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功能美
设计美学
什么是功能主义?怎样评价设计中的功能主义?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
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
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
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1、合理的功能形式是美的形式。
功能与形式是一个相对的范畴,功能与形式密切相连。
一个合理地表达了内在结构或适当地表现了功能的形式应当是一个美的形式,这就是中国古代就提倡的“美善相乐”的思想。
合理的功能形式是一个好的善的形式。
德玉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德玉文化,玉器被赋予人么所希冀的美好品德操守。
玉因质地坚硬、温和润泽,成为君子有德的象征。
如孔子就曾经说过“君子比德于玉”。
宫廷风格阶级分化使占据统治地位的贵族阶层掌握着绝对多数的社会财富和生产资料,等级制的客观存在使他们可以合法化地最大限度获得为自己和利益集团满足实用需求与审美需要的各类产品。
由此,贵族阶层的设计观念和追求华美的工艺思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设计风格和审美倾向,从而形成长期影响古代设计思想的所谓的“宫廷风格”。
宫廷风格所反映的不仅在服饰上,在其他各类设计活动中都有体现,与此相对应的即是民间风格。
宫廷风格是民间风格的升华和提炼。
有意味的形式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fve Bell,1881—1964)于19世纪末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他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他认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审美感情。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设计美学(复习大纲)
实用 认知 审美
第二十四页,共72页。
实用功能
实用功能可以反映在设计物的技术性能、环境性能和实 用性能上,这三者共同构成实用功能,反映产品在满足人 物质需要方面所达到的水准。
技术性能是产品科技内涵的表征,主要取决于产品技 术的选择。
环境性能反映产品与环境的协调状况。
客观属性派 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 提出“美是和谐”的著名命题。和谐是 以数的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认为“身体 美确实存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
第四页,共72页。
精神本质和主观心理
黑格尔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
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绝对理念也 是美的根源,但理念必须显现,与现 象、与有限的感性形象成为具体的统 一体,才能有美。
第十二页,共72页。
美的形态论
美的存在形态
美的表现形态
自然美
崇高
社会美
优美
艺术美
悲剧
科学美
喜剧
技术美
丑与审丑
第十三页,共72页。
二、审美领域
• 1、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美,是美 的一种呈现形态、一种类型。如日月江河,山林鸟兽,朝霞 彩虹,清风明月等。自然美是第一性的美,是自然界或自然 事物客观存在的美。
崇高的审美特征:
从形式上看,崇高要求在形式中表现出严重斗争和矛盾 冲突的痕迹。表现出目的性和规律性的不统一。与优美的 形式不同,崇高的形式异于传统习惯的形式而表现反常甚 至怪异。崇高的形式往往是粗糙,甚至是丑陋的,反形式 的。
崇高是自然人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状态。这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 又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在崇高的 矛盾激化状态中,实践主体的精神得到了高扬。崇高是在 主客体的矛盾斗争中显示出来的性质。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美的概念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觉和认识的本质特征。
美的本质是主观的,即它是由人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是不同的。
另外,美的本质也是客观的,因为美并不是人们随意臆想出来的,而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
2.美的特征美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的客观性,即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二是美的相对性,即美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偏好;三是美的历史性,即美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四是美的统一性,即美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统一性。
二、艺术的概念1.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审美需求和创造力,通过某种形式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活动。
艺术可以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形式来实现。
2.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舞蹈、戏剧、建筑等不同形式的应用艺术和纯粹艺术等。
三、审美的概念1.审美的定义审美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的活动。
它是一种主观的、情感性的、理性的、综合性的活动,包括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方面。
2.审美的功能审美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一是满足审美需要,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的需求;二是提高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三是拓展审美视野,即通过审美活动来开阔人们的视野和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四是提高审美修养,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品质。
四、美学的基本理论1.美的产生和作用美的产生和作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美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物质形态、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三个层面来实现的。
美的作用主要包括美的教育作用、美的情感作用和美的审美作用。
2.美的标准和规律美的标准和规律是美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美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美学及其对象●学习美学的意义●学习美学的方法第一节美学及其对象美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感受的科学。
一、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审美意识萌芽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人的审美意识是在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萌芽和发展起来的。
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了美,发现了美,产生了对美的认识和反映,产生了审美意识和观念。
2. 古代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先秦时期“以和为美”的思想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
“和六律以聪耳”;“物相杂故曰文”;“和五味以调口”。
以和为美,意即美是差异因素的协调统一,单一雷同不会有美。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提出与确立鲍姆嘉通是美学学科确立的奠基人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第一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1750年正式出版美学专著,初步确立了美学的对象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学观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上;坚持了科学方法论原则三、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自然美天体宇宙、山水风光、朝霞彩虹、花草虫鱼、社会美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人物美。
●研究艺术美艺术美是现实美集中深刻典型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审美关系的最高形式。
●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研究审美活动中的美感问题,研究审美知觉、审美联想和想象等等当代西方美学的“移情说”、“异质同构说”、“距离说”四、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美学和哲学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2. 美学与伦理学区别:对象不同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3. 美学与心理学区别:对象、范围不同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理学成果;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哲学]第二讲功能主义
《现代社会学理论》第二讲功能主义第一节何谓功能主义一、系统(system)●对一种研究对象的构成性质和存在状态的本体论假设。
●一种具有普遍渗透性的实体,高于所有的个体,并与其对立,系统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不为后者所改变;●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稳定的、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的关系,每个部分不可能单独地发生变化,如果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会产生连锁反应。
●这种关系决定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决定了系统不能化约为其部分。
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形式,必须从它们同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关系角度出发来说明。
●帕森斯认为“系统”有两个基本的特性:(1)系统与环境相对而存在,有一定的边界,这个边界既是相互区分的标志,又是信息交换的通道。
●(2)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控(self-regulating)的能力,以适应环境之变化,在环境面前保持自身的相对稳定性。
二、从系统到功能●系统的上述特征引出一个问题:系统是如何维持的?莫顿认为,系统肯定有某种或某些机能来调整系统状态,使其适应环境之变化。
这个“机能”就是“功能”。
●功能的概念牵涉到观察者的观点,而不必然涉及参与者(当事者)的观点。
社会功能系指可见及之客观后果(observable objective consequences)而不是主观的意向(subjective dispositions)。
(Merton,R.)●对于帕森斯而言,“功能”是一个理论的概念,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想象宇宙的视角,一个分析的工具。
“功能系指对于决定生命体系运作的诸般条件加以理论上的构作。
这些条件是有关此系统稳定或不稳定,存在或者灭亡。
及其寿命等等。
”“‘功能’概念因此牵涉到某一类生命系统的一般特征,及其与一种或多种环境间的关系等较大的理论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
功能概念最为关切的是:在生命体系中,某种在经验上可资辨认的结构与过程,其存在与特性有些什么后果。
当然,还包括所指涉之结构与过程产生的条件,以及发展或持续的可能性等等的考虑。
艺术设计概论总复习
填空选择(部分题也可做选择题用):设计还有(意匠)一词,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计谋)的意思。
最早提出(工艺美术)这个词的是 ---(蔡元培)现代设计之父英国艺术手工艺运动的创始人---(威廉-莫里斯)平面设计的一个现代特征是(与现代印刷技术)的结合装潢的潢是指(染纸)和(装裱)(适体)是服装设计的第一要素(陈汉民)设计的“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五个一工程”“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标志(余秉楠)“汕头免税店”标志《二十四史》《齐白石画集》等的书籍装(王国伦)设计的“各国议会联盟96届大会”会徽(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的中山堂)等建筑人类设计从(石器)开始艺术设计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史。
(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
(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红、褐色,距今(6000年),代表文化有(仰韶文化)中的(半坡、马厂、马山)等。
(彩陶----人面鱼纹)“唐三彩”主要用作“冥器”瓷分三大类(青瓷)(白瓷)(彩瓷)紫砂器创烧于(宋代),(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鸿寿)(东汉)时代最早创烧的(青瓷)隋唐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代诗人呈将(越窑瓷器)美育为(千峰翠色)(秘色瓷)宋代六大瓷系(北方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和南方的龙泉窑系、景德镇)(定、汝、官、哥、钧)元代景德镇是瓷都著名的有(青花和釉里红)都是釉下彩斗彩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结合青铜是由(红铜、锡、铅)合成商周时期,司母戊鼎高(133cm长110cm宽78cm重875公斤)最早漆器出自(河姆渡)(雕漆)又称(刻漆)在先秦时代,青铜礼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明代著名漆器工匠黄成所著漆工专著《髹饰录》元代是雕漆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14世纪中叶,浙江嘉兴出现了两位雕漆巨匠(张成与扬茂)古代家具以(竹木)为主,中国古代家具以(宋代)作为分界,宋代以前以(低矮型)为主在中国家具史上,(明代)是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明代设计和制造的家具形成独特的风格而称为(“明式家具”)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了(彩陶)在希腊、罗马时期,(陶器)以希腊最负盛名,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艺术创作的(黑绘、红绘和白底彩绘)陶器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恩斯特·卡西尔则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一种语言。
什么是生活陶艺_生活的陶艺的介绍
什么是生活陶艺_生活的陶艺的介绍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陶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么,关于生活陶艺的介绍,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活陶艺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的介绍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
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
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
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华的矛盾与碰撞,诸如“何谓陶艺”,“陶艺与陶瓷艺术的关系如何”等一系列看似不是问题的基本的问题,直到如今未能取得统一认识和标准。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分为传统陶艺和以个人艺术创作为特点的现代陶艺两大部分。
生活陶艺的介绍生活陶艺这一概念至今都还有些许模糊,尽管它被许多人拿来使用。
从字面意思看,它本身属于陶艺的一个分支,又与生活紧密联系(也就是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这样看来,生活陶艺必备两个因素,一是实用功能,一是艺术属性,两者缺一不可。
之所以还说这一概念模糊,是因为它与日用陶瓷以及陶瓷工艺品的属性之间彼此相互交叉又各有不同,有时候很难明确地界定一件陶瓷到底是属于日用陶瓷、陶瓷工艺品还是生活陶艺。
笔者认为生活陶艺首要注重的是审美,也就是其艺术属性,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念,要美,这种情感和观念常常是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及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其次才是其实用属性,当然实用属性也绝对不能忽略,没有实用性的陶瓷再美也不能算是生活陶艺。
优秀的生活陶艺,在美的基础上一定非常实用,好用带给使用者的愉悦感受同样也是一种审美体验,生活陶艺的美也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
生活陶艺的功能美艺术化的生活是人类生活的理想,是人们所向往的拥有完善的功能服务,同时又能超越其上美的生活以及理想化的生活形态或生活方式。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功能: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需要:需要作为人的属性,反映了人的生存对外界的依赖性。
审美价值:事物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性质,具有直观性。
审美淘汰:从宜人性和精神功能出发,在产品选择中做出的否定.实践活动:人的由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它是一种对象化过程.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特有的生存式样的系统,它与自然相区分,具有不同形态的特质。
生态系统: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系统.设计:一种综合性策划和形式创造活动,作为生存的前提,它以观念的构思形成产品的表象。
时尚: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所形成的社会流行倾向。
市场机制:依据商品交换原则形成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
形式美:事物形成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技术美:人的劳动物化在产品中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所形成的审美价值。
功能美:实用产品所具有的合目的性特征的形式表现。
艺术美:以表现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艺术作品的美.生态美:与满足人的生态需要相关联的审美价值。
符号:以某种媒介来指称或表现另一事物的信息载体。
语构学:符号学中研究符号之间结构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研究符号与它所指涉对象的关系(即意义)的学科。
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或环境关系的学科。
传播:信息由发送到接受的过程,有不同模式和多种组成要素。
风格:设计师创作个性的表现,它是产品的形象体系及其表现手法在结构上的统一。
装饰:外在于产品功能结构的形式因素,用于满足人的精神和审美需要。
线性造型:以线条的律动和情感性表现为主要特征的造型。
通用性设计:非个性化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设计,如中国古代建筑和传统服装等的设计.虚与实:中国传统器物风格范畴之一,指空间与实体的互动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和实体感。
何谓功能美
何谓功能美?何谓形式美?设计形态美与功能美一、功能美的实用价值现代的设计活动存在着强烈的目的性。
从人能通过有目的的制造开始,艺术层面的需求也随之而来。
精神的愉悦和思考常常戴着艺术的面纱出现,而这些都同人在与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才能让人有所领悟并获得精神的升华。
因此,现代设计是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艺术的元素,而且审美的规律,欣赏的心理思维规律都部分地作用在设计的作品中。
有一些美学著作中认为:本来以实用性为目的的产品若是能够在发挥功能的同时体现一定秩序和规律,就完全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
可见,物品在本质上是非美的,其根本目的是有用,而非审美,但是,实际上美的范畴已经扩大了,它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概念,它涉及到存在的客体和受众以及发生审美的心理和过程。
现代的高技术功能要通过产品设计来实现,使用功能是产品的特定用途,这些用途是要通过具体的设计来体现;另一种就是心理功能,包括产品样式、造型质感、色彩等,也就是功能美,体现为豪华感、现代感、视觉美感等。
功能美是与有用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成的。
“水晶宫”和艾菲尔铁塔在建筑史和设计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当时传统的建筑式样,还因为其裸露的钢架的严谨的力学结构,这些都反映了有效的秩序和有韵律感的结构。
这些要素符合美的规律而转化成一种“功能美”,表现在合理性和构成的质感。
构成主义早期的作品,正是在裸露的结构中寻找动势空间的美,主张一种非量感而重动势的艺术观。
功能美并不是与艺术美的标准完全重合的,它常常与纯功能性的愉悦相关。
这里,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已经融入到对“美”感的综合体验当中去了,只有当功能的目的实现以后,作为支撑某种功能实现的结构和系统才可能成为功能美存在的基础。
二、功能与形态的和谐美人造物的形式不是与功能相脱离的,没有相应的合理而有效的形式是不能很好地满足表达内容的要求的。
当今社会的艺术设计,包括产品、包装、书籍装帧、建筑物等,其对形式的多样及完美的应用有着很高的要求。
美学概论:第六章 美育论
(2)中国近代美育思想:①“美育是情感教育” 的思想——梁启超,“古往今来大宗教家、大教
育家都是注重情感的陶冶”、“情感教育最大利器
就是艺术”;②纯艺术教育美育思想——王国 维,在中国近代首次正式倡导美育;③“以美育代 宗教”的美育思想——蔡元培,认为培养健全的
人格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的途径 才能实现。
实施美育的校园文化生活气氛。
3、社会美育:①社会美育的特点(P274):主要借助可感
的物质媒介来造成一种社会的精神文化气氛,通过感性陶冶的
方式进入人的各个生活领域; ②社会美育的内容:a、社
会精神生活:主要包括人伦关系、道德习尚、审美风范和文化 遗产等;b、社会物质生活:主要包括历史名胜古迹、保护生
第六章 美育论
二、美育的任务和功能
2、美育的功能
(2)开启智力:美育引导人走向对审美对象形 。
①艺术与审美教育对科学研究的启发作用,就在于它 可以培养人们在纷纭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和领悟隐藏 在其中的内在规律性和对人生的无穷意味;
②美育有助于培养人的丰富的想象力;
③审美情感的非功利性特征,还能使人具有为追求真 理而舍小我、存大我的高尚心灵;
④美育可以为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培养新式 的人才。
第六章 美育论
二、美育的任务和功能
2、美育的功能
(3)以美储善:美育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的 良知得到积累和增储,并进而凝聚、积淀为 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模式,让人变得 更加纯真和善良,“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 (高尔基语);
第六章 美育论
美育论
何谓美育
美育任务 和功能
美育实施
任务
审美感受 力的培养
审美鉴赏 力的培养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026)主编:罗礼平、潘日明编写:郑颖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2月《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026)指定用书:《设计美学》徐恒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设计美学》课程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是检验学生对设计美学理论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这门课程对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原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继而建立起一个现代性的、面向文莱的、开放的设计观,更好的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二、考试目标考核要点(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2.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3.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4.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二)第二章功能转化论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2.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3.功能转化原理4.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三)文化整合论1.文化的形态构成2.设计文化的构成3.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4.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四)审美范畴论1.形式美2.技术美3.功能美4.艺术美5.生态美(五)符号表现论1.符号与传播2.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3.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4.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六)风格变迁论1.风格范畴的内涵2.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3.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4.装饰的审美趋向三、有关说明和实施建议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和实施建议。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一定的考核要点,这些要点便可视作考核目标,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系统地学习本科目,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
论深泽直人“无意识设计”的功能美
论深泽直人“无意识设计”的功能美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早已厌倦华而不实的产品,面对“换汤不换药”的设计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深泽的“无意识设计”是一种已存在的感觉,是一份真挚情感的表露,在其设计中充满了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让顾客一看到就“爱”上这个产品,找到自己内心苦苦寻觅的东西。
他的设计从人们的内心出发,关注细节,关注情感,本篇正是从深泽直人的“无意识”入手,深刨他的产品设计的功能美。
标签:无意识设计;功能美;细节1、“无意识设计”的设计理念首先介绍一下何谓“无意识设计”,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
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深泽直人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概括为“无意识设计”。
“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又称为“直觉设计”,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
比如,喜欢做饭的人都知道,做饭时添加一些佐料可以使饭菜更加可口,例如时放醋可以使煮出的米饭更加香嫩,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常识,但是却经常忘记这个步骤。
因此正好需要一种设计,可以使人在煮米饭时的一个无意识动作中自动添加相应辅料,那么这种设计就称为“无意识设计”。
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以人为本的设计才能称为好的设计,在设计某件产品的时候,要从人的生活细节出发,方便人的生活习惯。
2、深泽直人“无意识设计”的功能美体现在产品设计中,细节是设计作品深化主题、拓展内容、提升品位并经得起推敲的关键所在,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实现产品外在价值的重要部分。
因此,无论设计创意如何精妙绝伦、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成为一件好作品。
所以,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同样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1)深泽直人“无意识设计”解读“身为日本当代最活跃的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的设计融合了日本美学与西方实用技巧,设计作品屡获设计各大设计奖项。
现代设计方法部分习题与答案
现代设计⽅法部分习题与答案第1章1.何谓产品⽣命周期,简述其各个阶段。
产品⽣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即⼀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PLC分为介绍期(Introduc- tion)、增长期(Growth)、成熟期(Mature)、衰退期(Decline)四个阶段.2.简述现代设计所指的理论与⽅法有哪些。
3.简述产品开发的⼀般流程。
产品基本开发流程的6个阶段:阶段0,计划:规划经常被作为“零阶段”是因为它先于项⽬的达成和实际产品开发过程的启动。
阶段1,概念开发:概念开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标市场的需要,产⽣并评估可替代的产品概念,为进⼀步开发选择⼀个概念。
阶段2,系统⽔平设计:系统⽔平设计阶段包括产品结构的定义、产品⼦系统和部件的划分阶段3,细节设计:细节设计阶段包括产品的所有⾮标准部件及从供应商处购买的标准部件的尺⼨、材料和公差的完整明细表,建⽴流程计划并为每⼀个即将在⽣产系统中制造的部件设计⼯具。
阶段4,测试和改进:测试和改进阶段包括产品的多个⽣产前版本的构建和评估。
阶段5,产品推出:在产品推出阶段,使⽤规划⽣产系统制造第2章1.简述功能分析法的设计步骤。
总功能分析、功能分析、功能元求解、求系统原理、解求最佳系统原理⽅案。
2. 什么是技术系统?举例说明技术系统应具有的分功能单元。
技术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是完成技术过程的根本特性。
从功能的⾓度分析,技术系统应具有下列能完成不同分功能的单元:①作业单元,完成转换⼯作;②动⼒单元,完成能量的转换、传递与分配;③控制单元,接受、处理和输出控制信息;④检测单元,检测技术系统各种功能的完成情况,反馈给控制单元;⑤结构单元,实现系统各部分的连接与⽀承切削加⼯中⼼的功能构成第3章1. 产品创新的概念是什么?产品创新在哪些诱导机制下完成的,举例说明。
产品创新:新产品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包括对现有⽣产要素进⾏组合⽽形成新的产品的活动。
美学原理考试题带答案
1.在18世纪的欧洲,美学学科在唯理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得以建立。
2.鲍姆加通在1750年被称作“美学之父”3.19世纪中叶前期,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近代中国美学建设的代表人物有王国维、蔡元培。
5.审美经验美学研究的对象从以美的本质问题为重心,转变到以审美经验为重心,这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一大转折。
6.审美活动(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美育)。
审美范畴(崇高悲剧喜剧优美丑)7.美学是一门人文、理论、相邻的学科8.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可称之为“交叉”关系9美学:美学学科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理论自觉形态,是一门人文学科,也是理论学科。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10.美学学习的方法特性:美学学习与研究首先具有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美学的哲学思维性质首先体现在对审美本质的把握上,学习美学原理并非通俗意义的审美欣赏,哲学思维的训练是必须的过程。
其次,美学学习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
美学作为哲学思维并不等于纯思辨,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有审美体验的意向性描述。
正是在这种意象思维的基础上,才凝聚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意境”“意味”“情境”“气象”等一系列本质直观特性的范畴术语。
11.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是美学思想史上首次专题讨论审美本质的文献对“美本身”的提问和寻找,就是对审美本质的追寻12.马克思将审美的本质归结于自由的劳动1.劳动改造世界是人的自由能动本质的对象化,因而人的自由本质必须依于劳动。
2.与传统意识哲学精神对象化不同,人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对象化自身。
从而有“ 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与意识中“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两种直观自身的形态。
这一区分对于美学极为重要,它提供了艺术哲学传统视野之外的现实审美视念,以及现实审美与艺木审美相互关系理解的基本框架13.审美的普遍必然性根源于审美内在于劳动所代表的实践活动的普遍必然关系:就根源言,审美的本质是规律与目的相统.的活动所产生的自由形式:就功能言,审美的本质是能动协调规律与目的的自由活动方式;就价值言,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理想。
对设计美学的理解
对设计美学的理解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无所不及地怀着美化自己的生活、美化世界的愿望与执著追求。
他们除了制作种种饰物之外,还创造出被后人称为自由艺术的、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也不借助实用之物的原形、专门为了美化自己的生活、可自由、自在地发挥的美化世界的绘画、雕塑与音乐等形式。
人们一直在追求美,但何谓美学?它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也不是客观事物的客观属性,而是从客观事物中所得出的某种观念性的东西,所以它显得非常的抽象。
根据前苏联的美学界提出的观点:美既包括物质生产与物质生活领域中的审美活动,又包括精神生产与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审美活动。
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为:“美”,或者说审美对象,主要研究审美客体的美的本质、美的规律与美的存在形态等;“美感”,也指美的欣赏者,即审美主体。
“减产创造”,美的创造的领域,要研究的是美的创造的实质。
那美的本质又是什么?人们不仅能欣赏到造物的美,在客观现实世界中、艺术作品里,还能领略到美的存在。
美虽然是个人心理感知的产物,但它与任何心理感知的现象一样都有作为其物理刺激的客观事物的存在。
总之,美在大千世界中、美在艺术作品里、美在人间造物中。
凡此等等,无一不在客观事物之中,这就是美的客观性。
人类有众多的感知系统,都是感知外部世界的感受器,它们所感知的都同样是外部世界的感性形式。
而美就在这些外部世界事件的感性形式之中。
没有所感知的外部世界事物的研发形式,也就不可能感知到美。
同时,对产品美的感知器官还包含了感知艺术美所没有的、视听之外的感知器官。
这就是美在事物的感知形式中。
客观事物中存在美,美在客观事物的可感形式中,那么美又是可感事物的什么呢?美不是客观事物的本体,不是事物的更改内容,且有别于事物的客观属性。
美是审美对象的情感内涵,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是不该局限于它的表象,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其实是由前后两个相关的过程构成:其一是基于知觉,对客观物理对象作出客观属性的感知,进而是对其表象的识别;其二是基于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或社会性的约定俗成,对所感知的感性形式作出客观理性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设计美学考试试题答案
1、美感的矛盾二重性美感即审美经验,美感的矛盾二重性就是美感的个人心理的主观直觉性质和社会生活的客观功利性并存,即主观直觉性和客观功利性并存,这是美学的基本矛盾。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3、集体无意识:是由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心理倾向,它是先天的非个人的心理机制.4、生态审美是人把自己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作为审美对象而产生的审美观照,他把审美观焦点集中在人与自然关系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生命关联。
5、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个人价值观所决定.6、结构的稳定性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是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7、审美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也就是说,作为感觉对象的形状、质地、色彩以及构成某中空间秩序的相互关系和外在形象8、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它是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9、何谓“功能原则”功能原则就是抛弃那些脱离时代需要的陈规旧习,放弃柱式、细部之间的固定搭配以及先入为主的设想。
回到零点,从实际功能需要出发,重新考虑语汇的构成和意义.10、明代家具发展到高潮的原因答:1 由于园林建筑的兴起,增加了对室内陈设的需求;2 随着与南洋交通的发展,有了充裕的优质木材的供应;3 是木工工具的改进,为家具工艺技术提供了物质前提问答题:1、如何区分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功利价值?答:审美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它反映了对象在什么程度上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产品的审美价值是产品所具有的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产品的适用性则是一种功利价值。
审美价值具有的是精神功能,功利价值具有的则是一种物质功能. 2装饰与产品风格的联系是什么?答:装饰变革可以成为风格变革的先锋。
文学理论 文学的功能
本节知识点
1、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 2、什么是文学的教育功能? 3、什么是文学的审美功能? 4、什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 5、如何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
(二)文学的教育功能
1、政治宣传 《呐喊》 《白毛女》 《抉择》 《大湖濯缨》
(二)文学的教育功能
2、人生启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 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 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 愧。当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 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 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一、文学功能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二)文学功能的特殊性 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她的作用不是物质 的,而是精神的; 作为精神食粮的文学,她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 的,而是潜移默化的。
一、文学功能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三)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孔 子:兴、观、群、怨 梁启超:熏、浸、刺、提
1、特殊记忆; 2、干预现实; 3、呼唤真情;
《登鹳雀楼》
(二)文学的教育功能
3、人情美的呼唤 《游子吟》 《常回家看看》 《锄禾》 刘兰芝-祝英台-林黛玉 《望月》
二、文学的几种主要功能
(三)审美功能 何谓审美功能?(P83) 任何文艺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审美理想,这种审 美理想往往能够对于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要 求、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产生有力的感召和塑 造作用。这就是文学的审美功能。
(三)审美功能
席勒:自然的人——审美的人——道德的人。 闻一多: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孔子:不学诗,无以言。 文学性的扩张,无边的文学性(广告,演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功能美?何谓形式美?
设计形态美与功能美
一、功能美的实用价值
现代的设计活动存在着强烈的目的性。
从人能通过有目的的制造开始,艺术层面的需求也随之而来。
精神的愉悦和思考常常戴着艺术的面纱出现,而这些都同人在与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才能让人有所领悟并获得精神的升华。
因此,现代设计是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艺术的元素,而且审美的规律,欣赏的心理思维规律都部分地作用在设计的作品中。
有一些美学著作中认为:本来以实用性为目的的产品若是能够在发挥功能的同时体现一定秩序和规律,就完全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
可见,物品在本质上是非美的,其根本目的是有用,而非审美,但是,实际上美的范畴已经扩大了,它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概念,它涉及到存在的客体和受众以及发生审美的心理和过程。
现代的高技术功能要通过产品设计来实现,使用功能是产品的特定用途,这些用途是要通过具体的设计来体现;另一种就是心理功能,包括产品样式、造型质感、色彩等,也就是功能美,体现为豪华感、现代感、视觉美感等。
功能美是与有用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成的。
“水晶宫”和艾菲尔铁塔在建筑史和设计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当时传统的建筑式样,还因为其裸露的钢架的严谨的力学结构,这些都反映了有效的秩序和有韵律感的结构。
这些要素符合美的规律而转化成一种“功能美”,表现在合理性和构成的质感。
构成主义早期的作品,正是在裸露的结构中寻找动势空间的美,主张一种非量感而重动势的艺术观。
功能美并不是与艺术美的标准完全重合的,它常常与纯功能性的愉悦相关。
这里,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已经融入到对“美”感的综合体验当中去了,只有当功能的目的实现以后,作为支撑某种功能实现的结构和系统才可能成为功能美存在的基础。
二、功能与形态的和谐美
人造物的形式不是与功能相脱离的,没有相应的合理而有效的形式是不能很好地满足表达内容的要求的。
当今社会的艺术设计,包括产品、包装、书籍装帧、建筑物等,其对形式的多样及完美的应用有着很高的要求。
好的产品设计和包装首先在形式上先征服了受众的心,然后人们通过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加了解形式在发挥功用的层面上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好的形式不论是对人的感知或人们对产品综合的判断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们就是这样通过对形式的认知来判断产品的优良。
这里,功能与形式起着共同的作用,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而设计的语汇便大多来自于形式的元素了。
对于人造物而言,形式指的是视、听、触的感觉实体,是内容存在的方式。
而人造物的内容,一般指的是有用性即“功能”,所以形式就是以实现有用性为前提的结构形式。
“功能决定形式”或“形式追随功能”就反映了功能的目的性和形式的依赖性。
然而形式却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并不以内容为绝对依赖的。
产品的艺术设计重视人的感觉,使功能和形式自然地和谐,由此产生的美感会使功能更加突出。
艺术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唤醒人们这种想象意识的媒介,具有能够与观者情感共鸣的媒介。
“艺术就是想象生活的主要方式,想象生活通过艺术在我们内心产生动力并得到控制。
”艺术的形式便是通过更清晰的感觉和更纯粹自由的感情来虏获受众的心的。
因此,在识别一个新的物体前,形式如何抓住人们的视线是非常有趣且值得研究的课题。
市场调查的数据表明,哪怕是多吸引百分之一的目光,都意味着产品有更多的销售机会。
三、功能和形态美的设计理念
在功能美中,支持功能的结构和秩序都由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功能的效用是通过形式
的语汇传达给受众的。
需求和审美的关系在产品中表现在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界定上,而现代设计观念极端重视这两者的统一,只强调功能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哪一方都是有失偏颇的。
形式,似乎能够把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某种范围内统一起来,因此,形式美不仅仅是审美的问题,它是设计语汇的元素,是传达交互的载体。
形式,可以总体地理解为“尺度、均衡、节奏与和谐等理智术语。
但形式原本是直觉的,它并非是艺术家具体实践活动的理智产物”。
“尺度、均衡、节奏、和谐”等术语是对形式内容的概括的把握,而形式本身却是由线条、色彩、结构等基本元素构成的,它们的构成规律是有章可循的。
形式实际承载着历史和文化。
因为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的线条组合和色彩搭配来判断一个历史时期的某个流派的作品风格。
形式美不只是功能美的直接表露形式,其形态、色彩、体量的和谐搭配而表露的韵律美,可以超越功能独立存在,甚至在某种文化背景下具有更加深远的含义。
在这个时候形式成为一种符号或象征,是富有寓意的。
而这种寓意的再次运用则使得形式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获得延伸的意义。
比如,一种卵石状的打火机,长而椭圆,不对称,“非常具有功能性”,不是因为它打火的功能比其他的打火机好,而是因为它符合手掌的形状。
这种形式的功能性不在于打火,而在于方便顺手。
这里,打火机被认为具有手工艺品的品质,形式是人的手势和身体的延伸。
卵石状的打火机就像是远古时代的燧石,代表着那个年代的文化和一种神秘的永恒的精神。
形式在这里由功能补充说明着、扮演着一种文化传播的角色。
作为有目的而存在的艺术设计,必须与商业紧密结合,当然商业的发展并不应以牺牲满足人的本质需求的品质为代价。
有价值的形式感终究是要留下人的脚步而让人恋恋不舍的。
这就涉及到想象意识的另一个方面,通过对对象的感知后,人们很自然地会给予评价,于是由感觉产生感情。
感情是艺术中重要的基本因素,是传达情感的工具,也是艺术的诉求。
现代艺术设计对形式的运用的最高层次无外乎如此了。
产品独特形式的语汇,将成为产品本身和其代表品牌无言的代言人。
苹果的IPOD系列简洁的轮廓和细节处理,以及象征性的触控式大圆盘已经是谁也不能替代的特征形式。
当形式成为宣传工具的同时,形式已经从满足功能的诉求和满足人们心理与情感的诉求中超越了太多,不言而喻地获得了意义的延伸与更多的青睐。
物品的功能性是产品设计的最基本要求,现代的产品设计越来越追求符合时代潮流,强调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所以功能和形态美的和谐应该是产品艺术设计的主要原则,探讨这种新的设计理念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