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66efd6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2.png)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掌握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过程和结果。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
2. 鸦片战争的过程。
3. 鸦片战争的结果。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一些基本信息,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初步认识,并进行讲解和补充。
第二步:讲解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1. 讲解“鸦片”是什么,它的历史和作用。
2. 讲解中国封闭的历史背景,解释西方列强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出鸦片。
3. 讲解林则徐禁烟的背景以及它的作用。
4. 讲解中国对鸦片贸易的态度,进而讲解两江总督林则徐被免职和林则徐禁烟失败的原因。
第三步:讲解鸦片战争的过程1. 讲解英国的威慑政策,并以郑成功、马关条约等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在航海和治理中面对的困难。
2. 讲解“黄蜂事件”和“阿美尔号事件”,让学生了解入侵中国的列强是如何制造事端的。
3. 讲解英法联军入侵、中方各地抵抗、军事胜利、使节大礼、南京条约、太平天国等一系列鸦片战争事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第四步: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1. 讲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并解释它的影响。
2. 讲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开放和割据的影响,包括条约口岸、领土割让、通商关税、外国居留权、军队和警察等。
3. 讲解 openerp 金融系统、教育和科技等方面,英、法等列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反应。
第五步:总结和复习对鸦片战争的学习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学以致用。
可以让学生自由组织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加深他们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老师讲解,学生听取。
2. 问答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3. 组织小组讨论:老师布置课题,学生自由讨论。
4. 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
五、教学与评价本教案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非常适合中等和高等学校的历史教育。
2023最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
![2023最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27072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4.png)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篇一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
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
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
由此导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
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ca60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3.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4081e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5.png)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第一篇: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东星资源网准备了《鸦片战争》教案,欢迎查阅!《鸦片战争》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5706b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1a.png)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的起因及背景。
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鸦片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辩证法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地图,引发学生的思考,询问学生是否知道鸦片战争的起因。
第二步: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及背景(20分钟)1.讲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包括鸦片的流入、禁烟令的颁布以及英国和中国在贸易问题上的分歧。
2.分析鸦片战争背后的社会背景,包括中国的封闭政策导致的内外交困。
第三步: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30分钟)1.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包括南京条约的签订和中国的战败。
2.分析鸦片战争的结果,包括切割中国、丧失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以及国际地位的下降等。
第四步:学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30分钟)1.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国家尊严和独立意识的觉醒、经济开放与西方文化的冲击等。
2.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包括开放政策的制度基础和中国现代化的起点等。
第五步:学习鸦片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0分钟)1.分析鸦片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包括中国的凋落和西方列强的崛起。
2.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和合作的影响。
第六步:总结与提问(10分钟)回顾鸦片战争的教学内容,提问学生鸦片战争对中国和国际关系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分析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评价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d5a323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8.png)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一【教学内容】《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需1课时【教材分析】《鸦片战争》这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其中两个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重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难点。
教材以19世纪初英国的对外侵略扩张讲起,作为一个导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性的知识连接,帮助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并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英国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什么还要把中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由此进入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简单讲述经过,对于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要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
影响是另一个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接着在以列强侵略的不可满足性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讲结果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并比较两者的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什么变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最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结: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点明“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深刻感性认识。
2、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学生在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接触的比较多。
3、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7bf5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a.png)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篇一《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3册,《鸦片战争》教案设计2、课时:1课时3、课前准备:搜索视频和图片二、教学课题:通过《鸦片战争》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3、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课文介绍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的过程。
1、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视频《鸦片战争》5分钟http:///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9e511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8.png)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精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53738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0.png)
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精选教案教学设计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精选教案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二)教授新课1、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
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精选教案教学设计二永州市三中唐天(一)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能力(1)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历史。
(2)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转换,学生积极发言,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精选3篇)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1347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0.png)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鸦片战斗教学设计篇1鸦片战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叙述法。
对鸦片战斗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叙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状况及缘由、鸦片战斗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帮助法。
为了加深同学对鸦片战斗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5.争论法。
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同学争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
要想把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需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斗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了解和熟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峻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斗的基本史实。
把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
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育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力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看分析问题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分组争论的方法,使同学得出结论。
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斗爆发的缘由。
运用所学学问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斗失败的缘由,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熟悉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斗、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头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斗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ef5e9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b.png)
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精选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鸦片战争的背景1.1 时间背景:清朝后期,19世纪中叶1.2 社会背景: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落,社会动荡1.3 鸦片贸易: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社会问题严重1.4 林则徐的上书:林则徐上书皇帝,请求禁止鸦片贸易第二章:鸦片战争的导火线2.1 虎门销烟:道光皇帝命令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2.2 英国政府的反应:英国政府不满中国禁止鸦片贸易,决定发动战争2.3 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年,英国舰队开赴中国,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第三章:鸦片战争的过程3.1 广州之战:1841年,英国军队攻占广州3.2 南京之战:1842年,英国军队攻占南京3.3 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第四章:鸦片战争的影响4.1 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使清朝丧失主权,国家陷入危机4.2 英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使英国在华利益得到保障,加速英国工业化的进程4.3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引发后续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战争第五章:鸦片战争的反思5.1 战争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国家主权的重要性5.2 改革与开放: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行洋务运动,尝试改革开放5.3 历史的启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提醒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第六章:不平等条约的连锁反应6.1 南京条约的影响:香港割让、赔款、五口通商6.2 后续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6.3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领土割让、主权丧失、经济剥削第七章:民众反抗与义和团运动7.1 民众反抗的兴起:对外国侵略者和不平等条约的强烈不满7.2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民间组织的抵抗运动,反对外国势力7.3 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加速清朝灭亡第八章:列强的分割与中国的分割8.1 列强的势力范围:各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殖民统治8.2 中国的分割:中国被分割为多个势力范围,国家地位一落千丈8.3 列强分割中国的影响:经济剥削、文化渗透、社会动荡第九章: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终结9.1 辛亥革命的背景:民众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民族危机加深9.2 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清朝政府,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9.3 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十章:鸦片战争的总结与启示10.1 鸦片战争的总结: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国家主权丧失,民族危机加深10.2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民族自强是民族复兴的关键10.3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教育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第十一章:鸦片战争后的国家变革11.1 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朝政府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科技来振兴国家11.2 戊戌变法:1898年的一场试图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运动11.3 辛亥革命:1911年,一场旨在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的革命第十二章: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12.1 抗日战争的爆发: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12.2 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抵抗日本侵略12.3 抗日战争的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第十三章: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3.1 解放战争的背景:国共两党的内战13.2 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第十四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4.1 改革开放的启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4.2 经济特区的设立: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14.3 现代化建设成果: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第十五章:鸦片战争的历史启示15.1 落后就要挨打:强化国家综合实力,防止历史悲剧重演15.2 民族自强:坚持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国家竞争力15.3 历史教育: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后续的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d9c8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a.png)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及结果;2. 学生能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社会、经济的影响;3. 学生能认识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历史知识,进行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研究和探讨;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鸦片战争主题的讨论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鸦片战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2. 学生能认识到鸦片战争的教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3. 学生能从鸦片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历史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学生特点: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在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对目标进行具体分解和实施。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背景:清王朝的衰落,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鸦片贸易问题;2. 鸦片战争起因: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3. 鸦片战争经过: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定海之战、吴淞口之战等;4. 鸦片战争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内容,以及对中国历史、社会、经济的影响;5. 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林则徐、道光皇帝、关天培、琦善等,分析其历史作用和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鸦片战争背景及起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课时:鸦片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及战术分析;第三课时:鸦片战争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第四课时: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分析其历史作用。
教材关联:《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15课“鸦片战争的爆发”。
鸦片战 争教案设计
![鸦片战 争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465d0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9.png)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和经过。
(2)理解《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2)运用地图、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进程和相关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反思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得失,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教学难点(1)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组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如英国舰队、中国炮台、鸦片烟馆等,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看到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鸦片战争的背景(1)英国的工业革命讲解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需求,强调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介绍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分析其对中外贸易的限制以及导致中国与世界的隔绝。
(3)中英贸易逆差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战争的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2)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3、鸦片战争的经过(1)战争爆发讲述 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抵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2)战争进程利用地图展示英国军队的进攻路线,先后攻占定海、直逼天津,清政府妥协。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上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上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618f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9.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上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历史背景。
2.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主权的影响。
3.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4.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启示。
二、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的背景及起因。
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鸦片战争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2.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2.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启示。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现代历史教学参考书籍、教具。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鸦片战争的背景及起因(3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平等的历史背景。
2.导入:提问学生对鸦片战争的了解。
3.分组讨论:请学生就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进行讨论,总结归纳。
4.展示和讨论: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集体讨论。
5.小结:教师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40分钟)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多媒体展示: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和战役。
3.分组讨论:请学生就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归纳。
4.展示和讨论: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集体讨论。
5.小结:教师对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0分钟)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和文献资料展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分组讨论:请学生就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进行讨论,总结归纳。
4.展示和讨论: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集体讨论。
5.小结:教师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总结。
第四课时:鸦片战争的启示(40分钟)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分组讨论:请学生就鸦片战争带来的启示进行讨论,总结归纳。
3.展示和讨论: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集体讨论。
4.小结:教师对鸦片战争的启示进行总结。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90df8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a.png)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2)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导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2)通过讲述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
【重、难点:】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情景再现中,步入本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新授】探究一、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一、战火初起——鸦片战争(一)、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请同学们翻到教材50页,认真阅读教材前言和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划出能够反应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具体情况的关键词句并结合幻灯片上的图片归纳一下“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引导学生填图表。
多媒体展示老师梳理一下表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概括指出: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出严重的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腐败。
经济: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而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土地。
而此时的土地高度集中在封建贵族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
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税收,税收减少,政府入不敷出,出现财政困难。
军事: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装备还处于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
鸦片战争课件课程设计
![鸦片战争课件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138e9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8.png)
鸦片战争课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技能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鸦片战争,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的鸦片贸易,中国的禁烟运动。
2.鸦片战争的过程:英军入侵中国,战场的分布,各战役的情况。
3.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4.鸦片战争的影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战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4.实验法:可以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相关的历史研究著作。
3.多媒体资料: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纪录片等。
4.实验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2.作业:课后作业和小测验,占总评的30%。
3.考试:期末考试中关于鸦片战争部分的得分,占总评的40%。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3f1ec1a1c7aa00b52acb4a.png)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目标: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以及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知道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课本相关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模式:问题启发式、自主探索式●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鸦片,吸毒有何危害。
【师生活动】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六页,看一下PPT上展示的罂粟花图片,这种妖艳美丽的花朵与鸦片有怎样的关系呢?什么是鸦片?吸食鸦片有怎样的危害呢?请在阅读卡里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之后给出答案)鸦片是一种毒品,吸食可上瘾,致命。
使吸食者倾家荡产,败坏社会风气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图片和读材料中认识鸦片,有意识地提取有效信息。
这样的导入比较适合八年级的学生,使他们注意力能够快速集中到图片上,然后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师生活动】我:吸毒者一般都骨瘦如柴,精神萎靡,失去劳动能力,因而毒品在全世界都是被严禁滥用的,只能取少量作为医疗用途。
而正是这样一种危险致命的毒品,却在十九世纪初期被英国商人大量地走私倾销到中国。
【教学内容】了解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以及鸦片流入造成的危害。
【师生活动】我: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第二页最左侧的快蟹号的资料,想想它为什么叫做快蟹?英国人用这样先进的船只来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是为了什么呢?结合课本第二页的正文第一段,来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快蟹能逃逸能抵抗,好像螃蟹。
英国人走私鸦片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打开中国大门。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428c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d.png)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背景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提高其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加深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辱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理解与掌握。
2. 难点: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介绍鸦片战争的视频或呈现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话题。
2. 探究(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或课本,探讨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并汇报各自小组的发现。
3. 分析(15分钟):教师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辨析(2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辨析,了解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国家命运的深远影响。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问,帮助他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6. 拓展活动(15分钟):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书籍,进一步扩展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后续发展,完成相关的作业或报告。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1. 教学资源:视频资料、图片、文献资料、课本、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五、板书设计:(根据具体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关键知识点)六、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触觉,但在组织学生讨论和辨析环节,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更紧密的引导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相关知识。
同时,在教学资源的准备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料,提升教学效果。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2024年)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5589e44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8.png)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主要史事。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2课。
本课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主题展开,涉及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分别是“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以及”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个子目的内容联系紧密,呈现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等虽然打开中国国门,通过开辟通商口岸来打开中国市场,但是,实际情况是在中英正当贸易过程中,英国仍没有完全改变贸易逆差的局面。
于是,为进一步打开中国,扩大侵略权益,借亚罗号事件(英) 和马神甫事件(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期间,英法不仅逼迫清政府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权益,而且,攻陷清政府的政治心脏——北京,在中国的首都犯下火烧圆明园的侵略暴行。
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俄国和美国趁火打劫,获取侵略权益。
尤其是俄国(沙俄)采取诸多手段,从清政府手中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共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获取赃物最多的一个强盗。
三、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来看,通过第1课《鸦片战争》的学习,学生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有了基本的认知。
此外,同学们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因此,易于接受本课内容。
从学习基础来看,学生对本课作了预先的预习,有助于知识的学习于掌握。
再从学习兴趣来看,同学们对中国近代史的兴趣较大,相当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群体会有很大的兴趣去主动的了解和学习。
四、教学目标【唯物史观】认识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侵略战争)之分,客观辩证的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深刻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本质是中国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此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迫使中国开通的通商口岸呈现的新特点;展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令学生直观感知俄国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海南华侨中学吴庆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代知识的回顾作为导入方法,让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对比,激发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编演的反映当时历史史实的短剧,让学生得出“落后挨打”,明白论从史出的道理;最后让学生通过填写选项,自己小结,达到理清线索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的情感;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使命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前预习】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的输入有什么危害?
2、试述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经过。
3、《南京条约》签定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4、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有什么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地动仪、秦始皇陵兵马俑、祖冲之圆周率、长城等),
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
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那么,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呢?我们有请同学上来给我们表演几段场景剧,其他同学在观看的同时,想想,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什么样的情况?
当时的中国1、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2、吏治腐败3、军队腐化(甚至出现骑兵无马,水兵不习水现象)4、生产方式落后,当中国仍然依靠人力为主时候,我们看到这幅图片,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在1820年,其工业产量占据世界一半,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不断的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中国。
而且,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英国人很沮丧的发现,欧洲产品在中国几乎找不到市场,我们来看看这个图表,英国的呢绒,布匹在中国很难卖,相反,中国的商品(茶叶、生丝、瓷器等)在英国却很畅销,贸易的结果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
师:为什么英国的商品打不开中国市场呢?
生: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受自然经济的保护,我们习惯了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因此我们中国人可以自己生产,用不着买。
师:在正当贸易无法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英国想到了什么方法?
生:走私鸦片。
师:我们来看看鸦片激增图表,随着鸦片走私数量逐年增长,大量白银流入了英国。
在这里,英国认为鸦片有害,不鼓励本国人民吸食,然而为了获取巨额利润却鼓励外销,这些彻底暴露了资本家的无耻和伪善,那么,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图片再作答,(介绍罂粟,它是一种看起来很美丽的花,经过加工后可以制成鸦片,人一旦吸食,就容易上瘾,时间一长,
吸食者骨瘦如柴,三分似人,七分为鬼,甚至死亡,而且为了得到毒品,倾家荡产,杀人抢劫的都有,因此,对于这种东西,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师:结合课本上的《炮子谣》,同学们说说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生:毒害人的身心健康;大量白银外流;加剧中国贫弱……
师:面对这种情况,清朝有见识的大臣林则徐上书皇帝,请求禁烟,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于是有了这场震撼中外的虎门销烟。
哪一位同学根据老师给的信息讲讲这一经过(1、时间2、地点3、人物4、意义)师: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200多万斤的鸦片,不小的数目啊,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仔细观察整个过程后,发现整个环节滴水不漏,连销烟的方法也十分巧妙,不是简单的“烧烟”,放进生石灰,煮沸再加入鸦片,这样就不能回收了。
这让外国赞叹不已。
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虎门销烟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了中国严禁鸦片的动人画卷,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大规模打击毒品走私这一罪恶活动的先河,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表达,林则徐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所以,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那么,面对中国的这场禁烟运动,英国方面的反应是怎样的呢?
展示幻灯片: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由于这场战争是因为鸦片走私引起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所以这种战争被称为——鸦片战争。
师:有人说:“林则徐不禁烟,英国人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你认为战争可以避免吗?为什么?
师:我们从他这句话中寻找信息(幻灯片11):“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实际上,英国的真正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生:不能,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保护鸦片贸易和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就算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会发动战争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过渡:不可避免的战争发生了,请同学们看看这个图,大概说说战争的经过。
生:两个阶段:1840—1841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1—1842:占香港岛(注意是香港岛,不是香港,香港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一步步被侵略的,什么时候香港回归祖国?1997年)、到南京,求和签约。
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有什么危害?同学们在教材上找找相关信息。
生:1、时间:2、内容(p4 4点)
师:这场战争有何影响?
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师:那么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学们简单了解一下。
(半殖民地: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压迫,是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主权。
半封建: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
师: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是沉痛的思考:为什么中国会战败?自认为是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为什么被一万多人的英军所打败?
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指挥失当……
师:实际上,归根结底,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落后。
师:这场战争的失败给我们哪些反思和教训?(落后挨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师:最后我们来对本课进行一个小结,让学生把“严重灾难”“走私鸦片”“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分别填到下列适合的位置,然后由学生来进行小结。
【课堂练习】略
【板书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时间:1839、6
2、地点:虎门海滩
3、人物:林则徐(民族英雄)
4、意义
二、鸦片战争
1、爆发
2、《南京条约》
3、影响
英国
打开市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