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
沧浪亭记课文翻译
![沧浪亭记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97571e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a.png)
沧浪亭记课文翻译沧浪亭记课文翻译《沧浪亭记》是宋代文人苏舜钦于庆历四年(104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记述了作者发现佳地、建亭、游玩的过程,抒发了作者官场失意的愤懑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沧浪亭记课文翻译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沧浪亭记宋代:苏舜钦予以罪废,无所归。
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惟仕宦溺人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译文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
起初租房子住。
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
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
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
”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
《沧浪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沧浪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f8204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a.png)
《沧浪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本文就是归有光应僧人文瑛之请而作。
它记述了沧浪亭的历代沿革、兴废,感慨于自太伯、虞仲以来的遗迹荡然无存,钱镠等以权势购筑的宫馆苑囿也成陈迹,只有苏子美的沧浪亭能长留天地间。
从中悟及了读书人垂名于千载的特有原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沧浪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沧浪亭记明代: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译文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
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
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
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
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
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
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
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译文赏析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5134c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2.png)
寻:长度单位
锱珠: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赏析
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说明写作此文的原因。首句即点明文瑛所居之地乃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昔日所建沧浪亭的旧址。这是全文的一根主线,后文的记述历史、抒发感慨,都是紧紧围绕这根主线的。紧接着的“亟求”二字,不仅表达了文瑛对作者的敬慕推崇,也表明了作者谦虚的美德。因为苏舜钦曾写过一篇《沧浪亭记》,自己若冒然而写,则有不恭不敬之嫌。“亟求”,则可谓盛情难却,不得不写,并非有意班门弄斧。按常理,此种文章应把重点放在沧浪亭优美的景色和精良的结构上,可本文却并未涉及于此,原因就是作者没有以自己的口来进行解释说明,而是巧妙地设计了一段文瑛的请求之语,这段看似平常的对话,却含深义。原来苏子美为此写过记,且是“记亭之胜也。”作者不愿拾人牙慧、步人后尘,而是另辟蹊径,把重点放在“所以为者”之上。利用对话避免正面平铺直叙的呆板,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受。这种艺术构思确实可谓巧妙。
文章的第二段主要记述沧浪亭多次发生变化的历史过程,作者抓住了由“园”到“亭”、由“亭”到“庵”、再由“庵”到“亭”的变化,不到一百字的篇幅,表现了长达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说明作者具有高超的概括能力和广博学识。
文章的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在抒发自己因园亭的变化而产生的感慨之同时,强调了“士之欲垂名于千载”、“则有在矣”的道理,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的胸怀。世享变化乃古今之必然,登高台,眺望山湖想到早在春秋时,许多人为吴越之地争夺不休,“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今像太伯虞仲、阖间夫差、子胥、种蠡已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与之相比,庵与亭的变化就能算不得什么了。透过感慨,作者那种欲超脱于尘事羁绊的淡然就呈现出来了。作者将笔一宕,又落在沧浪亭上。此地在钱氏吴越之时是“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今不仅渐然而尽,甚至未给后人留下任何印象。与之相反的是苏舜钦建造的一座小亭,却令后人“钦重如此”。通过对比,作者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渐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一篇曲折文字,主意只在此一句。作者未作更明白的揭示,不言明而令人尽可意会,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f4fc540722192e4436f652.png)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沧浪亭记苏舜钦原文予以罪废,无所归。
扁舟吴中[1],始僦[2]舍以处。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1]一日过[3]郡学[4],东顾草树郁然,崇阜[5]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6]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13],三向皆水也。
杠[7]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8]有国,近戚孙承右[9]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10],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惟仕宦溺人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11],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12]万古。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注释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
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
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
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
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2]租赁[3]过:拜访[4]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郡国的最高学府。
[5]崇阜:高山[6]并(bàng):通“傍”[7]杠:独木桥[8]钱氏:指吴越王钱镠[9]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10]北碕:北边曲岸上[11]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12]闵:同“悯”,悲悯。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d133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0.png)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词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初晴游沧浪亭》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⑴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
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
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
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
春水:春天的河水。
⑵连明:直至天明。
⑶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
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
阴晴:时阴时晴。
⑷帘虚:帘内无人。
日薄:日色暗淡。
“娇云”句:娇美可爱的云既浓密又浓和,以时晴时阴作游戏。
参考译文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帘内无人,日色暗淡,花丛、竹丛一片寂静,不时从中冒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简析庆历五年(1045)至庆历八年(1048),苏舜钦因赋闲而旅居苏州近四年,其间定居沧浪亭也超过三年,诗作甚多。
此诗写景清新明快,精心炼字,一“弄”字赋予云以灵动之美,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
后两句以静衬动,景之清新,物之鲜嫩,情之明快融为一体。
兴趣天然,意味隽永。
赏析《初晴游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雨后沧浪亭的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恬静安逸的心情。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
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
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
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
娇云浓暖弄阴晴
![娇云浓暖弄阴晴](https://img.taocdn.com/s3/m/de88ae0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8.png)
娇云浓暖弄阴晴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出自宋朝诗人苏舜钦的作品《初晴游沧浪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帘内无人,日色暗淡,花丛、竹丛一片寂静,不时从中冒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
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
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
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
春水:春天的河水。
连明:直至天明。
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
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
阴晴:时阴时晴。
帘虚:帘内无人。
日薄:日色暗淡。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翻译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cb36bc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3.png)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翻译背景介绍《初晴游沧浪亭》是苏舜钦的一首诗歌。
苏舜钦是明朝大文学家,因其爱好骈文,故尤称“骈文盛器”。
沧浪亭位于南京的白下区五老松公园内,是明朝皇城南面豫章门外西侧的一座园林。
正文初晴游沧浪,东自乾坤洞。
登高览烟景,极目荷花中。
巨藻离离润,江翠一时浓。
莺啼猿柳咽,水石清音同。
君子察景悦,辛夷含馨红。
轻舟伴浩渺,鹤影舞翩翩。
流觞饮酒散,曲水泛清风。
翻译初晴时节,我游览沧浪亭。
从东边的乾坤洞进入园林。
登高俯瞰,远眺烟景,处处芦苇荷花,美不胜收。
压强的水草裹住着岸边的巨石,江水的翠绿使景色美不胜收。
莺鸣猿啼,水石拍打,清澈的潺潺水声清爽宜人,仿佛在演奏着同一首清新之歌。
君子注意欣赏这美景,辛夷花吐出芬芳。
轻舟穿梭在江面上,优美的鹭鸟在水中舞蹈,这浪漫的场景定会使人心旷神怡。
我们畅饮美酒,享受清风和流水的涟漪。
在这美好的时光中,我们放松心情,留下难忘的回忆。
思考苏舜钦的《初晴游沧浪亭》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景色,景色美好,令人流连忘返。
同时,这篇诗歌让人回想起自我重要的任务,即保持内心的平静,享受自然的美好和大自然的活力。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安宁,享受这个美好的世界。
然而,这首诗还提醒我们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尊重并珍惜自然。
我们可以通过旅游和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和欣赏我们的自然美景。
总之,苏舜钦的《初晴游沧浪亭》是一首充满自然和精神的诗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欣赏。
沧浪亭记(苏舜钦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
![沧浪亭记(苏舜钦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1d59a4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b.png)
沧浪亭记宋代:苏舜钦予以罪废,无所归。
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惟仕宦溺人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标签抒情、生活、辞赋精选译文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
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注释危冠:高冠。
楚宫妆:即南方贵族妇女式样的打扮。
闲庭:空旷的庭院。
玉钗:一种妇女头饰。
砌竹:庭院中临阶而生的竹子。
月如霜:月光皎洁。
关于作者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
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
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
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
古诗文《初晴游沧浪亭》赏析
![古诗文《初晴游沧浪亭》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758c2daf1ffc4ffe47ac91.png)
古诗文《初晴游沧浪亭》赏析初晴游沧浪亭宋朝: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初晴游沧浪亭注释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作者被贬废后购建,取名“沧浪”。
②连明,直至天明。
初晴游沧浪亭艺术特色全诗未用一个直接表情的字眼,但景中寓情。
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境界,正是诗人闲适恬静心情的写照,即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初晴游沧浪亭简析诗人有《沧浪亭》诗云:“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
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费尽心机搞阴谋,耍弄权术)。
”细细品味这几句诗,对理解这首绝句很有好处。
也许是“好雨知时节”,昨晚“随风潜入夜”,一直下到天明,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
你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上轻柔的春云像娇嗔的姑娘在照镜,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似的,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
看来,宋朝诗人颇喜欢“弄”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开了先例,欧阳修“夜深江月弄清辉”和苏舜钦的这一句紧紧跟上,就象今天的人喜欢用“搞”字。
用多了,就缺乏新鲜感,诗词创作最重的还应是首创精神。
尽管“弄”字都用得不错,能出境界,但毕竟不如首创者。
第三句先写“水晶帘莹更通风”,春天的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落下斑驳的倩影;再写“花重锦官城”和“绿竹半含箨”那种境界,无论是花,无论是竹,都给人“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那种清新的感觉。
今天,园里没有客人来,诗人独自观赏,踽踽前行,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心头不禁涌起“沧浪独步亦无淙”之无绪。
最后一句以动衬静,收到“鸟鸣山更幽”的效应。
欧阳修也有《沧浪亭》诗曰:“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啾喧。
”做为这一句诗的解说词,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诗人还有《沧浪静吟》云:“静中情味世无双”,这静中的“幽独闲放之趣”,隐藏着诗人被罢黜后的落寞情绪。
诗人嘴上说在这静谧的园中可以“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其实心中是非常痛苦的,只是没有明说罢了。
哀莫大于心死,诗人对朝庭早已“心死”。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b3d071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1.png)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沧浪亭记》是宋代文人苏舜钦于庆历四年(104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记述了作者发现佳地、建亭、游玩的过程,抒发了作者官场失意的愤懑之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沧浪亭记》作者:归有光浮图[1]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2]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3]有国时,广陵王[4]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5],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6],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7],望五湖[8]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9]、虞仲之所建,阖闾[10]、夫差之所争,子胥[11]、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12]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震川先生集》【注释】[1]浮图:僧人。
[2]苏子美:苏舜钦,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后移居开封。
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因故除名,隐居苏州,建沧浪亭。
今集中有《沧浪亭记》。
[3]吴越:五代十国之一,钱镠所建立,占有今浙江及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地区。
传五主。
[4]广陵王:钱元璙,字德辉,钱镠子。
曾为苏州刺史。
元瓘时进检校太师中书令。
后封广陵郡王。
[5]孙承祐:钱塘人。
吴越主钱俶纳其姊为妃,因擢处要职,曾为中吴军节度使。
后随钱俶归宋。
[6]淮海纳士:指吴越国主钱俶献其地于宋。
[7]姑苏之台:姑苏台,在今苏州城西南。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舜钦《水调歌头 沧浪亭》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舜钦《水调歌头 沧浪亭》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49389433d4b14e8424680d.png)
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译文及赏析水调歌头·沧浪亭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译文】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
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
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
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
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注释】(1)淡伫:安静地伫立着。
(2)洞庭山:太湖中的岛屿,有东洞庭、西洞庭之分。
(3)渺弥:湖水充盈弥漫无际。
(4)陶朱:春秋越国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鉴于勾践难于共富贵,遂弃官从商。
(5)张翰:字季鹰,吴(今江苏苏州)人。
西晋文学家。
齐王(司马囧)执政,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在洛。
知囧将败,又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
不久,囧果被杀。
(6)撇浪:搏击风浪。
(7)汀湾:水中港湾。
(8)寒潭:指在丹阳的小潭。
此时作者人在苏州。
(9)鸥鸟相猜:《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与鸥鸟亲近,但当他怀有不正当心术后,鸥鸟便不信任他,飞离很远。
这里反用其意,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人。
(10)青纶:青丝织成的印绶,代指为官身份。
(11)刺棹:即撑船。
【创作背景】本词是苏舜钦的仅存之词。
北宋庆历四年,范仲淹、札衍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延揽改革派人才,苏舜钦作为宰相札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a4956f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4.png)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沧浪亭记》是宋代文人苏舜钦于庆历四年(104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关于沧浪亭记的原文及翻译吧!原文:予以罪废,无所归。
扁舟吴中[1],始僦[2]舍以处。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3]郡学[4],东顾草树郁然,崇阜[5]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6]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7]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8]有国,近戚孙承右[9]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10],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惟仕宦溺人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11],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12]万古。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注释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广陵王元璙的花园,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
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
北宋庆历年间为人苏舜钦购得。
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
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2]租赁[3]过:拜访[4]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5]崇阜:高山[6]并(bàng):通“傍”[7]杠:独木桥[8]钱氏:指吴越王钱镠[9]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10]北碕:北边曲岸上[11]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12]闵:同“悯”,悲悯。
初晴游沧浪亭赏析
![初晴游沧浪亭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8ee06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5.png)
初晴游沧浪亭赏析一、原诗及作者简介1. 原诗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2. 作者简介苏舜钦(1008 - 1048),北宋诗人。
他的诗风格豪迈,与梅尧臣齐名,并称“苏梅”。
苏舜钦在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后因事被削职为民,退居苏州,修建沧浪亭,并写下了许多描绘沧浪亭及周围景色的诗篇。
二、诗句赏析1. 首联- “夜雨连明春水生”- 描绘了一幅夜雨持续到天明,使得沧浪亭园中的春水涨起的画面。
“连明”点明雨下的时间之长,从夜晚一直下到天亮。
春雨的滋润使得园中积水,这一描写为整个园林营造出一种清新润泽的氛围,也为后面描写园中的景色奠定了基础。
- “娇云浓暖弄阴晴”- “娇云”一词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云形容为娇柔的样子,赋予云以人的情感和姿态。
“浓暖”写出了雨后初晴时云气的浓厚和天气的暖和。
“弄阴晴”则生动地表现出云在天空中不断变幻,时而遮住阳光造成阴天,时而又散开让阳光洒下的动态之美。
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变化,更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2. 颔联- “帘虚日薄花竹静”- 诗人的视线从天空的云转向了沧浪亭中的景色。
“帘虚”表明帘子没有完全遮挡视线,透过稀疏的帘子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
“日薄”描绘出阳光并不强烈,淡淡的光线洒在园中。
“花竹静”写出了园中的花卉和竹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静静地伫立着,这里的“静”字既是对花竹状态的描写,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沧浪亭中的清幽。
- “时有乳鸠相对鸣”- 在一片静谧之中,时不时传来小斑鸠相对鸣叫的声音。
“时有”强调了这种声音的间断性,不是持续不断的喧闹,而是偶尔打破寂静的自然之声。
“乳鸠”的鸣叫更增添了园林的生机与野趣,与前面的“花竹静”形成了动静结合的效果。
这种动静相衬的描写手法,使得沧浪亭的景色更加生动、鲜活,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置身的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园林环境。
三、整体意境与情感表达1. 整体意境- 诗中通过对沧浪亭雨后初晴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1df81a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e.png)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沧浪亭记苏舜钦题解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市,为宋代诗人苏舜卿所建。
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
明代文瑛和尚又在这里重新修建了沧浪亭。
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由于历史的发展,各种古迹都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与盛极一时的吴越国的宫馆苑囿相比,苏舜卿的沧浪亭却获得了后人的赞赏。
原文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释①作者的这篇文章记述了沦浪亭的演变过程,并从历史的强烈对比中,赞美了苏舜卿的沧浪亭;而那些盛极一时的宫馆园囿,却早已不存在了。
作者的寄寓是很深的。
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能于平淡直朴中见出深意,这正是作者散文的特点。
②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
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
文瑛,生平不详。
庵:小庙,多为女尼所居。
③苏子美:苏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
他曾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该亭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⑤吴越:指吴越王,即唐末钱,官拜节度使。
后拥兵自重,建国吴越,称吴越国王,是五代十国时的十国之一,辖地包括今浙江、江苏西南、福建东北部地区。
《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译文古词鉴赏
![《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译文古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0bd0f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f.png)
《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译文|古词鉴赏《水调歌头·沧浪亭》此词作于作者被罢官苏州次年,作者正值壮年,本应建功立业,然而却怀才不遇。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甘沉沦,进退矛盾的心态,风格清旷豪迈,慷慨深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宋代: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水调歌头·沧浪亭》译文及注释译文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
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
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
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
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注释(1)淡伫:安静地伫立着。
(2)洞庭山:太湖中的岛屿,有东洞庭、西洞庭之分。
(3)渺弥:湖水充盈弥漫无际。
(4)陶朱:春秋越国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鉴于勾践难于共富贵,遂弃官从商。
(5)张翰:字季鹰,吴(今江苏苏州)人。
西晋文学家。
齐王(司马囧)执政,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在洛。
知囧将败,又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
不久,囧果被杀。
《水调歌头·沧浪亭》赏析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
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
初晴游沧浪亭
![初晴游沧浪亭](https://img.taocdn.com/s3/m/e3739d6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8.png)
初晴游沧浪亭
《初晴游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雨后沧浪亭的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恬静安逸的心情。
作品原文
初晴游沧浪亭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
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
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
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
春水:春天的河水。
⑵连明:直至天明。
⑶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
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
阴晴:时阴时晴。
⑷帘虚:帘内无人。
日薄:日色暗淡。
[1] [3]
白话译文
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帘内无人,日色暗淡,花丛、竹丛一片寂静,不时从中冒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创作背景
庆历四年(1044年),进奏院祠神之日,苏舜钦作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循前例以卖旧公文纸的钱宴请同僚宾客。
当时朝中的保守派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对宰相杜衍、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富弼等人力图改革弊政之举心怀不满;而苏舜钦得范仲淹荐举,又是杜衍之婿,因而保守派抓住这件事,借题发挥,弹劾他监主自盗,结果,苏舜钦被罢去官职,在席的有十余人被逐出朝。
区区一件小事,竟得如此严惩,苏舜钦激愤不己,他带着心灵上的创痛,流寓苏州,不久,在城南营建沧浪亭。
他时时携酒独往沧浪亭吟诗漫步,而《初晴游沧浪亭》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2c4d34e87101f69e319598.png)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初晴游沧浪亭④苏舜钦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②连明:直至天明。
试题一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9.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6分)8.(5分)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画面。
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
(3分)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
(2分)【评分标准】描述画面正确得3分,表现心情正确得2分。
意思对即可。
9.(6分)①情景交融。
全诗无一字言情,但景中寓情,以景传情。
②运用拟人。
“娇”“弄”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
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或衬托手法)。
第三句写花竹静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谧。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3分,答对两点得6分。
意思对即可。
试题二1.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
1.第一问:这首诗在意境上的突出特点是“静”。
(1分)第二问:表现了诗人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答表现了诗人的闲适而愉悦的心情也对)。
(2分)2.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娇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
(2)运用了反衬手法。
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表现了沧浪亭环境的幽静。
(3)景中寓情(或寓情于景)。
全诗未用一个直接表情的字眼,诗人通过对“春雨”“娇云”“花竹”“乳鸽”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雨后初晴游沧浪亭时的闲适、愉悦的心情。
(每条2分)赏析初晴是大自然营造的诗境,每转化为人的一种心境。
对生活充满深情者,必能体悟得初晴给人带来的恬静和恬静中萌动的勃勃生机。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0152e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1.png)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原文:予以罪废,无所归。
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惟仕宦溺人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注释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广陵王元璙的花园,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
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
北宋庆历年间为人苏舜钦购得。
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
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租赁过:拜访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崇阜:高山并(bàng):通“傍”杠:独木桥钱氏:指吴越王钱镠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北碕:北边曲岸上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闵:同“悯”,悲悯。
译文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
导读: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
《初晴游沧浪亭》
宋代: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初晴游沧浪亭》译文
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帘内无人,日色暗淡,花丛、竹丛一片寂静,不时从中冒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初晴游沧浪亭》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
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
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
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
春水:春天的河水。
连明:直至天明。
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
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
阴晴:时阴时晴。
帘虚:帘内无人。
日薄:日色暗淡。
《初晴游沧浪亭》鉴赏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
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
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
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
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
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
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表现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
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
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
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
他所讲的“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
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气(《沧浪亭》)。
其实他何曾自得闲适,在同诗中,他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可见诗人在亥初晴游沧浪亭争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仍然是他难以平静的情怀。
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澳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初晴游沧浪亭》创作背景
庆历四年(1044年),进奏院祠神之日,苏舜钦作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循前例以卖旧公文纸的钱宴请同僚宾客。
保守派抓住这件事,借题发挥,结果,苏舜钦被罢去官职。
他带着心灵上的`创痛,流寓苏州,不久,在城南营建沧浪亭。
而《初晴游沧浪亭》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
《初晴游沧浪亭》简析
诗人有《沧浪亭》诗云:“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
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费尽心机搞阴谋,耍弄权术)。
”细细品味这几句诗,对理解这首绝句很有好处。
也许是“好雨知时节”,昨晚“随风潜入夜”,一直下到天明,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
你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上轻柔的春云像娇嗔的姑娘在照镜,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似的,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
看来,宋朝诗人颇喜欢“弄”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开了先例,欧阳修“夜深江月弄清辉”和苏舜钦的这一句紧紧跟上,就象今天的人喜欢用“搞”字。
用多了,就缺
乏新鲜感,诗词创作最重的还应是首创精神。
尽管“弄”字都用得不错,能出境界,但毕竟不如首创者。
第三句先写“水晶帘莹更通风”,春天的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落下斑驳的倩影;再写“花重锦官城”和“绿竹半含箨”那种境界,无论是花,无论是竹,都给人“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那种清新的感觉。
今天,园里没有客人来,诗人独自观赏,踽踽前行,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心头不禁涌起“沧浪独步亦无淙”之无绪。
最后一句以动衬静,收到“鸟鸣山更幽”的效应。
欧阳修也有《沧浪亭》诗曰:“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啾喧。
”做为这一句诗的解说词,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诗人还有《沧浪静吟》云:“静中情味世无双”,这静中的“幽独闲放之趣”,隐藏着诗人被罢黜后的落寞情绪。
诗人嘴上说在这静谧的园中可以“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其实心中是非常痛苦的,只是没有明说罢了。
哀莫大于心死,诗人对朝庭早已“心死”。
《初晴游沧浪亭》作者介绍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
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
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
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
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
1981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
1.苏舜钦的《初晴游沧浪亭》原文译文及赏析
2.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3.初晴游沧浪亭阅读答案及赏析
4.《初晴游沧浪亭》古诗鉴赏
5.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诗词赏析
6.《初晴游沧浪亭》阅读答案
7.《初晴游沧浪亭》阅读练习及答案
8.《初晴游沧浪亭》诗歌鉴赏
上文是关于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