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篇1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2)周期的分类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2、8、8,短周期;第四、五、六、七周期,所排元素种类:18、18、32、32,长周期。

此外:镧系元素57La~71Lu15种元素第六周期,IB族;锕系元素89Ac~103Lr15种元素第七周期,IB族;超铀元素92U号元素以后。

(3)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4)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5)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2.族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成纵行,叫族。

(1)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16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2)族的分类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族类ABⅧ0族数7711族序号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O列序号1、2、13、14。

15、16、173、4、5、6。

7、11、128、9、1018(3)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2.几种关系(1)电子层数=周期数(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除F、O)(3)质子数=原子序数(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非金属元素而言,但对H不适用)注意: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H单质质量最轻的元素:H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H最不活泼的元素:He最轻的金属单质:Li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含H质量分数最高的气态氢化物:CH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其次是Si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其次是Fe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Cs(不考虑Fr)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F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不考虑FrOH)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Br2,金属单质是Hg4.元素、核素、同位素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不能孤立片面的理解。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共40张PPT)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共40张PPT)

第ⅦA 族
与水缓慢反应
(2)原子结构特点 Cl2+H2O=HCl+HClO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通一过个以 12上C相质比量较同×,1点/思12考:钠和钾最的外性质层有 7个电子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和递变性。 (氧化性:Cl2 >I2)
核电荷数依次增多
不同点: 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上层无色,下层分别呈橙红色、紫红色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依原子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
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横行: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
从左到右排列。
2、纵行: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 从上而下排成。
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与原子
核外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原子结构
相似的一族元素,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 和递变性。
1、砹(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
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B)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能与水剧烈反应
应越来越
,剧生烈成的氧化物越来越

最高复价杂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

讨论1:Li与K 应如何保存? Li封存于固体石蜡中, 少量K保存于煤油中。
讨论2:碱金属与盐酸: 2R+2H+= 2R++H2 ↑ 讨论3:碱金属与盐溶液: 先与水反应
讨论4:Li+、Na+、K+、Rb+、Cs+也具有强还原性吗? 没有。 有较弱的氧化性。 氧化性: Li+ > Na+ > K+ > Rb+ > Cs+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一节课时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二、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与结构1.原子序数(1)含义:按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为周期。

(2)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横行)①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周期。

②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③分类(3短4长)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3短)。

长周期:包括第四、五、六、七周期(4长)。

(2)族(纵行)①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②特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③分类④常见族的特别名称 第ⅠA 族(除H):碱金属元素;第ⅦA 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ⅣA 族:碳族元素;ⅥA 族:氧族元素。

课时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1.原子结构(1)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__1__。

(2)递变性:Li ―→Cs ,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3.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用R 表示碱金属元素)单质R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如Cl 2+2R===2RCl 与水反应:如2R +2H 2O===2ROH +H 2↑与酸溶液反应:如2R +2H +===2R ++H 2↑化合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ROH ,且均呈碱性。

(2)递变性具体表现如下(按从Li→Cs 的顺序)①与O 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如Li 与O 2反应只能生成Li 2O ,Na 与O 2反应还可以生成Na 2O 2,而K 与O 2反应能够生成KO 2等。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笔记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笔记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笔记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改进化学比改进物理容易得多,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他们在高中学习化学的方式也不一样。

元素周期表个知识点归纳

元素周期表个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38个知识点归纳1、元素定义:核电荷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形式的原子存在H)、H+、H-。

形式,如:氢元素的几种形式:H、D(21H)、T(312、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分四层,元素符号在第一层,黑色字体,用拉丁文大写字母表示,当大写字母相同时,加一个小写字母予以区别。

例如:H(氢)、He(氦);C(碳)、Cl(氯)、Ca(钙);N(氮)、Ne(氖)、Na (钠);Al(铝)、Ar(氩)。

3、元素名称: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分四层,元素名称在第二层,黑色字体,大多数元素的名称是由形声字构成,气态非金属的名称有气字头,固态非金属的名称有石头旁,液态非金属用三点水旁(溴),液态金属用水字底(汞),金属的名称都有金字旁,个别的元素的名称不是形声字,例如:氮不读“炎”音。

4、元素分类:(1)按元素所在的周期分类:同周期元素和不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共同点:电子层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行中,处于左右关系。

不同周期元素不同点:电子层数不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处于同一行中。

(2)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分类:前20号元素或第n号元素(3)按元素所在的族分类: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第VIII族元素、0族元素(4)按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2)分类:金属、非金属、过渡元素其中金属元素专指主族元素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包括主族非金属和稀有气体,过渡元素是指所有副族金属元素和Ⅷ族金属元素,。

5、元素的特有数值: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在核组成符号中处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位置,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内的第一层,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呈鲜红色。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元素各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见课本P10),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内的第四层,通常保留有效数字4位,数字呈黑色。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指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编制原则: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二、原子序数:(1)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①周期:(1)定义: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周期序数=原子电子层数)(2)元素周期表有7行,共有7个周期,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周期到第七周期。

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 2活泼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活泼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数目、分类及各周期特点(3包括元核外电起止周期类别素种数子层数序数元素 H—2一 1He短L82NeN83Ar184KrR185XeC长326Rn2(F(满应7完11种3期)②族:(1)定义: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族。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个副族;(27个族。

16(7个主族;)分类18个纵行,分三个纵行一个零族;一个Ⅷ族1族序表示方列序分类依分数类、目、ⅡA、、12Ⅰ、A数族由(用大写罗个)短周期元素和(主族7用序、、、长周期元素共同1314 A、ⅢAⅣⅤ字数表A、ⅥA、马构成的族、16、15AⅦ示)后加字17A母表示 3、ⅣBⅢ5、B、完全由长周期元用族序数3、4、副族(7、BB、ⅥⅤ6个)素构成的族(用大写罗、、BB、Ⅰ马数字表Ⅶ、、117BⅡ示)后加字12表VIIVII1纵就10示,注意面不加字个B O18列稀有气族1将稀有气元素个元素按原子序依次递增的顺排列成的一个由于在通常行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把他们的化合应,因而价,价看做0 能叫做0族。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高一化学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⑴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②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主族的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2)周期表的结构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元素种类2、8、8)周期长周期(四、五、六、七周期)(元素种类18、18、32、26)元素周期表结构主族(1、2、13、14、15、16、17列),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A表示。

副族(3、4、5、6、7、11、12列),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B表示。

族零族(18列)第VIII族(8、9、10列)注意:①0族不是主族,第VIII族不是副族②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③过渡元素: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

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

④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ⅢB族,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族是ⅣA族。

(3)在下面的元素周期表中标出:各族的族序数、每一周期起止元素的原子序数、镧系和锕系的位置。

画出主族的边界、过渡元素的边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例题:1.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可能是( B )A.0族 B.主族 C.副族 D.Ⅶ族2.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X:Y:3.判断:8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11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4. 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D )A.只可能是x+1 B.只可能是x+1或x+11C.可能是 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5. 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D )A.n+8B.n+18C.n+32D.n+20二、碱金属元素⑴碱金属元素包括;⑵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由钠钾分别与氧气与水反应得出)①相似性: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化合价都是。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1.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3.了解周期、族等概念。

4.理解原子结构与其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和编排原则[学生用书P1]阅读教材P4,思考并填空。

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元素按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现行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的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现行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①含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的编号。

②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2)周期表中元素名片3.编排原则1.判断正误(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就是现行元素周期表。

()(2)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

()(3)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4)周期表中,同一纵行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答案:(1)×(2)√(3)×(4)×2.请画出周期表中钠、硫、氮元素的名片(相对原子质量用近似整数表示) 答案:11Na 钠2316S硫327N氮143.下列各组原子序数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纵行的是()A.2、3、5B.6、14、32C.7、16、32 D.15、16、17解析:选B。

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用书P2]阅读教材P4~P5,思考并填空。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常见族的元素的特别名称第ⅠA族(除氢):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1.判断正误(1)元素周期表有7横行18纵行,包括7个周期18个族。

()(2)每个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由1到8。

()(3)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一定为第ⅡA族的元素。

()(4)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一、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一、原子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作用原子(A Z X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X 原子可表示为A Z X 。

如:146C 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

2311Na +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

3.微粒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拓展】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二、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特别提醒】1.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同位素的“六同”:同一元素,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和外电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三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H :用字母H 表示,名称为氕,不含中子;21H :用字母D 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含有1个中子;31H :用字母T 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含有2个中子。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核素23592U 146C 21H 31H用途核燃料考古断代制氢弹三、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结构示意图:如Cl-:、Na+:。

3.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得到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表现出氧化性,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总11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三、化学键四、背诵前20号元素和七主族和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及其化合价专题一元素及性质的推断1.推断元素位置的思路根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相关已知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等,基本思路如下:2.推断元素及物质的“题眼”总结(1)含量与物理性质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居于第二位的是硅(Si),含高的金属元素是铝(Al)。

②金属单质中,常温下呈液态的是汞(Hg)。

③非金属单质中,常温下呈液态的是溴(Br2)。

④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单质是金刚石。

⑤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一般是NH3。

⑥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氢化物是H2O。

⑦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

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

(2)化学性质与用途①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氟(F)。

②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是氮(N):NH3+HNO3===NH4NO3。

③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元素是硫(S):2H2S+SO2===3S↓+2H2O。

④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雕刻玻璃的元素是氟(F)。

⑤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有石墨(C)和晶体硅(Si)。

⑥能与强碱溶液作用的单质有Al、Cl2、Si:2Al+2NaOH+2H2O===2NaAlO2+3H2↑Cl2+2NaOH===NaCl+NaClO+H2OSi+2NaOH+H2O===Na2SiO3+2H2↑专题二化学键类型的判断(1)化学键与物质①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因为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故稀有气体是没有任何化学键的物质。

②离子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a.对于离子化合物而言,因为存在着阴、阳离子,所以肯定有离子键,如NaCl的构成微粒是Na+、Cl-,它们之间唯一的作用就是离子键。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Z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化学键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键,可能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完整版)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高一化学—-冲刺期末---知识点复习(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⑴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②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主族的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2)周期表的结构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元素种类2、8、8)周期长周期(四、五、六、七周期)(元素种类18、18、32、26)元素周期表结构主族(1、2、13、14、15、16、17列),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A表示。

副族(3、4、5、6、7、11、12列),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B表示。

族零族(18列)第VIII族(8、9、10列)注意:①0族不是主族,第VIII族不是副族②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③过渡元素: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

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

④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ⅢB族,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族是ⅣA族。

(3)在下面的元素周期表中标出:各族的族序数、每一周期起止元素的原子序数、镧系和锕系的位置。

画出主族的边界、过渡元素的边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例题:1.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可能是( B )A.0族 B.主族 C.副族 D.Ⅶ族2.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X:Y:3.判断:8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11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4. 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D )A.只可能是x+1 B.只可能是x+1或x+11C.可能是 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5. 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D)A.n+8B.n+18C.n+32D.n+206.在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中,如右图排列着五种元素: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则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可能是( C )A 5Z+2B 5Z+8C 5Z+10D 5Z+18二、碱金属元素⑴碱金属元素包括;⑵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由钠钾分别与氧气与水反应得出)①相似性: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化合价都是。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1. 结构- 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 周期的分类:短周期(第1、2、3周期),长周期(第4、5、6周期),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 族-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称为一族。

- 族的分类:主族(用A表示,共7个主族,分别是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族),副族(用B表示,共7个副族,分别是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族),0族(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族)。

- 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递增。

2.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 碱金属元素- 原子结构- 碱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

- 从锂到钫,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 物理性质- 碱金属单质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铯略带金色光泽),质软,密度小(钾的密度小于钠),熔点低,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呈增大趋势(钾反常),熔点和沸点逐渐降低。

- 化学性质- 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都能与氧气反应:- 锂与氧气反应:4Li + O_2=2Li_2O(反应较缓慢)。

- 钠与氧气反应:4Na+O_2 = 2Na_2O(常温下),2Na + O_2{}Na_2O_2(加热或点燃)。

- 钾与氧气反应比钠更剧烈,生成超氧化钾(KO_2)等更复杂的氧化物。

- 都能与水反应:- 2Na + 2H_2O=2NaOH + H_2↑,反应剧烈,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主要知识点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主要知识点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主要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概述1、门捷列夫周期表: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现行常用元素周期表⑴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⑵周期表的结构:七个横行;7个周期[三短(2、8、8)、三长(18、18、32)、一不完全]18个纵行(列),16个族:7个主族(ⅠA~ⅦA);(1、2、13~17列);7个副族(ⅠB~ⅦB);(3~12列)Ⅷ族:3个纵行;(8、9、10列); 零族:稀有气体(18列)周期表中有些族有特殊的名称: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不包括氢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O、F除外)==价电子数非金属的负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限ⅣA~ⅦA)4、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⑴主族元素: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⑵确定族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最后的差值即可确定。

基本公式:原子序数-零族元素的序数(或各周期元素总数)== 差值①对于短周期元素:若差值为0,则为相应周期的零族元素;若0<差值≤7,则元素在下一周期,差值即为主族序数。

差值为1~7时,差值即为族序数,位于Ⅷ族左侧;差值为8、9、10时,为Ⅷ族元素。

差值为11~17时,再减去10所得最后差值,即为Ⅷ族右侧的族序数。

若差值>17,再减14,按同上方法处理。

5、同主族元素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推导规律:⑴ⅠA、ⅡA族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的元素总数⑵ⅢA~ⅦA、0族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本周期的元素总数二、核素1、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到的数值叫质量数(Li →Cs)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3、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当某种元素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天然、稳定的同位素时,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在化合物里,任意一种同位素在该元素内所占的原子数目百分比都不变4、同素异形体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它们之间互称为同素异性体。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核心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点燃 点燃 过渡元素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B r2反常)(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3、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H2=2 HXF2Cl2Br2I2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HF 最稳定)(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________Br2;还原性:Cl-_____Br-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_______I2;还原性:Cl-_____I-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_______I2;还原性:Br-______I-结论:F2 F-Cl2 Cl-Br2 Br-I2 I-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2氧化性最强),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I-还原性最强)结论: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表:H 元素周期表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24.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Rb Sr Y Zr Nb Mo95.Tc[98]Ru101.Rh102.Pd106.Ag107.Cd112.In114.Sn118.Sb121.Te127.I126.Xe131.Cs 132.Ba137.La-LuHf178.Ta180.W183.Re186.Os190.Ir192.Pt195.Au197.Hg200.Tl204.Pb207.Bi209.Po[210]At[210]Rn[222]Fr [223 ]Ra[226]Ac-La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周期名称周期别名元素总数规律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叫周期。

7个横行7个周期第1周期短周期2电子层数 == 周期数(第7周期排满是第118号元素)第2周期8第3周期8第4周期长周期18第5周期18第6周期32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26(目前)族名类名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规律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一族。

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Ⅷ族主族第ⅠA族H和碱金属1主族数 == 最外层电子数第ⅡA族碱土金属2第ⅢA族3第ⅣA族碳族元素4第ⅤA族氮族元素5第ⅥA族氧族元素6第ⅦA族卤族元素70族稀有气体2或8副族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一、碱金属元素:1、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2、递变规律:同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在增大。

3、物理特性:①颜色逐渐加深;②密度不断增大(Na>K);③熔沸点逐渐降低;④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指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编制原则: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二、原子序数:(1)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原子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①周期:(1)定义: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周期序数=原子电子层数)(2)元素周期表有7行,共有7个周期,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周期到第七周期。

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活泼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活泼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3)数目、分类及各周期特点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 一 H —He 2 1 二 Li —Ne 8 2 三 Na —Ar 8 3 长周期 四 K —Kr 18 4 五 Rb —Xe 18 5 六 Cs —Rn 32 6 七(不完全周期)Fr —112号 26(排满应为32种) 7 ②族:(1) 定义: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2)分类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

(7个主族;7个副族;族的分类、数目分类依据 表示方法 列序号 族序号 主族(7个)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族序数(用大写罗马数字表示)后加字母A 表示1、2、13、14、 15、16、17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副族(7个)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用族序数(用大写罗马数字表示)后加字母B表示3、4、5、6、7、11、12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第VIII 族(1个)第8、9、10纵行就用VIII表示,注意后面不加字母A或B8、9、10Ⅷ0族(1个)第18列稀有气体元素,将稀有气体元素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的一个纵行,由于在通常状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他们的化合价看做0价,因而能叫做0族。

0族18 O族的特点: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③族的别称:第ⅠA族称为碱金属元素第ⅣA族称为碳族元素第ⅤA族称为氮族元素第ⅥA族称为氧族元素第ⅦA族称为卤素族元素零族称为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周期表中几个特殊区域a.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第IIIB族到第II族共10个纵行为过渡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过渡金属。

b.镧系元素: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c. 锕系元素: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

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知识点二原子结构核素与同位素1.原子的构成(1)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如果用 A Z 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原子 A Z X(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3)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原子的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③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④阳离子中:质子数(Z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⑤阴离子中:质子数(Z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2. 元素、核素与同位素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由原子核内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确定的。

②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每一种核素都是一种原子,不同核素是不同的原子。

决定核素种类因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核素的种类。

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原核外中子Z质子强调: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②在天然存在的各种元素里,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核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是不变的。

3.相对原子质量的有关简单计算①一个核素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C-12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的比值叫做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公式=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C-12原子的质量*1/12。

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③计算公式:Ar=Ar1*a%+Ar2*b%+…a%+b%+….=1知识点三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一、结构特点: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碱金属锂0.152 钠0.1元素86 钾0.227 铷0.248 铯0.265二、碱金属单质性质的递变规律1.碱金属单质性质的递变规律(1)碱金属单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Li Na K Rb cs相似性递变性颜色银白色Cs略带金色光泽硬度硬度小,柔软硬度依次较小(但K 的硬度比Na大)密度较小依次增大(但K的密度比Na小)熔沸点较低依次降低导电导热性良好\核电荷数\ 从上到下依次增大电子层数\ 从上到下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1 \原子半径\ 从上到下依次增大金属性强从上到下依次增强(2)碱金属单质(Na、K为例)化学性质的研究对比探究Na、K的化学性质Na K与氧气的反应实验现象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钾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紫色,生成黄色固体实验结论钾在空气中燃烧比钠剧烈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浮——浮在水面熔——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游——四处游动响——有嘶嘶的响声红——加酚酞后浮——浮在水面熔——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游——四处游动响——有嘶嘶的响声红——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色雾——水蒸气溶液变红色火——钾燃烧实验结论钾和钠都与水反应,钾与水的反应更剧烈钠和钾性质都很活泼,有强还原性,钾的还原性比钠的还原性更强。

(2)碱金属单质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化学性质递变规律:元素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还原性)逐渐增强。

①相同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4Li+O2 ==2Li2O 2Na+O2= =Na2O2 K+O2==KO2 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②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2K+2H2O=2KOH+H2↑ 2Na+2H2O=2NaOH+H2↑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K与水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Cs遇水立即燃烧,甚至爆炸。

小结:2M+2H2O == 2MOH+H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sOH的碱性最强。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即氧化性:Li+>Na+>K+>Rb+>Cs+④因为Na、K等很活泼的金属易与水反应,故不能从金属盐溶液中置换出相对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知识点四卤素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一、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状态(常态)熔沸点颜色溶解度氧化性溶解性密度氟气从上到下逐渐升高浅黄绿色从上到下逐渐加深逐渐减小逐渐减弱总体上都不易溶于水(F2易和水发生反应)易溶于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氯气(易液化)黄绿色溴液(深红棕色易挥发)CCl4等有机溶剂碘固(易升华)紫黑色二、卤素单质化学性质递变规律卤素单质分子式与H2的反应条件产物稳定性结论F2H2+F2==2HF 暗处很稳定卤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氢气反应,从氟气到碘与H2反应越来越难,反应剧烈程度减缓,得到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Cl2H2+Cl2==2HCl 光照或点燃较稳定Br2H2+Br2==2HBr 加热稳定性差I2H2+I2==2HI 不断加不稳热定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氢化物水溶液酸性:HF<HCl<HBr<HI(HF为弱酸,一弱三强)氢化物越稳定,在水中越难电离,酸性越弱。

三、卤素单质间相互置换反应:Cl2+NaBr = NaCl+Br2 Cl2+2Br-=2 Cl-+Br2Cl2+KI =2KCl+Br2 Cl2+2I-=2 Cl-+ I2实验结论:氧化性:Cl2>Br2>I2注意:F2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Cl2,因为F2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2F2+2H2O = 4HF + O2小结: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所以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从上到下物质类别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元素氢化物(气态)稳定性逐渐减弱水溶液酸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