHz正弦波)和OUT端波形(需仔细调节565鉴频单元上的W1,可观察到峰-峰值为4.5V左右的1kHz方波)。
⑶调节565鉴频单元上的W1,可改变565鉴频单元OUT端解调输出方波的占空比。
五、数据处理实验十的实验数据:实验测得,W1最大时,对应的输出频率为39.1KHZ,W1最小时,对应的输出频率为50KHZ.V5(V)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f(kHz) 61.3 57.5 53.2 49.3 44.6 39.7 35.0 30.0 24.2 19.5 14.3 8.47 3.38正弦波为调制信号,方波为调频方波信号.从波形图中可以看出,调频方波信号是疏密相间的波形.当调制信号电平最高处对应的调频方波波形稀疏.调制信号点评最低对应的调频方波波形最密.从公式f=2(V8-V5)/RT*CT*V8得到,输入信号V5跟调频信号频率成反比.上图是方波作为调制信号调频信号波形为三角波时,原理与上图相同.上面波形图分别表示,调制信号为方波时,调频信号分别是三角波和方波的波形图.可以得出.调制信号电平越高,调频信号波形越稀疏.同样是疏密相间的波形.结论,调频的定义是,通过调制信号来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在这个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Rt来改变震荡频率,即改变输出频率.实现信号调频.另外当输入信号是正弦波或者方波时,电平的变化影响输出频率f,输入信号的改变直接影响频率的变化,导致输出信号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形.实验十一数据:调制信号为正弦波的解调:调制信号:正弦波.正弦调制的调频方波信号.B点波形(峰峰值在272mv左右的1KHZ的正弦波)out端波形.已解调的方波波形.六、实验结论:通过这次频率调制解调的实验,我能正确地了解正弦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和了解方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
掌握用LM565单片集成电路实现频率解调的原理,并熟悉其方法。
同时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备注: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1.熟悉LM566单片集成电路的组成和应用。
2.掌握用LM566单片集成电路实现频率调制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的基本概念。
4.掌握用LM565单片集成电路实现频率解调的原理,并熟悉其方法。
5.了解正弦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
6.了解方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
二、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LM566单片集成压控振荡器• LM566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工作原理• LM565单片集成锁相环• LM565组成的频率解调器工作原理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万用表•双踪示波器• 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低频函数发生器(用作调制信号源)•实验板5(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单元)三、实验内容1.定时元件R T、C T对LM566集成电路调频器工作的影响。
2.输入调制信号为直流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
3.输入调制信号为正弦波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4.输入调制信号为方波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
5.无输入信号时(自激振荡产生)的输出方波观测。
6.正弦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
7.方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⑴在箱体右下方插上实验板5。
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箱体上±12V、±5V电源指示灯点亮。
⑵把实验板5上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单元右上方的电源开关(K5)拨到ON位置,就接通了±5V电源(相应指示灯亮),即可开始实验。
2.观察R T、C T对频率的影响(R T = R3+W l、C T = C1)⑴实验准备① K4置ON位置,从而C1连接到566的管脚⑦上;②开关K3接通,K1、K2断开,从而W2和C2连接到566的管脚⑤上;③调W2使V5=3.5V(用万用表监测开关K3下面的测试点);④将OUT1端接至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的INPUT COUNTER来测频率。
⑵改变W1并观察输出方波信号频率,记录当W1为最小、最大(相应地R T为最小、最大)时的输出频率,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给定:R3 =3kΩ,W1=1kΩ,C1=2200pF。
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记录当R T为最小时的输出方波、三角波波形。
⑷若断开K4,会发生什么情况?最后还是把K4接通(正常工作时不允许断开K4)。
3.观察输入电压对输出频率的影响⑴直流电压控制(开关K3接通,K1、K2断开)先把W l调至最大(振荡频率最低),然后调节W2以改变输入电压,测量当V5在2.4V~4.8V变化(按0.2V递增)时的输出频率f,并将结果填入表1。
第二部分:1.实验准备⑴在箱体右下方插上实验板5。
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箱体上±12V、±5V电源指示灯点亮。
⑵把实验板5上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单元(简称566调频单元)的电源开关(K5)和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解调器单元(简称565鉴频单元)的电源开关(K1)都拨到ON位置,就接通了这两个单元的±5V电源(相应指示灯亮),即可开始实验。
2.自激振荡观察在565鉴频单元的IN端先不接输入信号,把示波器探头接到A点,便可观察到VCO自激振荡产生的方波(峰-峰值4.5V左右)。
3.调制信号为正弦波时的解调⑴先按实验十的实验内容获得正弦调制的调频方波(566调频单元上开关K1、K2接通,K3断开,K4接通)。
为此,把低频函数发生器(用作调制信号源)的输出设置为:波形选择—正弦波,频率—1kHz,峰-峰值—0.4V,便可在566调频单元的OUT1端上获得正弦调制的调频方波信号。
⑵把566调频单元OUT1端上的调频方波信号接入到565鉴频单元的IN端,并把566调频单元的W l调节到最大(从而定时电阻R T最大),便可用双踪示波器的CH1观察并记录输入调制信号(566调频单元IN端),CH2观察并记录565鉴频单元上的A点波形(峰-峰值为4.5V左右的调频方波)、B点波形(峰-峰值为40mV左右的1kHz正弦波)和OUT端波形(需仔细调节565鉴频单元上的W1,可观察到峰-峰值为4.5V左右的1kHz方波)。
⑶调节565鉴频单元上的W1,可改变565鉴频单元OUT端解调输出方波的占空比。
五、数据处理实验十的实验数据:实验测得,W1最大时,对应的输出频率为39.1KHZ,W1最小时,对应的输出频率为50KHZ.V5(V)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f(kHz) 61.3 57.5 53.2 49.3 44.6 39.7 35.0 30.0 24.2 19.5 14.3 8.47 3.38正弦波为调制信号,方波为调频方波信号.从波形图中可以看出,调频方波信号是疏密相间的波形.当调制信号电平最高处对应的调频方波波形稀疏.调制信号点评最低对应的调频方波波形最密.从公式f=2(V8-V5)/RT*CT*V8得到,输入信号V5跟调频信号频率成反比.上图是方波作为调制信号调频信号波形为三角波时,原理与上图相同.上面波形图分别表示,调制信号为方波时,调频信号分别是三角波和方波的波形图.可以得出.调制信号电平越高,调频信号波形越稀疏.同样是疏密相间的波形.结论,调频的定义是,通过调制信号来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在这个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Rt来改变震荡频率,即改变输出频率.实现信号调频.另外当输入信号是正弦波或者方波时,电平的变化影响输出频率f,输入信号的改变直接影响频率的变化,导致输出信号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形.实验十一数据:调制信号为正弦波的解调:调制信号:正弦波.正弦调制的调频方波信号.B点波形(峰峰值在272mv左右的1KHZ的正弦波)out端波形.已解调的方波波形.六、实验结论:通过这次频率调制解调的实验,我能正确地了解正弦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和了解方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