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意志的概念
普通心理学 意志一节
![普通心理学 意志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a2dff5d880eb6294dd886cdc.png)
2、执行决定阶段
执行决定阶段是实施作出的决定,实际完成意志行 动的阶段。
意志行动只有经过执行决定阶段,才能达到预定目 的。如果不执行所作出的决定,即使行动的动机再高尚, 目的再美好,行动的方法再完善,行为计划再周详,也 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 节。 执行决定阶段是在实际活动中完成的,所以会遇到 更多的困难。如由于工作条件差,环境复杂而引起的信 心不足;由于长期忍受巨大的智力和体力紧张而产生的 的精力缺乏;由于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产生的惊慌, 彷徨等消极因素;已放弃的动机、目的重新出现及产生 新的诱因或引起不良的舆论、讥讽等。
人的行动是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的。动作可分为不 随意动作和随意动作。
不随意动作是指不学而能,通过遗传获得的,是无 意识支配下进行的。如:吞咽、眨眼、咳嗽等动作。 随意动作是在意识调节下,具有一定目的、方向性的 动作、是学会了的较熟练的动作。如:走路、赛跑、 写字、开车等。这类动作受意识的支配。有了随意动 作,人们就可以根据目的去组织、支配、调节一系列 的动作来组成复杂的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如:人平常饥饿时,去吃食物;劳动疲劳需要坐下休 息。这些行动是不能叫意志行动的。必须克服一定的 困难才能完成的行动,才叫意志行动。人们在有目的 行动中,克服的困难难度越大,数量越多,人表现出 来的意志也就越坚强。
困难概括起来有两种:内部困难与外部困难。
内部困难是指干扰目的确立与实现的内在条件, 它包括心理方面的困难和生理方面的困难。如消极的 情绪,信心不足,缺乏知识经验,能力的不足,性格 缺欠,动机冲突等是心理方面的困难,身体的疾病属 于生理方面的困难。 外部困难指客观条件造成的某些不利因素。如社 会生活环境的恶劣,缺乏工作条件,周围人的冷热嘲 讽等。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普通心理学-心理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普通心理学-心理过程-意志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48ba06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d.png)
第五章心理过程—意志过程一、意志概述(一)意志的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二)意志的基本特征第一,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二,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第三,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第四,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三)意志与认知、情感过程的关系1.意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当人们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到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时,才能提出正确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适当的方式和方法。
意志对认知过程具有反作用。
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及时做出种种意志努力去克服它,以达到认知的目的。
2.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又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和支持作用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成为人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和削弱作用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
“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情感服从于意志的表现。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人在行动之前,先要在头脑里考虑为什么要行动,怎样去行动,这是意志的准备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轨迹。
1.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趋:归向,事情、形势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3)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2.确定行动目的目标确定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同时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道德水平。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7c9df528ea81c759f5781d.png)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https://img.taocdn.com/s3/m/3a7de0ebfc4ffe473268ab0f.png)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选择、简答、简答)二、需要(选择、简答、论述)三、意志(选择、简答)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因而对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进行间接的推断。
2.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动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反之行为动机就会下降。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1)生理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包括饥饿、渴、性、睡眠等。
(2)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曲线,这就是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5. 动机的理论(1)动机的早期理论①本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
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动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他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体、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他认为人类有18种基本本能。
洛伦茨:本能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特有的固定动作模式;个体的经验可以转化成本能行为,行为是本能与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印刻现象)。
《普通心理学》:意志的概念
![《普通心理学》:意志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77e8cc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9.png)
在成长过程中,⼈们要想不断地取得成功,除了需要前⾯讲到的认识活动的参与和情感的调控之外,还需要借助⼼理过程的另外⼀个重要⽅⾯──意志。
什么是意志?在⼼理学中,意志是指⼈们⾃觉地确定⽬的,根据⽬的⽀配、调节⾃⼰的⾏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的的⼼理过程。
所以,在社会⽣活中,⼩到我们搬⼀件东西,解⼀道数学题,⼤到参加科学考察,抗洪抢险,若为⼀定的⽬的付出了艰⾟,作出了努⼒,就肯定有意志过程的参与。
意志对⾏动的⽀配和调节体现在两个⽅⾯:⼀是表现为推动⼈去产⽣和维持达到⼀定⽬的所必需的⾏动;⼆是表现为阻⽌和克制与预定⽬的相违背的愿望与⾏动。
但意志调节功能的这两个⽅⾯在实际活动中不是互相抵触和排斥的,⽽是⼀个问题的两个⽅⾯,是⼀个统⼀的过程。
例如,学⽣为了升学成功,克制⾃⼰懒惰、贪玩的习性,把⼤多数时间⽤来读书、做题;邱少云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放弃了滚动⾝体来扑灭⾝上的⽕,宁肯⼀动不动,直⾄被⽕焰夺取⽣命。
古⼈说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是:通过发动和抑制这两种作⽤,意志实现着对⼈的活动的⽀配和调节,保证了活动⽬的的顺利实现。
《普通心理学》:意志行动及其特征
![《普通心理学》:意志行动及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6ec14ece45c3b3566ec8b2f.png)
《普通心理学》:意志行动及其特征意志行动及其特征一、什么是意志行动如果说感知觉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转化,那么,意志过程就是内部意识向外部行为的转化。
因为意志过程总是要伴随着行动,并指向外部的特定目标。
我们把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只有人类才能预先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动物虽然也能够作用于环境(如挖洞、啃食树木等),甚至有些高等动物表现出某种带有目的性的行为(如黑猩猩觅食),但从根本上讲,它们都未能上升到自觉意识水平。
这是因为,动物的行动可能十分精巧,但它们不能明确意识到行动的目的,也无法预测和控制行为的后果。
正如恩格斯所言:"......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地球上打下自己的意志的印记。
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
"因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人在从事活动之前,就有了明确的行动目标以调节和引导自己的行动,并能预测和控制活动的结果,这一点动物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从意志的自觉目的性上来讲,只有人的心理才有意志过程,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在前面我们阐明了动物界不存在意志过程,意志行动是人类所特有的。
但并非人类的所有行动都属于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1.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意志过程之所以是人和动物有所区别的一个方面,是因为意志是有自觉目的性的。
但并非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有预定目的的。
譬如人的一些无条件反射控制的本能活动(如吞咽、咳嗽、手遇针刺缩回、目遇强光闭眼等),以及一些下意识的动作(如吹口哨、自言自语、摇头晃脑等),都是不受意识控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不属于意志行动。
除此之外,那些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在该目的支配和调节下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https://img.taocdn.com/s3/m/4095926b7e21af45b307a8d3.png)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均有指向性: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3.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意志的品质: a,独立性 b,果断性 级需要的区别,但并未把两者对立起来,认识到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得到满足就可以了。同时个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不同,有人对尊重的需要超过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以往的动机理论中,对动机持有较消极的看法,充斥的是本能、紧张、冲动等。Frued的心理分析针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而马斯洛注重的是社会中的正常人,其动机理论旨在帮助正常人发挥潜能,达到更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正常人的心理障碍。所以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需要的途径。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彭聃龄版)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彭聃龄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f5c78002d276a200292ec2.png)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是K+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是静息电位。
4,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动作电位。
5,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2,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3,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4,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
第12章 意 志
![第12章 意 志](https://img.taocdn.com/s3/m/6eebc8d010661ed9ac51f3a9.png)
三、 意志与认知、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一) 意志与认知的关系
1. 意志是以认知过程为前提的 离开人的认知过程,意志过程就不可能产生。自觉的目的性是意志的特征之一, 人的任何目的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认知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2. 意志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 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知过程,更不可能使认知过程深入和持久。因为在 认知活动中,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要克服困难,就需要做出意志努力。
二、 意志行动
(三) 意志行动的前进性
人的意志行动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不会永远只停留在某 个水平上。人的意志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不断的追求中 丰富和提高,在不断摆脱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知之不多和知 之不全的状态中,摆脱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使意志行动提 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
第二节
意绪志 行论动 及
其心理过程
一、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一) 有目的的行动
意志行动的目的性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的活动和行为始终是在有自 觉目的的意志支配和调节下进行的,所确定的目的水平高低也与意志行动效应 的大小直接有关。在崇高理想支持下所确立的目标,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并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顽强的、进取的精神,其行为结果就 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
普通心理学 (第六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二章
意志
Contents
目 录
01. 第一节 意志概述 02. 第二节 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 03.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第一节
意绪志 概论述
一、 意志的含义
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 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 意志
![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 意志](https://img.taocdn.com/s3/m/d44b94d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a.png)
二、意志行动的调节作用
意志是意识调节功能的表现
三、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是指意志对行为的积极 能动的调节过程,它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 过程
(一)确定决定阶段
1.动机斗争
2.确定行动的目的
(二)执行决定阶段
1.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2.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第十二章 意志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第二节 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 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 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的表现
意志表现为人有目的的行动,是人类能动地 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其次,意志在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 作用
四、意志的生理机制
意志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是神经系统多部 位、多层次整合活动的结果
第二节 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方面,是人的积极性 的特殊形式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一)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二)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三)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三、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二) 意志与情绪的关系 首先,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 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
(三)意志与个性的关系
首先,个性心理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意志表现
一、意志的品质
(一)自觉性
(二)果断性
(三)坚韧性
(四)自制力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b9279ac4b35eefdc8d333c8.png)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的阐述并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又叫最小可觉差。
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后效: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歪曲的知觉。
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必然产生,难以避免。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重新辨认出来的过程。
回忆:是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记忆的敏捷性:指的是识记速度的快慢,通常以单位时间内记住内容的多少来衡量。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识记的事物保持时间的长短。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识记的材料记得是否正确。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库中提取所需的信息。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在头脑里独立地构思新表象的过程。
幻想:是个人渴望的、指向未来的想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广阔性:指能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既注重问题整体,又注重细节;既考虑问题本身,又兼顾与问题有关条件。
《普通心理学》:意志品质
![《普通心理学》:意志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c045f322c5da50e2524d7f55.png)
《普通心理学》:意志品质人们在各种意志行动中,经常会带有稳定的特点,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心理学上就被归纳为几种不同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实现预定目的的重要条件。
☑一、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并独立自主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这反映了一个人在活动中坚定的立场和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
它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也是意志行动进行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具有自觉性的人,在行动中既能坚持独立性,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又能不骄不躁,虚心听取有益的意见。
与自觉性相反的表现是易受暗示和独断。
易受暗示指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没有独立的见解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为人处事易受他人影响,表现出过多的屈从和盲从。
独断指容易从主观出发,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听不进中肯的意见和合理的建议。
历的马谡失街亭,曹操走华容,楚霸王四面楚歌,都是由于独断专行造成的后果。
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应该是为了实现预定目的,既坚持正确的决策,不为他人所动,又能及时听取合理化建议,修正不合理的地方。
☑二、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作出的决定。
要想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不仅要大胆,更要心细。
果断性是在全面地考虑行动的各个环节和环境的锗多因素的基础上,明辨是非,当机立断。
在有些时候,果断性还同一个人的信仰和人生观有密切的联系。
在危急关头,更需要深明大义,敢作敢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具有果断性的人既顾全大局,处事严谨,又果敢坚决,雷厉风行。
与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和武断。
前者面临选择常犹豫不决,摇摆不定,作出决定后又患得患失,踌躇不前。
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情形复杂,不易作出判断,另一方面则是意志品质上的欠缺,瞻前顾后,过于小心。
武断的表现是指处事冲动鲁莽,不等到时机成熟就草率从事。
处事武断的人或是性格暴躁,懒于思考,或是目光短浅,不计后果,贸然行动。
这两个方面都是意志品质果断性缺乏的表现。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591064c19e8b8f67c1cb9ba.png)
普通心理学一、概述1.心理的本质(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情绪情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干:维持个体生命延脑:呼吸心跳消化桥脑:对睡眠有调节控制作用大脑皮层: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中脑:视觉与听觉反射中枢网状系统:控制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前脑:脑的最高层部分丘脑:信息输入的中继站,网状结构的一部分边缘系统:与动物本能活动有关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活动(3)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5)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神经系统(1)神经过程的两种基本运动规律之一是相互诱导(2)大脑皮层的两种诱导形式:正诱导由抑制过程或加强周围兴奋引起,如:太认真而对外界“视而不见”负诱导由兴奋过程或加强周围抑制引起,如:小孩睡前太兴奋而“闹觉”(3)继时性诱导:随时间延续而出现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4)大脑表层:额叶——运动区顶叶——感觉区枕叶——视觉区颞叶——听觉区(5)大脑半球:左半球——语言性工作,逻辑思维(计算、时间感、节奏感、运动)右半球——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想象、音乐欣赏3.知觉的特性:整体性——看见部分就知道整体是什么理解性——对同一事物大家看法不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选择性——对象和背景,选择自己想看的,或因其特点而看到它想让自己看到的(两栖)恒常性——形状、明度和颜色不因距离或光线的改变而改变(太阳是圆的)4.感知觉的应用:强度率——授课时声音的高低差异率——授课时重点部分提高声音、字体写大、划线等等使知觉对象突出活动率——演示实验、幻灯片、视频组合率——相似的组合在一起进行区分七、记忆1.概念: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第八章意志
![普通心理学-第八章意志](https://img.taocdn.com/s3/m/0f8ec7a7a76e58fafbb0032a.png)
2、意志与情绪的关系
• 首先,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 意志行动的阻力。
• 消极情绪对意志行动的干扰作用,取决于一个人的意 志力水平,意志坚强者可以克服消极情绪,使意志行 动自始至终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消极情绪 压垮,使意志行动半途而废或一无所获。
•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 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 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
• ——法国巴斯德
二、意志的过程与结构
• (一)意志的过程 • (二)意志的心理结构
(一)意志的过程
• 1、采取决定阶段 • 2、执行决定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
• 一般包括确定目的或目标、制定计划、产生和解决心 理冲突、做出决策等许多环节。
•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 厚的财力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 —要融入财团就需要娶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 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 星——做电影明星前得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步步为营。一天,当他看到著名的体操 运动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办法,因而有了 练健美的兴趣。他开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练习健美,他渴望成为 世界上最结实的男人。三年后,凭着发达的肌肉和健壮的体格, 他开始成为健美先生。
•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
小结
•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密切联系的。 •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中包含着意志的成分;同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什么是意志?在心理学中,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小到我们搬一件东西,解一道数学题,大到参加科学考察,抗洪抢险,若为一定的目的付出了艰辛,作出了努力,就肯定有意志过程的参与。
意志对行动的支配和调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推动人去产生和维持达到一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二是表现为阻止和克制与预定目的相违背的愿望与行动。
但意志调节功能的这两个方面在实际活动中不是互相抵触和排斥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例如,学生为了升学成功,克制自己懒惰、贪玩的习性,把大多数时间用来读书、做题;邱少云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放弃了滚动身体来扑灭身上的火,宁肯一动不动,直至被火焰夺取生命。
古人说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是:通过发动和抑制这两种作用,意志实现着对人的活动的支配和调节,保证了活动目的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