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学设计第六课

合集下载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话就是:出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师范读)
师生对读,指名对读。
教师:是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古代的时候,有不少关于珍惜时光的'故事(列举:闻鸡起舞等2个故事,出示视频)
教师:同学们要珍惜时光,切莫“老大徒伤悲”。
出示珍惜时间的名言。
4、着装方面:
(1)教师:吃完早饭,喜羊羊穿戴整洁,背着书包出发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们喜欢和谁做朋友呢?(指名说)
学习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学习过程:
一、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小结: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1、教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
6、学生共同探讨找寻韵脚
重慵宗茸松凶穷
7、学生带着感情再次朗读句子,从而读出句子的韵味来。
8、释疑,进展学问拓展
君子竹:古人谓竹劲节虚心有君子德,晋王子猷喜种之,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大夫松:秦始皇登泰山,避雨松下,封松为五大夫。
三杰:指萧何、韩信、张良。
四凶:指共工、驩兜、三苗、鲧四人。
9、四人一组,以竞赛的形式进展背诵。
3、嬉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聚精会神、聚精会神的好习惯……
4、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相识。
5、学生同桌探讨,找寻文中的多音字:华、当、禁、扇、曝、省、塞。
6、学生朗读三遍,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7、学生同桌共同探讨找寻韵脚。
(公、龙、红、熊、烘、风。)
2、学生找出其中的特点和关键词
(吟对,主要是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精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进步课堂效率。)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留意订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学生汇报沟通比拟难懂的地方
4、教师重点讲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意懒心慵道范儒宗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相识。
1、学生尝试读所学内容,初步感知。
2、学生畅谈感受,指名沟通对子的特点。
3、释疑:其中有几个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教师来考考你。
出示:暮鼓晨钟绿绮青锋菡萏芙蓉
指名理解词义,教师归纳总结
4、学生同桌探讨,找寻文中的多音字:薄朝宿传
(教师出示多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5、学生朗读两遍,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8、沟通背诵的阅历
总结、评价、嘉奖

历史第6课初中教案人教版

历史第6课初中教案人教版

历史第6课初中教案人教版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六课《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掌握秦始皇的统治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统一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3. 通过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2. 秦始皇的统治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秦国如何在战国混战中崛起并统一中国;2. 秦始皇的改革政策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地图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秦始皇的秦兵马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这些士兵是为了什么而制作的?引出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过程(30分钟)1. 学习秦国的崛起和统一过程,通过PPT讲解介绍秦国的发展和统一战争的过程。

2. 学习秦始皇的统治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通过讲解和讨论理解秦始皇的改革政策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利用地图资料展示秦朝的版图和统一后的地理状况,让学生对秦朝的疆域变化有更直观的了解。

三、互动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探讨秦始皇的改革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展示讨论成果。

2.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并和学生互动讨论。

四、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以“秦王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为题,写一篇短文。

五、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秦朝建立和统一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PPT讲解、讨论和互动等多种方式展开,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

但在互动环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避免表面现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国学教材教学设计-教案4-6上

国学教材教学设计-教案4-6上

国学教材教学设计4-6年上册第一课《人之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严,师之惰”。

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2、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严,师之惰”。

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教学难点: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

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2、《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严,师之惰”。

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二、多种方式诵读(一)、静心自读;(二)、指名接读;(三)、齐读;三、理解含义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这一段。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孟母三迁》《窦燕山五子登科》,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2、学生赛读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五、尝试背诵1、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1)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敋学设计及反思(敋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的第六课,教材为《将相和》。

该课文讲述了古代将军和相国相处融洽、互相尊重的故事,体现了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古代官职制度,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官职制度,理解将军和相国的职责和地位;–理解教材中的词语和句子意思,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朗读流畅。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官职制度,体会将军和相国的互相尊重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讲解“将相和”这个词组的意思,引导学生联想有关这个词组的内容。

2. 学习课文(2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跟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将军和相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解释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 活动设计(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按小组分工讨论将军和相国的不同责任和地位,形成小结论;•小组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进行讨论。

4. 拓展(10分钟)•联想拓展:请学生联想并讨论现代社会中需要团队合作的场景,并分享经验。

5. 总结反思(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收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将相和》为教材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朗读、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但在对古代官职制度的理解上仍有不少困惑。

下次教学需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更多拓展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朴能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理解古代官职制度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国学教学设计共6篇(小学国学教学设计)

国学教学设计共6篇(小学国学教学设计)

国学教学设计共6篇(小学国学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收集的国学教学设计共6篇(小学国学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国学教学设计共1国学教学设计《弟子规》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2、通过朗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感悟从古至今的真理,体会做人的道理。

3、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尊重自己的父母,热爱人生,懂得为人子女的本分。

4、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教学难点: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过程:课前放音乐互相敬礼(塑造国学氛围)一复习师:孩子们,开学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国学经典。

上节课我们有学习了《弟子规》的总论部分。

还能背一背吗?学生拍手背诵《弟子规》的总论部分。

(拍出节奏和韵律)二导入: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一起进入《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

听,圣人孔子对我们说了些什么?课件播放《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动画版)三、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1、通读师:你能自己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吗?注意要有停顿。

经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学生自行通读经文。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互读,纠正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师:从这一篇的题目中,你觉得,孔子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吗?(生:要孝敬父母)师: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比一比读的美而平和。

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

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

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三年级国学教案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国学大同教学设计

国学大同教学设计

国学大同教学设计一、引言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们越来越需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的真谛。

因此,国学大同教学设计就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品味。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等。

(3)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红楼梦》等。

(4)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包括戏曲、绘画、音乐等。

2.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并交流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理解。

(4)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艺术展览,参与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和反馈1. 教学评估方式(1)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评估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学习笔记:要求学生认真记录下每次课堂内容,评估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理解和思考。

(3)小组项目:通过小组项目展示,评估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理解和创造力。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

国学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用)中卫市第五小学班级: .姓名: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学习传统文化,研读中华经典。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学校国学教程安排,四年级教学内容为《大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按照两个周一个部分、一月背诵一篇的进度来进行教学;二、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教学措施:;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的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年级国学教学进度表第1课《本末始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国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国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述国学课程是一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的课程。

本课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涵盖诗词、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掌握国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和运用国学经典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学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 道德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以及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2. 诗词:选取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如唐诗、宋词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历史: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

4. 哲学:选取《道德经》、《庄子》等哲学著作,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

5. 文学: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6. 艺术:介绍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策略1. 讲授法:系统讲解国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学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角色,体验国学经典中的情感和思想。

5. 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第6课历史教案

初中第6课历史教案

初中第6课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初中历史第6课的内容并掌握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讲解初中历史第6课的内容,传授相关知识。

2.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吸收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课本:初中历史教材第6课内容。

2. 教具:教学投影仪、幻灯片。

3. 学具:学生笔记本电脑、纸笔。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述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讲解:老师用教学投影仪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逐步讲解相关知识点,并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讨论。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或讨论互相学习,巩固课堂内容并相互交流。

4.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和题目。

2. 总结课堂内容,做好笔记。

3. 阅读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初中历史第6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效果比较
明显。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需要
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国学》仁爱教学设计

《国学》仁爱教学设计

《国学》仁爱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仁爱单元教材分析:“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以前,“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

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本单元分四课,展示了《论语》“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二是使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能够初步理解词句意思,了解《论语》中论“仁”言论的丰富内涵;三是通过对《论语》“仁”言论的学习,认识“仁爱”的现实意义,教诲学生关心、爱护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本单元应注意:1.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多读。

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讲解时应深入浅出,让学生有初步感知即可,不宜过分深究。

3.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亲身感受和经历的事例来配合课文讲解;对于如何实践“仁”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参与课堂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本单元,需要4课时。

《克己复礼》《仁以为己任》《推己及人》《不违仁》分别1课时。

第3课克己复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

3.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4.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国学课破釜沉舟教学设计

国学课破釜沉舟教学设计

国学课破釜沉舟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国学课-破釜沉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破釜沉舟的含义及其在历史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豁达、勇敢、坚定的品质;3.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教学内容:1. 破釜沉舟的定义和起源;2. 破釜沉舟在历史中的应用案例,如项羽、陈胜、吕洞宾等;3. 分析破釜沉舟的意义和价值;4. 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破釜沉舟的精神。

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破釜沉舟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并分享自己对破釜沉舟的理解和相关案例;3. 观看案例分析视频:展示和讨论具体的破釜沉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和精神;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挑选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分析和发现;5. 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模拟历史人物中的一位,重演破釜沉舟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其中的困难和决策;6. 课堂辩论:将学生分成“赞成”和“反对”两组,就破釜沉舟的价值和应用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论技巧;7. 个人总结:让每位学生写下自己对破釜沉舟精神的理解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想法。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和课堂辩论的评价;2. 学生个人总结的内容和表达;3. 学生对破釜沉舟的理解程度和能否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4. 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和情感体验。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2. 相关案例分析的视频;3. 茶道、书法等国学活动所需的材料;4. 学生个人总结的纸张或笔记。

教学拓展:1. 与历史课程的联系:通过破釜沉舟中的历史案例,与历史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和对比,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务劳动、公益活动等,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破釜沉舟的精神;3. 组织主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主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破釜沉舟的背后原理和意义。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第五、第六课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第五、第六课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第五、第六课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

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

”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

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麒麟阁临春乐隋鹡对鸠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

翠馆对红楼。

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虎类狗,蚁如牛。

列辟pi对诸侯。

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

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列辟对诸侯。

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国学课程教学设计

国学课程教学设计

国学课程教学设计一、引言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与传统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国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国学课程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国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3. 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观念;4.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国学的定义和历史沿革;-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道德观念;- 文化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

2. 经典诵读与分析:- 《论语》、《诗经》、《道德经》等经典作品的诵读和理解;- 分析经典中的思想观点和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对传统诗词和格言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传统礼仪与仪式:-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故事;- 传统婚丧嫁娶等礼仪的意义与传承;- 举办传统仪式的模拟与实践。

4. 国学名家与传承者:- 学习国学名家的传世经典作品;- 了解国学名家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贡献;- 邀请国学传承人士进行讲座和交流。

5. 中国传统艺术的体验与欣赏:- 国画、书法、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介绍;- 探索传统艺术的创作方法和风格特点;- 学习传统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

四、课程组织与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 情境化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 制作情景模拟器材,如传统茶道和古装表演等。

2. 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的互动交流;- 利用教学案例、情景剧和游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 多媒体辅助:- 制作课件、音频和视频材料,便于学生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国学名家的作品和相关资料。

4. 实践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和传统艺术表演等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和传统礼仪的实践。

五、评估方式1. 学生作品评价:- 要求学生完成小组或个人项目作品,如书法作品、演讲稿等;- 根据作品的完成情况、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三字经礼仪篇第六课教学设计

三字经礼仪篇第六课教学设计

三字经礼仪篇第六课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2、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礼仪篇第六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7页。

试着读读课文吧!二、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同桌互读,男女比赛读。

4、师生齐读拍手读三、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

(课件播放视频《黄香温席》)(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顺父母)(2)、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我们来了解“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的意思吧?【译文】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做到的。

(学生跟读)2、在这篇课文中,除了黄香温席,还包含另一个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1)、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尊敬和友爱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3)、说得真好,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兄长(板书:尊敬兄长)〖启示〗同学们要知道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根据故事谁来说说“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句话的意思?【译文】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学生带读)3、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板书:懂得谦让)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课件引导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教学设计第六课
太保营小学国学教学设计
课题第六课《弟子规》精选佳句(四)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1、使学生明白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慌乱教学目标
2、使学生明白不要去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明白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慌乱
2、使学生明白不要去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
教法、学法演示法、对比法、打比方、多种形式的诵读、讨论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小朋友:「匆匆忙忙的写考卷,还是从从容容的写容易把题精读课文,教师讲解文字含义,目答对呢」,所以许多事情都不能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
解决疑问,激发就不容易出错。

求知欲。

当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要看轻自己的能耐,还没做就先举
白旗,但是也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应付,还是要认真的做好每一
个细节。

(二)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斗闹场」是指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

小朋友:「你们认为举实例,引起学生的共鸣。

那些地方是斗闹场」,记得前一阵子有一则新闻,有一位年青人在网吧玩电脑,结果被一位陌生人枪杀,后来才发现杀错人
了,他要杀的人原来是在隔壁,你们说冤枉不冤枉呢其实一点
不冤枉,今天他不要去这个场所,就不会有这个意外发生了。

「邪」是不正,「僻」是怪僻,邪恶不正当,不合正道的事
情,我们不要去问,小朋友:「不可以问,那可以听吗,可以看
吗,」引导学生发现自
身的不足,用本(三)复习
课内容约束自己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行为。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就要等到父母亲高兴时
再劝谏。

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於不义,
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
言。

补充故事
李世民军营夜哭
唐太宗年轻时候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一次战役中父亲因
通过讲故事使学战争失利决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劝谏父亲军队不可后退,否则生明白本课的主
要内容。

士兵会四处逃散,敌军也会乘机攻击。

李渊不采纳儿子的建议,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军营外面大哭,李渊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
后一次的劝谏,并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渊终於接受儿子的进谏,
停止撤军的行动。

二、故事启蒙:
(一)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因此母亲为了栽培孟子,
就辛苦的织布赚取学费。

他和母亲住在坟地的附近,常常和邻居的小孩玩办丧事的游戏,孟母觉得这样对孟子不好,所以把
听故事,明事理。

家搬到一条大街上。

过了不久,孟子却学商人叫卖东西,孟母
很伤心又把家搬到学校旁边。

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很生
气的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断,并且告诉孟子:「你若不认真读书就
像这一匹被剪断的布一样,没有什麼用处!」孟子听了以后,从此发愤用功读书,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1、引导发问:
〈1〉孟母为什麼要不怕辛苦的搬了三次家询问小朋友有
没有搬家的经验
〈2〉如果小朋友经常接触不好的场所或看不良的书籍,不
好的电视节目,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所以最好避免。


果真的无法避免,我们也要清楚知道不要去学习不好的行为。

(二)车胤的萤火虫
车胤很喜欢读书,但是家裏太穷买不起油灯,每天只能利
用月光看书,可是月光下山后,只能收起书。

有一天,他看到
萤火虫发亮的身体,突然想到可以把装满萤火虫的小布袋当做
油灯,所以每天他就利用萤光来读书。

1、引导发问:
〈1〉车胤为了能在夜晚看书,克服困难,想出了什麼方法
解决问题
〈2〉借光读书的匡衡。

三、演练活动
实践活动出真(一),制作家庭作业行事历(事勿忙忙多错) 知。

制作家庭行事历(如附件一,二),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如
何安排行事历,归纳出:
(1)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2)安排事情的时候,要想一想每件事情要花多少时间 (3)想一想,这样安排会有什麼结果
让学生练习如何安排回家后的时间,再上台发表。

请每位
学生回家后将学习单完成。

(二)练习整理明日课堂用品(事勿忙忙多错)
1、今日完成的作业,明日要带的用品,放入书包后在联络
簿上打V。

实践演练使学生
加深体验及感2、拿出课表,将明天要用的课本,习作放入书包。

悟。

3、将便当袋,水壶和书包放在一起,以免忘记。

(三)练习处理一件复杂的事情(勿畏难)
实践活动,使学面对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做好呢生明白困难出办持之以恒法。

先将它细分,排出时间,一次完成一点,总有一天可以将
它完成的。

温故知新
在学习新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复习旧的部分。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第六课《弟子规》精选佳句(四)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