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礼记·王制》记当时国家教育机构所教科目:“乐正崇四术,立四教, 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 冬夏教以《诗》《书》。”
《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 《书》缺”,于是孔子“追迹三代之礼,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 次其事”,所以“《书传》、《礼记》自孔氏”。又谓“三百五篇孔子皆 弦歌之”,“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还记录 孔子晚年治《易》、修《春秋》之事。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第一讲:国 学 概 述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内容提要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的框架体系 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 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
——新国学的历史任务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引言一:“国学”的出典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1972年出土的马王 堆帛书《要》篇中记 录孔子晚年治《易》 的情况谓“夫子老而好 《易》,居则在席, 行则在橐(口袋)”。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孔子修《诗》《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中将上古学术“略而弗论,论其可知者,自 孔子始。然于中国学术具最大权威者凡二:一曰孔子,一曰六经。孔 子者,中国学术上人格最高之标准,而六经则中国学术史上著述最高 之标准也。自孔子以来二千四百年,学者言孔子必及六经,治六经者 亦必及孔子。则六经之内容,及孔子与六经之关系,终不可不一先论 也”。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初黄老之术兴盛,汉武以后,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古今文学的发展
西汉文景之际确立齐鲁韩三家《诗》之博士学均为今文,至武帝立 五经七博士,今文经成为官学。今文出身的官员成为政权主体。
古文经学在汉末开始崛起。刘歆主张设立《左氏春秋》为官学,后 辅助王莽推行古法,东汉光武帝排设《左氏春秋》为博士,到章帝 《白虎通议》颁行,标志着古文经学跻身显学之列。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墨家:墨子——兼爱、尚同、短丧、明鬼。 • 名家:惠施、公孙龙——白马非马。 • 法家:法(慎到)、术(申不害)、势(商鞅)——韩非
集大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至清代国学的演进 一代有一代之国学思潮与风格
• 两汉:经学今古文学派;史学。 • 魏晋南北朝:玄学(新道家);书法。 • 隋唐:佛学;道教;唐诗。 • 宋元:理学(新儒家);词曲。 • 明:心学(新儒家);小说。 • 清:训诂音韵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台北孔庙祭孔仪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指的是中国传统以来所固有的学术,以及研 究中国传统的典籍、学术与文化的学问。邓实《国 学讲习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一)古代“国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在古代指国立学校,主要是指小学和大学。
朱熹《大学章句序》:“三代之隆,其 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 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 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 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 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 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 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 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 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周礼·春官·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 Leabharlann Baidu—孙诒让《周礼正义》
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此 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 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子监。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引言二:“国学”的时代命运
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 名,前既无承,将来亦 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 名词。
▲ 历史社会学的解读 (1)刘歆诸子出王官说
(《国学通论》页2 / “六经皆史”)。 (2)胡适民生疾苦说。
▲ 思想本身的嬗变:《庄子·天下篇》“道术分裂”说。(“道术将为天 下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由经递变为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主张
道家:老子、庄子 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与无为”的涵义都很微妙深远。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至于在学术方面(作为学术的国学),上古学术思想源远 流长,但到了孔子的时代有很多已经无可考证。孔子的学 术工作在于删《诗》《书》,定《礼》《乐》,序《易》 《春秋》,而成就六经或六艺这一学术典范。
• 因此,从上古到古代,国学主要指国家设立的各类学习、 学术机构,意在培养人才。那时的“国学”尚不指代学术。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鲁壁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熹平石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郭店楚简
今古文的差别
• 对孔子的评价:今文学尊孔子是为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 是先师。
• 对六经的看法:今文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经是古 代史料。
• 对现存的五经:今文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是秦火残 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1927年 钱穆《国学概论》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一、何谓“国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司马光书法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宋人《孝经》图卷局部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宋 本 朱 熹 《 大 学 章 句 》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zou
山 东 息 陬 (
) 孔 子 作 《 春 秋 》 处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苏 州 拙 政 园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扰乱, 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延至晚清, 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六艺者,卽是《诗》《书》《礼》 《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年来普遍承认一 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 诸学不能该摄六艺。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出现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出现,历代以来都有不同的说法。现举出两 种说法。
《礼记·王制》记当时国家教育机构所教科目:“乐正崇四术,立四教, 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 冬夏教以《诗》《书》。”
《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 《书》缺”,于是孔子“追迹三代之礼,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 次其事”,所以“《书传》、《礼记》自孔氏”。又谓“三百五篇孔子皆 弦歌之”,“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还记录 孔子晚年治《易》、修《春秋》之事。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第一讲:国 学 概 述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内容提要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的框架体系 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 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
——新国学的历史任务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引言一:“国学”的出典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1972年出土的马王 堆帛书《要》篇中记 录孔子晚年治《易》 的情况谓“夫子老而好 《易》,居则在席, 行则在橐(口袋)”。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孔子修《诗》《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中将上古学术“略而弗论,论其可知者,自 孔子始。然于中国学术具最大权威者凡二:一曰孔子,一曰六经。孔 子者,中国学术上人格最高之标准,而六经则中国学术史上著述最高 之标准也。自孔子以来二千四百年,学者言孔子必及六经,治六经者 亦必及孔子。则六经之内容,及孔子与六经之关系,终不可不一先论 也”。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初黄老之术兴盛,汉武以后,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古今文学的发展
西汉文景之际确立齐鲁韩三家《诗》之博士学均为今文,至武帝立 五经七博士,今文经成为官学。今文出身的官员成为政权主体。
古文经学在汉末开始崛起。刘歆主张设立《左氏春秋》为官学,后 辅助王莽推行古法,东汉光武帝排设《左氏春秋》为博士,到章帝 《白虎通议》颁行,标志着古文经学跻身显学之列。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墨家:墨子——兼爱、尚同、短丧、明鬼。 • 名家:惠施、公孙龙——白马非马。 • 法家:法(慎到)、术(申不害)、势(商鞅)——韩非
集大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至清代国学的演进 一代有一代之国学思潮与风格
• 两汉:经学今古文学派;史学。 • 魏晋南北朝:玄学(新道家);书法。 • 隋唐:佛学;道教;唐诗。 • 宋元:理学(新儒家);词曲。 • 明:心学(新儒家);小说。 • 清:训诂音韵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台北孔庙祭孔仪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指的是中国传统以来所固有的学术,以及研 究中国传统的典籍、学术与文化的学问。邓实《国 学讲习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一)古代“国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在古代指国立学校,主要是指小学和大学。
朱熹《大学章句序》:“三代之隆,其 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 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 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 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 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 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 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 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 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周礼·春官·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 Leabharlann Baidu—孙诒让《周礼正义》
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此 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 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子监。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引言二:“国学”的时代命运
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 名,前既无承,将来亦 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 名词。
▲ 历史社会学的解读 (1)刘歆诸子出王官说
(《国学通论》页2 / “六经皆史”)。 (2)胡适民生疾苦说。
▲ 思想本身的嬗变:《庄子·天下篇》“道术分裂”说。(“道术将为天 下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由经递变为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主张
道家:老子、庄子 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与无为”的涵义都很微妙深远。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至于在学术方面(作为学术的国学),上古学术思想源远 流长,但到了孔子的时代有很多已经无可考证。孔子的学 术工作在于删《诗》《书》,定《礼》《乐》,序《易》 《春秋》,而成就六经或六艺这一学术典范。
• 因此,从上古到古代,国学主要指国家设立的各类学习、 学术机构,意在培养人才。那时的“国学”尚不指代学术。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鲁壁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熹平石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郭店楚简
今古文的差别
• 对孔子的评价:今文学尊孔子是为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 是先师。
• 对六经的看法:今文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经是古 代史料。
• 对现存的五经:今文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是秦火残 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1927年 钱穆《国学概论》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一、何谓“国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司马光书法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宋人《孝经》图卷局部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宋 本 朱 熹 《 大 学 章 句 》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zou
山 东 息 陬 (
) 孔 子 作 《 春 秋 》 处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苏 州 拙 政 园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扰乱, 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延至晚清, 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六艺者,卽是《诗》《书》《礼》 《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年来普遍承认一 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 诸学不能该摄六艺。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出现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出现,历代以来都有不同的说法。现举出两 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