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第六章紫外可见应用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 I t/ I0
吸光度A与透过率T的关系:
A = -lg T
13
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当溶液浓度较高时,标准曲线常发生弯曲, 称为偏离朗伯—比耳定律。
原因
物理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14
物理性因素
前提条件之一: 入射光为单色光 难以获得真正的纯单色光—— 仪器的原因
解决办法
选择比较好的单色器 将入射波长选定在待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 长且吸收曲线较平坦处
性质有关
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
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
以εmax表示。代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εmax越大表明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灵敏度越高 ε >105:超高灵敏;ε=(6~10)×104 :高灵敏 ε<2×104 :不灵敏。
12
三、光的吸收定律
透过率T—
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直接用烷烃和卤代烃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这些化合 物的实用价值不大。但是它们是测定紫外和可见吸收 光谱的良好溶剂。
1
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 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含有键外,还含有 键,它们可以产生*和*两种跃迁。 * 跃迁的能量小于 *跃迁。例如,在乙烯分子中, *跃迁最大吸收波长为180nm
c:溶液的浓度,g ·L-1
a:吸光系数,L ·g-1 ·cm-1
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1cm 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浓度为1 g/L、液层厚度为1cm时 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Fra Baidu biblioteka ——ε
a =ε/M (M为摩尔质量)
11
三、光的吸收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
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 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
跃迁的分子都含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与极性溶剂 形成氢键,使得分子的非键轨道能量有较大程度的
降低,使n→π*跃迁所需的能量相应增大,致使吸
收谱带发生蓝移。
6
三、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 比耳(Beer) — 1852年
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A∝ c
9
三、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Lambert)
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饱和烃类分子中只含有键,只能产生*跃迁。 饱和烃的最大吸收峰一般小于150 nm,超出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的测量范围。
饱和烃的取代衍生物如卤代烃,其卤素原子上存 在n电子,可产生n* 的跃迁。 n* 的能量低于 *。例如,CH3Cl、CH3Br和CH3I的n* 跃迁 分别出现在173、204和258nm处。氯、溴和碘原子 引入甲烷后,其相应的吸收波长发生了红移,显示了 助色团的助色作用。
15
化学性因素
假定:所有的吸 光质点之间不发 生相互作用
当溶液浓度c >10 -2 mol/L 时,吸光质点间可能
发生缔合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 形成等化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化, 影响吸光度
16
例: 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rO42- +2H+ = Cr2O72- +H2O
溶液中CrO42-、 Cr2O72-的颜色不同,吸光性质 也不相同,故溶液pH 对测定有重要影响.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当有两个以上的双键共 轭时,随着共轭系统的延长, *跃迁的吸收带 将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增强。在 共轭体系中,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又称为K带。
2
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 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含有C=O基团。 C=O基团主要 可产生*、 n* 、n*三个吸收带, n* 吸收带又称R带,落于近紫外或紫外光区。醛、酮、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如酯、酰胺等。
5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1. 溶剂的极性
溶剂的极性越强,由π→π*跃迁产生的谱带向长 波方向移动越显著。这是因为发生π→π*跃迁的分
子激发态的极性总大于基态,在极性溶剂的作用下 ,激发态能量降低的程度大于基态,从而使基态到 激发态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小,使吸收带发生红移。
所用溶剂极性越强,则由n→π*跃迁产生的谱带 向短波方向移动越明显,即蓝移越大。发生n→π*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虽然也有n*吸收带,但 是,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的羰基上的碳原子直接连 结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助色团,如-OH、-Cl、-OR 等,由于助色团上的n电子与羰基双键的电子产生 n共轭,导致*轨道的能级有所提高,使n* 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大,n*吸收带蓝移至210nm 左右。
4
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5. 稠环芳烃及杂环化合物
稠环芳烃,如奈、蒽、芘等,均显示苯的三个吸 收带,但这三个吸收带均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加。 随着苯环数目的增多,吸收波长红移越多,吸收强 度也相应增加。
当芳环上的-CH基团被氮原子取代后,则相应的 氮杂环化合物(如吡啶、喹啉)的吸收光谱,与相 应的碳化合物极为相似,即吡啶与苯相似,喹啉与 奈相似。此外由于引入含有n电子的N原子的,这 类杂环化合物还可能产生n*吸收带。
光的吸收程度和吸 收层厚度的关系
A∝b
比耳(Beer)
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 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A∝ c
朗伯—比耳定律
A= ε bc
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测定的依据
10
三、光的吸收定律
A=lg(I0/It)= εb c
A=lg(I0/It)= a b c
A:吸光度 --- 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cm) c: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1 ε:摩尔吸光系数,L·mol-1·cm-1;
3
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4. 苯及其衍生物
苯有三个吸收带,它们都是由*跃迁引起 的。E1带出现在180 nm(MAX = 60,000); E2带 出现在204 nm( MAX = 8000 );B带出现在255 nm (MAX = 200)。在气态或非极性溶剂中,苯 及其许多同系物的B谱带有许多的精细结构,这是 由于振动跃迁在基态电子上的跃迁上的叠加而引起 的。在极性溶剂中,这些精细结构消失,当苯环上有 取代基时,苯的三个特征谱带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E2带和B谱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