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知觉和记忆
简述感知觉与记忆的关系
简述感知觉与记忆的关系感知和记忆是人类认知活动中最为基础的两个过程。
感知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取环境信息的能力,而记忆则是指人们在感知和思考的基础上,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储存下来并在需要时进行提取和利用的能力。
感知与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了人类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感知和记忆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的层面。
在感知过程中,大脑会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在神经元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
这些联系在以后的记忆过程中被加强,从而使得信息被更加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
感知和记忆的这种生理学基础,使得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感知和记忆之间的关系则更加复杂。
在感知过程中,人们会将所接收到的信息与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从而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记忆的利用,而记忆的存在也为感知过程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同时,感知过程中的注意力和意识状态也会影响到记忆的编码和提取,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和影响。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感知与记忆的关系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感知过程中,人们往往只能接收到一部分信息,而将这些信息整合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需要进行记忆的整合和提取。
记忆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将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建立起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同时,记忆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用于比较的基础,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对新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和评估。
总之,感知与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感知和记忆的这种关系,既体现在神经系统的层面,也体现在认知心理学的层面。
同时,感知和记忆的关系也可以从信息整合和知识建立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这些分析为我们深入理解感知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途径。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感觉、知觉 一、概念 1. 感觉(Sensation)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
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2.知觉(perception)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
视味联觉—红色更甜
无色不甜
“喧嚣的色彩”“甜密的声音”
三、痛觉
1.痛觉的实质 痛觉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又是一种复
杂的心理现象,痛觉不是一个独立的感觉 。痛觉是感觉和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各种生 理,心理反应的结合。
痛觉是感觉因素和动机、情绪、评价等 因素的结合,伴随着情绪体验。
痛觉从生理过程来看包括感受成分和
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 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一)、传统的记忆过程解释
1、识记(memorization) 个体获取经验的过程,信息输入大脑并
进行编码的过程。
2、保持(retention) 对获得经验的巩固。把输入的信息牢固
地贮存在脑子里。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 过程,表现在质、量两个方面。
三、思维的形式
思维过程的产物就是思维的形
式(用形式表现出来)。包括概念、
判断、推理。
1. 概念(concept)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是思维的产物,又被利用在思维过
程中。
概念结构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
性的总和—代表概念的质
外延—概念所确指的具体事物的
总和—代表概念的量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2021/8/5
认知过程包括如下几方面:
感觉—听到声音,看到光亮,嗅到气味, 尝到香味、摸到冷热、软硬。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记忆(一)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集中性和指向性是注意定义的基本特征。
4.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
5.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感觉的规律表现: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
7.知觉的特性表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8、在心理学上,把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它是以差别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9、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呈现是_反比_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反映。
11、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12 短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内的记忆。
13 长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上的记忆。
(二)单项选择题1.注意概念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C)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2.无预定目的且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C.注意D.思维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6.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7.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8.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B)注意品质。
感觉知觉和记忆PPT课件
.
43
(二)听觉器官
耳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三块听小
鼓、卵圆窗
内耳:前庭器官和耳蜗。
.
44
(三) 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
.
20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感觉后像 感觉对比 联觉
.
21
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我们需要了解变化;没有人想要一天16小 时被提醒他的鞋还在脚上。
——戴维·休布尔(神经科学家)
.
22
光暗适应
光适应:快(1-2分钟) 暗适应:慢(30-40分钟),视紫红质的
.
45
三、嗅觉
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有气味物质的分子随着呼吸进人鼻腔,嗅细 胞接受嗅觉刺激,将嗅嗅觉的神经冲动沿嗅 神经传至中央后回,产生嗅觉。
.
46
四、味觉
分布在舌面、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 当味觉刺激随着液体流进舌面的小坑里的时候,味觉
青绿色。
.
27
Worchel, S., Lee, J., & Adewole, A. (1975)的饼干实验
研究者们请参与者品尝饼干:
人为条件1:饼干盒是满的,面有10块饼干; 人为条件2:与条件1相同的饼干盒里只有2块
基础心理学知识(2)
2
认识过程
感觉和知觉 认识过程 记忆、表象 思维、言语及想象
意 识 与 注 意
3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感觉概述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现象 各种感觉 知觉概述 知觉的种类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 二、感觉的种类 (刺激来源) 1、外部感觉: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的感觉 包括: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皮肤感觉 (触、温、冷、痛觉) 2、内部感觉: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引起的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
79
思 维 和 感 知 觉 的 同 和 异
感觉
直接性
个别属性
知觉
整体属性
间接性
本质属性
思维
概括性
内部规律
80
绿色,卵型, 薄薄的—来自 感觉
这是树 叶—来自 知觉
能进行光合用,利 用阳光,吸收 CO2,制造养 分——来自思维
81
以其他事物为媒介
间 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把握 接 没有或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 性
49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二、时间知觉 1、概念 2、影响因素 3、生物钟 三、运动知觉 1、概念 2、似动现象的概念☆(动景) 物体在空间中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 的现象 3、诱导运动 4、自主运动
53
54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四、错觉 1、概念:客观存在 2、种类☆大小错觉、方位错觉、形重错觉、 运动错觉、时间错觉
18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内部感觉
八、痛觉 1、分布:遍布全身所有组织 2、皮肤痛与内脏痛的区别: 3、痛觉的生物学意义☆ ―保护机体的作用,难于适应 4、影响痛觉感受性的原因 5、补充:痛觉心理学的研究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第四节 知觉的组织
心理学把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其中最 主要的组织原则有四种。 一、相似原则 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二、接近原则 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三、闭合原则 个体运用经验补充或删减刺激物线索以获得有意义或合乎逻辑的 知觉经验。如图4-5 四、连续原则 指心理上的连续,如图4-6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刺激变化的强度,或 者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它是测量人的感 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 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二者呈反比关系:值越低(刺激量越小),感受性越大。
第五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与兴趣,对某些有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 择加工的过程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被选择进行加工的刺激信息,称为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其他刺激信息称为知觉背景。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强度大,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2.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尤指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知 觉组织原则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3.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 对象。 4.维度变化多的客观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2014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1、一般认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一般认为,在心理学理论发展中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兴起的三大理论派别,它们是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
3、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因此,在心理学上被统称为认识过程。
4、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统称为个性心理差异,或个性心理特征。
5、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6、总的来说,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7、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学好普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学习、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这是现代化社会的教师所必备的素质。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二)判断题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心理现象的科学。
(×)2、任何心理现象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理是脑的机能。
因此,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就能产生心理现象。
(×)4、科学家们认为人的大脑皮层是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一种物质,在结构上极为复杂,机能上极为灵敏。
(√)5、心理过程一般是指知、情、意三大心理过程。
(√)6、调查法是在自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言语和行为等外部表现,以及该言行的先行条件和后果的细致观察去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7、个性倾向性体现在个性心理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几个方面。
(×)8、在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普通心理学是主干。
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既是对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概括,又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9、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心理过程的内容: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1)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
2)情感过程,它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的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它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统一的。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相互联系。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
它有以下两个特点:(1)具体性喝形象性(2)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3)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三、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感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个别属性 ❖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知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整体反映 ❖ 不仅有赖于知觉对象,而且有赖于知觉的主体,具
有一定倾向性,受到主体已有知识经验和各种心理 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等的影响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12-Dec-2020.12.12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213:57:3812 December 202013:57
• 第一节 注意 • 第二节 感知觉 • 第三节 记忆 • 第四节 思维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主观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拟定目标计划并执行的意志行动
心理现象
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三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角度
基于信息加工观点 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 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用信息加
2020 1:57:38 PM13:57:382020/12/12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2/
谢 谢 大 家 2020 1:57 PM12/12/2020 1:57 PM20.12.1220.12.12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2-Dec-2012 December 202020.12.12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护理心理学 感知觉 记忆
第二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我们 认识世界的开端。 感觉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最 低级的心理现象。 感觉维持人的身心健康。 (注意:一种感觉只能反应一种特征)
感觉剥夺实验
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的一般规律是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会使感受性降低,持续 作用的弱刺激会使感受性增高。 暗适应:在弱光的刺激下视觉感受性被提高 (30- 40分)。
视觉适应 明适应:强光的刺激使视觉感受性降低。
嗅觉的适应速度因刺激的性质而有所不同,一般的气味1-2 分钟,强烈的气味要10多分钟。 皮肤感觉适应:触压觉的适应较明显;痛觉的适应是很难发 生的。 (感觉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质量上:a.细节消失,特征保存,内容简略、概 括、合理 b.增添细节,内容具体,更具特色 数量上:a.记忆回溯 b.遗忘
3、再现
包括再认和再现两种表现形式。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 别出来的过程。 再现(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 重新出现的过程。
重现的正确程度取决于: a.对原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 b.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记忆系统(感觉、短时、长时)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用信息 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在记忆 系统中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 编码: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 存储:将已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的过程。 是记忆信息编码和提取的中间环节, 没有信息的存储就没有记忆。 • 提取: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取出的过程。
认知包括感知记忆注意思维
认知包括感知记忆注意思维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
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
对认知进行研究的科学被称为认知科学。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认知能力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什么是心理学
鲁迅先生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鲁迅先生的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我们的想象并非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和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如幻想,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也属于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有很多种分法,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别能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分为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你知道么?智力,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它包括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 表达意念 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个体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结构差异、性别差异等。由萨洛维和玛伊尔提出的“情绪智力”,也就是“情商”,是指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高尔曼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在大多数时间内都要比智商更为重要。
4、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反映了人的主观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冲动性和暂时性,情绪的外部表情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与此对应,情感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在现代心理学中常把人的复杂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分为理知感、道德感、美感等三种。
1、知觉
寻医问药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健康信息,包括疾病查询,医院查询,药品查询,专家查询,医生查询,健康资讯,保健,性爱,养生等。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心理学PPT感觉、知觉和记忆
10
知觉的种类
二、知觉
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形状、 大小、深度、 方位等空间特 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
指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 序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它 通过大脑将其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整体印 象。
运动知觉
指对物体的静止 和运动以及运动
8
视觉现象
• 视网膜中的感色细胞有两种:一种是感觉光线明暗 的柱状细胞,一种是感觉色彩的锥状细胞;
• 明暗适应: • 暗适应:我们突然从亮处进入暗处时,锥状细胞失
去足够的光线无法感色,由柱状细胞来作用,眼睛 会暂时看不见,然后渐渐地看清楚。 • 明适应:从暗处进入亮处,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
9 感受性及其意义
奥苏伯尔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 构简化的过程。(高级知识替代低级知识,简化)
1.记不清高中学习过的公式了,可以用以下哪
种学说解释?(
)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2.记不清高中学习过的公式了,但是朋友一提 醒马上记起来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记忆的分类(按内容区分) 形象记忆:感知过的事物表象为内容 语词逻辑记忆:以概念、命题等抽象的语言符号为内容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感为内容 运动记忆:对做过的动作的记忆
21 按照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也称为感觉记忆,是刺激 停止后,感觉信息在极短时间内的保 存,一般为0.25-2秒 短时记忆:当瞬时记忆的内容引起个 体注意后,信息就会由瞬时记忆进入 短时记忆,其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 分钟。模块编码数量为7±2。 长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 上,乃至终身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信 息反复强化形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 的存储量几乎是无限大的。
认知过程
(二)感知觉的作用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环境与信息的平衡。 3、感知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和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的刺激。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接身肌体内部的刺激。 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④深度知觉
●深度线索: 1)生理线索(肌肉线索) ●眼睛的调节 ●双眼视轴的轴合 2)双眼线索 ●双眼视差: 3)单眼线索 a、对象的大小 b.对象重叠(遮挡) c. 明暗和阴影 d.空气透视 e.线条透视 f.运动视差
2、时间知觉
①概念: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 映。 ②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预测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 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 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 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K=△I/I
(I为原有刺激量,△I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I为常数) 即:刺激的增加量与原则激I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关系。即△I/I=K,K为一个常数, 整个公式所表达出来的规律叫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只适宜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刺激 过强或过弱,韦伯常数发生变化。 ③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怎样知道自己注意力的好坏? 仔细阅读下面的问题,认为 符合自己情况的,在括号内画 “O”,不符合的打“×”。
(1)听别人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 ( ) (2)学习时,往往急于想干另外的一项工作。 ( ) (3)一有担心的事,便终日萦绕在心。 ( ) (4)学习时,常常想起毫无关联的其他事情。 ( ) (5)学习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 ) (6)被别人指责时的情景始终也不会忘记。 ( ) (7)有时忙这忙那,什么都想干似的度过一天.( ) (8)想干的事情很多,却不能专心于一样事情。 ( )
心理学名词解释 (4)
1、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4、主观能动的反映: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屏息:在注意紧张时,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屏息。
7、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8、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有意注意在认识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10、注意的广度: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11、注意的稳定性: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的长短。
12、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
13、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17、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18、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应用
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每一过程又 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识记是人脑对 事物的特征进 行区分、识别 并留下一定印 01 象的过程。
保持是识记过的 知识经验在头脑 中的积累、储存 和巩固的动态过 02 程,是记忆过程 的中心环节
再认及其规律: 再认是指过去 经历过的事物 再次出现时能 03 够识别出来的 过程。
避免遗忘的窍门:
科学复习,避免遗忘。
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2.2.3记忆的品质与培养
1.记忆的品质 人们的记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记忆的以下 四个方面的品质上: 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
4. 感知过程是反映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对象,它是对事 物的感性认识。记忆反映的是过去 的经验,它兼有感性 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思考题
1.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特性及规律。 2. 简述记忆过程,分析遗忘的规律和原因。2.1感觉和知觉
2.1.1.感知觉概述
1.感知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 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器官在机体的不同部位和接受 刺激的特点不同,把人的感觉分成两类,即:外部感觉和
内部感觉。
( 2 )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
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识经验的影
响。
易从背景中
容易被知觉
为对象。
1 区分出来。
2.2记忆
2.2.1记忆概述
1.记忆的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的基本环节 3.记忆的种类:
( l)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分为 : 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
绪记忆和逻辑记忆。
(2) 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 : 感觉记忆、短时 记忆与长时记忆。
第2 章 感觉、知觉和记忆
本章提示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感觉、知觉、记忆等基本概念 , 、掌 握知觉的基本规律、记忆的过程与规律,掌握记忆的方法。
本章问题
1.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接受的刺激以及由此产 生的感觉有什么意义吗? 2. 你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 心理活动吗? 3. 你知道怎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吗?
PS:记忆的准备性取决于
记忆内容的组织性、系统
性和熟练化程度。
2.记忆力的培养
1 树立自信心 2 培养浓厚的兴趣 3 明确记忆的目的 4 及时复习巩固 5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 以记忆
本章小结
1. 感知觉是人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属性的反应,是一切认识活动的 开端,也是人类各种 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2. 感受性是人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其高低是由人感到 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的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感 觉阈限)来衡量的。 3.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也是人脑对客观现 实的反映,但记忆是比感知更复杂的心理现象。
图2-1 视错觉
2.1.2 感知觉规律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3.知觉的特性与规律
a老妇少女双关图
b人头花瓶双关图
图2—2 双关图形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主要有:
知觉的选择性
也明显受到知
觉者的需要、 兴趣、爱好、
3
对象和背景 的差别越大, 2 对象就越容 在固定不变 的背景上, 运动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