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科)
基础化学实验一、课程简介基础化学实验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验证和理解理论,并把理论的化学内客付诸于实践的重要和唯一途径,是药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等研究中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化学实验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优秀生物医药人才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基础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了实现生物医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高质量地完成本课程在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承担的任务,基础化学实验注重与生物医药的结合,注重实验内容的代表性、目的性、环保性和综合性。
同时,注重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学的训练,通过具体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目标可以采用多种实验手段、通过多种实验方法来实现。
另外,注重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多地与专业工作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内容1.药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内容:药学实验课程的考试与考核方式、实验安全守则、实验意外事故处理、常见废物的环保处理。
了解内容:实验室规则、消防常识。
三、实验教学内容1.电子天平的称量、酸碱标准溶液的标定基本内容:本实验第一部分内容是学习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及操作方法,通过两种称量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天平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内容是学习酸碱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通过标定两种溶液使学生学生常见的无机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的注意事项。
基本要求:掌握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和常用称量方法。
了解电子天平的结构,熟悉其使用规则。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
练习滴定操作,掌握滴定管的正确使用和准确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2.药用氯化钠的制备、性质及杂质限度检查基本内容:利用粗食盐制备药用氯化钠,通过制备的基础操作,进一步学习无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操作方法,并通过性质及杂质限度检查熟悉常见的无机化学性质实验的操作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其提纯原理和方法,着重练习称量、加热溶解常压过滤和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并了解药品的鉴别及检查方法。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础化学英文名称:Basica chemistry课程编号:学时数:72其中实验学时数:18 课外学时数:54学分数:适用专业:小学教育(理科方向)本科、初等教育(理科方向)专科、生物教育专科、综合理科教育专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化学》课程是根据小学教育(理科方向)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而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
化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现代从事理科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基础化学》是小学教育(理科方向)大专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本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课程具有直观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通过讲授和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巩固,为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应采用讲授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教学模型、实物以及电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
3、在本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相关的知识与教育教学实际实践有机地结合。
(二)本课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求教师系统地讲授该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针对课程中涉及到的关于物质空间立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讲授中将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基本知识。
同时要求学生以教材和教师讲授为主线,参考有关文献资料,既掌握重点内容理解疑难点,又可扩大知识面,系统地获得本课程基本理论。
在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中,努力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内容,使实验和实习教学紧密地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专业本科所属部系(院):公共课教学部教研室名称:医用化学学分数:2 学时数:36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执笔人:阎芳(教授)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系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包括实验室各项制度、设施、安全防护、事故处理,常用玻璃仪器的型号、分类、清洗技术,化学试剂的分类、分级、储存等。
(二)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常用玻璃仪器(试管、烧杯、量筒、移液管、滴定管、滴瓶、细口试剂瓶、酒精灯、广口瓶、烧瓶、抽滤瓶等)的使用;简单度量、测试仪器的使用,如台秤、电子天平、酸度计、温度计、分光光度计等;常用电器的使用,如干燥箱、离心机、直流稳压电源、电热套等。
(三)熟练掌握电解质和缓冲溶液、胶体的性质。
(四)熟练掌握滴定分析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五)学习并掌握有关仪器分析的方法。
(六)利用综合实验设计,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等良好的习惯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和表达能力。
三、实验项目及要求:实验基本操作[目的要求](一)熟悉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基本要求、学习方法、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安全常识;(二)了解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与化学试剂;(三)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四)掌握台秤的使用;(五)初步掌握常用分析仪器如量筒、吸管、容量瓶、称量瓶的使用。
电子天平的使用[目的要求]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镁原子量的测定[目的要求](一)掌握置换法测定金属原子量的方法及量气管的使用;(二)熟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三)练习使用电子天平。
醋酸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目的要求](一)通过测定醋酸的解离平衡常数,加深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常数的理解;(二)学会用pH计测量pH值的方法。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目的要求](一)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二)加深对缓冲溶液性质的理解。
1.调完《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法医学、生物科学、影像技术等专业前言课程简介:基础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化学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关系的学科。
基础化学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作为非化学专业的医学生学习基础化学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等)以及从事临床医学实践(临床和科研)打下必要的基础。
基础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础课程、本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学科主要任务、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课程的特色)课程负责人及授课团队:马勇教授mayong@十二舍116李柏林教授Libl@十二舍105马汝海讲师rhma@十二舍113刘国杰讲师liugj@十二舍107韩君君讲师hanjj@十二舍110吴博讲师mwubo@十二舍109王碧野讲师Wangby@十二舍123(教师的姓名+职称+电话+电子邮件+办公室地点)考评方式:考核性质为考试。
综合成绩根据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评定。
其中:理论课期末考试:80%实验课成绩:20%(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使用教材及其他建议参考书:使用教材:《基础化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基础化学实验》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6年建议参考书:《基础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课程使用的主线教材及主要中、英文参考书,教材需提供完整信息(名称+版次+出版社+出版年份))教学目标:通过《基础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掌握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pH的计算;掌握缓冲溶液的性质与配制方法;掌握表面现象和胶体溶液;掌握计算化学反应热的方法、能够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平衡);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以及简单级数的化学反应的计算;掌握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的计算;初步掌握现代的原子结构理论以及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元素周期律;掌握分子结构中的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掌握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通过实验掌握酸碱滴定法;初步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2A01070课程名称:基础化学英文名称:Basic Chemistry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学分:4适用对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无课程负责人:张景德、王伟礼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基础化学》是材料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讲授物质的基本结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化学平衡、误差的概念及数据处理以及基本定量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使学生了解基础化学是涵盖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二个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必备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化学中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化学分析中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了解仪器分析中吸光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
能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结合,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生产中出现的一般技术、工艺、质量等工程问题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复杂材料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2.3能结合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认识到解决方案的多样性√2.4能正确表达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分析解决方案的合理性√4、掌握材料制备、加工、测试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4.1能够基于专业理论,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主要内容:化学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化学发展简史;基础化学简介;基础化学课程的内容、要求及学习方法简介。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化学》课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所学的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学习亲自动手操作,得到比较全面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基本操作技术训练;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基础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逻辑的思维能力,归纳和分析实验的结果,并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20学时。
四使用教材:《基础化学实验》,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胡庆红主编,2015年Ⅱ正文实验一溶液配制和常用容量分析仪器的使用一教学目的1.了解常用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规范化的操作。
2.掌握医药学上常见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和配制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学习一些简单玻璃仪器尤其是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量筒等的使用和洗涤方法。
(二)学会使用台称及天秤等。
(三)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及安全事项。
(四)掌握溶液浓度的配制原理,掌握近似浓度、准确浓度的配制方法及操作技术。
二教学内容(一)移液管的操作练习(二)医学上常见溶液的配制1.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2. 用无水乙醇配制75 %医用酒精。
3. 配制浓度约为0.1 mol·L−1草酸(H2C2O4)标准溶液100 ml。
4. 将步骤3配制的草酸标准溶液准确稀释10倍,并配制100 ml的标准溶液。
(三)滴定练习实验二药用氯化钠的制备性质及杂质限度的检查一教学目的练习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等基本操作,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初步了解药品的质量检查方法。
2024年基础有机化学(一)教学大纲
THANKS
感谢观看
考试内容
涵盖课程所有章节,重点考察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合成方法、 波谱解析等方面的内容。
题型分布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合成题等,以全面评价学生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占比
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项目 等。
期末考试成绩占比
60%,根据闭卷笔试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计算
逆合成分析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结合
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逆合成分析法中的应用,提高合成路线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常见有机合成方法介绍
01
经典有机合成方法
介绍经典的有机合成方法,如酯化、酰化、烷基化等,及其在有机合成
中的应用。
02
金属有机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探讨金属有机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如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
酚的性质
酸性、取代反应(如硝化、磺化等 )、氧化反应(如高锰酸钾氧化) 、缩合反应(如酚醛树脂的生成) 。
04
有机合成方法与策略
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逆合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逆向分析目标分子的结构,确定合成路线和关键步骤。
逆合成分析法在复杂有机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逆合成分析法在解决复杂有机分子合成问题中的优势。
实验安排
配套8个实验,包括基本操作训练、性质验证及合成实验 等。
02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碳原子结构与成键特点
碳原子的电子构型及 杂化方式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 示方法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 键型
有机化合物分类及命名
基础化学第七版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第七版教学大纲一、概述基础化学是大学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元素、分子、化学键、化学反应等,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开始讲解,逐步深入探讨有关化学元素、化学键及化学反应的内容,并介绍重要的有机化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分子、原子、化学键等;2.理解化学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能够区分化学元素;3.熟悉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其原理;4.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5.建立严密的化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的定义和分类2.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等3.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第二章化学元素1.化学元素的组成和性质2.周期表和元素的周期性3.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规律4.稀有气体和非金属元素的重要性第三章化学键1.化学键的分类和原理2.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和应用3.金属键和氢键的特点第四章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定义2.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式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速率方程式4.电解反应和电极反应的应用第五章有机化学1.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如碳原子的价电子状态和构成原理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重要性3.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合性质4.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反应及其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其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1.讲授法:通过讲述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安排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身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并巩固理论知识。
3.课堂讨论法:通过组织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化学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1.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小测验等。
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基础化学作为理工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
本篇文档旨在设计一份基础化学教学大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框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2. 理解和应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及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应用。
2.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探讨。
3. 化学键和化合物- 化学键的类型和强度;-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应用;- 主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4. 溶液和溶解度-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及相互作用;-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解过程的探究。
5. 酸碱和电解质-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溶液的浓度;- 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6. 化学反应热和平衡-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能的传递;- 热平衡原理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条件的探究。
7. 应用化学- 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外阅读:建议学生阅读相关化学教材和期刊,扩大知识面。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3. 期末考试:设置统一的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程度。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基础化学英文名称:Basic Chemistry二、课程代码及性质专业必修课程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学分:2四、先修课程《高中化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1、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2、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的能力;3、使学生对一些涉及化学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4、使学生在科学实验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受到训练,为培养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化学基础。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1.本课程重点介绍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溶液与溶胶体系和电化学基础等章节;2.重点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间力(色散、诱导、取向)和氢键、化学反应热的计算、Gibbs函数及其应用、化学平衡的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弱电解质溶液的特性、原电池及其热力学。
课程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2.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3.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与多相离子平衡。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全面而又有所侧重地阐述各章节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课件的内容安排将与教科书中的内容相配合,力图起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2)每一次课后,学生温习自学教科书上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对所学内容加以拓展和巩固。
(3)适当安排讨论课。
讨论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对课堂的参与度,并能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能够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放映,结合黑板板书。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总体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表2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具体内容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1. 原子结构和周期性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了解内容);2)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波函数;电子云;四个量子数(掌握内容);3)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原子核外电于的排布) (掌握内容);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原子半径、电负性和元素的氧化数等元素基本性质)(掌握内容)。
《基础化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基础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І前言基础化学是一门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相关内容的学科,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
现代医学对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变化与生命过程的关系,都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的。
因此基础化学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块基石,是学好医学后续课程的基础。
在基础化学这门课中主要介绍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溶液及其浓度计算、原子结构、氧化还原过程等,以及分析化学的方法。
目的是为后续课程生物化学、药理学等打好基础。
在实验技能训练中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分离、缓冲溶液的配制等一些基本操作技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妇产科学、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麻醉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急救医学专业(方向)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8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2.4 :1。
即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20学时。
四教材:《基础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魏祖期,6版,2004年。
Ⅱ正文第一章绪言一教学目的了解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溶液组成量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浓度的计算,了解学好基础化学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以及了解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二教学要求了解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等法定的量及其单位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计算。
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基础化学教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教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基础化学教程》二、课程类型:文化基础课三、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四、课程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师范学校是以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为目标的。
幼儿师范学校的化学教学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适应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
五、课程目标:1、总目标: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以及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2、分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与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有关问题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等,使他们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以利于将来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以及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六、教学的要求和主要内容:1、目标要求:(一)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一些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化学概念、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离、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理论,进一步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以及化学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了解化学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化学的发展趋势。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等,使学生了解学习化学与从事学前教学工作的关系,了解幼儿科技活动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常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自制简易教具和指导幼儿开展与化学有关的科技活动的本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化学Ⅱ》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基础化学英文名称:Basic Chemistry总学时:90学时(理论课:69学时,实验课:21学时)学分:5学分适用对象:本科临床药学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40%。
其中包括实验考核(20%)、学生自主性学习测评考核(包括课堂检测、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和课程网络阶段考核(20%)。
《基础化学》是化学与医学结合形成的分支学科,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医学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和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使学生掌握医学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如:有机化学、药物分析、临床药物化学等)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基础化学实验加强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根据当前我国医学及药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四年制本科临床药学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临床药学专业的基础化学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课69学时, 实验课21学时。
教学内容以现代医学及药学所需要的化学基础为主,涵盖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分支。
力求反映现代医学及药学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充分体现临床药学医药结合的特点。
根据基础化学实验的特点,对实验课程进行整合,本课程开设7个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1个,占3学时;综合性实验6个,占18学时。
实验课程分别为:实验一、分析天平的使用;实验二、药用硼砂含量的测定(酸碱滴定法);实验三、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高锰酸钾法);实验四、优氯净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实验五、生活用水总硬度的测定(螯合滴定法);实验六、醋酸离解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电位法);实验七、微量铁含量的测定(可见分光光度法)。
实验课程具体安排详见相应的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开创性。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
为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在教材的每一章节后面均增加了医学与化学知识相结合阅读材料,并且,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供同学参考。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溶液组成量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二、了解:医学与化学的联系,医学院校开设基础化学课程的意义,重视本门课程的学习。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4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物质的量,基本单元,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质量分数,质量浓度。
二、主要教学内容:1.医学与化学的联系,医学院校开设基础化学的意义,医用基础化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2.物质的量及溶液组成标度的各种表示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浓度,体积分数)及其计算。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目的要求一、掌握:渗透现象和渗透压,以及渗透浓度的计算。
二、熟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溶液的蒸气压、沸点变化规律及渗透现象在医学上的意义。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5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蒸气压,沸点,凝固点、渗透压,渗透活性物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2.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3.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应用:渗透浓度,等渗、低渗、高渗溶液,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自主学习)。
4.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自主学习)。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目的要求:一、掌握:1.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平衡常数、解离度、同离子效应及有关计算。
2.酸碱质子理论。
3.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
二、熟悉: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应用。
三、了解:1.强电解质溶液的有关概念、理论及盐效应。
2.多元酸碱及两性物质溶液pH计算。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7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活度,活度系数,同离子效应,共轭酸碱,溶度积。
二、主要教学内容:1.强电解质溶液:离子互吸理论,活度与活度系数,离子强度。
2.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及其平衡常数,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3.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共轭酸碱的概念;酸碱反应的本质,酸碱的强度,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共轭酸碱解离常数的关系(自主学习)。
4.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酸碱溶液及其pH,一元弱酸、一元弱碱溶液pH的基本计算,多元酸碱及两性物质溶液pH计算。
5.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溶度积与溶解度关系,溶度积规则,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自主学习)。
第四章缓冲溶液目的要求:一、掌握:1.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原理。
2.缓冲溶液pH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二、熟悉:1.缓冲容量及其影响因素2.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三、了解: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4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缓冲溶液,缓冲容量。
二、主要教学内容:1.缓冲溶液的概念、组成及作用原理(自主学习)。
2.缓冲溶液pH的近似计算(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3.缓冲容量及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4.缓冲溶液的配制。
5.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血液中的缓冲系(自主学习)第五章胶体目的要求:一、掌握:1.胶体分散体系的表面特性。
2.溶胶的基本性质:光学、动力学、电学性质,以及溶胶的稳定性。
二、熟悉:1.分散体系及其分类。
2.高分子溶液。
3.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三、了解:胶体分散系的制备。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4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分散体系,溶胶,高分子溶液,表面活性剂,乳状液。
二、主要教学内容:1.胶体分散系:分散体系及其分类,胶体的制备(自主学习),胶体分散系的表面特性。
2.溶胶: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稳定性。
3.高分子溶液。
(自主学习)4.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自主学习)第六章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目的要求:一、掌握:1.热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体系,环境,状态函数,热,功,内能,焓,熵, Gibbs 自由能等。
2.Hess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3.Gibbs自由能判据及其应用。
二、熟悉:1.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热化学方程式与标准态,自发过程及其特征。
2.体积功和可逆过程。
三、了解: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8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体系,环境,状态函数,热,功,内能,焓,熵,Gibbs自由能。
二、主要教学内容:1.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状态与过程,状态函数,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热和功,体积功和可逆过程(自主学习)。
2.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热: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式与标准态,Hess定律,反应热的计算。
3.熵和Gibbs自由能:自发过程及其特征,熵,熵增原理,Gibbs自由能,Gibbs自由能判据4.化学平衡(自主学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目的要求:一、掌握:1.元反应,复合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速率常数,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等基本概念。
2.一级反应,二级反应,零级反应的特点,应用。
二、熟悉:1.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5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反应速率,元反应,复合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速率方程,速率常数,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活化能。
二、主要教学内容:1.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2.反应机制:元反应和复合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
3.简单级数反应及其特点:一级反应,二级反应,零级反应。
4.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活化能(自主学习)。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目的要求:一、掌握:1.原电池的原理、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和电池符号的书写。
2.Nernst方程式在计算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方面的应用:根据标准电极电位判断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根据电池电动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等。
二、熟悉:1.电极电位的产生及电极的类型。
2.电位法测定溶液pH的原理和方法。
三、了解:平衡常数的计算。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7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原电池,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标准氢电极,电池电动势,参比电极,指示电极。
二、主要教学内容: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半反应,氧化还原电对2.原电池:电池的组成,电极的类型及其表示方法,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原电池符号的书写。
3.电极电位:电极电位的产生,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极电位的测定和标准电极电位表;4.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式、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及其计算。
5.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的应用:判断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计算平衡常数、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等。
6.电位法测定溶液pH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自主学习)。
第九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目的要求:一、掌握:1.波函数(原子轨道)的概念。
2.s、p、d波函教的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用四个量子数表示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二、熟悉: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电负性的概念。
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6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波函数,原子轨道,几率密度,电子云,量子数,能级,电负性。
二、主要教学内容:1.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和波粒二象性,波函数,概率密度和电子云,原子轨道(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剖面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剖面图。
2.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3.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能级交错及近似能级图。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保里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
5.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族的划分,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分区,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元素的电负性。
第十章共价键与分子间力目的要求:一、掌握:1.电子配对理论、共价键的特征及类型( 键、兀键)。
2.杂化轨道理论。
二、熟悉:配位键、极性键、极性分子和氢键等概念。
三、了解:键参数、分子的极化、分子间力。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6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共价键,α键,兀键,配位键,杂化,杂化轨道,极性键,非极性键,极性分子,非分子极性分子,氢键。
二、主要教学内容:1.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特征(饱和性和方向性),共价键的类型(α键和兀键),配位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