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技巧ppt课件(61张ppt)
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 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 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 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
二、近年考题 浏览与简析
(怎么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 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 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 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 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 态度: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 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 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 术效果等。
•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 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 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中含情、直抒胸臆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化虚为实 10、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二、近年考题 浏览与简析
(怎么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 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 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 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 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 态度: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 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 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 术效果等。
•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 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 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中含情、直抒胸臆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化虚为实 10、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高考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ppt课件
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 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 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四)抒 情
抒情:表达作者 强烈的爱憎、好恶、 喜怒、哀乐等主观 感情。(抒情,有 直接抒情,也有间 接抒情。
例3: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雕栏玉砌”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是虚景。
例4: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 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 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3、动静
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 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 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 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④ 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 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 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 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 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⑤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
1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33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44借事抒情即事感怀55用典抒情1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感情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1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 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 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 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 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 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四)抒 情
抒情:表达作者 强烈的爱憎、好恶、 喜怒、哀乐等主观 感情。(抒情,有 直接抒情,也有间 接抒情。
例3: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雕栏玉砌”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是虚景。
例4: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 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 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3、动静
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 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 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 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④ 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 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 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 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 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⑤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
1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33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44借事抒情即事感怀55用典抒情1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感情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1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 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 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 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 ppt课件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
还休。欲说还休,却ppt课道件 天凉好个秋。
13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 船”
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0、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ppt课件
ppt课件
30
总结:诗词中的虚可分为:
1、设想的未来之境。 2、从对方角度写自己
3、梦境。 4、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ppt课件
31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 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 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隐性考查)
ppt课件
5
(2015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 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 知制诰等要职。
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⑶未缺:指月圆。⑷列宿:众星。
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
答:
ppt课件
2
(2015福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PPT课件
第32页/共3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3页/共33页
第5页/共33页
3、表现手法:
赋、比、兴、象征、铺陈、衬托、 想象、联想、托物言志、照应等。
第6页/共33页
4、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层 层深入、照应、伏笔铺垫 ……
第7页/共33页
5、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 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 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 忧民等。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 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3、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26页/共33页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第2页/共33页
用典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 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 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 佛狸、廉颇。
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 《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 蕴。
第4页/共33页
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 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 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 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 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
感谢您的观看!
第33页/共33页
第5页/共33页
3、表现手法:
赋、比、兴、象征、铺陈、衬托、 想象、联想、托物言志、照应等。
第6页/共33页
4、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层 层深入、照应、伏笔铺垫 ……
第7页/共33页
5、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 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 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 忧民等。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 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3、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26页/共33页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第2页/共33页
用典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 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 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 佛狸、廉颇。
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 《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 蕴。
第4页/共33页
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 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 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 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 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PPT精品课件
8、慷慨、豪迈
• 10、激越、狂野
• a、缠绵、悱恻 悲壮
b、萧瑟、落寞
• d、凄婉、冷落 悲凉
e、荒凉、衰败
• g、痛苦、悲愤 忧惧
h、低沉、怨婉
• j、悲怆、幽怨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22张PPT)
3、庄严、 6、静谧、 9、和谐、
c、苍凉、 f、凄苦、 i、幽暗、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22张PPT)
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3、答题步骤:
•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 一字传神、对仗工稳……);
•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 现了怎样的情趣?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你同意某种 看法吗?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2、解答分析:
•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
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
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
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 画面,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来表现“思家” 的。(题目已经说明情感)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22张PPT)
【答题思路与步骤】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颔联写六 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PPT精品课件(共33张)
艺术手法
抒情方式
1、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情在直接抒发的语句中 2、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点与 人相通处。 3、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 人相通处。 4、借事------即事感怀诗-----叙事与议论或抒情结合-----情在 事之特点与作者之议论抒情相通处。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乱世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虚、实,动、静,明、暗,小、大,粗、细节结 合 晓看红湿处,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花重锦官城。
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支红杏出墙来。
雄浑壮丽、细致入微的观察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 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
托物言志
作者的志,就在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 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 出不同的感情来。
抒情方式
1、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情在直接抒发的语句中 2、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点与 人相通处。 3、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 人相通处。 4、借事------即事感怀诗-----叙事与议论或抒情结合-----情在 事之特点与作者之议论抒情相通处。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乱世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虚、实,动、静,明、暗,小、大,粗、细节结 合 晓看红湿处,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花重锦官城。
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支红杏出墙来。
雄浑壮丽、细致入微的观察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 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
托物言志
作者的志,就在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 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 出不同的感情来。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3.省略成分。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产生了省略现象, 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如李弥逊《春日即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 藉近黄昏。”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真题展现(2019.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古代诗歌选择题设误类型
1.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词句 等。
2.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 技巧等。
3.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
4.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过的诗句从手法、情 感、内容等角度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
5.拼凑词句
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作为解释诗歌的具体 内容。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3.省略成分。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产生了省略现象, 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如李弥逊《春日即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 藉近黄昏。”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真题展现(2019.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古代诗歌选择题设误类型
1.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词句 等。
2.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 技巧等。
3.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
4.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过的诗句从手法、情 感、内容等角度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
5.拼凑词句
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作为解释诗歌的具体 内容。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精品系列张PPT
高二(1、2)重点 生高考语文诗歌鉴
赏寒假学习专题
广东五华横陂中学 李加友 2020年02月08 日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值:9--11分 题型:1道客观题(3/5分),1道主观题(6分) 限时完成:15分钟
忠君爱国,奋发向上,自励自勉; 闲情逸志,干谒功名,消沉埋怨等。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2019 2018 2017
试题
考点
Ⅰ 尾联有何含意?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内容、观点态度
Ⅱ 颈联描写在情感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情感、手法
Ⅲ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比,语言风格不同处。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2.变序——改变语序。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 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 “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应 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精卫词
王建
唐诗
2017
Ⅰ 贡试纳贤之喜悦,自得
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宋诗
Ⅱ 送别留言,兄弟情谊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宋诗
Ⅲ 出书的喜悦,自得微怨
戏赠元九
白居易
唐诗
考情扫描
1.选材集中在唐宋两代,且多是名家作品。 2.选文以唐宋时代的诗歌为主。 3.有完整的短诗,也有长诗节选的。 4.题材广泛杂多不一。 5.主题及中心内容,各种各样。
赏寒假学习专题
广东五华横陂中学 李加友 2020年02月08 日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值:9--11分 题型:1道客观题(3/5分),1道主观题(6分) 限时完成:15分钟
忠君爱国,奋发向上,自励自勉; 闲情逸志,干谒功名,消沉埋怨等。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2019 2018 2017
试题
考点
Ⅰ 尾联有何含意?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内容、观点态度
Ⅱ 颈联描写在情感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情感、手法
Ⅲ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比,语言风格不同处。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2.变序——改变语序。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 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 “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应 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精卫词
王建
唐诗
2017
Ⅰ 贡试纳贤之喜悦,自得
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宋诗
Ⅱ 送别留言,兄弟情谊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宋诗
Ⅲ 出书的喜悦,自得微怨
戏赠元九
白居易
唐诗
考情扫描
1.选材集中在唐宋两代,且多是名家作品。 2.选文以唐宋时代的诗歌为主。 3.有完整的短诗,也有长诗节选的。 4.题材广泛杂多不一。 5.主题及中心内容,各种各样。
高考诗歌鉴赏的八种答题技巧PPT课件
答:主要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内心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20页/共42页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 诗的语言艺术。
第13页/共42页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 的情感。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 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 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强作品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第16页/共42页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 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感情。
第17页/共42页
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2005年福建卷)
一、分析意境型 二、分析技巧型 三、分析语言型 四、炼字型 五、一词、一句领全诗型 六、情感、主旨型 七、评价题型 八、比较评价题型
第1页/共42页
一 分析意境型
第2页/共42页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第20页/共42页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 诗的语言艺术。
第13页/共42页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 的情感。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 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 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强作品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第16页/共42页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 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感情。
第17页/共42页
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2005年福建卷)
一、分析意境型 二、分析技巧型 三、分析语言型 四、炼字型 五、一词、一句领全诗型 六、情感、主旨型 七、评价题型 八、比较评价题型
第1页/共42页
一 分析意境型
第2页/共42页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技法分析ppt课件
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 杜荀鹤
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 无酒御寒虽寡况,有书供读且资身。 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 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 16.后人认为“学成贫亦胜他贫”一句意味深长,请说说这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6分)
答案:①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学习有成,即使缺少衣食也好过其他困 苦状况。 ②这既是对堂弟刻苦求学的劝勉(别人的维度),也是对自我的宽慰 与勉励(自己的维度), ③同时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做官,更是为了追求 充盈的精神世界。(社会的维度)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有人说“坼”、 “浮”两字很有表现力,请探究这两个字的表现力体现在哪里?
炼字题:①释义-②翻译、描画面-③手法+效果-④感情
①“坼”:分裂、划分,“浮”:漂浮。(释字) ②洞庭湖浩瀚无边仿佛把吴楚东南划分开,日夜 星辰昼夜好像都漂浮在湖面上。(翻译、描画面) ③运用想象、夸张手法,借景抒情,写出了洞庭 湖的磅礴气势,具有鲜明的动态感,描绘了一幅浩瀚 壮阔、气势宏大的洞庭湖景图。(手法+效果) ④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孤独漂泊之感。(情感)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明特色: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②列例证:词
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句比 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③析作用:表现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抒发了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 态度。
句的精妙之处。(6分)
(步骤一)1、释句意。理解诗句含义,描述诗句内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 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 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 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 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⑤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
③ 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 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 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 “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 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 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 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提问:作者是怎样体现夜雪这一主题的?
答案: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 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 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 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 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 雪大。
2、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 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 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 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 想感情。
诗歌中的“虚”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贾岛《寻隐者不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记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二)议 论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 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 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清醒,不要被迷惑。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或手法)。 说说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 了这种手法;(句意)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 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 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 合。《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 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 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 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② 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 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 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 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 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 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例3: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雕栏玉砌”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是虚景。
例4: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 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 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3、动静
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 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 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 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情感)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一、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一)记 叙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 发展、变化的过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例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 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是虚 景。
例2: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 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 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1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手法,是作家、艺术 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 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 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 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 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 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 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元稹《菊花》) Nhomakorabea三)描 写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 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 《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 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 如含朱丹。”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
所闻(听觉) 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 5、白描、工笔
⑤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
③ 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 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 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 “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 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 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 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提问:作者是怎样体现夜雪这一主题的?
答案: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 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 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 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 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 雪大。
2、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 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 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 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 想感情。
诗歌中的“虚”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贾岛《寻隐者不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记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二)议 论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 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 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清醒,不要被迷惑。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或手法)。 说说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 了这种手法;(句意)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 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 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 合。《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 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 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 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② 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 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 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 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 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 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例3: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雕栏玉砌”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是虚景。
例4: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 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 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3、动静
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 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 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 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情感)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一、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一)记 叙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 发展、变化的过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例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 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是虚 景。
例2: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 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 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1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手法,是作家、艺术 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 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 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 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 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 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 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元稹《菊花》) Nhomakorabea三)描 写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 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 《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 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 如含朱丹。”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
所闻(听觉) 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 5、白描、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