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景岳全书·咳嗽》中,首次执简驭繁地把咳嗽归纳为 外感、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 理过程,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在分类上,有繁有简,明李挻以因分证,《医学入门》 曰咳嗽诸证,有风嗽、寒嗽、湿嗽、热嗽、郁嗽、劳 嗽、食积嗽、气嗽、痰嗽、干嗽、血嗽、酒嗽、久嗽、 夜嗽、天行嗽共15种;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纲 挈领提出咳嗽一证,“诸家立治太繁、以余观之,止 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以后医 家多拥景岳之说,如叶天士亦云“咳嗽一证,有外感 内伤之分,阴阳虚实之别。”
在病机上,《医贯》指出咳嗽与肺脾肾的关系, 并强调肾的重要。提出“金实不鸣,金破亦不 鸣”。《医学入门》提出咳嗽与瘀血的关系, 云“瘀血则喉间常有腥气……肺胀满,即痰与 瘀血碍气”。《医门法律》提出秋燥之说,制 清燥救肺汤治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喘逆。
在辨证上,明戴复庵曰“风寒嗽者,鼻塞声重 恶寒;火嗽者有声少痰面赤;劳嗽者,盗汗出 多做寒热,肺胀嗽者,动则喘窒重;湿嗽者嗽 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张景岳曰:“外感 之嗽其来暴;内伤之嗽其来徐。”清张璐曰 “一嗽痰即出者,脾湿胜而痰滑也。连嗽十数 声,痰不即出者,肺燥胜而痰涩也。”这些至 今辨证时仍在沿用。
在治疗上,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有咳为气逆, 嗽为有痰,内伤外感之因甚多,不离乎肺脏为患,若 因于风者,辛平解之;因于寒者,辛温散之,因于暑 者,当与微辛微凉,苦降淡渗;因于湿者,有兼风、 兼寒、兼热之不同,以理肺治胃为主;若因秋燥,则 喻氏之义最精;因于火者,以甘寒为主。至于内因为 病,有刚亢之威、木扣而金鸣者,当清金制木,佐以 揉肝入络;若土虚而不生金,真气无所禀摄者,有甘 凉,甘温二法。又因水虚痰泛,元海竭而诸气上冲者, 则有金水双收,阴阳并补之治,或大剂滋镇摄,保固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二节 咳嗽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3)风燥伤肺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 有血丝,咽喉干痛,口鼻干燥,初起或伴有少许恶寒,身 热头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
桑杏贝母豉沙参,栀皮梨皮顿服珍, 清宣温燥润肺咳,外感温燥此方存。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3)风燥伤肺(温燥证) 常用药:桑叶、薄荷、豆豉疏风解表;杏仁、前胡、牛蒡 子肃肺止咳;南沙参、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生津润 燥。 辨证加减:若津伤较甚,舌干红苔少,加麦冬、北沙参; 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侧柏叶;痰黏难出,加紫菀、瓜萎 仁;咽痛明显,加玄参、马勃。属温燥伤肺重证,症见身 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改 投清燥救肺汤。
三拗汤:
麻黄不去根节,杏仁 不去皮尖,甘草不炙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梗荆陈甘, 宣利肺气疏风咳,风邪犯肺姜汤咽。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常用药:麻黄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 金沸草等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辨证加减:若咽痒咳嗽较甚,加细辛、五味子;鼻塞声重 较甚,加辛夷、苍耳子;咳痰黏腻、胸闷、苔腻,加法半 夏、厚朴、茯苓;素有寒饮伏肺,兼见风寒表证,治以疏 风散寒,温化寒饮,改投小青龙汤;表寒未解,里有郁热, 热为寒遏,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黏稠,口渴,心烦, 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解表清里。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2)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 不爽,痰黏稠或色黄,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 风,身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
治疗:散表寒、清肺热
宣
麻黄为首,辅以苏叶,防风,宣肺散 寒
清
黄芩为首 ,辅以鱼腥草和连翘,清肺解毒 桔梗,法夏化痰止咳
化 降
杏仁、紫苑肃肺止咳 ppt课件
16
陈×,男,43岁。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 色白而黏夹黄稠,不易咳出,恶寒发热,四肢及背 冷,口干渴,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黄 芩15g,桔梗10g,苏叶10g,甘草5g,连翘10g,蝉 蜕6g,知母10g,紫苑10g,苏子10g,射干10g。2 剂咳喘稍减,共服6剂痊愈。
ppt课件 7
诊
断
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 证 内伤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 兼证 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 啰音 血常规、胸片等检查
ppt课件 8
鉴别诊断 肺痈
肺痨 喘证 肺胀
ppt课件 9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新病 突发 病程短 兼肺卫表证 邪实
内伤:宿病 常发 病程长 兼它脏病证 邪实正虚
ppt课件
10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2、辨寒热虚实
实证: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痰湿、痰热、肝火 寒: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 热:恶风、咯痰、鼻涕黏稠而黄
实: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
虚: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
ppt课件 11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肺阴亏耗证
ppt课件 13
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 1、证候: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 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 楚, 恶寒,发热,无汗 舌脉: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分析: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3、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4、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咳嗽(中医内科学)
咳嗽(中医内科学)咳嗽肺系病证一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二历代医家认识1、有关咳嗽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并确立了以脏腑分类的方法,为后世医家对咳嗽病证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十咳之称3、郑介宾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4、《景岳全书》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疗原则5、喻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证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针对新久咳嗽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三病因病机病因1、外感六淫(张景岳曾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2、内邪干肺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旧则及肾病性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均属邪实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咳嗽属正虚,或虚中夹实四证治分类(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代表方: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代表方: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代表方: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证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咳血痰,胸胁胀满,咳时隐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代表方: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隐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法:清肺泄肝,上逆晦肺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证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代表方:沙参麦冬汤联系我们编辑:钟文。
中医内科学咳嗽
• 内伤:起病缓,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可 胸满咳逆,痰盛,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
主症: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
伴有脏腑功能失调。 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审证要点:咳嗽痰黄伴风热表证 其在气候反常时更要注意调摄。 盗汗加乌梅、生牡蛎、浮小麦收敛止涩;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2.辩痰: (1)痰量: 痰多者,属湿 痰少者,属燥、阴虚
(2)痰色: 痰白者,属风、属寒、属湿 痰黄者,属热 痰灰者,属痰浊 痰白带血者,属虚寒 痰黄带血者,属肺热
• (3)痰质: • 痰液稀薄属风寒、虚寒 • 痰液浊厚属湿热 • 痰粘稠属热、燥、阴虚 • (4)痰味: • 有热腥气或腥臭气为痰热 • 味甜属脾,味苦属肝,味咸属肾
※咳嗽初期一般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肺气宣 畅则咳嗽自止。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
热,无汗。 舌象: 舌苔薄白。 脉象: 浮或浮紧。 病机: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审证要点:咳嗽、咳痰清稀色白伴风寒表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 1.辨外感与内伤: 咳甚---金银花、浙贝、枇杷叶宣肺清热止咳;
审证要点:咳嗽气逆,胸胁引痛,性急易怒。 外感咳嗽易治,若失治、误治,反复发作,内伤咳嗽。
• 外感:起病急,病程短,伴有恶寒发热等 久病脾虚,酌加 参、白术益气健脾。
白芥子---温肺利气化痰;
表证; 恶风,咯痰,鼻涕稠枯而黄,多属热
2. 分清寒热虚实 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多属寒 恶风,咯痰,鼻涕稠枯而黄,多属热 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属实 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乏力属
中医内科学-咳嗽(本科十三五教材)
2.饮食不节
因嗜好烟酒等辛温燥烈之品,熏灼肺胃,酿生痰热;或因过食肥甘厚味,伤及脾 胃,痰浊内生;或因平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 浊,痰邪干肺,肺气上逆,乃生咳嗽。
3.情志内伤
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因肝脉 布胁而上注于肺,故气火循经犯肺,发为咳嗽。
西医学中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变异型哮喘等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均属于本病范畴, 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已经对咳嗽的病因、病机、 证候分类和治疗列有专篇的论述。
如《素问·咳论》对咳嗽病因的认识,提到:“皮毛者, 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 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 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 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而入,或自 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咳 嗽。
1.外感淫邪
外感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郁闭肺气,肺失宣肃,而致肺气 上逆作声,咳吐痰液。多因起居不慎、气候失常、冷暖失宜,或过度疲劳,正气 不足,以致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邪从外而入,内舍于肺导致咳嗽。正如 《河间六书·咳嗽论》所言:“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风 为六淫之首,易夹其他外邪侵袭人体,因此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表现为风寒、 风热、风燥等相合为病,但以风寒袭肺者居多。如《景岳全书·咳嗽》所云: “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明·王纶在《明医杂著·咳嗽》中提出咳嗽的治法须分新久虚 实。清·叶天士则阐明了咳嗽的基本规律和治疗原则,如《临 证指南医案·咳嗽》云:“咳为气逆,嗽为有痰。
中医内科学课件-咳嗽
预防调理
1、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 外感----饮食清淡 阴虚----清热生津:玉竹、沙参、罗汉果 3、加强体育锻炼,空气清新。
病例分析 (诊断,辨证分型,治法,方药)
王XX,男,65岁,退休厨师,形体肥胖,嗜烟,
以反复咳嗽咯痰四年,加重两周为主诉入院。患 者于四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咯痰,痰多色白,症状 反复,未作系统治疗,痰量逐渐增多,尤以晨起 咳甚。两周前因受凉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 咳嗽咯痰增多,曾在门诊求治,服用宣肺解表的 中药,外感症状缓解,仍发热,咳嗽,咯痰,痰 多黄稠难咯出,胸满气粗,口干欲饮,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劳累受凉。
2、痰 色:白—灰—灰黄;黄;血性痰;粉红 色泡沫痰;脓性痰 质:稀;粘—阴虚、燥、热、肝寒热; 稠厚 量:多;少 味:腥、甜、咸
【治疗原则】
一、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风寒,疏风散寒; 风热,疏风清热;风燥,清肺润燥。
内伤咳嗽:邪实正虚,祛邪扶正,标本兼 顾:痰,祛痰:寒痰,温肺化痰;热痰, 清热化痰;湿痰,燥湿化痰。火,清火 (清热):清肝火,泻肺热。阴津亏耗: 滋阴生津润燥。
突发性阵咳作喘,痰带白沫,粘稠起丝, 舌苔白腻
延年半夏汤:清半夏9克 炙鳖甲12克 前 胡6克 桔梗5克 人参6克 炒枳实3克 吴茱 萸9克 槟榔5克 生姜片9克
7、肺阴亏耗
症状:咳声短促,嘶哑,干咳或痰少而粘,
痰中带血丝,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要点)
重点要考虑痰来自何脏
肺: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脾:二陈合平胃散、补中益气汤、参苓 白术散
肾:精亏—金水六君煎
《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全文
ppt课件
20
4.风寒咳嗽兼咽痛声嘶,口渴心烦,痰黄稠,此为风寒外束,肺内 郁热之寒包火,加石膏、黄芩、桑白皮、牛子以解表清里或用麻 杏石甘汤。
5.挟痰湿,症见痰粘胸闷、舌苔腻,加法夏、厚朴、云苓以燥湿祛 痰。
6.素有寒饮伏肺,除风寒表证外,尚有咳痰清稀、胸闷气促、舌苔 白滑等,治宜疏散风寒,温化寒饮,小青龙汤加减。
ppt课件
21
(二)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
1.主症:咳嗽频剧,咳声粗亢或音哑,咽喉干痛, 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稠。
2.兼次症:咳时汗出,鼻塞流黄涕,发热恶风, 口渴,头痛肢楚。
3.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4. 脉象: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p,pt课件宣肺止咳。
6.另有凉燥证:乃由燥证加风寒证而成,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咽 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用杏苏散加紫菀、 冬花、百部治之,则达到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之原则。
ppt课件
27
(四)痰湿蕴肺
[临床表现]
1.主症:咳嗽多痰、咳声重浊,色白粘腻或稠厚或 稀薄,每于晨间咳嗽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咳 缓。
ppt课件
38
小结
(一)定义 (二)病因 (三)总病机 (四)主要病位在肺 (五)治疗要点 (六)各型主症、治则、代表方
ppt课件
39
咳嗽
ppt课件
1
咳嗽
一、定义:
概述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 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主症的疾病。
ppt课件
2
二、源流
(一)病因病机 1、战国时期《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
中医内科学咳嗽
03
咳嗽的西医诊断与鉴别诊 断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病史
了解患者既往史、家族史、用药史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呼吸、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听诊肺部呼吸音,检查胸部 X线或CT等。
鉴别诊断
感冒
感冒常伴有发热、头痛、鼻塞等 症状,咳嗽多为干咳或咳少量白
痰。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常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
内伤咳嗽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可伴有胸痛、气短、神疲、乏力等全身症 状。
02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
由于气候变化、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调摄失宜,外邪乘虚而入 ,侵犯肺脏,导致肺气不宣,从而引发咳嗽。
内伤咳嗽
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导致肺脏功能 失调,引发咳嗽。
辨证论治
哮喘
哮喘常有喘息、气急等症状,肺 部听诊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
并发症与预后
并发症
咳嗽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预后
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预后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但 难以根治。
04
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与技 巧
Hale Waihona Puke 中药治疗辩证施治根据咳嗽的症状、病因、病程等, 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01
02
03
辨病位
根据咳嗽的部位和性质, 判断病位在肺还是在脏腑。
辨病因
根据咳嗽的病因和症状, 判断是外感还是内伤。
辨虚实
根据咳嗽的病程和症状, 判断是实证还是虚证。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
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确 定针灸治疗的穴位和手法。
中医内科学咳嗽
养阴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 阴虚咳嗽。
03
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止咳化 痰、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汤剂
进行治疗。
中成药
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选用相应的 中成药,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咳 嗽等。
草药
使用具有止咳、平喘、润肺等作用 的草药,如甘草、桔梗、杏仁等。
针灸治疗
抗生素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咳嗽,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 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过敏药
对于由过敏引起的咳嗽,抗过敏药如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用于缓解症状。
咳嗽的非药物治疗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气流将药物雾化为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吸入以达到治疗目的。对 于慢性咳嗽,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02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咳嗽的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
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燥热之邪,导致肺气失宣,肺气上逆 而引起咳嗽。
内伤咳嗽
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 失调,内生痰湿,上干于肺,引起咳嗽。
咳嗽的辨证分型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痰湿咳嗽
阴虚咳嗽
咳嗽声重,痰白清稀, 伴有头痛、鼻塞、流涕
助于咳嗽的治疗和康复。
05
咳嗽的现代医学研究
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
咳嗽反射
咳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过程,由刺激物刺激呼吸道感受器 引发,通过神经传导至延髓咳嗽中枢,再经传出神经至声 门、呼吸肌等产生咳嗽动作。
病因分类
咳嗽可由感染、过敏、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多种病因引起, 根据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 慢性咳嗽。
中医内科学__第1章第二节咳嗽
风燥咳嗽(燥热、凉燥)
(一)单方验方 1.桑叶煎 2.百合款冬花饮 (二)中成药 1.养阴清肺丸 2.蜜炼川贝枇杷膏
膏 4、急支糖浆 (三)简易治疗技术 1.刮痧 2.拔罐
3.雪梨
痰湿咳嗽 1.二陈丸 2.半夏露 3.半贝丸 痰热咳嗽 1.蛇胆川贝液 2. 清金止咳化痰丸 阴虚咳嗽 1.琼玉膏 2. 玄麦甘桔颗粒 气阴两虚咳嗽 咳速停糖浆 慢性咽炎咳嗽 蒸汽吸入疗法 虚寒型咳嗽:穴位贴敷疗法
分类
1.外感咳嗽 2.内伤咳嗽
三、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咳嗽,或伴有咯痰。 2.病史: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可伴有寒热等表
证 内伤咳嗽,起病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伴
相应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3. 相关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 听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辨痰
少痰:燥热、气火、阴虚
痰多:湿痰、痰热、虚寒
痰白而稀:风、寒
咳吐血痰:肺热、阴虚
脓血相兼:痰热瘀血互结
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味:痰热
味甜:痰湿
味咸:肾虚
(二)、论治要点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 不宜早用收涩、镇咳药
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顾 发作时:祛邪止咳 缓解时:扶正补虚 调理脏腑(注意治脾、治肝、治 肾)。
(三)、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
热,无汗, 舌脉象: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基本病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三拗汤:宣肺散寒 止嗽散:疏风润肺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1. 表型咳嗽:表型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响亮,咳嗽频率高,伴有胸闷气急的症状。
中医认为,表型咳嗽多属于外感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所致。
治疗方案为解表散寒或清热解毒,如使用麻黄汤加减、银翘散等。
2. 肺热咳嗽:肺热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尖锐,咳嗽频率高,伴有咳痰黄稠、口干咽燥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热咳嗽多属于肺热病变所致,治疗方案为清热化痰,如使用川贝炖梨、百合薏米煮鸭肺等。
3. 肺寒咳嗽:肺寒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咳痰清稀、畏寒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寒咳嗽多属于肺寒病变所致,治疗方案为温肺化寒,如使用沙参麦冬汤、炙黄芪煮鸡蛋等。
4. 肺燥咳嗽:肺燥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干燥,咳嗽频率较高,伴有咳痰少、口干咽燥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燥咳嗽多属于肺燥病变所致,治疗方案为润肺止咳,如使用玉竹百合炖梨、沙参蒸梨等。
5. 肺虚咳嗽:肺虚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咳痰清稀、气短懒言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虚咳嗽多属于肺气虚弱所致,治疗方案为补益肺气,如使用养阴清肺汤、补肺汤等。
6. 气滞咳嗽:气滞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响亮,咳嗽频率高,伴有胸闷气急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滞咳嗽多属于气机不畅所致,治疗方案为疏肝理气,如使用柴胡疏肝汤、逍遥散等。
7. 痰湿咳嗽:痰湿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咳痰黏稠、口苦腻等症状。
中医认为,痰湿咳嗽多属于湿浊内停所致,治疗方案为化痰降湿,如使用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等。
8. 脾胃虚弱咳嗽:脾胃虚弱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食欲不佳、腹胀便溏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咳嗽多属于脾胃失调所致,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如使用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
9. 肾阳虚咳嗽:肾阳虚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虚咳嗽多属于肾阳虚弱所致,治疗方案为温肾壮阳,如使用金匮肾气丸、牛鞭补肾汤等。
10. 心肺不交咳嗽:心肺不交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心悸气短、胸闷不适等症状。
中医内科学咳嗽
当祛邪利肺;内伤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分 别主次处理。咳嗽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治肝、 治肾等整体治疗。
2024/4/21
2024/4/21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
17
第17页
(二)、风热犯肺证
1、证 候: (主)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 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 黄,咳时汗出,
(兼)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 楚,或见恶风,身热 等 表证
(舌脉)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证机概要: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3、治 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4、代 表 方: 桑菊饮加减。
咳喘 : 咳而伴喘,常因咳嗽重复发作,由咳
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2024/4/21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
10
第10页
(2)
哮病 喘证 肺胀 肺痨 肺癌
2024/4/21
中医内科学咳嗽
咳嗽证
中医内科学
11
第11页
三、相关检验
外感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 气管炎、肺炎等,
慢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 肺心病、肺癌等。
燥 (口鼻皮毛) 祛邪外达
迁
兼延
气
迁
挟反
上不
延
复
犯 干布
不
津
愈
情志
肝火
火(热) 阴虚
内伤 酒食
脾湿 痰 饮(寒) 阳虚
久
肺脾两虚
气虚
咳
久病、体虚 肺肾两虚
中医内科学――咳嗽(精)
安装后删除suh7中医内科学——咳嗽细目一:概述一、咳嗽的概念及源流 1.咳嗽的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2.咳嗽的源流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该书对咳嗽的成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治疗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对咳嗽病因的认识,《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
明?张介宾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指出:“咳嗽之要,止惟二证。
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至此,咳嗽的辨证分类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用。
二、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本篇所论重点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咽炎等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其他疾病如肺痈、肺痿、风温、肺痨等兼见咳嗽者,须参阅有关篇章辨证求因,进行处理。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外因:六淫之邪,侵袭肺系。
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
他脏及肺有饮食不调、情志不遂。
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二、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咳嗽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之分。
且可发生演变转化。
如风寒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
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火可互为因果。
虚实之间有先后主次的不同。
中医内科学-咳嗽
以高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可 伴有胸痛、气促等表现。
02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
由于气候变化、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调摄失宜,外邪乘虚而入,引起肺气宣降失 调,肺气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
内伤咳嗽
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劳欲损伤相应的脏腑,导致肺气上逆作声而引 起咳嗽。
辨证论治
辨病位
艾灸
利用艾条对相关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温阳散寒、止咳化痰 。
推拿治疗
手法按摩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如肺经、 脾经等,以舒缓咳嗽症状。
拔罐
利用罐具吸附在相关穴位上,以排除 体内寒湿之气,缓解咳嗽。
05
现代医学治疗咳嗽的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
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引起 的咳嗽。根据病情和细菌培养 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辨脏腑
根据咳嗽的声音、时间、症状辨病位, 如干咳、咳痰等。
根据咳嗽的伴随症状辨脏腑,如痰多 与脾有关,喘息与肺有关。
辨病性
根据咳嗽的性质辨病性,如寒咳、热 咳等。
针灸推拿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相应的穴位,调节人体 气血,达到治疗咳嗽的目的。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相应的穴位,促进气血流 通,缓解咳嗽症状。
拔罐治疗
手术治疗
支气管镜手术
对于一些慢性咳嗽,如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异物等引起的咳嗽,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手术治 疗。
肺切除手术
对于一些严重的慢性咳嗽,如肺癌、肺结核等,需要进行肺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06
预防与保健措施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咳 嗽的发生。
中医内科学 咳嗽
3.肝火犯肺证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 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 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黛蛤散清肝化痰,加减泻白散顺气降火,清肺化痰 ,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热;山栀子、丹皮泻肝火;青黛、海始壳化痰 热;粳米、甘草和胃气,使泻肺而不伤脾胃;苏子、竹茹、枇杷叶降逆气。 方歌: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更加粳米宜。
诊断依据: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治疗之前首
先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发病时间,起病的缓急 ,是否有发烧、流鼻涕变身酸痛等表症,首先判 断外感还是内伤,一般来说初次起病,发生于感 冒之后,病程在两周以内者可称为外感咳嗽;此 种最为多见;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因生气或饮 食不慎或失治误治而致多为内伤咳嗽。
咳嗽治法方药的记载:汉代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治 疗虚火咳逆的麦门冬汤;《景岳全书》提出外感咳嗽 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以甘平养阴为主;清·喻 昌的《医门法律》创立了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咳嗽与西医学的联系:咳嗽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 ,常见的有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 结核、慢性咽炎、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 本节重点讨论因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 咽炎所引起的咳嗽,而对其他疾病引发或诱发所导致 的咳嗽,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中医内科学-咳嗽
辨证论治
❖ 痰热郁肺证加减变化: ❖ 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
麦根、象贝母、冬瓜子、苡仁等清热化痰; ❖ 痰热壅盛,腑气不通,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
苈子、大黄、风化硝泻肺通腑逐痰; ❖ 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天花
粉养阴生津。
辨证论治
❖ 肝火犯肺证 主症:上气 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 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 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 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 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
❖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 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 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辨证论治
❖ 风燥伤肺证加减变化: ❖ 津伤较甚,干咳咯痰不多,舌干红少苔,配麦冬、
北沙参滋养肺阴; ❖ 热重不恶寒,心烦口渴,酌加石膏、知母、黑山栀
热兼有瘀血;色清如泡沫—虚寒;粉红色血性泡沫 痰—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充血性心力衰竭)。 ❖ 质:稀薄—风寒;稠厚—痰湿、痰热;粘—阴虚燥 热、痰热。 ❖ 量:少—虚;多—实。 ❖ 味:热腥—热;腥臭—痰热瘀阻;味甜—痰湿;味 咸—肾虚。
诊查要点
❖ 燥咳湿咳之辨 ❖ 燥邪之特性,以干、涩为主;湿邪的特性以重浊、黏滞为主,
辨证论治
❖ 肝火犯肺证加减变化: ❖ 肺气郁滞,胸闷气逆,加瓜蒌、桔梗、枳壳利气降
逆; ❖ 胸痛,配郁金、旋覆花、丝瓜络理气和络; ❖ 痰黏难咯,加海浮石、知母、大贝母清热豁痰; ❖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的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和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咳嗽辨证类型及其治疗举例:
1. 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声低沉,咳嗽时有寒冷感,伴有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等感冒症状。
治疗:采用祛寒、散风的药物治疗,如麻黄、桂枝等,常配合薏苡仁、紫苏等药物。
2. 风热咳嗽:
症状:咳嗽声响亮,咳嗽时有发热感,伴有咽痛、口渴、咽干、咳黄痰等症状。
治疗: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如连翘、金银花等,常配合薄荷、石膏等药物。
3. 痰湿咳嗽:
症状:咳嗽声低沉,咳嗽时有痰多、黏稠、难以咳出的感觉,伴有胸闷、气短、舌苔厚腻等症状。
治疗:采用化痰、健脾的药物治疗,如半夏、陈皮等,常配合白术、茯苓等药物。
4. 肺燥咳嗽:
症状:咳嗽声干燥、咳嗽时有干咳、盗汗、口干、咽干等症状。
治疗:采用润肺、养阴的药物治疗,如沙参、麦冬等,常配合枇杷叶、百合等药物。
以上只是针对部分常见的咳嗽辨证类型,具体的治疗方法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因此,在治疗咳嗽时,建议患者务必就医中医内科医生进行专业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之咳嗽护理课件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 持心情愉悦。
避免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 惯。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及时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咳嗽 的发生。
对于有慢性咳嗽症状的人,应 该定期进行胸部X光或CT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肺部病变。
对于长期吸烟或处于有害环境 的人,应该定期进行肺功能检 查,以便及时发现肺部问题。
生活调护
注意保暖
休息与运动
咳嗽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以免加重咳嗽症状。
适当的休息与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 疫力,缓解咳嗽症状。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改善空气 质量,缓解咳嗽症状。
情志调护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有 助于缓解咳嗽症状。
心理疏 导
对于因情绪紧张、焦虑等原因引起的 咳嗽,可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症状。
中医内科学之咳嗽护理 课件
• 咳嗽概述 •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 咳嗽的护理与调养 • 预防与保健
CHAPTER 01
咳嗽概述
咳嗽的定 义
01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是 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咳 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 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02
咳嗽通常是由呼吸道受到刺激引 起的,这些刺激可能来自外界的 物质、空气中的污染物、呼吸道 内的炎症等。
CHAPTER 04
预防与保健
预防感冒
01
02
感冒是咳嗽的常见诱因, 预防感冒可以有效降低 咳嗽的发生率。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 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外出时佩戴口罩。
03
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 锻炼,提高免疫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嗽
病名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 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就症状而 论,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临床上往往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 故以咳嗽并称。
沿革
«内经» 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
治疗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咳嗽之名始见于《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 问· 咳论》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 观点。 《诸病源候论· 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 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 《景岳全书· 咳嗽》中,首次执简驭繁地把咳嗽归纳为 外感、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 理过程,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多做寒热,肺胀嗽者,动则喘窒重;湿嗽者嗽
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张景岳曰:“外感 之嗽其来暴;内伤之嗽其来徐。”清张璐曰 “一嗽痰即出者,脾湿胜而痰滑也。连嗽十数 声,痰不即出者,肺燥胜而痰涩也。”这些至
今辨证时仍在沿用。
在治疗上,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有咳为气逆, 嗽为有痰,内伤外感之因甚多,不离乎肺脏为患,若 因于风者,辛平解之;因于寒者,辛温散之,因于暑 者,当与微辛微凉,苦降淡渗;因于湿者,有兼风、 兼寒、兼热之不同,以理肺治胃为主;若因秋燥,则 喻氏之义最精;因于火者,以甘寒为主。至于内因为 病,有刚亢之威、木扣而金鸣者,当清金制木,佐以 揉肝入络;若土虚而不生金,真气无所禀摄者,有甘 凉,甘温二法。又因水虚痰泛,元海竭而诸气上冲者, 则有金水双收,阴阳并补之治,或大剂滋镇摄,保固 先天一炁元精。至于饮邪致嗽,另有专门、兼参可也。
风热、风燥之别,但总以咳嗽为主证, 而风寒、风热之感冒则以发热、恶寒、 身痛等表证为主证,咳嗽只是一兼见症 状。
类证鉴别
1、内伤咳嗽与痰饮证: 痰湿咳嗽当与饮证之饮犯胸肺及痰证之痰浊壅 肺区别。此三者病机虽相似,但病情则有差别。 饮犯胸肺及痰浊壅肺两证就全身症状而论远较 痰湿咳嗽为重,其病程亦较之为长。饮犯胸肺 者因肺气上逆,咳喘胸满,不能平卧,痰多白 沫;痰浊壅肺可有热痰、湿痰、燥痰之不同, 咳嗽喘满,气促不安。
分型论治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
易出,痰白粘稠,因痰而嗽,痰出咳平, 胸脘痞闷,呕恶,食少,神疲乏力,大 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分型论治
2、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痰多稠黄,咯吐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 肺卫受侵,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 痰液滋生,阻塞气道,引起咳嗽。刘完 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云 “寒暑燥湿气火六气,皆令人咳嗽”
病因病机
内伤: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 肺脏自病或他脏 病及于肺。《素问· 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1、肺脏虚弱 因肺脏自病者多由肺原发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 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宣肃无权,气逆为咳。 2、痰湿蕴肺 饮食伤脾,运化不健,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咳; 3、肝火犯肺 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熏灼肺脏,炼液为痰,痰火犯 肺,引起咳嗽; 4、肾脏亏虚 肾气衰弱,气失摄纳,气化无权,水渍泛溢于肺,而 发咳嗽。
在病机上,《医贯》指出咳嗽与肺脾肾的关系,
并强调肾的重要。提出“金实不鸣,金破亦不 鸣”。《医学入门》提出咳嗽与瘀血的关系, 云“瘀血则喉间常有腥气……肺胀满,即痰与
瘀血碍气”。《医门法律》提出秋燥之说,制
清燥救肺汤治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喘逆。
在辨证上,明戴复庵曰“风寒嗽者,鼻塞声重
恶寒;火嗽者有声少痰面赤;劳嗽者,盗汗出
3、“温”:温法指用温肺理气,温肺化痰,
温阳化饮,温中化痰,温肾纳气等方药治疗咳 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般有白芥子、干姜、桂 心、薤白、附子等。
4、“清”:清法指用清肺化痰,清肺泻火,
清暑益肺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 般有桑皮、栀子、生石膏、寒水石、黄芩、知 母、青黛、滑石、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 锦灯笼等。
分型论治
4、肺阴亏耗
症状:久咳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
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 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 心烦失眠,神疲消瘦,舌质红,少苔, 脉数或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治咳六法—宣降温清润敛
1、“宣”:宣法指用宣散发表,宣疏肺气,以及宣郁
理气、宣通壅滞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 般有麻黄、桂枝、杏仁、荆芥、苏叶、防风、桔梗、 牛蒡子、射干、马勃等。
2、“降”:降法指用肃降肺气,降气化痰,降火肃肺、
肃肺祛瘀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般有苏 子、杏仁、桃仁、旋复花、白前、沉香、半夏、枇杷 叶、瓜蒌、槟榔、莱菔子、葶苈子、青朦石等。
辨证要点
④ 辨咳嗽兼夹症:
咳而喉痒---多兼风邪; 咳而多尿---见于肾气不固;
咳兼骨蒸潮热颧红---为阴虚火旺。
咳而疲极---兼气虚。
咳声频连---多为燥热或肝火。
分型论治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
症状:咳嗽新起,咳声重浊,痰稀色白,
气急,常伴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痒, 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 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在分类上,有繁有简,明李挻以因分证,《医学入门》
曰咳嗽诸证,有风嗽、寒嗽、湿嗽、热嗽、郁嗽、劳 嗽、食积嗽、气嗽、痰嗽、干嗽、血嗽、酒嗽、久嗽、 夜嗽、天行嗽共15种;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纲 挈领提出咳嗽一证,“诸家立治太繁、以余观之,止 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以后医 家多拥景岳之说,如叶天士亦云“咳嗽一证,有外感 内伤之分,阴阳虚实之别。”
3、与喘证鉴别
喘证也可以兼有咳嗽症状,但是主要以呼吸困难,甚 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日久 不愈,可转变为喘证。
4、与肺胀鉴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迁延而致,除咳嗽症状 外,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则肢体 浮肿,面色晦暗等,病机为肺脾肾功能失调,痰浊、 水饮与瘀血互结,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分型论治
2、 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频剧,咳声粗亢,咽喉疼痛, 咳痰不爽,痰粘稠色黄,常伴有发热恶 风,头痛汗出,口渴思饮,鼻流黄涕等 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分型论治
3、风燥伤肺
症状:干咳喉痒,咳声嘶哑,无痰或痰
少粘稠难出,或痰中带血丝,多伴有鼻 咽干痛。发热。恶风。身痛等表证。舌 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5 、“润”:润法是运用生津润肺、滋阴润肺,
润燥化痰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 般有麦冬、沙参、阿胶、天冬、梨及梨皮,生 地、元参、杏仁泥、柿霜等。
6、“敛”:敛法是用敛肺补气,敛肺化痰等
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般有五味子、 乌梅、马兜铃、柯子、白果、白芨等。
思考题
1、咳嗽的基本病因、病机是什么?为什么内伤 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 2、如何辨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3、咳嗽治疗原则是什么?为何故治疗咳嗽不能 单纯地“见咳止咳”? 4、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 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证候的主症、治法、 主方是什么?如何加减变化?
辩证要点
1、辨内伤外感:
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咳嗽之 外兼有表证,属实证,治宜疏邪,宜通 肺气,忌收敛。 内伤咳嗽多起病慢,病程长,除咳嗽 外兼脏腑内伤之证,属虚实夹杂或虚证, 治宜按标本虚实调理脏腑、健脾、清肝、 补肾,忌过辛散。
辩证要点
2、辨寒热虚实: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多属实。 内伤咳嗽痰湿痰热、肝火---多属实或虚实并见。 从痰及咳而辨从四个方面进行。 ①痰之有无、性状、色泽、痰质稀稠、量之多 少,有无气味。 痰之有无:干咳无痰属燥属火。 气味:痰甜为脾热;痰酸辣为肝气犯肺; 痰咸 为肾虚水泛。 有痰又当详辨如下:
辨痰见图
↗ 稀泡沫 → 风燥伤肺或风寒伤肺 ↗ 色白 → 粘泡沫 → 风热伤肺 痰少 ↘ 色黄 → 粘稠 → 热伤肺(虚热或实热 内伤或外感) ↘ 粘块 → 老痰热甚或津亏(内伤多)
↗ 水泡 → 痰湿阻肺 ↗ 色白 → 清稀 → 寒痰水饮阻肺 痰多 ↘ 粘稠 → 寒湿有化热之势 ↘ ↗ 稀 → 湿热或风热 色黄 → 粘稠 → 热伤肺(虚热或实热) ↘ 脓样 → 火热伤肺(实热)
类证鉴别
2、肺虚咳嗽当与肺痨、肺痿相鉴别:严
格讲肺痨、肺痿均属肺虚咳嗽之中,然 肺痨咳嗽以咳嗽伴有消瘦、咳血、潮热、 盗汗为特征,而肺阴虚咳嗽不一定都是 肺痨;肺痿是因肺脏的慢性虚损所致的 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咯吐唾沫为主症, 咳嗽并非必见。无论虚寒或虚热肺痿病 情均较重,且病程长。
类证鉴别
诊断
1、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2、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
寒发热等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 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有其他脏腑 失调的表现。 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 湿啰音。 血常规化验,胸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 诊断。
类证鉴别
外感咳嗽与感冒:外感咳嗽虽有风寒、
不爽,喉中有痰声,或咯痰有腥臭味, 胸胁引痛或身热面赤,口干欲饮,舌质 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分型论治
3、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咳无痰或少痰,咳
引胸胁胀痛,面赤喉干,口干而苦,症 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边尖红,苔 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