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采油技术在稠油冷采上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化学吞吐开采稠油技术研究】

【化学吞吐开采稠油技术研究】

图 3 吞吐液对原油的作用 1 —箭头指处为油水乳化带 ;2 —箭头指处为拉成的油丝
图 4 原油在吞吐液作用下的运动 图 a 中箭头指处为不断摆动的油丝 ; 图 b 中箭头指处为乳化形成的条状油带
油丝被拉长变形 ,最前端可断裂成为一颗颗小油珠 ,如图 2 所示 。由于油珠在液流中阻力 较小 ,容易流动 ,可随吞吐液向前渗流 。乳化而形成的条带状油也可随吞吐液一起渗流 ,并发 生聚并2拉丝 。还有一部分油顺孔壁渗流 。这样 ,随着驱油过程的进行 ,模型中的油不断被采 出 ,含油饱和度不断降低 。 215 稳定性实验
200 ℃吞吐液蒸汽驱替实验 ,结果见表 5 和图
5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吞吐液的驱替效果
比单纯的水或蒸汽要好或相当 。在驱替温度
为 120 ℃时 , 吞吐液的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
16. 72 % ,剩余油饱和度比水驱降低 10. 45 %。
另外 ,120 ℃、200 ℃吞吐液及 200 ℃吞吐液蒸
第 14 卷第 4 期
李牧等 :化学吞吐开采稠油技术研究
343
的粘度 ,再程序降温 ,在各该温度下测定粘度 ,结果见表 3 。从表 3 数据可以看出 ,升温时和降 温时测得的同一温度下的粘度值相差不大 ,说明在 50 —80 ℃温度范围内所形成的原油乳状液 是稳定的 。
表 3 稠油/ 吞吐液乳状液在升温 、降温 过程中的粘度 3
图 1 洼 38 块 (曲线 1) 、曙 175 块 (曲线 2) 、 杜 84 块 (曲线 3) 稠油粘温曲线
测定时所用剪切速率 : 粘度 > 10000 mPa·s 时18 s - 1 ;粘 度在 1000 —10000 mPa ·s 时 17 s - 1 ; 粘 度 在 100 —1000 mPa·s 时344 s - 1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稠油是指粘度较大的原油,在地下常温常压下呈凝胶状态,难以开采和输送。

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油田的逐渐枯竭,对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当今油田勘探开发领域的热门话题。

为了有效开采稠油资源,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稠油开采技术,以满足能源需求并保护环境。

本文将从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出发,展望未来的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热采和常温采。

热采技术是利用热能降低稠油的粘度,使其能够流动起来进行开采。

而常温采则是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降低稠油的粘度,使其可以流动并被开采。

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稠油开采技术将会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

热采技术中的蒸汽吞吐采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热采方法。

该方法利用注入的高温高压蒸汽使稠油变稀,从而通过管道输送到地面。

虽然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蒸汽的产生消耗大量能源、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地层温差较大等。

未来,可以通过提高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改进储油层结构等途径来改善蒸汽吞吐采油技术的效率和成本。

另一种常见的热采技术是加热采油,它是通过直接加热地下油层来使稠油变稀,再进行开采。

加热采油技术相比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地下温度分布,提高采收率,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来进行加热,同时加热地下油层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

未来,可以通过开发更加高效的加热设备、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等途径来改进加热采油技术。

除了热采技术,常温采油技术也在稠油开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化学驱油技术在常温采油中应用较为广泛。

聚合物驱油技术通过注入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来降低稠油的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有机溶剂驱油、表面活性剂驱油等方法也逐渐被应用于稠油开采中。

未来,可以通过研发更加环保的驱油剂、改进注入技术、提高驱油效率等途径来完善常温采油技术。

未来,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油田资源逐渐枯竭,对于稠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成为了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

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原油,通常含有大量的沥青质和杂质,传统开采技术对其开采存在很大的难度。

研究并应用适合稠油开采的工艺技术成为了当前石油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为完善稠油资源的开采提供参考。

一、稠油特性及开采难点稠油资源通常是指油井出口处原油的粘度在100厘波以上的原油,其具有以下特点:1. 高粘度:稠油的粘度远高于常规原油,这使得常规的采出工艺对其不适用。

2. 高密度:稠油的密度一般较大,采出后需要进行稀释才能满足运输和加工的需要。

3. 高凝点:稠油中的树脂、沥青等杂质含量较高,使得其凝固点较高,对于输送和处理造成了困难。

由于以上特性,稠油开采具有以下难点:1. 开采困难:由于粘度大、密度大等特性,传统的采出工艺对稠油的开采难度大,采油效率低。

2. 输送困难:稠油的输送难度大,需要借助特殊的热力设备或添加稀释剂。

3. 加工困难:稠油含有较多的杂质,对于提炼和加工设备要求高。

二、稠油开采工艺技术针对稠油的开采难点,石油行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针对稠油的开采工艺技术:1. 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是指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或热介质,对稠油进行加热以降低其粘度,再通过泵功传播、压力差等将稠油推向地面。

热采技术有效克服了稠油高粘度的问题,提高了采油效率。

2. 溶剂辅助采油技术溶剂辅助采油技术是指通过注入溶剂,降低稠油的粘度以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技术可以使用天然气、液体碳氢化合物等作为溶剂,有助于提高稠油的流动性。

3. 微生物驱油技术微生物驱油是指通过在稠油地层中注入适当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改变地层中原油的理化性质,提高采油效率。

以上工艺技术主要是针对稠油的高粘度、高密度、高凝度等问题而设计的,在稠油开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主要是在以下领域:1. 加拿大稀油沙地区:加拿大稀油沙地区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稠油资源富集地之一,采用了大量的热采技术和溶剂辅助采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

稠油冷采增产技术研究

稠油冷采增产技术研究

稠油冷采增产技术研究【摘要】八面河稠油资源分布广泛,储层差异大,开采效果较差,尤其是二类稠油开采难度大,单井产量低,除蒸汽吞吐外,冷采开发一直未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严重制约了这类资源开采效果和效益,随着稠油蒸汽吞吐轮次逐渐增加,选井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不断增加,低油价条件下,亟需攻关低成本、低风险的冷采开发接替技术来实现稠油井增产。

关键词:稠油冷采增产稠油井常规开产普遍低产低液,主要原因是地层状态下原油的粘度较高,在地层中流动性差,在井筒中举升困难,光杆不同步现象普遍,管理难度大,导致油井不能正常生产,开采效率低。

针对稠油井存在的问题,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开展井筒稠油流变特性研究;二是根据稠油流变特性研究得出的结论,开展掺水加药降粘工艺效果评价,形成了适合八面河油田稠油油井的掺水降粘工艺;二是开展稠油冷采增产工艺技术研究(开展包括微生物采油、提高大斜度稠油水平井生产压差等稠油增产技术研究),取得适合八面河油田稠油冷采增产的认识。

一、开展井筒稠油的流变特性研究(一)深度与温度的关系八面河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一般在800-1300米,根据常规油管的井筒温度分布公式,可以计算出井筒内各个深度的液体温度。

常规油管的井筒温度分布公式:T0为地表层温度,东营平均14℃;x为计算点深度,m;m为地温梯度,℃/m;Ke为传热系数,一般为1.12w(m. ℃)C为混合液的比热容,J/(kg. ℃);W为混合液质量流量,kg/s;q为产液量,m3;ρ为产液密度,kg/ m3从公式可以得出八面河油田稠油油藏地层原油温度约62℃。

(二)温度和含水对稠油粘度的影响原油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取样在不同温度、不同含水情况作粘度测试实验,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含水越高,油水两相粘度越低,含水在70%的时候粘度降幅最大。

表2稠油油水两相流体粘温关系(三)管道含水分析实验利用管道加热器,对管道中油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含水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指的是油的粘度较高,难以被传统开采方式所提取的一类石油资源。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稠油的开采成为了人们开发石油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反应、物理原理、环境工程等技术手段将稠油从储层中挤压出来并提取出可用的石油资源的过程。

通常采用的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促进稠油流动的热采技术、以及助推稠油流入提取装置的冲程泵技术等。

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燃烧驱、火烘数种方式,其中蒸汽吞吐是最成熟、最被广泛应用的一种。

蒸汽吞吐采用蒸汽驱出油,这种方法不仅能解决油粘稠难抽的问题,还能达到可大量开采的好效果。

蒸汽吞吐工艺的核心在于依靠蒸汽的温度、压力等特征来产生巨大的压力,使油能够流动。

这种开采技术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助推稠油流入提取装置的冲程泵技术是利用电动或气动泵驱动的活塞来抽取油的,它可以采用多种泵的形式,如采用蠕动泵来进行提油,因其具有提油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油田的产量,还可以改善工人的工作状况,提高开采安全系数,降低石油污染性。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尽可能地减少水和燃料的损失,在储层压力没有减小的情况下增加产量,并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控开采压力,以提高稠油开采的安全性。

总之,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

但是,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等因素,不断提升其效率和安全,以进一步发挥稠油资源的作用。

浅析稠油开采的方法研究

浅析稠油开采的方法研究

浅析稠油开采的方法研究摘要:稠油也叫重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

稠油的粘度有的高达每秒几百万毫帕,流动性差、黏稠度大,给开采造成了很难困难。

对于降低稠油的黏稠度,提高其流动性成为摆在石油人面前的课题。

本文就稠油的开采难题从生物驱油、热力驱油和化学驱油三个方法浅析几点看法。

关键词:稠油油藏降低粘度方法研究稠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

因其稠密度大,也叫做重油。

稠油是与稀油对比而言的,稀油在地下可以像水一样流动,开采时非常方便。

而稠油的粘度有的高达每秒几百万毫帕,所以很难流动,流动性差、黏稠度大,造成了很难以从地下开采。

但是我国稠油的储量又相当巨大,有十六亿之多。

降低稠油的黏稠度,提高其流动性成为摆在石油人面前的课题。

本文就稠油的开采方法谈几点问题。

一、微生物驱油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微生物驱油是指将细菌等微生物放入油层中,使其在油藏环境中繁殖,随着细菌的生长代谢,起到降低原油高碳链烃含量和原油黏度的效果,从而便于开采。

利用微生物方法采油主要包括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降解技术驱油两种方法。

1. 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

所谓生物表面活性剂,就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环境下生长,所分泌和排出体外的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具有表面活性。

其一有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共同特性,其二具有稳定性强、抗盐性好、可降解、无污染、无毒性的特点,而且成本低,不易受温度条件的影响。

目前有地面法和地下法两种,地面法是指在地面上将生物表面活性剂培养好,注入油藏之中;地下法是指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注入地下,在岩石中就地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2. 微生物降解技术驱油。

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把稠油中的重质组(如沥青)进行降解,降低粘度,便于开采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是使用氮添加剂、磷盐和氨盐充气水使稠油层中的微生物活化。

生成的二氧化碳增强对稠油的溶解;生成有机酸改善稠油的性质,生成的生物聚合物将稠油分散为滴形,从而改善稠油粘度。

二、热力采油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1.蒸汽驱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蒸汽驱工作原理是降低稠油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度。

化学降粘采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化学降粘采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1361 稠油概况BMW油田按厚度与渗透率分类可分为高渗厚层、中渗薄层与中渗薄互层3种类型的油藏。

目前已进入多轮次热采阶段,由于油层整体上较薄,地层能量下降快,热采效果大幅下降。

其中在M1200、M3700等单元由于物性好,边水活跃,含水率大于90%,水淹现象对热采影响严重。

根据水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机理,降粘剂适合在含水较高的地层中发挥最佳效果,优先在含水较高的M1200、M3700等单元开展化学降粘试验。

2 降粘剂性能评价稠油降粘剂主要以达到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能力、乳化原油等为主要目的,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后,原油黏度会大幅降低,改善流动性,从而提高油藏的采出程度。

2.1 降粘率评价针对BMW油田稠油特点,选择一种高效耐盐降粘剂J5,开展降粘性能测试,并与另外4种降粘剂进行对比。

从实验结果看(表1),随着降粘剂浓度的提高,降粘率显著上升,J5号降粘剂的降粘效果最好,浓度2%时平均降粘率可以达到50.3%,浓度为4%时平均降粘率可以达到80.6%。

J1~J4号降粘剂降粘效果相对较差,浓度为4%时降粘率在18.6%~62.5%之间。

分析认为,由于地层水矿化度高,一般为24000mg/L左右,且二价离子含量达到1500mg/L左右,对降粘剂性能影响较大,导致其他降粘剂的降粘率偏低。

2.2 油水界面张力关系测定根据行业标准SY/T5545—1992,实验装置采用SVT20型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定油水界面张力。

从实验结果来看,在60℃、5000r/min实验条件下,测定油水界面张力为35mF/m,油水界面张力值随降粘剂浓度的增加不断降低,浓度为4%时界面张力降至0.022。

2.3 乳化能力测试将原油与配制好的J5降粘剂先后加入试管中,然后在地层温度下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油水乳化程度。

从实验结果来看,由于油水密度存在差异,原油逐渐向上扩散,浓度为4%的样品4h后即与原油完全混合,而2%的样品混合程度明显较低。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稠油开采是指采用特殊的开采技术,开发出那些黏度较高的油藏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稠油开采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本文就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展望进行一番探讨。

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稠油开采技术的展望。

1. 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目前,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分为四类,分别为热采、化学采、物理采和协同采。

其中,热采是稠油开采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技术,它主要采用向油层注入高温水蒸气或热质体,使稠油黏性降低,提高的能够顺畅地流过储层孔隙,从而实现高效的采油作用。

化学采是通过向油层注入适度浓度的化学药剂,改善油藏渗透性质,促进原油黏度降低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物理采是通过改变油藏渗透性和孔隙度的方式进行,常见的方法是水力破裂和水平井。

最后,协同采是将热采、化学采和物理采整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稠油开采技术体系。

尽管现在稠油开采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效率问题。

当前热采技术虽然大大提高了稠油开采效率,但是对能源的消耗比较大,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现在的稠油采油效率仍然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

(2)环境问题。

很多稠油采油技术使用的药剂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物理采中的水力破裂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比较大。

(3)技术改进问题。

稠油采油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储层特性常会发生改变导致采油效率下降。

因此,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1)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热采技术,例如低渗透油藏热采技术和基于稀释效应的热采方法。

(2)开发更加环保、无公害的化学采油技术,例如选择性聚合剂的使用和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开发。

(3)积极寻找和开发新型稠油采油技术,例如用于黏度调控的纳米技术和电磁泵抽油技术等。

(4)增强油藏开发者之间的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和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当前稠油开采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胜利油田稠油冷采开发技术研究

胜利油田稠油冷采开发技术研究

胜利油田稠油冷采开发技术研究摘要:胜利油田稠油储量占比约为1/8,产量占约为1/5。

对稠油开发利用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稠油开采最常用、最成功的方法是热采。

针对稠油油藏受边底水影响、动用程度低、地层能量不足、注汽压力过高、多轮次吞吐后注汽效果变差、热采成本高、套变导致无法注汽等问题,推广使用化学降粘,降粘驱,微生物采油等冷采技术,积极探索低效稠油转方式。

降粘技术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一是化学降粘技术,二是微生物降粘技术。

介绍了两种降粘技术:化学降粘技术、微生物降粘技术的种类、降粘机理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稠油冷采化学降粘微生物降粘二氧化碳引言胜利油田稠油具有埋藏深、粘度大、油层厚度薄等特点。

热采处于“高含水、高轮次、中高采出”阶段。

目前,稠油开采最常用的方法是热采(电热法,火烧油层,蒸汽吞吐、蒸汽驱)。

但是稠油在热采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稠油油藏受边底水影响、动用程度低、地层能量不足、注汽压力过高、多轮次吞吐后注汽效果变差、热采成本高、套变导致无法注汽等问题,推广使用化学降粘,降粘驱,微生物采油等冷采技术。

利用“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相关途径,积极探索低效稠油转方式。

稠油冷采:是一种非热采的稠油开发方式,采用化学剂或微生物等降低原油粘度、改变储层岩石的润湿状态、疏通油流孔道、提高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

实施方式包括化学降粘吞吐、降粘驱、微生物吞吐、微生物驱。

1.稠油化学降粘技术稠油最为突出的性质之一就是粘度高,这也是稠油与稀油最显著的区别之一。

稠油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胶质沥青质含量与种类,石蜡的含量与种类等。

但是导致原油粘度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胶质、沥青质大分子极性组分通过各种力的作用形成大分子聚集体。

胶质沥青质中O、N、S、金属等杂原子相互作用(氢键、π-π键、范德华力)堆积成层片状稠环化合物聚集体。

1.1油溶性降粘剂油溶性降粘剂主要可为聚合物型、缩合物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复合型4种。

稠油油藏化学冷采靶向降黏关键技术及应用

稠油油藏化学冷采靶向降黏关键技术及应用

稠油油藏化学冷采靶向降黏关键技术及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稠油油藏的开发成为了当前石油行业的热点之一。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及应用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及应用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及应用梁 伟(1.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2.山东省稠油开采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东营 257000) 摘 要:化学降粘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提高油井产量,具有不动管柱、低成本生产等优点,是近年研究的热点。

研制了新型水溶性降粘剂体系,对该体系的降粘性能、油砂洗油性能以及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进行了室内评价。

结果表明:降粘剂体系对胜利油田不同区块稠油的降粘率均在95%以上,且具有良好的油砂洗油性能,对不同油藏稠油的油砂洗油率达91%以上,可提高单管岩心驱替效率14.29%。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进行了规模化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稠油;降粘冷采;水溶性降粘剂体系;现场应用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9)04—0068—02 化学降粘可以较好地降低稠油粘度、稳定的分散性能和较好的洗油能力,具有提高油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特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3]。

化学降粘药剂主要有油溶性降粘剂和水溶性乳化降粘剂。

油溶性降粘剂主要通过溶解、分散和渗透作用使稠油聚集体的结构发生变化,进而降低粘度;水溶性降粘剂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破坏稠油大分子聚集体,使高粘稠油与水形成粘度很小的油水分散体系。

由于油溶性降粘剂的使用条件苛刻,且用量大、成本高;而水溶性降粘剂的应用范围广、用量少、价格低,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制了新型水溶性降粘剂体系在油水界面具有很强的亲和性,体系穿插于原油表面,改变了原油表面特性,增强了原油的亲水性;体系吸附在矿物表面,在一定范围内,体系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链彼此重叠,在矿物表面形成较为平滑的亲水性吸附膜;该体系水溶液将原油剥离成表面亲水的油珠,随着体系水溶液的流动富集于水相,形成“混合相”,由油水“两相流”变成“单相流”,在提高洗油效率的同时,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替效果。

1 降粘剂体系对不同稠油降粘效果评价实验考察水溶性降粘剂体系对胜利油田不同区块稠油油样的适应性,实验水浴温度50℃,搅拌速率250rpm,搅拌时间2min,然后用Brookfield DV-Ⅲ粘度仪测试原油粘度,加入的水溶性降粘剂体系浓度均为0.5%,计算降粘率。

稠油冷采技术现场应用及研究

稠油冷采技术现场应用及研究
w el h w h tisS ce srt s1 0% , hee pl tto fe ti e a ka e l s o t a t uc s aei s 0 t x oiai n e fc sr m r bl .
Ke r : d cn evs o i f rd i; Re u igtefr t nd ma e L w omaine eg ywo ds Re u igt ic st o cu eol h y d cn omai a g ; o fr t n ry h o o
化 学助剂 产 品性 能 、现场 应用效 果 ,进行 分 析 、评 价 、筛选 ,并 利用 稀化剂 降低 原油 粘度 、化 学物 质
1. 65 %。层 问渗 透率级 差最 大可 达 27倍 ,突进 系 8 数 为 1 ,层 问矛 盾 突出 。随着吞 吐周期 增 加 ,周 期 2
产量 呈 现 出指 数递 减 的规律 。
( 油辽 油田 中 河 公司, 辽宁 盘 1 1 ) 锦 20 49
摘 要 :针对辽河油 田曙光稠油蒸汽吞吐区块多数进入 高轮次 阶段,地层能量低等矛盾 ,研 制一种提 高地
层能量 、稀化 降低原油粘度 、提高回采速度 和回采水率 ,减少对地层伤害的一种新技术方法 。现场实施 4 3井
次 ,成功率 为 10 0 %,开采效果显著 。 关 键 词 :降低原油粘度 ;减少地层伤害 ;地层 能量低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 4 0( 0 2)0 — 5 2 0 6 10 6 2 1 502— 3 中图分类号 :T 4 E3 5
23 固体 气 源药剂低 温 分解反 应机 理 .
初 级反应 :
NO2 ’

1 油藏概况
杜6 6块有 油井 5 1口,开 井 3 8口, 日产液 5 9

稠油化学冷采技术室内评价与应用

稠油化学冷采技术室内评价与应用

稠 油化 学冷 采技 术 室 内评 价 与应 用
黄 兆 海 , 忠华 , 少 武 王 王
( 国 石 油 辽河 油 田公 司 欢 喜 岭 采 油 厂 , 宁 盘 锦 1 4 1 ) 中 辽 2 1 4
摘 要 : 对 欢 喜 岭 油 田 欢 1 7区块 已处 于 蒸 汽 吞 吐 开 发 后 期 , 量 递 减 严 重 、 分 油 井 达 到 蒸 汽 吞 吐 成 本 极 限 等 问 针 2 产 部
收 稿 日期 :0 8—0 —1 20 7 1
图 1 欢 1 7区块 四 口井 粘 温 关 系 曲线 2
作者简介 : 兆海, 黄 工程 师 ,9 2生 , 9 4年 7月 毕 业 于 西 安 石 17 19 油 学 院 油 田 化 学 专业 , 现从 事 油 田 化 学 技术 研究 与应 用 工 作 。
中 图 分 类 号 :E 5 .3 T 3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欢 1 7区块 是 欢 喜 岭 油 田 的 稠 油 主 力 油 藏 , 2 18 9 9年 采用 蒸 汽吞 吐方式 开 发 , 经 近 二 十年 的开 历
稠油 化 学冷 采 注 剂 配方 主要 由以下 成 分 组成 : ①高 效分散 剂 , 为高 级脂 肪醇 醚类 , 具有 降低 油水 界
20 0 8年 1 O月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T 0L U G O OG N E I E I G E R E M E L Y A D NGNE R N
第 2 2卷 第 6期
文章 编号 :6 3—8 1 (0 8 0 —0 9 17 2 7 2 0 )5 0 4—0 2
的化学药剂注入到稠油油藏 中, 该注剂 可将堵塞孔
道 的重质 成份 分解 , 稠 油转换成 水包 油状 乳 化液 , 将 从 而 增加 稠油 的 流动 能 力 , 高 稠油 的采 收 率 。同 提 时, 它可 改变 地层 的润湿 性和界 面张 力 , 高 地层 的 提 渗 透 率 , 到辅 助 驱油 的作 用 , 注剂 中的其 它化 学 起 该 成份 还具 有保 护 油层 的作 用 。

浅谈化学吞吐冷采技术在临盘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化学吞吐冷采技术在临盘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层油干燥称重, 观察驱油率。
具体结果如图 2所示 。 综合来看, 反应 时间为2 4 h时, 6 0 - - 9 0  ̄ ( 2 是合适 的温度范围。 2 . 1 , 3矿化度对驱油效果 的影响
3吞吐液性能研究 3 . 1 驱油剂重复驱油能力实验 向油砂中加入5 0 m l 浓度1 % 的驱油 剂, 盐度为3 0 0 0 0 mg / L , 放入6 0  ̄ C 烘 箱 中, 2 4 h后分离上层油干燥称重 , 计算驱油率 。然后将其 中驱油剂 水溶液 倒入新鲜油砂中, 重 复上述实验, 计算驱油率 。 从 图5可以看 出, 随着 持续次数 的增加 , 驱 油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除 却第一次 下降幅度较大 , 随后 四次下降趋势趋于平缓 , 由此 可见, 洗 油剂的 持 久性 良好。当然, 由于洗油剂在沙子上 的吸附和转移过程 中的损失, 导致



篓 3 o


' O
矿化疲 6 w f 1 . )
图3不 同矿化度 下驱 油剂的驱油率
O ∞ ∞ 7 o ∞ ∞ 1 a D
曩度 e c ) 图1不 同温度度 下驱油 剂的驱 油率 室温 ( 约3 O ℃) 放置时, 驱油剂不具有驱油能力。温度提高至5 0 q E 时, 驱 油率依然较低 , 仅有4 . 5 0 %, 随着反应温度 的进一步升 高, 驱油率逐渐升高 ,
科 学 发 展
浅谈化学吞吐冷采技术在临盘油 田的研究与应用
石 秀慧 倪 玉强
( 胜利油 田临盘采油厂 山东 德 州 2 5 1 5 0 7 )
摘 要: 针对 临盘油 田稠油油藏区块特性及 原油物性 , 首先 在室 内进行 了吞吐液性能研究 , 并对 吞吐配方做 了相关优 化调整 , 优选化 学添 加剂, 并形 成系列配 方体 系, 优化施 工工艺, 提 高药剂的有效利用率 , 最终实现改善稠 油油藏增 油效果的 目的。 现场试验见到 良好的措施效果 , 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 关键 词: 化学吞吐、 稠油、 冷采

化学预处理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作用及应用

化学预处理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作用及应用

及 提高 采 收 率 及 回采 水率 .研 究 应 用 了 适
用 于 潭 I稠 油 油 藏 的 地 层 预 处 理 技 术 . = 1 主
化 学 预 处 理 技 术 基 于 蒸 汽 吞 吐 方 法 . 要 包括 以下 两 个 方 面 :
. 乳化剂胶质 、沥青质等与水搅拌形成油包 将 热 采 与 冷 采 技 术 结 合 在 一起 .融 合 了提 21 清洗 液 清 洗 作 用 水 型乳 化 液 .使 原 油粘 度急 剧 增 加 且 具 有 高采 收 率 和 保 护 油 层 的 基 本思 想 通 过 向
时 稠 油 中 的极 性 组份 很 容 易 吸 附 在 油一 、 分 散 . 稠油 乳 化 成 为 水 包 油 乳 状 液 . 变 注 入清 洗 液 .使 近 井 地带 稠 油 粘 度 下 降 从 水 将 改
油一 界 面 上 . 成 一 层粘 稠 的厚 膜 此 厚 稠油 的流 动 性 . 高 地 层 渗 透 率 . 加原 油 而 降低 注汽 启 动 压 力 .同 时也 利 于 薄 膜 扩 岩 生 提 增
率较 低 等 问题 , 究应 用 了化 学预 处 理 地 层技 术。该 技 术 从 油层 伤 害机 理 入 手 , 用 清 洗 液解 堵 、 研 应 降粘 、 离水 基 隔
防砂 液等 作 用 , 而提 高 防砂 效 果 、 护 油层 ; 用 薄 膜 扩 展 剂 低界 面 张 力 、 高温 的 特 点 , 从 保 利 耐 改善 稠 油 流 动 性 能 和
低 良好 的 如 胶 质 、 青 质 、 等 无 水 时 溶 于 油 , 与 沥 蜡 但 了蒸 汽波 及 系 数 :而且 使岩 石 润 湿性 转 化 有 以下 几 方 面 的 能力 : 界 面 张 力 , 解 改 为 亲 油 . 小 了可 流 动 油 量 . 减 从而 降低 了开 乳化 能 力 : 除近 井 地 带 的油 层 堵 塞 ; 变 水 基 防砂 液 接 触 时 就 会形 成油 包 水 型 高 粘 采 效果 和 采 收 率 :同 时 也 易 造成 管 外 防砂 地层 岩 石 的 表 面 润湿 性 : 止粘 土膨 胀 。 防 后 打 开 I 浏 览 器 并 在 地 址 栏 输 入 运 行 的 序 时 .调 试 的 难 度 比调 试 一 般 的 应 用 程 序 E 乳 状液 . 且具 有 一 定 的 稳 定 性 . 而 增 大 原 从

关于稠油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

关于稠油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

关于稠油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稠油是一种粘度较大、密度高的原油。

在稠油的实际开采过程中因其具有高粘度、高凝固、流动性较差的特点造成开采难度较大,在开采时为了达到合理地泵送,这就需要对输送系统进行加热处理或者对原油进行稀释处理。

我国油田以注水开发为主,其储量与产量都达到了80%以上,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为化学驱。

化学驱是一种我国提高稠油油田采收率的主攻对象。

随着化学驱的迅速发展,被广泛运用到稠油油田的开发采集中。

本文通过对化学驱技术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化学驱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几点趋势,以期能够在稠油油田的实际开采过程中提高采收率。

标签:稠油油田化学驱采收率技术研究0引言因稠油重金属含量高、渣油量大、需要加氢才能转化为燃油,这就决定了稠油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必然是围绕稠油的降粘降凝改性或改质处理进行的。

稠油的开发属于世界性的大难题,我国的稠油油藏丰富,符合国家“资源总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的资源现状,因此如何行之有效地提高稠油油田的采收率能够行之有效地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1]。

我国稠油油藏基本上都是小断块的油藏,属于低品位石油资源,开采、运输、处理等难度较大。

如何对稠油油田进行行之有效的开采技术,需要化学驱技术的不断发展。

1稠油化学驱的理论研究化学驱对提高我国的稠油开采率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化学驱油技术适用范围广泛,适合化学驱的地质储量高达60*108T以上,随着化学驱的迅速发展,化学驱也由单一化学驱向复合化学驱发展。

在开采过程中,驱油过程的总驱替效率为科士威波及效率和微观驱油效率的乘积,定义为:E=EVEP(公式1),对于正在实施开采工作的指定油田来说,开采的油量克表示为:NP=NOE=NONVND (公式2)。

其中:NP-为累计产出油量;NO-为油层原始地质储量;EV-驱替相在油层中的宏观波及系数;ED-为微观驱油效率。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油田的含油量,及开采是所需要的驱油溶液含量,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化学驱油。

浅析稠油油藏冷采技术的实验与应用

浅析稠油油藏冷采技术的实验与应用

2018年10月浅析稠油油藏冷采技术的实验与应用吴庆莉(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茨榆坨采油厂,辽宁辽中110206)摘要: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稠油冷采剂在地层中的暂堵作用、生气作用、降粘作用,阐述了稠油冷采求产技术原理。

针对蒸汽吞吐效果差的普通稠油油藏开展了矿场试验,并取得了突出的增油效果,为稠油中后期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普通稠油;冷采;蒸汽吞吐;原油黏度;增产1实验研究1.1技术原理稠油降黏冷采求产剂由A 剂和B 剂组成,A 剂主要成分包括固体气源剂、催化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B 剂主要成分包括高温降黏剂、薄膜扩展剂等。

在施工过程中,优先进入低压、高渗层,固体气源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依靠地层温度,反应释放大量气体,形成泡沫,迅速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近井地带压力,依靠贾敏效应,提高后续注入液的进入压力,转而进入相对高压的油层;依靠络合剂置换影响原油黏度的过渡金属元素镍、钒,对滞留、吸附近井附近的重质稠油产生渗透、乳化,降低原油黏度,减小油流动阻力;薄膜扩展剂、分散渗透剂、润湿转向剂等高效活性剂进一步分散、乳化近井地带原油,使液滴直径小于30µm ,解除水锁以及乳化伤害,提高油层的有效渗透率。

1.2稠油冷采技术室内评价研究针对稠油开采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化学吞吐技术这项新的增产措施,采用室内实验与现场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该药剂的性能。

分别做了:暂堵作用的实验;提高地层压力的室内实验;原油降黏实验研究;提高地层有效孔隙体积评价;提高地层渗透率实验;降低界面张力实验;对沥青胶质蜡溶解分散观察等试验。

2优化施工方案2.1优化解堵施工工序鉴于稠油降黏冷采求产剂在复合型催化剂的作用下,在低温条件下发生反应,每公斤药剂可生成0.78m 3气体,其主要是CO 2(约占67%),其他气体(NH 3、NO 2、N 2约占33%)。

为确保措施高效、安全,使药剂反应充分,对油层起到更好的气驱作用,将药剂施工工序进行了重新优化。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稠油是重要的能源资料,我国是稠油资源法国,采用有效的稠油出砂技术,能够增强稠油的利用率,对于我国的资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于稠油出砂冷采技术进行探讨,分析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开采优势以及应用现状。

关键词:稠油出砂冷采应用一、前言稠油是21世纪重要的资源,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未来的原油短缺具有战略意义,当前用于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是主蒸汽等人才技术,但是面临着菜油成本高、油层出砂等技术难题。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稠油开采技术,通过采用螺杆泵进行开采,具有操作成本低的特征[1]。

与热采技术相比,稠油出砂冷采技术能够减少浅、薄、散的稠油油藏污染,能够有效的提升开采效率,可用于一般的稀油油藏和已经热采过的稠油油藏。

二、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意义我国陆上稠油约战石油资源的20%,至今已经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具有丰富的储量对于我国的石油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因为部分油田的由于油层薄、厚度比低或者原油粘度太高,仍有相当数量的稠油资源无法投人开发,采用蒸汽热的方式进行开采,对于稠油的开采利用具有严重的限制意义。

采用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具有操作成本低、开采效率高以及开采污染少的特点,而且可以作为热采的后续开采方式,对于提升我国稠油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稠油出砂冷采适用条件与技术原理1.稠油出砂冷采适用条件虽然当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地质筛选标准,但是就当前的稠油出砂冷采技术使用实践而言,稠油出砂冷采技术主要适用于以下地质条件:(1)油层的胶结状况,稠油出砂冷采技术适用于交接程度较低、泥沙含量较低的地层结构,而且需要油层疏松,具有较好的流动环境;(2)油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稠油出砂冷采技术适用的油层一般要求渗透率大于0.5,孔隙率大于30%,含油饱和度高于60%;(3)油层厚度,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油层厚度不能太低,一般至少需要在3m以上,对于油层厚度太薄的油田而言,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出啥量与油井产能会受到影响;(4)原油粘度和密度适中,原油的年度越高,携砂能力越强,但是流动性能差,原油粘度太低会影响其携砂能力。

稠油开发的技术应用与探讨

稠油开发的技术应用与探讨

微生物冷采技术、非烃类气体冷采技术、混合降粘冷采技术。

以非烃类气体冷采技术为例,此种技术主要通过向油层注入非烃类气体,以达到降粘、溶解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高效完成开采工作。

常用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和烟道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应用,从目前情况来看,二氧化碳在降粘、溶解这两方面效果显著,适用于黏度1000mPa ·s 以下的稠油。

能够在短时间让原油达到膨胀、酸化的效果,继而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混合二氧化碳气体的方式,实现综合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开采效率,如:二氧化碳吞吐和非混相二氧化碳驱动。

相比较二氧化碳而言,烟道气在锅炉中产生,属于锅炉废气,此种方法还具有一定的环保节能性质。

在对烟道气进行处理后,就可以将其注入到油层中,让其和原油产生反应。

烟道气本身含有二氧化碳,因此,可以达到和二氧化碳吞吐和非混相二氧化碳驱动等方法相同的效果,同时,其本身含有的氮气能够进一步增强原油的流动性能,最大程度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驱动动力,从而高效完成开采工作。

随着稠油开采工作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最常见的是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吞吐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工艺技术水平随之提升,开发方式也进一步转换。

在这样的情况下,稠油的采收率、采收效果都会得到提高。

还可以借助复合开采方式,如蒸汽驱+火驱组合开发模式,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产量规模也可以得到扩大。

3 新型稠油开采技术及应用效果3.1 泵下旋流降黏技术目前中国稠油开采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井筒中流体的流动性较差,塔阻力过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那么开采难度也无法降低,开采效率、开采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传统开采过程中主要采用降黏剂的方式,降低黏稠度,但是很多情况下,无法在泵下完成搅拌工作,因此导致效果并不理想,运行效率较低,开采质量较差,成本较高。

所谓的泵下旋流降黏技术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让降黏剂可以在泵下完成搅拌工作,从而实现高效生产。

稠油开采工艺新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稠油开采工艺新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稠油开采工艺新技术及应用的探讨摘要:目前我们国家将长期面临着对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油藏、稠油、海上、沙漠等油田的开发开采难题,由于开采难度逐渐增加,对于现代化新型技术的应用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对热采油法、催化氧化、微生物采集法等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应用进行研究,指导相关采油企业增加油田的使用期限,减少其开采生产的难度,既而提高采油效率,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稠油微生物工艺新技术一、稠油开采工艺新技术的背景当前我们国家的油藏稠度相对较高,油藏的分部为:湖泊约占8%,三角洲地区约占24%,河流占28%,冲击扇占15%,扇形三角洲约占11%,滩坝占2%,岩石占11%,石油分部的特点使得油的粘稠度较高,驱油的功效比较低,给采油企业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目前企业根据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和油藏的运动形态需要准确的使用选择可行性高、经济性价比高、安全快捷的生产技术方法,既而获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因为稠油的流动阻力相对比较大,很难进行升起等不足之处,所以需要使用当今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开采工艺对其进行生产开采,目前稠油的生产开采技术工艺主要有化学采油、热力采油以及微生物采油。

二、化学采油工艺技术1.化学采油工艺技术原理和前景1.1化学采油工艺技术的原理内容在进行石油开采前对地面以下注入一定剂量的化学氧化剂和发泡剂,然后在专用压缩机的工作运转下,使得空气进入地下。

在底层中的氧气在之前化学催化剂的影响下同石油发生化学反映,消耗掉之前空气中的氧气从而避免发生爆炸,提高了稠油开采的安全性,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同原油粘在一起后从而改善稠油吞吐模式。

同向地下注入氮气的比起来氧气在原油的开采过程中单位体积气体能够使得成本比原来低一元,即每井能够节省十万元的成本。

同向底层注入二氧化碳比起来每立方体积的气体可以比原来成本低1.4元,每井可以节约成本将近十四万元,进而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2化学采油工艺技术的前景目前化学采油工艺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率、低成本、更安全的采油工艺技术,具有稠油减轻、驱油表面、氮气采油、稀释稠油等显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界面张力,0.3%水溶液,mN/m,≤ 指标要求 6 实测结果 5.0
24h条件下0.5%的水溶液200ml,≥
600
750
二、主要技术简介
5、化学采油技术
(5)对沥青胶质蜡溶解分散效果观察
高1-H4原油+0.25%的药剂,原油在药剂中逐渐分散 溶解形成水包油乳状液,界面不清晰。 80℃,600×。
二、主要技术简介
5、化学采油技术
(6)药剂暂堵效果评价 首先将烘干恒重标准岩心用A剂真空状态下饱和4小时;其次将饱和好 的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中,用平流泵选定适当流量,按照岩心流动仪操作 程序,用模拟地层水驱替岩心,待通过岩心A剂流体体积达到岩心体积2倍 以上时记录平均驱替压力;第三用等流量含B剂的模拟地层水驱替岩心, 待通过岩心B剂流体体积达到岩心体积2倍以上时记录平均驱替压力,实验 测试结果见表5。 表5 流体通过岩心驱替压力变化实验
二、主要技术简介
1、热化学反应技术
(1)热化学反应技术原理
热化学反应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剂反应过程释放大量热、气体等特性,
油田上就是利用反应产生热加热地层,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利 用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原油采出程度。 化学反应如下: NO2-+ NH4+ (2)主要成份及作用 N2+2H2O+Q; 式中的Q为发热量,反应产物为氮气和水。
粘 度 ( mpa .s)
d3 25
0 100000 120000 140000 160000 18000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d3 25 43 4 5 6 33 25 D3 D3 25 24 68 9 55 95 60 38 80 32 L4 D8 D8 45 61 383 82 20 -4 03 52 -G 35 X2 X2 XG 0 12 40 25 8 J7 J7 J4 J4 525 34 J7 45
二、主要技术简介
5、化学采油技术 (1)技术原理 化学采油技术,结合吞吐后期低效油井已不具备继 续吞吐开采经济性,或因油层薄、井分散不便采取吞吐 开采以及地层温度低油稠难开采技术难点,借助化学反 应热、稀化降粘剂、活性助排以及油层解堵等特性,将
各药剂性能优点有机结合起来,借助于特殊工艺过程,
形成有针对性的化学采油技术,从而实现了吞吐后期无 效井增产和低温地层开采稠油目的。
研制出交替注入液体段塞方法--不动管柱实现超长井段均匀处理,生产出
3种新专利产品并编制出新产品企业标准,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受理专利 4项,申报专利2项,发表论文8篇。
取得产品(技术)创新3项、产品性能集成创新1项、工艺创新1项、应
用配方创新3项,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化学采油技术,应用现场以来,先后在锦采、欢采、冷家、油气试采
公司、浅海公司现场应用,截止目前累计实施122口井,措施有效率96%,
平均单井产量提高幅度82.5%,平均单井增油278吨,其中锦8-兴H1井产量 提高幅度达到360%,阶段累计增油850吨,取得巨大的增产效果。
汇报提纲
一、项目概述 二、主要技术简介 三、技术创新点 四、现场应用情况 五、吞吐后期油井存在问题及对策
二、主要技术简介
5、化学采油技术
(5)对沥青胶质蜡溶解分散效果观察
高1-H4原油+0.5%的药剂,原油在药剂中迅速分散溶解 形成较均匀的水包油的微乳液,界面消失。80℃,600×。
二、主要技术简介
5、化学采油技术
(5)对沥青胶质蜡溶解分散效果观察
高1-H4原油+1%的药剂,原油在药剂中充分分散溶 解形成均匀的水包油微乳液,界面消失。80℃,600×。
备注:实验温度15℃,主剂:辅剂=1:1,主剂、辅剂浓度均为6mol/L,总体积500ml。
依据表2的测试结果,化学采油技术现场实际应用时引发剂浓度 1.00%-1.25%性价比最高。
二、主要技术简介
5、化学采油技术
(3)药剂原油降粘率效果评价 衡量药剂对原油降粘效果,主要参数是测定药剂对原油的降粘率,测 试结果见下表3。 表3 药剂对原油降粘效果测试表
二、主要技术简介
4、低温自生气增能技术
(2)主要成份 低温自生气增能技术,由A、B两种药剂构成,A药剂(辅剂或牺牲剂)主要 成份是固体气源药剂、薄膜扩展剂、起泡剂,B药剂(主剂或核心药剂)主要成 份是气源引发剂、原油稀化降粘剂、低碳混合有机酸解堵剂、分散渗透剂、润 湿转向剂。 (3)适用范围及应用效果 低温自生气体增能技术,主要应用于老井产能恢复、挖潜、解除钻完井过程 钻井液伤害以及各种原因造成产能突然下降的油井增产方面,效果非常显著, 特别适应于油层能量较低,随着油层流体的采取,油层能量下降较快的常规油 井增能复产;应用于解除各轮次吞吐造成的油井液锁、水锁、水敏伤害以及解 除近井地带有机物、有机无机垢堵塞; 借助药剂反应释放气体“搅拌作用”大 幅度提高药剂作用效果,从而提高措施有效率。 该技术自2007年应用现场以来,先后在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冷家油田开发 公司、特油公司,长庆油田采油一厂,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应用,截止目前累计 实施98井次,措施有效率93.6%,平均单井增油465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吞吐开采以及地层温度低油稠难开采等技术难点,借
助化学反应热、稠油稀化降粘、活性助排以及油层低
碳酸解堵技术等特性,将各药剂性能优点有机结合起
来,借助于特殊工艺过程,形成有针对性的化学采油
技术,从而实现了吞吐后期无效井增产和地层稠油冷
采目的。
一、项目概述
经过十多年反复研究、应用,形成了定量评价油井伤害程度的方法,
热化学反应剂是由发热剂、延缓剂、分散剂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热剂
是主剂,它是利用NO2-与NH4+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与氮气。3mol/L浓度的发热 剂溶液,每立方米可以放出1116.06MJ的热量,生成氮气11m3,气体产生压 力约28MPa,在高温与高压作用下,充分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同
时,还能有效的清洗近井地带、井筒,解除污染与堵塞,提高其渗透率。
沉淀等方法,通过控制改变“目标”元素与原油分子结合方式、赋存状态,
降低原油分子结构上过渡金属元素含量,实现原油粘度降低。 稠油稀化降粘技术开采稠油的原理,不同于利用活性剂,通过油水乳化
方式,形成水包油乳状液,改变界面张力,使稠油降粘实现开采;也不同于
利用溶剂,对稠油溶解、稀释使稠油降粘实现常规开采;而通过控制或改变 影响稠油粘度的核心因素,从分子结构上,利用物化反应(特别是化学反应) 使稠油降粘稀化,被稀化的稠油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不易反弹,真正实现稠油 常规开采。
(2)主要成份
C1-C4混合有机酸解堵剂的主要成份是:甲、乙、丙、丁(少量)有机酸;酮类、 醛类、醇类有机溶剂;不饱和稀烃;阳离子小分子表面活性剂;氧化剂、分散渗透剂 等化学添加剂。 (3)适用范围及应用效果 C1-C4混合有机酸解堵技术,主要应用于酸敏、水敏严重地层油井解堵,特别是对 沥青质、胶质、蜡等有机物堵塞解堵效果更显著。该技术先后在辽河、大庆、胜利累
二、主要技术简介
1、热化学反应技术
延缓剂可控制发热剂的反应速度。根据各施工井的需求来调节
溶液的pH值,从而控制反应速度。分散剂是一种活性物质,由于它
的活性作用,能把蜡质、胶质、沥青质等有机物分散成微小的颗粒, 使其在低温下仍处于分散状态,不会聚结,在高温和大量气体压力 的作用下有利于反应物返排。 (3)适用范围及应用效果 热化学反应技术,在油田主要应用于加热储层,提高油层温度, 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流动性,实现低温稠油冷采,也可以利用反应 过程产生大量气体特性,提高流体采出速度和采出程度。该技术累 计现场应用36井次,措施有效率89%,累计增油9600多吨。
(1)技术原理
34 1
3、稠油稀化降粘技术
图1
元 素 A含 量 — 原 油 粘 度 关 系
二、主要技术简介
井 号
0 20 40
粘度
A元 素 含 量
60 80
元 素 含 量( mg/L )
100
120
二、主要技术简介
3、稠油稀化降粘技术
(2)主要成分 稠油稀化降粘剂的主要成份是:过渡金属络合剂、薄膜扩展剂、 固体气源、分散渗透剂等化学添加剂。 (3) 适用范围及应用效果
冷家油田进行稠油井冷采推广,累计实施128井次,措施有效率86.0%,
平均单井增油286吨,累计增油30000多吨。
二、主要技术简介
4、低温自生气增能技术
(1)技术原理 低温自生气增能技术,是在地层条件下,借助于复合型催化剂,使原来只 能在高温(130-140℃)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气体的化学反应,也能够在低温 (10-65℃可控制)条件下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最大限度恢复油井产能。
NO2┐ H2N-CO-NH2 催化剂(ⅰ)→CO2↑+3H2O+2N2↑+ N02↑+Q 15-35℃ H2N-CO-NH2 催化剂(ⅱ)→〔CO(OH)2〕+2NH3↑→CO2↑+H2O+2NH3↑ 35-65℃
低温自生气增能技术,利用药剂对泥浆絮凝、悬浮、分散、降解等作用, 解除钻井过程伤害,借助药剂对原油降粘效果、对储层岩石溶蚀作用等,解除 采油生产各环节所造成堵塞,达到提高油井产能的目的。
二、主要技术简介
3、稠油稀化降粘技术
(1)技术原理
表1 油样(井号) 控制元素含量降低原油粘度实验 A元素质量分数 B元素质量分数 80 ℃稠油粘度mPa.s
兴152
兴152* 锦7-34-350 锦7-34-350* 锦45-31-242
25×10-6
2×10-6 40×10-6 0.6×10-6 56×10-6
二、主要技术简介
5、化学采油技术
(2)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升至沸点及保持沸腾时间室内评价 室内对引起热化学反应的引发剂加量与反应时间、升温至沸点时间及 保持沸腾时间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引发剂加量反应时间升温至沸点时间及保持沸腾时间测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