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鼓草:流行于金沙江、朱提江和白水江沿岸,农人们 挥锄薅草,一挎鼓之人在人群中击鼓扬歌,一唱众合,满山 遍野歌声、鼓声、笑声荡洋漾,于是人们乐而忘返,提高了 劳动效率,这种劳动中的歌鼓就叫打鼓草。
四筒鼓:流传于昭通市的昭阳区和鲁甸、永善县,是农 村汉族丧葬祭祀中的一种舞蹈.这种伴随丧葬而存在舞蹈, 形态较为原始。舞蹈时,舞者身挎自制的直桶形木鼓,合以 锣、钹、镲等响器,顶腰大奖赛胯,扣胸梗脖,显得粗犷朴 拙,极有韵味。舞蹈本身以套路为结构单元,以模拟动物形 态和游戏为内容,套路动作多达80余个,如“喜鹊登枝”、 “犀牛望月”、“老牛擦背”,“黄龙三转弯”、“猫拿耗 子”等,非常丰富。
瀑布
昭通复杂的地形,落差的悬殊,丰富的水流,形成了昭通 市众多风格各异、景观不同的瀑布。如:炎山的漂泊水、大关 标水岩、彝良洛泽河瀑布、盐津关河边的瀑布、铜锣坝区大瀑 布等,这些瀑布有的落差大,气势雄伟,有的水面窄,涓涓而 来如珠帘、似长绸,且周围均有美丽的山川、河流与之配套, 极富开发价值。其中,在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黄连河风景区 是一个兼容山、水、石、洞、树的综合性大型风景名胜地。距 昭阳区仅44公里。以自然景观、珍稀植物为主要旅游对象。其 景点有:滩头竹影、高桥石谷、一线天、飞花瀑、老空湾云海、 小标水岩、大标水岩、青龙洞溶洞群、石林。黄连河风景区已 得到初步开发,内部管理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在宣传力度 上还不够,使得风景秀丽的资源利用方面还未达到应有的规模。
昭通唱书,为云南汉族独特的一种曲艺形式。 至今有150多年的历史。昭通唱书的演唱活动一 般在农历正月春节和农闲季节。闲暇和婚丧嫁娶 也有唱的,但内容和唱腔有严格区别。办婚事时 多唱歌颂美好姻缘和坚贞爱情方面的内容;办丧 事时多唱忠孝节义、伦理道德,唱腔悲切忧伤, 专曲专用,称孝歌。昭通唱书的形式简便,一人 讲唱,以唱为主,无须乐器伴奏。
辛亥革命时期曾担任 陆军总长、孙中山大 元帅府大本营参谋总 长的张开儒
抗日名将、新四军 副军长罗炳辉
平北大 楷省革
及命 满时 洲期 省曾 委担 书任 记中 的国 刘湖
原国民党六十军中将军长、辽沈战
役中率部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 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的曾泽生
1946
朔成加
端立入
将后中 年
军就国 在
形式多样的“龙灯舞”:昭通流传着多种形式的“龙 灯舞”。包括舞火龙、水龙、小彩龙,板凳龙等。
“牛灯”、“狮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称“牛王 节”,镇雄、盐津等地的农民还有敬牛,耍牛灯的习俗。 昭通“狮灯”主要流传于永善、绥江、盐津等县,由外地 汉族移民带来,南狮、北狮齐聚,“高台狮”、“地狮子” 和“杆杆狮”都有,技艺高超,精彩动人。
溶洞
昭通市绝大部分属石炭岩地层,地下水蕴藏 量较大,溶洞众多。可供开发旅游的溶洞据不 完全统计有巧家县荞麦地的仙水洞、铝厂的溶 洞、小河乡竹山仙人洞;昭阳区炎山的冷风洞、 盐津县县城溶洞、牛寨溶洞;大关县的青龙洞 溶洞群;镇雄县的热水洞、中村溶洞、母享仙 人洞;威信县的麟凤天台山溶洞;鲁甸县梭山 乡的黑石溶洞等。这些溶洞千姿百态,绚丽多 彩,各具特色。市内各县都有溶洞,而且很多 溶洞传说神奇,有待探明、开发为旅游区。
龙家祠堂
卢家祠堂
传统艺术
昭通属民族杂居区域,全市共有23种少数民族,其中人口在十万以上的有苗族、彝族。 从大量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到,在昭通各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中,还保留着许多宝贵的传统 文化艺术精华。另外,明、清以来的大量汉族移民,带来了多样性的异域文化,并流传至 今。从一定程度上说,今天的昭通,是云南保留汉族民间传统文化最多的地方。
盐津县豆沙关的唐袁滋摩崖题记
昭通实验中学内的东汉孟孝琚碑
文物
全市馆藏国家一级文物10件: 如昭通人牙齿化石;出土于 昭通市甘河村白泥井的建初 元年双耳铜洗;张希鲁先生 捐赠的建初八年双耳铜洗; 永建五年双辅首铜洗;孟琴 子母铜印;巫师陶俑等 等。 国家二级文物279件: 如巧家县城小东门出土的双 耳陶罐;张希鲁先生征集并 捐赠的永元八年双耳铜洗; 阳嘉二年铜洗;昭通市得马 寨崖墓出土的带盖提梁铜壶; 骑鹿铜佣(昭通市守望乡甘 河白泥井梁子采集);舞蹈 人物画像砖(昭通市博禄乡 出土);
苗族的器乐,除了传统的标志性乐器芦笙外,还有箫筒、口弦、木叶、号角、大鼓唢 呐、通花笛等.彝族的器乐有月琴、唢呐。
彝族民间舞蹈
苗族民间舞蹈
芦笙
箫筒
口弦
苗族的器乐
月 琴
号角
唢
彝
呐
族
的
器
乐
汉族民间艺术
寺庙文化及民间演艺活动。据调查,上个世纪的五十年 代,昭通城及近郊,所存寺庙会馆有60余处。寺庙虽然是进 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寺庙 反映不同的社群信仰和风俗。各种各样的寺庙及其活动,实际 上也反映了昭通汉族移民和传统文化的多元性。若大致排列, 昭通的寺庙、会馆有如下这些:江西庙、广东庙、陕西庙、川 主庙、禹王宫、黑神庙、财神庙、土主庙、文庙、武庙、城隍 庙、三官庙、张王庙、鲁班庙、吕祖庙、苏祖庙、老君庙、火 神庙、小红庙、妈祖庙、梅葛庙、灵官庙、天后宫、文昌宫、 玉皇宫等,另外还有善福堂、天主堂等外国人修的教堂,至于 冠以姓氏的家族宗庙如李家祠、马家祠等则是数不胜数。
昭通扬琴,曾经流行于昭通等地的古老曲种, 现已断代,濒于消亡。昭通扬琴是一种坐唱艺术, 在说唱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来,以唱为主兼有说白, 演唱者自己打扬琴伴奏。
洞经音乐也是昭通民间文化中的古老形式。据调查, 昭通洞经音乐的源头在四川梓潼,同时,昭通洞经音乐又 是云南的源头之一。旧时,昭通城内比较著名的洞经学社 有四个,即:“敦义学”、“伦理学”、“述孝学”和 “普缘社”。昭通洞经学社,由于不拘于任何一个教派, 其活动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关帝庙、孔庙、文昌宫、老君 庙的各种“会火”活动都参加,而民间求雨,丧葬度亡等 法事道场也参加。昭通解放后,洞经学社解散,洞经音乐 无人演奏,濒于消亡。近来,昭通一些有识之士和热心人 自发组织了昭阳洞经乐团,致力于恢复和发扬光大,又初 见雏形。
昭通开发甚早,1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繁衍。当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了居民点,他们曾创造了昭通 文化。在西汉时朱提郡的人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朱提文化,以后 各代均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众 多历史名胜,均可作为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文物古迹 国家级的2 处:盐津县豆沙关的唐袁滋摩崖题记;昭通实验中学内的东汉 孟孝琚碑。省级的8处:昭通实验中学内的东晋霍氏壁画墓;盐 津豆沙关五尺道;鲁甸县野石山的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鲁甸 县桃源乡的拖姑清真寺;彝良县阿都乡偏坡寨村境内的罗炳辉 故居;威信县境内水田寨村的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威信县 扎西镇老街,原江西会馆旧址;位于威信县东北40公里高田新 华汾山与罗汉山之间,海拔1880米的观斗山石雕群。县区级文 物保护遗址就不胜枚举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盐津悬棺墓葬; 鲁甸县的江底三桥;威信县城南顺扎西河下5公里处的两合岩等 等。
昭通人牙齿化石பைடு நூலகம்
昭通市甘河村白泥井的建初元年双耳铜洗
孟琴子母铜印
骑鹿铜佣
革命人物及遗迹
近现代以来,昭通人才荟萃,英雄辈出。这块神奇的 土地养育了一大批英才。辛亥革命时期曾担任陆军总长、 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总长的张开儒;抗日名将、新 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大革命时期曾担任中国湖北省及满洲 省委书记的刘平楷;原国民党六十军中将军长、辽沈战役 中率部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1955年授予中将 军衔的曾泽生;为云南和平解放作出贡献的爱国将领、原 国民政府云南省主席龙云、卢汉。1946年在东北率部起 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就任昆明市长的潘朔 端将军等等。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曾于1935年2月在 威信县扎西镇召开了继“遵义会议”之后具有重大历史意 义的“扎西会议旧址”。昭通市昭阳区内保留着的龙家祠 堂、卢家祠堂等。
任共东
昆产北
明党率
市 长 的
, 新 中
部 起 义
潘国后
龙氏家祠
龙氏家祠始建于1930年,竣工于1942年,祠堂坐南向北,由祠堂、 宅院、碉楼组成。主体部分包括正殿、过厅、厢房、耳房、影壁等,两进 院落,中轴线上有两个大天井,四角有四个漏角天井。如加上周围的空地 部分,整体占地面积26.23亩。祠堂建筑群坐南向北,由前院、中院和后 院组成。前院由照壁、东西大门和东西厢房组成,其中前院的正前方为三 叠水式一字影壁,影壁两端与祠堂的东西大门相连接,东西大门属典型的 欧式门楼,门额上分别书有“源远”“流长”。 中院由过厅、东西厢房 和东西跨院组成,其中过厅为单檐硬山琉璃顶,明间前檐下悬云南民国时 期大书法家陈荣昌手书“龙氏家祠”直额,下设深浮雕五龙捧圣御路石, 御路石石雕技艺精湛,属云南民国时期石雕精品。
舞蹈有彝族民间舞蹈和苗族民间舞蹈。彝族民间舞蹈有以“喀红呗”为代表的祭祀性 舞蹈,以“阿说喀”为代表的风俗性舞蹈,以“撒麻舞”为代表的生产劳动舞蹈,以栽花 舞为代表的节庆舞蹈。喀红呗是流传于镇雄、彝良等县彝族村寨中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性舞 蹈。又称“跳脚”、“拐脚舞”、“拽脚舞”、“铃铛舞”等,是指4个男舞者手持铃铛 在守灵时跳的舞。舞蹈由“拽脚步”、“甩铃步”等基本动作连接技巧动作,一个或两个 基本动作加上一种技巧动作组成一个套路。表现的内容“蛤蟆晒肚”、“老牛擦背”、 “猴子爬树”、“毛狗钻洞”、“四马追羊”、“岩鹰展翅”、“野鸡钻篱笆”等。阿说 喀印汉语“酒礼歌”,是彝族婚礼仪式中的系列歌舞。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民间音乐 有彝族和苗族的,其中,彝族民间音乐有酒礼歌、山歌小调。苗族民间音乐有古歌,又叫 “酒歌”。苗族古歌根据演唱的内容和场合,大体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称为“开天辟 地歌”,也称“创世史歌”,主要内容包括“磨天碾地”、“制天造地”、“犁天耙地”、 “夯天拍地”、“铸日造月”、“射日杀月”、“斩雷擒龙”以及五谷,金银铜的来源等。 第二部类称婚姻嫁娶歌,主要唱述苗族婚姻礼制的形成以及与嫁娶有关的传说、生活等。 大致的内容有“迎亲歌”、“回土神歌”,“天黑歌”、“洗脚歌”、“吃新娘饭歌”、 “天明歌”、“起程歌”等。
龙氏家祠是云南省近代祠堂和家宅建筑的优秀代表作,在建筑设计和 营造上,体现了同时代建筑的特点,建筑风格上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中 西合璧又兼具地方民族特色,装饰精美,各种木雕、石雕和彩绘生动传神, 技艺精湛,代表了当时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同时,祠 堂承载着部分乃至全国近现代历史信息,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知 名度。
昭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十分可观且前景广阔, 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昭通享有“鸡鸣三省”、“小昆明” 之称,虽然自秦开“五尺道”,东汉设置朱提郡以来,就 是著名的云、贵、川三省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并素有 “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美誉。昭通因特殊的地形地貌; 形成了昭通独具特色的风景旅游资源: 昭通市的自然旅游 类型主要是以自然保护区、溶洞、瀑布群为主。它们分别 是永善县的三江口自然保护区,彝良和威信两县交界处的 海子坪自然保护区,巧家县中部的药山自然保护区,昭阳 区北闸乡的大龙洞自然保护区,水富县境内的铜锣坝自然 保护区,昭阳区大山包乡的国家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天星 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昭通市自然资 源和自然风光的保护,促进生态、科研、生产、文教及今 后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放牧画像砖(昭通市博禄乡
永乐“梁堆”出土,陈本明
同志收集,捐赠);驮羽人
宝瓶青铜朱雀(大关县悦乐
乡汉坪出土);天王镇小鬼
铜像(绥江县公安局、人民
法院审理文物案件获得)等 等。国家三级文物425件。 其中:新石器文物14件,商 周文物时期文物22件,东周 时期8件,春秋战国151件, 西汉时期23件,东汉时期 128件,魏晋时期1件,明代 23件,清代75件,民国时期 4件。这些文物古迹之中不乏 稀世珍宝。
昭通端公戏与傩文化:昭通傩戏由乡俗间的端公(巫师)所 为,俗称端公戏,最早于明朝初期,由江西等地的汉族移民 传入,延续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并且保持着较为原始的 形态,具有戏剧活化石意义。曾经在昭通市的大部分县(区)流 传过,现仅保留在镇雄、彝良、大关、威信的一些偏僻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