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与《政府工作报告》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1a5159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e.png)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摘要】本文将从《新闻联播》的播音风格出发,探讨新闻播音语态的变迁。
首先分析了历史背景下的播音语态特点,随后从时代变迁中的语态表现和口播到文播的语态演变等方面展开探讨。
另外还探讨了年轻播音员的兴起与语态变迁以及媒体语态的未来走向。
结论部分总结了新闻播音语态的变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并展望了新时代下如何塑造更加温和自然的语态。
通过对新闻联播的语态演变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新闻播音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变化,还可以反映出社会发展对语态的影响,为新闻播音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新闻联播、播音、语态变迁、历史背景、时代变迁、口播、文播、年轻播音员、媒体语态、新时代、温和自然、影响因素。
1. 引言1.1 新闻联播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新闻节目之一,一直以其独特的播音风格备受关注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新闻节目之一,《新闻联播》一直以其独特的播音风格备受关注。
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打的主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一直承载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新闻信息,深受观众的关注和信赖。
其播音风格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反映着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
《新闻联播》的播音风格一直以严肃、庄重、规范为主,语调稳定,语速适中,语气坚定。
这种风格既展现了播音员的专业素养,也符合新闻节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观众在收看《新闻联播》时,往往会感受到播音员深厚的新闻功底和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这也是《新闻联播》一直备受关注和信赖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闻播音的语态也在不断演变。
从口播到文播,从年轻播音员的兴起到媒体语态的未来走向,新闻播音语态的变迁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闻联播》如何塑造更加温和自然的语态,也是当前亟待探讨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新闻联播》播音语态的历史背景和未来走向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播音在语态变迁中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力。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播音语态特点播音语态的特点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而在历史背景下的播音语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早期的新闻联播中,播音语态通常是庄重、严肃的。
新闻联播与作文 语言的力量与影响
![新闻联播与作文 语言的力量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b93b72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2.png)
新闻联播与作文语言的力量与影响新闻联播与作文:语言的力量与影响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影响力。
在当今社会中,新闻联播与作文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它们在传播信息、塑造价值观念、影响公众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新闻联播和作文在语言的力量和影响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
一、新闻联播的力量与影响新闻联播是国家的主要官方新闻报道机构,它以每天固定的时间与场景,向观众传递最重要和最权威的新闻资讯。
新闻联播通过采访报道、新闻解读和评论等形式,向公众传递全面、客观、准确的信息,具有直观、形象、实时等优势。
首先,新闻联播的力量在于其权威性和公信力。
由于新闻联播具有国家媒体的属性,它所报道的信息被认定为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观众通常倾向于相信新闻联播的报道,并将其作为决策和判断的重要依据。
其次,新闻联播的影响力在于其传递的信息范围广泛。
新闻联播报道的内容包含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能够准确地展示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帮助公众了解并把握国内外形势。
再次,新闻联播的力量还在于其渗透力和感染力。
通过多种新闻报道手段(如新闻背景、人物描述、事实陈述等),新闻联播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新闻事件背后的内涵与意义,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与关注。
二、作文的力量与影响作文是一种书面表达形式,是个人对某个主题或观点的阐述和思考。
作为学生和社会人士之间相互交流思想的桥梁,作文具有独特的力量与影响。
首先,作文的力量在于个体表达。
通过作文,个体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每个人的观点和观念不尽相同,因此,作文的力量在于通过不同个体的观点,展示出多元化的思想和理念。
其次,作文的影响力在于其鼓舞和启发的作用。
通过作文,作者能够与读者分享自己的经验、观点或感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创造力。
作文不仅给予人们智力上的启发,还能够对情感和价值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作文的力量还在于其传播与影响的范围。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ef40aef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a.png)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新闻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一档新闻节目,在中国的新闻领域中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在新闻联播的播音当中,语态变迁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本文就以《新闻联播》为例,探讨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
一、过去时语态新闻联播在利用过去时语态时,通常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一些事件或者事情。
在播音当中,过去时语态让新闻播报更加客观。
过去时语态最初的应用方式是直接用“发生了”、“出现了”等词语,让新闻发生的事情更具体明确。
例如:1984年4月10日,《新闻联播》播报了“南昌起义”发生的事件,“起义部队奋勇杀敌,歼敌300余人”,而播音员使用了过去时语态,这种语态让播音员更加严肃客观地宣传新闻,也给观众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但是,过去时语态也容易把时间上的关系混淆,不能让新闻与时间更加清晰明了。
过去时语态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逐渐被淘汰。
二、现在时语态新闻联播在现在时语态方面的应用则比过去时语态更加灵活,现在时语态可以让新闻更加客观准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现在时语态的使用也可以更清晰地表达新闻的时间关系,表现新闻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例如:2021年4月17日晚,《新闻联播》报道了“中俄就防疫疫苗、及时救援等议题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的事件,新闻播音员使用了现在时语态,“中俄在防疫疫苗、及时救援等议题上继续加强沟通,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这样的表达方式更直接明了,让观众更快速、更清晰地理解新闻。
三、被动语态被动语态是指动作的接受者成为语态的主语。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被动语态可以使报道更加客观,表现出事情的发生并不是由人做的,而是某种客观事实。
例如:2010年10月21日,《新闻联播》报道了“五名中国维和警察于刚果(金)遇袭身亡”的事件,新闻播音员使用了被动语态,“五名中国维和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被遭到不明身份武装袭击身亡。
”这样的表达方式表现了新闻的客观性,而且能够让新闻更加真实地传递给观众。
新闻联播的新闻稿与作文的异同点分析
![新闻联播的新闻稿与作文的异同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5e76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2.png)
新闻联播的新闻稿与作文的异同点分析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重要新闻节目,每天播放国内外重要时政新闻。
而作文则是一种文学性质的写作形式,可以表达个人的观点、感受和思想。
尽管新闻联播的新闻稿和作文在形式和目的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新闻联播的新闻稿和作文之间的异同点。
一、形式方面的异同新闻联播的新闻稿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事实和事件的客观性。
它会以重要消息的标题开始,然后逐步展开,包括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与此相反,作文通常具有更为自由的格式,可以分为多个段落,包含引言、论点和结论等不同部分。
二、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新闻联播的新闻稿追求客观性和中立性,以客观的态度报道各类新闻。
它使用简练的语言,避免个人观点和感情色彩的插入。
作文则允许作者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情绪,语言风格更加自由。
作者可以运用诗意、感性的语言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三、受众定位方面的异同新闻联播的新闻稿面向广大观众,包括各个年龄段、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群。
因此,新闻稿语言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相比之下,作文更多地面向学生和文学爱好者。
作文的内容和语言可以更具创造性和个性化。
四、目的与要求方面的异同新闻联播的新闻稿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和新闻,使观众了解最新的国内外动态。
它重在客观、准确地报道事实,不涉及个人主观观点的表达。
作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通过文学表达来影响读者的情绪和思考。
综上所述,新闻联播的新闻稿和作文在形式和目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闻稿追求简洁明了、客观准确,旨在传递新闻信息;而作文则允许作者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更具创造性。
然而,无论是新闻联播的新闻稿还是作文,在信息传递和观点表达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角色。
两者虽有不同,但它们都是传达信息和思想的重要媒介,对于社会和个体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报道中的中英语言比较
![新闻报道中的中英语言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0e600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0.png)
新闻报道中的中英语言比较【摘要】本文探讨了新闻报道中中英语言比较的各个方面。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闻报道中的语言风格,包括表达方式和语气的不同。
其次讨论了新闻报道中的用词差异,指出中英语言在选择词汇上存在差异。
接着探讨了新闻报道中的句式结构,中英语言在句子结构上也有差异。
本文还分析了新闻报道中的文化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造成的传播效果。
总结了中英语言比较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和带来的启示。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中英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各种差异和共通点。
【关键词】新闻报道、中英语言比较、语言风格、用词差异、句式结构、文化差异、传播效果、重要性、发展趋势、启示1. 引言1.1 新闻报道中的中英语言比较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语言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英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它们在新闻报道中也有许多异同之处。
本文将从语言风格、用词差异、句式结构、文化差异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对新闻报道中的中英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重要性、发展趋势和启示。
在新闻报道中,中英语言的风格各具特色,中文报道通常以简练明了、优美流畅为主,注重言简意赅、措辞恰当;而英文报道则更加注重客观中立、逻辑严谨,语言更加直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中英语言在用词上也存在差异,中文报道会运用丰富的成语、典故,富有情感色彩,而英文报道则更加注重事实陈述,用词更加精准直接。
句式结构方面,中文句子通常较为复杂,注重主谓宾的结构,英文报道则更倾向于简洁明了的句子结构,强调主题句和支持句的逻辑关系。
文化差异也会影响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不同文化中对于同一事件的评价和解读可能会有所不同,导致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观点。
考虑到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中英语言在报道中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有效地运用中英语言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传播的目的,提高报道的影响力和可信度。
新闻联播的新闻稿与作文的异同点分析
![新闻联播的新闻稿与作文的异同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8adc5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2.png)
新闻联播的新闻稿与作文的异同点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新闻联播的新闻稿和作文是两种常见的文字表达形式,但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从目的和功能来看,新闻联播的新闻稿旨在向广大观众传递最新、最准确、最有价值的信息。
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公共性,通常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
新闻稿的主要目的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让观众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发展动态,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而作文的目的则较为多样化。
学生的作文可能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锻炼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可能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感、观点、经历或想法。
作文可以是虚构的故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体,其主题和内容的选择更加自由和广泛。
在内容方面,新闻联播的新闻稿强调真实性和准确性。
每一个细节、数据和引语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实和查证,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新闻稿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最核心的信息放在开头,然后按照重要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进行叙述。
这样可以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关键信息。
此外,新闻稿的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和词汇,以确保广大观众都能够轻松理解。
相比之下,作文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和多样。
它可以包含作者的想象、感受和思考,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的叙述来展现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或一个精彩的故事。
作文在语言运用上也更加灵活,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写作风格上,新闻联播的新闻稿要求严谨、客观、中立。
记者和编辑不能在稿件中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只能通过事实的选择和排列来传达某种倾向。
新闻稿的语言规范、正式,遵循新闻行业的特定语法和词汇用法。
作文则可以展现出作者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有的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有的作者风格豪放大气,有的作者则细腻婉约。
作文不受固定风格的限制,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主题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写作风格。
目的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中译英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中译英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698f4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c.png)
目的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中译英研究目的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中译英研究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是各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展示国家实力并传达政策主张的重要文献之一。
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发声之一,对于展示中国国内外形象、推进国家发展、引导社会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政府工作报告的中译英过程却面临许多挑战,因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翻译目的以及读者需求等多重因素都会对翻译策略和效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政府工作报告》中译英的研究。
一、目的论概述目的论是指翻译的出发点和归宿,即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效果。
翻译的核心任务是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传达,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读者需求和背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手段。
二、目的与读者需求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过程中,读者需求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读者,可以分为国内外两类。
国内读者更关注国内政策和具体实施情况,而国外读者则更关注中国的发展方向、政策调整和对外合作等。
因此,译者在进行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时需要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调整翻译策略。
例如,在面向国内读者时,译者可以更加注重对政策条目的准确翻译和细节展示;而对于国外读者,译者则需要更加注重中国发展的整体框架和宏观趋势的表达。
三、目的与翻译策略根据目的论的观点,翻译策略和手段应当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来选择。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中,译者可以采用准确翻译、调整翻译、意译等多种策略。
准确翻译是指尽可能保持原文的信息和风格,对于政策具体细节的翻译可以采用准确翻译。
调整翻译是指根据目的文化和读者需求对原文进行适度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意译是指在保留原文基本信息的前提下,通过对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进行更加自由的翻译。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中,准确翻译和调整翻译的运用相对更为常见,因为政策内容的实际性和权威性要求较高。
四、目的与语言风格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特殊的官方文献,其语言风格通常较为庄重、正式、官方。
《新闻联播》话语变迁研究
![《新闻联播》话语变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beca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c.png)
《新闻联播》话语变迁研究《新闻联播》自1959年开始播出以来,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新闻节目之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一档新闻节目,它不仅是政府官方新闻发声的平台,也是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主要报道媒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闻联播》话语内容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对《新闻联播》话语变迁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新闻联播》的话语在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下发生了显著的调整。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节目以宣传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语调强烈,并强调党的指导作用和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这一时期的《新闻联播》话语多以报喜不报忧、讴歌党和颂扬成绩为主,强调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改革思潮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报道开始更加注重事实真实性和客观性,言辞也更加稳重和中立。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和国际关系的紧密联系也使得《新闻联播》在话语上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性和对外交流的努力。
节目中开始有了更多关于国际事务、外交关系和国际组织的报道,对国际新闻的关注程度大幅提升。
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外国元素和跨国合作的报道,这反映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事务的重要参与者。
可以说,《新闻联播》在话语上逐渐具备了国际新闻报道的水平和包容性。
此外,《新闻联播》的话语变迁还受媒体与受众互动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受众获取新闻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崛起起来的公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呼吁媒体更加客观、真实、及时地报道新闻。
《新闻联播》逐渐调整了自身的话语风格和报道方式,增加了对人民群众关切问题的报道,提供更多的互动平台和反馈机制。
最后,《新闻联播》话语变迁的研究也要关注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虽然《新闻联播》是政府主办的新闻节目,但在话语内容上也会受到政府政策和宣传需求的影响。
政府对《新闻联播》话语的操控程度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与写作风格
![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与写作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ff16bc6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f.png)
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与写作风格新闻联播是一档重要的新闻报道节目,旨在为广大观众传递最新的国内外消息。
作为新闻媒体的代表,新闻联播在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与写作风格。
第一,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之一是客观性。
新闻联播的报道以客观、中立的态度为基础,对事件和事实进行客观、全面地报道。
新闻联播在报道中避免使用主观情感色彩的词语,而是通过客观的描述来为观众呈现事实。
这种客观性的语言特点有助于保持新闻联播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第二,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之二是简明扼要。
由于新闻联播是一档时间有限的节目,因此在写作风格上,新闻联播倾向于使用简短、精准的语言来表达要点。
新闻联播的报道往往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传达最新的新闻消息,避免冗长和拖沓的语句,以便于观众快速获取信息。
第三,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之三是准确性。
作为新闻媒体的代表,新闻联播在报道中要求准确传递信息,杜绝虚假和不实的消息。
在写作风格上,新闻联播使用准确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给观众。
准确性是新闻联播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媒体形象,并赢得观众的信任。
第四,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之四是严谨性。
新闻联播在报道中追求严谨和严密的写作风格。
它强调对事实的准确获取与分析,并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多方面报道和对比,以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严谨性的语言特点有助于确保新闻联播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第五,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之五是正式性。
由于新闻联播是一档正式的节目,它在语言风格上追求正式性和庄重性。
新闻联播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不恰当的俚语和口语,而是使用正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传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总结起来,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与写作风格是客观、简明扼要、准确、严谨和正式。
这些特点有助于确保新闻联播的报道具有公正、客观、准确和权威的性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的需求和要求。
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与写作风格
![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与写作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d4dde57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a.png)
新闻联播的语言特点与写作风格“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欢迎收看《新闻联播》。
”每晚七点,熟悉的声音准时响起,《新闻联播》作为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闻节目,其语言特点与写作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
新闻联播的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
在新闻报道中,每一个词汇、每一个表述都必须精准无误,以确保传递给观众的信息真实可靠。
这要求记者和编辑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核实,使用确切的数字、专业的术语和恰当的词汇来描述事件。
例如,在报道经济数据时,会准确给出具体的增长率、数值等,避免模糊不清或可能产生歧义的表述。
其语言的简洁性也十分突出。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传递丰富的信息,就必须做到言简意赅。
新闻联播摒弃冗长复杂的句子和啰嗦的表述,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核心内容。
往往通过简短的语句就能清晰地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规范性也是新闻联播语言的重要特征。
它遵循着严格的语法规则和语言规范,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和规范的汉字书写。
无论是词汇的选择还是句子的结构,都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为广大观众树立了良好的语言榜样。
新闻联播的语言还具有权威性。
作为国家级的新闻节目,其语言表达严肃、庄重,给人以信任感。
主持人的语气坚定,用词严谨,传递出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写作风格方面,新闻联播注重客观公正。
它以事实为依据,不掺杂个人情感和主观判断,如实反映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
通过对事件的客观描述,让观众自己去判断和理解,充分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新闻的结构通常清晰明了。
开篇会简明扼要地介绍最重要的新闻要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接着按照新闻的重要程度或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报道,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每则新闻都有明确的导语、主体和结语,使观众能够快速把握新闻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在写作手法上,新闻联播善于运用概括和提炼。
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能够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将核心内容清晰地呈现给观众。
《新闻联播》论文:《新闻联播》《政府工作报告》语体词汇句子修辞格
![《新闻联播》论文:《新闻联播》《政府工作报告》语体词汇句子修辞格](https://img.taocdn.com/s3/m/2a24c9493c1ec5da50e2704b.png)
《新闻联播》论文:《新闻联播》《政府工作报告》语体词汇句子修辞格【中文摘要】语体是人们进行社会言语活动时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产生的语言功能变体。
《新闻联播》、《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为不同的言语交际服务,由于使用场合、交际对象的差别它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语体特色。
我们以选取6.5万字的《新闻联播》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建立语料库为基础,主要考察二者在词汇选择、句子运用、修辞格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差异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词汇方面,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部分讨论,实词通过对《新闻联播》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区别词使用频度的差异以及数词、四字短语和成语使用上的相似性加以考察,分析二者在实词选择上的不同特点;虚词主要探讨二者在介词、连词、助词的选择和使用上的差异。
句子运用的考察从句类、句型、句式、插说成分四方面着手。
通过统计四种句类的使用频度,结合句类各自的功能分析《新闻联播》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语体特点;句型考察既描写了两种语体整体使用的相似性,也力图寻找出它们区别使用单复句的个性特点;句式的选择分为长短句和整散句两个方面考察;探讨插说成分使用的差别在于突出两种语体的区别性特征。
修辞格方面考察辞格在《新闻联播》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不同分布,结合辞格自身的语用功能特色分析两种语体在辞格选择上的差异性。
本文认为,两种语体在词汇、句子、辞格的选取上所存在的明显差异是由它们不同的交际功能决定的。
《新闻联播》具有口语语体的特点,追求的是全民性和通俗性;《政府工作报告》书面化程度较高,注重庄重性和严肃性。
【英文摘要】Style is a kind of language functional variation which birth to meet the needs of communications during the social activities, Xin Wen Lian Bo and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serve for different communications, and formate their own styl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ccasions, communicative persons and so on.In the essay, we establish corpus based on 65000 word-test from Xin Wen Lian Bo and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mainly studing their differences on vocabulary-selection, sentence-use, and rhetorical distributions. According to this, we also attempt to analyse the root causes to the differences deeply.Refer to the vocabulary, we divide them into two parts: notional words and function words. We analyse the characters of word-selection of notional words in Xin Wen Lian Bo and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by studing them form two aspects: one is the frequency of using nouns, verbs, adj, adv, prom, and distinguishing Words; the other is the similiarity of using numeral, four-word phrases and idioms. Studing function words is mainly by discussing the difference in choosing and using the prep, corj, and aux.Thestudies of sentence application is from four aspects: sentence category, pattern, type and parenthesis. Studies on sentence category through the statistics of use frequency and its functional characters. Studies on pattern not only describe the similarity of the two styles entire use, but also try the best to find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s of simple-complex sentence; Studies on sentence type are from the options of long-short sentence and complete-loose sentence; Studies on the difference of use parenthes show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two styles.Refer to rhetoric, we need to analyse the choose of rhetoric in Xin Wen Lian Bo and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combining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with pragmatic functions.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obvious differences of the two styles in vocabulary, sentence and rhetoric are determined by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Xin Wen Lian Bo g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ken language with universality and popularity,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gets a high degree of written language with solemnity and seriousness.【关键词】《新闻联播》《政府工作报告》语体词汇句子修辞格【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同时提供论文写作定制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公文的语言特色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公文的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478144525c52cc58bd6be37.png)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公文的语言特色作者:黄心月来源:《办公室业务》2018年第07期【摘要】作为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头绪繁多,内容庞杂,既要总结上一年度的工作得失,又要部署本年度的各项计划,而且工商农贸、财政金融、科教文化、能源交通、国防外交等事务都应有所体现,不可或缺。
这就要求不仅谋篇布局上应精巧别致、详略得当,在语言表述上也应清晰明确、言简意赅。
本文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例,分析这一特殊的公文文体所体现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公文;语言特色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
本文就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例,分析这一公文文体所体现的语言特征。
一、擅用数据,实事求是《报告》最突出的语言特征是运用了大量数据,体现了公文写作实事求是的特点,增强了公文写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例如,第一部分,对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中,几乎每一项工作成绩都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如: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通过数据,无需赘述,成就斐然,跃然纸上,也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
二、小标题概括性强,别具一格《报告》全文不仅每一部分都用醒目的小标题揭示了所要表述的中心内容,而且这些小标题本身也显示出结构整齐、高度概括的特点。
如第三部分,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9个小标题分别为:(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六)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2357bd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9.png)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1. 引言1.1 新闻播音的重要性新闻播音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播,它能够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和立场,引导公众舆论和思潮。
新闻播音的语言、声音和节奏都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影响,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影响他们的认知和态度。
新闻播音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传播能力,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引导受众思考,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时代,新闻播音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凸显,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新闻联播》的历史背景《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重要新闻节目,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闻节目之一。
该节目首播于1978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档国家级新闻联播节目,历经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观众获取国内外重要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新闻联播》的历史背景下,播音语态在不断演变和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闻播音的语态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
从最初的庄重严谨到后来的更加接地气和亲民化,新闻播音的语态一直在不断地变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改变,《新闻联播》的语态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
语态的变迁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受到观众接受能力的考量。
播音语态的变迁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在今天新闻播音的语态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新闻传播的需求,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新闻报道的多样化。
随着新闻播音语态的不断变迁和调整,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新闻信息对受众的传达和影响。
2. 正文2.1 新闻播音中的语态演变新闻播音中的语态演变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闻播音的语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早期的新闻报道中,语态多采用第三人称客观的叙述方式,以保持客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据报道"、"据《参考消息》报道"等。
这种叙述方式较为传统,报道的内容多为客观事实,没有主观情感色彩。
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6013d5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64.png)
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每年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展示政策方向和计划的重要文件。
本文通过对2010年至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语料库的分析,揭示了其语言特点:近于官方、技术性强、形式定式。
此外,作者还总结了当前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如文化障碍、特定用语翻译、文体转化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包括文化互通、充分考虑语境、区分多义词等。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特点;语料库;汉英翻译;翻译策略一、绪论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每年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展示政策方向和计划的重要性文件。
其语言风格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在翻译方面,这些报告在国外也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汉英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探究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增强其汉英翻译的质量。
二、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特点通过对2010年至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语料库的分析,我们发现,政府工作报告具有以下语言特点:1.近于官方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风格近于官方,常常使用正式语言,表达方式较为直接。
在表述政策时,常常使用“我们将”,“我们应该”等语言,表示政府的决心和态度,以增强其权威性。
2.技术性强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政策和计划往往比较具体,需要使用一些专业术语。
例如,“高新技术产业”、“人机交互界面”等,这些词汇需要熟练掌握才能正确翻译。
此外,在表述具体数据时,也需使用专业词汇,如“GDP”、“CPI”、“PPI”,也需要特别留意。
3.形式定式政府工作报告在形式上比较定式,采用较少的修饰语和陈述句,而非常常用的句式为“我们将….,以达到…”。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在各个方面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这意味着在原版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子很可能在其它地方重复。
三、政府工作报告汉英翻译策略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政府工作报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38cc3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0.png)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新闻播音作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闻播音的语态也在不断变化。
而《新闻联播》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节目,其语态变迁更是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新闻联播》近年来的变化,探讨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
一、过去的语态特点在较早的时候,新闻播音的语态多采用"第三人称"的被动语态,即"本台报道"、"记者报道"、"消息称"等。
这种语态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突出播音人员个人情感和主观态度。
这种语态也契合了传统文体的写作规范,更符合当时社会文化的要求。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这种传统的语态特点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传统的语态无法很好地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
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也需要与时俱进,拥抱变革。
二、近年来的语态变化在《新闻联播》近年来的报道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新闻播音的语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除了传统的第三人称被动语态外,更多地出现了"我们"、"大家"、"我们报道"、"我们记者"等语态。
这种语态变化体现了新闻播音在践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上的努力,更加贴近时代与社会,更加接地气。
在新闻播音中加入了更多的"我们"、"大家"的语态,能够更好地拉近新闻播音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接受新闻信息。
这种语态也能够更好地强调新闻播音中的主观态度和情感因素,增加了新闻播音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这种语态变化不仅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和亲和力,也更好地契合了当下社会对于新闻播音的需求。
三、语态变迁的意义新闻播音语态的变迁意味着新闻播音本身在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98a668a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9.png)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新闻联播》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节目之一,自1980年开播以来,一直在承担着宣传国家政策、报道重大事件和传递信息的重要使命。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新闻联播》中语态变迁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一、80年代初的新闻播音语态《新闻联播》在80年代初期,播音语态呈现出较为庄重和正式的特点。
播音员往往使用的是“宣传报道”的语气,用词严谨、措辞正式,语气庄重。
这种语态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特点,强调对国家政策的宣传和报道,对外交事件和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也多采用这种语态。
表现出较为严肃的态度和表达方法。
二、90年代的新闻播音语态到了90年代,《新闻联播》中的语态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中的语态也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播音员的语气逐渐趋向平实,报道内容也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
新闻播音也开始注重对社会各界人士和民众的情感关怀,语气更加亲切、温和。
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播音员往往会采用更为紧急和紧张的语气,以吸引观众的关注,增加报道的紧迫感和权威性。
三、新世纪以来的新闻播音语态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闻联播》中的语态变迁更加显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新闻报道的语态也在不断变化。
播音员开始更加注重语音的节奏和韵律感,声音的变化也更加丰富多样,语音明快流畅。
由于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播音员也通过语调的变化来突出重点,增加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在报道国际事件时,语气更加平缓、理性,并通过语音的变化来突出重点,强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在报道国内政治和社会事件时,播音员的语气更加庄重,注重政策宣传和社会舆论引导。
在报道社会各界人士和民众的情感关怀时,播音员的语气更加亲切、温和,注重情感的表达。
从80年代初期到新世纪以来,《新闻联播》中的语态变迁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公文的语言特色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公文的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f2e76b128ea81c759f5780a.png)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公文的语言特色文/深圳技师学院 黄心月【摘要】作为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头绪繁多,内容庞杂,既要总结上一年度的工作得失,又要部署本年度的各项计划,而且工商农贸、财政金融、科教文化、能源交通、国防外交等事务都应有所体现,不可或缺。
这就要求不仅谋篇布局上应精巧别致、详略得当,在语言表述上也应清晰明确、言简意赅。
本文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例,分析这一特殊的公文文体所体现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公文;语言特色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
本文就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例,分析这一公文文体所体现的语言特征。
一、擅用数据,实事求是《报告》最突出的语言特征是运用了大量数据,体现了公文写作实事求是的特点,增强了公文写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例如,第一部分,对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中,几乎每一项工作成绩都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如: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通过数据,无需赘述,成就斐然,跃然纸上,也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
二、小标题概括性强,别具一格《报告》全文不仅每一部分都用醒目的小标题揭示了所要表述的中心内容,而且这些小标题本身也显示出结构整齐、高度概括的特点。
如第三部分,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9个小标题分别为:(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六)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七)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联播》与《政府工作报告》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语体是人们进行社会言语活动时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产生的语言功能变体。
《新闻联播》、《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为不同的言语交际服务,由于使用场合、交际对象的差别它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语体特色。
我们以选取6.5万字的《新闻联播》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建立语料库为基础,主要考察二者在词汇选择、句子运用、修辞格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差异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词汇方面,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部分讨论,实词通过对《新闻联播》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区别词使用频度的差异以及数词、四字短语和成语使用上的相似性加以考察,分析二者在实词选择上的不同特点;虚词主要探讨二者在介词、连词、助词的选择和使用上的差异。
句子运用的考察从句类、句型、句式、插说成分四方面着手。
通过统计四种句类的使用频度,结合句类各自的功能分析《新闻联播》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语体特点;句型考察既描写了两种语体整体使用的相似性,也力图寻找出它们区别使用单复句的个性特点;句式的选择分为长短句和整散句两个方面考察;探讨插说成分使用的差别目的在于突出两种语体的区别性特征。
修辞格方面考察辞格在《新闻联播》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不同分布,结合辞格自身的语用功能特色分析两种语体在辞格选择上的差异性。
本文认为,两种语体在词汇、句子、辞格的选取上所存在的明显差异是由它们不同的交际功能决定的。
《新闻联播》具有口语语体的特点,追求的是全民性和通俗性;《政府工作报告》书面化程度较高,注重庄重性和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