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何鲁平)
胜利油田水驱油藏精细油藏描述做法与应用效果分析
胜利油田水驱油藏精细油藏描述做法与应用效果分析作者:张艳梅来源:《教育科学博览》2014年第03期摘要:胜利油田水驱油藏覆盖地质储量约占总储量的80%以上,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但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而精细油藏描述就是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
重点介绍了胜利油田水驱油藏精细油藏描述现状与做法,阐述了水驱油藏精细油藏描述成果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胜利油田水驱油藏精细油藏描述现状发展方向1 胜利油田水驱油藏精细油藏描述现状与做法1.1 开展储层构型研究夹层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层内夹层对油层的分割作用和对注水的遮挡作用控制着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
在小层或单砂体精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层次分析、模式拟合为研究思路,首先结合野外露头、现代沉积以及井网资料建立不同层次(如复合河道砂体、单一河道砂体、单一点坝砂体、点坝砂体内部增生体等层次)的构型模式,然后应用岩心、高分辨率测井、测井精细解释、水平井、动态监测等资料,对开发井网条件下的井间构型进行拟合和预测,建立储层构型约束下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
储层构型研究能加深层内夹层及层内非均质性的描述,并可用于油藏数值模拟,为表征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奠定基础。
1.2 低级序断层描述低级序断层延伸短、断距小,基本不控制油气的聚集,但影响油藏注水开发的水驱状况,是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控制剩余油的主要因素。
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新技术为提高低级序断层描述精度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构造模式、物理模拟和力学成因分析的指导下,认识到大断层应力转换带可直接产生低级序断层(四级以下小断层),改变了以前断层逐级派生的观点。
以岩石物理及地震正演模拟为支撑,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高分辨率成像的基础上,钻井和地震资料联合储层反演提供了储层三维空间精细地球物理属性模型,提高了低级序断层的描述精度,精度达到断层落差5~10m、延伸长度小于100m。
1.3 剩余油分布定量预测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主要受低级序断层、夹层和物性差异等油藏非均质以及注采方式对储层中流体渗流产生的分割作用控制。
精细油藏描述规范
3 工作流程以油田钻井资料、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点地层精细对比、井断点的落实及地震精细解释,建立三维构造精细模型;通过储层精细划分、井点夹层描述、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及取心井资料研究,建立三维储层精细模型(包括沉积相模型);开展模型合理粗化方法研究,把精细地质模型不失真的输入到数值模拟软件,并通过快速历史拟合,对模型进行验证,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地质模型。
最终实现油藏的高精度拟合,并把数值模拟成果输出,进行各种剩余油指标的定量计算、统计分析,寻找剩余油潜力,结合油田开发状况分析及开发效果评价,制定合理、高效的油田开发调整及挖潜方案。
同时实现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的资源共享,初步建立“数字油藏”。
油藏描述工作流程见图1:图1 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流程4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4.1 基础地质资料4.1.1 地震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
4.1.2 钻井资料:工区内所有的探井、开发井、取心井,包括井别、井位坐标、补心高、补心海拔、完钻井深、完钻层位、靶点坐标等信息。
4.1.3 测井资料:用于地层对比划分的常规测井曲线及相应的测井曲线数字带,特殊测井(核磁测井、成像测井等)曲线及数字带。
4.1.4 井斜资料:包括斜井、侧钻井、水平井的数字化井轨迹数据。
4.2 开发动态资料4.2.1 开发数据:油田、开发单元及单井的开发数据,包括油水井月数据、油田开发月综合数据;井史资料(射孔、封堵、措施等数据)。
4.2.2 动态监测资料:包括动静液面、压力、试井、产液、吸水剖面,C/O测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监测资料。
4.3 开发实验资料4.3.1 取心井资料:常规岩心分析、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润湿性、敏感性、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等资料。
4.3.2 高压物性资料:包括油、气、水的高压物性数据(溶解油气比、地下原油密度、粘度、原油体积系数、压缩系数、天然气组份、体积系数等)。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油藏勘探中的应用1 地质概况垦东34井区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
垦东34块位于垦东凸起北部斜坡带上,垦东10北断层下降盘,为受2条小断层控制的断鼻构造,该断鼻是垦东4~垦东10断鼻构造的一部分,地层倾角3°~5°。
油层发育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构造高部位为气层或油层,构造低部位虽有砂体发育,为干层或水层。
同时,砂体受河流相沉积的影响,横向变化快。
2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主要指精细层位及储层的描述,进行砂体标定与追踪。
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大,地震储层描述技术的应用是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
2.1 储层识别与标定技术储层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是由储层与其上、下围岩的波阻抗差而形成的。
储层标定就是根据钻井资料将地质目标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来,以区别于其它反射轴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储层标定技术有VSP测井、声波合成地震记录和经验速度尺。
2.2 属性提取分析技术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差值的存在是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的前提,两者相差越大,预测效果越好。
经研究发现本区泥岩呈高速,砂岩呈低速,两者相差很少,而且地层纵向上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砂层厚度与泥岩隔层厚度比较接近,且储层与围岩速度比较接近的地层中,储层预测难度很大。
本区储层和围岩质地较纯,岩性单一,不存在灰质成分,因此,地震剖面上的岩性界面常代表砂岩和围岩的分界面。
“三瞬”属性最常用,其中瞬时振幅和瞬时频率用于岩性解释,瞬时相位用于检测地层的接触关系。
由这三种基本属性可以导出其它许多相关的属性。
近几年来,由于储层描述的需要和全三维数据体解释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急剧发展,已成为储层预测、储层特征参数描述、储层动态监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2.3 相干体分析垦东北部地区由于处在孤东潜山与垦东凸起之间,构造应力较为集中,发育了一系列北东方向的雁行式断层,并被东西向断层复杂化。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2020/11/3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目录
n 一、前言 n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n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 3.术语和定义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n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是在油田正式开发方案实施后,在开
发基础井网全部完钻的新增资料基础上进行的精细油藏描述。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的任务是油藏地质再认识,落实构造
形态、断层、油气水分布状况及砂体连通、油气水界面、储 层参数等,检查开发方案设计的符合率,修改原有的地质模 型,为储量复算、开发调整等提供地质依据。描述成果是建 立开发初期的地质模型。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一、前言
n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 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n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 港油田分公司、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
n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窦松江 李桂林 何鲁平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目录
特征参数,主要包括:排驱压力(MPa)、中值压力(MPa)、最大孔喉半径
(μm)、孔喉半径中值(μm)、吼道直径中值(μm)、相对分选系数、
孔喉体积比、孔隙直径中值(μm)、平均孔喉直径比、低渗与特低渗储层
的启动压力(MPa)等。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1]
胜利油区不同类型油藏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程序、技术和方法编写人:刘建民王端平凡哲元审核人:毕义泉复审人:李阳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二00一年十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本程序、技术和方法一、精细油藏描述(一)地层模型(二)构造模型(三)储层模型(四)流体模型(五)油藏模型二、剩余油分布研究(一)开发状况分析(二)剩余油分布研究(三)提高采收率的控潜措施和方案(四)开发效果预测及经济评价第二部分不同类型油藏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关键技术和研究侧重点一、整装构造油藏二、断块油藏三、低渗透油藏前言“油藏描述”一词首先是在70年代由斯论贝谢测井公司提出的,这一阶段的油藏描述是以测井为主体(穆龙新等,1996);80年代由于地震处理和解释技术的迅速发展,又提出了以地震为主体的油藏描述技术;随着油藏描述从宏观向微观、从定性向定量、从描述向预测方向的迅速发展,90年代已进入多学科综合协同研究的现代油藏描述阶段。
我国80年代中期引进油藏描述这一述语。
在胜利的牛庄油田、中原的文东油田等地区开展了程度不同的油藏描述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
进入90年代,油藏描述不仅局限于勘探阶段,在开发阶段也得以大力推广、应用和发展。
按开发阶段的不同,油藏描述可划分为开发准备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主体开发阶段的中期油藏描述和提高采收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
不同开发阶段,因开发决策的内容和目标不同,因可用的资料信息的质量、数量以及对油气藏所能控制的程度不同,其油藏描述的内容和任务、研究重点、技术和方法都明显不同。
油田发现后到投入全面开发前的这一阶段称为开发准备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油藏基本格架,基本搞清主力储层的储集特征及三维空间展布特征,明确油藏类型和油气水分布,因此这一阶段以建立地质概念模型为重点。
在此基础上,编制油田开发方案。
油田全面投入开发后到高含水以前的这一阶段称为主体开发阶段。
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及在开发中的应用探讨
技术与检测Һ㊀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及在开发中的应用探讨贾琨锋摘㊀要:分析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技术措施,结合油田开发的生产实际,优化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措施,对关键技术进行优选,重视精细油藏描述的程序,为获得最佳的地质模型,创造有利的条件㊂油田经过长期的开发后,实施精细油藏的描述,重新认识油藏,为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创造有利的条件㊂对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结合现代化的油藏管理实际,结合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准度,使其更好地为油藏开发提供依据㊂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定量分析;高效开发油藏;预测模型一㊁油藏描述概述精细油藏描述是在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将定性的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的方式,准确地揭示地质体的本来面目,建立精细的油藏地质模型,为高效开发油藏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㊂对油藏的描述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如单一河道的油藏描述关键的技术是河道边界的准确识别㊂在确定成因砂体的类型和精细解剖单砂体的空间配置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单一河道的识别标志㊂废弃河道的沉积物类型,河道砂体的中断情况,河道砂体顶面层位的差异分析,河道规模的差异性,同一个河道的砂体厚度不同,显示的沉积状态也不同㊂河道砂体的规律性变化的,不应该出现突变的特征㊂在平面上具有曲流的现象,具有突出的油藏的规律性,通过这些识别标志的分析,为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㊂确认河流的边界,建立河道砂体的变化图示,获得河道砂体的变化规律㊂二㊁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措施(一)多学科一体化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措施应用地震开发技术预测识别滚动的目标,寻找大的发现,为勘探开发大的油气藏提供基础㊂提高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的效率,保持资料的精准度,提高获取资料的分辨率,为油藏精细地质类型的确定,提供高清晰度的资料㊂应用叠前处理技术措施,提高资料的品质,为油藏的精细描述提供可靠的信息㊂比较叠前和叠后的地震勘探资料,利用叠前资料具有突出的优越性㊂实施深入的地质调查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㊂利用三维的可视化技术措施,有利于地质体的精细刻画,确定含油砂体的宽度和厚度,选择有利的方位布井,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㊂(二)储集层的层系分析和构成研究技术措施油藏的描述重点是解剖油砂体的内部构造,研究油层内部的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依靠井网资料显示的沉积特征和界面的不同,结合层次分析的方法,预测描述内部的构筑物㊂确定单砂体的沉积模式,依据测井曲线上的特点显示出来㊂在复合砂体内部识别单一河道,在单一的河道内部识别点垻,然后解剖点垻的内部构造,获得油藏精细描述的结论㊂对储层的流体的物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为油藏的精细描述提供最直接的信息资料,促进储集层的层系划分的进步,保持合理的储集层的小层划分,为合理注水开发提供最佳的帮助㊂(三)地层细分对比技术措施的应用为了更好地进行地层的细分对比,建立地层的对比框架,设计油田开发的地层的对比项目,为合理划分地层提供基础㊂坚持细分开发单元的基本原则,归纳更多的技术措施,为合理划分油层提供依据㊂以现代的河湖沉积理论为基础,将单砂层沉积巡回明显,易于划分的油层进行精细的油层划分,重新部署注采井网,为合理注水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㊂细分生产单元,与目前的采油工艺的现状和油田生产的经济性结合起来㊂地层细分对比的方法比较多,主要包括岩石学的方法㊁古生物学的方法㊁地震物理方法等,为合理划分生产层系提供最佳的保障措施㊂(四)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技术的应用储层流动性能的研究,应用沉积学的方式,对地层的沉类型进行分析,细分沉积微相,为细分油层提供依据㊂建立岩石相与沉积单元和储油物性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开采剩余油提供基础㊂也可以应用流动带分析法㊁油层孔隙的几何现状分析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法,对已经开发的油藏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水驱的开发效率㊂挖潜剩余油的存在形式,研究和应用高效的开采工艺技术措施,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益㊂(五)建立储层预测模型的技术措施通过对油藏精细的地质研究,建立科学的油藏的地质模型,为促进油藏的健康发展,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㊂设计概念模型㊁开发模型及分析模型,为油田的继续开发提供最直接的设计措施㊂通过地质模型的建立,预测油藏的开发状态,并经过室内试验的研究,提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措施,为保证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依据㊂储层井间生产运行参数的模拟,提高模型的应用效果㊂分析其中的不确定因素,采取最佳的规避措施,为实际的油藏开发提供模型㊂储层的地质资料库和原始的储层的地质模型必须匹配,预测储层的三维特征,选择和应用最佳的开采技术措施,提高储层的动用程度,为保证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地质基础㊂(六)裂缝的识别和预测的技术措施对油层的天然裂缝进行识别,对岩石及裂缝的露头观测与描述,明确油藏渗透能力,对油层中存在的天然裂缝的状态进行分析,是否满足油藏开发的需要㊂油流在天然裂缝中的流动阻力是否大,如何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降低油流在油层中的渗流阻力,是油层高效开发的基础㊂三㊁结语通过对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措施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挖潜剩余油分布的规律,为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资料㊂不断改善油田生产开发方案,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达到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标㊂建立完善的地质模型,为合理开采油流,提供直接的信息㊂优化油田地质信息的采集方式,发挥油田生产的优势,降低油田生产好的成本㊂使油藏的精细描述技术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提高油田的生产能力,提供可靠的技术标准,促使油藏增产,实施高效开发的作用状态㊂参考文献:[1]邓亚梅,葛雪.简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石化,2016(z1).[2]毛贵源.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7(7).作者简介:贾琨锋,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辛一管理区采油1站㊂941。
油藏描述管理程序
发行版本:C油藏描述管理程序修改次数:0文件编号:QG/HBYT 050-2008页码:1/3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油藏描述、综合治理方案管理内容及管理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开发部、各油气生产单位、勘探开发研究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办法的引用而成为本办法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办法,然而,鼓励根据本办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中,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指导意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2005年《油田开发管理纲要》3 术语及定义本程序采用下列定义。
油藏描述:是指对油藏地质特征进行三维空间定量描述和表征以及预测,并建立起反映油藏圈闭几何形态、边界条件、储集层渗流特征、流体性质以及分布的三维地质模型。
综合治理方案:是指已投入开发的油田、油藏或断块,经过精细地质研究、剩余油分布研究、动态分析研究后,针对影响油田开发的主要矛盾而制定的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水平的各类综合开发调整治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008-7-4发布2008-7-4实施QG/HBYT050-2008 页码:2/3理方案。
4 职责4.1 开发部是油藏描述、油田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落实股份公司油藏描述工作安排;负责制定油藏描述规划、计划,负责油藏描述技术管理,负责油藏描述项目验收。
负责油田综合治理方案的审查及跟踪评价。
4.2 勘探开发研究院负责油藏描述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4.3 各油气生产单位负责编制辖区内油藏描述规划、计划及开题设计报告;负责完成油藏描述研究项目;负责编制、实施油田综合治理方案、总结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5 管理内容5.1 油藏描述5.1.1 开发部编制全公司油藏描述规划、计划,跟踪评价计划执行情况;按照股份公司《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指导意见》、《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技术管理;负责公司精细油藏描述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进度检查及总结;审查各单位油藏描述项目开题设计;进行油藏描述项目验收,验收标准按股份公司统一标准执行,验收方式采取“四步验收法”,既:地层对比、构造模型、三维立体框架模型、综合治理方案,每步验收结果做为年底总项目验收的一部分;组织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及推广。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LN
目录
一、前言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5.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基本要求 必须重视各开发阶段静、动态资料的录取,并按各
井资料等(开发中后期还应包括水淹程度、水洗效率、剩余油饱和度的 测定等资料)。 测井资料:按描述要求,测全各种曲线。在开发中后期,要求有水淹层 测井等系列; 动态资料:油田所有的动态资料,包括产油量、产水量、压力、试井、 产出剖面、注入剖面、井间剩余油监测及裂缝(微裂缝)等动态监测资 料。
目录
开发阶段有关资料录取要求和技术标准述
的需要; 已有的资料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5.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是指在油藏现阶段可以获取到的所有静、动态
资料。包括: 地震资料:与地质条件相适应的满足精细油藏描述的地震资料; 地质资料:所有井的地质、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以及分阶段的密闭取心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_976
目录
一、前言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 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胜利油田油藏描述规范及关键技术介绍-1
建立五个模型 应用四项技术 搞清三个分布 提出两项措施 达到一个提高
地层模型
地质综合分析
构造模型
水淹层
剩余油平面
提
分布
新井精细挖潜
高
储层模型
测井解释
剩余油层间
采
精细油藏
分布
老井综合治理
收
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剩余油层内
率
油藏模型
油藏工程 综合分析
2、微型构造研究技术
研究方法
高精度三维 地震资料
目前
1~5m
小 高
点
合 井距
理
小
微
鼻
构 构造倾角 状
造
尺 度
经济可采 剩余油
小 断
同一目的层不 鼻 同区域采用不
同微构造尺度
1、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 2、残余油饱和度解释 ; 3、原油性质在平面纵向上的变化规律研究; 4、地层水性质在平面纵向上的变化规律研究 ; 5、原油性质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1、油藏类型:精细研究油水关系, 利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按小层、按 砂体、按断块确定油水界面。
2、储量计算
3、油层评价
正向微型构造:包括小高点、小鼻状、小断鼻。 负向微型构造:包括小低点、小沟槽、小断沟。 斜面微型构造。 根据微构造的顶底形态,总结了顶凸底凸型、顶凸底平型、顶平底凸型、顶 底均为鼻状凸起型、顶凹底平型、顶凹底凹型、顶平底沟槽型等7种主力小层顶 底微构造组合模式,前四种为剩余油相对富集区。 建立精细构造模型要求:表现出构造幅度≤5m,构造面积<0.1km2,断距 ≤5m,断层长度<100m。
精细油藏描述在四1区克下组油藏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精细油藏描述在四1区克下组油藏二次开发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利用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进行构造及断裂的精细刻画,确定断层位置,以及针对老资料求取储层参数难度大的问题,利用测井信息拟合真电阻率,研究出测井二次解释新方法。
实现油藏精细描述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动态法、油藏数值模拟法定量研究剩余油潜力。
明确平面和纵向上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指明了二次开发潜力方向,基于此,重新部署二次开发井网进行最大程度挖潜剩余油。
根据投产井的生产效果分析,完钻实施新井23口,新建产能1.275×104 t,已投产新井平均日产油4.1t,钻井空井率为零,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油藏描述;测井二次解释;二次开发;剩余油1 油藏地质概况克拉玛依油田四1区克下组油藏投入开发至今,已长达50多年,在国内也属于开发时间最长的老油田之一,该油藏为检40断裂与近南北向的检39断裂、近东西向的南黑油山断裂,及克乌断裂夹持形成北西向南东倾的单斜,沉积模式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的过渡相演化过程。
四1区克下组沉积物源来自研究区西部及西北部,主要发育河道、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为主要格架砂体,主要表现为向湖盆激烈推进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平面上油砂体自北东向西南逐渐变薄;纵向上各油砂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砂层厚度平均29.5 m,油层厚度平均7.8 m。
储层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砾石几乎全为变质岩,棱角发育,分选差,粒径一般在0.4~4 mm之间,泥质胶结,含泥量10.3%。
砾岩纵向上粒度和胶结程度变化较大,层理不发育。
储层岩石成分以石英为主,约占60%~80%,其次为变质岩和云母,泥质含量高,约占10%~20%,胶结疏松-中等,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颗粒直径为0.4~4.0cm,分选中等,胶结物主要以泥质为主,钙质次之,胶结类型以接触式为主,沉积物分选性好,磨圆程度较高,克下组储层孔隙度为18.6%,渗透率为129.4 mD,属中孔中渗储层,油藏无边底水,属于构造岩性油藏。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方法
研究目的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油田开发早中期,对于连续性较好、厚度较大的储层、高孔 高渗带、明显的构造和断层等问题,通过地震和地质等常规 的方法,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油田开发的晚期,重点关心的是低孔低渗带、薄储层、隔夹 层、微构造和小断层及岩石物性的非均质性等问题,是我国 大部分油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该研究又是世界性的攻 关难题。
主要内容
• 精细油藏描述方法
• 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主体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对策
地质研究与地质模型的发展方向 • 研究的尺度越来越小; • 基本单元越来越小; • 定量化和预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种发展趋势也是为了满足生产的要求, 新油田的高效开发,特别是老油田的深入 挖潜问题,没有精细的地质研究是非常困 难的。
开发地震,也称储层地震学或油藏地震学。在油气田
开发和开采过程中,对油藏特征进行横向预测,做出完整
描述和进行动态监测的一门新兴学科。这些技术有:地震 目标处理、三维联片处理、迭前深度偏移、高分辨率地震
勘探、地震属性分析与烃类检测、相干体分析、定量地震
相分析、地震综合解释与可视化、地震反演、储层特征重 构与特征反演、AVO分析与反演、3D AVO、井间地震、 四维地震、多波多分量等。开发地震的内涵包括两个部分, 即储层静态描述与油藏动态管理。
三维可视化技术预测沉积体分布特征
相对波阻抗
地层 深度 GR 岩性剖面 RT 沉积微相
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 分流间湾 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 分流间湾 主力气层
三 角 洲 朵 叶 体 展 布
花 港 组 上 段 上 部
绝对波阻抗
三 角 洲 前 缘
典 型 三 角 洲 相 沉 积 模 式
5
胜利油田油藏描述规范及关键技术介绍-2
12
+3%
自然伽玛法、自然电位法:
SH=(SHLG-GMIN) / (GMAXGMIN) Vsh=(2
GCUR*SH
%
9
Í Vsh â Ê ½
6
-1) / (2
GCUR
-1)
3
孤东油田七区西
0 0 3 6 9 12 15
Ö Î · ö Vsh %
6、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技术
(2)精细解释模式建立
通过三角洲储层构型分析,目前已可以确定3、4级界面空间展布规律
3级界面:河口坝复合体(小层)界面,为分布稳定的隔层 4级界面:单一河口坝界面,为夹层
3级界面
3级界面
4级界面
4级界面
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宽度/厚度/长度关系图
3级界面
(犹他州、肯塔基州露头,Lowry, 1989)
研究 关键点
①识别河口坝复合体:结合沉积微相分布确定河口坝分布范围及前积方向。 ②识别单一河口坝:单井识别夹层基础上,借助Lowry成果定量描述夹层展布。
1220
自然伽马
50 150
微电位
5 0
含油饱和度(%)
100
50
自然伽马
100
微电位 声波时差 垂直 深度
500 0 5 0
含油饱和度(%)
100
声波时差 井径
21 24 300 500
垂直 深度 (m)
0
微梯度
0 5 100
含水饱和度(%)
0
井径
21 23
350
(m)
微梯度
0 5 100
含水饱和度(%)
弱见水
泥质夹层
自然电位回返明显,自然伽马 泥岩、粉砂质泥 值变高,微电极幅度明显下降, 岩 埕7-检9井水淹剖面图 (未减补心高) 幅度差很小或几乎为零。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共页
项目
横 坐 标
纵 坐 标
井 别
井 类
补 心 海 拔
沉 积 类 型
夹 层 类 型
砂 岩 顶 深
砂 岩 厚 度
有 效 顶 深
有 效 厚 度
渗 透 率
射 孔 井 段
水 淹 级 别
含 油 饱 和 度
含 水 饱 和 度
孔 隙 度
地 层 压 力
分 层 界 限
井 斜 深 度
井 斜 角
方 位 角
断 点 深 度
断 失 层 位
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
1.2.2 编制单井柱状剖面。
B1-51-E61
B1-52-E61
B1-53-E62
B1-51-E62
砂岩厚度
射孔井段 小层编号 油层组
油层组 有效厚度 砂岩厚度
水淹级别
小层层号 射孔层段
有效渗透率
1.2.2.1 在基准线与辅助线之间标注柱状剖所需各项内容的名称。井轴线 左侧依次为有效渗透率、射孔层段、小层层号;井轴线右侧依次为水淹级 别、砂岩厚度、有效厚度、油层组。
√√√√
√
储层参数等值图 √ √ √ √
√
√√
√√√√
√√√
备注:“√”表示绘图所需数据;“井别”表示油水井类别;“井类”表示不同时期钻的生产井。
编3 术图语和准定义备
断层线
条带线
1. 井位底图须使用标准井位数据,图幅上应有断层线、油水边界线等地质信息和标识清楚的井号。 2. 井位底图可旋转一定的角度,旋转后应在图幅的左上角或右上角标识出指北方向。 3. 井位底图主要分黑白和彩色两种。彩图应将不同开发层系井网的井圈和井号使用不同颜色标注。 4 . 井位底图采用钻穿目的层位的全部井。
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提交规范
精细描述油藏成果数据建设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提交规范(试行)目录1总则 (7)1.1、精细油藏描述的定义 (7)1.2、成果数据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7)1.3、成果数据规范的适用范围 (7)1.4、成果内容提交要求 (8)2精细油藏描述的成果资料分类 (8)2.1测井研究 (8)2.2地质研究 (8)2.2.1地震解释 (8)2.2.2沉积相带 (8)2.2.3储层描述 (9)2.2.4地质建模 (9)2.3油藏工程 (9)2.3.1注采系统 (9)2.3.2剩余油分布 (9)2.3.3数值模拟 (9)2.4其它 (10)3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提交内容及格式 (10)4成果提交方式的规范 (11)4.1本地机文件夹的创建规范 (11)4.2提交信息的规范 (12)5精细油藏描述部分可参考的行业标准 (13)6附表 (14)1总则1.1、精细油藏描述的定义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油藏开采程度的加深和生产动态资料的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剩余油分布描述,并不断完善储层的地质模型和量化剩余油分布,称为精细油藏描述。
1.2、成果数据规范的目的和意义油藏描述是一项多学科综合化、集约化、协同攻关的研究项目。
需要把地质、地球物理、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数学、计算机和现场等众多学科和部门组织成一个项目组,协同攻关,其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研究人员通常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软件系统去完成包括构造解释,沉积相分析,测井处理和解释,储层预测,属性分析,油藏建模,数值模拟等油藏描述各项工作。
而这些来自不同软件公司的产品由于内部数据格式互不公开,而且运行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导致最终的成果数据,尤其是测井解释成果,地震解释成果,数值模拟成果,因数据格式各不相同,无法在同一数据平台上进行数据交换和浏览,从而无法实现成果信息数字化。
油藏描述项目的成果资料对新疆油田的开发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使这些成果得以保留,同时在以后的油藏研究中具有二次开发和借鉴作用,成果数据必须规范化,其目的是要实现统一有效的资源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成果的使用率,方便油藏成果的利用和二次研究,最终实现成果信息数字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8.静态三维地质模型 建立一个描述构造、储层、流体空间分布的静态三维 地质模型,计算地质储量。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9.油藏数值模拟 1)地质储量拟合 在静态地质模型网格粗化后形成的数值模拟地质模型的基础 上,拟合地质储量。 拟合精度要求达到小层或单砂体,储量拟合误差≤1%。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5.渗滤物理特征 1)岩石表面润湿性 依据岩样润湿性实验结果确定其表面润湿性。 2)相对渗透率 描述各类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其特征参数。 主要包括: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驱油效率、油水、 油气共渗区等。 3)驱油效率 确定各类储层的驱油效率和残余油饱和度。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意见和建议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内容
一、总则
1.精细油藏描述的定义 2.精细油藏描述适用范围 3.精细油藏描述的目的和意义 4.精细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及主要任务 5.精细油藏描述成果要求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内容
二、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1.基础资料总要求 2.基础资料
三、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二)、各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特殊要求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1.油层划分与对比 2.储层构造及断裂特征描述 3.储层描述 4.储层流体分布及性质 5.渗流物理特征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6.油藏的温度、压力系统 7.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8.静态三维地质模型 9.油藏数值模拟 10.预测微观孔隙结构 ③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描述各类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确定其孔隙结构特征参 数,主要包括:排驱压力(MPa)、中值压力(MPa)、最 大孔喉半径(μm)、孔喉半径中值(μm)、吼道直径中 值( μm)、 相对分选系数、孔喉体积比、孔隙直径中值 (μm)、平均孔喉直径比等。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3)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④储层分类 以渗透率为主对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分类 标准,并对孔隙结构和储层进行分类,描述各类储层的物 性及孔喉特征。 ⑤储层粘土矿物分布特征 确定出储层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在储层中的分布特 征。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3)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⑥储层敏感性分析 描述储层的敏感性特征。 ⑦储层评价 通过以上的储层描述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b.层间非均质性 根据储层隔层分布特征和非均质特征参数(厚度、变异系数、 渗透率级差及突进系数等)综合描述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c.平面非均质性 描述储层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形态、规模及连续性,储层孔隙 度和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特征,并根据动态资料验证其正确 性。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一、总则
3.精细油藏描述的目的和意义
油藏描述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精细油藏描述是针对 已开发油田 的不同开发阶段,充分 利用各阶段所取得的油藏静、动态资料,对油藏构造、储层、 流体等开发地质特征做出现阶段的认识和评价,建立精细的三 维地质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即动态资料来验 证或修正,最终量化剩余油分布并形成可视化的三维地质模型, 为下一步油田开发调整和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一、总则
4.精细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及主要任务
①.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 油田正式开发方案实施后,开发基础井网全部完钻的新增资 料基础上进行的精细油藏描述. 主要任务 是油藏地质再认识,落实构造、断层、油层分布 状况及砂体连通、油气水界面、储层参数等,检查开发方 案设计的符合性,完善地质模型,为储量复算、射孔、井 别调整等提供地质依据。 描述成果是建立开发初期的地质模型。
2.开发中期精细油藏描述 ④各类油层见水、水驱见效及水淹状况,做出分层水淹状况 平面图。沉积相细分到亚相或微相,描述不同沉积微相与 小层水淹状况的特点; ⑤落实剩余可采储量; ⑥进一步完善地质模型。
(二)各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特殊要求
2)描述精度要求 ①构造幅度≥5m,等高线≤5m,应表现断距≥10m,长度>100m 的断层; ②测井解释分辨出0.5m隔、夹层,水淹测井解释分辨率≥2m。 ③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应用符合率 成果应用后,油藏或区块的主要开发指标要达到方案预测指标的 80%以上。
(二)各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特殊要求
3.开发后期精细油藏描述 1)新增描述内容 ①储层微构造 描述单砂体或流动单元本身的起伏变化的微构造特征; 进一步落实断层位置,包括小高点、小构造、小断层等; 描述微构造与剩余油的关系,确定水驱可动剩余油富集区域 的有利圈闭和潜力点; 编制单砂体微构造图。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2)生产历史拟合 历史拟合的开发指标主要包括: 产量及累积产量、含水、气油比、压力。 拟合时间点:以月为拟合单位,也可根据油藏开采历史长短或实 际需要选择日或年为时间单位。 拟合既要拟合产量及累积产量、含水、气油比、压力等开发指标 的实际值, 还要充分反映开采动态历史的变化状况和趋势。
1.油层划分与对比 按照储层细分和对比的原则及方法,划分出合理的细分和 对比单元。并结合新增的油藏静、动态资料检验对比单元 划分的准确性。 2.储层构造及断裂特征描述 结合以前对储层构造形态、倾角,断层分布及其密封性和裂 缝发育程度的认识完善下列描述。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1)构造描述 在新增资料(特别是钻井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以前对储层构 造的认识,分级描述构造的类型、形态、倾角、闭合高度、闭 合面积等。 2)断裂特征 在新增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以前对断层的认识,分级描述断 层的分布状态、密封程度、延伸距离及断层要素。
一、总则
5.精细油藏描述成果要求 深化对各类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大小的认识; 提供量化的剩余油分布和三维可视化、数字化的预 测地质模型。
二、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一)基础资料总要求
1.必须重视各开发阶段静、动态资料的录取; 2.要求按各开发阶段有关资料录取要求和技术标准录取资料; 3.录取的资料必须满足不同开发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的需要; 4.已有的资料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4.储层流体分布及性质 1)油气水分布特征 ①油层、气层、水层再认识 在新增测井和试油资料基础上,修正油气水层解释模型或划 分标准,重新解释油层、气层、水层。 测井解释符合率大于80%。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②油、水分布特征 在油层、气层、水层再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开发过程中油水 运动规律,描述垂向和平面上的油、水分布特征。 2)流体性质 ①地面原油性质和地层原油物性。 ②天然气性质 ③地层水性质
四、精细油藏描述部分可参考的行标
一、总则
1.精细油藏描述的定义 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油藏开采程度的加深和生 产动态资料的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剩余 油分布描述,并不断完善储层的地质模型和量化剩余 油分布,称为精细油藏描述。
一、总则
2.精细油藏描述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主要以 “注水开发碎屑岩油藏 ” 为主,重点是高含水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 对于其它不同类型、不同开发方式油藏的精细油 藏描述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或已颁布的行业技术标 准。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3)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①孔隙类型 描述薄片、铸体、电镜观察到的储层孔喉情况,参考成因 机制,确定储层孔隙类型(原生孔、或次生孔、或混杂 孔隙类型等)。并描述不同孔隙类型的特征。 ②喉道类型 确定对储层储集和渗流起主导作用的喉道类型并描述其特 征。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4)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 ①储层物性 研究储层的“四性”关系,建立储层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模 型,根据模型解释储层物性参数。 ②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a.层内非均质性 描述砂层内渗透率在垂向上的差异,确定其非均质特征参 数(渗透率非均质系数、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及突进 系数等)。 划分层内夹层的成因类型,描述夹层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 分隔和连通性的影响。
(二)基础资料
3.测井:按描述要求,测全各种曲线。在开发中后期,要求有 水淹层测井系列和层内细分测井等系列; 4.动态资料:油田所有井动态资料,包括油产量、产水量、压 力、试井、产液、吸水剖面等动态监测资料。
三、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二)、各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特殊要求
一、总则
③.开发后期精细油藏描述
基本处于高采出程度和高含水的“双高”阶段。 主要任务:研究微构造、沉积微相、流动单元划分与对比、层内 及微观非均质性、水驱后储层结构的变化、水淹层及低阻层。 结合生产动态分析和历史拟合量化剩余油空间分布,建立油藏预 测地质模型。 为油田开发综合调整,增加可采储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地 质依据。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生产历史拟合要求到单井,单层,各单井主要开发指标的拟合 误差≤3%。 3)剩余油量化及分布 在油藏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后,形成储层剩余油空间量化分 布场。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
10.预测地质模型 静态地质模型经过油藏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修正后,即形 成了油藏预测地质模型,该模型是进行开发调整和综合治 理方案开发指标预测和未来开发效果评价的基础。
(二)各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特殊要求
不同开发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原则上要达到以下具 体要求(包括精度要求)。 不能达到要求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说明原因。
(二)各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特殊要求
1.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 地质模型的平面网格精度要求:200m×200m, 垂向上视油藏具体情况至少达到小层。
6.油藏的温度、压力系统 1)温度系统 确定油藏油层、气层、水层温度及温度梯度,描述油藏温度 系统。 2)压力系统 确定油、气、水层压力及压力系数、压力梯度等,描述油藏 压力系统,并计算地层破裂压力。
(一)、精细油藏描述通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