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名词解释132条附全部答案【考前资料】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2018-2019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2018-2019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6分,共10题,共计6分)1.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D )A.总统制B.议会内阁制C.委员会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2. 我国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A.发展生产力B.实现现代化C.发展先进文化D.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 “有法必依”是对( B )提出的要求A.立法B.守法C.执法机构D.执法人员4.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规章之间不一致的,应报请( D )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最高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5.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 )A.单一制B.复合制C.联邦制D.民族区域自治6. 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是( B )A.《法经》B.《唐律疏议》C.《大明律》D.《大清律例》7. 关于我国公民选举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选举权作了年龄的限制B.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才有权参加选举C.宗教信仰影响公民选举权的行使D.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参加选举8. 法是调整( A )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9. 公民权中最基本的是( A )A.人身自由权B.政治权利C.平等权D.社会经济权利10.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 D )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A.100元B.20元C.200元D.50元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1. 法是(ABCD )A.社会规范的一种B.由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C.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D.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2. 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做到(ABC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违法必究D.执法必严3. 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有(ABC )A.全国人大常委会B.中央军委C.30名以上代表联名D.10名以上代表联名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做到:(ABCD )A.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B.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坚强司法队伍建设D.坚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 下列内容属于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组成部分的是( ABD )A.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B.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C.全体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D.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6. 下列属于实体法的是(CD)A.宪法B.刑法诉讼法C.民法D.婚姻家庭法7. 《行政处罚法》中体现处罚公开原则的制度是(ABCD)A.表明身份制度B.告知制度C.听证制度D.听取意见制度8. 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是( ABC )A.具有中国国籍B.享有政治权利C.年满18周岁D.无精神病9.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AD )A.行政关系B.行政法律关系C.行政诉讼法律关系D.监督行政关系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指( ABCD)A.有信仰这种宗教或那种宗教的自由B.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C.在同一种宗教内有信仰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D.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三.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1. 宪法一词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已经使用,所以,我国是最早立宪的国家。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考试重点资料
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系:法系是根据法律的结构,形式和法律的实践的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分类。
3、法律溯及力:指新发对他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可加以适用的效力。
4、法的实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5、司法: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二、填空题1.最高的2.制定和修改的程序3.无产阶级专政4.多党合作5.人民代表大会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7.单一制8.公有制经济9.行政机关10.行政机关三.多项选择题1. ABC2.ABCD3.BCD4.ACD5.ABC6.ABD7.BCD8.BCD9.ABD10.ABD四.简答题1.法有哪些特征:答: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义务一致性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除此之外,法还具有稳定性,可预测性,滞后性,抽象性等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主要包括哪些阶段答:立法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本节特指全国人大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它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本节总结全国人大的立法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规定了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
这对于加强和完善立法制度,保证立法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减少和避免立法的主观随意性,提高立法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法律关系客体有哪几类答: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2019年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
第一次形考试题及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第一次作业(第一二三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道题总计20分)
1.法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构成及其活动的基本原则。
3.行政复议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4.具体行政行为
是指国家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行政行为通常具有个别效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道题总计20分)
1.惟有( C )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2019年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简答题60题和词解释132条附全部答案
2019年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简答题60题和词解释132条附全部答案简答题1、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法的基本特征有四点: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3、法的实现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4、法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2、我国法的渊源有哪些?答: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法的渊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宪法二、法律三、行政法规四、地方性法规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六、规章七、特别行政区的法八、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九、国际条约。
3、简述法律制定的阶段答:法律制定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相互独立而又联系的阶段,即法律制定的准备阶段、法律制定的确立阶段以及法律制定的完善阶段。
4、简述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答:我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和公正。
正确,是指在适用法律规范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得当;合法,是指在适用法律规范时,要合乎国家的法律规定,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办事;及时,是指法的适用活动的每个环节要严格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时间要求,从而提高办事及办案效率;合理和公正,是指法的适用活动在保证符合法律要求的前提下,还应当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的公平正义观念,符合适用法的根本目的。
5、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并解释之答: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任何法律关系都是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因此,权利和义务构成了法律关系的内容,也成为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
6、简述法治的内涵答: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
2019年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
第一次形考试题及答案实用法律基础第一次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道题总计20分)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构成及其活动的基本原则。
3.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4.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行政行为通常具有个别效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道题总计20分)1.惟有( C )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A.道德习俗B. 宗教信条C.法律D.社会章程2.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首要问题是( C )A.让人们知道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B.使人们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C.培养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D.提高领导人的法律知识水平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C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主集中制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 )A.少数服从多数B.集体行使职权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平等原则5.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 A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6.我国现行《宪法》是制定的时间(D)A.1954年宪法B.1973年宪法C.1979年宪法D.1982年7.某市人民政府制定一规章,授权市政府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治理乱设摊点问题,并明确市综合治理委员会直接主管该办公室工作。
2019年电大法学实用法律基础考试
电大法学实用法律基础考试重点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国家意志,通过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达到一定社会秩序,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2、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依据法律规范所产生的关系.3、行政责任就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是行政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4、抽象行政行为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制订和公布普遍性行为规则的行为,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表现.[1]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2]法所体现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不是随意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法所体现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归根结底是由中国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2、行政行为的特点.[1]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为.[2]法律规定或授权的行为.[3]具有一定的裁量刑.[4]具有国家强制性和单方意志性.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法律所保护的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2、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意义是表示的内容而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终止的合法行为.3、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期间即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4、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放弃对第三的债权、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处分财产而有害于债权时,债权人能够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的行为的权利.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1]主体的私人性[2]内容为私权利和私义务[3]产生的自治性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商标权是指商标全部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2、专利权是基于发明创造,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核准后,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3、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并能依法转移给他人全部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合法权益.4、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简述知识产权的特点.[1]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无形性.[2]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3]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4]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2、简述结婚的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1]必须男女上方完全自愿.[2]必须达到法定婚龄.[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结婚的禁止条件.[1]禁止有一定血亲关系的亲属结婚.[2]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1、级别管辖是指按照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2、诉讼证据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当事人等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依据.3、冲突规范是指明某种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规范的总称.4、国际贸易术语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用以确定买卖双方在交货中的责任、费用和风险分担的一种国际贸易惯例.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主要有:[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2]法院调解;[3]辩论原则;[4]处分原则;[5]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2、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具备下面条件:[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3]有逮捕必要.实用法律基础复习指导及习题第一章法学原理1、什么是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2、什么是法的作用?社会主义法有哪些作用?法的作用,指法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法的本质在社会中的表现.1]社会主义法在经济方面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了法的本质、特点、内容和发展;社会主义法又保障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社会主义法在政治方面的作用.第一,社会主义法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认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第二,社会主义法确认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三,社会主义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和纠纷.第四,社会主义法对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具有重要作用.第五,社会主义法有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和打击严重的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的作用.3]社会主义法在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作用.中国法律确认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鼓励创新科学技术,加强科学技术的组织和管理,保证足够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和制度.法律通过确定科技成果审查鉴定和管理制度、著作权制度、专利制度、技术合同和技术市场管理制度来保证科技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推广.社会主义法确认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发展方向和基本任务.社会主义法确认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国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国家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于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繁荣学术和文艺.4]社会主义法在对外方面的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在发展对外政治关系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外政治行为和政治交往之中.此外,中国社会主义法还在保障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什么是法的创制?中国法的创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法的创制又叫法的制定或立法,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会、国家立法机关等]制定、修改、补充、废止基本法律[或法典]和法律的活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法的创制工作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的创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3]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4]立法机关的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5]立足中国实际和借鉴人类法律文化成果相结合.4、什么是法的渊源?中国法的渊源有哪些?“法的渊源”是专门的法学术语,它是指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包含法律规范的创制方法和外部表现形式.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渊源是有权创制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制定公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依据中国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类:1]宪法;2]法律;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4]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渊源;7]国际条约.5、什么是法的适用?中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是什么?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将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的人或单位的活动.它使具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其适用法律制裁.依据中国多年法的适用的实践经验,国家对法的适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中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是: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6、什么是法律意识?怎样培养和提高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客观法律现象的主观反映,即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它包含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法律意识不同于通常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特别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法律思想体系,需要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在中国,对企业职工法律意识的培养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法律观的宣传教育;二是普及通常法律知识;三是普及和强化和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第二章宪法1、什么是宪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宪法是指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宪法同其他法律相比,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原则.第二,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最大权威性.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2、试述中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是1982年宪法的指导思想.1993年3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说明】明确指出:”这次修改宪法是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认邓小平理论在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地位.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法.将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3、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有何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中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选举产生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并以人大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是中国人民革命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4、试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国的版图内,依据中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虽然特别行政区和其他通常行政区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单位,但特别行政区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表现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法50年不变;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由该区永久性居民依照基本法的有关规定组成;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等等.5、试述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其特点.依据宪法的规定,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4]人身自由权;5]宗教信仰自由;6]社会经济权;7]文化教育权;8]特定人的权利.6、怎样维护和保障宪法权威?1]建立树立宪法权威和维护宪法尊严的政治保障;2]强化宪法自身的保障机制;3]要加强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构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保障宪法的实施.第三章行政法复习思考题1、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行政法律关系,是基于行政法律规范的调整,在行政关系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除具备通常法律关系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必须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少数情况下是行政机关内部的某些行政机构或法律授权的某些社会组织.没有行政职权的存在及行使,行政法律关系无从产生.[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对等的.[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是法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不能相互约定权利义务,不能自由选择权利和义务.如税收机关和纳税人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去征税和缴税.[4]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是和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有关.2、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全部环节,是全部行政法规范所反映出来的共同原则.1]行政合法性原则.又称依法行政原则或行政法治原则,就是说全部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的规定,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任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得享有法外特权,越权行为是无效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应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一切行政违法主体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2]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3]行政应急性原则.是现代行政合法性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能够采取某些没有法律依据或和法律相抵触的必要措施.3、行政许可制度的内容有哪些?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下面事项能够设定行政许可:[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法进行审定的事项;[5]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能够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4、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要求是什么?行政处罚的原则是:1]处罚法定原则;2]公正、公开原则;3]处罚和教育相结合原则;4]一事不再罚的原则.行政处罚的程序包含:1]简易程序.适用条件是: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行政处罚,可由执法人员当场作出处罚决定.2]通常程序.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除当场处罚和少数适用听政程序的情形外,一律适用通常程序.通常程序依次要经过:立案;调查取证;听取申辩;作出处罚决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在宣告后当场送达被处罚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主体应在7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同时应告知被处罚人不服时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3]听证程序.行政主体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被处罚人要求听证的,行政主体应为之举行听证.听政由行政主体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被处罚人能够亲自参加听证,也能够委托1—2人代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听证结束后,行政主体依通常程序的要求作出行政处罚或其他处理决定.4]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5、什么是国家赔偿?其范围有哪些?国家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依法由行政主体[代表国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制度.国家赔偿的范围分为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两种.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主要有:[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和行使职权无关的行为.[2]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6、道路交通事故怎样处理?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能够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刻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最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能够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能够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交通参和者违反了国家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案例分析某市原有甲、乙、丙、丁四家定点屠宰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屠宰许可证等证照齐全.1997年国务院公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该市政府依据其中确认并颁发定点屠宰场标志牌的规定公布通告,确定只给甲发放定点标志牌.据此,市工商局将乙丙两家屠宰场营业执照吊销,卫生局也将卫生许可证吊销.乙、丙、丁三家屠宰场对此不服,找到市政府,市政府成通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须遵守执行.三家屠宰场遂提起行政诉讼.依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面问题:[1]市政府的通告属于何种类型的行政行为,理由是什么?[2]谁是此案的被告,理由是什么?[3]此案乙、丙、丁是否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理由是什么?[4]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工商局、卫生局能否据此吊销乙、丙的执照和许可证?【解析】[1]具体行政行为针对特定的人和事;具体行政行为仅对本次事项有效,不能反复适用;由此三项标准能够看出市政府的通告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2]三行政机关都是行政主体,且都实施了侵犯向对方”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市政府公布通告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乙、丙、丁三者公平竞争的权利.而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吊销乙、丙两家屠宰场营业执照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二者的合法权益.三者皆可为本案被告.(3)乙、丙丁有权提起行政诉讼.因为三者和被诉具体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且三者都认为此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到其合法权利.[4]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行为属于行政许可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是抽象行政行为,因此,假如市工商局、卫生局据此作出吊销乙、丙的执照和许可证,那么,此行为就属于没有法律依据的行为,是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案例要点第五章婚姻家庭法案例1:法院判决刘某向陈某支付损害赔偿金2000元有法律依据.要点:【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配偶者和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案例2:法院将非婚生子女C判给其父亲A抚养,符合法律规定.要点:非婚生子女享有和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侵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案例3:彭女士应当承担袁先生做生意所欠的债务.要点:夫妻能够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全部、共同全部或部分各自全部、部分共同全部.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全部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全部的财产清偿.案例4:王C能够参和分配王某的遗产.要点: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能够分得适当的遗产.第六章经济法案例1:李女士的要求合理.要点:经营者要尊重消费者的人格权,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案例2:山东某公司和山西某市电信局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要点: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凭借优势地位,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不得违背购买者意愿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案例3:这些经营者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要点:政府定价是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格,经营者不得自行调价或降价.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价,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的费用.案例4:该化工厂的行为构成偷税.要点: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劳动法案例1:企业应当对小刘进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不能胜任工作的,能够依法解除合同并给和经济补偿.要点: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能够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另外,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和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案例2:劳动法对女职工予以特殊保。
2019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考试资料
一、意思自治:意思自治,就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意志是独立的、自由的,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的非法干预。
也就是说民事主体在没有非法的外力强迫的情况下,完全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对于意思自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意志独立,自由和行为自主,即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以自己的真实意思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有的学者则认为意思自治原则之核心是合同自由原则。
其指参加民事活动的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完全的自由,按照自己的自由意思决定缔结合同关系,为自己设定权利或对他人承担义务,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意思自治原则的存在与实现,以平等原则的存在和实现为前提,并由此派生出新的民法的基本原则。
在民法原则的体系中,最为首要的是私权神圣原则,正因为每一个民事主体的私权神圣,才致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具有平等主体地位。
而正是由于主体地位平等,才有不同民事主体在意志上的独立,任何一方当事人才不受他方意志支配,才能实现意思自治。
二、法律关系是什么: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三、理解法律关系的三个方面内容: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一命题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
第二,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
社会关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有些领域是法律所调整的(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行政管理关系等),也有些是不属于法律调整或法律不宜调整的(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政党社团的内部关系),还有些是法律所保护的对象,这些被保护的社会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本身(如刑法所保护的关系不等于刑事法律关系)。
国开《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3套)
国开《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3套)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试题1(附答案)专业:法律事务(本科)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
(2分)A.是否开始实施犯罪预备行为B.是否开始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C.是否是在犯罪行为终了之前停止D.是否自愿放弃犯罪意图2.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行为时,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双方不得串通实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的行为。
这一规定是()原则的本现。
(2分)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等价有偿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3.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权行使侦查权。
(2分)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国家安全机关D.人民法院4.我国目前没有形成统一、完整法典的部门法是()。
(2分)A.宪法B.刑法C.民事诉讼法D.行政法5.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不正确的。
(2分)A.涉及国家秘密案件不公开审理B.有关个人隐私案件不公开审理C.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D.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刑事责任。
(2分)A.应当负B.不负C.可以负D.应当减轻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2分)A.单一制B.民族区域自治C.联邦制D.复合制8.合同的订立,在法律上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分)A.要约邀请和要约B.要约和承诺C.要约邀请和承诺D.要约和更新的要约9.在主刑中,最轻的刑罚方法是()。
(2分)A.拘役B.刑事拘留C.管制D.罚金10.列不属于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的是()。
(2分)A.拘传B.取保候审C.逮捕D.拘役11.下列哪项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
(2分)A.行政许可B.行政征收C.行政立法D.行政处罚12.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2019年电大考试法学基础知识试题汇编附全答案
2019年电大考试法学基础知识试题汇编附全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甲将其自己的冰箱出卖给乙,得价款300元。
甲出卖冰箱的行为是行使( D )的行为。
A .占有权B .使用权C .收益权D .处分权2.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只能由(A )设定。
A .法律B 行政法规C .地方性法规D .行政规章3.“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这句话体现了《刑法》的( C )原则。
A .罪责自负B .罪刑法定C .罪刑相当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 C ),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A .轻微B .比较轻微C .显著轻微D .一般5.甲某在抢夺乙某手机时(价值200元),因为乙某反抗,当场使用暴力将乙某打伤。
甲某的行为构成( B )A .抢夺罪B .抢劫罪C .殴打他人罪D .故意伤害罪6.民事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以内以( D )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A .法人代表B .第三人C .自己D .被代理人7.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自己的权限内,以( C )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行为。
A .行政机关B .委托机关C .自己D .国家8.( A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A 宪法.B .刑法C .民法D .诉讼法9.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 B )书面通知用人单位。
A .60日B .30日C .不用通知D .15日10. 刘某,男,17岁,无业,父母早亡,遗下巨额存款,靠存款利息刘某足以维持远远高于当地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
李某就依靠存款利息生活,根据民法规定,刘某是( B )A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1. 甲将其所有的一台旧冰箱出卖给乙,得价金300元。
甲出卖其冰箱的行为是所有人行使( D )的行为。
A 、占有权B 、使用权C 、收益权D 、处分权12. 限制人身处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 D )设定A 、行政法规B 、地方性法规C 、行政规章D 、法律13.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019年最新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及参考-答-案论述题题库(必考)
2013年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及参考答案论述题题库【必考】试题1. 在第一章中,你已经学习了法的一般原理。
请问,法和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有什么关系(联系和区别)?请注意:必须阐明(1)两者的联系和(2)两者的区别,否则酌情扣分。
参考答案:答: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一、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两者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条件不同。
法是伴随着国家而产生。
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
二是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
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三是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道德既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
法律直接调整人们的行为。
四是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舆论、传统以及自律来维持。
五是内容不同。
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
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宗教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的个人信仰,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反映,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法与宗教的联系:首先,法在起源阶段同宗教有着一致性关系;其次,在人类早期阶段,公共权力借助于神的力量的支撑;再次,宗教同法的价值的出发点和目的使社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最后,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
法与宗教的区别表现为: (1)二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宗教的产生远早于法律,法律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
(2)二者的产生方式不同。
法律是社会系统强制性的产物;宗教的基础是迷信和盲目的信仰。
(3)二者的调控范围和作用不同。
法律调整对社会生活秩序稳定有价值的社会关系,而宗教规范则覆盖更广;法律规范一般只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宗教规范更侧重于规范内心活动。
2019年最新电大《实用法律基础》作业
实用法律基础作业实用法律基础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行政裁决2、代位权3、同时履行抗辩权4、执行和解5、宪政6、行政行为二、判断题1、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就是统治阶级个别意志的相加。
()2、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行政法的渊源不限于成文法,还包括判例。
()4、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5、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三、多项选择题1、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 )。
A. 言论、出版自由B. 结社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2、下列行为中,哪些构成无因管理( ) 。
A. 甲错把他人的牛当成自家的而饲养B. 乙见邻居家中失火恐殃及自己家,遂用自备的灭火器救火C. 丙(15岁)租车将在体育课上昏倒的同学送往医院救治D.丁见门前马路下水道井盖被盗致路人跌伤,遂自购一井盖铺上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著作人身权主要包括( )。
A. 发表权B. 署名权C. 修改权D. 保护作品完整权4、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的件条( )。
A. 新颖性B. 创造性C. 实用性D. 科学性5、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专利权人的权利( )。
A. 转让权B. 许可权C. 署名权D. 保护请求权四、简答题1、行政主体资格的构成要件有哪些?2、物权的保护方式有哪些?3、简述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4、犯罪构成。
实用法律基础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民法2、无因管理3、国际私法4、财产保全5、行政复议6、监护二、判断题1、遗赠是自然人立遗嘱将遗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2、养子女可以继承生父母的遗产,也可以继承养父母的遗产。
()3、委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没有订立书面合同时,著作权属于委托人。
()4、公司全体股东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30%,也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5、未成年工是指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保障关系依社会保障项目不同,可分为()。
2019年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名词解释132条附全部答案【考前资料】
2019年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名词解释132条附全部答案【考前资料】2019年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名词解释132条附全部答案一、名称解释1、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在管理、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宏观调控关系、市场规制关系和体现国家意志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又称业主制企业,是指一个自然人投资经营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人格与其投资者的人格混为一体,后者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3、合伙企业:合伙企业是指两人以上按照协议共同占有、使用财产或成立共同经营关系,共负盈亏和风险,对外负无限责任的联合。
4、公司:公司是指两个以上的投资者依照公司法设立并经营性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
5、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依《公司法》设立,有股东出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6、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7、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次序的行为。
8、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协助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专门金融机构。
9、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10、预算: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的财政或财务收支计划。
11、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照税法规定,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是国家用以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实用法律基础答案电大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的总和。
2、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3、法律解释: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规的容、涵义等所作的说明。
4、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5、国家:国家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国家机关体系。
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二、单项选择题1.法是以 B 为容的行为规。
A.国家意志性 B.权利义务 C.国家强制力 D.社会关系2.法是调整 A 的行为规。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 D.自然关系3.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 C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4.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 D 。
A.16 周岁 B.15 周岁C.20 周岁 D.18 周岁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 。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实用法律基础作业[1]讲评同学们好!第一次作业要求大家在完成法理学,宪法和行政法的学习后才能做本次作业,就本次作业给大家以下讲评:一、名词解释:作为基本概念,大家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二、选择题:选择题既考察大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将答案公布,以供大家参考。
1、法是以( B )为内容的行为规X。
A、国家意志性 B.权利义务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2、法是调整( A )的行为规X。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社会关系D、自然关系3、王甲犯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因罪行严重、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被人民法院处死刑,3月15日执行枪决。
试问:王甲因犯罪而最终遭到惩处,最能体现下列法的哪个特征? ( B )A、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B.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D、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X4、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称为( A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C、法律关系的主体D、法律关系的客体5、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 ABC )要素构成,缺一不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法律事实6、在我国,最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即狭义的法律)是由( AC )制定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最高人民法院E、地方各级权力机关7、我国法律解释中正式解释包括( ABC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学理解释 E、任意解释8、1982年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 B )部宪法。
A、3 B.4 C、5 D、29、公中最基本的是(ABCD )。
A.人身自由权B.政治权利C.平等权 D,社会经济权利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某某专政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ll、中华人民某某国国务院是( CD )。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
第一次形考试题及答案实用法律基础第一次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道题总计20分)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构成及其活动的基本原则。
3.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4.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行政行为通常具有个别效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道题总计20分)1.惟有( C )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A.道德习俗B. 宗教信条C.法律D.社会章程2.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首要问题是( C )A.让人们知道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B.使人们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C.培养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D.提高领导人的法律知识水平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C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主集中制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 )A.少数服从多数B.集体行使职权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平等原则5.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 A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6.我国现行《宪法》是制定的时间(D)A.1954年宪法B.1973年宪法C.1979年宪法D.1982年7.某市人民政府制定一规章,授权市政府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治理乱设摊点问题,并明确市综合治理委员会直接主管该办公室工作。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法学专业《实用法律基础》科目考试平时作业及答案参考汇总
电大法学专业《实用法律基础》科目考试平时作业及答案参考汇总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关系: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3、法律解释:指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涵义等所作的说明。
4、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5、国家机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形式自治权,实现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政治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法是以(B)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国家意志性B.权利义务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2.法是调整(A)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3.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4.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D)。
A.16周岁B.15周岁C.20周岁D.18周岁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A.单一制B.民族区域自治C.联邦制D.复合制7.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国家审判机关C.各级国家检察机关D.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三、多项选择题1、法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名词解释132条附全部答案一、名称解释1、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在管理、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宏观调控关系、市场规制关系和体现国家意志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又称业主制企业,是指一个自然人投资经营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人格与其投资者的人格混为一体,后者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3、合伙企业:合伙企业是指两人以上按照协议共同占有、使用财产或成立共同经营关系,共负盈亏和风险,对外负无限责任的联合。
4、公司:公司是指两个以上的投资者依照公司法设立并经营性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
5、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依《公司法》设立,有股东出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6、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7、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次序的行为。
8、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协助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专门金融机构。
9、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10、预算: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的财政或财务收支计划。
11、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照税法规定,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是国家用以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12、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市国家设计有关产业发展,明确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区域布局的规划和安排的各种政策、目标和措施的总和。
1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企业。
14、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中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并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向结合的社会关系。
15、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依法规定的,在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在最低限度内应当支付的足以满足职工及其平均供养人口基本生活需要的劳动报酬,即工资的法定最低限额。
16、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即对劳动风险的社会保障。
为了确保劳动者生存和劳动力再生产,国家和社会对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而不能劳动或暂时中止劳动的劳动者,给予物质帮助,使其至少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
17、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其广义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或其团体之间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议,其狭义仅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议。
18、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19、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在我国又称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由于个镇南关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的公民给予物质接济和生活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20、综合练习四名称解释1.环境: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世界的总称。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活动使环境与资源条件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至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制约人类的发展,甚至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但它并不包括某些人类所不能预见或防范的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所造成的环境资源问题。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5.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又称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国家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费用的制度。
6.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是指从事有害或者可能有于环境的活动的,必须事先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并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行政管理制度。
7.环境标准制度:是指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以及维持生态平衡,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
8.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名和处以什么刑罚,均由法律明文规定。
9.罪刑相适应原则:也称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等价原则、罪刑相称原则,其基本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以及判处多重的刑罚,要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
10.犯罪:犯罪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秩序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或者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违反刑法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11.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12.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
13.刑罚: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一种强制方法。
14.特殊预防:所谓特殊预防,是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防止其重新犯罪。
15.一般预防:所谓一般预防,是指通过制定和对犯罪人适用刑罚,教育和警戒社会上那些可能犯罪的人不要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
16.管制:管制是指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从监督改造相结合的刑罚方法。
17.拘役: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就近关押并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18.诉讼: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解决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19.证据: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根据和方法,是人民法院认定事实、正确审理案件的基础。
20.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诉讼当事人通过提出证据证明自已主张的有利于自已的事实,避免因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而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21.管辖:是指各级法院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是在法院内部具体落实民事审判权的一项制度。
22.级别管辖:是指按照案件的性质、繁简程度和影响范围,来划分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23.地域管辖:是指按照各级人发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来划分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24.裁定管辖:是指根据人民法院的裁定确定诉讼的管辖法院。
25.诉讼参加人:是提参加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其中,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诉讼第三人。
26.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27.先予执行:是指法院在判决确定之前,因当事人一方生活或者生产上的迫切需要,依法裁定一方当事人给予对财产或者实施行为,并须立即执行。
28.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对于已经作出确定裁判的民事案件,在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再次进行审理和裁判所适用的程序制度。
29.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自愿作出谅解和让少,就如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有关内容达成协议,双而结束执行程序的制度。
30.执行担保:是指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了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当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时,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的制度。
31.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32.死刑复核:死刑复核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所应遵循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
33.国际公法:是指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4.国家: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
构成国家的四要素包括: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一定的政权组织,主权。
35.领事关系:是一国根据与他国达成的协议,相互在对方一定地区设立领事馆和执行领事职务形成的国家关系。
36.领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
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无领土即无国家。
尊重国家领土的完整就是尊重国家主权。
国家领土通常包括领陆、领水(内水和领海)、领空和底土(地下领土)。
37.冲突规范:冲突规范是指指明某种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法律选择范。
38.公共秩序保留:如果一国法院根据其冲突范休应适用某一外国法,而适用该外国法将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则国内法院可以此为理由限制或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此即冲突范适用中的秩序保留。
39.法律规避: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通过改变冲突规范的连结点,规避本应适用的一外国法,称为法律规避。
40.识别:要指明法律关系或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需要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对有关吉实和问题进行定性和分类,并将其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用的冲突范,并对有关冲突规范进行解释,这一过程称为识。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类型及其反映额阶级以及的性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基本分类。
3、法系:“法系”是根据法律的结构、形式和法律实践的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
4、法律制定:法律制定,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又称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活动。
5、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