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开展教学。要在传授经典 内容 的基础上 , 引导学生利用 有关参考书和文献 资料 。通过文献资料的学 习 , 使研究
生深入 了解本学科前 沿的发展动态 ,通过研 究报告 的 形式使研究 生对 资料 内容充分吸收 、 了解 , 以达到扩充 知识 的 目的。通过讲座式 和讨论式教学 ,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 开发学生 的创造性 思维能力 , 诱发 他们 的创造欲 。根据研究生课程特点 的不 同, 可采用研究报 告, 笔试等多种考核方式 。 研究 生课程考试命题应 以考 查研 究生灵活思维 , 综合运用 知识 的能力为 主 , 少死 减 记 强硬背的题 目。实践证 明 , 高质量 的教学水平 、 前沿
【 史广玉 , 亚荣 , 娜. 1 】 剧 赵 医学研 究生课程体 系建设的 实践 与 探讨 U_ ] 中国高等 医学教 育,06 (2 :1 9 . 2 0 ,1 )9 — 3 [ 温静 , 2 】 胡显莉. 强研 究生课程建设培养研 究生创新能力 加
重庆工学院学报 ,0 6 (2 :8 — 8 . 20 ,1 )12 16 【 张丽 , 3 】 李桂 红 , 刘继文. 医学研 究 生课程体 系建设的 实践 与
培养 出的研究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研究生 培养质量 的提高 是一个 包括教 育管 理 、 课
程设 置 、 师指导 、 导 质量监 控 、 文设计 与答辩多 环节 论 的系统性工程 ,其 中课 程建设是直接关 系到研 究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 , 是研究生教育 的关键环节。为了适应社 会发展对计算 机专 门人才的具体要求 ,为培养 出高层
在研 究生培养过程 中 ,课 程学 习是 研究生教 育的 关键 环节之一 。当前计算 机专业研究生 课程设置存 在
这样 的问题 : 1有 的研究 生课 程 内容 与本科生 的课 程 ()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

0 引 言
近年来 , 国家 大力发 展职 业技 术教 育 , 而且 计 算 机应用 专业 如雨后 春 笋 出现 在各 高 职 学 院 , 算 机 计 应 用专 业 由 9 O年代 的热 门专 业 变 成 了各 校 均 在开
体 系设置 需进 行一 定 的优化 , 学方 式 也要lo teC mp trA pidma ri tea vn e oa o a a dt h i n vt n o ahn o e f h o ue p l j d a cdv t nln e nc n i e e o nh c i c a l cl g.M aw i , t onsot ecl g h udajs t cigpa dtahn a r m , o ee e hl i p i u ol eso l dut e hn lna c igm t i i t e l n e t h t e a n e e a ni l
a p id c mp tr tln e p ro o e o i t t i sa ea o ae o e c r c l m n e p l o u e a e t d e s n f r t s cey, h s s y lb r ts n t u r u u a d t e h e h i h
Cur i u u n h n o a o f t a h n o lo h p l d rc l m a d t e i n v t n o e c i g m de f t e a p i i e
c mp trsin ea d tc n lg jri ea v n e o ue ce c n eh oo yma0 t d a cd nh
定 的改革 , 这样 才 能培 养 出 满 足 社 会实 际 需要 的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学科领域,本科课程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

2. 课程概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编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此外,还有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领域的选修课程。

3. 核心课程3.1 计算机编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包括常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思想。

学生将学会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3.2 数据结构与算法该课程介绍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计算机组成原理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例如中央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等。

3.4 操作系统该课程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5 数据库原理该课程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查询语言等,培养学生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3.6 计算机网络该课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网络应用,培养学生网络通信和网络安全的能力。

4. 选修课程4.1 计算机图形学该课程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算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图形处理和图像分析的能力。

4.2 人工智能该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算法和应用,使学生熟悉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4.3 软件工程该课程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4.4 信息安全该课程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安全保护和攻击检测的能力。

5. 结语以上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简要介绍。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3篇 精品

最新-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3篇 精品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3篇第一篇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1教学内容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原理部分,主要是以和参考模型为主介绍网络的层次模型及网络协议;第二部分是网络技术部分,介绍网络硬件设备如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及一些典型的广域网和局域网技术,如,.25,顿中继、、无线网等;第三部分,网络应用部分,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功能及应用,网络安全及管理,的特点与应用。

在实验课程中,进行的一些主要实验有验证性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组网实验等。

当然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1]。

1.2教学模式从当前多数高校的教学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基本都是一个模式讲授课和实验课。

其中讲授课比重较大,实验课比重则小些,而且讲授课与实验课的结合程度不是很紧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以下几种传统的粉笔板书教学、幻灯片教学、课件教学等。

实验课的教学环节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内容,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定。

2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网络课程的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对于如何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关注得不够,这一现状与国家重点倡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不符合。

对于具有强烈工程应用背景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如何建立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在实验教学中,只开设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实验,更没有大中型网络规划方面的实验,使得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不到培养,满足不了计算机网络在知识、技术等多方面的要求。

2教学硬件设备不足。

实验用的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设备昂贵,由于资金缺乏,无法为实验教学配备这些教学设备,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许多实验只能用教学模拟软件来模拟实现。

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

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

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
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旨在推进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该计划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优化
通过对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课程的重新设计和调整,建立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与社会、文化、人文等不同领域的交叉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2. 教学内容更新
计算机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环节加强
通过增加实践环节,如设计实验、项目实践、企业实习等,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锻炼实践能力,拓宽视野,增强专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教师队伍培养
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重视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其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该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根据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推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目录引言 ------------------------------------------------------------------------------------------------------------------ 3一、课程体系改革------------------------------------------------------------------------------------------------ 41.1、办公软件应用模块 ---------------------------------------------------------------------------------- 41.2、计算机平面设计与制作模块 ---------------------------------------------------------------------- 41.3、组装与维护维修模块 ------------------------------------------------------------------------------- 41.4、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维护模块 ---------------------------------------------------------------------- 51.5、网站建设与维护模块 ------------------------------------------------------------------------------- 5二、一二一二的教学模式 -------------------------------------------------------------------------------------- 6三、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 6四、实训条件的改善和实训手段的提高是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的保障 --------------------------- 7五、师资队伍建设是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 7六、尽量采用项目型教材和任务引领型教材 ------------------------------------------------------------- 8七、采用集体备课方式 ----------------------------------------------------------------------------------------- 9八、学生实践和实习问题 -------------------------------------------------------------------------------------- 9引言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唯一途径。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滞后、僵化的情况。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导致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较为薄弱。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兴起,人才培养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升级。

本文将围绕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2000字】1.2 问题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需要进行改革。

当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缺乏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与新工科理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需要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需求。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计算机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2. 正文2.1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分析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行业需求。

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计算机专业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

以下是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1.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是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更多的实验环境和项目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2. 强化编程教育: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技能是编程,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编程教育,从基础的编程语言开始教学,逐渐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编程工具和框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设实践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课程外,学校还可以增设一些实践课程,如软件工程实践、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等,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4. 强化项目驱动教学:学校可以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的开发,通过项目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引入新兴技术教学: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学校应该及时引入新兴技术的教学,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增加就业竞争力。

6. 加强实习实训: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适应职场,增加就业机会。

7. 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非常重要,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为他们将来创业打下基础。

8. 强化团队合作教学: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团队项目等形式进行教学。

9. 提升教师水平: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

10. 建立行业导向课程:学校应该与行业紧密合作,了解行业需求,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项目驱动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21培 养 目标 过 于 宽 泛 . 业定 位 不 明确 . 专
ZH AN G a Xio—f n H U AN G u e g, H a
(c o l f o u n , n h n n k n ie i , n h n 3 0 3Ch a S h o mp t g Na c a gHo g o gUn  ̄t Na c a g 3 0 6 , i ) oC i v y n
关键 词 : 算机 科 学与技 术 专 业 : 学计 划 : 程 体 系 计 教 课 中 图分 类号 : 4 G6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3 4 (o 8 2 — 4 6 0 1 0 — 0 4 2 0 )5 1 7 — 2
Re o ma i n o a h n n e t n r i u u S se i m p tr S i n e a d Te h o o y S e i l f r t n Te c i g Co t n s a d Cu rc l m y t m n Co o u e ce c n c n l g p c a t y
Absr c :R ey n hec He e s ua o nd pr b e xi ng i tln stan n nd ta hng pr c s,t e pa rd m ontae he rf r ta t li g 0n t o g i t n a o lm e s t i i t n ae t r ii g a e c i o es h pe e srt st e o m srtgy f c rc um sse nd ta hi o e si c p e ce e nd t c tae o uriul y tm a e c ng c ntnt n om utr sinc a e hnoog p cat o xp o e nn ai ae s tan ng l y s e ily t e l r i ov tve tlnt i r i m o e t o it e ie e ta d dicph e eo dem ei s ce y rqu rm n n si ne d v lpm e t ng n. Ke y wor s d :Com p t rS in e a c u e ce c nd Te hno o pe il l g S cat y y;Te c i g Pln;Curiuum y tm ahn a rc l S se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一、课程内容改革: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包含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四门课程.对于大一新生,全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进入大一下学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别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从而使计算机公共课程与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有机衔接。

形成了有序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学时数改革:见机房课表和教学任务书三、课程教学管理改革●2008年成立公共课部,对全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统筹管理;●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推进课程组建设,成立了四个课程组;●在学生意见反馈上,利用教学管理QQ群和院系联系人制度保障信息的沟通和教学中问题的处理;四、教学师资力量:●要求全院教师、特别是副高以上的教师带一个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引导尽量多的优秀专职教师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校其他部门,挑选、聘用一批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员工,作为兼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师。

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聘用在读研究生作为兼职教师,严格把关。

坚持试讲制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聘。

五、考核形式改革:采用无纸化考试六、学生作业提交方式改革:教师在服务器建立班级账户,学生通过局域网提交作业,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方便学生在实验课内无法完成作业可以在其他时间补交.见实验档案文件夹。

七、课程建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四门课程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已经通过校级精品课程验收;《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建设依托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经成功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建设中;《程序设计基础》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也已启动.八、教材建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意见(2007年),组织有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编写相关课程的教材;并紧跟社会需求,每三年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体系改革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体系改革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体系改革摘要: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以及其中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趋势,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也给信息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

上世纪中晚期制订的大学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有必要进行系统化的改革。

本文简要介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学科进行的教学体系改革。

关键词:信息科学技术;教学改革;教学理念;计算机学科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针对北大学生的特点,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域领军人才上,具体讲就是培养具有原创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具有集成能力的工程型人才和具有组织能力的管理型人才。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学院秉承了北京大学“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理念,在教学改革中强调了“拓宽夯实知识基础,培养锻炼综合能力”的基本原则,关注了如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结构化的教学体系框架设计:构筑能够灵活调整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教学体系框架,适应本学科发展迅速和与产业结合紧密的特点。

二是宽广和扎实结合的基础课程设置:依托北大的人文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人文基础,依托北大的理科优势夯实数学物理基础。

依托北大计算机学科的历史积淀强化算法和软件编程基础,依托学院的电子科学技术学科加强硬件基础。

三是面向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建设:营造敢于表达、质疑、挑战、犯错和承担的学术氛围,建设面向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立结合真实科研任务的、与研究生同等条件的科研实习制度。

本文将对这些前期教改实践做一个简要总结。

一、结构化的教学体系框架设计信息学院目前有四个本科生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学、微电子学和智能科学。

其中前三个是成立学院时就有的专业,而第四个是学院成立后设立的全国第一个智能科学专业。

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每个专业的课程自成体系。

一方面每个专业的学生知识面较窄,不利于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有些课程在不同专业重复设置,浪费教学资源。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先 实 现 教 育 思 想 的转 变 。 同时 , 算 机 技 术 发 展 日新 月 异 , 计 以
往 那 种 一 成 不 变 的教 学 模 式 亟 待 改 变 ,需 要 把 最 新 的计 算 机 知 识 加 入 到 课 程 体 系 中 。为此 , 我们 需 要 从 计 算 机 专 业 的课 程 设 置 及 课 程 教 学 内容 与 方 法 等 各 方 面 进 行 改 革 ,以 实 现我 们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 学科 体 系 的教 学 内容 划 分 为 九个 科 目( 算 如
法 与 数据 结 构 、 系结 构 、 体 操作 系统 、 序设 计 语 言 等 )对 实 际 程 。 工 作 中 的 研 究 、 发 、 用 归 纳 为 三 个 过 程 : 论 、 象 和 设 开 应 理 抽
三、 计算 机专 业课 程建设
( ) 断 更 新教 学 内容 、 一 不 把握 重 点 根 据 计 算 机 课 程 在 培 养方 案 与 学 科 体 系 中 的地 位 和任 务
A M IE - C C E E S计 算 机 教 学 计 划 2 0 f 席 P.e n g 把 0 1主 J n i ), D n
将 离 散 数 学 课 定位 于基 础 理论 与应 用 基 础 的结 合 部 ,大 量 引
入 数 据 结 构 等 计 算 机科 学 的 实例 ,使 学 生认 识 到这 些 抽 象 数
学概 念 也 是 源 于 实 际 、 于 实 际 的 . 时 . 设 人 工 智 能 选 修 用 同 开 课 等作 为其 后 续 课 程 。 再 者 , 作 系统 是 系统 软件 的核 心和 基 础 , 们 强 调 从 用 操 我 户 和 系统 设 计 者 的 不 同 视 角 去认 识 和 理 解 操 作 系 统 的功 能 、 运 行 机 制 、 面 和 结 构 。在 教 学 中 不但 强 调 操 作 系统 的基 本概 界 念 和 原 理 . 且 介 绍 操 作 系 统 的 设 计 方 法 和 技 巧 , 学 生 既熟 而 让

专思创融合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专思创融合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专思创融合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1. 专思创融合理念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专思创融合理念应运而生。

专思创融合理念是指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以专思创融合理念为核心,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1.1 专思创融合理念的定义专思创融合理念是指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一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专思创融合理念的核心是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教学体系。

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专思创融合理念的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2 专思创融合理念的重要性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专思创融合理念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提高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专思创融合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专思创融合理念的引导,学生将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专思创融合理念有助于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实际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初探

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初探

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初探[摘要] 本文从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入手,研究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同时对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走到最前沿的计算机专业来说,最新的专业知识需要融入到现有的课程体系中。

中等职业教育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传统教育思想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现代教育思想则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要实现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型人才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首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

一、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应根据计算机课程在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其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根据计算机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设一些比较新的课程。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有了好的课程体系,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除共同的方法原则外,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创造出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中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发现问题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家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比如,教师可以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避免交待式的讲解;还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按照直观性教学原则,合理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精品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强化教学效果。

《计算机组成》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组成》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教材不 同于专著 ,如果说专 著强调 的是学术 水平和学 术
价 值的话 ,那 么教材更 着重 于教育 水平 ,包括 知识 的传 授 、
能 力与综合素质 的培养等 。在 当今这个知 识爆炸6等等 到现在的 P 06 08 8 4系列 ,它们都是基
1 旧体 系弊端
1 无实用价值 . 1
试打破 传统教学模式 ,以求达 到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提高 学
生 就 业 竞 争 能力 的 目的 。
21 改教 材 .
目前 国 内各 高校 的计 算机组成 课程 大多采 用 8x 6系列 08
C U为平 台进行教学 ,然而 以 8x 6系列微机 为背 景的计算 P 08 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 已经 和实 际应 用严重脱节 ,只 为教学之 用 , 不能 与现实生 活中的应用 紧密结合 ,不能适应 社会发 展 的需
育 的竞争 ,教育 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挑 战 ,该课 程的教学 体系 改革势在必行 。
2 改革措 施
计算机组 成课程教学 旧体系 的教学 内容作为工程 技术 人 员 的参 考资料可 以 ,但 作为高职 院校 的教 学内容就勉 为其难
了 。由于计算机组 成课 程 旧体 系存在着上 述诸多 弊端 ,各 高 校都在 积极进行这 门课 程 的教 改 作 ,从 以下几个 方面来 尝
嵌入 式系统无 疑是当前最热 门最有发展前 途 的 I 用领 T应
计 算机应 用教 学研 究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 、讨论 式 、研讨式 的教学方法 , 重新编写 了实验指 导书 ,侧重 设计 型和综合 型实验 ,满 足不
同程度 学生 的实 验要求 ,教 师在 实验 中不再 以灌输 、模 拟 、
根据学习 目的 ,合理设计实验 ,不给范例程序 ,不规定具体的 指令 ,给 出灵活的实验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一个 实验题 目做出

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
12 硬件 课程体 系设 置的改 革 .
( ) 算机硬 件课程 的线路 图 1计 计算 机硬件课 程 的线路 图给 出了计算机 硬件 各
课 程之 间的关 系图 , 指 出 了各 课 程 的先 修 课 程 和 并 后 继课程 , 计算机 硬件 课 程 各 门课 程 之 间 的联 系 紧 密, 只有确 定 了各 门课程 的先修课 程 , 才能学 懂后 续 的课 程 。针 对某 学 院两 个专 业 及 学 生情 况 , 定计 制
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 , J讲控制器 时 , 可按照微
程 序控制 器和硬 布 线控 制 器 两 大类 来 讲 它 的原 理 , 在基本原 理讲完 后可 引入拓 展知识 , 加人 新 的 内容 : 流水 线技 术 、 分支 预测技 术 、 双核多 核技术 等 。这样 学 生既理解 了简 单控 制 器 的 原理 , 又在 此 基础 让 学
算 机专 业 的硬 件课 程设 置 。
比利相 当 , 至硬件 课程更 多 , 甚 近年来 随着计 算机 软
件业 和计算机 网络快 速 、 勃地 发展 , 算机 专业 教 蓬 计 育 的内容 、 形式 也都发 生 了较大变 化 , 普遍 出现 了加 大软件课 程 、 少硬 件 课 程 , 减 出现 了“ 软 轻 硬 ” 重 的
的计 算机 软 、 件和应 用方 面的科研 、 发能力 。根 硬 开 据定 位确定 该专业 的硬件课 程设置 。 首先把 所有 开设 的硬件课 程 随某 学 院的课程 设 置分 为三类 : 学科 基 础 课 、 专业 基 础课 、 向 限选课 方 以及 院系任 选课 ; 然后 确定开 设 的学 期 ; 后给每 门 最
基础课 , 加 电路基 础 、 机原 理与 接 口技术 为专 业 增 微 基础课 。 院 系 任 选 课 和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 专 业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摘要:在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骨干专业,其改革的必然性是显而易见的。

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新的认识,改革就成了我们职业教育人当前的使命,就要求我们重新用新职业教育理念来指导专业教学改革,让职业教育出人才出成绩,让职业教育受到尊重。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中要求我们以市场为导向,重视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要求以需求为向导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以能力为基础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使用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贯穿动中学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学途径。

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骨干专业,其教学改革也是必然和必须的。

为此结合我们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探索,总结了几点改革的思路:一、以需求为导向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新标准以需求为导向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它提供了满足行业需求的教学和培训。

我们的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以升学作为他们的目标,那么,进入中职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

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

如果学的知识技术与就业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学生将失去学习信心,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了解本专业相应的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其变化,因而他们可能十分关注自己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动机与需求是紧密联系的。

如果说需求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源泉,那么,动机就是推动这种活动的最直接的力量。

我们要进行计算机课程设置改革就应从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等几步进行,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并经过这几年运行,不断修改调整,逐步使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实施路径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实施路径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实施路径一、课程设置的改革: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当前科技进展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编程和算法设计的能力上,同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如软件工程实践、网络安全实践等,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该采用更加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提升实践能力。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基础。

学校应该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同时提供教师培训和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四、实践环境的改善:计算机教学需要良好的实践环境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建设实验室和教学设施,提供优质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五、教学评价的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该建立以项目和作品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施路径如下:1、制定改革方案:学校需要组织专门的工作组,研究制定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

3、教师培训和交流:学校需要组织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讲座和指导,让教师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和市场需求。

5、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调整:改革方案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讲座和学生的反馈意见等方式,收集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革方案,完善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改革重点和实施路径,可以有效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方式已逐渐滞后,需要进行改革与实践,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指令系统、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

传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重点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迅速,教学内容与时代要求脱节,无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际需求。

二、改革思路与方法针对传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方式的不足,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

应该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入手,整合最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前沿知识,使课程内容更加贴合时代发展需要。

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入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理论学习,还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通过网络课堂、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实践案例分析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实践案例,来提高教学实效和师生互动。

可以引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引入一些项目实践,例如设计一个小型计算机系统或者进行一些相关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改革成效评价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可以评价是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文章从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入手,研究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同时对计算机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通过对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先进教学计划,如ACM IEEE-CS 计算机教学计划2001(主席PJ.Denning) ,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九个科目(如算法与数据结构、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

对实际工作中的研究、开发、应用归纳为三个过程:理论、抽象和设计。

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处理基础理论与使用计算机之间、素质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发现传统教育思想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现代教育思想则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

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需要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加入到课程体系中。

为此,我们需要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1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从整个大学四年来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其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只要把基础知识学好,就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一些比较新的课程,实现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个方面。

专业基础课程可设置为: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可设置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网页技术、WINDOWS高级编程、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发展自己的特长如网络研究方向,可选择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网站规划与信息服务、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

对于一些主要课程,都可设置课程设计,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还必须加强专业实习的组织。

有条件可以安排一年左右的时间进公司、企业实习锻炼。

2 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2.1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握重点:根据计算机课程在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它们的教学内容。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

例如:离散数学的基本内容比较稳定,但如果仅从纯数学角度提出这些概念就显得很抽象,而且它的四大部分内容(数理逻辑、关系、代数系统、图论)相对独立,因此这门课的内容既“离散”又难学。

本科阶段的后续课程也较少直接应用它们,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不是很明确。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方面不仅强调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理论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其中的逻辑和证明,对于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极为重要,而且强调其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另一方面我们将离散数学课定位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的结合部,大量引入数据结构等计算机科学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抽象数学概念也是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同时,开设人工智能选修课等作为其后续课程。

再者,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和基础,我们强调从用户和系统设计者的不同视角去认识和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运行机制、界面和结构。

在教学中不但强调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且介绍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既熟悉操作系统的结构,又能编写操作系统的模块。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内容,如:用户接口与操作系统、安全问题、多机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

2.2 课程建设的其它方面:对一门课程,除了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在师资队伍、教学硬件、教学规章制度、实验室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才有可能把一门课程建设好。

3 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有了好的课程体系,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强调一些共同的方法原则,鼓励各科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3.1 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按照“问题式”教学法的思想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反对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封闭的体系。

例如:教师可以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避免交待式的讲解;还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3.2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了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方式来加强实践教学:3.2.1 精练习题、强化基础。

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

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

为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对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

由于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技术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探索性,是发展中的科学,我们还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小论文或总结报告,让他们时刻跟踪本课程的最新动态。

为此,我们建立了“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间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教师也可以通过它备课、答疑、阅卷,不仅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课程基础。

3.2.2 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

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

为此,我们加强了对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化:一个方面是规范实践内容。

我们专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大纲,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

同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训练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个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

在平常实验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相关课程精心设计了几组不同类型的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作为实习题。

不仅抓实验过程中的辅导,同时还抓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

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前熟知本次实验目的、认真编写程序,保证在实验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杜绝学生在上机时临时编写程序。

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调试程序,一周后给出一个示范程序(示范程序基本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思想来设计),要求学生对照示范程序发现自己程序设计中的漏洞或不足之处、改进或完善示范程序,然后再修改、调试自己的程序。

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批改后,对学生的上机实习情况做及时总结,指出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通过这种“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法训练,对实习问题的深入分析、剖析,避免上机变成简单重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 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们对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大纲,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如: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和模块独立等来实现程序。

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给两周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要求同组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的编码独立编写。

最后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面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并且程序通过程序测试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

3.3 采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手段上,完全采用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3.4 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建立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为了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建立由系领导挂帅、教研室主任参与的课程建设检查指导小组。

指导小组定期对课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检查评估,听取校、系专家的听课意见,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每学期开学前任课教师都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填写教学进度表,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把关听课制度和教学问卷调查,可进一步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考试内容除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以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外,还特别强调结合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构建“双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

我们的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即“双主”教学模式。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友好的交互界面,生动活泼的BBS,实时互动(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7页)的QQ和ICQ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