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增长弹性研究
我国经济增长、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分析
收弹 性 ,T a x为税收 收
入 总量 ,A T a x为税 收
收入增量 , GD P为国内
1 9 81
1 9 8 2 1 9 8 3
48 91 . 5 6
53 233 5 5g 6 26 5
8B 6. 72
1 1 6 1 7 4 1 4 567 6
样 ,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将 宏 观 税 负与 税 收 弹性 联 系在 一起 。 本 文 以我 国 1 9 7 8 — 2 O l 1
年 的 国 内生 产 总 值 和 税 收 总 量 数 据 为
观 税 负通 过替 代效 应 和收 入效 应 带动 经
济 增长。
例 ,探 讨 我 国 经济 增 长 、宏 观税 负与税
收 弹性 的 关 系 ,并 从 税 收 弹 性 的 角度
收入指纳 入预算内管理 的收入 ,包括 税收 收入 和少量其他收入 。 如 国有资产收入 、 规
第 二 类是 讨论 我 国 宏观 税 负 与经 济
增 长 的关 系 ,学界 最 著名 的就 是 美 国供
பைடு நூலகம்
分 析 改 革 开放 至 今 我 国宏 观 税 负 的特
弹 性
优 的结 合点 , 即最优 税率 或最优税 负 。 拉
弗 曲线表 明,宏观 税 负与 税 收收 入及 经
改革 开放 后的三十余年里 ,我 国先后 经历了四次税制改革:1 9 7 8 — 1 9 8 2年 ,是 税制改革的酝酿和起步阶段 ;1 9 8 3 —1 9 9 3
政预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 ,以及没有纳入 政府预算外管理制度的制度外资金收入等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宏 观 税 负
与 税 收 弹 性 分 析
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M 市KTF坛 A 场 论O U R E RM
金 融财
2 8 第0 0年 3 0 期
( 总第 4 期) 8
我 国税 收增长 与经济 增长 问题 的研究
雍 梅
1 0 0 ( 华夏 银 行 苏 州 分行 江 苏 苏 州 2 5 0 )
【 摘 要】 文章通过 借鉴宏观税 负理论和税 收弹性理论 , 运用数量分析方 法对我 国分税制 改革后 的税 收增 长与经济增 长的相 经济增长 宏观 税 负 税 收弹性
【 文献标识码】 A
亿元 ;
关性进行 实证分析 , 两者之 问的关系做 了初步探讨 , 对 并提 出一些 自己的看法。
【 关键词】 税收增长
【 中图分类】 8 0 4 F 1. 2
【 文章编 号] 6 2 8 7 (0 8 0 -0 5 - 0 1 7 - 7 7 20 ) 3 0 0 2
一
、
理 论框 架
( 宏 观 税 负 一) 宏观 税 负 是 指 一 国 政 府 在 一 定 时 期 的 税 收 收 入 总 额 ( 用 T表 示) 国内生 产 总值 ( G 与 用 DP表 示 ) 比例关 系 , T/ 的 即 G P, D 也称宏观税率 。2 纪 7 0世 0年代 , 国著名 学者 阿瑟 ・ 美 拉弗通过拉弗 曲线解释了税 负水平与 经济增长 的关 系。 在税率为 0时 , 税收收入 为 0 税率 为 1 0 时 , ; 0 将无 人选 择 工 作 , 产 停 止 , 没 有 税 收 收 入 。如 果 税 率 由 1 0 开 始 生 也 0 下降 , 则生产开始恢复 , 政府有少 量税 收; 当税率 继续下降 时 , 生产扩大 , 府税 收 增 加。同样 道 理 , 政 如果 税 率从 0开始 上 升, 政府收入也会 增加 , 但不 会影 响生 产 。拉弗 曲线 表 明, 宏 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 经济 增长 之间存在 相互依 存 、 相互 制约 的关系 。从 理论上 讲 , 税率设计有一个 最佳点 , 使得宏 观税 负 水平处于最优状态 , 即能兼顾税收 收入 和经济增 长 , 偏离 最佳 点, 生产和税收都会下降 。 ( ) 二 税收 弹 性 研究税 收与 经济增 长的关 系 , 离不 开对税 收弹性 的分析 。 税收弹性是指 税 收收 入变 化率 与 经济 增长 率 ( G P增 长 即 D 率) 比, 之 是用来表示税 收的相对 变化对于经济 增长 的相对 变 化反应程度 的指标 , 基本 表 达 式 为 : ( / / △G P E一 AT T) ( D / G P 。其 中 , 税 收 弹性 系 数 , 为 税 收 收 入 总 量 , T 为 D ) E为 T △ 税 收 收 入 增 量 , DP为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 G P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G △ D 增量 。当 E I < 时称为缺乏弹性 , 它表 示税 收 的增长速度 小于 经济 的增长速度 , 在新 增 的 GD P中, 收所 占 比重呈 下 降趋 税 势 ; E 1时称 为 单 一 弹 性 , 表 示 税 收 与 经 济 是 同 步 增 长 当 一 它 的; E 当 >I 时称为 富有 弹性 , 它表示 税收增 长速度 大于经 济
价格弹性与税收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价格弹性与税收政策的关联性研究市场经济中,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
税收政策则是国家利用税收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价格弹性与税收政策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税收政策对价格弹性的影响。
一、价格弹性的概念与分类价格弹性指的是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响应程度。
根据需求或供给的变动,价格弹性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完全弹性表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即价格变动会导致需求或供给的数量变化。
完全不弹性则表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即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需求或供给的数量变化。
部分弹性表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有一定程度的敏感,但变动幅度较小。
二、税收政策对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税收政策对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价格影响和收入影响。
首先是价格影响。
税收政策通常会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调整,引起对应需求的价格变动。
通常情况下,当税率上升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也会上升。
因此,税收政策对需求的价格弹性产生影响。
若税率上升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上涨较大,则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需求量下降明显;若税率上升导致价格上涨较小,则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需求量下降程度较小。
其次是收入影响。
税收政策的改变可能会对消费者的收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
例如,减税政策可能提高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进而提高需求的价格弹性;而加税政策可能降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导致消费需求减少,进而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
三、税收政策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税收政策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主要通过成本影响和资源配置影响两个方面。
首先是成本影响。
税收政策的改变可能会对生产企业的成本产生影响。
例如,增值税率上升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供给价格上涨,进而降低供给的价格弹性;而减税政策可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供给价格下降,进而提高供给的价格弹性。
其次是资源配置影响。
服务业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参 考文献 :
【 苑新丽, l 】 任冬梅.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财税政策选择【 . J地方财政研究, 0 (1 】 2 81 ) 0
【 阮坚 勇. 2 】 服务业发展与地方财力增强 的研究【 . J经济研究参考,0 93 ) 】 2 0 (3
【 毛亚琼. 3 】 促进服务业发展 的税收政策研究【 】 D. 辽宁师范大学,0 8 20.
关键词:产业结构 税收弹性 税率 税 收政策
中图分 类号 : 2 25 F7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6 311(0 0.080 17.8 62 1)407 .3 1
1 服务业 发展的背景
服务业的具体范 围的界定取决于三大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包括农 、林 、牧、渔业 ;第二产业 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 、二产业 以
走 新 兴工 业化 道 路 ,而加 快 发展服 务 业是走 新 兴工 业化 道路 的重要 环节 。解 决我 国服 务业 比重 低 ,
发展 慢 的 问题 ,就 需 要通 过税 收政 策 对其进 行 调节 。第 二 ,调整 服 务业 的 内部结 构 ,加快现 代 服 务 业 的发展 ,通 过税 收 优 惠政 策 ,尽 量 减少 金融 、信 息等 现代 服务 业 的额 外负 担 ,降低 经营风 险 ,提
外 的其他 行 业 ,具 体包 括 :交 通运 输 、仓储 和 邮政 业 ,信 息传 输 、计 算机 服务 和软 件业 ,批 发和 零 售业 ,住宿 和餐 饮业 ,金 融业 ,房地 产业 ,租赁 和商 务 服务 业 ,科 学研 究 、技 术服 务和 地 质勘 查业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 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在理论和各国的实践 中,在运用三大产业 的分类方法时,往往对 “ 第三产业 ”和 “ 服务业 ”两个概念交互使用。2 0世纪 6 0年代初 ,世界主 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 向服务业 ,全球产业结构呈现 由 “ 工业型经济 ”向 “ 服务型经济”转型
浙江国税税收收入弹性的实证研究
浙江国税税收收入弹性的实证研究内容提要:税收弹性是反映税收与经济相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认为税收弹性围绕1上下波动为正常范围。
本文以浙江国税的税收收入弹性为研究样本,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近几年导致税收呈高弹性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税收弹性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一、税收弹性的经济学含义与现实意义弹性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在两个存在函数关系的经济变量中,由一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程度。
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一般表示为税收收入的变化率和GDP变化率之比(当然分母部分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也可)。
用公式可表示为:△T/TEt = ,,,,,△Y/Y其中,Et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总量,△T为税收收入的增量;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Y代表GDP的增量。
根据弹性理论,可得出以下结论:Et = 0时为税收无弹性,说明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没有反应;Et = 1时为单一弹性,说明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呈同一幅度变化;Et = ∞ 时为无穷弹性,说明经济增长的一个微小变化就会引起税收收入的无穷变化;Et > 1为税收富于弹性,说明税收收入变化的幅度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即经济的发展能带来税收更多的增加;Et < 1为税收缺乏弹性,说明税收收入的增长幅度小于经济增长的幅度,表现为税收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下降。
在实践中,Et无弹性和Et 无穷弹性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Et=1的情况也不常见,绝大多数时候Et的数值总是表现为大于1或小于1.引入税收弹性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在整个经济中的调节力度越来越大,经济开始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但另一方面,市场本身的缺陷仍然需要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其进行反周期的调节。
1998年实施至今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被看作是反周期调节手段的一种运用,很显然税收是这种反周期调节手段中的重要措施。
基于弹性增长模型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研究
~
个 人所 得 税是 税 收管 理部 门 对 自然人 取 得 的应 税 收入 征收 的 资收入 及纳 税水 平 的高低 , 两者 之 间存在密 不 可分 的关 系。根据 我 种税, 是关 系 到每 一位 公 民 切身 利益 的 税种 。 自 1 9 9 4年 我 国推 国个税 收入 增长率 与人 均 G D P增长 率 的年度 数据① , 得 到 变化关 系
3 、 人均 G D P与 人 均 消 费 支 出的 联 动 作 用
首先 , 通过 中 国统计 年鉴 收 集 1 9 9 9 — 2 0 0 3 年 个人 所得 税收 入年 计算 得 出两 者 间相 关 系数 为 O . 5 5 2 9 。表 明个 税 收入 增长 率 与人 均
0 O
,
U
0
,,
n
L
n
0
,
●
..
.
, .
t
。 。。. 。。 .. 1。
收入 。 系, 人 均 GDP增长 率将 会 对个 税 收入 及 其起 征点 的 确定 发挥 重 要 因此 , 个 税起 征点 是否 亟需 上调 是如今 引发 社会 厂泛 争议 的核 作用 。 心问 题 , 税 收管 理部 门迫切 需要 制定 一个 能够在 国民经济 中发 挥调 2 、 个税 收入增 长率与人 均 消费支 出增 长率 间关 系 、 鬈一 节作 用的 弹性个 税 起征点 。本 文通过 对个 税收 入影 响 因素的 分析 , 人 均消 费支 出即城 镇居 民 家庭人 均消 费现金 支 出 , 反 映了 我国
£
决定 利用 弹性 增长模 型求 得历 年个 税起 征点 的拟合 值 , 并利 用非线 居 民人 均消 费水 平 的 高低 。而人 均 消费 水平 的 高低 与个 人 取 得的 性 回归模 型进 行合理 个税 起征 点 的预测 , 以达 到判 断个税 起征 点是 可 供分 配收 入 及个 税 起征点 有 紧 密联 系 。根 据 我 国个 税收 入 增长 否 亟需 提高 的 目的 。_ 】 而 并未发 现有 学者 对此 进行 研究 , 本 文的研 率与人 均消 费支 出增长率 的年度 数据 , 得 到变化 关系图 ( 见图 2 ) 。
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的税收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福利,而错误的税收政策则会导致经济的下滑和社会动荡。
因此,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至关重要。
一、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税收政策可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
理论上,较低的税率可以激发企业投资和消费,提高生产率和劳动力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过高的税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生产率和劳动力效率,造成经济萎缩。
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税收政策也可以通过调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来影响经济增长。
如果国家财政收入不足,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来增加收入。
这对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具有长期效益的项目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如果政府过度依赖税收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将会使企业创新和消费陷入困境,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二、税收政策对企业投资和创新的影响税收政策对企业的投资和创新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税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在税负较高的情况下,企业往往更注重资本运营而不是创新,新项目的投资和开发也被降低。
这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优惠的税收政策也可以鼓励企业的创新。
例如,一些国家推出的“科技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创新企业的税负,吸引更多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影响税收政策还可以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决策。
税收政策里的所谓 "间接税"(例如消费税),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如果政府通过提高消费税来调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将会减少居民的实际收入,从而抑制居民的消费行为。
但是,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等"直接税",可以增加居民的实际收入,从而刺激消费行为。
此外,税收政策也会影响居民的储蓄决策。
如果政府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居民储蓄或投资,如个人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可以提高个人的资产质量,协助居民进行风险规避和资产积累。
中国税收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统计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税收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的统计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税收作为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税收结构是指不同税种在税收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税收结构的变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目前,中国税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而直接税的占比较低。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
发展的深入,税收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税收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探究,从省级面板数据入手,为税收制度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中国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论述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及理论基础;
2. 构建实证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不同税种占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3. 利用经验数据验证模型结论的适用性,并对模型的可信度和解释能力进行分析。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中国不同税种占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和强度,并基于此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进一步地,优化税收结构,促进中国经济持续
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
同时,本研究对于深化中国税收制度的
改革,提升我国税收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
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税收政策是各国政府调节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工具。
税收政策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中国,税收政策也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调节税收政策的可行性。
税收优惠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税收优惠是政府为了刺激某些特定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投资和发展,减轻企业税负的一种政策。
在中国,多个省市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如广东、海南、浙江、上海等地。
这些地区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为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提高企业的税负水平。
通过减免企业的所得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各项税收,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更灵活地开展经营活动。
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此地投资,让企业觉得更有发展前景。
其次,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培养和吸引优质企业来区域投资和发展,加速发展缓慢的企业业务。
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向着发展多元化经济结构的目标不断迈进。
因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的税收收入。
税收优惠政策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税收抵免问题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除了税收优惠政策之外,税收抵免也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税收抵免是企业在完成特定行为获得税收减免的政策、制度和措施。
如同地产税、车船税、企业所得税等多方面抵免政策。
但是,税收抵免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税收抵免政策不公平性问题。
由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税负和税理政策不同,导致有些企业可以获得多次抵免。
其次,税收抵免的政策面过大,细则需要负责人长时间申请和审核,负担较高。
最后,税收抵免还会对现金流产生较大影响,导致部分企业没有实现获利,并且还有可能影响税收的实际收入。
在本文讨论的语境下,税收抵免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其不公平性问题。
由于税收理论和税收实际情况的多样性,税收抵免政策的具体制定会存在一定政策倾向和不平等性。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 ) 济 增个 国 家 或 一 个 地
区 在 一 定 时 期 内 产 品 和 服 务 的 实 际 产
量 的增 加 . 济增 长 的实 质就 是 规模 不 经
断 扩 大 的 社 会 再 生 产 过 程 和 社 会 财 富
收 收 入 与经 济增 长 的衡 量 指标 , 以及 使 税 收 收 入 与 经 济 增 长 相 联 系 的 衡 量 指 标 : 时从 总 最 、 性 和宏 观 税 负 三 个 同 弹
法 以及支 出法 。 采 用 这 三 种 方 法 所 计 算 得 到 的 G DP都 是 反 映 同一个 区域 、 同一 经济 总 体 在 同 一 时 间 段 内的 所 有 生 产 活 动 所 创 造 出 的成 果 , 于 此 , 照 理 论 上 的 鉴 按 设想 . 三种 方 法计 算 出来 的结 果 应该 是
( ) 收 收 入 与 经 济 增 长 关 系 的 三 税
衡量 指标
区税 收变动 趋势 . 能 根据 经济 增 长状 并 况, 对税 收 的高低 轻重 程度 作 出合 理判
断。 3 拉 弗曲线 。 弗 曲线所 代表 的理 、 拉 论意 义是 : 观税 负 ( 率 ) 仅会 对税 宏 税 不 收 收入带 来影 响 . 同样 也会 对 经济 产 出 带来 影 响 , 进而影 响 到经济 增长 。 因此 ,
l 誊
|
l 。 1 _ . - 1
财税 纵横
与经 济 增 长 的
—一以长三. .
■ 燕
j
|| | l j l I | |l j| 。 |
税 量
的 增 长 。税 收 收 入 和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应 该 是 相 对 同 步 的 关 系 。本 文 主 要 介 绍 了 税
我国不同地区税收负担及税收弹性的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税收负担及税收弹性的分析贺建军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税收弹性与税收负担程度,由此为完善税收制度,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负担;税收弹性;经济发展水平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是反映税收变动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一个国家的税收变化趋势。
其中,税收负担是税收的核心内容,税收弹性是对税收制度科学性、合理性、税收征管严密性的客观度量,通过对整个国家的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进行分析,能够研究该国的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情况是否协调合理,有利于全面分析和把握一国的税情。
一、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的内涵(一)税收负担的内涵及口径税收负担一般是指一定时期纳税人或负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所承受的一种经济损失,反映了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数量分配关系。
按照税收负担的层次可以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
本文所指的税收负担均为宏观税收负担,为一国所有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占该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即T/GDP 。
其中,T 为税收收入总额,GDP 为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社会资源与财富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宏观税负水平高,说明政府执行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功能较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相对较弱,反之则反。
税收负担是否科学合理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政府制定各项具体税收政策的重要参考,也是各项税收政策实施的综合体现,一般认为税收负担水平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二)税收弹性的内涵大部分学者把税收弹性定义为税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具体表示为,Et=ΔT/T/ΔY/Y,其中Et 为税收弹性,ΔT 为税收增长量(税收报告期数值减去税收基期数值),T 为税收基期数值,ΔY 为经济增长量(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数值减去国内生产总值基期数值),Y 为国内生产总值基期数值。
税收弹性工作总结报告
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税收制度合理性和经济调控能力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我国税收弹性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报告将对我国税收弹性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税收弹性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税收弹性现状1.税收弹性总体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税收弹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67上升到2019年的1.12,表明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逐渐增强。
2.分税种弹性差异较大。
在我国主要税种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弹性较高,而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弹性较低。
3.地区税收弹性差异明显。
东部地区税收弹性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税收弹性相对较低,这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税收政策等因素有关。
三、税收弹性存在的问题1.税收政策调整与经济增长脱节。
在实际工作中,税收政策调整往往滞后于经济增长,导致税收弹性不足。
2.税收结构不合理。
我国税收结构以直接税为主,间接税为辅,这种结构不利于税收弹性的发挥。
3.税收征管水平有待提高。
税收征管水平与税收弹性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税收征管水平仍有待提高。
四、税收弹性工作建议1.加强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在制定税收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增长状况,确保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2.优化税收结构。
调整税收结构,降低直接税比重,提高间接税比重,以增强税收弹性。
3.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加强税收征管队伍建设,提高税收征管技术水平,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4.加强税收弹性研究。
深入研究税收弹性理论,为税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税收弹性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税收弹性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税收弹性存在一定问题。
为提高税收弹性,需加强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并加强税收弹性研究。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税收弹性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税收弹性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税收弹性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税收弹性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一)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商品和货币交换普遍存在的现代社会,社会生产是为了满足以货币为代表的最终需求。
用生产发展来满足需求,同时用需求的合理增长来促进生产发展。
但是,社会需求也不是越大越好。
它也受到社会总供给的制约,社会供求不平衡就会引发经济波动,而供求是相对存在的,因此经济波动就不可避免。
但是,社会对经济波动也并不是束手无策。
实际上,只要能够及时根据社会总供求的变化相应调整财政政策,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经济波动的幅度,从而相应减少波动带来的损失。
(二)政府宏观调控的可能性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两要素,而供给是由社会私人部门提供的,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政府不会干预私人部门的供给,因此,为了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对象只能是社会总需求。
调控的工具则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三大工具。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阵措施。
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俗称“三大法宝”。
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公共服务开支,政府公共工程支出和转移支付政策。
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属于无弹性的支出,不会随着经济的波动和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发生改变;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是指政府资助或直接从事的各项建设支出,包括公路建设、水利建设、住房建设等工程,或政府资助的地区性开发计划等,这一支出政策相对有弹性。
转移支付政策,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
政府运用财政支出政策调节总需求主要是靠转移支付政策,因此发挥作用的空间相对较小。
政府运用税收政策调控总需求平抑经济的周期波动主要是依靠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我国以来税收弹性系数的计算及其合理分析
我国2009年以来税收弹性系数的计算及其合理分析0112090 麦静林 11税务1班我国2009年以来税收弹性系数的计算及其合理分析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y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
税收弹性系数被定义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其公式为:ET,(T,T),(Y,Y)×100,公式中,ET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总量,T为税收收入增长量,Y代表GDP,Y代表其增量。
按上述计算:ET,1表示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按照经济学理论,税收增长比例应与经济增长比例同步,即税收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是比较完美和协调的增长形势。
但在实际中往往达不到这个完美数字,这和很多因素有关,如我们的GDP按照可比价计算,而税收收入是现价计算。
其次,经济增长是一个主要因素,其中经济结构问题、效益问题及价格问题,相较几年前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并影响到了弹性系数。
当ET,1时,表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并且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当ET,1时,表明尽管税收绝对量可能增大,但税收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新增国民收入中税收集中度下降。
2009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亿元,比2008年增长%,增收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亿元;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3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同比增收13681亿元,国民生产总值403260亿元;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国民生产总值472115亿元。
根据税收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可得下表2009 2010 2011弹性系数可见2009年以来税收弹性系数不断增长,从上表中我们能看出,我国税收的增长速度均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个问题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
一般认为,税收弹性系数保持在~区间较为合理。
对税收弹性系数调控的分析
对税收弹性系数调控的分析税收弹性是用来衡量应该抽取多少以及抽走多少资源或财富最为合适的尺度,可作为政府最精确的决策参考。
明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进行税制改革的科学化前提。
税收弹性系数被定义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其公式为:ET=(△T/T)/(△Y/Y)×100%公式中,ET为税收弹性系数,T为税收收入总量,△T为税收收入增长量,Y代表GDP,△Y代表其增量。
按上式计算,ET=1表示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当ET>1时,表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并且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当ET<1时,表明尽管税收绝对量可能增大,但税收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新增国民收入中税收集中度下降。
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分别为2.14、2.54、1.92、1.97、2.75。
税收收入应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所以ET的值大致应该保持在1左右,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理论政策室主任、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张培森研究员此前也曾表示,税收弹性系数的合理区间是0.8~1.2。
我国2003年至2007年的税收弹性系数都高于1.9 。
这说明我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偏高,也就是说我国的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高,即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并且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由上升趋势。
而税收弹性指数的大小受到来自GDP和税收收入的两方面影响,所以要调整税收弹性指数,就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是降低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而是提高GDP的增长速度。
1994年以来,中国的财政收入扶摇直上,平均年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增长,近几年的年收入动辄增加10万亿元,2013年财政总收入更是迈入12万亿元时代,并且保持者持续增长的趋势。
而在1994年时,全国财政收入只有5000亿元。
国家财政是国家参与社会新增财富分配的手段,税收是财政最广最可靠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而税收的决定从根本上来说是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决定税收收入的增长。
弹性与税收承担分析[5页]
谷贱伤农是中国流传已久的一句成语,它描述了在丰收年份,农民收入反而减少。这一现象可用弹性理论加以说明。
长期统计研究的结果显示:随着收入增长,食物需求的增长相对较慢,使农产品需求曲线有限右移。
供给的增长超过了需求的有限增加,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见图2—37,决定价格的均衡点E移动到均衡点E′。由于需求缺乏弹性,随价格下降,农业收入减少。
弹性与税收承担分析
政府向买者征税,税收最初影响需求。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供给曲线并不受影响,在图2一33中,买者购买时不得不向政府支付税收,因此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移动距离也是确定的,即P2P1。征税后,均衡价格从PE降至P1,消费者购买每单位的物品,除了支付0P1的价格给销售商外,还必须缴纳P1P2的消费税,就是说,消费者每单位物品支付的总价款是OP2。
图2—33向买者征税
图2—34向卖者征税
在图2—34中,向卖者征收一定量税时,这时均衡产量下降,均衡价格上升,移动距离等于征税量P1P2。征税后,卖者得到的价格每单位虽然是OP2,但必须要拿出其中一部分(P1P2)交税。卖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从PE降至P1。图2—34中可以看处,虽然是对卖者征税,但税收实际上是由买卖者双方分摊的,买者承担P2PE,卖者承担PEP1。
在图2—36中,需求曲线富有弹性,供给曲线弹性小于需求曲线。没有税收时的价格由E决定。征税后,卖者得到的价格由C降至B,买者支付部分由C上升至A。显然,在征税量AB中,卖者承担较大部分。
以上两幅图说明: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这是因为,弹性小,意味着或者买者对该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或者卖者的退出成本较高,没有新的适合生产的替代品,退出困难,当对该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适合选择机会少的一方不能较易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研究
关 键 词 : 收 收入 : 税 经济 增 长 : 收 弹 性 : 常增 长 税 超
Ke r s r v n e f m x; c n mi go h; e i i t ftx;u ric e s y wo d : e e u r t e o o c rwt f xb l yo o a l i a s p n ra e e
率 ( 元 禚霹 亿 ~ 增 增 (A ( %G ( 长亿 量 )元 ) A D P )
对表 1 的税收收入与 G P两列数据利用 S S D P S统 计 软 件 进 行 回 归 计 算 . 到 判 定 系 数 为 09 9 表 明 税 得 . . 5 收收入可被 G P解 释的可信度 为 9 . 其他 随机 因 D 5 %. 9 素 占 41 .%,可 见 回归 方 程 拟 合 较好 :相 关 系 数 为
水平时 的 t 分布临界值 )说 明方程 中的两个估 计量在 .
= = =; \ ; ; = = 、
回归方程 总体上是优 良和可靠的 :弹性 系数 024表 . 0
t e s g e t n t w r s d v l pn ec od n t e e o me tb t e h e e u rm a d t ee o o c go h . h u g s o a d e eo i g t o r i ae d v l p n e we n te r v n e f i o h o tx a ;0 1 2 F 1 4 2F6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 4 l (06 0 - 15 0 10 - 3 l20 )9 0 3- 3
1 我 国税 收 收入 与 经 济 增 长 相 关 性 分 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以及财税体制 、制度 政 策的多次调整 .我 国税收收入在整个经济 中的比重 经历 了一个先降后升 的大趋势 .尤其是 19 年后 . 97 每 年年均增收超过千亿元 我 国分税 制改革后有关 经济 指标 的具体数据见 表 1
我国税收弹性问题研究
Y
式中: ET—— 税收弹性 ;△ T / T—— 税收收入增
长 率 ; △ Y /Y—— 国民经济 增长率 ( Y代 表 GDP、
GNP或国民收入 )
按上式计算 , ET > 1表 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 增
长 , 或者说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呈 上
升趋势 (△ T /△ Y即 税收边 际增 长率 ) ; 当 ET = 1
(二 ) 税率结构。税率弹性作为税收弹性的构成 部分 ,其大小直接影响税收 弹性总水平 ,而合理的税 率结构是税率弹性稳定的决定因素。一般而言 ,随着 经济增长 ,累进税率适用的 税率档次能自动提高 ,税 收增长幅度大 ; 比例税率即使以整个国民收入为税 基也只能取得 ET 值为 1, 而不可能大于 1 (可以根 据前面公式算出 ) ;定额税率累退性更为明显。因此 , 富有弹性的税率结构应当充分体现累进税率和比例 税率的合理搭配。以累进税率为主体 , 弹性显著 , 但 往往有碍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 ; 以比例税率为主体 时 , 必须注意税基的扩展 , 否则税收缺乏弹性。同时 还要注意 ,并非税率越高税 收越有弹性 ,当过高的税 率导致经济活动衰减时 , ET 反而为负。
我国税收超经济增长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 关键词 ] 经济增长 ; 收增 长; 税 税收 弹性 系数; 宏观税负
【 中图分类号 ] 8 24 F 1 .2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0 5— 4 0 2 1 )2— 11— 6 29 3 1 (0 2 0 0 2 0
一
、
引 言
经济体 制 , 规范 政府 行 为方 式 … 。谢旭 人 (06 从 20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影 响税 收 收入 增 长 超 经 济 增 长 的 因 素 进 行 数 理 分
析 , 提 出相 应 的对策 和建 议 。 并
二、 文献 综述
我 国学者 和政 府 官员对 于税 收 收入 增速 高 于经
济增 长增 速 做 了 大 量 的 研 究 。余 显 才 (0 5 从 便 20 ) 于预测 税 收增 长趋 势及 评价 税 收对经 济 产生 的影 响 出发 , 依据 税 收超 常增 长是 否反 映税 收 的真实 性 , 将 税 收超 常增 长 的 因素 分 为 实 增 和 虚 增 两 大类 因素 , 认 为减 少税 收超 常 增长 的根 本途 径是 加快 完善 市场
展 ?为此 , 文从 分析 我 国税 收与经 济 现状 出发 , 本 对
协 整检 验得 出结 论 , 流转 税 增 长 与 经 济增 长 是 协 调 的, 但税 收 超经 济增 长 有 可 能 对 中 国经 济 增 长 产 生 负面效 应 , 因此 必 须 改 革 现 行 税 制 结 构 。4胡 怡 建 l
( 0 7 则 通 过 对 时 间序 列 模 型 的 实证 分 析 得 出 的 20 ) 结论是 : 9 8—2 0 17 0 6年 期 间 , 济增 长率 对 税 收 增 经 长率 的解 释力度 比较 小 , 收 增 速 的调 整 依 赖 于 税 税 收政策 的调 整 和前一 期税 收增 长对 下一 期税 收增 长 所 形成 的预 期 , 常 增 长 的税 收 中有 相 当一 部 分是 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经济增长弹性研究发表时间:2019-04-25T10:35:23.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张黎丹1,2[导读] 摘要:税收经济增长弹性可以量化为一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与另一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的比率。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2.常州市税务局江苏常州 213000摘要:税收经济增长弹性可以量化为一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与另一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的比率。
它是一种测量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响应性的工具。
税收经济增长弹性具有无单位比率的优点,与变化量的类型无关。
经常使用的弹性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和跨期替代的弹性。
本文对税收经济增长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对税收弹性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利用。
关键词:税收弹性;经济增长;税收收入1.税收弹性的作用国家税收结构与个人投资组合非常相似。
收入增长和波动与投资组合的风险回报框架相似,足够的长期增长率不一定足以确保每年为服务提供提供适当的资金。
此外,根据特定的经济环境,税收收入增长可能会比个人收入和收入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更加根本地放缓(或加速)。
税收和融资结构必须能够在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经济环境中提供足够的收入。
因此,本文不仅研究了长期弹性,而且估计了短期弹性,并试图确定短期和长期弹性之间的差异。
此外,计量经济学规范旨在考虑短期弹性是否是不对称的,因为收入在某些经济环境中可能更具响应性。
根据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加强其税收结构的设计,而且还可以使用谨慎的资源规划,以平稳经济衰退期间的支出。
2.税收经济弹性相关计量经济学规范需要几个步骤来估计长期弹性,短期弹性以及短期内可能存在的任何不对称性。
首先,使用单方程协整技术估计长期弹性,即动态普通最小二乘法(DOLS)。
这些估计弹性衡量国家税基与个人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收入。
接下来,通过误差修正模型估算每种税收工具的短期弹性和调整参数的速度,这限制了税基向估计的长期关系进行调整。
该方法遵循Sobel和Holcombe采用的方法。
通过引入一个模型来测试短期税基弹性和长期调整速度的不对称响应。
最后,估计横截面回归以检验这些弹性的可能决定因素。
2.1长期收入弹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个地区的销售和个人所得税基础取决于国家个人收入水平如下:(1)在等式(1)中,对于年t中的状态i,B表示当前期间税收度量的自然对数,1表示个人收入的自然对数。
使用时间序列数据估计这种关系时必须注意,因为使用非平稳时间序列观测可能会产生虚假结果。
增强Dickey-Fuller(ADF)检验(Dickey和Fuller 1981)表明每个地区的销售税基数,个人所得税收入和个人收入的自然对数都包含一个单位根,或者是非固定的。
然而,如果所讨论的变量趋于一起移动,则消除了虚假回归的风险。
虽然协整的存在消除了虚假回归的问题,但是在通过OLS的时间序列回归的背景下可能出现若干其他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序列相关性,非正态分布残差和内生性。
个人收入与销售税基和个人所得税基有着理论上的长期关系,减少了虚假回归的可能性。
通过使用DOLS估算每个税基在个人收入方面的长期弹性,进一步纠正OLS的不足。
提供偏置和串行相关校正的DOLS规范如下:(2)公式(2)是针对每个税基单独估算的,特定税基相对于个人收入的长期弹性由b1给出。
导致和个人收入变化的滞后代表DOLS校正,以调整可能的内生性和自相关。
使用标准delta表示法来表示关键变量的第一个差异。
2.2短期对称弹性由个人收入变化引起的长期均衡税基的变化可能在调整期后才能完全实现。
更重要的是,税基和个人收入之间的稳定性不一定在短期内持有;短期和长期收入弹性之间的任何差异都会在长期均衡基数与当前期间基数之间产生偏差。
因此,来自状态i的税(由Bt表示)的实际基数可以高于或低于任何时期的长期均衡值(由Bt *表示)。
在等式(3)中,e的当前周期值测量周期t中各个实际税基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
当个人收入变化的直接影响与长期影响不同时,就会出现这些短期偏差。
(3)因此,在任何时间段都可能存在两种短期效应:税基可以响应个人收入的变化,税基可以根据期初存在的不平衡(e)进行调整。
选定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必须捕获这两种短期效应,这是通过纠错模型(ECM)实现的:(4)ECM涉及单独的回归量来测量这些效应中的每一个。
公式(4)中的a1参数记录了个人收入变化的即时、期内影响;它衡量的是短期收入弹性。
一个关注点是短期税基弹性与长期弹性的区别。
这里使用的计量经济学规范允许在两者之间进行直接比较。
根据a1是否小于或大于b1,对个人收入变化的短期税基反应小于或大于长期反应。
另一个问题是税基如何快速转向个人收入变化带来的新的长期均衡。
公式(4)中的a2参数测量税基调整到其长期均衡值的大小,并给出每个时期内消除的不平衡百分比。
因此,该调整参数的绝对值越大,税基更快地走向长期价值。
2.3不对称短期收入弹性无论相应的税基措施是否低于(小于零)或高于(大于零)其长期均衡价值,公式(4)中的短期弹性都是相同的。
但是,可以合理地预期,由于国家结构考虑,家庭行为的差异或其他因素,任何一个税基都可能表现出不对称的反应。
可以修改ECM以允许存在任何不对称性,如公式5所示:(5)插入一个虚拟变量(DBt)来识别税收措施相对于其均衡价值的位置。
如果相应的税收措施低于其长期均衡价值,则该假设等于零;如果高于均衡,则该假设等于零。
模型规范由等式(5)给出允许单独测量不对称短程弹性和调整参数。
修订后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能够估计短期和长期弹性之间的差异,并确定短期弹性是否根据预计的未来税收增长而变化。
例如,如果税基低于长期均衡(等于零),则相应的税基措施将在未来向上调整。
检查h1是否在统计上与零不同,可以测试当碱基高于平衡时,这种向上调整是否相对于向下调整是不同的。
税基的长期调整中的不对称性由h2的统计显著性决定。
3.基础弹性状态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横截面OLS回归的估计,以确定是否可以通过可观察因素来解释税基弹性的估计差异。
估计每个估计参数向量的单独截面回归(即两个税的每一个长期弹性,短期弹性和调整参数),但这里仅提供长期弹性模型的详细模型。
3.1方程结构回归结构不是来自正式的理论框架,而是通过识别与弹性的跨状态差异相关的特征来提供与结果更大相关性的政策实验。
使用四类回归量确定哪些因素与弹性差异有关:税收结构特征、人口统计因素、政治特征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衡量标准。
为了使这些结果在政策环境中尽可能有用,基线分析使用的回归量主要定义为数据的最新年份。
我们这样做的动机是,状态能够更好地利用从最近的数据中得出的结果(与当前环境最密切相关),而不是使用早期数据来解释弹性的横截面变化。
在所得税回归中包括所得税结构特征:最高边际的收入阈值征收税率,是否存在国家级所得税抵免额的虚拟变量,以资本收益为代表的税基的份额,衡量养老金税收的一系列四个虚拟变量,衡量整体所得税税率表的累进性,以及最高边际所得税税率的年均变化。
累进性指标计算为有效税率的变化,收入范围从低于10,000元到高于中位收入水平。
将最高边际税率随时间的平均变化包含在内,因为使用税收而非税基作为所得税弹性估计中的因变量,并且系数预计会有正号。
预计收入是负相关的,并且渐进性与弹性正相关,因为这些变量说明了纳税人负债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速度。
然而,收入和税收负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纳税人在信贷的份额,因此预测收入信贷的影响不太直接。
如果养老金收入增长快于其他形式的收入,则养老金收入的包含将与弹性正相关,否则就会产生负相关。
在销售税参数的回归中包含两个单独的税收变量。
第一个是销售税基数占个人收入的百分比。
该标志预计将是积极的,因为更广泛的税基,这个变量的较大值,是一个国家更依赖服务税的指标。
第二个衡量标准是从Ring开发的估算中得出对消费者征收销售税的程度。
对此系数没有先验预期。
因此,这些估计的弹性不受费率变化的影响(即,通过构建我们的基本指标,税基措施相对于税率的弹性为零)。
所有回归中的人口统计变量列表包括收入中位数,18岁以下人口的百分比以及65岁以上人口的百分比。
使用一系列虚拟变量来控制政治因素。
国家经济状况通过衡量国民生产总值(GSP)在采矿业、服务业、农业和制造业中的份额来进入回归。
通常很难对这些变量强加先验预期,因此使用经验技术来确定这些变量与弹性之间是否存在任何关系。
3.2长期所得税估算在基线长期所得税弹性模型中,许多变量在90%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揭示了所得税弹性的广泛差异通常可以通过变异来解释。
例如,在最低税率范围发生在较低收入水平(系数为负)的地区,长期收入弹性较高。
当然,与任何回归系数一样,此结果保持围绕中位收入(以及模型中的所有其他变量)的渐进度不变。
税率的变化与两种模型的长期弹性正相关,即当利率上升时收入增长更快,而当利率下降时收入增长更慢。
因此,由于利率变化,平均所得税弹性增加了0.09,使得对利率变化调整的平均所得税弹性仍然是平均销售税弹性的两倍左右。
3.3长期销售税弹性与长期个人所得税弹性的分析不同,大多数变量在销售税弹性回归中没有统计显著性。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销售税弹性的范围是比所得税小得多,这意味着要解释的变化较少。
此外,更难以定量地总结重要的销售税基差异。
尽管普遍缺乏统计学意义,更广泛的销售税基导致更高的销售税弹性。
销售税中较高比例的消费者模型中往往具有较高的弹性。
对此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各地的消费者份额很高。
4.结语在当前政策环境中,了解各种税收的比较动态非常重要。
短期收入状况反映了潜在的长期收入环境。
国家个人所得税基数的平均长期收入弹性是销售税的两倍以上。
发现短程弹性在大多数状态下表现出不对称性。
具体而言,当当前税基高于长期均衡时,它们高于长期弹性,而当前税基低于均衡时,它们低于长期弹性。
因此,有许多措施来提高其税收结构的整体收入弹性,例如从低弹性税(例如销售税)转向高弹性税(例如,个人所得税),或者通过调整这些政策要素在现有税收组合中的功能。
参考文献:[1]古扎拉蒂.费剑平等译.计量经济学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金人庆.中国当代税收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作者简介:张黎丹(1991-),女,江苏常州人,东南大学MBA在读,研究方向为经济税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