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63页

合集下载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人的正 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对 应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XB XB XB Xb Xb Xb XBY
正常 正常 色盲 正常
(携带者)
Xb Y
色盲
人类红绿色盲的 几种遗传方式
1.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 Х 男性红绿色盲
(遗传图解及解释)
2.女性携带者 Х 正常男性
母本
父本
子一代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A.高矮茎杂交试验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在杂交时两亲本的相对性状 能在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叫 显性性状 。不表现出来的叫 隐性性状。
自交:
相关符号
P: 表示亲本(parent) ♀: 表示母本(female parent) ♂: 表示父本(male parent) ×: 表示杂交 F (filial generation): 表示杂种后代 F1: 杂种一代 F2: 杂种二代 Fn: 杂种n代 : 自交
(遗传图解及解释)
3.女性携带者 Х 男性红绿色盲 (自行练习)
4.女性红绿色盲 Х 正常男性 (自行练习)
其他性遗传
血友病(X隐性遗传 ) 毛耳(Y连锁遗传 )
例3生产上的应用 ─初生雏鸡自别雌雄
★ 快慢羽速(k和K)
Zk Zk ×ZK W
♂快
♀慢
ZKZk×Zk W
♂慢
♀快
★快慢羽识别: 时间 部位 表现:快羽型:主翼羽>覆主翼羽2mm。
慢羽型:倒长型 主未出型 等长型
主 翼 羽
覆 羽主

分离规律的意义
➢ 具有普遍性,不仅植物中广泛存在,在其他二倍 体生物中都符合这一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

《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
16
(二)、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
遗传因子在世代间的传递遵循分离规律(the law of segregation):
(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而杂种体细胞中,分别来自父母本的成对遗传因子也 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 影响。
同源染色体对在减数分裂后期 I 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两个 二分体细胞中; 杂合体的性母细胞产生两个不同的二分体细胞,分别再进 行减数第二分裂,每个杂种性母细胞产生含显性基因和隐 性基因的四分体细胞各两个,其比例为1:1。
19
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20
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21
(四)、豌豆子叶颜色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
遗传因豌 观子豆察分杂到离交的行试性为验状仅中分仅是孟德尔基于 豌豆7离对现相象对。性状杂交试验中所观察到 的F1 、F2个体表现型及F2性状分离现 象作出的一种假设。
正因为如此,从孟德尔杂交试验到遗 传因子假说是一个高度理论抽象过程。 所以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如何 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呢?
一个正确的理论, 它首先要能解释已知 的现象; 其次要能够对未知事 物作出理论推断(预 测未知),并通过试 验来检验推断结果。
10
3. 反交(reciprocal cross)试验及其结果
反交试验结果: F1植株的花色仍然全部为红色; F2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也接近3:1。
反交试验结果与正交完全一致,表明:F1、F2的性状表现不受 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与哪一个亲本作母本无关。
11
(二)、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性状
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 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 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
种特征表现,甚至它的行为等等。
.
4
6、等位基因(Alleles): 位于一个基因座上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的替换
形式(alternative forms of a gene),通过它
们对表型的不同影响而加以区别。
或:在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座相同,控制相对性
状的基因。 7、显性和隐性(Dominant and recessive)
.
31
表现型比例
Aa × Aa Bb × Bb

3/4A 27ABC
3/4B
9ABc 9AbC
1/4b
3Abc
1/4a 9aBC
3/4B
Cc × Cc (8种)
表型

3/4C= 27/64ABC
1/4c = 9/64ABcc
3/4C = 9/64AbbC
1/4c = 3/64Abbcc
3/4C = 9/64aaBC
.
39
四、用卡平方来测定适合度
卡平方:X 2是经过统计学处理后计算
出来的一个指数,用来代表实得数与理 论预期数的总偏差。
X2(N)=∑ (O-E)2/E X2(N)=∑[(实得数-预期数)2/预期数]
df=n-1
.
40
卡方测验的步骤:
建立假说(提出零假设H0:μ1=μ2和备择假说 HA: μ1≠μ2 );
在生殖细胞中存在着与相对性状对应 的遗传因子;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
每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可均等地 分配到配子中;
遗传因子在受精过程中能保持其独立 性。
.
13
圆豌豆与皱豌豆的分子解释:
直链淀粉 淀粉分支酶Ⅰ 支链淀粉
皱豌豆
圆豌豆(吸水性强)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本章重点:掌握遗传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例如,显性、隐性、基因型、表型、基因、基因座、野生型基因、突变型基因、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等学习应用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了解遗传学常用的统计处理方法学时:7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植物杂交试验”论文1865年2月8日在Brunn自然科学学会上宣读,并于1866年刊登在Brunn植物学会会刊上。

Put for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heritance ,publishing his findings in 1866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work did not become widely appreciated until 1900.第一节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一、孟德尔遗传分析的方法(一)严格选材(二)精心设计(单因子分析法)(三)定量分析法(对杂交后代分类、计数和归纳)(四)首创了测交方法(用以证明因子分离假设的正确性)二、孟德尔实验分析(一)关键名词1.基因(gene):孟德尔遗传分析中指的遗传因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片段,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2.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3.等位基因(alleles):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所造成的许多可能的状态之一。

4.显性基因(dominant):在杂合状态中,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

5.隐性基因(recessive):在杂合状态中,不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小写字母表示。

6.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组成。

7.表型(phenotype):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可以观察到的各种形体特征、基因的化学产物、各种行为特性等)。

课件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

课件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

What results are possible from a dihybrid cross?
第二节 双因子杂交及自由组合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P1
Homozygote for yellow
and round seeds
Homozygote for green and wrinkled seeds
yyr r
Green wrinkled
ratio 1 : 1 : 1 : 1
flash
back
五、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 如有这么一组杂交组合 RrYyCc x RrYyCc 求其子代中 RryyCc 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 如有那么一组杂交:
AaBbCcDdEeFfGg X AaBbCcDdEeFfGg ,涉及七
back
S:并指基因 s:正常基因 D:正常基因 d:聋哑基因
父亲(并指) 母亲(正常)
先天性聋哑儿子
SsDd ssDd
½ sD ½ sd
¼ SD ¼ Sd
1/8 SsDD 1/8 SsDd 1/8 SsDd 1/8 Ssdd
Homozygous for yellow and round seeds
YYRR
Homozygous for green and wrinkled seeds
yyrr
Gametes
F1F1
Gamete formation
YR
yr
YyRr
dihybrid
YyRr
YyRr
Yy R r
Yy R r
1/4YR 1/4 Yr 1/4yR 1/4yr
2 分离规律的意义 • 理论意义
– 遗传是以高度稳定的颗粒为单位的。 – 分离是普遍的、绝对的,不分离是相对的。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基因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38
解:(1)据题意可初步确定亲本基因型为: R__A__tt×R__aaT__
由题目知道后代出现了8种表现型,故红与白、有芒与无芒、高与 矮均存在,据分离规律可分别推导如下:
①红×红→子代有红和白类型则一定是: Rr×Rr→1RR:2Rr:1rr 即3/4红:1/4白
②无芒×有芒→子代中出现有芒和无芒,则无芒亲本必为Aa Aa×aa→1Aa:1aa 1/2无:1/2有
2/16YyRR 2/16Yyrr 2/16YYRr 2/16yyRr
4/16YyRr
32
F2 代单株
F3 代表现型
38
籽粒全部为黄色、圆粒,没有分离
35
籽粒全部为绿色、圆粒,没有分离
28
籽粒全部为黄色、皱粒,没有分离
30
籽粒全部为绿色、皱粒,没有分离
65
籽粒全部为圆粒,子叶颜色为 3 黄:1 绿
3
一、一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几个概念: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
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统称
为性状。
2.单位性状:每一种性状作为一
个研究对象,称为单位性状。
例如: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
株高、子叶颜色、豆荚形状及豆
荚颜色(未成熟)。
3.相对性状:遗传学中将同一单
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如红花与白花、高秆精与选p矮pt 秆等。
因子”后来被定名为“基因”。
2、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等位基因(allele): 即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基因位点,控制同
一单位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nonallele)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以及位于
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点上的基因。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每对基因均等地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每

遗传学-孟德尔遗传定律2ppt课件

遗传学-孟德尔遗传定律2ppt课件
因、抑制作用、上位效应、叠加效应
(A1_A2_, A1_a2a2, a1a1A2_ ) a1a1a2a2
三角形
卵形
15
:1
Hale Waihona Puke 孟德尔第一定律及其遗传分析
孟德尔第二定律及其遗传分析
基因的作用与环境的关系
基因型与表现型:表型模拟、外显率、表现度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不完全显性、并显性、
镶嵌显性、致死基因、复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互作、互补基
生物的多数性状都不是单个基因决定的, 几乎都是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基因互作 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这就叫基因互作。
如:家鸡冠型的遗传
胡桃冠
玫瑰冠
豌豆冠
单片冠
RRpp 玫瑰冠
rrPP 豌豆冠
RrPp 胡桃冠
胡桃冠
9R_P_
玫瑰冠
3R_pp
豌豆冠
3rrP_
单片冠
1rrpp
2.互补基因(complementary gene)
血清
血细胞
AB IAIB A B

不能使任一血型 可被O,A,B型的 的红细胞凝集 血清凝集
IAIA
A IAi
A
IBIB
B IBi
B

可使B及AB型的 可被O及B型的
红细胞凝集
血清凝集

可使A及AB型的 可被O及A型的
红细胞凝集
血清凝集
O ii


可使A,B及AB型 不能被任一血 的红细胞凝集 型的血清凝集
F1
白花
IiKk

F2
白花 白花 黄花 白花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性状分离:生物子代与亲代出现相对性状的差异 自由组合指:两对以上的性状组合时互不干扰
《孟德尔遗传定律》(何老师个性精品课件)
共27个幻灯片(第6页)
课堂巩固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A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 成都不相同的是 A.0% B.25% C.50% D.75%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 高茎1.5~2.0米,矮茎0.3米左右
双眼皮 单眼皮 食指比无名指长或短 有酒窝 无酒窝 挺直 背面弯曲 有耳垂 无耳垂
有卷舌 无卷舌 发际中央三角形突出
有美人尖 无美人尖
《孟德尔遗传定律》(何老师个性精品课件)
共27个幻灯片(第8页)
1yr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 3:1 ,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DD:Dd:dd 1:2:1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每个遗传因子决定某特定性状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人工异花授粉 示意图: 去雄→套袋→ 授粉→套袋
共27个幻灯片(第3页)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茎的高度 787(高) 277(矮)
种子的形状 5474(圆滑) 1850(皱缩)
子叶的颜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第2章 孟德尔定律PPT课件

第2章 孟德尔定律PPT课件
问题的提出:分离规律完全是建立在一种假设 的基础上,假设的实质是成对的基因在配子形 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 有成对基因的一个,在遗传上它是纯粹的。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人类的显性遗传性状——多指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二、分离定律的解释
1.遗传因子的分离 和组合
以豌豆红花×白花的 杂交试验为例,来说 明孟德尔所提出的遗 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 。
第一节 分离定律

R R (圆形) × r r (皱缩)
配子 R
r
F1
R r(圆形)
配子 ½ R 雄配子 ½ r ½R ½r
• 在这八年试验中,他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7对相对性
状的品种作为亲本,分别进行杂交,并按照杂交后代 的系谱进行详细的记载,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计算杂种 后代表现相对性状的株数,归纳分析了它们的比例关 系,得出了规律。
人工异花授粉
第一节 分离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豌豆的红花和自花杂交试验
遗传学
Genetics
联系电话: E-mail:
遗传学
第2章 孟德尔定律
Good day
前言
孟德尔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以严格的自花授粉,从许多 复杂的性状中选择出简单而 易区分的7对性状着手,采 用在每对性状上相对不同的 品种为亲本,进行系统的遗 传杂交试验。
孟德尔在试验中所揭示的一 对性状和两对性状的遗传规 律,后来在遗传学中分别称 之为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 律
孟德尔在研究单位性状的遗传时,就是用具有明显差 异的相对性状来进行杂交试验,只有这样,后代才能 进行对比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差异,并发现遗传 规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总结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总结

F2
F3
红花 CC ↓ 红花
4.花粉鉴定法
F1花粉鉴定法的原理:
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各对同源 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之中。 这种现象在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植 物中可以通过花粉粒鉴定进行观察。
例如:玉米、水稻等的子粒有糯性、非糯性两种。
显性基因
Aa
隐性基因
红花
■ 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组 成。 ■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 的性状。
■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 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 ■ 杂合体(heter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 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杂合体。
F2表示子二代

白花 224 1
♀表示母本
(2)反交
P F1 F2 比例 红花 3 : 白花(♀) × 红花(♂) 红花

白花 1
F1和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
2.特点
(1) F1性状表现一致,只表现一个
P F1 F2 比例
白花(♀) × 红花(♂) 红花 红花 3 : 白花 1
亲本性状,另一个亲本性状隐藏。
二、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解释
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结果分析: 黄∶绿=(315+101)∶(108+32)=416∶140=2.97∶1≈3∶1
圆∶皱=(315+108)∶(101+32)=423∶133=3.18∶1≈3∶1
∴ 两对性状是独立互不干扰地遗传给子代 每对性状的F2 分离符合3∶1比例。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 相对性状(Relative Character):指同一单位性状的 相对差异。如,豌豆花色的红花与白花。
❖ 表现型(Phenotype):简称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 的可观、测的某一性状。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 的结果。
❖ 基因型(Genotype):指代表个体不同遗传组成的基因 组合类型。基因型不能用肉眼识别,只能通过基因的遗 传行为加以区别。
▪ 4种表现型:只有1种的基因型唯一,其后代不发 生性状分离;
▪ 9种基因型: ✓4种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两对基因均纯合; ✓4种会发生3:1的性状分离,一对基因杂合; ✓1种会发生9:3:3:1的性状分离,双杂合基因型 。
2021/4/18
❖实际自交试验结果. ❖结论:自由组合定律
2021/4/18
现型 (两种亲本型、两种重组型),表型比例接近9:3:3:1。 ② 对每对相对性状分析发现,它们仍然符合3:1 的性状分离
比例。 黄色:绿色 = (315+101):(108+32)= 416:140 ≈ 3:1. 圆粒:皱粒 = (315+108):(101+32)= 423:133 ≈ 3:1. 这说明每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决定着不同性状的遗传 因子(基因)在遗传传递上有相对独立性。其实质是决定种 子形状和子叶颜色的基因位于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存在的。 ②形成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不同对的基因
自由组合;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也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 ③形成合子时,基因又恢复成对;染色体数目也恢 复成对(2n)
2021/4/18
❖ 染色体行为与基因分离及自由组合的关系
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等 位基因分离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中, 同源染色体分离使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 之分离(等位基因的分离是靠减数分裂来实现)。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课件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课件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Ⅳ、染色体命名 长臂(q)
臂比= 短臂 (p) 根据臂比数值的不同,可将染色体分为以下几
种: 中着丝粒染色体(m):臂比值介于1.0—1.70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臂比值介于1.71-3.00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臂比值介于3.01—7.00 端着丝粒染色体(t):臂比值介于7.01—∞
F2隐性植株 数目 % 1850 25.26 2001 24.94 224 24.11 229 25.32 159 26.21 207 24.13 277 26.04
合计
19959 14949 74.90 5010 25.10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孟德尔假设:
1)生物的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每棵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
预期值
Ei
df(自由度)=n-1
由χ2 和df 可查χ2 表求得P值。统计学上规定: P≦0.05时,实际值与理论值间有显著差异。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四、人类中的孟德尔遗传分析
• (一)人类遗传的系谱分析法 系谱分析(pedigree analysis)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制。因此,每棵植株有许多遗传因子,且都是成 对的。 3)每一个生殖细胞中只含有一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的雄性生殖细胞, 另一个来自母本的雌性生殖细胞。 5)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也就 是分离,然后分别进入生殖细胞。 6)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第二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一、分离定律及其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2章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第2章孟德尔定律
2019/7/8
2、分离比实现的细胞学基础 (1)在减数分裂和受精时各成对同源染色体进行有规 律的分离和组合,而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分别位于 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对等位点上。 (2)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行为而分离、重组。
2019/7/8
2.1.3孟德尔假设
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genetic factor)控制的。(即遗 传因子控制性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一个来自母本,一 个来自父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并且各自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每一个配子中只含有 成对因子中的一个(配子是精纯的)。
2019/7/8
孟德尔 Gregor Mendel(1822—1884年)是奥地利布
隆城(现在是捷克的布尔诺)的神甫,他利用部分 时间进行生物学实验。他看到当时杂交育种方法已 在园艺方面广泛应用,具有相当成就,但还未能总 结出一种“杂交形成与发展的普遍适用的规律”。
2019/7/8
为了解决杂交中的遗传问题,他1856—1864年间进 行了大量的试验工作,以豌豆为主要材料,辅以菜 豆、石竹等其它材料,发现了前人未认识到的规律, 这规律后来称为孟德尔定律(Mendel’s laws)。通 常分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24
F1 和F2 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影响
2019/7/8
Mendel studied inheritance of seven phenotypes in pea.
性状
成熟种子形状 子 叶颜色


豆 荚形状
未熟豆荚颜色
荚(花)位置
茎 的长度
2019/7/8
显性 5474 圆 6022 黄 705 红 822 饱满 428 绿 651 腋生 787 高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PPT)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PPT)
• ②同一性状的亲本自交(植物)或相同性 状的亲本杂交(动物),若后代出现不同 于亲本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CHENLI
17
•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 ①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 • 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 ②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分 • 离比为9:3:3:1,则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性状。
CHENLI
19
• 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 表现为隐性性状的肯定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的 则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 ⑴自交:让某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 若后代无性状 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 和摩尔根在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过程中,均
• 使用到“假说—演绎法”,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 常
• 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全过程如下(以孟德尔的总
• 结过程为例):CHENLI
10
CHENLI
11
• 例1.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 • 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属于假说内容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 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 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 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遗传学课件孟德尔定律课件

遗传学课件孟德尔定律课件

发表多篇论文,提出遗 传学理论,但当时未被 重视。
晚年继续进行实验,直 到逝世。
科学贡献
提出遗传学基本定律
揭示了遗传机制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规律, 提出了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为 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的理论揭示了遗传物质的传递 机制,为后来的遗传学发展奠定了基 础。
创立了科学方法
孟德尔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 法论。
CHAPTER
遗传因子的概念
总结词
遗传因子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的基本单位,是基因的载体。
详细描述
遗传因子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 基础,它们通过基因的形式存在于生 物体的DNA中,控制着生物的各种性 状。
显性与隐性遗传因子
总结词
显性遗传因子是指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明显表现的遗传物质,而隐性遗传因子 则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隐蔽特征的遗传物质。
谢谢
THANKS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能够更精确 地编辑生物体的基因组。
基因组测序技术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生物体 的基因组序列。
基因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人类遗传学中的应用
遗传疾病预防
通过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孟德尔遗传模式,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预防 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人类进化研究
利用孟德尔定律分析人类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有助于揭示人类的进 化历程和适应机制。
个体差异研究
孟德尔定律揭示了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有助于理解不同个体在生理、 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殖细胞,另一个来自母本细胞。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 在生殖细胞(配子)的发生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入 不同的生殖细胞,每个生殖细胞只得到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 两性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与其所带的遗传因子无关。
• 当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共存于一个植株时,表现显性性状,两个 因子同为显性时,植株也表现显性性状,只有当两个因子均为隐 性时,隐性性状才能得以表现。
Gametes T
t
All tall since the
F1 factor for tallness
is dominant
F1F1
Gametes
T
Tt All tall
Tt Tt
A cross between two F1 plants
t
Tt
tall 1tall 1 dwarf
Tall plants
Self-pollination Dwarf plant
for generation
P1
Tall
Pure breeding
Dwarf
P2
F1
All tall
A cross between two F1 plants
F2
1 tall 1tall 1tall 1 dwarf Self-pollination
of each F2 plant
F3
All tall 3 tall+1dwarf 3 tall+1dwarf All dwarf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 亲代(parent generation):用于杂交的两种植株,简写P
– 母本(female parent):除去雄蕊,只留雌蕊的植株 – 父本(male parent):提供花粉的植株 – 子一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授粉后在母本豆荚中所结的种子,F1 – 用×表示交配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四、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
• 基因(gene):位于染色体上,具有特定的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 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 基因座(gene 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特定的基因在染 色体上有其特定的座位。
单因子杂种分离(monohybrid segregation):涉及一对相对性状
的分离。
分离规律的实质:
生物在有性繁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互不干扰。
The two copies of a gene segregate (or separate) from each other during transmission from parent to offspring.
详细地讲: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而在配子形成时,又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Monohybrid cross in the pea plant through three generation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2020/4/17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叶亚新
Monohybrid cross in the pea plant through three generation
P1
Tall plant
TT
Self-pollination for generation
Dwarf plant
tt
P2
Factors for height occur in pairs , only one
member of the pair goes to a male or female
gamete
二、显性和隐性
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在F1中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三、分离规律的实质
Mendel 的遗传因子假说: • 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性状不混合反映了遗传因子的相
对独立性,即颗粒性。 • 每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其中之一来自父本的雄性生
Self-pollination of each F2 plant
F3
All tall 3 tall+1dwarf 3 tall+1dwarf
All dwarf
Two out of three of the tall F2 produce tall and dwarf in a ratio of 3:1
一、相对性状
性状(character):是指生物的形态或生理特征
形态特征:豌豆的高和矮 生理特征:小麦的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相对性状:指同一性状的相对差异 • 34个豌豆品种,选出22种试验,最后选出7对相对性状
–Height: tall vs dwarf –Seed shape: round vs wrinkled –Seed color: yellow vs green –Flower position: axial vs terminal –Pod color: green vs yellow –Pod shape: inflated vs constricted
• 等位基因(allele):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 基因,是由突变所造成的许多可能的状态之一。
• 非等位基因(non-allelic gene):控制不同性状,位于不同的基因座上 的基因。
五、基因型和表现型
• 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组成。
• 表型(phenotype):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 •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