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精品优质公开课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精品PPT课件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论(lún)语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 不逾矩(yú)(jǔ) 三省(xi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曾(zēng)子 一箪(dān)食 曲肱(gōng)而枕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也
三军:军队的统称
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
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志:志向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 主帅,但一个人的志向不能改 变。”
❖(段解:这句目的告诉学生,一 个人应该坚定信念。)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而笃志
为:做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 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 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 而知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 殆:有害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 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 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段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 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知道,了解 好: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乐:以······为乐趣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 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 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 学习为乐趣的人。”
❖(段解: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学 习的乐趣和为人态度)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4.饭疏食,饮水
(古)粗糙。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今)包括冷、热水。
(三)特殊句式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温故 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自 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逐章学习前六章内容,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结合课文注释疏通 句意。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 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 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 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等。东汉列为“七经”之 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 表示程度极深。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后指多 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开始走向成 熟。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 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优秀课件)
作者简介
孔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惜 时 高 效
课前准备:课本、学案、双色笔 课堂目标:激情高效,做语文课堂上最 闪亮的自己!
全 力 以 赴
每日赠言: 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
的,但它也是充满着艰苦磨炼的。 ——高尔基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 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 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子》、《中庸》合编为“四书”。 “四书”
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 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 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 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 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 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于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 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 流派之一。
研读文本(第八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为:堆积。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
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 山 ,这时停下来,是我
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自 己 停 下 来 的 。 又 好 比
研读文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课件(2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拓展积累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 “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 书。
相关链接: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 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 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 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 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译文
•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 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 也有)就要改正。”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向一切 人学习,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述而》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
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
的忠告和勉励。君子,就要像
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
三人:几个人;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
善者:优点; 不息、前赴后继
•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优质课件
二、初读感知 (12分)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 《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孔 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 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几乎无所不包。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 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被后世统治 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 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我知道 了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 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 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 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
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 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 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 要改正。”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注意学 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 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流去的江水一 样,日夜不停呀。”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 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优质课件、模拟试卷、各类学习资料 微信:b684951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公开课课件教学课件优质课课件教学课件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疑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
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第五章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
学思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学习
迷惑
辨证统一 学思结合
思考
疑惑
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上的哪些观 点,你深有感触,选择一点谈谈 你的体会?
同“又” 立身,能有所成就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迷惑,疑惑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越过 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 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五十岁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时能听得 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会越出 规矩。”
第三章
《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 下”。
朗读课文,感受韵律
1.读准字音和语调
2.读出节奏和韵味
研读课文,疏通文意
1.圈点勾画重要字词,结合课下注释, 疏通文意(1—5章) 。
2. 对于不明白的词句,小组合作解决。
代指学习的内容
yuè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 乎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 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 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
6、翻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 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了。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有 通“悦”,愉快 按时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PPT教学课件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
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
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
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21
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 (1):表达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 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是:__择__其__善_者__而__从_之__,__其_不__善__者_而__改__之___________。
•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 _ __学__而_不__思__则_罔__,__思_而__不__学_则__殆______________。
• 要求:前后位四人为一组,结合课文 注解,翻译原文,能基本翻译即可。
• 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总 • 师生共同解决
13
自学检测
曾子曰:“吾日三省(xĭ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 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了?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 过呢?”
1
孔子典故
•
这个小孩听到孔子说自己年龄小后,有
些不高兴,就反问孔子道:“我听说鱼生下
三天,就能在江海中潜游;兔子生下来三天
,就能在三亩地的范围内活动;马生下三天
,就能跟在母马后面行走;人生下三个月就
能认识父母。这些都是天地间的自然现象,
有什么大惊小讶的呢?”孔子听后惊讶地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1.《《论语》十二章》课件(86张ppt)(优质版推荐)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 作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 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 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舍弃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积累卡一:《论语》简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由孔 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 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 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东汉列为“七 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孟子》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易 经》《春秋》并称“五经”)。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 天下”。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 学生朗读打分; 全班齐读成诵。
断句:1、看意思,2、看句子结构,
3、看标志性词语,4、看句式。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⒉“达” 表意明确, 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⒊“雅” 用简明、优 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 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利用课下注解进行翻译。 2、利用积累的文言文词汇来翻译。 3、运用“六”字法来翻译。 4、结合上下文猜测大意。 5、直译与意译结合。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 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 之处圈出来,小组讨论,小组之 间互相翻译。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34张PPT)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zxxk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四、研读文本 疏通文意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子罕》)
笃: 忠实,坚守。
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仁德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 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 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分类整理归纳
• 1.成语: •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蔬饮水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yuè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通“悦”,愉快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人家不了解(我)生气,发怒
不亦君 子 乎 ? ”
(《学而》)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温习它, 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 子吗?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7 月13日 星期二 8时20 分32秒0 8:20:32 13 July 2021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精品课件
1)《论语》是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部书 ,是儒家经典著 丘 , 20 篇 , 以语录体和 _______ 对话 体为主。孔子, 名_______ 作之一 , 共_____
仲尼 ,______ 春秋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 思想 家、_______ 政治 字______
◆主题解说 本文是语录体散文 , 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 , 阐述了学习应 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
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疑难探究
(1)师:课文所选的十二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是怎样体现的?
生:第一章“学而时习之”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 的价值。第二章“三省吾身”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第三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第四章“温故 知新”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第五章“学而不思 则罔”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六章“贤哉,回也” 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志同道合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朋友 今义:_____
粗糙 (2)饭疏 食,饮水 . . 古义:_______ 冷水 古义:_______
(3)可以 为师矣 ..
疏通,疏散 今义:_____________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可以凭借 _________
可能,许可 今义:______________
5.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成为,做 ) 转折连词,却 ) 替 )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2张PPT)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 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 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 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 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 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 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 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 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章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分析文义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四十岁
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 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 规矩。
2 文学色彩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形象、性格以及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
谢谢
《论语》其书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 式归纳起来主要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其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 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 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 “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 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 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优质课件)
讲学习方法
yuè
子
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说
乎?
通“悦”, 学习 表顺 名词作 复习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 愉快 承 不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按时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谋
而
不
忠
乎?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为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件(幻灯片33张)
日:每天
三:虚数,指多次
省:检讨
谋:办事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教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检讨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尽力了没 有?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二、知识详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二、知识详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贤:贤德
箪:虚盛饭的器具
陋:简陋的
堪:忍受
忧:忧苦
乐:以……为乐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的人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 陋的小屋里,别人都无法忍受这种忧苦,颜回却没有因此改变他 认为学习是快乐的(看法),颜回真是贤德的人啊!
三、重点字词
通
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高兴
假
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又”,位于整数和零 数之间
三、重点字词
“而”字的用法
学而时习之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三十而立 温故而知新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而”表 顺承不译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
“而”表并列
一、文学常识
一、文学常识
孔庙,位于曲阜市 中心鼓楼西侧300米 处,是祭祀中国古 代著名思想家和教 育家孔子的祠庙。
一、文学常识
孔府,俗称衍圣 公府,位于山东 曲阜城内孔庙东 侧,是孔子嫡系 子孙的居住地。
氏的族务。
一、文学常识
孔林本称至圣林, 位于曲阜城北1.5 公里处,是孔子 及其家族的墓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精品教学课件PPT初一优秀公开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共20篇。
《论语》《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按时温习。
时,按时。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人称代词,我。
每天。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替。
诚信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竭尽自己的心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诚信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文章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 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 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 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容? 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习”是
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 愠”是为人态度。
2.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 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 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2.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 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 诚实、诚信、学习。
品读文章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迷惑,疑惑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句式工整)断句读 4. 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
整体感知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上天的意旨
能听得进不 同的意见
遵从
越过 法度
(《为政》)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 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 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
品读文章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 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品读文章
温习,复习
品读文章
孔子的弟子
自己 谋划,商量办法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诚信
多次进行检查
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竭尽自己的心力
交往 动做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 否复习过了呢?”
整体感知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整体感知
《论语》十二章
古代对男子的尊 称,这里指孔子
按时
通“悦”,愉快
“从”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大成殿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孔子墓地
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 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 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大学》 《中庸》并称“四书” 。
11 《论语》十二章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 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 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论语》, 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作者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 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 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 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读一读
lún
yùn
xǐng wǎng dài
论语 愠 三省 罔 殆
一 箪dā食n
dǔ
笃
kān
不堪
huò
不惑
xiàng
陋巷
yú
逾矩
词语解释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 体会。温,温习。故,旧的知识。
整体感知
方法指导 断句读方法归纳
1. 根据语意断句读 2. 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 3. 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
①子 曰:“学而 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
说
连词, 温习,复习
志同道合的人
表顺接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了解 生气,恼怒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 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整体感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 的理解和体会。
④子曰:“温 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为政》)
形容词用作名词, 凭借 做 学过的知识
译: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 (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品读文章
“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说说你的看法。
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而不独立 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 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 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